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431161U - 一种手部防护套及其加工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手部防护套及其加工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431161U
CN211431161U CN201921222274.XU CN201921222274U CN211431161U CN 211431161 U CN211431161 U CN 211431161U CN 201921222274 U CN201921222274 U CN 201921222274U CN 211431161 U CN211431161 U CN 2114311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d
air guide
sleeve
guide groove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22227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石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Inequalit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Inequalit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Inequalit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Inequalit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22227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4311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4311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4311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手部防护套及其加工设备,手部防护套包括设有套口的套体,套体具有弹性、能够紧密包裹手部,套体的实际围度小于或等于预设手型的围度,套体的内表面设有凸起部,相邻凸起部之间形成方便气体流通的导气槽,且导气槽延伸至套口。应用本申请提供的手部防护套时,用户在佩戴过程中产生的水汽可以通过导气槽向外部排出,同时外部的空气也能够通过导气槽进入套体内部,因此本申请提供的手部防护套具有透气性高、佩戴舒适性高的特点。

Description

一种手部防护套及其加工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用品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手部防护套。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加工设备。
背景技术
手套在日常生活、医疗、科研、生产等领域非常重要,有时为了进行实验、医学手术等精细操作,用户通常会选用与手部贴合性较高的手套来辅助操作。而紧密贴合手部的手套大多存在透气性差的缺点,在佩戴过程中,手部在手套内排汗无法挥发出去,累积在手套内,造成“捂手”、“蒸手”的问题,不仅降低了用户的舒适度,也使用户需要频繁更换手套,进而干扰用户的正常操作。
综上所述,如何在保障手套能够紧密贴合手部的基础上,提高手套的透气性,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手部防护套,其透气性较高,使用户佩戴更加舒适。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加工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手部防护套,包括具有弹性的套体,所述套体设有套口,所述套体的实际围度小于或等于预设手型的围度、以便紧密贴合手部,所述套体的内表面设有凸起部,相邻所述凸起部之间形成方便气体流通的导气槽,且所述导气槽延伸至所述套口。
优选的,所述凸起部的顶端面积小于所述导气槽的槽顶开口面积;和/ 或,所述导气槽的槽底面积小于槽顶开口面积。
优选的,所述导气槽包括第一导气槽和若干个第二导气槽,所述第二导气槽间隔分布、且延伸至所述套口,所述第一导气槽与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导气槽连通。
优选的,所述套体包括指套。
优选的,所述套体还包括与所述指套连接的掌套,所述导气槽从所述指套延伸至所述套口。
优选的,所述导气槽还包括一端位于手心面、另一端位于手背面的指间导气槽。
优选的,所述套体为等厚的褶皱状的套体,所述凸起部为所述套体中朝内凸起的脊状结构,所述导气槽为相邻所述脊状结构之间的槽体结构。
