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428416U - 高速线缆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高速线缆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428416U
CN211428416U CN202020347989.4U CN202020347989U CN211428416U CN 211428416 U CN211428416 U CN 211428416U CN 202020347989 U CN202020347989 U CN 202020347989U CN 211428416 U CN211428416 U CN 2114284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unding
terminal
signal
cable connector
grou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34798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涛
刘琨
王开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Luxshar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Luxsha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Luxshar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Luxsha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34798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4284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4284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42841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一种高速线缆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信号端子、接地端子、接地片、线缆和金属壳体。所述线缆包括信号线以及接地线,所述信号线与信号端子连接,所述接地线与接地片连接。所述信号端子与接地端子沿一插接方向延伸,所述绝缘本体连接所述线缆、信号端子、接地片和接地端子,所述金属壳体遮蔽于绝缘本体外,所述接地端子和接地片在与所述插接方向正交的左右方向上相邻。所述高速线缆连接器还包括设于所述接地端子和所述接地片之间的导电体。本实用新型改善了接地导通效果,提高了电磁干扰性能,保证了传输过程中的信号完整性。

Description

高速线缆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速线缆连接器,尤其是一种SI(信号完整性,SignalIntegrity)性能好的高速线缆连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高速线缆连接器作为一种低成本短距离连接方案,广泛应用于SATA(Serial Advanced TechnologyAttachment,串行高级技术附件)存储设备、RADI(Redundant Arrays ofIndependent Drives,磁盘阵列)系统场景、核心路由器、10G或40G以太网等数据中心互连场景中。高速线缆具有优良的衰减性能、低延时以及抗干扰性,可以实现高频宽带传输,有30~24AWG的规格以及2P、4P或8P等多种结构,可应用在多种不同的应用场合。高速电缆的每一传输线包括两条信号线和两条地线,每条信号线包括用于传输信号的导线和包裹在导线外的绝缘层,两条地线平行位于两条信号线左右方向上的两侧。高速线缆连接器除了包括所述高速线缆外,还包括与高速线缆的信号线、接地线连接的导电端子和罩设于所述导电端子外的金属壳体,从而将所述高速线缆和应用设备连接。在高速线缆信号的传输过程中,容易受到外界电磁干扰而影响信号的完整性。为保证信号完整性,本领域人员想到将通过一个接地片连接接地线和接地端子,接地片和信号端子均水平放置,接地端子与接地片成90度交叉的竖直放置,接地端子成列放置在接地片上形成隔断。每个隔断内形成独成的差分信号对空间,对信号对之间串扰形成屏蔽。可是接地端子如何保持竖直放置以及接地端子与接地片如何结合成一体成为本领域的技术难题。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高速线缆连接器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速线缆连接器,其改善了接地导通效果,提高了电磁干扰性能,保证了传输过程中的信号完整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速线缆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信号端子、接地端子、接地片、线缆和金属壳体,所述线缆包括信号线以及接地线,所述信号线与信号端子连接,所述接地线与接地片连接,所述信号端子与接地端子沿一插接方向延伸,所述绝缘本体连接所述线缆、信号端子、接地片和接地端子,所述金属壳体遮蔽于绝缘本体外,所述接地端子和接地片在与所述插接方向正交的左右方向上相邻,所述高速线缆连接器还包括填充于所述接地端子和所述接地片之间的导电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接地端子具有竖直主表面以及垂直于竖直主表面的水平侧表面,所述接地片具有水平主表面以及与水平主表面垂直的竖直侧表面,所述接地端子的竖直主表面和接地片的竖直侧表面之间彼此间隔形成间隙,所述导电体填充于所述间隙并连接所述接地端子和所述接地片。