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368958U - 沟底结构、截水沟以及排雨污水系统 - Google Patents

沟底结构、截水沟以及排雨污水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368958U
CN211368958U CN201921744797.0U CN201921744797U CN211368958U CN 211368958 U CN211368958 U CN 211368958U CN 201921744797 U CN201921744797 U CN 201921744797U CN 211368958 U CN211368958 U CN 2113689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ttom structure
water
counterweight
ditch
break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74479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鞠岩
刘学军
杨亚
邓波
吴立桥
黄伟
李�瑞
周海春
吴伟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74479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3689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3689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3689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沟底结构、截水沟以及排雨污水系统。其中,该沟底结构包括互相平行设置的两挡水板,两挡水板正对设置拼合形成用于收集雨污水的水槽;沟底结构还包括可使至少一挡水板在雨污水的重力作用下转动以打开水槽排水或完成排水后使该挡水板复原的自动开闭机构。还提供一种截水沟,包括沟盖和上述的沟底结构,沟盖盖设于水槽上方。还提供一种排雨污水系统,包括下水管道和上述的截水沟,下水管设于水槽的正下方,水槽打开后与下水管贯通。本实用新型通过自动开闭机构使得收集雨污水的水槽能够自动打开和关闭,一方面可在雨污水量大时打开水槽进行排水,另一方面在排完水后可复原,避免下水道中的污水重新返到水槽中。

Description

沟底结构、截水沟以及排雨污水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及市政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沟底结构、截水沟以及排雨污水系统。
背景技术
当前工程中常用的截水沟盖板主要有混凝土盖板截水沟、金属盖板截水沟等,该类截水沟盖板通常做法是在表面开设网格孔洞等形状供雨水排入盖板下部截水沟内,该类截水沟盖板能有效排除地面水流,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雨污水,尤其是污水排入截水沟后如不能及时通过截水沟汇入下水管道将导致因滞留时间长引起进一步水体变质引起恶臭等异味,影响周边空气质量;再者,如雨污水不能及时排走室外温度适宜的情况下会导致蚊虫滋生,对附近居民生活有一定干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沟底结构、截水沟以及排雨污水系统,通过自动开闭机构使得收集雨污水的水槽能够自动打开和关闭,一方面能够在雨污水量大时打开水槽进行排水,另一方面在排完水后可以复原,避免下水道中的污水重新返到水槽中,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沟底结构,包括互相平行设置的两挡水板,两所述挡水板正对设置拼合形成用于收集雨污水的水槽;所述沟底结构还包括可使至少一所述挡水板在雨污水的重力作用下转动以打开所述水槽排水或完成排水后使该挡水板复原的自动开闭机构。
进一步,所述自动开闭机构包括至少一配重件和一转轴,所述配重件连接在其中一挡水板远离与其相邻的挡水板的一侧,所述转轴沿所述配重件和所述挡水板的连接缝方向延伸,所述配重件、所述转轴以及所述挡水板形成杠杆结构。
进一步,所述配重件和所述转轴均有两个,其中一所述配重件连接在其中一所述挡水板远离与其相邻的所述挡水板的一侧,另一所述配重件连接在另一所述挡水板远离与其相邻的所述挡水板的一侧,其中一转轴沿其中一所述配重件和与其连接的所述挡水板的连接缝方向延伸,该配重件、该转轴以及该挡水板形成杠杆结构,另一转轴沿另一所述配重件和与其连接的所述挡水板的连接缝方向延伸,该配重件、该转轴以及该挡水板也形成杠杆结构。
进一步,所述自动开闭机构还包括可与沟盖连接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上开设有供转轴穿过且可于其内转动的圆洞。
进一步,所述固定件为L形,所述圆洞开设在L型的所述固定件的竖直段上,L型的所述固定件的水平段安装有可固定在所述沟盖上的螺丝。
进一步,所述配重件为圆形,圆形的所述配重件的圆周面上具有旋转后可与所述固定件接触的第一限位点。
进一步,所述挡水板具有可在初始状态时抵住沟盖的第二限位点。