优选的,所述导气槽呈波浪形或折线形。
优选的,所述套体的外表面设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连接相邻所述导气槽的侧壁、以避免所述导气槽因褶皱被拉平而消失。
一种加工设备,包括手状的仿形手模,所述仿形手模的外表面设有用于在手部防护套内表面加工导气槽的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延伸至与手部防护套的套口位置对应的预设浸胶区。
本申请提供的手部防护套包括设有套口的具有弹性的套体,套体的实际围度小于或等于预设手型的围度、以便紧密包裹手部,套体内表面设有凸起部,凸起部用于与手部接触,且相邻凸起部之间形成延伸至套口处的导气槽。应用本申请提供的手部防护套时,用户手部在佩戴过程中产生的水汽可以通过导气槽向外部排出,同时外部的空气也能够通过导气槽进入套体内部,从而实现了提高手部防护套透气性、提高佩戴舒适性的效果。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加工设备,其加工出的手部防护套具有透气性高的特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第一种手部防护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第二种手部防护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第三种手部防护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第四种手部防护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第五种手部防护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手部防护套的内表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第一种手部防护套的剖面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第二种手部防护套的剖面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第三种手部防护套的剖面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第一种仿形手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第二种仿形手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第一种仿形手模的剖面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第二种仿形手模的剖面图。
图1至13中的附图标记为:
指套1、掌套2、套口3、套体4、凸起部5、导气槽6、加强筋7、仿形手模8;
外表面41、内表面42;顶端51、底端52、凸条53、凸块54、脊状结构55;第二导气槽61、第一导气槽62、指间导气槽63、导气支槽64;手指部81,手掌部82,手臂部83,固定端84、通孔85、实际浸胶线86、上线861、下线862、凸起结构87、凸起支脉871、峰部872、内凹结构88、条形内凹结构881、指间凹槽882、凹块883、谷部88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手部防护套,其透气性较高,使用户佩戴更加舒适。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加工上述手部防护套的加工设备
请参考图1~13,图1~5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五种手部防护套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手部防护套的内表面的结构示意图;图7~9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三种手部防护套的剖面图;图10~1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两种仿形手模的结构示意图;图12~1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两种仿形手模的剖面图。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手部防护套,其主要用来进行精细操作,例如,实验室做实验、医学上做手术等操作。当然,由于本申请提供的手部防护套具有贴手且透气的特点,佩戴的舒适性较高,因此,其也可以应用在操作车间、或者洗碗等日常操作中。
手部防护套包括套体4,套体4设有套口3。具体的,手部通常包括手指和手掌,本申请提供的手部防护套可以具体为仅用于包裹手指的指套1,也可以具体为用于同时包裹手指和手掌的手套。对于指套1,则套口3位于其指根处;对于手套,则套口3位于掌套2的端部。
