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372364U - 中间再热蒸汽发电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中间再热蒸汽发电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372364U
CN211372364U CN201921855748.4U CN201921855748U CN211372364U CN 211372364 U CN211372364 U CN 211372364U CN 201921855748 U CN201921855748 U CN 201921855748U CN 211372364 U CN211372364 U CN 2113723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am
temperature
low
pressure
pressure cyli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85574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晓凯
蔡发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pital Engineering & Research Inc Ltd
Cer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o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apital Engineering & Research Inc Ltd
Cer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o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pital Engineering & Research Inc Ltd, Cer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o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apital Engineering & Research Inc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85574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3723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3723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3723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8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for sector-wide applications
    • Y02P80/10Efficient use of energy, e.g. using compressed air or pressurized fluid as energy carrier
    • Y02P80/15On-site combined power, heat or cool generation or distribution, e.g. combined heat and power [CHP] supply

Landscapes

  • Control Of Turb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中间再热蒸汽发电系统,其包括锅炉、第一汽轮机和第二汽轮机,锅炉包括过热器、第一再热器和第二再热器;第一汽轮机包括第一高压缸和第一低压缸,第一高压缸的进汽口与过热器的出口相连通,第一高压缸的排汽口与第二再热器的进汽口相连通,第一低压缸的进汽口与第二再热器的排汽口相连通,第一低压缸的排汽口与过热器的入口相连通;第二汽轮机包括第二高压缸和第二低压缸,第二高压缸的进汽口与过热器的出口相连通,第二高压缸的排汽口与第一再热器的进汽口相连通,第二低压缸的进汽口与第一再热器的排汽口相连通,第二低压缸的排汽口与过热器的入口相连通。本实用新型能合理分配高温再热蒸汽,减少了系统总图占地。

Description

