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248514U - 一种手套 - Google Patents

一种手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248514U
CN210248514U CN201920804470.1U CN201920804470U CN210248514U CN 210248514 U CN210248514 U CN 210248514U CN 201920804470 U CN201920804470 U CN 201920804470U CN 210248514 U CN210248514 U CN 2102485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nger
print control
district
palm print
slee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80447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石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Inequalit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Inequalit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Inequalit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Inequalit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80447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2485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2485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2485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lo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手套,包括用于包裹用户手部的套体,套体包括保暖区、斜向减薄区和/或指节减薄区,其中,指节减薄区用于与指节位置对应、以方便指节活动,斜向减薄区用于方便大鱼际的活动,且指节减薄区、斜向减薄区的厚度均小于保暖区的厚度。本申请提供的手套设置有减薄区,其在佩戴过程中对手部的限制较弱,实现了方便书写的效果;同时由于手套无需开设供手指伸出的开口,因此相比于现有技术,本申请提供的手套的保暖性能更好。

Description

一种手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用品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手套。
背景技术
日常生活中,当用户需要在寒冷条件下进行书写时,用户会佩戴保暖手套,同时为了方便用户书写,现有技术中的手套通常会在手套的手指位置设置开口,使手指可以露出来。而手指裸露在手套外部,手套则无法对手指提供保暖作用,导致手套的保暖性能降低。
综上所述,如何提供一种保暖性能高、且对书写干扰小的手套,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手套,其既能为手部保暖、又能够使手部灵便活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手套,包括用于包裹用户手部的套体,所述套体包括保暖区,还包括指节减薄区和/或斜向减薄区,所述指节减薄区用于方便指节活动,所述斜向减薄区设于所述套体的掌套、用于方便大鱼际的活动,所述指节减薄区、所述斜向减薄区的厚度均小于所述保暖区的厚度。
优选的,所述套体包括用于包裹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中任意一者的主指套,所述指节减薄区包括第一减薄区和第二减薄区,所述第一减薄区位于所述主指套中距离指尖25%至40%的指长范围内,所述第二减薄区位于所述主指套中距离指尖60%至75%的指长范围内。
优选的,所述套体还包括拇指套,所述指节减薄区还包括设于所述拇指套的第三减薄区,且所述第三减薄区的一端至拇指套指尖的距离大于或等于35%的拇指套长度,另一端至拇指套指根的距离大于或等于35%的拇指套长度。
优选的,所述指节减薄区还包括设于所述拇指套的指根处的第四减薄区。
优选的,所述指节减薄区还包括设于所述掌套、沿横向掌纹控制线延伸的横向减薄区,所述横向掌纹控制线为虎口中点与横掌纹控制点的连线,所述横掌纹控制点位于掌外沿中,且所述横掌纹控制点至小指套的指根的距离等于二分之一虎口长度。
优选的,所述横向减薄区长度方向的轴线与所述横向掌纹控制线重合,所述横向减薄区的宽度小于或等于二分之一虎口长度。
优选的,所述斜向减薄区沿斜掌纹控制线延伸,所述斜掌纹控制线依次经过第一斜掌纹控制点、第二斜掌纹控制点、并与位于所述第二斜掌纹控制点和套口之间的中指套中轴线重合;所述第一斜掌纹控制点为食指套中轴线与横向掌纹控制线的交点,所述第二斜掌纹控制点位于所述中指套中轴线内,且所述第二斜掌纹控制点与虎口靠近拇指套的端点的连线平行于所述横向掌纹控制线。
优选的,食指套的指尖、所述拇指套的指尖、中指套设有方便握笔的防滑层。
优选的,所述食指套的指尖、所述拇指套的指尖设有可触屏结构。
优选的,所述食指套的指尖、所述拇指套的指尖分别设有用于提高握笔触感的减薄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手套的套体包括保暖区、斜向减薄区和/或指节减薄区,其中,指节减薄区用于与指节位置对应、以方便指节的活动,斜向减薄区设置在掌套中、用于方便大鱼际屈曲,且指节减薄区、斜向减薄区的厚度均小于保暖区的厚度。
