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366561U - 一种用于全自动绕线机的绞线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全自动绕线机的绞线机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366561U CN211366561U CN201922315867.7U CN201922315867U CN211366561U CN 211366561 U CN211366561 U CN 211366561U CN 201922315867 U CN201922315867 U CN 201922315867U CN 211366561 U CN211366561 U CN 21136656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ire twisting
- stranding
- holes
- wire
- res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pes Or Cab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全自动绕线机的绞线机构,工作台下端面的四角位置连接固定有固定脚,第一绞线盘的右侧位置卡接有第二绞线盘,第二绞线盘的右侧位置卡接有第三绞线盘,工作台上端面的右侧位置连接固定有底板,底板上端面对称固定有复位结构,复位结构的上端与绞线表面处理结构的下端面相固定,第一绞线盘上相邻两个绞线孔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绞线盘上相邻两个绞线孔之间的距离,第一绞线盘上相邻两个绞线孔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三绞线盘上相邻两个绞线孔之间的距离,采用该设计使得穿过绞线孔的多根绞线在依次穿过第一绞线盘、第二绞线盘以及第三绞线盘,该设计使得多根绞线可以相互靠近到一起,进而便于绕线机进行缠绕。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绞线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全自动绕线机的绞线机构。
背景技术
绕线机是把线状的物体缠绕到特定的工件上的设备,通常用于铜线缠绕。一般在进行绕线工作的时候也会进行绞线操作,绞线是以绞合单线绕绞线轴等角速度旋转和绞线匀速前进运动实现的,但是传统的绞线结构在绞线前存在无对绞线表面进行处理的问题。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用于全自动绕线机的绞线机构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全自动绕线机的绞线机构,解决了传统的绞线结构在绞线前存在无对绞线表面处理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全自动绕线机的绞线机构,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下端面的四角位置连接固定有固定脚,所述工作台上端面的左侧位置开设有若干个限位孔,所述限位孔与分布在第一绞线盘下端面的限位柱相卡接,所述第一绞线盘的右侧位置卡接有第二绞线盘,所述第二绞线盘的右侧位置卡接有第三绞线盘,所述工作台上端面的右侧位置连接固定有底板,所述底板上端面对称固定有复位结构,所述复位结构的上端与绞线表面处理结构的下端面相固定。
优选的,所述第一绞线盘、第二绞线盘以及第三绞线盘上开设有绞线孔,所述绞线孔设置有多个且多个绞线孔之间等距进行排列。
优选的,所述绞线表面处理结构包括固定框,所述固定框的下端面向内凹陷形成卡槽,所述卡槽的内部卡接有摩擦垫,所述摩擦垫的下端面开设有摩擦槽,所述摩擦槽为截面呈半圆形的槽孔结构,所述摩擦槽设置有多个且多个摩擦槽之间等距进行排列,所述固定框上端面两侧对称开设有插槽,所述插槽经由固定柱穿过与开设在摩擦块两侧的通孔相卡接。
优选的,所述复位结构包括复位筒,所述复位筒为圆柱形筒状结构,所述复位筒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复位杆,所述复位杆位于复位筒内部的一端与移动盘相固定,所述移动盘的边缘与复位筒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移动盘的下端面与复位弹簧的上端相固定,所述复位弹簧的下侧与复位筒的开口处相固定。
优选的,所述摩擦垫为一种磨砂块结构,所述摩擦垫的边缘位置与卡槽相卡接,所述绞线与摩擦槽相卡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绞线盘上相邻两个绞线孔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绞线盘上相邻两个绞线孔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绞线盘上相邻两个绞线孔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三绞线盘上相邻两个绞线孔之间的距离。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全自动绕线机的绞线机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其中第一绞线盘上相邻两个绞线孔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绞线盘上相邻两个绞线孔之间的距离,第一绞线盘上相邻两个绞线孔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三绞线盘上相邻两个绞线孔之间的距离,采用该设计使得穿过绞线孔的多根绞线在依次穿过第一绞线盘、第二绞线盘以及第三绞线盘,该设计使得多根绞线可以相互靠近到一起,进而便于绕线机进行缠绕;
另外绞线的表面与摩擦垫上的摩擦槽相互贴合在一起,通过摩擦作用可以使得绞线表面的毛刺被处理掉,采用该设计解决了传统设备无法对绞线表面进行处理的问题;