中间再热蒸汽发电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蒸汽发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中间再热蒸汽发电系统。
背景技术
高炉煤气作为钢铁企业炼铁工艺副产品,是一种优质的二次能源。高炉煤气发电项目属于国家重点鼓励推广的钢铁产业节能技术。目前大部分钢铁企业均配备了中温中压及以上参数的煤气发电机组,随着电力行业发展的饱和状态,汽机厂开始往高参数小型化汽机方向发展,超高压参数以上煤气发电项目应运而生。鉴于超高压(压力大于13.7MPa以上)中间再热发电机组相较于高温高压(压力大于8.83MPa,温度高于540℃)发电机组效率能提高25%以上,因此各个企业均在淘汰旧有发电机组改为超高压中间再热发电机组。
在某些钢企中有两台以上旧发电机组,其厂内原有的发电机运行还非常稳定,设备状态良好,并且其厂内用地非常紧张,无法再扩大总图占地。因此就产生了利旧原有发电机和厂房,仅改造锅炉和汽轮机的改造项目。如图1和图2所示(图中箭头方向为蒸汽的流动方向),当前中间再热式汽轮发电机组均为一炉对一机(即一台锅炉100’对应一台汽轮机200’)的单元制热力系统。当遇到上述改造项目,如继续保持一炉对一机的单元制形式,总图占地会较大,整个设备布置不开。
两台发电机组的热力系统分单元制系统(如图1所示)和母管制系统(如图2所示)两种,相较于母管制系统,单元制系统中有一个设备故障停机时其对应的设备也需要停机,而母管制系统则运行起来比较灵活,有一个设备故障可以切除而不影响其他设备运行,但是,当两个汽轮机200’的负荷不一致时,汽轮机200’对两个高温再热蒸汽压力要求也不一样,如再热蒸汽采用母管制系统,必然会造成高温再热蒸汽无法分配,造成机组无法运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实现一台锅炉带两台汽轮机并能有效降低系统总图占地和,且不会造成高温再热蒸汽无法分配的中间再热蒸汽发电系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中间再热蒸汽发电系统,其包括:
锅炉,其包括炉体,所述炉体内沿烟气流动方向依次设有过热器、第一再热器和第二再热器;
第一汽轮机,其包括第一高压缸和第一低压缸,所述第一高压缸的进汽口与所述过热器的出口能通断的连接,所述第一高压缸的排汽口与所述第二再热器的进汽口能通断的连接,所述第一低压缸的进汽口与所述第二再热器的排汽口能通断的连接,所述第一低压缸的排汽口与所述过热器的入口能通断的连接;
第二汽轮机,其包括第二高压缸和第二低压缸,所述第二高压缸的进汽口与所述过热器的出口能通断的连接,所述第二高压缸的排汽口与所述第一再热器的进汽口能通断的连接,所述第二低压缸的进汽口与所述第一再热器的排汽口能通断的连接,所述第二低压缸的排汽口与所述过热器的入口能通断的连接。
如上所述的中间再热蒸汽发电系统,其中,所述过热器的出口连接有高压蒸汽总管,所述高压蒸汽总管通过第一支管与所述第一高压缸的进汽口连通,所述高压蒸汽总管通过第二支管与所述第二高压缸的进汽口连通,所述第一支管和所述第二支管上均设有切断装置。
如上所述的中间再热蒸汽发电系统,其中,所述切断装置为电动闸阀或者气动闸阀。
如上所述的中间再热蒸汽发电系统,其中,所述第一高压缸的排汽口通过第一低温再热蒸汽管道与所述第二再热器的进汽口相连通,所述第一低温再热蒸汽管道上设有第一排汽止回阀;
所述第二高压缸的排汽口通过第二低温再热蒸汽管道与所述第一再热器的进汽口相连通,所述第二低温再热蒸汽管道上设有第二排汽止回阀。
如上所述的中间再热蒸汽发电系统,其中,所述第一支管与所述第一低温再热蒸汽管道之间连接有第一高压旁路管道,所述第一高压旁路管道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一支管的内径;
所述第二支管与所述第二低温再热蒸汽管道之间连接有第二高压旁路管道,所述第二高压旁路管道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二支管的内径。
如上所述的中间再热蒸汽发电系统,其中,所述第一高压旁路管道上连接有第一减温减压阀和第一喷水减温阀;
所述第二高压旁路管道上连接有第二减温减压阀和第二喷水减温阀。
如上所述的中间再热蒸汽发电系统,其中,所述第一低压缸的进汽口通过第一高温再热蒸汽管道与所述第二再热器的排汽口相连通,所述第一高温再热蒸汽管道上设有第一喷水减温器;
所述第二低压缸的进汽口通过第二高温再热蒸汽管道与所述第一再热器的排汽口相连通,所述第二高温再热蒸汽管道上设有第二喷水减温器。
如上所述的中间再热蒸汽发电系统,其中,所述过热器与所述第一再热器之间设有第一烟风挡板门,所述第一再热器与所述第二再热器之间设有第二烟风挡板门。
