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391110U - 一种基于干湿路况的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干湿路况的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391110U
CN211391110U CN201921475024.7U CN201921475024U CN211391110U CN 211391110 U CN211391110 U CN 211391110U CN 201921475024 U CN201921475024 U CN 201921475024U CN 211391110 U CN211391110 U CN 2113911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tection controller
vehicle
control system
electrically connected
vehicle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47502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晓亮
金明明
李�瑞
缪一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Ruilan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Jizhi New Energy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Jizhi New Energy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47502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3911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3911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3911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eering Control In Accordance With Driving Conditions (AREA)
  • Traffic Control Systems (AREA)
  • Control Of Driving Devices And Active Controlling Of Vehicl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干湿路况的控制系统,压电薄膜传感器,设置在车辆挡泥板内壁上;检测控制器,设置在车体内,检测控制器与压电薄膜传感器信号输出端电连接;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设置在车体内,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与检测控制器电连接;车身电子稳定系统,设置在车体内,车身电子稳定系统与检测控制器电连接;车载T‑BOX,设置在车体内,车载T‑BOX与检测控制器电连接;检测控制器只是将湿度的信息发送给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和车身电子稳定系统ESP。然后EPS和ESP系统可以依据湿度的信息调节向参数达到安全行驶目的,保证车辆在湿路况状态下安全行驶。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干湿路况的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干湿路况的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车辆驾驶安全一直备受关注,路况检测尤为重要。
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会遇到各种路况,比如说路面干湿状况,车辆下方又是盲区,用户根本看不到,影响行车安全。
现有的类似专利主要有:实用新型专利《车辆底部路况勘察系统、车辆路况共享系统及汽车》通过在车辆底盘安装一颗摄像头实时获得路面影像来实现路面状况共享技术。其他专利还包括通过无人机实现路面状况共享等。但现有专利并没有通过在车辆挡泥板内衬安装压电薄膜传感器来实现路面干湿度检测的方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是车辆底部路况存在盲区,用户无法检测到路面干湿状况影响行车安全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干湿路况的控制系统,包括:
压电薄膜传感器,设置在车辆挡泥板内壁上;
检测控制器,设置在车体内,所述检测控制器与所述压电薄膜传感器信号输出端电连接;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设置在车体内,所述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与所述检测控制器电连接;
车身电子稳定系统,设置在车体内,所述车身电子稳定系统与所述检测控制器电连接;
车载T-BOX,设置在车体内,所述车载T-BOX与所述检测控制器电连接;
GPS后台服务器,所述GPS后台服务器与所述车载T-BOX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检测控制器通过车辆CAN总线分别与所述压电薄膜传感器、所述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所述检测控制器、所述车身电子稳定系统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车载T-BOX与所述GPS后台服务器通过移动数据或WIFI移动数据连接。
优选的,所述检测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压电薄膜传感器、所述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所述检测控制器、所述车身电子稳定系统间通过LVDS线连接,当然也可以选择通过MOST或车载以太网连接。