进一步,两所述挡水板靠近彼此的端部均设有胶条。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另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截水沟,包括沟盖,还包括上述的沟底结构,所述沟盖盖设于所述水槽上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另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排雨污水系统,包括下水管道,还包括上述的截水沟,所述下水管设于所述水槽的正下方,所述水槽打开后与所述下水管贯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自动开闭机构使得收集雨污水的水槽能够自动打开和关闭,一方面能够在雨污水量大时打开水槽进行排水,另一方面在排完水后可以复原,避免下水道中的污水重新返到水槽中,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沟底结构的其中一挡水板的转动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沟底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截水沟的沟盖的第一类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截水沟的沟盖的第二类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截水沟的其中一挡水板、开闭机构以及沟盖的配合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排雨污水系统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中:1-挡水板;10-水槽;11-载水平面;12-第二限位点;13-胶条;20-配重件;200-第一限位点;21-转轴;22-固定件;23-圆洞;24-螺钉;3-沟盖;4-下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图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沟底结构,包括互相平行设置的两挡水板1,两所述挡水板1正对设置拼合形成用于收集雨污水的水槽10;所述沟底结构还包括可使至少一所述挡水板1在雨污水的重力作用下转动以打开所述水槽10排水或完成排水后使该挡水板1复原的自动开闭机构。现有技术中,截水沟的作用是将雨水汇聚然到水槽10中然后使水沿着沟底延伸的方向流动,并慢慢地排放到截水沟下方的排水管中去,这种形式对于雨水较少的情况可以起到上部通行排水的作用,但是在雨污水过多,量大时,水和泥不能及时汇入下水管4道,就会导致因滞留时间长引起进一步水体变质等一系列的问题,因此在本实施例中,采用自动开闭机构可以在适当的时候通过打开水槽10的方式将进入水槽10中的雨污水直接排放到下水管4中,以解决雨污水滞留时间长而导致的一系列问题。具体地,水槽10是可开启式的水槽10,即它是由两挡水板1组合而成,并非是一整体,采用自动开闭机构后,当雨污水进入到水槽10中,且汇聚到一定量后,至少一挡水板1会在雨污水的重力作用下转动,以打破最初两挡水板1正对且平行拼合形成的一个共同的载水平面11的状态,即水槽10被打开,此时雨污水就可以直接汇入到下水管4中,不需要再沿着沟底慢慢地进行流动、排放,解决了雨污水积水的问题,而当雨污水排放到一定程度后,再次通过该自动开闭机构,使转动的挡水板1还原到当初的水平状态,也避免了下水管4内的雨污水返到水槽10中。在这整个过程中,优选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很容易设置自动开闭机构的开启强度,进而使得水槽10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也就是当雨污水量少时,水槽10可以暂不开启,雨污水就还是可以按照原先的方式进行流动、排放,而当水量大时,聚集在水槽10中的污水重力大于了该承载能力,那么就会使挡水板1转动,以打开水槽10,也就是打破初始状态时两挡水板1形成的载水平面11,这时污水会直接进入到下方的下水道中,完成排水。优选的,载水平面11具有1%的向下排水的坡度,以便于排水。
细化上述的自动开闭结构,请参阅图1、图2以及图5,所述自动开闭机构包括至少一配重件20和一转轴21,所述配重件20连接在其中一挡水板1远离与其相邻的挡水板1的一侧,所述转轴21沿所述配重件20和所述挡水板1的连接缝方向延伸,所述配重件20、所述转轴21以及所述挡水板1形成杠杆结构。在本实施例中,开启和关闭的原理,采用的是杠杆原理,这样可以使结构简单易实现,进而节省成本且还能够延长使用寿命,具体地,配重件20和挡水板1连接为一个整体,它们可以是一体成型,也可以是后期焊接或其他方式的连接,二者成为一个整体后,寻找一个合适的杠杆点,沿着二者的连接缝的方向,也就是垂直于配重件20至挡水板1这个方向的方向,使配重件20、转轴21、挡水板1形成一个杠杆结构。这里就很好解释上述的优选情况,配重件20的重量可以做得比挡水板1的自重大,由于挡水板1具有可在初始状态时(即两挡水板1拼合形成的载水平面11的状态时)抵住沟盖3的第二限位点12,配合着该第二限位点12,所以不管配重件20比挡水板1的自重大多少,都是不会往上翘起以自行打开水槽10,或者说是打破该载水平面11的,此时能够承载的污水重量大约为配重件20的重量减去挡水板1的自重,因此可以通过简单的设定来保证水槽10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
