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441259U - 一种轮胎反包胶囊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轮胎反包胶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441259U
CN211441259U CN201922375729.8U CN201922375729U CN211441259U CN 211441259 U CN211441259 U CN 211441259U CN 201922375729 U CN201922375729 U CN 201922375729U CN 211441259 U CN211441259 U CN 2114412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re
sub
outer layer
opening end
blad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37572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会岩
刘海军
赵海林
张学永
刘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ongyi Rubb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ongyi Rubb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ongyi Rubb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Yongyi Rubb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37572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4412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4412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44125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yre Moulding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轮胎反包胶囊,涉及轮胎反包胶囊技术领域。中间本体具有双层结构,内层是一体结构,外层是第一外层和第二外层在相接部位处拼接而成、贴于内层的外侧,第一外层自相接部位经第一弯折部至第一子口端,第二外层自相接部位经第二弯折部至第二子口端,相接部位在远离第一子口端、靠近第一弯折部的中间本体上;第一外层和第二外层斜面相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中的有益效果:改变轮胎反包胶囊充气胀大时的轮廓轨迹,实现靠近生胎一侧的轮胎反包胶囊连续鼓起、始终保持与胎体帘子布的接触并将胎体帘子布逐步压向胎圈使其贴合;排气彻底,增强钢丝圈与帘子布层间的贴合度。

Description

一种轮胎反包胶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轮胎反包胶囊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轮胎反包胶囊。
背景技术
轮胎成型方式有一次成型和二次成型,在二次成型中可以借助轮胎反包胶囊将轮胎的胎体帘子布进行反包;大致过程是对轮胎反包胶囊进行充气使其胀大,同时助推器动作将轮胎反包胶囊向生胎推进,逐渐鼓起的轮胎反包胶囊接触到生胎,并对生胎产生压紧作用力,能够排出轮胎胎圈部位钢丝圈与帘子布层间的气体,增强钢丝圈与帘子布层间的贴合度,进而达到避免钢丝圈与帘子布层间出现气泡、脱层现象的作用。
根据客户使用反馈,轮胎反包胶囊在使用中,存在以下问题:①轮胎反包胶囊充气胀大时,与轮胎胎圈部位接触时渐进性差,赶出气体效果还有待提高;②轮胎反包胶囊安装在成型机上充气使用,装配处密封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轮胎反包胶囊,对轮胎反包胶囊的结构进行改进,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具体技术方案是一种轮胎反包胶囊,包括:中间本体、第一弯折部、第二弯折部、第一子口端和第二子口端;中间本体的两个端部分别是第一子口端和第二子口端,第一子口端和第二子口端都连有夹缘块;在中间本体和第一子口端之间设有第一弯折部,在中间本体和第二子口端之间设有第二弯折部;
中间本体具有双层结构,内层是一体结构,外层是第一外层和第二外层在相接部位处拼接而成、贴于内层的外侧,第一外层自相接部位经第一弯折部至第一子口端,第二外层自相接部位经第二弯折部至第二子口端,相接部位在远离第一子口端、靠近第一弯折部的中间本体上;第一外层和第二外层斜面相接。
