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424347U - 一种蒸汽驱热注锅炉 - Google Patents

一种蒸汽驱热注锅炉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424347U
CN211424347U CN201921752164.4U CN201921752164U CN211424347U CN 211424347 U CN211424347 U CN 211424347U CN 201921752164 U CN201921752164 U CN 201921752164U CN 211424347 U CN211424347 U CN 2114243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pipe
heat exchange
chamber
boi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75216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闫龙
王健
李书娟
尹灿
潘铎
张超
洪丽娜
张彩霞
曹清华
李锦�
王铁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tro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etro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tro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Petro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75216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4243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4243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4243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蒸汽驱热注锅炉,包括炉体以及设在其炉膛内的走水管盘,走水管盘包括平行间隔设置且均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的进水内管和出水内管,在进水内管和出水内管之间设有形状相同且间隔设置的多层走水管。每层走水管包括沿进水内管的轴向紧邻排设的多个走水管,各走水管在垂直于进水内管轴向的平面内弯曲盘设呈涡旋状,每个走水管的两端分别与进水内管和出水内管的侧壁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中的锅炉能够增加走水管的长度和与火焰的接触面积,提高吸热能力,进而提高锅炉的热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蒸汽驱热注锅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涉及热能工程类技术领域,属于稠油油田地面热注工艺工具类,尤其涉及一种蒸汽驱热注锅炉。
背景技术
蒸汽驱热注锅炉是一种用来生产蒸汽的设备。常规的油田蒸汽驱热注锅炉只是锅炉内壁有一圈走水管盘,用于热的交换,吸热面积小,无法有效充分的吸收燃料化学能释放的热量,且管路过短,锅炉尾气温度高,热效率低。
近年来出现了许多新型的蒸汽驱热注锅炉,主要是通过增加热交换走水管的数量来提高热效率,均无法进一步的提高热效率;部分设计较好的产品热交换的走水管遍布整个炉体,虽然能提高能量利用率,但也增大了锅炉的体积和维修生产成本。
由此,本发明人凭借多年从事相关行业的经验与实践,提出一种蒸汽驱热注锅炉,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蒸汽驱热注锅炉,能够增加走水管的长度和与火焰的接触面积,提高吸热能力,进而提高锅炉的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蒸汽驱热注锅炉,包括炉体以及设在其炉膛内的走水管盘,走水管盘包括平行间隔设置且均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的进水内管和出水内管,在进水内管和出水内管之间设有形状相同且间隔设置的多层走水管;每层走水管包括沿进水内管的轴向紧邻排设的多个走水管,各走水管在垂直于进水内管轴向的平面内弯曲盘设呈涡旋状,每个走水管的两端分别与进水内管和出水内管的侧壁相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进水内管设在涡旋状的外端部,出水内管设在涡旋状的内端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共设置两层走水管,并在两层走水管之间夹设有隔热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还包括进水外管、中间管以及设在炉体上方并与其炉膛顶部相连通的水热交换器;进水外管的一端与水热交换器的进水端相连通;中间管的一端与水热交换器的出水端相连通,另一端与炉膛内的进水内管的开口端相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