CN211447979U - 一种具有备用动力的升降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备用动力的升降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447979U
CN211447979U CN201921321035.XU CN201921321035U CN211447979U CN 211447979 U CN211447979 U CN 211447979U CN 201921321035 U CN201921321035 U CN 201921321035U CN 211447979 U CN211447979 U CN 2114479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upling
driving
drive shaft
shaft
lift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32103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蒋官业
黄发诚
胡帅
王鸿雁
周茂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Construction Science And Industry Co ltd
China Construction Science and Industry Smart Park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Construction Steel Structure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Construction Steel Structure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Construction Steel Structure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32103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4479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4479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4479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具有备用动力的升降装置,包括具有第一端部(11)和第二端部(12)的驱动轴(1),第一驱动部(3)位于第一端部(11)的一侧,通过联接部(5)与第一端部(11)联接或者分离;第二驱动部(4)位于第二端部(12)的一侧,通过联接部(5’)与第二端部(12)联接或者分离。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备用动力的升降装置,能够在其中一个驱动部出现故障时,快速启动另一个驱动部,确保立体车库的正常运行。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备用动力的升降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立体车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备用动力的升降装置。
背景技术
立体车库通常沿上下方向包括多个装车位,装车位通过升降装置驱动,沿竖直方向升降,以达到有效地利用空间的目的。立体车库的升降装置通常只有一个驱动电机,由驱动电机驱动链轮带动链条,拉动装载车辆的装车位上下循环切换。
当驱动电机出现故障而无法运转时,立体车库将停止工作,此时,悬挂在空中的车辆,可能无法取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了一种具有备用动力的升降装置。
一种具有备用动力的升降装置,包括驱动轴,所述驱动轴具有分别位于其轴向的两端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第一驱动部,所述第一驱动部位于所述第一端部的一侧;第二驱动部,所述第二驱动部位于所述第二端部的一侧;联接部,所述联接部包括两个,其中一个所述联接部,其一端套嵌在所述第一驱动部的输出轴上,另一端套嵌在所述第一端部上,并且,可同时紧固所述第一驱动部和所述第一端部以将所述第一驱动部和所述驱动轴联接,或者相对于所述第一驱动部和所述第一端部的至少其中一个松开以使所述第一驱动部和所述驱动轴分离;另外一个所述联接部,其一端套嵌在所述第二驱动部的输出轴上,另一端套嵌在所述第二端部上,并且,可同时紧固所述第二驱动部和所述第二端部以将所述第二驱动部和所述驱动轴联接,或者相对于所述第二驱动部和所述驱动轴的至少其中一个松开以使所述第二驱动部和所述驱动轴分离。
优选地,所述联接部包括联轴器,所述联轴器包括输入端联接孔和输出端联接孔。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联轴器在所述输出端联接孔的壁部,开设有第一槽部,所述第一槽部分别沿其径向的一端和其轴向贯通,所述第一槽部上设置有锁紧部。
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锁紧部包括沉孔、螺纹孔、锁紧螺杆,所述沉孔设置在所述第一槽部的一侧,所述螺纹孔设置在所述第一槽部的另一侧并与所述沉孔同轴,所述锁紧螺杆的一端设置有把手,另一端设置有螺纹,所述锁紧螺杆设置有螺纹的一端穿过所述沉孔和所述第一槽部与所述螺纹孔螺纹联接。