如上所述的中间再热蒸汽发电系统,其中,所述第一低压缸的排汽口连接有第一凝汽器,所述第二低压缸的排汽口连接有第二凝汽器,所述过热器的入口连接有回水总管,所述回水总管通过第一回水支管与所述第一凝汽器连通,所述回水总管通过第二回水支管与所述第二凝汽器连通,所述第一凝汽器与所述第一高温再热蒸汽管道之间设有第一低压旁路管道,所述第二凝汽器与所述第二高温再热蒸汽管道之间设有第二低压旁路管道。
如上所述的中间再热蒸汽发电系统,其中,所述第一低压旁路管道上设有第三减温减压阀和第三喷水减温阀;
所述第二低压旁路管道上设有第四减温减压阀和第四喷水减温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中间再热蒸汽发电系统,通过在锅炉内设置两台再热器,并使两台再热器分别对应连通两汽轮机,实现了一台锅炉带两台汽轮机进行作业,从而有效降低了系统总图占地和投资成本,并有效解决了当汽轮机负荷不同时,高温再热蒸汽无法分配的问题,且实现了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此外,锅炉的辅机系统也只需配一套,使得运行操作简单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中间再热蒸汽发电系统,通过设置第一高压旁路管道、第一低压旁路管道、第二高压旁路管道和第一低压旁路管道,能够在第一汽轮机和/或第二汽轮机甩负荷时,将高压蒸汽减温减压后接至第一凝汽器和/或第二凝汽器而不影响锅炉正常运行;
本实用新型的中间再热蒸汽发电系统,通过烟风挡板门和喷水减温器的协调控制,能够精确控制从第一再热器和第二再热器内排出的高温再热蒸汽的温度,从而使得控制锅炉输出的蒸汽的温度操作更加灵活。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
图1是现有技术使用的单元制系统的结构简图;
图2是现有技术使用的母管制系统的结构简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中间再热蒸汽发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现有技术:
100’、锅炉;200’、汽轮机;
本实用新型:
1、锅炉;11、炉体;12、过热器;13、第一再热器;14、第二再热器;
15、第一烟风挡板门;16、第二烟风挡板门;
2、第一汽轮机;21、第一高压缸;22、第一低压缸;
3、第二汽轮机;31、第二高压缸;32、第二低压缸;
4、高压蒸汽总管;41、第一支管;42、第二支管;
5、第一低温再热蒸汽管道;51、第一高压旁路管道;
6、第二低温再热蒸汽管道;61、第二高压旁路管道;
7、第一高温再热蒸汽管道;71、第一喷水减温器;
8、第二高温再热蒸汽管道;81、第二喷水减温器;
9、回水总管;
91、第一回水支管;911、第一低压旁路管道;
92、第二回水支管;921、第二低压旁路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目的和效果有更清楚的理解,现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中,“高压”和“低压”、“高温”和“低温”的使用仅是为了便于多组术语之间的相对参考,且并非描述对经修饰术语的任何特定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中间再热蒸汽发电系统,其包括锅炉1、第一汽轮机2和第二汽轮机3,其中:
锅炉1包括炉体11,具体的,锅炉1为改进一次中间再热型、单锅筒、自然循环、集中下降管、π型布置的蒸汽锅炉1而成,该蒸汽锅炉1的具体结构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炉体11内沿烟气流动方向依次设有过热器12、第一再热器13和第二再热器14,其中过热器12能将蒸汽的温度加热至480℃以上,且该锅炉1构架采用全钢焊接结构;
第一汽轮机2包括第一高压缸21和第一低压缸22,第一汽轮机2的具体结构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第一高压缸21的进汽口与过热器12的出口能通断的连接,第一高压缸21的排汽口与第二再热器14的进汽口能通断的连接,第一低压缸22的进汽口与第二再热器14的排汽口能通断的连接,第一低压缸22的排汽口与过热器12的入口能通断的连接,具体的,过热器12排出的高温高压蒸汽会进入第一高压缸21,第一高压缸21利用高温高压蒸汽做功后排出低温蒸汽,排出的低温蒸汽会进入第二再热器14内并经由第二再热器14进行加热处理形成高温再加热蒸汽,高温再加热蒸汽会进入第一低压缸22,第一低压缸22利用高温再加热蒸汽做功后排出低温蒸汽,低温蒸汽经过冷却变为冷凝水,冷凝水会流回至过热器12内,并经由过热器12进行加热处理后再次形成高温高压蒸汽,再次形成的高温高压蒸汽会进入到第一高压缸21内,如此循环作业;
