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432264U - 一种蒸汽发生器及烹饪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蒸汽发生器及烹饪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432264U
CN211432264U CN201921355145.8U CN201921355145U CN211432264U CN 211432264 U CN211432264 U CN 211432264U CN 201921355145 U CN201921355145 U CN 201921355145U CN 211432264 U CN211432264 U CN 2114322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water
cavity
steam generator
water retai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35514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杰
依文斌
潘叶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att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att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atti Co Ltd filed Critical Vatt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35514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4322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4322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4322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 Commercial Cook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蒸汽发生器及烹饪设备,蒸汽发生器包括壳体、加热机构和导流机构,其中在所述壳体内限定有腔体,在所述壳体上开设有与所述腔体相连通的进水口和出气口,所述加热机构设置在所述腔体里面用于对进入到所述腔体内的水进行加热使其产生水蒸汽,所述导流机构设置在所述腔体里面,外部冷水由所述进水口进入所述腔体里面后通过所述导流机构往所述加热机构上流动。其结构简单,可有效提高蒸汽发生器的加热速度,进而减少了预热的时间。

Description

一种蒸汽发生器及烹饪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蒸汽发生器及烹饪设备。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大多数烹饪设备通过硅胶管将隐藏式蒸汽发生器与腔体连接或在腔体里面设置有内置式蒸发盘。但通过硅胶管将隐藏式蒸汽发生器与内腔连接的方式,会影响加热速度及进一步加大热损耗,从而降低了产品温升速度以及难以实现高温蒸汽(温度大于或等于110℃)的效果,如此导致烹饪时间的延长,大大影响了用户实际使用体验。同时,大多数隐藏式蒸汽发生器无自清洁功能,反复使用后蒸发器内残留水垢较多,从而影响了隐藏式蒸发器的使用效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蒸汽发生器,其结构简单,可有效提高蒸汽发生器的加热速度,进而减少了预热的时间。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烹饪设备,其操作简单,可便于对蒸汽发生器进行清洗。
上述第一个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蒸汽发生器,包括壳体、加热机构和导流机构,其中在所述壳体内限定有腔体,在所述壳体上开设有与所述腔体相连通的进水口和出气口,所述加热机构设置在所述腔体里面用于对进入到所述腔体内的水进行加热使其产生水蒸汽,所述导流机构设置在所述腔体里面,外部冷水由所述进水口进入所述腔体里面后通过所述导流机构往所述加热机构上流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挡水构件,所述挡水构件设置于所述腔体里面且所述挡水构件的位置低于所述出气口的位置,在所述挡水构件上设置有所述导流机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腔体里面至少被划分为两个加热区域,所述挡水构件设置在两相邻的所述加热区域之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腔体在竖向方向上至少被划分为第一加热区域、第二加热区域和第三加热区域,所述挡水构件包括第一挡水构件和第二挡水构件,所述第一挡水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加热区域和所述第二加热区域之间,所述第二挡水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加热区域和第三加热区域之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加热机构至少包括第一加热部、第二加热部和第三加热部,其中所述第一加热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加热区域上,所述第二加热部设置于所述第二加热区域上,所述第三加热部设置于所述第三加热区域上。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进水口设置于所述第二加热区域上,所述出气口设置于所述第三加热区域上。