水热交换器包括具有第一容置空间的第一壳体,在第一壳体内沿竖直方向设有平行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一分隔板,两个第一分隔板将第一容置空间分割成顺序并排设置的进水腔室、第一换热腔室和出水腔室;进水外管的一端与进水腔室相连通,第一换热腔室内沿垂直于第一分隔板的方向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水热交换管,且每个水热交换管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侧的第一分隔板并分别与进水腔室和出水腔室相连通,第一换热腔室的底部与炉膛相连通,中间管的一端与出水腔室相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水热交换器的上方设有与第一换热腔室的顶部相连通的烟囱。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在水热交换器与炉体顶部之间设有空气热交换器;空气热交换器包括具有第二容置空间的第二壳体,在第二容置空间内沿第二壳体的长度方向两端分别固定有相互平行且竖直设置的两个第二分隔板,两个第二分隔板将第二容置空间分割成顺序并排设置的进风腔室、第二换热腔室和出风腔室;进风腔室对应的第二壳体的端部为开口端并作为进风口,在第二换热腔室内沿垂直于第二分隔板的方向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空气热交换管,且每个空气热交换管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侧的第二分隔板并分别与进风腔室和出风腔室相连通;第二换热腔室的顶部与第一换热腔室的底部相连通,第二换热腔室的底部与炉膛的顶部相连通,出风腔室通过抽气管连接一抽风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炉体的侧部设有与炉膛相连通的燃烧口,抽风机的出风口与燃烧口相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水热交换管的轴线与空气热交换管的轴线相互垂直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在进风口处固定有沿水平方向上下间隔设置且均向下倾斜的多个叶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在炉体的顶部沿长度方向设有与第一换热腔室连通的开口,开口沿炉体长度方向的两侧分别作为开口的第一侧和第二侧,走水管盘沿炉体的长度方向设置,进水内管的侧壁与开口的第一侧内壁或者第二侧内壁固定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炉体的底部固定有底座。
由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中的锅炉在内部结构上抛弃了现有锅炉的设计理念,从走水管的结构入手来对锅炉重新改进,在炉体内部的走水管盘上,采用了独特的涡旋设计,使得每个走水管在垂直于进水内管轴向的平面内弯曲盘设呈涡旋状,大大增加了走水管的长度以及与火焰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吸热能力,进而提高了锅炉的热效率。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锅炉的整体结构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锅炉的整体结构图二。
图3:为图1的侧视图。
图4:为图2的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锅炉去掉侧面部分壳体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走水管盘的整体结构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走水管盘的侧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锅炉上部分去掉侧面部分壳体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锅炉去掉端面部分壳体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的侧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
1、炉体;11、进水外管;12、出水外管;13、燃烧口;14、底座;
2、走水管盘;21、进水内管;22、出水内管;23、隔热层;
3、空气热交换器;31、空气热交换管;32、叶片;33、抽风机;331、抽气管;
4、水热交换器;41、中间管;42、进水腔室;43、第一换热腔室;44、出水腔室;45、水热交换管;
5、烟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蒸汽驱热注锅炉,包括炉体1以及设在其炉膛内的走水管盘2。其中,走水管盘2包括平行间隔设置且均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的进水内管21和出水内管22,在进水内管21和出水内管22之间设有形状相同且间隔设置的多层走水管,每层走水管包括沿进水内管21的轴向紧邻排设的多个走水管,各走水管在垂直于进水内管21轴向的平面内弯曲盘设呈涡旋状。每个走水管的两端分别与进水内管21和出水内管22的侧壁相连通,进水内管21和出水内管22中的其中一个设在涡旋状的内端部,另一个设在涡旋状的外端部。