第二汽轮机3包括第二高压缸31和第二低压缸32,第一汽轮机2的具体结构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第二高压缸31的进汽口与过热器12的出口能通断的连接,第二高压缸31的排汽口与第一再热器13的进汽口能通断的连接,第二低压缸32的进汽口与第一再热器13的排汽口能通断的连接,第二低压缸32的排汽口与过热器12的入口能通断的连接,具体的,过热器12排出的高温高压蒸汽会进入第二高压缸31,第二高压缸31利用高温高压蒸汽做功后排出低温蒸汽,排出的低温蒸汽会进入第一再热器13内并经由第一再热器13进行加热处理形成高温再加热蒸汽,高温再加热蒸汽会进入第二低压缸32,第二低压缸32利用高温再加热蒸汽做功排出低温蒸汽,低温蒸汽经过冷却变为冷凝水,冷凝水会流回至过热器12内,并经由过热器12进行加热处理厚再次形成高温高压蒸汽,再次形成的高温高压蒸汽会进入到第二高压缸31内,如此循环作业。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3中箭头方向为烟气、蒸汽和冷凝水的流动方向,能通断的连接可以通过设置阀门实现,在中间再热蒸汽发电系统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各阀门处于常开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中间再热蒸汽发电系统,通过在锅炉1内设置两台再热器,并使两台再热器分别对应连通两汽轮机,实现了一台锅炉1带两台汽轮机进行作业,从而有效降低了系统总图占地和投资成本,并有效解决了当汽轮机负荷不同时,高温再热蒸汽无法分配的问题,且实现了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此外,锅炉1的辅机系统也只需配一套,使得运行操作简单方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过热器12的出口连接有高压蒸汽总管4,高压蒸汽总管4通过第一支管41与第一高压缸21的进汽口连通,高压蒸汽总管4通过第二支管42与第二高压缸31的进汽口连通,具体的,高压蒸汽总管4上并接有第一支管41和第二支管42,第一支管41与第一高压缸21的进汽口相连通,第二支管42与第二高压缸31的进汽口相连通,第一支管41和第二支管42的设置,使得第一高压缸21和第二高压缸31能够同时通入高压蒸汽总管4内的高温高压蒸汽,第一支管41和第二支管42上均设有切断装置(图中未示出),在第一汽轮机2和/或第二汽轮机3出现故障时,切断装置能够及时切断第一支管41和/或第二支管42,以使得过热器12排出的高温高压蒸汽不能流入第一高压缸21和/或第二高压缸31,以便于对第一汽轮机2和/或第二汽轮机3进行检修操作。
进一步,切断装置为电动闸阀或者气动闸阀,以避免由于高温高压蒸汽的压力较大,导致手动切断阀无法切断第一支管41和/或第二支管42的情况发生,从而使得切断装置能够及时快速的切断第一支管41和/或第二支管42。
具体的,电动闸阀包括阀门本体和电动执行器,正常工作时电动执行器通过电机带动阀门阀杆上下动作以此来开启或关闭阀门,启动闸阀的具体结构及工作原理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第一高压缸21的排汽口通过第一低温再热蒸汽管道5与第二再热器14的进汽口相连通,第一低温再热蒸汽管道5上设有第一排汽止回阀(图中未示出);第二高压缸31的排汽口通过第二低温再热蒸汽管道6与第一再热器13的进汽口相连通,第二低温再热蒸汽管道6上设有第二排汽止回阀(图中未示出),第一排汽止回阀和第二排汽止回阀能够阻止蒸汽倒流,以保证中间再热蒸汽发电系统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进一步,在第一支管41与第一低温再热蒸汽管道5之间连接有第一高压旁路管道51,第一高压旁路管道51的内径小于第一支管41的内径,具体的,第一高压旁路管道51的内径与第一支管41的内径之间的关系满足第一高压旁路管道51的蒸汽流通量不大于第一支管41的蒸汽流通量的60%,这样当第一汽轮机2甩负荷时,能够通过第一高压旁路管道51分担第一支管41内的蒸汽压力,从而不会影响锅炉1的运行,第二支管42与第二低温再热蒸汽管道6之间连接有第二高压旁路管道61,第二高压旁路管道61的内径小于第二支管42的内径,具体的,第二高压旁路管道61的内径与第二支管42的内径之间的关系满足第二高压旁路管道61的蒸汽流通量不大于第二支管42的蒸汽流通的60%,这样当第二汽轮机3甩负荷时,能够通过第二高压旁路管道61分担第二支管42内的蒸汽压力,从而不会影响锅炉1的运行。
