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398672U - 双止回阀 - Google Patents

双止回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398672U
CN211398672U CN201921861945.7U CN201921861945U CN211398672U CN 211398672 U CN211398672 U CN 211398672U CN 201921861945 U CN201921861945 U CN 201921861945U CN 211398672 U CN211398672 U CN 2113986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flap
clack
elastic element
guide po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86194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叶琛
俞冠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Deai Intelligent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Deai Intelligent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Deai Intelligent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Deai Intelligent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86194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3986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3986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3986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eck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止回阀,包括阀体、阀盖、第一阀瓣、第二阀瓣、第一弹性元件及第二弹性元件,所述阀体与所述阀盖固定连接,第一阀瓣及第二阀瓣设于阀体及阀盖围设形成的阀腔内,并用于开启或关闭阀腔,所述第一弹性元件套设于第一阀瓣,第二弹性元件套设于第二阀瓣,阀盖设有导向柱,导向柱沿阀盖的轴向延伸,导向柱伸入第二阀瓣并通过第二弹性元件抵接于第二阀瓣;导向柱开设有导向槽,第一阀瓣插设于导向槽内,导向槽的壁面通过第一弹性元件抵接于第一阀瓣。该双止回阀使得第一阀瓣与第二阀瓣的导向稳定且能够相应延长第一阀瓣及第二阀瓣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双止回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阀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双止回阀。
背景技术
在工业管道中,为了防止管道介质倒流引起动力泵的损坏,常常在泵的出口设计安装止回阀。
双止回阀中,第一阀瓣及第二阀瓣在弹性元件和流体介质的作用下座启闭运动。而现有的双止回阀用于固定并导向第一阀瓣及第二阀瓣的结构中,往往存在导向性不好,容易与阀瓣之间产生磨损等弊端,进而造成阀瓣寿命缩短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的问题,提供一种改进的双止回阀,该双止回阀通过设置导向柱能够同时导向第一阀瓣及第二阀瓣,使得第一阀瓣与第二阀瓣的导向稳定且磨损较小,能够相应延长第一阀瓣及第二阀瓣的使用寿命。
一种双止回阀,包括阀体、阀盖、第一阀瓣、第二阀瓣、第一弹性元件及第二弹性元件,所述阀体与所述阀盖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阀瓣及第二阀瓣设于所述阀体及阀盖围设形成的阀腔内,并用于开启或关闭所述阀腔,所述第一弹性元件套设于所述第一阀瓣,所述第二弹性元件套设于所述第二阀瓣,
所述阀盖设有导向柱,所述导向柱沿所述阀盖的轴向延伸,所述导向柱伸入所述第二阀瓣并通过所述第二弹性元件抵接于所述第二阀瓣;
所述导向柱开设有导向槽,所述第一阀瓣插设于所述导向槽内,所述导向柱的壁面通过所述第一弹性元件抵接于所述第一阀瓣。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柱靠近所述第一阀瓣的一端沿径向收缩并形成第一凸台,所述第一弹性元件套设所述第一凸台并抵接于所述第一凸台的台阶面。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柱靠近所述第二阀瓣的一端沿径向延伸并形成第二凸台,所述第二弹性元件套设所述导向柱并抵接于所述第二凸台的端面。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柱远离第一阀瓣的一端沿径向延伸并形成固定部,所述导向柱通过所述固定部与所述阀盖相互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阀瓣与所述阀体相抵接的一面为锥面,所述阀体的内壁对应倾斜设置,所述阀体的侧壁与第一阀瓣配合并密封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阀瓣与所述阀体的侧壁之间设有密封层。