优选的,所述基于干湿路况的控制系统还包括第一导航主机,所述第一导航主机与所述检测控制器电连接,所述干湿路况信号显示在所述第一导航主机的显示屏上。
优选的,所述基于干湿路况的控制系统还包括语音提醒装置,所述语音提醒装置与所述检测控制器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基于干湿路况的控制系统还包括第一导航主机和语音提醒装置,所述第一导航主机与所述检测控制器电连接,所述干湿路况信号显示在所述第一导航主机的显示屏上,所述语音提醒装置与所述检测控制器电连接。
优选的,挡泥板沿径向设有安装孔,安装支架插接且固定在所述安装孔中,所述压电薄膜传感器的第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支架上,所述压电薄膜传感器的第二端为所述压电薄膜传感器的感应表面。
优选的,所述压电薄膜传感器在挡泥板上的安装位置优选的为轮轴中心与轮辋中心的连线对比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15°~75°的范围内。
优选的,所述压电薄膜传感器在挡泥板上的安装位置在轮胎宽度的中点对应的所述挡泥板内壁位置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检测控制器只是将湿度的信息发送给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和车身电子稳定系统ESP。然后EPS和ESP系统可以依据湿度的信息调节向参数达到安全行驶目的,保证车辆在湿路况状态下安全行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压电薄膜传感器在干燥路面和潮湿路面检测到的信号差异图示;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所述基于干湿路况的控制系统的电器连接示意图(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所述基于干湿路况的控制系统的电器连接示意图(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所述基于干湿路况的控制系统的电器连接示意图(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中所述基于干湿路况的控制系统的电器连接示意图(框图);
以下对附图作补充说明:
1-压电薄膜传感器;2-检测控制器;3-车身电子稳定系统;4-电动助力转向系统;5-车载T-box;6-GPS后台服务器;7-语音提醒装置;8-第一导航主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实用新型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的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而且,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传感器干湿路面检测原理:
车辆本身振动以及潮湿路面引起的水渍飞溅到压电薄膜传感器上引起的原始信号差异大致如图1所示,压电薄膜传感器在干燥路面与潮湿路面检测到的信号,图1左侧为干燥路面检测到的信号,图1右侧为潮湿路面检测到的信号。通过对原始压电薄膜传感器检测到的信号差异,检测控制器通过压电薄膜传感器得到的原始信号进行频率能量分析得到路面干湿度信号,并将该信号发送到车辆网络上,并传递给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车身电子稳定系统、车载T-BOX、GPS后台服务器等进行相应的操作。
实施例1:
参见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干湿路况的控制系统,包括:
压电薄膜传感器1,设置在车辆挡泥板内壁上;
检测控制器2,设置在车体内,所述检测控制器2与所述压电薄膜传感器(1)信号输出端电连接;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4,设置在车体内,所述电动助力转向系统4与所述检测控制器2电连接;
车身电子稳定系统3,设置在车体内,所述车身电子稳定系统3与所述检测控制器2电连接;
车载T-box5(Telematics BOX,简称车载T-box5,中文名为远程信息处理器),设置在车体内,所述车载T-box5与所述所述检测控制器2电连接;
GPS后台服务器6,所述GPS后台服务器6与所述车载T-box5电连接;
车辆行驶过程中会受到路面不平引起的整车振动,同时在路面积水情况下通过车轮运转会将水渍飞溅到挡泥板内衬位置,一部分水渍直接飞溅到所述压电薄膜传感器1上,一部分水渍通过挡泥板内衬水渍流淌到传感器上,通过在车辆挡泥板内衬位置安装压电薄膜传感器1采集信号的变化,所述检测控制器2进行频谱分析得到干湿路面的频率差异,并将所述检测控制器2检测到的干湿路况信号发送给所述电动助力转向系统4、所述车身电子稳定系统3、所述车载T-box5,所述车载T-box5的作用是连接车辆端与所述GPS后台服务器6之间的一个控制器。所述电动助力转向系统4和所述车身电子稳定系统3会根据所述干湿路况信号,调节车辆相关转向及制动,防止车身打滑,车身不稳等问题,能更好的保障安全驾驶。所述电动助力转向系统4和所述车身电子稳定系统3均为现有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任意选择,此处不再过多赘述。
本实施例中,所述检测控制器2通过车辆CAN总线分别与所述压电薄膜传感器1、所述电动助力转向系统4、所述检测控制器2、所述车身电子稳定系统3电连接,所述车辆CAN总线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过多赘述。
本实施例中所述车载T-box5与所述GPS后台服务器6通过移动数据连接,当然也可以选择通过WIFI或其他类型移动数据连接,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任意选择,此处不再过多赘述。