进一步,第一弯折部与第一子口端间的距离小于第二弯折部与第二子口端间的距离。在成型机上安装时,第一子口端靠近生胎一侧,第一弯折部与第一子口端间的距离较短,在充气初期,第一弯折部处先行鼓起并在较低位置处接触到胎体帘子布,将其向胎圈压紧,排出气体更彻底。
进一步,第一子口端与夹缘块连接处的外壁上有凸起结构,靠近夹缘块的是第一凸起,远离夹缘块的是第二凸起,在夹缘块和第一凸起之间形成凹陷结构称为第一凹槽,在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之间形成凹陷结构称为第二凹槽。在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内部都嵌入环形密封圈,以提升轮胎反包胶囊的安装牢固性和密封性。
进一步,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的截面呈弧形。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之间有第二凹槽,在与成型机装配时,第二凹槽内部会放置环形密封圈,而成型机会对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形成一定紧固力,以达到良好的固定及密封作用。弧状的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在受力时,承受变形的能力强,边部无胶提供了最高凸出处变形的空间。
进一步,第一凸起的高度≥第二凸起的高度。在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内部都嵌入环形密封圈,以提升轮胎反包胶囊的安装牢固性和密封性;当多次使用,第二凸起发生破坏时,较高的第一凸起不会轻易脱出。在生产中定期检查设备,当发现第二凸起发生破坏时,可对该轮胎反包胶囊使用安全性进行预先提醒。
本实用新型中的轮胎反包胶囊,对材质有一定要求。具体地,第一外层和第二外层所用胶片不同,第一外层所用胶片的弹性大于第二外层所用胶片的弹性;第二外层所用胶片和内层所用胶片不同,内层所用胶片的弹性大于第二外层所用胶片的弹性。内层材质一致,第二外层对其内侧的内层的胀大起到一定的束缚作用,同时第一外层的伸缩能力强于第二外层。
在本实用新型中,将中间本体设为双层结构,内层是一体结构,外层是不同胶片拼接的结构,并且第一外层所用胶片的弹性大于第二外层所用胶片的弹性;在充气时,靠近生胎一侧的轮胎反包胶囊优于远离生胎一侧的轮胎反包胶囊出现鼓起,靠近生胎一侧的轮胎反包胶囊胀大程度将会大于远离生胎一侧的轮胎反包胶囊胀大程度;当第一弯折部处先行鼓起并在较低位置处接触到胎体帘子布,这一侧将会连续鼓起,始终保持与胎体帘子布的接触并将胎体帘子布逐步压向胎圈使其贴合,在这一过程中,轮胎胎圈部位钢丝圈与帘子布层间的气体是被不断赶出的,没有再向内返回的机会;排气更彻底。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中的有益效果:对轮胎反包胶囊进行结构改进,并将结构与胶片性能结合,改变轮胎反包胶囊充气胀大时的轮廓轨迹,实现靠近生胎一侧的轮胎反包胶囊连续鼓起、始终保持与胎体帘子布的接触并将胎体帘子布逐步压向胎圈使其贴合;排气彻底,增强钢丝圈与帘子布层间的贴合度,进而达到避免钢丝圈与帘子布层间出现气泡、脱层现象的作用;对子口端进行设计,能够提高轮胎反包胶囊与成型机装配的稳固性和密封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轮胎反包胶囊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相接部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轮胎反包胶囊使用效果示意图。
1、1、中间本体,2、第一弯折部,3、第二弯折部,4、第一子口端,5、第二子口端,6、相接部位,7、内层,8、第一外层,9、第二外层,10、第一凸起,11、第二凸起,12、第一凹槽,13、第二凹槽,14、夹缘块,15、轮胎反包胶囊,16、反包胶,17、钢丝圈,18、成型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描述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所附图中示意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能涵盖的范围内。
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参照图1-2,一种轮胎反包胶囊,包括:中间本体1、第一弯折部2、第二弯折部3、第一子口端4和第二子口端5;中间本体1的两个端部分别是第一子口端4和第二子口端5,第一子口端4和第二子口端5都连有夹缘块14;在中间本体1和第一子口端4之间设有第一弯折部2,在中间本体1和第二子口端5 之间设有第二弯折部3;
