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428453U - 充电桩 - Google Patents

充电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428453U
CN211428453U CN202020308502.1U CN202020308502U CN211428453U CN 211428453 U CN211428453 U CN 211428453U CN 202020308502 U CN202020308502 U CN 202020308502U CN 211428453 U CN211428453 U CN 2114284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door body
charging
charger
charging pi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30850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志强
崔锦
胡斌
林东
张清
耿韵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singhua University
Nuc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singhua University
Nuc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singhua University, Nuc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2030850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4284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4284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4284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充电桩,该充电桩用于为具有充电座的机器人充电。充电桩包括:外壳,包括门体和与门体连接以形成容纳空间的固定部;充电器,位于容纳空间内;电极装置,固定于门体上,电极装置包括电极柱,电极柱与充电器电连接;罩壳,设置于电极装置的周侧,罩壳穿设门体且沿垂直于门体的第一方向可伸缩,罩壳远离外壳的一端设置有弹性垫;当机器人的充电座的充电接口与电极柱接触时,弹性垫抵靠至机器人的表面。该充电桩满足室外充电的环境要求,结构紧凑、成本较低,提高了机器人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

Description

充电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器人充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充电桩。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设备的不断发展,机器人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室外巡检机器人,可以在无人值守或少人值守的变电站以自主或遥控方式对室外高压设备进行巡检,及时发现电力设备的热缺陷、异物悬挂等设备异常现象。
当室外巡检机器人电量不足时,需要充电桩进行充电。考虑到室外环境的防护问题,需要单独给充电桩设置遮雨棚,成本较高,因此一般选择将充电桩放置于室内环境。但是,室外巡检机器人来回进出室内充电会额外耗费电量,影响工作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充电桩,该充电桩可以在室外实现机器人的充电功能。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充电桩,用于为具有充电座的机器人充电,该充电桩包括:外壳,包括门体和与门体连接以形成容纳空间的固定部;充电器,位于容纳空间内;电极装置,固定于门体上,电极装置包括电极柱,电极柱与充电器电连接;罩壳,设置于电极装置的周侧,罩壳穿设门体且能够沿大致垂直于门体的第一方向伸缩,罩壳远离外壳的一端设置有弹性垫;当机器人的充电座的充电接口与电极柱接触时,弹性垫抵靠至机器人的表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充电桩还包括:第一底座,设置于容纳空间内且与门体密封连接,第一底座具有容纳罩壳的容纳腔;第二底座,与第一底座连接;导向柱,一端伸入第一底座的容纳腔并与罩壳连接,另一端伸入第二底座中且能够在第二底座中伸缩,以带动罩壳沿第一方向伸缩。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导向柱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在电极柱的左右两侧;或者,导向柱的数量为四个,分别设置在电极柱的四个角落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第二底座设置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安装槽,导向柱伸入第一安装槽内,在导向柱的外周设置有第一弹性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导向柱设置有第一轴肩,第一安装槽包括主体部分和第一端部,第一端部的截面尺寸小于主体部分的截面尺寸,第一弹性件套设于导向柱的外周,且位于第一端部与第一轴肩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导向柱伸入容纳腔的一端与罩壳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或者枢转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在罩壳穿过门体的位置处设置有柔性的褶皱件,褶皱件随罩壳的运动而伸展或者回缩。