本实施例中所述检测控制器2分别与所述压电薄膜传感器1、所述电动助力转向系统4、所述检测控制器2、所述车身电子稳定系统3间通过LVDS线(Low-VoltageDifferential Signaling线,低电压差分信号线,简称LVDS线)连接,当然也可以选择通过MOST(Media Oriented System Transport,汽车光纤线)或车载以太网连接;所述LVDS线、MOST或车载以太网均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过多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挡泥板沿径向设有安装孔,安装支架插接且固定在所述安装孔中,所述压电薄膜传感器1的第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支架上,所述压电薄膜传感器1的第二端为所述压电薄膜传感器1的感应表面,所述压电薄膜传感器1插接且固定在所述安装支架中,只露出所述压电薄膜传感器1的感应表面,所述安装支架可以通过粘胶固定插接且固定在所述安装孔中,但不限于此种方式,所述安装孔为槽孔或者通孔。通过所述安装支架将所述压电薄膜传感器1固定在所述挡泥板上,且只露出所述压电薄膜传感器1的感应表面,起到固定和保护所述压电薄膜传感器1的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考虑到所述压电薄膜传感器1最优检测位置,所述压电薄膜传感器1在挡泥板上的安装位置优选的为轮轴中心与轮辋中心的连线对比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15°~75°的范围内,且所述压电薄膜传感器1在挡泥板上的安装位置在轮胎宽度的中点对应的所述挡泥板内壁位置处。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基于干湿路况的控制系统是在实施例1基础的改进,实施例1中公开的技术内容不重复描述,实施例1公开的内容也属于本实施例公开的内容。
参见图2,本实施例中还提供的一种基于干湿路况的控制系统,还包括第一导航主机8,所述第一导航主机8与所述检测控制器2电连接,所述干湿路况信号显示在所述第一导航主机8的显示屏上,所述检测控制器2通过车辆CAN总线分别与所述压电薄膜传感器1、所述电动助力转向系统4、所述检测控制器2、所述车身电子稳定系统3电、所述第一导航主机8连接,所述车辆CAN总线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过多赘述。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基于干湿路况的控制系统是在实施例2基础的改进,实施例2中公开的技术内容不重复描述,实施例2公开的内容也属于本实施例公开的内容。
本实施例中还提供的一种基于干湿路况的控制系统,还包括语音提醒装置7,所述语音提醒装置7与所述检测控制器2电连接。
所述检测控制器2通过车辆CAN总线分别与所述压电薄膜传感器1、所述电动助力转向系统4、所述检测控制器2、所述车身电子稳定系统3电、所述第一导航主机8和所述语音提醒装置7连接,所述车辆CAN总线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过多赘述,所述车载T-box5的作用是连接车辆端与所述GPS后台服务器6之间的一个控制器,当所述检测控制器2检测到路面湿度比较严重的情况下,那就可以通过所述车载T-box5将该湿度异常信息发送到所述GPS后台服务器6,同时结合湿度异常车辆的GPS位置信息来通知或者广播该路段的异常信息,以达到提醒其他在该路段的行驶得车辆驾驶员目的。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基于干湿路况的控制系统是在实施例1基础的改进,实施例1中公开的技术内容不重复描述,实施例1公开的内容也属于本实施例公开的内容。
参见图3,本实施例中还提供的一种基于干湿路况的控制系统,还包括语音提醒装置7,所述语音提醒装置7与所述检测控制器2电连接。
所述检测控制器(2)通过车辆CAN总线分别与所述压电薄膜传感器1、所述电动助力转向系统4、所述检测控制器2、所述车身电子稳定系统3电和所述语音提醒装置7连接,所述车辆CAN总线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过多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基于干湿路况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压电薄膜传感器(1),设置在车辆挡泥板内壁上;
检测控制器(2),设置在车体内,所述检测控制器(2)与所述压电薄膜传感器(1)信号输出端电连接;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4),设置在车体内,所述电动助力转向系统(4)与所述检测控制器(2)电连接;
车身电子稳定系统(3),设置在车体内,所述车身电子稳定系统(3)与所述检测控制器(2)电连接;
车载T-box(5),设置在车体内,所述车载T-box(5)与所述检测控制器(2)电连接;
GPS后台服务器,所述GPS后台服务器与所述车载T-box(5)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干湿路况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控制器(2)通过车辆CAN总线分别与所述压电薄膜传感器(1)、所述电动助力转向系统(4)、所述检测控制器(2)、所述车身电子稳定系统(3)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干湿路况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T-box(5)与所述GPS后台服务器通过移动数据或WIFI移动数据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干湿路况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控制器(2)分别与所述压电薄膜传感器(1)、所述电动助力转向系统(4)、所述检测控制器(2)、所述车身电子稳定系统(3)间通过LVDS线连接,或者通过MOST或车载以太网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干湿路况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干湿路况的控制系统还包括第一导航主机(8),所述第一导航主机(8)与所述检测控制器(2)电连接,所述干湿路况信号显示在所述第一导航主机(8)的显示屏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干湿路况