套体4为具有弹性的、轻薄的层状结构。在生产过程中,套体4可以采用橡胶、乳胶、塑胶或其他高分子材料制成。优选套体4能够防水。
同时,在佩戴后套体4能够紧密贴合用户的手部。套体4是否能够紧密贴手通过控制其尺寸实现,具体的,对于预设手型,目标手长对应有确定的围度,当套体4的实际长度与预设手型的目标长度相等时,套体的实际围度需要小于或等于预设手型的围度,也就是说,套体4需要比预设手型偏瘦,从而紧密包裹手部。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对于目标长度的手,预设手型指在目标长度状态下、手宽处于覆盖率中位数的手部号型。对于指套1,实际围度指实际关节围,预设手型的围度指预设手型的关节围,下文称预设关节围,如果某地的国家标准只有近位指关节的围度,则指套1以预设手型的近位指关节的围度作为预设关节围。对于手套,其具体包括指套1和掌套2,其中指套1 部分与上文保持一致;掌套2的实际围度指实际掌围,预设手型的围度指预设手型的掌围,下文称预设掌围。其中,预设手型、预设关节围、预设掌围均可以通过所在国家或地区的手部号型来具体确定。
在中国,国家标准《GB/T16252-1996成年人手部号型》给出了手部尺寸的统计规律。下文以手套为例,对男子手套、女子手套、男女通用款手套的预设掌围进行说明。
对于男子手套,根据上述国家标准中的表A1“全国成年男子手部号型的覆盖率”可知:手长180mm的手,手宽的中位数在80mm。再根据“表 3男子、女子手部控制部位尺寸的回归方程”可知:“男子掌围=29.30+2.12×手宽”,计算可知手宽80mm所对应的掌围为198.9mm。因此,对于预设手型,手长180mm时,预设掌围为198.9mm。
因此,要把180mm长的预设手型的手恰好包裹住,手套的长度为 180mm,手套的实际掌围为198.9mm。要使手套与预设手型的手之间不产生天然的缝隙,保障手套能够紧密包裹住手,则为手长为180mm的手所设计的手套,要求手套的实际掌围小于或等于198.9mm,相应的,手套的实际宽度为实际掌围的二分之一,即手套的实际宽度小于或等于99.45mm。
对于女子手套,女子手部号型覆盖率见表A8。如果要做长170mm的手套,就可以根据表A8找出手长为170mm时所对应的手宽的中位数,然后根据表3的回归方程“女子掌围=122.68+0.81×手宽”可以计算出预设掌围,预设掌围即为实际掌围的最大值,相应的,手套的实际宽度为实际掌围的二分之一。
对于目标手长的男女通用款手套,则可以取男子掌围的中位数、女子掌围的中位数中较小的一者,作为目标手长所对应的预设掌围。
下文以手套为例对本申请提供的手部防护套的结构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附图所描绘的手套均为五指手套,但是本申请提供的手部防护套同样适用于联指手套,即部分指套1连接为整体式的手套结构。
本申请提供的手部防护套中,套体4的内表面42设有用于与手部接触的凸起部5,相邻凸起部5之间形成方便气体流通的导气槽6,且导气槽6 延伸至套口3。具体的,套体4的外表面41直接与外界大气接触,内表面42朝向使用者的手部的皮肤。套体4的内表面42凹凸不平,其中朝向套体 4中心隆起的凸起部5可以呈条形、块状、凸点状或其他形态;导气槽6由相邻凸起部5围成,参考图1至4,导气槽6可以呈直线型或曲线型,导气槽6从套体4的内部连续延伸至套口3位置、并与外界连通。
由于套体4的内表面42设置有与外界连通的导气槽6,因此在佩戴过程中,用户手部产生的水汽可以通过导气槽6向外部排出,同时外部的空气也能够通过导气槽6进入套体4的内部。也因此,本申请提供的手部防护套具有透气性高、佩戴舒适性高的特点,在材质轻薄且贴手的基础上,解决了贴手的手部防护套不透气的问题。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申请可以在不增加其它材料,也不做夹层的情况下,增加紧密贴手的高分子手套的透气性,因此手部防护套成本低,而且不会因为夹层的存在而变得很厚;与市场上的高分子洗衣手套相比,手套佩戴后与手部的贴合性更高,更方便用户操作。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导气槽6包括若干个第二导气槽61,第二导气槽61间隔分布、且延伸至套口3。具体的,第二导气槽61的端部与外界环境直接连通,围成第二导气槽61的凸起部5为凸条53。在实际加工过程中,参考图1,第二导气槽61可以呈直线型。参考图2,第二导气槽61也可以呈曲线型,例如根据手部形状和肌肉分布的人体工程学特点,来设计导气槽6的走势,制造出更加舒适,灵便的透气手套。另外,由于人的手部形状并非平整的等宽图形,为了使得第二导气槽61可以更加均匀的分布在手套的内表面42,因此第二导气槽61还可以设置分叉结构。例如,参考图1,第二导气槽61分叉后形成两个导气支槽64。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导气槽6还包括第一导气槽62,第一导气槽 62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每个第一导气槽62与至少两个第二导气槽 61连通。具体的,各个第二导气槽61之间通过第一导气槽62进行连通,在使用过程中,第一导气槽62能够将套体4内更多区域所产生的水汽向外部排出,进一步提高透气性。另外,即使部分第二导气槽61受阻,其也可以通过第一导气槽62以及其他第二导气槽61与外界连通从而导出水汽。