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绝缘本体为注塑成型件且包括依序成型的第一绝缘本体和第二绝缘本体,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固持所述信号端子和接地片,所述信号端子和所述线缆的信号线的连接处以及所述接地片和所述线缆的接地线的连接处分别设有焊点,所述第二绝缘本体包覆固持所述信号线和信号端子之间的焊点以及所述接地线和接地片之间的焊点。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具有收容槽,所述接地端子沿着与所述插接方向及所述左右方向均正交的上下方向组装入收容槽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金属壳体包括在所述上下方向上相对设置的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绝缘本体位于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所述导电体具有位于上壳体上方的第一隆起部以及位于下壳体下方的第二隆起部,所述第一隆起部和第二隆起部在所述上下方向上与所述金属壳体形成抵持定位。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绝缘本体为注塑成型件且包括依序成型的第一绝缘本体和第二绝缘本体,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固持所述信号端子、所述接地端子和所述接地片,所述信号端子和所述线缆的信号线的连接处以及所述接地片和所述线缆的接地线的连接处分别设有焊点,所述第二绝缘本体包覆固持所述信号线和信号端子之间的焊点以及所述接地线和接地片之间的焊点。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金属壳体包括在与所述插接方向及所述左右方向均正交的上下方向上相对设置的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绝缘本体位于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所述第一绝缘本体的上、下表面均设有穴部,所述接地端子和接地片的一部分在所述穴部露出,所述导电体填充于所述穴部并连接所述接地端子和接地片。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接地端子和所述接地片于所述穴部的连接处设有焊点,所述导电体包覆固持所述接地端子和所述接地片之间的焊点。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线缆包括n个在左右方向上排列的线缆单元,所述信号端子和接地片亦组成n个在左右方向上排列的导电端子组,所述接地端子的数量为n+1个,每一个导电端子组与对应的一个线缆单元以及对应的接地端子连接形成一个传输单元。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每一个线缆单元包括两条所述的信号线和两条所述的接地线,所述每一个线缆单元的两条信号线在左右方向上并排设置且两条接地线位于两条信号线的左右方向上的两侧,每一个导电端子组包括与两个所述信号线对接的两个所述信号端子以及与两个所述接地线对接的两个所述接地片。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导电体是填充于所述接地端子和所述接地片之间的微导电材料注塑成型件或焊接固定于所述接地端子和所述接地片之间的焊料。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接地端子和接地片之间的间隙内填充入导电体,从而实现接地端子和接地片之间的稳定结合,进而实现接地端子和线缆的接地线之间的接地信号导通,改善了接地导通效果,提高了电磁干扰性能,保证了传输过程中的信号完整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高速线缆连接器实施方式一的立体组合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高速线缆连接器实施方式一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
图4为去除了金属壳体和导电体后其他部分的主视图。
图5为图4中B部分的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高速线缆连接器实施方式一的其中一个接地端子与绝缘本体分离开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高速线缆连接器实施方式一中传输单元的立体组合图。
图8为图7的主视图。
图9为图7的立体分解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高速线缆连接器实施方式一中线缆、信号端子、接地片和接地端子连接状态的俯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高速线缆连接器实施方式二的立体组合图。
图12为沿图11中C-C线的剖视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高速线缆连接器实施方式二的立体分解图。