具体而言,一般为了便于安装以及有效利用炉膛空间,上述的进水内管21和出水内管22的开口端均朝一个方向设置。上述的走水管一般为无缝钢管,每层走水管中的多个无缝钢管焊接固定。对于涡旋状的圈数根据实际需要而定,本实用新型对此不进行限定。整个锅炉还包括出水外管12,其一端与出水内管22相连通,另一端伸出炉体1外,在使用时,水由进水内管21进入,然后由进水内管21与各个走水管的连通处流入各层走水管,各层走水管逐步吸收燃料燃烧释放的能量,最终热水由出水内管22进入出水外管12流出。由于每个走水管呈涡旋状,增加了走水管的长度和与火焰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吸热能力。
由此,本实施例中的锅炉在内部结构上抛弃了现有锅炉的设计理念,从走水管的结构入手来对锅炉重新改进,在炉体1内部的走水管盘2上,采用了独特的涡旋设计,使得每个走水管在垂直于进水内管21轴向的平面内弯曲盘设呈涡旋状,大大增加了走水管的长度以及与火焰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吸热能力,进而提高了锅炉的热效率。需要说明的是,在锅炉技术领域,其热效率一般通过最终尾气排出温度的高低作为判断标准,最终的尾气温度越低,锅炉的热效率越高。
在具体实现方式中,由于炉膛内越靠近内圈的火焰温度越高,而对于水来说,水的温度越低越容易吸热,因此,为了增强水在涡旋状的走水管中流动时对热量的吸收效果,上述的进水内管21设在涡旋状的外端部,出水内管22设在涡旋状的内端部。如此,水由整个走水管盘2的最外圈进入进水内管21,最后流入位于走水管盘2内圈的出水内管22,由于内圈靠近火焰,温度更高,可以让水逐步吸收更多的热量,最终将水加热到更高的温度,高温热水由出水内管22流出。
在实际应用中,由于炉膛内的气流较为混乱,存在热对流、热辐射以及热传导等多种热传递方式,为了保证沿涡旋状的内圈至外圈的尾气温度逐渐降低,最内圈的尾气温度最高,以保证整个走水管的吸热效果更佳,优选地,如图6和图7所示,共设置两层走水管,并在两层走水管之间夹设有隔热层23。
对于上述的隔热层23,可以采用耐火黏土和石棉中的一种或者两种材料制成,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具有隔热作用的材质制成,本实施例仅为举例说明。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吸收尾气的热量,如图1和图8所示,该锅炉还包括进水外管11、中间管41以及设在炉体1上方并与其炉膛顶部相连通的水热交换器4,进水外管11的一端与水热交换器4的进水端相连通。中间管41的一端与水热交换器4的出水端相连通,另一端与炉膛内的进水内管21的开口端相连通。
具体而言,如图8至图10所示,水热交换器4包括具有第一容置空间的第一壳体,在第一壳体内沿竖直方向设有平行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一分隔板,两个第一分隔板将第一容置空间分割成顺序并排设置的进水腔室42、第一换热腔室43和出水腔室44。进水外管11的一端与进水腔室42相连通,第一换热腔室43内沿垂直于第一分隔板的方向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水热交换管45,且每个水热交换管45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侧的第一分隔板并分别与进水腔室42和出水腔室44相连通,第一换热腔室43的底部与炉膛相连通,中间管41的一端与出水腔室44相连通。
其中,两个第一分隔板上分别设有多个通孔,各水热交换管45通过该通孔与两侧的进水腔室42和出水腔室44相连通。上述的进水外管11的另一端与供水装置连接。在使用时,炉膛内的尾气会通过炉膛顶部进入水热交换器4的第一换热腔室43内,穿过各水热交换管45之间的间隔然后上行。水通过进水外管11先进入进水腔室42,然后流入各个水热交换管45,此时进入水热交换管45中的水便会对不断上升的尾气进行吸热,吸热后的水再流入到出水腔室44内,并通过中间管41流入进水内管21。
由于炉膛中心的火焰温度最高,由炉膛顶部出来并不断上行的尾气温度会越来越低,而水的温度越低越容易吸热,因此,假若采用温度较高的水对顶部温度较低的尾气进行吸热,吸热效果较差。而本实施例中,将最初温度较低的水先通入水热交换器4,先对温度较低的尾气进行吸热,然后再将温度升高后的水流入走水管盘2内,对炉膛内温度较高的火焰逐步吸热,通过水热交换器4的设置,能够大大增强对尾气的吸热效果,进而提高锅炉的热效率。
当然,在实际应用时,上述水热交换器4也可以采用其他的结构实现,只要能够达到先对尾气进行水热交换,再将热交换后的水通入到走水管盘2的结构均可,本实施例仅为举例说明。
进一步地,为了便于排烟,水热交换器4的上方设有与第一换热腔室43的顶部相连通的烟囱5。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由于锅炉最终产生的高温蒸汽最后要注入到井下的稠油油层中,而对于每个井来说,所需要的蒸汽量是有限制的。所以,对整个锅炉的注水量和注水速度都有一定的限制,这就对整个水热交换器4和走水管盘2的走水量造成了一定的制约,进而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整个锅炉的热效率。