优选地,所述联轴器为膜片式联轴器,所述联接部还包括胀紧套,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的轴径分别小于所述输出端联接孔的内径,所述胀紧套可分别滑动地嵌入到所述第一端部的外周和其中一个所述膜片式联轴器的所述输出端联接孔之间,和所述第二端部的外周和另一个所述膜片式联轴器的所述输出端联接孔之间。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胀紧套设置有第二槽部,所述第二槽部分别贯通所述胀紧套的径向的一端和其轴向整体。
优选地,还包括两处轴承座,所述驱动轴支撑到所述轴承座上,两处所述轴承座设置在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之间。
优选地,所述第一驱动部包括第一电机和与所述第一电机联接的第一减速机,所述第一减速机的输出轴与所述驱动轴同轴。
优选地,所述第二驱动部包括第二电机和与所述第二电机联接的第二减速机,所述第二减速机的输出轴与所述驱动轴同轴。
优选地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二电机上,分别搭载有制动部。
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备用动力的升降装置,由于设置了两个驱动部,因此能够在其中一个驱动部出现故障时,松开联接部以断开驱动轴和出现故障的驱动部,并通过另一个联接部紧固另一个驱动部和驱动轴,由此能够快速地再次启动升降装置,确保立体车库的正常运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备用动力的升降装置的一种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a)是图1的联接部的一个方向的示意图,图2(b)是图1的联接部的另一个方向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需要指出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方式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目的是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对说明性的实施例所进行的描述旨在要结合附图来进行阅读,其将被视作整个书面说明书的一部分。在公开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描述中,任何方向或方位的引用仅仅旨在便于说明,而并非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相关术语如“轴向”、“径向”、“正面”、“背面”、“上侧部”、“下侧部”、“后侧部”、“外侧”、“内侧”、“中部”、“内部”、“外部”、“下部的”、“上部的”、“水平的”、“垂直的”、“上方”、“下方”、“向上”、“向下”、“顶部”和“底部”)及其派生词(例如,“水平地”、“向下地”、“向上地”等)应当被解释为下文所述的或在讨论中的附图所示的方位。这些相关术语仅为方便说明之用,而不能要求设备按照特定方位进行构造或操作,除非有明确说明。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应被确切地限制于对可单独存在或在其它特征组合中存在的特征的一些可能的非限制性组合进行说明的示例性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界定。
正如当前设想,本次公开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最优模式或实践模式。本实用新型并非旨在从限制层面上进行理解,而是通过结合附图提供仅供说明使用的实用新型示例,以告知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构造。在附图的各种视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图1是具有备用动力的升降装置的一种实施例的立体图。参照图1,具有备用动力的升降装置,包括机架7,机架7上安装有至少两处轴承座6,轴承座6优选为带座轴承,带座轴承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轴承组件,如将滚动轴承和轴承座接合在一起的轴承组件,可以通过市购获得。轴承座6上轴支有驱动轴1,驱动轴1具有第一端部11和第二端部12,第一端部11和第二端部12分别位于驱动轴1的轴向的两端。两处轴承座6设置在第一端部11和第二端部12之间,并分别靠近第一端部 11和第二端部12设置。当然,轴承座6也可以根据承载的需要,设置更多的数量。驱动轴1上套嵌有第一驱动轮2,第一驱动轮2为链轮,第一驱动轮2的链轮的规格,根据升降装置所选择的链条的节距、滚子的外径、链条的排数等,以及根据其自身所需要的齿数共同确定。当然,作为第一驱动轮2的链轮及与链轮啮合的链条,均可以通过市购获得。本实施例的升降装置,优选地至少包括两组第一驱动轮2,通过至少两组的第一驱动轮2和链条,驱动装车位,防止因为其中一处链条断裂导致安全事故。
升降装置分别设置有第一驱动部3和第二驱动部4,两处驱动部的其中一处,为备用动力,即升降装置正常运转时,只使用其中一处驱动部,当该处驱动部出现故障时,将其断开,然后启动另外一处驱动部,以实现升降装置的正常运转。
第一驱动部3位于第一端部11的一侧,第一驱动部3的输出轴321与第一端部 11同轴。第二驱动部4位于第二端部12的一侧,第二驱动部4的输出轴321(用虚线表示)与第二端部12(用虚线表示)同轴。第一驱动部3和第二驱动部4,分别通过两个联接部5、5’,与驱动轴1的第一端部11和第二端部12联接。
优选地,第一驱动部3包括第一电机31和与第一电机31联接的第一减速机32,第一减速机32的输出轴321(即第一驱动部3的输出轴)与驱动轴1同轴。第二驱动部4包括第二电机41和与第二电机41联接的第二减速机42,第二减速机42的输出轴421(即第二驱动部4的输出轴)与驱动轴1同轴。第一驱动部3和第二驱动部 4可以选择市购的减速电机。第一驱动部3和第二驱动部4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其他的电机型号或者减速机型号。