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电极装置还包括与充电器电连接的微动开关,电极柱沿第一方向可伸缩,且电极柱与微动开关接触到位时启动充电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电极装置还包括:第一支撑座,固定于门体外;第二支撑座,固定于门体内,电极柱的一部分沿第一方向可伸缩地容纳于第一支撑座与第二支撑座之间,微动开关设置于第二支撑座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第二支撑座设置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安装槽,电极柱伸入第二安装槽内,在电极柱的外周设置有第二弹性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电极柱设置有第二轴肩,第二轴肩的一侧能够抵靠至第一支撑座,第二弹性件套设于电极柱的外周,且位于第二轴肩与第二安装槽的端部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充电桩还包括位于容纳空间的支架,支架具有预定高度,充电器设置于支架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固定部的侧面上设置有与充电器对应的通风窗,通风窗为开口朝下的弧形板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外壳还包括与固定部连接的挡板,挡板沿第一方向延伸,并至少覆盖于电极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挡板或者固定部的侧面上设置有指示灯,指示灯与充电器电连接,用于指示充电器的充电状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挡板或者固定部的侧面上还设置有可开合的辅助门体,辅助门体的位置与充电器电源的位置对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挡板或者固定部的侧面上还设置有与充电器电连接的手动充电接口。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充电桩,用于为具有充电座的机器人充电,该充电桩包括:外壳,包括门体和与门体连接以形成容纳空间的固定部;充电器,位于容纳空间内;电极装置,固定于门体上,电极装置包括电极柱,电极柱与充电器电连接;罩壳,设置于电极装置的周侧,罩壳穿设门体且能够沿大致垂直于门体的第一方向伸缩,罩壳为弹性材料制成的结构件;当机器人的充电座的充电接口与电极柱接触时,罩壳的端面抵靠至机器人的表面。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充电桩,通过在充电器的电极装置的周侧设置有可伸缩的罩壳,且罩壳的一端设置有弹性垫,当机器人的充电座的充电接口与电极装置的电极柱接触时,弹性垫抵靠至机器人表面,防止雨水进入电极装置中,满足室外充电的环境要求,不需要专门为充电桩设置防雨棚,结构简单紧凑、成本较低,提高了机器人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考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和技术效果,其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特征。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桩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充电桩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沿图2所示的A-A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的区域C的一种结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所示的区域C的另一种结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是沿图2所示的B-B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所示的区域D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1所示的充电桩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
1-外壳;11-门体;12-固定部;121-通风窗;122-线缆接头;13-挡板;131-指示灯;132-手动充电接口;133-辅助门体;X-第一方向;
2-充电器;
3-电极装置;31-电极柱;311-第二轴肩;32-微动开关;33-第一支撑座;34-第二支撑座;341-第二安装槽;342-第二弹性件;
4-罩壳;41-弹性垫;42-褶皱件;
5-第一底座;51-容纳腔;
6-第二底座;61-第一安装槽;62-第一弹性件;