进一步优化上述方案,请参阅图1、图2以及图5,所述配重件20和所述转轴21均有两个,其中一所述配重件20连接在其中一所述挡水板1远离与其相邻的所述挡水板1的一侧,另一所述配重件20连接在另一所述挡水板1远离与其相邻的所述挡水板1的一侧,其中一转轴21沿其中一所述配重件20和与其连接的所述挡水板1的连接缝方向延伸,该配重件20、该转轴21以及该挡水板1形成杠杆结构,另一转轴21沿另一所述配重件20和与其连接的所述挡水板1的连接缝方向延伸,该配重件20、该转轴21以及该挡水板1也形成杠杆结构。上述的实施例是在说一个挡水板1打开的情况,即一个挡水板1打开就能够解决技术问题(进行快速排水),本实施例将配重件20和转轴21设两套,那么就可以达到两个挡水板1均开启的目的,也更加便于快速地排水,其具体的实时情形与上述实施例一致,此处就不再赘述。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优化方案,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以及图5,所述自动开闭机构还包括可与沟盖3连接的固定件22,所述固定件22上开设有供转轴21穿过且可于其内转动的圆洞23。在上述的实施例中,没有限制转轴21的安装位置,只是限定了其布置方向,以保证其作为杠杆的转动轴,该转轴21可以是设在配重件20和挡水板1形成的整体上,例如在它们形成的整体的下方设一凹槽,转轴21放入到该凹槽中。而在本实施例中,设此固定件22的其中一个目的是方便本沟底结构与沟盖3连接,另一方面是可以将供转轴21安置的圆洞23设在该固定件22上。
进一步优化上述方案,请参阅图1、图2以及图5,所述固定件22为L形,所述圆洞23开设在L型的所述固定件22的竖直段上,L型的所述固定件22的水平段安装有可固定在所述沟盖3上的螺丝。在本实施例中,细化上述的固定件22,它具体可以是L型的角钢,之所以设L型,是因为它具有两段,其中一段水平,可以供螺钉24安置,螺钉24可以将固定件22与沟盖3连接起来,另一端为竖直段,圆孔可以在该段上开设,而且两块挡水板1也是呈L型,两个L型对称设置以围合形成水槽10。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优化方案,请参阅图1、图2以及图5,所述配重件20为圆形,圆形的所述配重件20的圆周面上具有旋转后可与所述固定件22接触的第一限位点200。在本实施例中,设此第一限位点200的目的是,防止挡水板1转动幅度过大,影响到下方的下水管4。圆形的配重件20具有自己的转动轨迹,如图1中所示的圆形虚线,将第一限位点200设在其圆周面上,可以使其在转动的过程中第一时间碰到固定件22,以起到限位作用。旋转的幅度设为60°最佳,再如图6所示,挡水板1向下转动的角度为60°。当然其他形状的配重件20也是可以的,它只需要与挡水板1还有转轴21形成杠杆即可,至于重量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设定的。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优化方案,请参阅图1、图2以及图5,两所述挡水板1靠近彼此的端部均设有胶条13。在本实施例中,该胶条13为橡胶密封胶条13,它可以防止下方的污水的气体上溢。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1-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截水沟,包括沟盖3以及上述的沟底结构,所述沟盖3盖设于所述水槽10上方。上述实施例一种所提及的沟底结构可以用在现有任何一种截水沟中,不管是混凝土盖板截水沟还是金属盖板截水沟,都适用,通用性强,沟盖3可以是图3所示的形状,也可以是图4所示的情况。且上述的沟底结构可以是一个整体,也可以是一个模块单元,若干各模块单元可拆卸拼接即可完成整个截水沟的建设,使得本沟底结构实现工业模块化预制,后期维护简单便捷。
实施例三:
请参阅图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排雨污水系统,包括下水管4道以及上述的截水沟,所述下水管4设于所述水槽10的正下方,所述水槽10打开后与所述下水管4贯通。在本实施例中,将上述的截水沟运用到排雨污水系统中,可以起到极好地排水效果。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沟底结构,包括互相平行设置的两挡水板,其特征在于:两所述挡水板正对设置拼合形成用于收集雨污水的水槽;所述沟底结构还包括可使至少一所述挡水板在雨污水的重力作用下转动以打开所述水槽排水或完成排水后使该挡水板复原的自动开闭机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沟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开闭机构包括至少一配重件和一转轴,所述配重件连接在其中一挡水板远离与其相邻的挡水板的一侧,所述转轴沿所述配重件和所述挡水板的连接缝方向延伸,所述配重件、所述转轴以及所述挡水板形成杠杆结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沟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件和所述转轴均有两个,其中一所述配重件连接在其中一所述挡水板远离与其相邻的所述挡水板的一侧,另一所述配重件连接在另一所述挡水板远离与其相邻的所述挡水板的一侧,其中一转轴沿其中一所述配重件和与其连接的所述挡水板的连接缝方向延伸,该配重件、该转轴以及该挡水板形成杠杆结构,另一转轴沿另一所述配重件和与其连接的所述挡水板的连接缝方向延伸,该配重件、该转轴以及该挡水板也形成杠杆结构。