再进一步,第一高压旁路管道51上连接有第一减温减压阀(图中未示出)和第一喷水减温阀(图中未示出),第一减温减压阀和第一喷水减温阀均为电动调节阀,且第一减温减压阀和第一喷水减温阀的具体结构以及工作原理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第二高压旁路管道61上连接有第二减温减压阀(图中未示出)和第二喷水减温阀(图中未示出),第二减温减压阀和第二喷水减温阀均为电动调节阀,且第二减温减压阀和第二喷水减温阀的具体结构以及工作原理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具体的,第一喷水减温阀和第二喷水减温阀均与外部低温水源相连通,通过调节第一减温减压阀和第二减温减压阀的开度能够精确控制进入第一高压旁路管道51和第二高压旁路管道61内的蒸汽流量,通过控制第一喷水减温阀和第二喷水减温阀的开度能够精确控制进入第一高压旁路管道51和第二高压旁路管道61内的蒸汽的温度,以使得经由第一高压旁路管道51进入第二再热器14的蒸汽和经由第二高压旁路管道61进入第一再热器13的蒸汽满足使用需求,从而使得锅炉1能够正常运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第一低压缸22的进汽口通过第一高温再热蒸汽管道7与第二再热器14的排汽口相连通,第一高温再热蒸汽管道7上设有第一喷水减温器71;第二低压缸32的进汽口通过第二高温再热蒸汽管道8与第一再热器13的排汽口相连通,第二高温再热蒸汽管道8上设有第二喷水减温器81,第一喷水减温器71和第二喷水减温器81的设置,能够对高温再热蒸汽进行降温,以使其温度满足使用需求。
进一步,过热器12与第一再热器13之间设有第一烟风挡板门15,第一再热器13与第二再热器14之间设有第二烟风挡板门16,通过调整第一烟风挡板门15和第二烟风挡板门16的开度,能够调整烟气通过第一再热器13和第二再热器14的量,以控制第一再热器13和第二再热器14的加热温度,同时配合第一喷水减温器71和第二喷水减温器81使用,能够精确控制从第一再热器13和第二再热器14内排出的高温再热蒸汽的温度,具体的,以控制第一再热器13排出的高温再热蒸汽的温度为例,若第一再热器13排出的高温再热蒸汽的温度过高,可将第一烟风挡板门15的开度减小,以减少通过第一再热器13的烟气,从而降低第一再热器13的热交换效果,此时,如果第一再热器13排出的高温再热蒸汽的温度还是较高,则控制第二喷水减温器81工作以降低高温再热蒸汽的温度,控制第二再热器14排出的高温再热蒸汽的温度的方式与控制第一再热器13排出的高温再热蒸汽的温度的方式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第一低压缸22的排汽口连接有第一凝汽器(图中未示出),第二低压缸32的排汽口连接有第二凝汽器(图中未示出),过热器12的入口连接有回水总管9,回水总管9通过第一回水支管91与第一凝汽器连通,回水总管9通过第二回水支管92与第二凝汽器连通,具体的,回水总管9上并接有第一回水支管91和第二回水支管92,第一回水支管91通过第一凝汽器与第一低压缸22的排汽口相连通,第二回水支管92通过第二凝汽器与第二低压缸32的排汽口相连通,第一凝汽器与第一高温再热蒸汽管道7之间设有第一低压旁路管道911,具体的,第一低压旁路管道911的内径与第一回水支管91的内径之间的关系满足第一低压旁路管道911的蒸汽流通量不大于第一回水支管91的蒸汽流通量的60%,这样当第一汽轮机2甩负荷时,可通过第一高压旁路管道51和第一低压旁路管道911将高压蒸汽减温减压后接至第一凝汽器而不影响锅炉1正常运行,第二凝汽器与第二高温再热蒸汽管道8之间设有第二低压旁路管道921,具体的,第二低压旁路管道921的内径与第二回水支管92的内径之间的关系满足第二低压旁路管道921的蒸汽流通量不大于第二回水支管92的蒸汽流通的60%,这样当第二汽轮机3甩负荷时,可通过第二高压旁路管道61和第二低压旁路管道921将高压蒸汽减温减压后接至第二凝汽器而不影响锅炉1正常运行。
再进一步,第一低压旁路管道911上设有第三减温减压阀(图中未示出)和第三喷水减温阀(图中未示出),第三减温减压阀和第三喷水减温阀均为电动调节阀,且第三减温减压阀和第三喷水减温阀的具体结构以及工作原理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第二低压旁路管道921上设有第四减温减压阀(图中未示出)和第四喷水减温阀(图中未示出),第四减温减压阀和第四喷水减温阀均为电动调节阀,且第四减温减压阀和第四喷水减温阀的具体结构以及工作原理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具体的,第三喷水减温阀和第四喷水减温阀均与外部低温水源相连通,通过调节第三减温减压阀和第四减温减压阀的开度能够精确控制进入第一低压旁路管道911和第二低压旁路管道921内的蒸汽流量,通过控制第三喷水减温阀和第四喷水减温阀的开度能够精确控制进入第一低压旁路管道911和第二低压旁路管道921内的蒸汽的温度,以使得经由第一低压旁路管道911和经由第二低压旁管道进入过热器12的蒸汽满足使用需求,从而使得锅炉1能够正常运行。