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挡水构件的表面往下凹陷以形成所述导流机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腔体底部设置有排水管,在所述排水管上连接有倒U型管,所述倒U型管的高度高于所述腔体底部的高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倒U型管底部水位线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二加热区域底部的高度,所述倒U型管顶部水位线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二加热区域顶部的高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挡水构件上开设有若干个间隔分布的通孔以使所述加热机构加热所产生的蒸汽经所述通孔进行流动。
上述第二个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烹饪设备,包括内胆,还包括上述实施方式任一所述的蒸汽发生器,所述蒸汽发生器设置在所述内胆的外部,在所述内胆上开设有与所述蒸汽发生器连通的排水口,在所述排水口位置处可拆卸地设置有用于封堵所述排水口的密封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蒸汽发生器,其结构简单,可有效提高蒸汽发生器的加热速度,进而减少了预热的时间。
2.其设计合理,可有效将加热产生的水珠阻挡在腔体里面。
3.本实用新型的烹饪设备,其操作简单,可便于对蒸汽发生器进行清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烹饪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蒸汽发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蒸汽发生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蒸汽发生器的第一剖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蒸汽发生器的第二剖面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挡水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受这些实施例所限制。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实施例一:
如图2至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蒸汽发生器,包括壳体1、加热机构2和导流机构9,其中在壳体1内限定有腔体11,在壳体1上开设有与腔体11相连通的进水口4和出气口5,加热机构2设置在腔体11里面用于对进入到腔体11内的水进行加热使其产生水蒸汽,导流机构9设置在腔体11里面,外部冷水由进水口4进入腔体11里面后通过导流机构9往加热机构2上流动。
在本实施例中,蒸汽发生器通过在壳体1里面增设有导流机构9以将进入到腔体11里面的冷水均匀地导流至加热机构2上,从而使得加热机构2对水流快速加热以即时产生高温蒸汽往外输出,因此蒸汽发生器可进一步提高加热速度,从而减少了预热的时间,如此使得蒸汽发生器保证了换热效率并减少了热损耗。蒸汽发生器在壳体1上开设有与腔体11相连通的进水口4和出气口5,外部供水管与进水口4连通以往腔体11里面进行供水,进入到腔体11里面的冷水通过加热机构2进行加热以快速产生高温蒸汽,高温蒸汽经出气口5往外流动。
进一步地,还包括挡水构件3,挡水构件3设置于腔体11里面且挡水构件3的位置低于出气口5的位置,在挡水构件3上设置有导流机构9,其结构简单,可有效将加热产生的水珠阻挡在腔体里面。
在本实施例中,外部冷水通过导流机构9均匀地往加热机构2上流动,加热机构2对冷水进行加热以产生水蒸汽,挡水机构3将加热机构2加热所产生的水蒸气中的水珠阻挡在腔体11里面,同时蒸汽经出气口5往外输出,蒸汽发生器通过在壳体1里面设置有挡水机构3以将加热机构2加热所产生的水珠阻挡在腔体11里面,为了进一步提高阻挡效果,优选将挡水构件3设置在出气口5的下方,即挡水构件3的位置低于出气口5的位置,从而有效防止水珠通过出气口5往外溅出。
进一步地,在腔体11里面至少被划分为两个加热区域,挡水机构3设置在两相邻的加热区域之间,其设计合理,可使加热机构快速加热以产生蒸汽。
优选地,腔体在竖向方向上至少被划分为第一加热区域12、第二加热区域13和第三加热区域14,挡水构件3包括第一挡水构件31和第二挡水构件32,第一挡水构件31设置在第一加热区域12和第二加热区域13之间,第二挡水构件32设置在第二加热区域13和第三加热区域14之间,其设计合理、巧妙,可进一步提高了蒸汽的温度和浓度。
具体地,加热机构2至少包括第一加热部21、第二加热部22和第三加热部23,其中第一加热部21设置于第一加热区域12上,第二加热部22设置于第二加热区域13上,第三加热部23设置于第三加热区域14上,其结构简单、紧凑,可进一步提高加热机构的加热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腔体11在竖向方向上至少被划分为第一加热区域12、第二加热区域13和第三加热区域14,如图4和5所示,腔体11在由下至上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虚线和第二虚线,其中第一虚线的下方区域为第一加热区域12,第一虚线和第二虚线的中间区域为第二加热区域13,第二虚线的上方区域为第三加热区域14,加热机构2相对应地设置在每个加热区域上,从而使得蒸汽发生器分三个阶段逐步提升蒸汽的温度,使蒸汽温度更高,浓度更大,其中第一阶段,在第一加热区域12上通过第一加热部21将水煮至沸腾以产生沸腾水和蒸汽,第一挡水构件31对沸腾水进行阻挡,以防止沸腾水飞溅通过出气口5往外溅出,蒸汽穿过第一挡水构件31后进入第二加热区域13;第二阶段,在第二加热区域13上通过第二加热部22对蒸汽继续加热以进一步提高蒸汽的温度,第二挡水构件32对沸腾水进行进一步的阻挡,以进一步防止沸腾水飞溅通过出气口5往外溅出,蒸汽穿过第二挡水构件32后进入第三加热区域14;第三阶段,在第三加热区域14上通过第三加热部23对蒸汽再次加热以产生高温蒸汽,高温蒸汽通过出气口5往外输送,本实施例中高温蒸汽的温度为大于或等于110℃。