在实际加工过程中,参考图3,第一导气槽62可以呈直线型。参考图4,第一导气槽62也可以呈曲线型。可以理解的,第一导气槽62可以为连续的环形结构,也可以中部间断。当存在多个第一导气槽62时,参考图6,导气槽6呈网状分布,图6中所示的交叉分布的点划线即为第一导气槽62 和第二导气槽61;相应的,套体4的内表面42的凸起部5为多个独立的、呈阵列状分布的凸块54。
可选的,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中,套体4的内表面42还可以设置指间导气槽63,指间导气槽63位于指套1之间的连接处,其一端位于手心面、另一端位于手背面,从而进一步提高透气性。
进一步的,参考图8,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手部防护套的实施例中,套体 4为等厚的褶皱状的套体4,凸起部5为套体4的朝内凸起的脊状结构55,导气槽6为相邻脊状结构55之间的槽体结构。
具体的,套体4厚度均匀、且具有稳定的褶皱结构,凸起部5和第二导气槽61由面料呈褶皱状弯曲而成。可选的,当第一导气槽62和第二导气槽61均由套体4呈褶皱状弯曲形成时,套体4表面会形成多个独立的褶皱块,褶皱块的分布和作用可参考图6中的凸块54。
进一步的,考虑到将面料呈褶皱状弯曲所制成的套体4在实际使用时,可能存在褶皱被撑平、导气槽6消失的风险。为了保障导气槽6的正常工作,可以通过下述方式来提高套体4的褶皱结构的稳定性。
例如,控制面料弯曲的幅度,并预留较多的空间,当手部伸入套体4 内部时,使套体4表面仍存在褶皱状弯曲所形成的导气槽6。
例如,也可以将导气槽6加工为波浪形或折线形,使导气槽6不易被拉平;当第一导气槽62和第二导气槽61均呈波浪形时,内表面42的形态与图4所示的套体4的内表面42类似。
例如,参考图9,也可以在套体4的外表面41设置连接相邻导气槽6 的加强筋7,以限制相邻导气槽6的间距。具体的,加强筋7位于套体4的脊状结构55的外侧、并连接相邻的两个导气槽6的外表面41,从而提高套体4的稳定性,防止导气槽6因褶皱被拉平而消失。在加工过程中,加强筋7可以设置在相邻第一导气槽62的外表面41,也可以设置在相邻第二导气槽61的外表面41。
进一步的,为了优化手部防护套的使用效果,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凸起部5的顶端51面积小于导气槽6的槽顶开口面积。具体的,凸起部5的顶端51和导气槽6的槽顶开口均为套体4中靠近中心、在佩戴时贴近手部的结构,用户在佩戴上述结构的手套时,手部与手部防护套直接接触的面积小于被手部防护套所包裹面积的一半,因此佩戴更加舒适。
进一步的,为了减少套体4与手部皮肤的接触面积,提高手部防护套的透气性,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中,优选导气槽6的槽底面积小于槽顶开口面积。具体的,参考图6,当凸起部5为凸块54时,凸块54的顶端 51比底端52的面积小;进一步地,优选凸块54的顶端51为凸曲面的顶点。参考图7,当凸起部5为凸条53时,凸条53的顶端51比底端52窄,相应的,导气槽6的槽顶开口比槽底宽。
可选的,当手部防护套为包括指套1和掌套2的手套时,考虑到在佩戴过程中指尖的不适感最为强烈,因此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中,导气槽6从指套1的指尖延伸至套口3,来保障手指的舒适性。
进一步的,为了优化手部防护套的使用效果,还可以在套体4上进行其他优化设计。
例如,可以在套体4的外表面41设置用于隔热的加厚层,来方便用户移动盛装有高温饭菜的餐具。加厚层可以为颗粒状、条带状的加厚层,在隔热的基础上提高加厚层的灵活性和摩擦力;加厚层也可以为连续的面状加厚层。加厚层可以设置在指套1的端部、中部、掌套2的中部等,具体位置按照需求灵活调整,例如,在指套1从指尖开始的三分之一指套长度的区域内设置加厚层。另外,加厚层可以只设置在手心面,也可以在手心面、手背面均设置。
例如,为了增强指尖的触感,可以在指套1的指尖位置的内表面42设置表面平整的贴合层,此时贴合层所在区域不在设置凸起部5和导气槽6。可以理解的,若手套区分左右手,则只在手心面设置贴合层,若手套不区分左右手,则手心面和手背面均设置有贴合层。
以上内容以手套为例对本申请提供的手部防护套进行了说明,可以理解的,当手部防护套为指套1时,指套1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可参照手套中的指套1部分。
具体的,参考图5,指套1内部设置导气槽6,且导气槽6延伸至指套 1端部的套口3处。指套1中导气槽6、凸起部5的结构形态分别可参照手套中的导气槽6、凸起部5。另外,在实际加工时,位于指套1的套口3处的凸起部5需要具有一定长度,以保障内表面42的导气槽6能够与外界连通。