下面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中间再热蒸汽发电系统的工作过程:
如图3所示,过热器12排出的高温高压蒸汽通过高压蒸汽总管4上连接的第一支管41和第二支管42分别通入第一高压缸21和第二高压缸31;
第一高压缸21利用高温高压蒸汽做功后排出低温蒸汽,排出的低温蒸汽会通过第一低温再热蒸汽管道5通入第二再热器14,并经由第二再热器14进行加热处理后形成高温再加热蒸汽,高温再加热蒸汽通过第一高温再热蒸汽管道7进入第一低压缸22,第一低压缸22利用高温再加热蒸汽做功后排出低温蒸汽,低温蒸汽进入第一凝汽器凝结呈冷凝水,冷凝水通过第一回水支管91、回水总管9道流回至过热器12内,并经由过热器12进行加热处理后再次形成高温高压蒸汽,再次形成的高温高压蒸汽会通过高压蒸汽总管4上连接的第一支管41进入到第一高压缸21内,如此循环作业;
在上述循环作业过程中,若第二再热器14排出的高温高压蒸汽的温度过高,则控制第二烟风挡板门16的开度减小,以减少通过第二再热器14的烟气,从而降低第二再热器14的热交换量,此时,如果第二再热器14排出的高温再热蒸汽的温度还是较高,则控制第一喷水减温器71工作以达到降低高温再热蒸汽的温度;当第一汽轮机2甩负荷时,通过第一高压旁路管道51和第一低压旁路管道911将高压蒸汽减温减压后接至第一凝汽器,即可避免影响锅炉1的正常运行;
第二高压缸31利用高温高压蒸汽做功后排出低温蒸汽,排出的低温蒸汽会通过第二低温再热蒸汽管道6通入第一再热器13,并经由第一再热器13进行加热处理后形成高温再加热蒸汽,高温再加热蒸汽通过第二高温再热蒸汽管道8进入第二低压缸32,第二低压缸32利用高温再加热蒸汽做功后排出低温蒸汽,低温蒸汽进入第二凝汽器凝结呈冷凝水,冷凝水通过第二回水支管92和回水总管9道流回至过热器12内,并经由过热器12进行加热处理后再次形成高温高压蒸汽,再次形成的高温高压蒸汽会通过高压蒸汽总管4上连接的第二支管42进入到第二高压缸31内,如此循环作业;
同样的,在上述循环作业过程中,若第一再热器13排出的高温高压蒸汽的温度过高,则控制第一烟风挡板门15的开度减小,以减少通过第一再热器13的烟气,从而降低第一再热器13的热交换量,此时,如果第一再热器13排出的高温再热蒸汽的温度还是较高,则控制第二喷水减温器81工作以达到降低高温再热蒸汽的温度;当第二汽轮机3甩负荷时,通过第二高压旁路管道61和第二低压旁路管道921将高压蒸汽减温减压后接至第二凝汽器,即可避免影响锅炉1的正常运行。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中间再热蒸汽发电系统,通过在锅炉内设置两台再热器,并使两台再热器分别对应连通两汽轮机,实现了一台锅炉带两台汽轮机进行作业,从而有效降低了系统总图占地和投资成本,并有效解决了当汽轮机负荷不同时,高温再热蒸汽无法分配的问题,且实现了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此外,锅炉的辅机系统也只需配一套,使得运行操作简单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中间再热蒸汽发电系统,通过设置第一高压旁路管道、第一低压旁路管道、第二高压旁路管道和第一低压旁路管道,能够在第一汽轮机或第二汽轮机甩负荷时,将高压蒸汽减温减压后接至第一凝汽器或第二凝汽器而不影响锅炉正常运行;
本实用新型的中间再热蒸汽发电系统,通过烟风挡板门和喷水减温器的协调控制,能够精确控制从第一再热器和第二再热器内排出的高温再热蒸汽的温度,从而使得控制锅炉输出的蒸汽的温度操作更加灵活。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而且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各组成部分并不仅限于上述整体应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描述的各技术特征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一项单独采用或选择多项组合起来使用,因此,本实用新型理所当然地涵盖了与本案发明点有关的其它组合及具体应用。

Claims (10)

1.一种中间再热蒸汽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再热蒸汽发电系统包括:
锅炉,其包括炉体,所述炉体内沿烟气流动方向依次设有过热器、第一再热器和第二再热器;