图14为图13中D部分的放大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高速线缆连接器实施方式二中去除了上壳体、下壳体、导电体后其他部分的立体组合图。
图16为图15中E部分的放大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高速线缆连接器实施方式二中传输单元的立体组合图。
图18为图17的主视图。
图19为图17的立体分解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高速线缆连接器实施方式二中线缆、信号端子、接地片和接地端子连接状态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1至图20,一种高速线缆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信号端子2、接地端子3、接地片4、线缆5和金属壳体6。所述线缆5包括信号线51以及接地线52,所述信号线51与信号端子2连接,所述接地线52与接地片4连接。所述信号端子2与接地端子3沿一插接方向(如图1的前后方向)延伸,所述绝缘本体1连接所述线缆5、信号端子2、接地片4和接地端子3,所述金属壳体6遮蔽于绝缘本体1外。所述接地端子3和接地片4在与所述插接方向正交的左右方向上相邻,所述高速线缆连接器100还包括设于所述接地端子3和所述接地片4之间的导电体7。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电体7可以是填充于所述接地端子3和所述接地片4之间的微导电材料注塑成型件,微导电材料注塑成型件是以微导电材料通过注塑成型而形成。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电体7可以是焊接固定于所述接地端子3和所述接地片4之间的焊料,也就是说,所述接地端子3和所述接地片4也可通过焊接固定彼此。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一中,请参考图1至图10,所述接地端子3与接地片4成90度交叉放置:所述接地端子3具有竖直主表面31以及垂直于竖直主表面31的水平侧表面32,所述接地片4具有水平主表面41以及与水平主表面41垂直的竖直侧表面42。所述接地端子3的竖直主表面31和接地片4的竖直侧表面42之间彼此间隔形成间隙3344,所述导电体7设于所述间隙3344并连接所述接地端子3和所述接地片4。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一中,所述绝缘本体1为注塑成型件,系通过两次注塑成型分别实现不同的功能,即:所述绝缘本体1包括依序成型的第一绝缘本体11和第二绝缘本体12,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1会在第一次注塑成型中形成,且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1固持所述信号端子2和接地片4,接着所述线缆5的信号线51被焊接于所述信号端子2上以及所述线缆5的接地线52被焊接于所述接地片4上,相应地,所述信号端子2和所述线缆5的信号线51的连接处以及所述接地片4和所述线缆5的接地线52的连接处分别设有焊点,所述第二绝缘本体12会在第二次注塑成型中形成,且所述第二绝缘本体12包覆固持所述信号线51和信号端子2之间的焊点以及所述接地线52和接地片4之间的焊点。
请参考图1及图10,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一中,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1具有收容槽111,所述接地端子3沿着与所述插接方向及所述左右方向均正交的上下方向组装入收容槽111内。以图6来看,接地端子可由上而下卡接至收容槽111。
请参照图1、图2及图3,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一中,所述金属壳体6包括在所述上下方向上相对设置的上壳体61和下壳体62,所述绝缘本体1位于所述上壳体61和下壳体62之间。在导电体7为微导电材料注塑成型件的实施例中,所述导电体7具有位于上壳体61上方的第一隆起部71以及位于下壳体62下方的第二隆起部72,所述第一隆起部71和第二隆起部72在所述上下方向上与所述金属壳体6形成抵持定位。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一的具体实施步骤是:微导电材料注塑之后,会在金属壳体6的通孔内呈现突出于绝缘本体1上表面的圆柱形状,再对圆柱形状进行热熔,使其变成蘑菇头形状的第一隆起部71和第二隆起部72。第一隆起部71和第二隆起部72可产生铆接的效果,使上壳体61与下壳体62被固定于绝缘本体1的上下两侧。在一些实施例中,微导电材料是在金属壳体6组装前就先注入并可通过治具或其他方式形成上述圆柱形状,再将上壳体61与下壳体62上的圆孔对齐微导电材料所形成的圆柱并使所述圆柱通过所述圆孔,再对所述圆柱进行热熔而形成第一隆起部71和第二隆起部72。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二中,请参考图11至图20,所述绝缘本体1为注塑成型件且包括依序成型的第一绝缘本体11和第二绝缘本体12。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1固持所述信号端子2、所述接地端子3和接地片4,所述信号端子2和所述线缆5的信号线51的连接处以及所述接地片4和所述线缆5的接地线52的连接处分别设有焊点,所述第二绝缘本体12包覆固持所述信号线51和信号端子2之间的焊点以及所述接地线52和接地片4之间的焊点。实施方式二与实施方式一的差别之一在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1会在第一次注塑成型中形成且同时固持所述信号端子2、所述接地端子3和所述接地片4。