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干湿路况的控制系统还包括语音提醒装置(7),所述语音提醒装置(7)与所述检测控制器(2)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干湿路况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干湿路况的控制系统还包括第一导航主机(8)和语音提醒装置(7),所述第一导航主机(8)与所述检测控制器(2)电连接,所述干湿路况信号显示在所述第一导航主机(8)的显示屏上,所述语音提醒装置(7)与所述检测控制器(2)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干湿路况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挡泥板沿径向设有安装孔,安装支架插接且固定在所述安装孔中,所述压电薄膜传感器(1)的第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支架上,所述压电薄膜传感器(1)的第二端为所述压电薄膜传感器(1)的感应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基于干湿路况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电薄膜传感器(1)在挡泥板上的安装位置为轮轴中心与轮辋中心的连线对比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15°~75°的范围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于干湿路况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电薄膜传感器(1)在挡泥板上的安装位置在轮胎宽度的中点对应的所述挡泥板内壁位置处。
CN201921475024.7U 2019-09-05 2019-09-05 一种基于干湿路况的控制系统 Active CN2113911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75024.7U CN211391110U (zh) 2019-09-05 2019-09-05 一种基于干湿路况的控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75024.7U CN211391110U (zh) 2019-09-05 2019-09-05 一种基于干湿路况的控制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391110U true CN211391110U (zh) 2020-09-01

Family

ID=722285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475024.7U Active CN211391110U (zh) 2019-09-05 2019-09-05 一种基于干湿路况的控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39111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10044470A1 (en) Artificial engine sound generator
US10525881B1 (en) Wheel orientation warning system
CN104973052A (zh) 减速带检测装置和使用该装置的导航数据更新装置和方法
WO2009146173A3 (en) Enhanced vision road detection system
CN106976448A (zh) 车辆弯道行驶辅助方法与系统
CN211391110U (zh) 一种基于干湿路况的控制系统
CN111688577A (zh) 车辆避障告警方法及系统
JP2013101426A (ja) 車載通信装置
JP5802882B2 (ja) 位置情報取得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7941223A (zh) 具有合理使用远光灯提醒功能的导航仪
CN111044065B (zh) 车辆、导航终端及基于历史导航数据的导航数据处理方法
JPH08304089A (ja) 車載用電子機器
JP6020198B2 (ja) 横風検出システム、横風検出方法、及び横風検出プログラム
CN108238093B (zh) 爆胎控制的方法和装置
CN211107167U (zh) 一种汽车压线警报器
JP2015022315A (ja) 中間コネクタ
CN204526985U (zh) 用于车辆的距离提醒系统及车辆
JP5077377B2 (ja) 無線通信装置
CN107953826A (zh) 具有转向预警功能的导航仪
CN220410717U (zh) 一种便于拆卸的纯电动厢式运输车用挡泥板
CN204360443U (zh) 一种高效能存储能力的汽车安全记录仪
CN205028083U (zh) 智能网络汽车控制系统
CN208760554U (zh) 一种高效多功能的机动车驾驶系统
CN206217753U (zh) 一种车身位置感应器及其检测系统
CN213862040U (zh) 一种基于毫米波雷达和摄像头的内置流媒体后视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816

Address after: 310051 No. 1760, Jiangling Road, Hangzhou, Zhejiang, Binjiang District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Ltd.

Patentee after: Chongqing Ruilan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Address before: No.3366 Weiwu Road, dajiangdong Industrial Cluster District, Hangzhou,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JIZHI NEW ENERGY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