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阀瓣靠近所述第一阀瓣的一端沿径向延伸形成第一圆盘部,所述第一圆盘部抵接并密封所述阀体,所述第一圆盘部中心开设有通孔,所述导向柱穿设于所述通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阀瓣靠近第一阀瓣的一端还设有第二圆盘部,所述第一圆盘部及第二圆盘部之间设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内嵌设有密封垫片,所述密封垫片的尺寸与所述第一圆盘部的尺寸相适配。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阀瓣远离所述第一阀瓣的一端沿轴向设有环形的台阶部,所述导向柱穿设于所述台阶部,且所述第二弹性元件套设所述台阶部并抵接于所述台阶部的台阶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阀瓣与所述导向柱的外周之间设有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止回阀,该双止回阀通过设置导向柱能够同时导向第一阀瓣及第二阀瓣,使得第一阀瓣与第二阀瓣的导向稳定且磨损较小,能够相应延长第一阀瓣及第二阀瓣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双止回阀的剖视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双止回阀中省略阀体后的剖视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双止回阀的拆解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双止回阀中阀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阀盖的剖视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双止回阀 100
阀体 10
轴线 11
阀腔 12
第一腔室 121
第二腔室 122
收缩口 13
阀盖 20
导向柱 21
导向槽 211
第一凸台 212
第二凸台 213
固定部 22
流通口 23
第一阀瓣 30
抵接部 31
锥面 311
连接部 32
密封层 33
第二阀瓣 40
第一圆盘部 41
台阶部 42
第二圆盘部 43
通孔 44
环形槽 45
密封垫片 46
密封圈 47
第一弹性元件 50
第二弹性元件 60
入口端 70
出口端 80
以上主要元件符号说明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安装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固定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及”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双止回阀100的剖视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止回阀100,该双止回阀100包括阀体10、阀盖20、第一阀瓣30、第二阀瓣40、第一弹性元件50及第二弹性元件60,阀盖20固定连接于阀体10上,并围设形成阀腔12,第一阀瓣30设置于阀腔12内并通过第一弹性元件50抵接于阀盖20上,第二阀瓣40设置于阀腔12内并通过第二弹性元件60抵接于阀盖20上。阀体10用于容置阀盖20、第一阀瓣30、第二阀瓣40、第一弹性元件50及第二弹性元件60,阀盖20用于配合第一阀瓣30及第二阀瓣40封接阀体10的一端,第一阀瓣30及第二阀瓣40用于开启或关闭阀腔12,第一弹性元件50及第二弹性元件60分别用于为第一阀瓣30及第二阀瓣40提供弹性回复力以使第一阀瓣30及第二阀瓣40处于关闭状态。
当双止回阀100的两端的流体介质存在压差,且入口端70的压差大于出口端80的压差时,流体介质先从阀腔12的入口端70进入阀体10,流体介质克服第一弹性件的弹性回复力并推动第一阀瓣30开启进入阀腔12内,流体介质再克服第二弹性件的弹性回复力推动第二阀瓣40开启流出阀腔12,双止回阀100处于开阀状态。当双止回阀100的两端的流体介质存在压差,且入口端70的压差小于或等于出口端80的压差时,第一阀瓣30及第二阀瓣40分别在第一弹性元件50及第二弹性元件60的作用下恢复至原位,并分别与阀体10及双止回阀100处于闭阀状态。
阀体10大致呈中空的柱状,具有复杂的外轮廓及内腔以匹配第一阀瓣30及第二阀状瓣的安装及运动。阀体10具有一轴线11,第一阀瓣30、第二阀瓣40、第一弹性元件50、第二弹性元件60及阀盖20均以该轴线11为中心并同轴设置。阀体10围设的腔体与阀盖20围设的腔体连通形成阀腔12。阀腔12的中部位置收缩形成一收缩口13,收缩口13的内壁与第一阀瓣30相抵,并将阀腔12分隔成第一腔室121及第二腔室122。
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阀体10还可以设置为其他形状,例如球形,只要能够实现第一阀瓣30及第二阀瓣40的安装并配合第一阀瓣30及第二阀瓣40关闭或开启阀体10即可。