7-导向柱;71-第一轴肩;72-连接件;
8-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提出了许多具体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全面理解。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很明显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更好的理解。在附图和下面的描述中,至少部分的公知结构和技术没有被示出,以便避免对本实用新型造成不必要的模糊;并且,为了清晰,可能夸大了部分结构的尺寸。此外,下文中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例中。
下述描述中出现的方位词均为图中示出的方向,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进行限定。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式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图1至图8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桩进行详细描述。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电桩,用于为具有充电座的机器人充电,该充电桩包括:外壳1、充电器2、电极装置3和罩壳4。
外壳1包括门体11和与门体11连接以形成容纳空间的固定部12。外壳1可以通过地脚螺栓与地面连接,通过调整地脚螺栓的螺母高度可调整充电桩的整体高度。
充电器2(图中未示出)位于容纳空间内。充电器2可以与市电电连接,当然也可以与光伏电池、风电等电力源电连接。固定部12的侧面上可设置有线缆接头122,市电电压一般为220V,市电电缆通过线缆接头122与充电器2电连接。
电极装置3固定于门体11上,电极装置3包括电极柱31,电极柱31与充电器2电连接。在一个可选地实施例中,电极柱31包括相互间隔设置的正极柱和负极柱。在一个可选地实施例中,电极柱31包括相互间隔设置的正极柱、负极柱和接地极柱。电极柱31包括电极柱本体和包覆于电极柱本体外的绝缘外壳。可选地,电极柱本体的材质为黄铜,绝缘外壳的材质为塑料。
罩壳4设置于电极装置3的周侧,罩壳4穿设门体11且能够大致沿垂直于门体11的第一方向X伸缩,罩壳4远离外壳1的一端设置有弹性垫41。弹性垫41的材质可以为硅胶、橡胶,也可以为其他弹性材料。弹性垫41可以通过粘接的方式与罩壳4连接。
当机器人的充电座的充电接口与电极柱31接触时,弹性垫41抵靠至充电座。机器人电量不足时,通过识别充电桩的形状进行自动对中,并朝向充电桩的电极装置3移动。当机器人的充电座的充电接口与电极柱31接触到位后开始充电。由于罩壳4沿第一方向X可伸缩,在弹性力的作用下,罩壳4上的弹性垫41能够与充电座周围的机器人表面紧密贴合,外界环境中的雨水、灰尘等杂质无法通过罩壳4与充电座之间的间隙进入罩壳4内与电极柱31接触,提高了充电桩的防护性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充电桩,通过在充电器2的电极装置3的周侧设置可伸缩的罩壳4,且罩壳4的一端设置有弹性垫41,当机器人的充电座的充电接口与电极装置3的电极柱31接触时,弹性垫41抵靠至机器人表面,防止雨水进入电极装置3中,满足室外充电的环境要求,不需要专门为充电桩设置防雨棚,结构简单紧凑、成本较低,提高了机器人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充电桩的具体结构。
请一并参阅图2至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充电桩还包括第一底座5、第二底座6和导向柱7。
第一底座5设置于外壳1的容纳空间内且与门体11密封连接,第一底座5具有容纳罩壳4的容纳腔51。可选地,第一底座5与门体11焊接连接,焊缝质量要求满足密封防护要求,防止外界环境中的雨水、灰尘等杂质通过焊缝进入充电桩内。
第二底座6与第一底座5连接。可选地,第二底座6与第一底座5通过连接件72连接。
导向柱7的一端伸入第一底座5的容纳腔51并与罩壳4连接,另一端伸入第二底座6中且能够在第二底座6中伸缩,以带动罩壳4沿第一方向X可伸缩。
可选地,导向柱7的数量为两个(未在附图中示出),两个导向柱7分别位于电极柱31的左右两侧,防止罩壳4沿第一方向X来回移动时偏移,以使罩壳4能够更稳定和更好贴合机器人的充电座。
可选地,导向柱7的数量为四个(未在附图中示出),四个导向柱7分别位于电极柱31的四个角落处,防止罩壳4沿第一方向X来回移动时偏移,以使罩壳4能够更稳定和更好贴合机器人的充电座。
如图4所示,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导向柱7伸入第一底座5的容纳腔51内的一端与罩壳4固定连接。例如,导向柱7的所述一端通过螺栓等连接件72与罩壳4固定连接。
如图5所示,在另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导向柱7伸入第一底座5的容纳腔51的一端与罩壳4枢转连接。罩壳4的上边缘和下边缘与固定部12之间留有空隙,方便罩壳4做小角度的转动。例如,导向柱7的所述一端通过销钉等连接件72与罩壳4枢转连接,使得罩壳4可绕导向柱7的所述一端在一个较小的角度范围内转动,从而可解决机器人的充电座与罩壳4在竖直方向上不贴合的问题。
罩壳4与第一底座5的容纳腔51的壁部之间的空隙可以进入雨水、灰尘等杂质,由于第一底座5与门体11密封连接,雨水、灰尘等杂质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落入容纳腔的下方,而不会进入充电桩内。可选地,第一底座5位于下方的一侧呈预定角度向下倾斜,即便有极少量雨水进入容纳腔51,也可以使雨水、灰尘等杂质自动流出容纳腔51外。