优选地,进水口4设置于第二加热区域13上,出气口5设置于第三加热区域14上,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巧妙。
进一步地,第一挡水构件31的表面往下凹陷以形成导流机构9,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可均匀且快速地将水注入腔体里面的加热机构上,从而进一步提高加热机构的加热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进水口4设置于第二加热区域13上,在进水口4的下方设置有第一挡水构件31,在第一挡水构件31的表面往下凹陷以形成导流机构9,外部冷水由进水口4进入腔体11里面后,通过导流机构9以将水流均匀且快速地往第一加热区域12上进行导流,从而进一步提高加热机构2的加热效率,如此以使得蒸汽发生器实现了即时产生蒸汽往外输送。本实施例中,出气口5设置于第三加热区域14上用于将依次经过第一加热区域12、第二加热区域13和第三加热区域14加热所产生的高温蒸汽往外输送。
优选地,在腔体11底部设置有排水管6,在排水管6上连接有倒U型管61,倒U型管61的高度高于腔体11底部的高度,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得腔体内的水位超出预设值后会自动排入排水管中。
进一步地,倒U型管61底部水位线的高度高于第二加热区域13底部的高度,倒U型管61顶部水位线的高度低于第二加热区域13顶部的高度,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可便于蒸汽发生器控制其腔体内的水位。
在本实施例中,倒U型管61底部水位线的高度高于第二加热区域13底部的高度,倒U型管61顶部水位线的高度低于第二加热区域13顶部的高度,当腔体11里面的水位超出底部水位线后会自动通过排水管6往外流出,从而以使蒸汽发生器很好地对腔体11内的水位进行控制,还可有效防止腔体11内部水位由于水位超高导致沸腾水经出气口5溅出腔体11内。
特别地,在挡水机构3上开设有若干个间隔分布的通孔33以使加热机构2加热所产生的蒸汽经通孔33进行流动,其结构简单,可将加热机构加热产生的水珠阻挡在腔体内以便于蒸汽的流动。
在本实施例中,挡水机构3横向地设置在腔体11里面,在挡水机构3上开设有若干个间隔分布的通孔33,可使蒸汽发生器将加热机构2加热产生的沸腾水阻挡在腔体11内,从而便于蒸汽的流动,同时由于第一挡水构件31的表面往下凹陷以形成流道状的导流机构9,外部冷水由进水口4进入腔体11里面后,外部冷水在导流结构9上由接近于进水口4的一端往远离于进水口4的一端进行流动,通过导流机构9上的通孔33将水流均匀且快速地往第一加热区域12上进行导流,从而进一步提高加热机构2的加热效率,如此以使得蒸汽发生器实现了即时产生蒸汽往外输送。本实施例中壳体1包括底壳和盖板,其中盖板盖设于底壳上以共同限定有腔体11,盖板盖设在底壳上后通过螺钉构件将两者固定安装在一起,为了进一步提高壳体1的密封效果,可在底壳和盖板之间设置有密封构件。本实施例中挡水机构3为了便于安装和进一步提高挡水效果,挡水机构3的两侧可分别抵接在底壳和盖板的内壁上,同时在挡水机构3上可预留安装部以便于挡水机构3与加热机构2进行装配。
实施例二:
如图1至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烹饪设备,包括内胆7,还包括如实施例一所述的蒸汽发生器8,蒸汽发生器8设置在内胆7的外部,在内胆7上开设有与蒸汽发生器8连通的排水口,在排水口位置处可拆卸地设置有用于封堵排水口的密封件。
在本实施例中,烹饪设备可以为蒸箱、烤箱、蒸烤一体机或者烤蒸一体机,当然还可以为其它类型的烹饪设备,本实施例的烹饪设备以蒸箱举例进行描述,其它类型的烹饪设备不再赘述。蒸箱的内胆7的内侧壁上开设有与排水管6连接的排水口,蒸汽发生器8通过排水管6与内胆7连通,在排水口位置处设置有用于封堵排水口的密封件且密封件可拆卸地设置于排水口位置处,烹饪结束后蒸汽发生器8停止工作,通过外力将排水口位置处的密封件拔出,水泵继续往蒸汽发生器8的腔体11里面进行抽水以对蒸汽发生器8进行冲洗,冲洗后的水流通过排水管6往内胆7里面进行排放,从而便于对蒸汽发生器进行清洗,进而使得蒸箱的蒸汽发生器8实现了自清洁功能。本实施例中蒸汽发生器8的出气口5与内胆7连通以往内胆7里面输送高温蒸汽,从而提升了蒸箱的预热时间,进一步提升了蒸箱的升温速度,同时还可有效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1)

1.一种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加热机构(2)和导流机构(9),其中在所述壳体(1)内限定有腔体(11),在所述壳体(1)上开设有与所述腔体(11)相连通的进水口(4)和出气口(5),所述加热机构(2)设置在所述腔体(11)里面用于对进入到所述腔体(11)内的水进行加热使其产生水蒸汽,所述导流机构(9)设置在所述腔体(11)里面,外部冷水由所述进水口(4)进入所述腔体(11)里面后通过所述导流机构(9)往所述加热机构(2)上流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挡水机构(3),所述挡水机构(3)设置于所述腔体(11)里面且所述挡水机构(3)的位置低于所述出气口(5)的位置,在所述挡水机构(3)上设置有所述导流机构(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腔体(11)里面至少被划分为两个加热区域,所述挡水机构(3)设置在两相邻的所述加热区域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在竖向方向上至少被划分为第一加热区域(12)、第二加热区域(13)和第三加热区域(14),所述挡水机构(3)包括第一挡水构件(31)和第二挡水构件(32),所述第一挡水构件(31)设置在所述第一加热区域(12)和所述第二加热区域(13)之间,所述第二挡水构件(32)设置在所述第二加热区域(13)和第三加热区域(14)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机构(2)至少包括第一加热部(21)、第二加热部(22)和第三加热部(23),其中所述第一加热部(21)设置于所述第一加热区域(12)上,所述第二加热部(22)设置于所述第二加热区域(13)上,所述第三加热部(23)设置于所述第三加热区域(14)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4)设置于所述第二加热区域(13)上,所述出气口(5)设置于所述第三加热区域(14)上。