请参阅图2至图3,图2为图1所示双止回阀100中省略阀体10后的剖视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双止回阀100的拆解示意图。
阀盖20大致呈中空的柱状,阀盖20外周设有外螺纹,阀体10与阀盖20相连的一端设有内螺纹,阀盖20与阀体10通过螺纹连接。阀体10的内壁与第二阀瓣40相抵接并密封第二腔室122。阀盖20与阀体10连接处安装有第二阀瓣40,第二阀瓣40分别抵接于阀体10及阀盖20。
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阀体10与阀盖20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进行可拆卸地固定连接,例如卡扣结构。
第一阀瓣30远离第二阀瓣40的一端为圆盘状的抵接部31,第一阀瓣30靠近第二阀瓣40的一端为杆状的连接部32,抵接部31与连接部32相互固定并沿着阀体10的轴向依次设置。抵接部31与收缩口13的内壁相抵,连接部32伸入第一弹性元件50内并抵接于阀盖20。抵接部31用于配合阀体10并密封收缩口13,连接部32用于将抵接部31连接至第一弹性元件50上。
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阀瓣30可以设置为其他形状,例如柱状,柱状的第一阀瓣30的一端抵接于收缩口13的内壁上,另一端抵接于阀盖20上,第一阀瓣30与阀盖20之间设有第一弹性元件50,只要能够实现第一阀瓣30抵接并密封阀体10的收缩口13且与阀盖20及第一弹性元件50相配合开启或闭合收缩口13即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抵接部31与收缩口13内壁相抵的一面为锥面311,且对应所述收缩口13的内壁设置为锥度相同的斜面,两者通过斜面配合相抵接,从而增加抵接部31与阀体10之间的抵接面积,以使第一阀瓣30与阀体10之间的密封性更好。
优选地,抵接部31用于抵接的一面还覆盖有密封层33,密封层33用于安装进一步强加第一阀瓣30与阀体10之间的密封性。密封层33可以采用橡胶材料或者具四氟乙烯材料制成,也可以是其他满足增加密封性条件的材料制成。
第一弹性元件50为压簧,压簧安装于第一阀瓣30与阀盖20之间,压簧用于为第一阀瓣30提供弹性回复力。第一阀瓣30的连接部32伸入压簧的内孔并使压簧的一端于抵接部31相抵,压簧的另一端抵接于阀盖20。在闭阀状态下,第一阀瓣30在压簧的作用下,使得抵接部31与收缩口13的内壁相抵,以阻断流体介质的流入。
第二阀瓣40靠近第一阀瓣30的一端设有第一圆盘部41,第一圆盘部41的中心与轴线11重合。第一圆盘部41用于抵接阀体10并密封第二腔室122。具体地,第一圆盘部41抵接于阀体10内壁的凸部(未标号)上。第一圆盘部41沿轴向凸设有台阶部42,台阶部42用于连接第二弹性元件60。第一圆盘部41与台阶部42之间为固定连接。
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阀瓣40可以设置为形状,例如柱状,只要能够实现抵接并密封阀体10即可。
第二弹性元件60为压簧,压簧安装于第二阀瓣40及阀盖20之间,并用于为第二阀瓣40提供弹性回复力。压簧套接台阶部42,压簧的一端抵接于台阶部42的台阶面上,另一端与阀盖20相连。第二弹性元件60配合第二阀瓣40启闭第二腔室122的过程可参考上述第一阀瓣30及第一弹性元件50启闭收缩口13的过程,在此不做赘述。
而现有的双止回阀用于固定并导向第一阀瓣及第二阀瓣的结构中,往往存在导向性不好,容易与阀瓣之间产生磨损等弊端,进而造成阀瓣寿命缩短等问题。为了提升双止回阀100内用于导向第一阀瓣30及第二阀瓣40的导向结构的稳定性,阀盖20上设有导向柱21,导向柱21用于同时导向第一阀瓣30及第二阀瓣40,使得第一阀瓣30及第二阀瓣40的移动稳定可靠,且与第一阀瓣30及第二阀瓣40之间的磨损较小。
请一并参阅图4至图5,图4为图3所示双止回阀100中阀盖20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所示阀盖20的剖视示意图。
导向柱21大致成圆柱状,导向柱21设置于阀盖20的中心位置,并沿着阀盖20的轴向延伸。导向柱21与阀盖20固定连接,且导向柱21与阀盖20之间具有流通口23,以使流体介质能够通过。
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导向柱21可以设置成其他形状,例如方块状,只要能够实现与第一阀瓣30及第二阀瓣40配合并导向第一阀瓣30及第二阀瓣40配合运动即可。
优选地,导向柱21与阀盖20一体成型,以简化阀盖20及导向柱21的加工过程。
导向柱21靠近第一阀瓣30的一端沿径向收缩形成第一凸台212,另一端沿径向延伸形成第二凸台213,其中,第一弹性元件50套接第一凸台212并与第一凸台212的台阶面相抵,第二弹性元件60套接第二凸台213并与第二凸台213的台阶面相抵。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为便于导向柱21与阀盖20连接,第二台阶的外周沿径向延伸出长条状的固定部22,导向柱21通过固定部22与阀盖20固定连接。
优选地,为便于流体介质的流通,固定部22的数量为两个,且固定部22沿导向柱21的中心呈轴对称分布。
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固定部22可以设置为其他形状,例如杆状,只要能够实现连接导向柱21及阀盖20的能够即可;固定部22的数量也可以是一个、三个或者四个以上,只要能够实现连接的功能即可。