优选地,为了防止断电的时候,升降装置在重力的作用下下滑,第一电机31和第二电机41上,可以分别搭载有制动部(制动器),也就是说,第一电机31和第二电机41优选市购的带制动器功能的三相异步电动机。
两个联接部5,5’的结构大致相同。其中一个联接部5,其一端套嵌在第一驱动部3的输出轴321上,另一端套嵌在第一端部11上,并且,可同时紧固第一驱动部 3和第一端部11以将第一驱动部3和驱动轴1联接,或者相对于第一驱动部3和第一端部11的至少其中一个松开以使第一驱动部3和驱动轴1分离。另一个联接部5’,其一端套嵌在第二驱动部4的输出轴321上,另一端套嵌在第二端部12上,并且,可同时紧固第二驱动部4和驱动轴1以将第二驱动部4和驱动轴1联接,或者相对于第二驱动部4和驱动轴1的至少其中一个松开以使第二驱动部4和驱动轴1分离。
在本实施例中,联接部5、5’当中,只有一个处于紧固驱动部3、4(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部3和第二驱动部4的形状大致相同,因此,择其一进行说明。)的其中一个和驱动轴1的状态。另外一个,处于相对于驱动部3、4的另一个和驱动轴 1分离的状态,例如,联接部5’紧固第二驱动部4和驱动轴1的第二端部12。联接部5相对于第一驱动部3和驱动轴1的第一端部11,或者紧固到驱动轴1的第一端部11上,相对于第一驱动部3分离;或者紧固到第一驱动部3上,相对于驱动轴1 的第二端部11分离。在本实施例中,联接部5优选地紧固到第一驱动部3上。
图2(a)是联接部5的一个方向的示意图,图2(b)是联接部5的另一个方向的示意图。参照图2(a)、图2(b),并辅助参照图1,为了方便说明,选择联接部5 进行说明。
联接部5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实现,如直接通过联轴器51联接第一驱动部3和驱动轴1,如通过齿轮传动机构联接第一驱动部3和驱动轴1,如通过链传动机构联接第一驱动部3和驱动轴1,如第一驱动部3的输出轴321也可以设置在第一驱动部3 的内部,呈空心状,驱动轴1直接嵌入到第一驱动部3内。
为了便于第一驱动部3和驱动轴1的相互分离,同时,为了降低联接部5的结构成本,并且使整个升降装置结构更为紧凑,本实施方式的联接部5,优选联轴器51,联轴器51包括输入端联接孔511和输出端联接孔512,其中,输入端联接孔511与第一驱动部1的输出轴321联接,输出端联接孔512与驱动轴1的第一端部11联接。
输入端联接孔511和输出端联接孔512优选为圆孔,通过胀紧的方式,分别紧固第一驱动部3的输出轴321和驱动轴1的第一端部11。以输出端联接孔512为例进行说明。具体地,联轴器51在输出端联接孔512的壁部513,开设有第一槽部514,第一槽部514分别沿该壁部513的径向的一端和轴向贯通,径向的一端指的是壁部 513的壁厚方向,轴向指的是输出端联接孔512的轴向。第一槽部514上设置有锁紧部52。在锁紧部52未锁紧输出端联接孔512时,将驱动轴1的第一端部11游隙地嵌入到输出端联接孔512内,此时,驱动轴1可以相对于输出端联接孔512自由转动,当通过锁紧部52锁紧输出端联接孔512时,由于输出端联接孔512开设有第一槽部 514,此时,输出端联接孔512的壁部513朝向其轴心内缩,以胀紧的方式夹持住驱动轴1的第一端部11。
另外,输入端联接孔511始终保持以胀紧的方式,夹持住驱动部的输出轴321。由此,当通过联轴器51的锁紧部52锁紧驱动轴1的第一端部11时,第一驱动部3 与驱动轴1的第一端部11紧固,第一驱动部3能够旋转驱动轴1。当需要将驱动部由第一驱动部3切换为第二驱动部4时,只需要将与第一驱动部3对应的联轴器51 松开,将与第二驱动部4对应的联轴器51’锁紧即可。因此,能够方便地实现驱动部3、4的切换。确保即使在一处驱动部出现故障时,升降装置也能够正常运转。
优选地,锁紧部52包括沉孔521、螺纹孔522、锁紧螺杆523,沉孔521设置在第一槽部514的一侧,螺纹孔522设置在第一槽部514的另一侧并与沉孔521同轴,锁紧螺杆523的一端设置有把手523a,另一端设置有螺纹523b,锁紧螺杆523的螺纹端523b穿过沉孔521和第一槽部514,并与螺纹孔522螺纹联接。锁紧螺杆523 的把手523a,可以设置为蝶形的,或者设计成旋钮型的。以便于操作人员在没有操作工具的情况下,完成锁紧部52的锁紧或者松开。当然,锁紧螺杆523也可以是公知的内六角螺钉或者外六角螺钉。
另外,由于驱动轴1分别与第一驱动部3的输出轴321和第二驱动部4的输出轴 421同轴,从安装的角度来说,难以实现,为了防止驱动轴1与其中一处输出轴321 不同轴甚至与两处驱动部的输出轴321均不同轴,而导致出现驱动故障的情况,联轴器51优选膜片式联轴器,膜片式联轴器为,由几组膜片(不锈钢薄板)用螺栓交错地与两半联轴器联接,通过膜片的弹性变形来补偿所联接的两轴的相对位移的联轴器 51。因此,本实施例通过使用膜片式联轴器51,可以补偿由于驱动轴1和驱动部3、 4的不同轴误差。
由于当膜片式联轴器51为弹性的,当其相对于驱动轴1的第一端部11松开以使第一驱动部3和驱动轴1分离时,由于重力的原因,膜片式联轴器51会有一定的下滑,此时,驱动轴1驱动时,有可能和膜片式联轴器51产生碰撞,由此会造成噪音、轴的磨损甚至损坏等。为了解决该问题,联接部5还包括胀紧套53,具体地,驱动轴1的第一端部11的轴径小于输出端联接孔512的内径,胀紧套53可滑动地嵌入到第一端部11的外周和联轴器51的输出端联接孔512之间。也就是说,胀紧套53的外径大致等于膜片式联轴器51的输出端联接孔512的内径,如胀紧套53的外径与膜片式联轴器51的输出端联接孔512的内径为七级(H7/h6)的间隙配合;胀紧套53 的内径大致等于驱动轴1的端部的外径,如胀紧套53的内径与驱动轴1的端部的外径为七级(H7/h6)的间隙配合。
以下对胀紧套53的使用进行说明。