请参照图11至图16,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二中,所述金属壳体6包括在与所述插接方向及所述左右方向均正交的上下方向上相对设置的上壳体61和下壳体62,所述绝缘本体1位于所述上壳体61和下壳体62之间。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1的上、下表面均设有穴部112。所述接地端子3和接地片4的一部分在所述穴部112露出,所述导电体7设于所述穴部112并连接所述接地端子3和接地片4。所述接地端子3和接地片4通过位于穴部112中的导电体7电性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6所示,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1设有多个穴部112。在制程中,当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1在第一次注塑成型中形成并同时固持所述信号端子2、所述接地端子3和所述接地片4时,所述接地端子3和接地片4的一部分会在所述穴部112露出,所述接地端子3和接地片4于所述穴部112露出的部分可先被焊接在一起,也就是说,所述接地端子3和所述接地片4于所述穴部112的连接处会设有焊点。在一些实施例中,穴部112可作为有助于焊接制程的通道,可在第一绝缘本体11注塑成型并形成穴部112后,通过穴部112对所述接地端子3和所述接地片4的连接处焊接。例如,可将焊料通过穴部112设于穴部112中所述接地端子3和所述接地片4之间的连接处,并以焊接工具对穴部112中的焊料进行焊接,使所述接地端子3和所述接地片4之间的连接处形成焊点而使彼此被焊接在一起。此时焊料或焊点即为导电体(图未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导电体7是微导电材料注塑成型件,所述导电体7填充于多个所述穴部112。例如,可在第一绝缘本体11注塑成型并形成穴部112后,先对穴部112中所述接地端子3和所述接地片4的连接处焊接,接着再将所述导电体7填充于穴部112中,因此导电体7会包覆固持所述接地端子3和所述接地片4之间的焊点。另外,在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二中,在导电体7为微导电材料注塑成型件的情况下,微导电材料在金属壳体6组装于绝缘本体前就填充于穴部112,也就是绝缘本体1上的穴部112用于收容导电体7,导电体7没有突出于绝缘本体1上、下表面的圆柱状,也就不需要在组装了金属壳体6后再热熔成实施方式一中的蘑菇头形状。
请参考图7至图10以及图17至图20,实施方式一和实施方式二中,所述线缆5均包括n个在左右方向上排列的线缆单元8,所述信号端子2和接地片4亦组成n个在左右方向上排列的导电端子组9。每一个导电端子组9包括一对信号端子2和一对接地片4。所述接地端子3的数量为n+1个,每一个导电端子组9与对应的一个线缆单元8以及对应的接地端子3连接形成一个传输单元10。因此,所述接地端子3成列放置在接地片4上形成隔断,每个隔断内形成独立的差分信号对空间,从而能够对差分信号对之间的串扰形成屏蔽。
请参照图7至图10,实施方式一中,信号线51为2n个,接地线52为2n个,信号端子2为2n个,接地片4为2n个,接地端子3为n+1个。所述每一个线缆单元8包括两条所述的信号线51和两条所述的接地线52,所述每一个线缆单元8的两条信号线51在左右方向上并排设置且两条接地线52位于两条信号线51的左右方向上的两侧,每一个导电端子组9包括与两个所述信号线51对接的两个所述信号端子2以及与两个所述接地线52对接的两个所述接地片4。除了最左侧的第1号接地端子3与相邻接的唯一一个第1号接地片4和最右侧的第n+1号接地端子3与相邻接的唯一一个第2n号接地片4通过导电体7连接外,其余的第2至n号中的每一个接地端子3系通过导电体7连接分布于该接地端子3左右两侧的两个接地片4。
请参照图17至图20,实施方式二中,信号线51为2n个,接地线52为2n个,信号端子2为2n个,接地片4为n+1个,接地端子3为n+1个。所述每一个线缆单元8包括两条所述的信号线51和两条所述的接地线52,所述每一个线缆单元8的两条信号线51在左右方向上并排设置且两条接地线52位于两条信号线51的左右方向上的两侧。每一个导电端子组9除了包括与两个信号线51对接的两个信号端子2外,还包括与接地端子3数量相等的接地片4,除了最左侧的第1号接地片4与唯一一个第1号接地线52连接和最右侧的第n+1号接地片4与唯一一个第2n号接地线52连接外,其余的第2至n号中的每一个接地片4系分别对应连接左右相邻但被对应的第2至n号接地端子3隔开的两个接地线52。
不管是实施方式一还是实施方式二,均是双信号和双接地的实施方式。双信号和双接地是为了满足高速传输的要求,为习知技术,本实用新型不再赘述。
所述导电体7是微导电材料注塑成型件。例如,导电体7是将分布有微小导电颗粒的高分子材料通过注塑成型方式而形成。导电体7也可以是焊料,焊料可设于穴部112中的接地端子3和接地片4的连接处,并可通过穴部112对接地端子3和接地片4的连接处进行焊接。
在导电体7为微导电材料注塑成型件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高速线缆连接器100通过在接地端子3和接地片4之间填充入导电体7,从而实现接地端子3和接地片4之间的稳定结合,进而实现接地端子3和线缆5的接地线52之间的接地信号导通,改善了接地导通效果,提高了电磁干扰性能,保证了传输过程中的信号完整性。