如图5所示,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罩壳4穿过门体11的位置处可以设置柔性的褶皱件42,褶皱件42随罩壳4的运动而伸展或者回缩,从而既不影响罩壳4在一个较小的角度范围内往复转动或者沿第一方向X往复移动,也可以防止雨水、灰尘等杂质通过前面所述的空隙进入容纳腔51内,进一步提高了充电桩的密封防护性能。
进一步地,第二底座6设置有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第一安装槽61,导向柱7设置有第一轴肩71,导向柱7伸入第一安装槽61内,在导向柱7的外周设置有第一弹性件62。
具体来说,导向柱7设置有第一轴肩71,第一安装槽61包括主体部分和第一端部(例如,图3中示出的左端部),该第一端部的截面尺寸小于主体部分的截面尺寸,第一弹性件62套设于导向柱7的外周,且位于第一端部与第一轴肩71之间。
由于在主体部分与第一端部的连接处形成台阶,该台阶可以阻止第一弹性件62向左脱出,第一端部的截面形状可以与导向柱7的截面的形状相同,两者的截面的尺寸可以接近。第一轴肩71的一侧可抵靠第一弹性件62,另一侧可以抵靠在第一底座5上或受其限制。
在机器人的充电座与充电桩的电极装置3接触的状态下,第一轴肩71的一侧抵靠在第一弹性件62上,第一弹性件62抵靠在第一安装槽61的台阶上,从而导向柱7不会从第一底座5向右脱出。在机器人的充电座与充电桩的电极装置3未接触的状态下,如果第一弹性件62的自然长度小于第一安装槽61的主体部分的纵向长度与第一轴肩71的纵向长度之差,第一轴肩71也可能不会抵靠至第一底座5,但第一底座5仍能起到限制第一轴肩71的作用。
可选地,第一弹性件62为可压缩弹簧,该可压缩弹簧可以套设于导向柱7的外周并设置在第一安装槽61内。当机器人的充电座的充电接口与电极柱31刚接触时,罩壳4通过第一弹性件62的压缩朝向第一底座5的容纳腔51运动。当机器人的充电接口与电极柱31接触到位后开始充电时,罩壳4及其上的弹性垫41受到第一弹性件62的回弹力而向外伸,使得弹性垫41与充电座紧密贴合。
请一并参阅图2、图6和图7,电极装置3还包括与充电器2电连接的微动开关32,电极柱31沿第一方向X可伸缩,且电极柱31与微动开关32接触时启动充电器2。当电极柱31与微动开关32接触时会将电极柱31与充电器2接通,开始为机器人充电。当电极柱31离开微动开关32时会将电极柱31与充电器2断开,停止为机器人充电。
进一步地,电极装置3还包括第一支撑座33和第二支撑座34。
第一支撑座33固定于门体11外。
第二支撑座34固定于门体11内,电极柱31的一部分沿第一方向X可伸缩地容纳于第一支撑座33与第二支撑座34之间,微动开关32设置于第二支撑座34上。可选地,第一支撑座33与第二支撑座34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微动开关32在第二支撑座34上的位置可以与正电极柱或者负极柱的位置对应。
进一步地,第二支撑座34设置有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第二安装槽341,电极柱31设置有第二轴肩311,电极柱31伸入第二安装槽341内,第二轴肩311的一侧可以抵靠至第一支撑座33,另一侧与第二安装槽341之间设置有套设于电极柱31外周侧的第二弹性件342。第二安装槽341的数量可以为两个,分别容纳正极柱和负极柱。当然,如果除了正极柱和负极柱之外还有其他接线柱,则第二安装槽341的数量可以为多个。第二安装槽341的数量可与接线柱的数量对应。
可选地,第二弹性件342为可压缩弹簧。当机器人的充电座朝向电极装置3移动时,充电接口需要与电极柱31对中。第二弹性件342可以缓冲充电接口与电极柱31对中过程的晃动,防止电极柱31因对中偏差而被折弯或者折断。另外,当电极柱31的一端与充电座的充电接口刚接触时开始压缩第二弹性件342。电极柱31沿第一方向X向内移动直至触发微动开关32,机器人停止移动,电极柱31与充电器2接通开始为机器人充电。当充电完成后,机器人的充电座朝向远离电极装置3的方向移动,电极柱31通过第二弹性件342的回弹力恢复至原位,并与微动开关32断开。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充电桩还包括位于外壳1的容纳空间的支架8,支架8具有预定高度,充电器2设置于支架8上。由于支架8高于地面,避免地面上的水渗入充电桩内,影响充电器2的电气性能。
请一并参阅图2和图8,固定部12的侧面上设置有与充电器2对应的通风窗121,通风窗121为开口朝下的弧形板件。通风窗121可以保证外壳1内的空气对流,有利于及时将充电器2处于充电状态时产生的热量排出。同时通风窗121的形状可以防止雨水、灰尘等杂质进入充电桩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外壳1还包括与固定部12连接的挡板13,挡板13沿第一方向X延伸,并至少覆盖于电极装置3。可选地,挡板13设置于门体11和固定部12的顶部,可以为充电桩提供额外的防护,例如遮挡阳光、冰雹、杂质、雨水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挡板13或者固定部12的侧面上设置有指示灯131,指示灯131与充电器2电连接,用于指示充电器2的充电状态。指示灯131可以包括两个,其中一个指示灯131在充电桩处于充电状态时发出绿光,另一个指示灯131在充电桩处于待机状态时发出红光。
在一些实施例中,挡板13或者固定部12的侧面上还设置有可开合的辅助门体133,辅助门体133的位置与充电器2的电源的位置对应设置。当充电桩损坏需要维修时,可打开辅助门体133切断充电器2的电源进行维护。