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水构件(31)的表面往下凹陷以形成所述导流机构(9)。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腔体(11)底部设置有排水管(6),在所述排水管(6)上连接有倒U型管(61),所述倒U型管(61)的高度高于所述腔体(11)底部的高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倒U型管(61)底部水位线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二加热区域(13)底部的高度,所述倒U型管(61)顶部水位线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二加热区域(13)顶部的高度。
10.根据权利要求2至9任一所述的一种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挡水机构(3)上开设有若干个间隔分布的通孔(33)以使所述加热机构(2)加热所产生的蒸汽经所述通孔(33)进行流动。
11.一种烹饪设备,包括内胆(7),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0任一所述的蒸汽发生器(8),所述蒸汽发生器(8)设置在所述内胆(7)的外部,在所述内胆(7)上开设有与所述蒸汽发生器(8)连通的排水口,在所述排水口位置处可拆卸地设置有用于封堵所述排水口的密封件。
CN201921355145.8U 2019-08-20 2019-08-20 一种蒸汽发生器及烹饪设备 Active CN2114322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55145.8U CN211432264U (zh) 2019-08-20 2019-08-20 一种蒸汽发生器及烹饪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55145.8U CN211432264U (zh) 2019-08-20 2019-08-20 一种蒸汽发生器及烹饪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432264U true CN211432264U (zh) 2020-09-08

Family

ID=722942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355145.8U Active CN211432264U (zh) 2019-08-20 2019-08-20 一种蒸汽发生器及烹饪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43226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22299A (zh) * 2019-08-20 2019-12-03 华帝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蒸汽发生器及烹饪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22299A (zh) * 2019-08-20 2019-12-03 华帝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蒸汽发生器及烹饪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MXPA02011060A (es) Aparato de calentamiento, de cocinado y esterilizacion.
CN105105623B (zh) 蒸汽烹饪器具
CN211432264U (zh) 一种蒸汽发生器及烹饪设备
CN110522299A (zh) 一种蒸汽发生器及烹饪设备
CN209499460U (zh) 一种电蒸箱
CN201222966Y (zh) 米饭自动生产机
CN206102382U (zh) 一种水箱内置的蒸汽烤箱
CN211260913U (zh) 一种高效滤油的吸油烟机及烟气余热利用系统
CN215838373U (zh) 一种蒸制内胆结构及蒸箱
CN203893139U (zh) 蒸汽蒸箱的蒸汽发生装置
CN205874364U (zh) 节能煮饭机
CN202015040U (zh) 一种高温电蒸锅
CN109222629B (zh) 一种电蒸箱的控制方法
CN213821079U (zh) 一种内置蒸发器的烤箱
CN211511706U (zh) 一种洗碗机的双冷凝结构
CN209984000U (zh) 一种蒸汽发生器及蒸箱
CN208250771U (zh) 蒸汽发生器、蒸汽发生器系统及熨烫设备
CN206817436U (zh) 蒸汽发生装置
KR101226630B1 (ko) 고효율 전기 보일러
CN207784205U (zh) 面条熟制机及其蒸汽回流器
CN211049086U (zh) 一种清洗方便的蒸饭柜
CN105615633A (zh) 一种蒸汽料理机用的水汽分离箱
CN206593142U (zh) 一种节能灶
CN104120597A (zh) 一种双锅式快速高压蒸汽锅
CN111956083B (zh) 一种蒸制加热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蒸制烹饪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