除了上述手部防护套,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用于加工上述手部防护套的加工设备。参考图10至13,该加工设备包括手状的仿形手模8,仿形手模8的外表面设置有凹凸不平的凸起结构87和内凹结构88,凸起结构 87延伸至与手部防护套的套口3位置对应的预设浸胶区,在加工过程中,凸起结构87在手部防护套的内表面42加工形成导气槽6,而内凹结构88 则在手部防护套的内表面42加工形成凸起部5。
具体的,参考图10,仿形手模8包括手指部81、手掌部82、手臂部 83、固定端84。固定端84可以设置通孔85,并通过放置在通孔85中的螺栓与浸胶机固定。
考虑到实际加工过程中,实际浸胶线86的位置存在浮动、无法做到精确控制,因此以实际浸胶线86为基准、并上下浮动预设范围,将该范围确定为预设浸胶区,即上线861和下线862围成的区域为预设浸胶区。另外,同一个仿形手模8上也可能设置有多个位置不同的预设浸胶区。
为了保障加工完成后的套体4的导气槽6能够顺利联通外界大气,避免因套口3收缩而封堵导气槽6,套口3处的内凹结构88优选采用条形内凹结构881,条形内凹结构881需要具有一定长度,且条形内凹结构881在每个预设浸胶区内均需要延伸至对应的下线862的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预设浸胶区对应手部防护套加工完成后套口3的位置,而目前市面存在卷边和非卷边两种形式的手部防护套。因此,在实际加工过程中,对于非卷边的手部防护套,浸胶材料涂覆至仿形手模8外表面的预设浸胶区即可。而对于卷边的手部防护套,浸胶材料需要涂覆至仿形手模8的预设浸胶区的后方,以卷边完成后、条形内凹结构881能够延伸至套口3为准。另外,对于卷边的手部防护套,条形内凹结构881还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加长;而在进行卷边过程时,优选将套体4从内向外卷边,以避免没有凸起部5的外表面41卷到套体4内部后、在套口3处堵塞导气槽 6。
参考图11,为了提高水汽扩散的自由度,可以增强手心面的导气槽6 和手背面的导气槽6的连通性。由于人手指间的指蹼比较尖锐,在指间做条带状的指间凹槽882,则在浸胶成型后,套体4的内表面42的指间处可形成联通手心和手背的导气通道,即形成指间导气槽63。
参考图10和图11,为了制作具有图6所示结构的手部防护套,仿形手模8的外表面设置有凹块883,多个凹块883围成凸起支脉871。浸胶完成后,凹块883在手部防护套的内表面42加工形成凸块54,凸起支脉871在手部防护套的内表面42加工形成第一导气槽62和第二导气槽61。
参考图12,为了制作具有图7所示结构的手部防护套,仿形手模8的外表面设置有交替分布的内凹结构88和条形的凸起结构87。内凹结构88 的槽底比开口窄,凸起结构87的顶部比底部要窄。浸胶生产时,高分子胶将在仿形手模8表面覆盖一层,在浸胶完成后,手部防护套内部的第二导气槽61的槽顶开口会比槽底宽,从而减小皮肤被手套的胶层直接接触覆盖的区域,提高手套透气性。
参考图13,为了制作具有图8所示结构的手部防护套,凸起结构87和内凹结构88分别为设置于仿形手模8的外表面的峰部872和谷部884。浸胶成型之后,峰部872对应套体4中内表面42的导气槽6,谷部884对应套体4中内表面42的脊状结构55。峰部872需要连续贯通至预设浸胶区处。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手部防护套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手部防护套,包括具有弹性的套体(4),所述套体(4)设有套口(3),其特征在于,所述套体(4)的实际围度小于或等于预设手型的围度、以便紧密包裹手部,所述套体(4)的内表面(42)设有凸起部(5),相邻所述凸起部(5)之间形成方便气体流通的导气槽(6),且所述导气槽(6)延伸至所述套口(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部防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5)的顶端(51)面积小于所述导气槽(6)的槽顶开口面积;和/或,所述导气槽(6)的槽底面积小于槽顶开口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部防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槽(6)包括第一导气槽(62)和若干个第二导气槽(61),所述第二导气槽(61)间隔分布、且延伸至所述套口(3),所述第一导气槽(62)与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导气槽(61)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手部防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套体(4)包括指套(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部防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套体(4)还包括与所述指套(1)连接的掌套(2),所述导气槽(6)从所述指套(1)延伸至所述套口(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手部防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槽(6)还包括一端位于手心面、另一端位于手背面的指间导气槽(63)。