因此,为了在注水量和注水速度都有一定的限制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对尾气的吸热效果,以进一步提高锅炉的热效率,在水热交换器4与炉体1顶部之间设有空气热交换器3。
详细来说,如图5、图8、图9和图10所示,空气热交换器3包括具有第二容置空间的第二壳体,在第二容置空间内沿第二壳体的长度方向两端分别固定有相互平行且竖直设置的两个第二分隔板,两个第二分隔板将第二容置空间分割成顺序并排设置的进风腔室、第二换热腔室和出风腔室。进风腔室对应的第二壳体的端部为开口端并作为进风口,在第二换热腔室内沿垂直于第二分隔板的方向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空气热交换管31,且每个空气热交换管31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侧的第二分隔板并分别与进风腔室和出风腔室相连通。第二换热腔室的顶部与第一换热腔室43的底部相连通,第二换热腔室的底部与炉膛的顶部相连通,出风腔室通过抽气管331连接一抽风机33。
在使用时,通过抽风机33的抽吸作用,外部的空气通过进风口进入进风腔室,然后流入各个空气热交换管31,此时进入空气热交换管31中的空气便会对不断上升的尾气进行吸热,吸热后的空气再流入到出风腔室内。这样,由炉膛顶部出来并不断上行的尾气会先经过空气热交换器3进行空气热交换,然后再进入水热交换器4进行水热交换,进而充分吸收尾气的热量。
其中,由于空气的比热要比水的比热低很多,但由于空气的流量比水要大很多,所以也能够吸收较多的热量。而炉膛顶部出来的尾气越往上温度会越来越低,因此,将空气热交换器3设在水热交换器4的下方,能够利用其比热的差异,让空气热交换器3吸收温度相对较高的尾气热量,在利用水热交换器4吸收温度相对较低的尾气热量,能够使得热损失更小,进一步提高吸热效果。
由此,本实施例中在水热交换器4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空气热交换器3,通过水热交换器4和空气热交换器3的协同作用能够进一步回收尾气中的热量,进一步降低尾气的温度,进而整体大大提高锅炉的热效率。
在实际应用中,如图2和图4所示,炉体1的侧部设有与炉膛相连通的燃烧口13,为了对空气热交换器3进行热交换后的空气回收利用,抽风机33的抽风口与燃烧口13相连通。
这样,经空气热交换器3进行热交换后的热空气通过抽气管331进入抽风机33,然后再由抽风机33的出风口进入燃烧口13,在燃烧口13处与燃料(天然气或者油)混合,并吹入炉膛内点火燃烧。其中,在炉体1的侧壁还设有天然气阀,以便于将天然气通入到炉膛内,并利用点火器将其点燃,对于点火过程以及天然气阀和点火器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为了便于安装以及节省安装空间,优选地,如图8至图10所示,上述的水热交换管45的轴线与空气热交换管31的轴线相互垂直设置。另外,如图1所示,上述的进风口、进水外管11、中间管41和出水外管12位于炉体1的同一侧,上述的抽风机33位于炉体1的另一侧并与炉体1的侧部固定连接。当然,在实际应用中,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各部件的布局,本实施例仅为举例说明。
进一步地,为了对空气热交换器3内进入的空气起到一定的过滤作用,如图5和图8所示,在进风口处固定有沿水平方向上下间隔设置且均向下倾斜的多个叶片32,以构成百叶窗的结构,进而能够隔离一些大颗粒粉尘或者杂质进入空气热交换管31内。
为了便于加工和安装,在炉体1的顶部沿长度方向设有与第一换热腔室43连通的开口,该开口沿炉体1长度方向的两侧分别作为开口的第一侧和第二侧,该开口同时与第二换热腔室连通。走水管盘2沿炉体1的长度方向设置(具体为进水内管21的轴向沿炉体1的长度方向设置),进水内管21的侧壁与开口的第一侧内壁或者第二侧内壁固定连接。
在实际应用时,为了能够使得炉体1内的燃烧后产生的气体能够与走水管盘2上的走水管充分接触后再由炉膛顶部流出,进水内管21的侧壁与开口的第二侧内壁固定连接,其中,由开口的第一侧跨过开口后到第二侧的方向为涡旋状的弯曲方向。也就是说,上述的进水内管21沿涡旋状的弯曲方向跨过开口后与第二侧壁固定连接。
这样,如图9和图10所示,炉体1内的燃烧后产生的气体由涡旋状的内端部沿涡旋状的间隙流动,流动到最外层走水管与炉体1内壁之间的间隙时,沿此间隙通过上述的开口然后依次进入上述的空气热交换器3和水热交换器4的第一换热腔室43内,使得燃烧后产生的气体能够在炉膛内沿涡旋状的路线流动,以与走水管充分接触,使得走水管充分吸收热量。
另外,为了便于锅炉的放置,如图1至图3所示,在锅炉的底部固定有底座14。根据需要,在炉体1的上部还可以设置围栏和扶梯。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施例的方案,以下以图9和图10中示出的结构,共设置两层走水管,分别记作外层走水管和内层走水管,进水内管21设在涡旋状的外端部,出水内管22设在涡旋状的内端部为例,对本实施例中锅炉的工作过程做详细说明,具体如下:
从尾气的流动路线上来说:炉膛的中心靠近火焰处温度最高,燃烧后产生的尾气,由涡旋状的中心开始向外沿涡旋状的路线一圈圈流动,最后沿外层走水管与炉体1内壁之间的间隙流动后,由炉体1上部的开口处流出;然后进入到空气热交换器3的第二换热腔室内,通过各个空气热交换管31之间的间隙不断上行,再流入到水热交换器4的第一换热腔室43内,通过各个水热交换管45之间的间隙继续上行,最终由烟囱5流出。