在一些实施例中,挡板13或者固定部12的侧面上还设置有与充电器2电连接的手动充电接口132。当电极装置3或者机器人的自动充电座出现故障时,可以通过手动充电接口132实现对机器人的手动充电,提高了充电桩的可靠性。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充电桩,该充电桩与图1至图8所示的充电桩结构类似,不同之处在于,罩壳4为由弹性材料制成的结构件,且罩壳4远离外壳1的一端不需要设置弹性垫41。罩壳4的材质可以为硅胶、橡胶,也可以为其他弹性材料。当机器人的充电座的充电接口与电极装置3的电极柱31接触时,罩壳4远离外壳1的端面抵靠至机器人的表面。
虽然已经参考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Claims (18)

1.一种充电桩,用于为具有充电座的机器人充电,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包括:
外壳(1),包括门体(11)和与所述门体(11)连接以形成容纳空间的固定部(12);
充电器(2),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
电极装置(3),固定于所述门体(11)上,所述电极装置(3)包括电极柱(31),所述电极柱(31)与所述充电器(2)电连接;
罩壳(4),设置于所述电极装置(3)的周侧,所述罩壳(4)穿设所述门体(11)且能够沿大致垂直于所述门体(11)的第一方向(X)伸缩,所述罩壳(4)远离所述外壳(1)的一端设置有弹性垫(41);
当所述机器人的所述充电座的充电接口与所述电极柱(31)接触时,所述弹性垫(41)抵靠至所述机器人的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底座(5),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且与所述门体(11)密封连接,所述第一底座(5)具有容纳所述罩壳(4)的容纳腔(51);
第二底座(6),与所述第一底座(5)连接;
导向柱(7),一端伸入所述容纳腔(51)并与所述罩壳(4)连接,另一端伸入所述第二底座(6)中且能够在所述第二底座(6)中伸缩,以带动所述罩壳(4)沿所述第一方向(X)伸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柱(7)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电极柱(31)的左右两侧;
或者,所述导向柱(7)的数量为四个,分别设置在所述电极柱(31)的四个角落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底座(6)设置有沿所述第一方向(X)延伸的第一安装槽(61),所述导向柱(7)伸入所述第一安装槽(61)内,在所述导向柱(7)的外周设置有第一弹性件(6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柱(7)设置有第一轴肩(71),第一安装槽(61)包括主体部分和第一端部,所述第一端部的截面尺寸小于所述主体部分的截面尺寸,所述第一弹性件(62)套设于所述导向柱(7)的外周,且位于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一轴肩(71)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柱(7)伸入所述容纳腔(51)的所述一端与所述罩壳(4)通过连接件(72)固定连接或者枢转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罩壳(4)穿过所述门体(11)的位置处设置有柔性的褶皱件(42),所述褶皱件(42)随所述罩壳(4)的运动而伸展或者回缩。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装置(3)还包括与所述充电器(2)电连接的微动开关(32),所述电极柱(31)沿所述第一方向(X)可伸缩,且所述电极柱(31)与所述微动开关(32)接触到位时启动所述充电器(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装置(3)还包括:
第一支撑座(33),固定于所述门体(11)外;
第二支撑座(34),固定于所述门体(11)内,所述电极柱(31)的一部分沿所述第一方向(X)可伸缩地容纳于所述第一支撑座(33)与所述第二支撑座(34)之间,所述微动开关(32)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座(34)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座(34)设置有沿所述第一方向(X)延伸的第二安装槽(341),所述电极柱(31)伸入所述第二安装槽(341)内,在所述电极柱(31)的外周侧设置有第二弹性件(342)。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柱(31)设置有第二轴肩(311),所述第二轴肩(311)的一侧能够抵靠至所述第一支撑座,第二弹性件(342)套设于所述电极柱(31)的外周,且位于第二轴肩(311)与所述第二安装槽(341)的端部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充电桩还包括位于所述容纳空间的支架(8),所述支架(8)具有预定高度,所述充电器(2)设置于所述支架(8)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12)的侧面上设置有与所述充电器(2)对应的通风窗(121),所述通风窗(121)为开口朝下的弧形板件。