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对本说明书的理解应该以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为基础,例如对“前”、“后”、“左”、“右”、“上”、“下”等方向性的描述,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高速线缆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信号端子(2)、接地端子(3)、线缆(5)和金属壳体(6),所述线缆(5)包括信号线(51)以及接地线(52),其特征是:所述高速线缆连接器(100)还包括接地片(4),所述信号线(51)与信号端子(2)连接,所述接地线(52)与接地片(4)连接,所述信号端子(2)与接地端子(3)沿一插接方向延伸,所述绝缘本体(1)连接所述线缆(5)、信号端子(2)、接地片(4)和接地端子(3),所述金属壳体(6)遮蔽于绝缘本体(1)外,所述接地端子(3)和接地片(4)在与所述插接方向正交的左右方向上相邻,所述高速线缆连接器(100)还包括设于所述接地端子(3)和所述接地片(4)之间的导电体(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线缆连接器(100),其特征是:所述接地端子(3)具有竖直主表面(31)以及垂直于竖直主表面(31)的水平侧表面(32),所述接地片(4)具有水平主表面(41)以及与水平主表面(41)垂直的竖直侧表面(42),所述接地端子(3)的竖直主表面(31)和接地片(4)的竖直侧表面(42)之间彼此间隔形成间隙(3344),所述导电体(7)填充于所述间隙(3344)并连接所述接地端子(3)和所述接地片(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速线缆连接器(100),其特征是:所述绝缘本体(1)为注塑成型件且包括依序成型的第一绝缘本体(11)和第二绝缘本体(12),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1)固持所述信号端子(2)和接地片(4),所述信号端子(2)和所述线缆(5)的信号线(51)的连接处以及所述接地片(4)和所述线缆(5)的接地线(52)的连接处分别设有焊点,所述第二绝缘本体(12)包覆固持所述信号线(51)和信号端子(2)之间的焊点以及所述接地线(52)和接地片(4)之间的焊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速线缆连接器(100),其特征是: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1)具有收容槽(111),所述接地端子(3)沿着与所述插接方向及所述左右方向均正交的上下方向组装入收容槽(111)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速线缆连接器(100),其特征是:所述金属壳体(6)包括在所述上下方向上相对设置的上壳体(61)和下壳体(62),所述绝缘本体(1)位于所述上壳体(61)和下壳体(62)之间,所述导电体(7)具有位于上壳体(61)上方的第一隆起部(71)以及位于下壳体(62)下方的第二隆起部(72),所述第一隆起部(71)和第二隆起部(72)在所述上下方向上与所述金属壳体(6)形成抵持定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线缆连接器(100),其特征是:所述绝缘本体(1)为注塑成型件且包括依序成型的第一绝缘本体(11)和第二绝缘本体(12),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1)固持所述信号端子(2)、所述接地端子(3)和所述接地片(4),所述信号端子(2)和所述线缆(5)的信号线(51)的连接处以及所述接地片(4)和所述线缆(5)的接地线(52)的连接处分别设有焊点,所述第二绝缘本体(12)包覆固持所述信号线(51)和信号端子(2)之间的焊点以及所述接地线(52)和接地片(4)之间的焊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速线缆连接器(100),其特征是:所述金属壳体(6)包括在与所述插接方向及所述左右方向均正交的上下方向上相对设置的上壳体(61)和下壳体(62),所述绝缘本体(1)位于所述上壳体(61)和下壳体(62)之间,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1)的上、下表面均设有穴部(112),所述接地端子(3)和接地片(4)的一部分在所述穴部(112)露出,所述导电体(7)填充于所述穴部(112)并连接所述接地端子(3)和接地片(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速线缆连接器(100),其特征是:所述接地端子(3)和所述接地片(4)于所述穴部(112)的连接处设有焊点,所述导电体(7)包覆固持所述接地端子(3)和所述接地片(4)之间的焊点。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线缆连接器(100),其特征是:所述线缆(5)包括n个在左右方向上排列的线缆单元(8),所述信号端子(2)和接地片(4)亦组成n个在左右方向上排列的导电端子组(9),所述接地端子(3)的数量为n+1个,每一个导电端子组(9)与对应的一个线缆单元(8)以及对应的接地端子(3)连接形成一个传输单元(10)。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高速线缆连接器(100),其特征是:所述每一个线缆单元(8)包括两条所述的信号线(51)和两条所述的接地线(52),所述每一个线缆单元(8)的两条信号线(51)在左右方向上并排设置且两条接地线(52)位于两条信号线(51)的左右方向上的两侧,每一个导电端子组(9)包括与两个所述信号线(51)对接的两个所述信号端子(2)以及与两个所述接地线(52)对接的两个所述接地片(4)。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线缆连接器(100),其特征是:所述导电体(7)是填充于所述接地端子(3)和所述接地片(4)之间的微导电材料注塑成型件或焊接固定于所述接地端子(3)和所述接地片(4)之间的焊料。