当使用第二驱动部4的动力时,滑动胀紧套53嵌入到联接第一驱动部4和第二端部12的膜片式联轴器51的输出端联接孔512和驱动轴1的第二端部12之间,扭转锁紧螺杆523以锁紧膜片式联轴器51,从而紧固第二驱动部4和驱动轴1,此时,第二驱动部4和驱动轴1联动。与此同时,滑动胀紧套53,从联接第一驱动部3和第一端部11的膜片式联轴器51的输出端联接孔512和驱动轴1的第一端部12之间脱离,此时,膜片式联轴器51和第一端部11之间存在间隙(该间隙即为胀紧套53 的壁部532的厚度),该间隙可以防止膜片式联轴器51由于重力下垂时,抵接第一端部11,避免了驱动轴1旋转时碰撞膜片式联轴器51。
优选地,胀紧套53设置有第二槽部531,第二槽部531分别贯通胀紧套53的径向的一端和其轴向整体,径向的一端指的是壁部532的厚度方向,轴向整体,指的是胀紧套53的轴向的高度方向。由此,能够实现锁紧膜片式联轴器51时,胀紧套53 可以朝内收缩,以确保锁紧联轴器51能够紧紧地夹持住驱动轴1。
当然,胀紧套53还可以设置为分体的,包括至少两片子胀紧套,子胀紧套分别嵌入到膜片式联轴器51和驱动轴1之间,并位于驱动轴1的径向的两端。
当然,联轴器51也可以选择键联接式的联轴器。
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的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方式进行组合,为了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另行说明。
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并非对其进行限制,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应当涵括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内。

Claims (10)

1.一种具有备用动力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驱动轴,所述驱动轴具有分别位于其轴向的两端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
第一驱动部,所述第一驱动部位于所述第一端部的一侧;
第二驱动部,所述第二驱动部位于所述第二端部的一侧;
联接部,所述联接部包括两个,
其中一个所述联接部,其一端套嵌在所述第一驱动部的输出轴上,另一端套嵌在所述第一端部上,并且,可同时紧固所述第一驱动部和所述第一端部以将所述第一驱动部和所述驱动轴联接,或者相对于所述第一驱动部和所述第一端部的至少其中一个松开以使所述第一驱动部和所述驱动轴分离;
另外一个所述联接部,其一端套嵌在所述第二驱动部的输出轴上,另一端套嵌在所述第二端部上,并且,可同时紧固所述第二驱动部和所述第二端部以将所述第二驱动部和所述驱动轴联接,或者相对于所述第二驱动部和所述驱动轴的至少其中一个松开以使所述第二驱动部和所述驱动轴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备用动力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联接部包括联轴器,所述联轴器包括输入端联接孔和输出端联接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备用动力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联轴器在所述输出端联接孔的壁部,开设有第一槽部,所述第一槽部分别沿其径向的一端和其轴向贯通,所述第一槽部上设置有锁紧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备用动力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部包括沉孔、螺纹孔、锁紧螺杆,所述沉孔设置在所述第一槽部的一侧,所述螺纹孔设置在所述第一槽部的另一侧并与所述沉孔同轴,所述锁紧螺杆的一端设置有把手,另一端设置有螺纹,所述锁紧螺杆设置有螺纹的一端穿过所述沉孔和所述第一槽部与所述螺纹孔螺纹联接。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具有备用动力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联轴器为膜片式联轴器,所述联接部还包括胀紧套,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的轴径分别小于所述输出端联接孔的内径,所述胀紧套可分别滑动地嵌入到所述第一端部的外周和其中一个所述膜片式联轴器的所述输出端联接孔之间,和所述第二端部的外周和另一个所述膜片式联轴器的所述输出端联接孔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备用动力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胀紧套设置有第二槽部,所述第二槽部分别贯通所述胀紧套的径向的一端和其轴向整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备用动力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处轴承座,所述驱动轴支撑到所述轴承座上,两处所述轴承座设置在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备用动力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部包括第一电机和与所述第一电机联接的第一减速机,所述第一减速机的输出轴与所述驱动轴同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具有备用动力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部包括第二电机和与所述第二电机联接的第二减速机,所述第二减速机的输出轴与所述驱动轴同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具有备用动力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二电机上,分别搭载有制动部。