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沟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开闭机构还包括可与沟盖连接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上开设有供转轴穿过且可于其内转动的圆洞。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沟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为L形,所述圆洞开设在L型的所述固定件的竖直段上,L型的所述固定件的水平段安装有可固定在所述沟盖上的螺丝。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沟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件为圆形,圆形的所述配重件的圆周面上具有旋转后可与所述固定件接触的第一限位点。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沟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板具有可在初始状态时抵住沟盖的第二限位点。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沟底结构,其特征在于:两所述挡水板靠近彼此的端部均设有胶条。
9.一种截水沟,包括沟盖,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沟底结构,所述沟盖盖设于所述水槽上方。
10.一种排雨污水系统,包括下水管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截水沟,所述下水管设于所述水槽的正下方,所述水槽打开后与所述下水管贯通。
CN201921744797.0U 2019-10-17 2019-10-17 沟底结构、截水沟以及排雨污水系统 Active CN2113689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44797.0U CN211368958U (zh) 2019-10-17 2019-10-17 沟底结构、截水沟以及排雨污水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44797.0U CN211368958U (zh) 2019-10-17 2019-10-17 沟底结构、截水沟以及排雨污水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368958U true CN211368958U (zh) 2020-08-28

Family

ID=721727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744797.0U Active CN211368958U (zh) 2019-10-17 2019-10-17 沟底结构、截水沟以及排雨污水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36895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181873B1 (ko) 부유구를 이용한 악취방지용 그레이팅
KR20090101703A (ko) 우수토실 협잡물 유입방지장치
CN105780906A (zh) 一种分片弃流截污排放系统
CN207392409U (zh) 一种多功能型截流井系统
KR101220901B1 (ko) 자연담수 저류시스템
CN110629860A (zh) 沟底结构、截水沟以及排雨污水系统
CN211368958U (zh) 沟底结构、截水沟以及排雨污水系统
KR101124771B1 (ko) 악취 역류 방지장치
CN214302102U (zh) 一种市政道路排水结构
KR20110013678A (ko) 우수토실의 우수유입 방지장치
KR20080006537U (ko) 하수관로 악취 및 오수 역류 방지장치
KR20120138434A (ko) 맨홀용 우수 및 토사유입 방지장치
CN212611945U (zh) 一种桥梁初期雨水废液收集系统
CN215482414U (zh) 混流管涵截流槽防淤积装置
KR20120040805A (ko) 맨홀의 하수역류 방지장치
CN202450617U (zh) 防异味外逸防杂物落入雨水口
CN206233346U (zh) 一种路面排水结构
CN214117280U (zh) 一种建筑施工排水结构
CN210482518U (zh) 一种预制式截流闸
CN100362176C (zh) 防止倒流的密封式排水设备
CN216663790U (zh) 一种桥梁悬臂板处直排式泄水防堵组合构造
JP2014009490A (ja) 雨水貯溜配管構造及びそれに用いる排水桝
CN112176860A (zh) 桥面排水系统
CN212358539U (zh) 一种新型一体结构的排水设备
CN206512845U (zh) 一种可除臭的溢流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