导向柱21靠近第一阀瓣30的一端沿轴向开设有导向槽211,导向槽211用于导向第一阀瓣30的运动方向。第一阀瓣30的连接部32伸入导向槽211内,并能够沿导向槽211的开设方向运动。导向槽211的形状及尺寸与第一阀瓣30的连接部32的外径相适配,且第一阀瓣30的连接部32与导向槽211之间为间隙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为便于安装和导向,导向槽211开设为圆柱形槽,以配合第一阀瓣30的连接部32并导向第一阀瓣30的运动方向。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为便于导向柱21在导向第一阀瓣30的同时能够导向第二阀瓣40,第二阀瓣40的中心位置开设有贯穿第一圆盘部41及台阶部42的通孔44,导向柱21穿设于第二阀瓣40的通孔44内,并与通孔44之间为间隙配合。第二阀瓣40在导向柱21的导向作用下沿轴向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阀瓣40远离第一阀瓣30的一端沿轴向设有环形的台阶部42,导向柱21穿设于台阶部42,且第二弹性元件60套设台阶部42并抵接于台阶部42的台阶面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为增加第二阀瓣40与导向柱21之间的密封性,通孔44的内壁与导向柱21的外周之间设有密封圈47。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阀瓣40靠近第一阀瓣30的一端还设有第二圆盘部43,且第二圆盘部43的直径小于第一圆盘部41的直径。第一圆盘部41及第二圆盘部43之间设有环形槽45,环形槽45内嵌设有环形的密封垫片46,密封垫片46的尺寸与第一圆盘部41的尺寸相适配。密封垫片46为环形的圆片状,且密封垫片46的尺寸正好覆盖于第一圆盘部41盘面上,第二阀瓣40的第一圆盘部41通过密封垫片46与阀体10的内壁凸起相抵。如此设置,能够加强阀体10及第二阀瓣40之间的密封性,并起到反向截止密封的作用。
以下具体阐述双止回阀100的工作原理:
当双止回阀100的两端的流体介质存在压差,且入口端70的压差大于出口端80的压差时,流体介质先从阀腔12的入口端70进入阀体10,流体介质克服第一弹性件的弹性回复力并推动第一阀瓣30的抵接部31,抵接部31带动连接部32在导向槽211内朝向远离收缩口13的方向移动,当收缩口13开启后,流体介质进入第二腔室122内,流体介质再克服第二弹性件的弹性回复力推动第二阀瓣40的第一圆盘部41开启,流体介质流出第二腔室122,此时,双止回阀100处于开阀状态。
当双止回阀100的两端的流体介质存在压差,且入口端70的压差小于或等于出口端80的压差时,第一阀瓣30及第二阀瓣40分别在第一弹性元件50及第二弹性元件60的作用下恢复至原位,并分别与阀体10及双止回阀100处于闭阀状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止回阀100,该双止回阀100通过设置导向柱21能够同时导向第一阀瓣30及第二阀瓣40,使得第一阀瓣30与第二阀瓣40的导向稳定且磨损较小,能够相应延长第一阀瓣30及第二阀瓣40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双止回阀,包括阀体(10)、阀盖(20)、第一阀瓣(30)、第二阀瓣(40)、第一弹性元件(50)及第二弹性元件(60),所述阀体(10)与所述阀盖(20)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阀瓣(30)及第二阀瓣(40)设于所述阀体(10)及阀盖(20)围设形成的阀腔(12)内,并用于开启或关闭所述阀腔(12),所述第一弹性元件(50)套设于所述第一阀瓣(30),所述第二弹性元件(60)套设于所述第二阀瓣(40),其特征在于,
所述阀盖(20)设有导向柱(21),所述导向柱(21)沿所述阀盖(20)的轴向延伸,所述导向柱(21)伸入所述第二阀瓣(40)并通过所述第二弹性元件(60)抵接于所述第二阀瓣(40);
所述导向柱(21)开设有导向槽(211),所述第一阀瓣(30)插设于所述导向槽(211)内,所述导向柱(21)的壁面通过所述第一弹性元件(50)抵接于所述第一阀瓣(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止回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柱(21)靠近所述第一阀瓣(30)的一端沿径向收缩并形成第一凸台(212),所述第一弹性元件(50)套设所述第一凸台(212)并抵接于所述第一凸台(212)的台阶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止回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柱(21)靠近所述第二阀瓣(40)的一端沿径向延伸并形成第二凸台(213),所述第二弹性元件(60)套设所述导向柱(21)并抵接于所述第二凸台(213)的端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止回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柱(21)远离第一阀瓣(30)的一端沿径向延伸并形成固定部(22),所述导向柱(21)通过所述固定部(22)与所述阀盖(20)相互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止回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瓣(30)与所述阀体(10)相抵接的一面为锥面(311),所述阀体(10)的内壁