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还包括与所述固定部(12)连接的挡板(13),所述挡板(13)沿所述第一方向(X)延伸,并至少覆盖于所述电极装置(3)。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13)或者所述固定部(12)的侧面上设置有指示灯(131),所述指示灯(131)与所述充电器(2)电连接,用于指示所述充电器(2)的充电状态。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13)或者所述固定部(12)的侧面上还设置有可开合的辅助门体(133),所述辅助门体(133)的位置与所述充电器(2)的电源的位置对应。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13)或者所述固定部(12)的侧面上还设置有与所述充电器(2)电连接的手动充电接口(132)。
18.一种充电桩,用于为具有充电座的机器人充电,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包括:
外壳(1),包括门体(11)和与所述门体(11)连接以形成容纳空间的固定部(12);
充电器(2),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
电极装置(3),固定于所述门体(11)上,所述电极装置(3)包括电极柱(31),所述电极柱(31)与所述充电器(2)电连接;
罩壳(4),设置于所述电极装置(3)的周侧,所述罩壳(4)穿设所述门体(11)且能够沿大致垂直于所述门体(11)的第一方向(X)伸缩,所述罩壳(4)为弹性材料制成的结构件;
当所述机器人的所述充电座的充电接口与所述电极柱(31)接触时,所述罩壳(4)的端面抵靠至所述机器人的表面。
CN202020308502.1U 2020-03-13 2020-03-13 充电桩 Active CN2114284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08502.1U CN211428453U (zh) 2020-03-13 2020-03-13 充电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08502.1U CN211428453U (zh) 2020-03-13 2020-03-13 充电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428453U true CN211428453U (zh) 2020-09-04

Family

ID=722762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308502.1U Active CN211428453U (zh) 2020-03-13 2020-03-13 充电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42845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49849A (zh) * 2022-03-11 2022-06-21 广东碧品居建筑工业化有限公司 一种室外充电装置及充电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49849A (zh) * 2022-03-11 2022-06-21 广东碧品居建筑工业化有限公司 一种室外充电装置及充电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428453U (zh) 充电桩
CN109742271B (zh) 一种光伏电源模块的防水包装外壳及密封方法
CN110053503B (zh) 一种太阳能无人机自动充电屋
CN208479239U (zh) 一种带有防护装置的立式手机充电桩
CN209176536U (zh) 一种埋地式充电桩
CN207972542U (zh) 一种电动汽车新能源充电桩
CN210416278U (zh) 一种充电桩的保护装置
CN209949627U (zh) 一种巡检机器人用充电桩
CN218704017U (zh) 一种无人机巡检装置
CN213403199U (zh) 一种用于垃圾池远程监控系统的监控装置
CN207549980U (zh) 一种壁挂式充电桩
CN108963830B (zh) 一种提高室外配电安全性的方法
CN108512055B (zh) 一种方便安装拆卸的开关柜
CN215300567U (zh) 一种可折叠式太阳能板
CN110654260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CN214689080U (zh) 一种基于arm的直流充电桩
CN218257809U (zh) 一种带有屏显模组的充电设备
CN218929243U (zh) 一种户外使用安全性高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CN217984595U (zh) 一种吸尘器锂电池用充电装置
CN215793222U (zh) 全方位移动智能节能新能源充电站
CN218367431U (zh) 一种升降式充电桩
CN215621456U (zh) 一种充电桩用直流接触器
CN214450362U (zh) 一种风光互补式智能电动车充电桩
CN220662297U (zh) 一种电动车充电桩外壳防护装置
CN214028264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新能源充电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