在使用过程中,指节减薄区、斜向减薄区分别减小套体与指节、大鱼际边缘接触区域的厚度,当手套佩戴于手部时,手套对手部的限制较弱,使手部活动更加灵活;同时指节减薄区和斜向减薄区替代现有技术中的开口来方便手部活动,因此手套无需开设开口,避免手部裸露于外部而散失热量,保障了保暖区为手部提供的保暖性能。因此,本申请提供的手套在充分保障保暖效果的基础上,实现了方便用户书写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第一种手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第二种手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第三种手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第四种手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1至4中的附图标记为:
拇指套1、食指套2、中指套3、无名指套4、小指套5、掌套6、套口7、指根8、虎口9、虎口中点10、虎口端点11、第一斜掌纹控制点12、第二斜掌纹控制点13、横掌纹控制点14、横向掌纹控制线15、第一减薄区16、第二减薄区17、第三减薄区18、第四减薄区19、横向减薄区20、斜向减薄区21、食指套中轴线22、中指套中轴线2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手套,在保障保暖性能的基础上,提高了用户手部活动的灵活性。
请参考图1~4,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第一种手套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第二种手套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第三种手套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第四种手套的结构示意图。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手套,包括用于包裹用户手部的套体,套体包括保暖区,还包括指节减薄区和/或斜向减薄区21,指节减薄区用于方便指节活动,斜向减薄区21设于套体的掌套6、用于方便大鱼际的活动,指节减薄区、斜向减薄区21的厚度均小于保暖区的厚度。
具体的,手部通常包括手指和手掌,相应的,本申请中套体具体包括用于包裹手指的指套、用于包裹手掌的掌套6。在实际使用时套体整体包裹在手部的外部,并对手部起到保暖作用。若为了保障套体的保暖效果,优选在套口7封闭状态下,套体内部形成封闭空间。
另外,套体主要划分为保暖区和减薄区,指节减薄区、斜向减薄区21均属于减薄区,二者可以在套体上择一设置、也可以同时设置。需要说明的是,保暖区与减薄区的薄厚关系是相对的,其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例如,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对于针织手套,可以在保暖区做毛圈加厚处理,而减薄区不做毛圈;对于内部加绒的手套,减薄区可以不加绒,或者加绒比保暖区薄,来实现保暖区与减薄区的薄厚差异。
可选的,手套具有手背侧和手心侧,在实际加工过程中,二者可以均设置有指节减薄区,也可以仅在二者中的一者上设置指节减薄区。
应用本申请提供的手套时,由于指节减薄区的位置与指节位置对应,且指节减薄区厚度更小,因此套体对手部指节的限制较弱,指节活动更加灵活。另外,由于指节减薄区替代了现有技术中供手指伸出的开口,因此避免了开口造成的手部热量散失,保障了套体的保暖作用。斜向减薄区21用于与大鱼际的边缘位置对应,起到了方便手掌大鱼际弯曲的效果。因此,本申请提供的手套在保障保暖性能的基础上,方便了手部的活动。
需要说明的是,在生产过程中,市面中的手套通常存在多种规格,因此手套的具体尺寸可以按照行业标准进行制作。另外,人们手指的指节的长度比例存在差异,而且食指、中指、无名指的远节指骨分别比各自的中节指骨和近节指骨稍短一些,但是同一手指的各指骨的长度基本相等,因此可以将主指套的三等分位置作为基准、并上下浮动一定预设范围确定预设区域,并将指节减薄区设置于该预设区域中。当然,也不排除用户根据手部尺寸对手套规格、指节减薄区在手套中的具体位置进行定制加工的情况。
可选的,参考图2,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优选实施例中,套体包括用于包裹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中任意一者的主指套,一般情况下,一个手套中的主指套数量为四个,即食指套2、中指套3、无名指套4和小指套5。主指套的指尖到指根8的间距称为主指套长度,也可简称指长。从指尖算起,在主指套长度的25%至40%区域中设置第一减薄区16,第一减薄区16对应主指中的远节指骨和中节指骨的连接位置。另外,从指尖算起,在主指套长度的60%至75%区域中设置第二减薄区17,第二减薄区17对应主指中的中节指骨和近节指骨的连接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除了第一减薄区16和第二减薄区17,套体上可以设置第一辅助减薄区和第二辅助减薄区,来进一步加强指节灵活效果。例如,第一辅助减薄区从第一减薄区16向靠近指尖方向延伸、且距离指尖的距离最小为20%的主指套长度,第一辅助减薄区也可以从第一减薄区16向远离指尖方向延伸、且距离指尖的距离最大为45%的主指套长度。第二辅助减薄区从第二减薄区17向靠近指尖方向延伸、且距离指尖的距离最小为55%的主指套长度,第二辅助减薄区也可以从第二减薄区17向远离指尖方向延伸、且距离指尖的距离最大为80%的主指套长度。可选的,第一辅助减薄区厚于第一减薄区16、薄于保暖区。可选的,第二辅助减薄区的厚度可以厚于第二减薄区17、薄于保暖区。可选的,第一辅助减薄区、第一减薄区16的厚度可以相同,第二辅助减薄区、第二减薄区17的厚度也可以相同。