对应倾斜设置,所述阀体(10)的侧壁与第一阀瓣(30)配合并密封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止回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瓣(30)与所述阀体(10)的侧壁之间设有密封层(3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止回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阀瓣(40)靠近所述第一阀瓣(30)的一端沿径向延伸形成第一圆盘部(41),所述第一圆盘部(41)抵接并密封所述阀体(10),所述第一圆盘部(41)中心开设有通孔(44),所述导向柱(21)穿设于所述通孔(44)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止回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阀瓣(40)靠近第一阀瓣(30)的一端还设有第二圆盘部(43),所述第一圆盘部(41)及第二圆盘部(43)之间设有环形槽(45),所述环形槽(45)内嵌设有密封垫片(46),所述密封垫片(46)的尺寸与所述第一圆盘部(41)的尺寸相适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止回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阀瓣(40)远离所述第一阀瓣(30)的一端沿轴向设有环形的台阶部(42),所述导向柱(21)穿设于所述台阶部(42),且所述第二弹性元件(60)套设所述台阶部(42)并抵接于所述台阶部(42)的台阶面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止回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阀瓣(40)与所述导向柱(21)的外周之间设有密封圈(47)。
CN201921861945.7U 2019-10-31 2019-10-31 双止回阀 Active CN2113986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61945.7U CN211398672U (zh) 2019-10-31 2019-10-31 双止回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61945.7U CN211398672U (zh) 2019-10-31 2019-10-31 双止回阀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398672U true CN211398672U (zh) 2020-09-01

Family

ID=722122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861945.7U Active CN211398672U (zh) 2019-10-31 2019-10-31 双止回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39867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3457949A (en) Check valve
US3960364A (en) High pressure tight shutoff valve seal
US2918083A (en) Check valve and cage construction
KR102342755B1 (ko) 밸브 장치
US20050205826A1 (en) Valve with pressure adaptable seat
CN101328981A (zh) 用于三向阀的动态球阀密封装置
US10072763B2 (en) Double-piston-effect valve
TW201408917A (zh) 雙向閥
US9869402B2 (en) Check valve
EP3464966B1 (en) Valve for a faucet assembly
CN104930206B (zh) 截止阀
EP3338013A1 (en) Flapper valve with improved flapper
US3058718A (en) Valve and sealing means therefor
CN106763829B (zh) 自锁闭开关
CN216742879U (zh) 截止阀及其制冷系统
US3022978A (en) High pressure valve seat
CN211398672U (zh) 双止回阀
US3709507A (en) Fluid sealing devices
CN112555469B (zh) 恒比压大流量安全阀
RU2660745C1 (ru) Клапан обратный
AU2010210501B2 (en) Pressure-balanced control valves
WO2007136869A3 (en) Fast-acting fluid control valve
CN211975943U (zh) 一种防泄露两片式球阀
CN212536798U (zh) 止回阀的截流机构及止回阀
US2452354A (en) Faucet valve elemen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