从水的流动路线上来说:在使用时,燃料燃烧后,将经过净化处理后的水通过进水外管11进入水热交换器4,先进入到进水腔室42,再进入第一换热腔室43内的水热交换管45,此时水热交换管45对第一换热腔室43内的尾气进行吸热,最后吸热后的热水再通过出水腔室44经中间管41进入走水管盘2中位于外侧的进水内管21。
水进入进水内管21后,开始进入各个走水管,水流沿着涡旋状的路线一圈圈在外层走水管和内层走水管内流动,这两层走水管逐步吸收燃料燃烧释放的能量,待水流到内侧的出水内管22时,该内圈开进火焰温度更高,可以将水加热到更高的温度,高温热水由出水内管22进入出水外管12,一般再通过与出水外管12另一端连通的保温管输送至井场。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由出水外管12流出的水温度很高,由于整个炉膛内的压力较大,使得从出水外管12出来的仍为液态的高温热水,而并非高温蒸汽。但当将该高温热水输送至井场后,压力降低,高温热水会再迅速变为高温蒸汽。
从对尾气的吸热阶段来说: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在水热交换器4内对尾气通过水热交换进行吸热;第二个阶段、在空气热交换器3内对尾气通过空气热交换进行吸热;第三个阶段、在炉膛内通过走水管盘2对尾气通过水热交换进行吸热。
综上,本实施例中的锅炉主要具备如下优点:
1、本实施例中走水管的结构采用独特的涡旋设计,能够增加走水管的长度以及与火焰的接触面积,提高吸热能力。同时设有水热交换器4和空气热交换器3,通过两者的协同作用进一步回收尾气中的热量,进一步降低尾气温度,大大提高锅炉的热效率。
2、热效率高:通过空气热交换器3、水热交换器4以及走水管的涡旋结构,可以更好的吸收燃烧的热量,与现有技术中的锅炉相比,可以提高10~15%的热效率。
3、整个锅炉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制造,节约成本。且操作简单,与普通锅炉的操作以及维修保养基本一样,并不需要针对性的培训。
4、使用范围广:本实施例中的锅炉可适用于油田稠油的蒸汽吞吐和蒸汽驱、工业生产蒸汽,均具有较好的吸热效果。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Claims (12)

1.一种蒸汽驱热注锅炉,包括炉体以及设在其炉膛内的走水管盘,其特征在于,
所述走水管盘包括平行间隔设置且均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的进水内管和出水内管,在所述进水内管和出水内管之间设有形状相同且间隔设置的多层走水管;每层走水管包括沿进水内管的轴向紧邻排设的多个走水管,各走水管在垂直于进水内管轴向的平面内弯曲盘设呈涡旋状,每个走水管的两端分别与进水内管和出水内管的侧壁相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驱热注锅炉,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水内管设在涡旋状的外端部,所述出水内管设在涡旋状的内端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蒸汽驱热注锅炉,其特征在于,
共设置两层走水管,并在两层走水管之间夹设有隔热层。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驱热注锅炉,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水外管、中间管以及设在炉体上方并与其炉膛顶部相连通的水热交换器;
所述进水外管的一端与水热交换器的进水端相连通;所述中间管的一端与水热交换器的出水端相连通,另一端与炉膛内的进水内管的开口端相连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蒸汽驱热注锅炉,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热交换器包括具有第一容置空间的第一壳体,在所述第一壳体内沿竖直方向设有平行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一分隔板,两个第一分隔板将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分割成顺序并排设置的进水腔室、第一换热腔室和出水腔室;
所述进水外管的一端与所述进水腔室相连通,所述第一换热腔室内沿垂直于第一分隔板的方向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水热交换管,且每个水热交换管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侧的第一分隔板并分别与进水腔室和出水腔室相连通,所述第一换热腔室的底部与所述炉膛相连通,所述中间管的一端与所述出水腔室相连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蒸汽驱热注锅炉,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热交换器的上方设有与第一换热腔室的顶部相连通的烟囱。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蒸汽驱热注锅炉,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水热交换器与炉体顶部之间设有空气热交换器;
所述空气热交换器包括具有第二容置空间的第二壳体,在所述第二容置空间内沿所述第二壳体的长度方向两端分别固定有相互平行且竖直设置的两个第二分隔板,两个第二分隔板将所述第二容置空间分割成顺序并排设置的进风腔室、第二换热腔室和出风腔室;