CN202020347989.4U 2020-03-18 2020-03-18 高速线缆连接器 Active CN2114284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47989.4U CN211428416U (zh) 2020-03-18 2020-03-18 高速线缆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47989.4U CN211428416U (zh) 2020-03-18 2020-03-18 高速线缆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428416U true CN211428416U (zh) 2020-09-04

Family

ID=722751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347989.4U Active CN211428416U (zh) 2020-03-18 2020-03-18 高速线缆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42841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57422A1 (zh) * 2020-09-21 2022-03-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连接器组件及其制造方法和电子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57422A1 (zh) * 2020-09-21 2022-03-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连接器组件及其制造方法和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411957B (zh) 高速互连组件
CN101521339B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100466399C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US7510425B2 (en) Cable assembly with wire management board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1828308B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201303124Y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2599780Y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JP4133836B2 (ja) ケーブルコネクタ組立体
CN201117877Y (zh) 电连接器
US7467969B2 (en)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wire management member
CN105226410A (zh) 电缆连接器组件
US20040014360A1 (en) Modular coaxial electrical interconnect system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CN102738621A (zh) 电连接器及其组件
JP2005522004A (ja) 改善された接地を備えた高速ケーブルコネクタ
CN108963512B (zh) 连接件模组及其制程方法
CN109755840B (zh) 插头连接器组件的组装方法
JPH05205818A (ja) 電気コネクタ
CN2579001Y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110890662A (zh) 一种高速电连接器
CN211428416U (zh) 高速线缆连接器
CN112397950A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JP2022108725A (ja) 電気コネクタおよびコネクタアセンブリ
JP3067232U (ja) 選択的終端処理用コネクタ装置
CN210224464U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US6394835B1 (en) Wiring unit with paired in-line insulation displacement contact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