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手部防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套体(4)为等厚的褶皱状的套体(4),所述凸起部(5)为所述套体(4)中朝内凸起的脊状结构(55),所述导气槽(6)为相邻所述脊状结构(55)之间的槽体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手部防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槽(6)呈波浪形或折线形。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手部防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套体(4)的外表面(41)设有加强筋(7),所述加强筋(7)连接相邻所述导气槽(6)的侧壁、以避免所述导气槽(6)因褶皱被拉平而消失。
10.一种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手状的仿形手模(8),所述仿形手模(8)的外表面设有用于在手部防护套内表面(42)加工导气槽(6)的凸起结构(87),所述凸起结构(87)延伸至与手部防护套的套口(3)位置对应的预设浸胶区。
CN201921222274.XU 2019-07-29 2019-07-29 一种手部防护套及其加工设备 Active CN2114311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22274.XU CN211431161U (zh) 2019-07-29 2019-07-29 一种手部防护套及其加工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22274.XU CN211431161U (zh) 2019-07-29 2019-07-29 一种手部防护套及其加工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431161U true CN211431161U (zh) 2020-09-08

Family

ID=723075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222274.XU Active CN211431161U (zh) 2019-07-29 2019-07-29 一种手部防护套及其加工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43116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3283338A (en) Glove construction for providing comfort to the wearer
CN211431161U (zh) 一种手部防护套及其加工设备
KR200416533Y1 (ko) 피부미용팩
CN201274782Y (zh) 硅胶防护手套
KR101725835B1 (ko) 충진재가 채워진 방한장갑 및 그 제조방법
JP6144794B2 (ja) 手袋用基体および手袋
CN204930476U (zh) 手套结构
CN206791727U (zh) 一种防水套
KR100763668B1 (ko) 에어 고무장갑
CN201550648U (zh) 一种佩戴容易和透气性好的卫生手套
KR200442676Y1 (ko) 땀 흡수 기능을 갖는 일회용 비닐장갑
KR102143059B1 (ko) 고무 장갑
JP2022538383A (ja) 抗疲労と空気チャンネル(air channel)の改善が施された医療用/歯科用/実用手袋
CN214231737U (zh) 一种高效快速导流的可抑菌热风无纺布
JP6652233B2 (ja) 指カバーの構造及び指先保護カバー
CN207040989U (zh) 一种新式硅胶防污防割手套
CN217429330U (zh) 一种防水型pe玻璃纤维防切割手套
CN206137283U (zh) 关节护套
CN210248514U (zh) 一种手套
KR200466255Y1 (ko) 의류 흘러내림 방지용 암밴드
CN210077850U (zh) 外科手术套
US11819071B2 (en) Thermal glove for use in hair styling
CN206120547U (zh) 一种手部塑形保养套
CN215385068U (zh) 一种用于手部关节炎护理的多功能手套
CN208259107U (zh) 一种医用配药按摩手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