第一汽轮机,其包括第一高压缸和第一低压缸,所述第一高压缸的进汽口与所述过热器的出口能通断的连接,所述第一高压缸的排汽口与所述第二再热器的进汽口能通断的连接,所述第一低压缸的进汽口与所述第二再热器的排汽口能通断的连接,所述第一低压缸的排汽口与所述过热器的入口能通断的连接;
第二汽轮机,其包括第二高压缸和第二低压缸,所述第二高压缸的进汽口与所述过热器的出口能通断的连接,所述第二高压缸的排汽口与所述第一再热器的进汽口能通断的连接,所述第二低压缸的进汽口与所述第一再热器的排汽口能通断的连接,所述第二低压缸的排汽口与所述过热器的入口能通断的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间再热蒸汽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热器的出口连接有高压蒸汽总管,所述高压蒸汽总管通过第一支管与所述第一高压缸的进汽口连通,所述高压蒸汽总管通过第二支管与所述第二高压缸的进汽口连通,所述第一支管和所述第二支管上均设有切断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间再热蒸汽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断装置为电动闸阀或者气动闸阀。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间再热蒸汽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高压缸的排汽口通过第一低温再热蒸汽管道与所述第二再热器的进汽口相连通,所述第一低温再热蒸汽管道上设有第一排汽止回阀;
所述第二高压缸的排汽口通过第二低温再热蒸汽管道与所述第一再热器的进汽口相连通,所述第二低温再热蒸汽管道上设有第二排汽止回阀。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间再热蒸汽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管与所述第一低温再热蒸汽管道之间连接有第一高压旁路管道,所述第一高压旁路管道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一支管的内径;
所述第二支管与所述第二低温再热蒸汽管道之间连接有第二高压旁路管道,所述第二高压旁路管道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二支管的内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中间再热蒸汽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高压旁路管道上连接有第一减温减压阀和第一喷水减温阀;
所述第二高压旁路管道上连接有第二减温减压阀和第二喷水减温阀。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中间再热蒸汽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低压缸的进汽口通过第一高温再热蒸汽管道与所述第二再热器的排汽口相连通,所述第一高温再热蒸汽管道上设有第一喷水减温器;
所述第二低压缸的进汽口通过第二高温再热蒸汽管道与所述第一再热器的排汽口相连通,所述第二高温再热蒸汽管道上设有第二喷水减温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中间再热蒸汽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热器与所述第一再热器之间设有第一烟风挡板门,所述第一再热器与所述第二再热器之间设有第二烟风挡板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中间再热蒸汽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低压缸的排汽口连接有第一凝汽器,所述第二低压缸的排汽口连接有第二凝汽器,所述过热器的入口连接有回水总管,所述回水总管通过第一回水支管与所述第一凝汽器连通,所述回水总管通过第二回水支管与所述第二凝汽器连通,所述第一凝汽器与所述第一高温再热蒸汽管道之间设有第一低压旁路管道,所述第二凝汽器与所述第二高温再热蒸汽管道之间设有第二低压旁路管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中间再热蒸汽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低压旁路管道上设有第三减温减压阀和第三喷水减温阀;
所述第二低压旁路管道上设有第四减温减压阀和第四喷水减温阀。