可选的,参考图2,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套体还包括用于包裹拇指的拇指套1,指节减薄区还包括第三减薄区18。具体的,从拇指套1的指根8算起,第三减薄区18位于拇指套长度的35%至65%的区域中。即,第三减薄区18的一端至拇指套1指尖的距离大于或等于35%的拇指套长度,另一端至拇指套1的指根8的距离大于或等于35%的拇指套长度。第三减薄区18对应拇指的远节指骨和近节指骨的连接位置,用于方便拇指中部活动。另外,本实施例优选第三减薄区18位于拇指套长度的40%至60%的区域中。
可选的,参考图3,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指节减薄区还包括第四减薄区19,第四减薄区19位于拇指套1的指根8和掌套6的交界位置。具体的,第四减薄区19以拇指套1的指根8为中心,沿指长方向延伸一定距离。第四减薄区19对应拇指的指骨与第一掌骨的连接位置,用于方便拇指活动。
可以理解的,第一减薄区16、第二减薄区17、第三减薄区18、第四减薄区19均用于方便手部指节活动,因此第一减薄区16、第二减薄区17、第三减薄区18、第四减薄区19均需要沿指套的周向具有一定跨度。
进一步的,为了优化手套的使用效果,参考图3,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中,指节减薄区还包括设于掌套6、沿横向掌纹控制线15延伸的横向减薄区20。具体的,横向掌纹控制线15为虎口中点10与横掌纹控制点14的连线;其中,虎口9为拇指套1的指根8与食指套2的指根8之间的部位,虎口长度即为拇指套1的指根8至食指套2的指根8的距离;手背侧和手心侧的交界区域为掌外沿,横掌纹控制点14位于掌外沿中,且横掌纹控制点14至小指套5指根8的距离与虎口长度的一半相等。横向减薄区20对应除拇指外的其他四个手指的指骨与对应掌骨的连接位置,起到了方便手掌活动的效果。
可选的,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以将横向掌纹控制线15作为横向减薄区20长度方向的轴线,横向减薄区20的宽度(即图3中双箭头所标注的距离)优选小于或等于二分之一虎口长度。当然,横向减薄区20的宽度也可以根据需求适当调整。
为了进一步方便手掌活动,参考图4,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中,掌套6还设置有斜向减薄区21。具体的,斜向减薄区21沿斜掌纹控制线延伸,斜掌纹控制线可以具体通过第一斜掌纹控制点12、第二斜掌纹控制点13、以及中指套中轴线23进行拟合。其中,第一斜掌纹控制点12为食指套中轴线22与横向掌纹控制线15的交点;第二斜掌纹控制点13位于中指套中轴线23内,且第二斜掌纹控制点13与虎口端点11的连线平行于横向掌纹控制线15,此处的虎口端点11指虎口9中靠近拇指套1的端点。斜掌纹控制线依次经过第一斜掌纹控制点12、第二斜掌纹控制点13、并沿中指套中轴线23延伸至套口7位置。
可选的,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以将斜掌纹控制线作为斜向减薄区21长度方向的轴线,而斜向减薄区21的宽度,即垂直长度方向所延伸的距离,优选小于或等于虎口长度的一半。
值得注意的是,本申请提供的各个实施例中,对第一减薄区16、第二减薄区17、第三减薄区18、第四减薄区19、横向减薄区20、斜向减薄区21进行了详细说明,上述各个减薄区的作用均为了方便手部活动,但是各个减薄区所针对的手部的具体位置不同、且没有相互关联,因此上述各个减薄区的设置互不干涉,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用户可以在同一个手套上设置上述六种减薄区的中的任意一种、或者任意多种的组合。另外,优选四个主指套中的每一者均设置有第一减薄区16和第二减薄区17,但是各个第一减薄区16之间、各个第二减薄区17之间并不存在必然联系,因此用户也可以按照需求在全部第一减薄区16、全部第二减薄区17中选取部分进行设置。
进一步的,为了优化手套的使用效果,手套还可以设置防滑、隔热、方便触屏等结构。
例如,可以在食指套2的指尖、拇指套1的指尖、中指套3中距离指尖三分之一指长的位置设置方便握笔的防滑层,防滑层可以具体为防滑胶层、防滑胶点等,使得握笔更加稳固。
可以在食指套2的指尖、拇指套1的指尖设有具有触屏功能的可触屏结构,或者在指套中位于手心侧的指尖区域做可触屏结构,从而方便用户使用手机等触摸屏。
可以在食指套2的指尖、拇指套1的指尖分别设置用于提高握笔触感的减薄结构。可以在食指套2、拇指套1中位于手心侧、且远离手掌的端部设置减薄结构,来提高手指握笔的触感。可以在食指套2、中指套3、无名指套4、小指套5的指尖缝隙处做减薄处理,使得手指可以与手套贴合,握笔和运笔更加自然。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手套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手套,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包裹用户手部的套体,所述套体包括保暖区,还包括指节减薄区和/或斜向减薄区(21),所述指节减薄区用于方便指节活动,所述斜向减薄区(21)设于所述套体的掌套(6)、用于方便大鱼际的活动,所述指节减薄区、所述斜向减薄区(21)的厚度均小于所述保暖区的厚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套体包括用于包裹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中任意一者的主指套,所述指节减薄区包括第一减薄区(16)和第二减薄区(17),所述第一减薄区(16)位于所述主指套中距离指尖25%至40%的指长范围内,所述第二减薄区(17)位于所述主指套中距离指尖60%至75%的指长范围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套体还包括拇指套(1),所述指节减薄区还包括设于所述拇指套(1)的第三减薄区(18),且所述第三减薄区(18)的一端至拇指套(1)指尖的距离大于或等于35%的拇指套长度,另一端至拇指套(1)指根(8)的距离大于或等于35%的拇指套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指节减薄区还包括设于所述拇指套(1)的指根(8)处的第四减薄区(19)。