中间本体1具有双层结构,内层7是一体结构,外层是第一外层8和第二外层9在相接部位6处拼接而成、贴于内层7的外侧,第一外层8自相接部位6 经第一弯折部2至第一子口端4,第二外层9自相接部位6经第二弯折部3至第二子口端5,相接部位6在远离第一子口端4、靠近第一弯折部2的中间本体1 上;第一外层8和第二外层9斜面相接。相接部位6在图1中圈出,图2为其放大结构示意图。
第一弯折部2与第一子口端4间的距离小于第二弯折部3与第二子口端5 间的距离。在成型机上安装时,第一子口端4靠近生胎一侧,第一弯折部2与第一子口端4间的距离较短,在充气初期,第一弯折部2处先行鼓起并在较低位置处接触到胎体帘子布,将其向胎圈压紧,排出气体更彻底。
第一子口端4与夹缘块14连接处的外壁上有凸起结构,靠近夹缘块14的是第一凸起10,远离夹缘块14的是第二凸起11,在夹缘块14和第一凸起10 之间形成凹陷结构称为第一凹槽12,在第一凸起10和第二凸起11之间形成凹陷结构称为第二凹槽13。在第一凹槽12和第二凹槽13内部都嵌入环形密封圈,以提升轮胎反包胶囊的安装牢固性和密封性。
第一凸起10和第二凸起11的截面呈弧形。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之间有第二凹槽,在与成型机装配时,第二凹槽内部会放置环形密封圈,而成型机会对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形成一定紧固力,以达到良好的固定及密封作用。弧状的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在受力时,承受变形的能力强,边部无胶提供了最高凸出处变形的空间。
第一凸起10的高度≥第二凸起11的高度。在第一凹槽12和第二凹槽13 内部都嵌入环形密封圈,以提升轮胎反包胶囊的安装牢固性和密封性;当多次使用,第二凸起11发生破坏时,较高的第一凸起10不会轻易脱出。在生产中定期检查设备,当发现第二凸起11发生破坏时,可对该轮胎反包胶囊使用安全性进行预先提醒。
本实用新型中的轮胎反包胶囊,对材质有一定要求。具体地,第一外层8 和第二外层9所用胶片不同,第一外层8所用胶片的弹性大于第二外层9所用胶片的弹性;第二外层9所用胶片和内层7所用胶片不同,内层7所用胶片的弹性大于第二外层9所用胶片的弹性。内层7材质一致,第二外层9对其内侧的内层7的胀大起到一定的束缚作用,同时第一外层8的伸缩能力强于第二外层9。
在上述基础上,第一外层8和内层7所用胶片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第一外层8和内层7所用胶片不同,第一外层8所用胶片的弹性大于内层7所用胶片的弹性,或者第一外层8和内层7所用胶片不同,第一外层8所用胶片的弹性小于内层7所用胶片的弹性。
如果不存在外层,即现有轮胎反包胶囊,在充气时轮胎反包胶囊各处的胀大程度相同,将导致轮胎反包胶囊与轮胎胎圈部位接触时渐进性差,不能连续压紧胎体帘子布,并持续不断赶出轮胎胎圈部位钢丝圈与帘子布层间的气体。图3为轮胎反包胶囊使用效果示意图;轮胎反包胶囊15安装在成型机18上,在助推器作用下靠近反包胶16,向轮胎反包胶囊15内部充气,靠近生胎一侧的轮胎反包胶囊胀大程度将会大于远离生胎一侧的轮胎反包胶囊胀大程度;当第一弯折部2处先行鼓起并在较低位置处接触到胎体帘子布,这一侧将会连续鼓起,始终保持与胎体帘子布的接触并将胎体帘子布逐步压向胎圈使其贴合,在这一过程中,轮胎胎圈部位钢丝圈17与帘子布层间的气体是被不断赶出的,没有再向内返回的机会;排气更彻底。
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可以做出许多其他改变和改型。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特定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

Claims (5)

1.一种轮胎反包胶囊,包括:中间本体(1)、第一弯折部(2)、第二弯折部(3)、第一子口端(4)和第二子口端(5),其特征在于,
中间本体(1)的两个端部分别是第一子口端(4)和第二子口端(5),第一子口端(4)和第二子口端(5)都连有夹缘块(14);在中间本体(1)和第一子口端(4)之间设有第一弯折部(2),在中间本体(1)和第二子口端(5)之间设有第二弯折部(3);中间本体(1)具有双层结构,内层(7)是一体结构,外层是第一外层(8)和第二外层(9)在相接部位(6)处拼接而成、贴于内层(7)的外侧,第一外层(8)自相接部位(6)经第一弯折部(2)至第一子口端(4),第二外层(9)自相接部位(6)经第二弯折部(3)至第二子口端(5),相接部位(6)在远离第一子口端(4)、靠近第一弯折部(2)的中间本体(1)上;第一外层(8)和第二外层(9)斜面相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胎反包胶囊,其特征在于,第一弯折部(2)与第一子口端(4)间的距离小于第二弯折部(3)与第二子口端(5)间的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胎反包胶囊,其特征在于,第一子口端(4)与夹缘块(14)连接处的外壁上有凸起结构,靠近夹缘块(14)的是第一凸起(10),远离夹缘块(14)的是第二凸起(11),在夹缘块(14)和第一凸起(10)之间形成凹陷结构称为第一凹槽(12),在第一凸起(10)和第二凸起(11)之间形成凹陷结构称为第二凹槽(1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轮胎反包胶囊,其特征在于,第一凸起(10)和第二凸起(11)的截面呈弧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轮胎反包胶囊,其特征在于,第一凸起(10)的高度≥第二凸起(11)的高度。