CN201921855748.4U 2019-10-31 2019-10-31 中间再热蒸汽发电系统 Active CN2113723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55748.4U CN211372364U (zh) 2019-10-31 2019-10-31 中间再热蒸汽发电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55748.4U CN211372364U (zh) 2019-10-31 2019-10-31 中间再热蒸汽发电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372364U true CN211372364U (zh) 2020-08-28

Family

ID=721544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855748.4U Active CN211372364U (zh) 2019-10-31 2019-10-31 中间再热蒸汽发电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37236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86227A (zh) * 2019-10-31 2020-01-14 北京京诚科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中间再热蒸汽发电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86227A (zh) * 2019-10-31 2020-01-14 北京京诚科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中间再热蒸汽发电系统
CN110686227B (zh) * 2019-10-31 2024-07-05 北京京诚科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中间再热蒸汽发电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86227B (zh) 中间再热蒸汽发电系统
CN106194297A (zh) 一种热电联供汽轮机双支路供热系统
CN110080834B (zh) 一种燃煤机组超低负荷运行的低压缸优化系统
RU2070293C1 (ru) Способ эксплуатации паротурбинной установки и паротурбинная установка для его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я
CN111520204A (zh) 一种提高再热式汽轮机供汽能力及机组效率的系统和方法
CN112594667A (zh) 高温超高压再热干熄焦锅炉再热蒸汽温度调节系统及方法
WO2023246030A1 (zh) 基于熔盐储热的火电机组灵活运行系统
CN113175362A (zh) 一种实现低压缸零出力的母管制连接系统及运行方法
CN110630345B (zh) 基于母管制的热回收焦炉余热发电系统
CN211372364U (zh) 中间再热蒸汽发电系统
CN108278134B (zh) 一种母管制直流锅炉发电机组协调控制方法
CN114046186A (zh) 一种高灵活、大热电比的复合热质旁通采暖供热系统
CN112145244B (zh) 一种提高燃煤发电机组给水温度和供汽能力的系统和方法
CN211174241U (zh) 基于母管制的热回收焦炉余热发电系统
CN210264838U (zh) 一种喷水减温的热电联产机组热电解耦运行系统
CN219624134U (zh) 基于一次再热背压机组的单元制区域供热系统
CN210485839U (zh) 一种供热系统
CN109779705B (zh) 一种灵活调控燃煤供热电厂汽轮机进汽的供热系统
CN114718674B (zh) 一种状态重构型汽轮机组及其运行方法
CN104594964B (zh) 一种新型单轴天然气联合循环供热机组系统
CN110700909A (zh) 采暖季热电联产机组上网电负荷调节系统及调节方法
CN214580977U (zh) 一种高温超高压再热干熄焦锅炉再热蒸汽温度调节系统
CN212537810U (zh) 余热锅炉的低压过热器系统
CN112082147A (zh) 余热锅炉的低压过热器系统
CN113154362A (zh) 一种燃煤发电机组再热蒸汽参数调节的系统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