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指节减薄区还包括设于所述掌套(6)、沿横向掌纹控制线(15)延伸的横向减薄区(20),所述横向掌纹控制线(15)为虎口中点(10)与横掌纹控制点(14)的连线,所述横掌纹控制点(14)位于掌外沿中,且所述横掌纹控制点(14)至小指套(5)的指根(8)的距离等于二分之一虎口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减薄区(20)长度方向的轴线与所述横向掌纹控制线(15)重合,所述横向减薄区(20)的宽度小于或等于二分之一虎口长度。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向减薄区(21)沿斜掌纹控制线延伸,所述斜掌纹控制线依次经过第一斜掌纹控制点(12)、第二斜掌纹控制点(13)、并与位于所述第二斜掌纹控制点(13)和套口(7)之间的中指套中轴线(23)重合;所述第一斜掌纹控制点(12)为食指套中轴线(22)与横向掌纹控制线(15)的交点,所述第二斜掌纹控制点(13)位于所述中指套中轴线(23)内,且所述第二斜掌纹控制点(13)与虎口(9)靠近拇指套(1)的端点的连线平行于所述横向掌纹控制线(1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手套,其特征在于,食指套(2)的指尖、所述拇指套(1)的指尖、中指套(3)设有方便握笔的防滑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食指套(2)的指尖、所述拇指套(1)的指尖设有可触屏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食指套(2)的指尖、所述拇指套(1)的指尖分别设有用于提高握笔触感的减薄区。
CN201920804470.1U 2019-05-30 2019-05-30 一种手套 Active CN2102485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04470.1U CN210248514U (zh) 2019-05-30 2019-05-30 一种手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04470.1U CN210248514U (zh) 2019-05-30 2019-05-30 一种手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248514U true CN210248514U (zh) 2020-04-07

Family

ID=700396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804470.1U Active CN210248514U (zh) 2019-05-30 2019-05-30 一种手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24851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30098851A1 (en) Pointing means for a computer
US20030126669A1 (en) Protective glove
US9067123B1 (en) Workout glove having a wrist wrap
US7562398B2 (en) Hockey glove
KR860001566A (ko) 클루트형 장갑구조
US20150272243A1 (en) Utility glove
US6279166B1 (en) Glove with inserts on the finger portions
US20060005295A1 (en) Gloves with curved reliefs formed therein
ATE234029T1 (de) Anatomisch geformter operationshandschuh
CN210248514U (zh) 一种手套
US4507803A (en) Riding mittens
KR102023369B1 (ko) 손목보호대
JP4979678B2 (ja) 保護手袋
CN205757404U (zh) 一种新型耐用舒适型手套
CN110884011B (zh) 手套及制作该手套的手套模具
CN217771567U (zh) 一种带指关节保护的手套
CN205997556U (zh) 一种基于硬笔书写握笔姿势的矫正装置
CN205456287U (zh) 一种新型手套
US5901378A (en) Glove with fingernail protectors
CN212994521U (zh) 一种触屏手机指套以及手套
CN207784379U (zh) 一种春秋执勤手套
CN206482079U (zh) 写字工作手套
CN207678894U (zh) 左撇子专用书写防护手套
JP2018032103A (ja) マウス
RU2270592C1 (ru) Перчатк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