CN201922375729.8U 2019-12-25 2019-12-25 一种轮胎反包胶囊 Active CN2114412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75729.8U CN211441259U (zh) 2019-12-25 2019-12-25 一种轮胎反包胶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75729.8U CN211441259U (zh) 2019-12-25 2019-12-25 一种轮胎反包胶囊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441259U true CN211441259U (zh) 2020-09-08

Family

ID=723070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375729.8U Active CN211441259U (zh) 2019-12-25 2019-12-25 一种轮胎反包胶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44125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62381A (zh) * 2019-12-25 2020-04-07 永一橡胶有限公司 一种轮胎反包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CN112326272A (zh) * 2021-01-06 2021-02-05 永一橡胶有限公司 一种反包胶囊压力均匀性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62381A (zh) * 2019-12-25 2020-04-07 永一橡胶有限公司 一种轮胎反包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CN112326272A (zh) * 2021-01-06 2021-02-05 永一橡胶有限公司 一种反包胶囊压力均匀性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441259U (zh) 一种轮胎反包胶囊
AU2006255734B2 (en) Air spring assembly and method
CN110962381B (zh) 一种轮胎反包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CN112002232B (zh) 一种用于曲面屏的贴合工装
JP4286511B2 (ja) 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050804B2 (ja) タイヤ加硫方法
CN211441127U (zh) 可伸缩钢芯气囊
CN210178917U (zh) 一种密封结构
KR102197638B1 (ko) 펑크리스 자전거 타이어
JP7119942B2 (ja) 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JPH07117151A (ja) ラジアルタイヤの成形法
JP4804886B2 (ja) タイヤ用ブラダー及びタイヤ製造方法
JP2012035481A (ja) ビードロック用ゴムバンド及びビードロック用ゴムバンドを有するビードロック部を備えたタイヤ成形装置
CN218481130U (zh) 一种燃气表膜片压紧结构
JP5442591B2 (ja) ガスケットの製造方法
CN214395526U (zh) 成型鼓的中鼓组件和成型鼓
JP2010111074A (ja) 超音波接合装置及びタイヤ製造方法
JP2010069733A (ja) 生タイヤ成型装置及びタイヤ製造方法
JP2007076392A (ja) 空気のう、及びバルブスパッド
CN214874032U (zh) 非充气轮胎
CN220652441U (zh) 一种电源插座
CN1989018A (zh) 安全轮胎用空气囊
JP6484107B2 (ja) 生タイヤの形成方法
CN210623550U (zh) 一种驱动盒密封圈
CN217075419U (zh) 盖子组件及包装容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