CN201921321035.XU 2019-08-14 2019-08-14 一种具有备用动力的升降装置 Active CN2114479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21035.XU CN211447979U (zh) 2019-08-14 2019-08-14 一种具有备用动力的升降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21035.XU CN211447979U (zh) 2019-08-14 2019-08-14 一种具有备用动力的升降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447979U true CN211447979U (zh) 2020-09-08

Family

ID=722963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321035.XU Active CN211447979U (zh) 2019-08-14 2019-08-14 一种具有备用动力的升降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44797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694769B1 (en) A tubing reel assembly for coiled tubing systems
US7470207B2 (en) Differential assembly for a machine
CN101952589B (zh) 为商用车辆供给压缩空气的压缩机系统和用于运行压缩机系统的方法
KR100388075B1 (ko) 케이블 포설차
CN101105127A (zh) 辊式装料机驱动部件及其导向卡块
CN102826475A (zh) 一种卧式斜置缆绳张力衰减绞车
CN101850935A (zh) 一种单缸插销式伸缩臂装置和插销互锁装置
AU2016419822A1 (en) Wheel drive transmission
CN211447979U (zh) 一种具有备用动力的升降装置
CN102102754B (zh) 副轴分离机构
KR20130140890A (ko) 기어 박스
US20080229626A1 (en) Integrated transmission system of an excavator
KR20120068918A (ko) 구동 장치의 결합 해제
CN101166856A (zh) 具有在驱动机构与织机经轴之间可拆卸连接的织机
CN105228751A (zh) 用于辊式破碎机的破碎辊子
CN203652587U (zh) 链传动装置及边双链刮板输送机
CN210421238U (zh) 一种挖掘机传动系统及挖掘机
EP2669135B1 (en) Drive arrangement for a running gear
CN113007230B (zh) 联轴器及驱动系统
CN205207482U (zh) 传动器
US3626719A (en) Mechanical power transmission coupling
CN113928063A (zh) 一种电客车的车辆贯通道结构
CN105370763A (zh) 传动器
JP4157226B2 (ja) ロール成形機
CN221216946U (zh) 履带起重机的回转机构和履带起重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3801, 38 / F, China Construc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building, No. 3331, Weilan Coast Community Central Road, Yueha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China Construction Science And Industr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2701, 27th floor, Zhongjian Steel Building, 3331 Yuehai Street Center Road,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8000

Patentee before: China Construction Steel Structure Corp.,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027

Address after: 518000 11th floor, block B, Haina Baichuan headquarters building, 6 Baoxing Road, Haiwang community, Xin'an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CSCEC smart parki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801, 38 / F, China Construc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building, No. 3331, Weilan Coast Community Central Road, Yueha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China Construction Science And Industr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