所述进风腔室对应的第二壳体的端部为开口端并作为进风口,在所述第二换热腔室内沿垂直于第二分隔板的方向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空气热交换管,且每个空气热交换管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侧的第二分隔板并分别与进风腔室和出风腔室相连通;所述第二换热腔室的顶部与所述第一换热腔室的底部相连通,所述第二换热腔室的底部与所述炉膛的顶部相连通,所述出风腔室通过抽气管连接一抽风机。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蒸汽驱热注锅炉,其特征在于,
所述炉体的侧部设有与炉膛相连通的燃烧口,所述抽风机的出风口与所述燃烧口相连通。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蒸汽驱热注锅炉,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热交换管的轴线与所述空气热交换管的轴线相互垂直设置。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蒸汽驱热注锅炉,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进风口处固定有沿水平方向上下间隔设置且均向下倾斜的多个叶片。
11.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蒸汽驱热注锅炉,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炉体的顶部沿长度方向设有与第一换热腔室连通的开口,所述开口沿炉体长度方向的两侧分别作为开口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走水管盘沿炉体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进水内管的侧壁与所述开口的第一侧内壁或者第二侧内壁固定连接。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驱热注锅炉,其特征在于,
所述炉体的底部固定有底座。
CN201921752164.4U 2019-10-18 2019-10-18 一种蒸汽驱热注锅炉 Active CN2114243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52164.4U CN211424347U (zh) 2019-10-18 2019-10-18 一种蒸汽驱热注锅炉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52164.4U CN211424347U (zh) 2019-10-18 2019-10-18 一种蒸汽驱热注锅炉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424347U true CN211424347U (zh) 2020-09-04

Family

ID=722808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752164.4U Active CN211424347U (zh) 2019-10-18 2019-10-18 一种蒸汽驱热注锅炉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42434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35945B (zh) 一种贯流型窄间隙整体冷凝式热水锅炉
CN2864378Y (zh) 煤炭气化多段多室燃气锅炉
JPH0313482B2 (zh)
CN202521859U (zh) 一种贯流式冷凝锅炉
CN219607046U (zh) 一种两段式非对称高温受热面结构
CN211424347U (zh) 一种蒸汽驱热注锅炉
KR101287693B1 (ko) 하이브리드 보일러
CN208886739U (zh) 全预混燃烧低氮蒸汽锅炉
CN202013015U (zh) 立式半煤气正烧采暖供热锅炉
CN205424990U (zh) 一种耐用空气预热器
CN105091322B (zh) 微分式动态热交换节能锅炉
CN2929610Y (zh) 直接换热式燃煤热风炉
CN100394122C (zh) 空气预热溴冷机火管群冷剂蒸汽再生方法和装置
CN107795978A (zh) 一种醇基燃料锅炉
CN109595804B (zh) 一种带有回旋烟道管的热水器
CN206786682U (zh) 低氮蒸汽锅炉
CN201517764U (zh) 热管换热立式蒸汽锅炉
CN110553398A (zh) 一种燃气前预混顶喷式多级冷凝真空热水锅炉
CN218154432U (zh) 一种采暖炉
CN219955661U (zh) 一种高效燃气热风炉
CN107062180A (zh) 低氮蒸汽锅炉
RU112985U1 (ru) Отопительный котел
CN202470397U (zh) 隔烟节能立式弯水管锅炉
CN208886740U (zh) 高效低氮卧式水管锅炉
CN210153865U (zh) 节能环保采暖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