而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复位杆在复位筒之间的距离变小,进而带动摩擦垫向下移动,使得摩擦垫与绞线表面接触,通过该设计绞线表面的毛刺可以被处理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全自动绕线机的绞线机构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绞线表面处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限位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复位结构的剖面图。
图中标号:1、第一绞线盘,2、第二绞线盘,3、第三绞线盘,4、绞线表面处理结构,5、工作台,6、固定脚,7、底板,8、限位孔,9、绞线孔,10、限位柱,11、复位结构,41、固定框,42、插槽,43、卡槽,44、摩擦垫,45、摩擦槽,111、复位筒,112、移动盘,113、复位弹簧,114、复位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与图4,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全自动绕线机的绞线机构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绞线表面处理结构4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限位柱10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复位结构11的剖面图。一种用于全自动绕线机的绞线机构,包括工作台5,工作台5下端面的四角位置连接固定有固定脚6,工作台5上端面的左侧位置开设有若干个限位孔8,限位孔8与分布在第一绞线盘1下端面的限位柱10相卡接,第一绞线盘1的右侧位置卡接有第二绞线盘2,第二绞线盘2的右侧位置卡接有第三绞线盘3,工作台5上端面的右侧位置连接固定有底板7,底板7上端面对称固定有复位结构11,复位结构11的上端与绞线表面处理结构4的下端面相固定。
第一绞线盘1、第二绞线盘2以及第三绞线盘3上开设有绞线孔9,绞线孔9设置有多个且多个绞线孔9之间等距进行排列。
绞线表面处理结构4包括固定框41,固定框41的下端面向内凹陷形成卡槽43,卡槽43的内部卡接有摩擦垫44,摩擦垫44的下端面开设有摩擦槽45,摩擦槽45为截面呈半圆形的槽孔结构,摩擦槽45设置有多个且多个摩擦槽45之间等距进行排列,固定框41上端面两侧对称开设有插槽42,插槽42经由固定柱穿过与开设在摩擦块两侧的通孔相卡接,通过该设计便于将摩擦垫44与固定框41卡接在一起,而通过固定柱伸入插槽42实现将固定框41与摩擦垫44固定在一起。
复位结构11包括复位筒111,复位筒111为圆柱形筒状结构,复位筒11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复位杆114,复位杆114位于复位筒111内部的一端与移动盘112相固定,移动盘112的边缘与复位筒111的内壁滑动连接,移动盘112的下端面与复位弹簧113的上端相固定,复位弹簧113的下侧与复位筒111的开口处相固定,在复位弹簧113的作用下复位杆114在复位筒111之间的距离变小,进而带动摩擦垫44向下移动,使得摩擦垫44与绞线表面接触,通过该设计绞线表面的毛刺可以被处理掉。
摩擦垫44为一种磨砂块结构,摩擦垫44的边缘位置与卡槽43相卡接,绞线与摩擦槽45相卡接,绞线的表面与摩擦垫44上的摩擦槽45相互贴合在一起,通过摩擦作用可以使得绞线表面的毛刺被处理掉,采用该设计解决了传统设备无法对绞线表面进行处理的问题。
第一绞线盘1上相邻两个绞线孔9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绞线盘1上相邻两个绞线孔9之间的距离,第一绞线盘1上相邻两个绞线孔9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三绞线盘3上相邻两个绞线孔9之间的距离,采用该设计使得穿过绞线孔9的多根绞线在依次穿过第一绞线盘1、第二绞线盘2以及第三绞线盘3,该设计使得多根绞线可以相互靠近到一起,进而便于绕线机进行缠绕。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全自动绕线机的绞线机构的工作原理如下:使用过程中将绞线依次穿过第一绞线盘1、第二绞线盘2以及第三绞线盘3上的绞线孔9,然后将其与摩擦垫44下侧的摩擦槽45相卡接,进而在复位弹簧113的作用下,复位杆114向复位筒111的内部伸入,进而带动摩擦垫44向下挤压,进而与绞线表面相接触,通过摩擦垫44与绞线表面摩擦实现对绞线表面的处理,表面经过处理的绞线与绞线机相固定,进而实现对绞线的缠绕。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全自动绕线机的绞线机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其中第一绞线盘1上相邻两个绞线孔9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绞线盘1上相邻两个绞线孔9之间的距离,第一绞线盘1上相邻两个绞线孔9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三绞线盘3上相邻两个绞线孔9之间的距离,采用该设计使得穿过绞线孔9的多根绞线在依次穿过第一绞线盘1、第二绞线盘2以及第三绞线盘3,该设计使得多根绞线可以相互靠近到一起,进而便于绕线机进行缠绕;
另外绞线的表面与摩擦垫44上的摩擦槽45相互贴合在一起,通过摩擦作用可以使得绞线表面的毛刺被处理掉,采用该设计解决了传统设备无法对绞线表面进行处理的问题;
而在复位弹簧113的作用下复位杆114在复位筒111之间的距离变小,进而带动摩擦垫44向下移动,使得摩擦垫44与绞线表面接触,通过该设计绞线表面的毛刺可以被处理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用于全自动绕线机的绞线机构,包括工作台(5),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5)下端面的四角位置连接固定有固定脚(6),所述工作台(5)上端面的左侧位置开设有若干个限位孔(8),所述限位孔(8)与分布在第一绞线盘(1)下端面的限位柱(10)相卡接,所述第一绞线盘(1)的右侧位置卡接有第二绞线盘(2),所述第二绞线盘(2)的右侧位置卡接有第三绞线盘(3),所述工作台(5)上端面的右侧位置连接固定有底板(7),所述底板(7)上端面对称固定有复位结构(11),所述复位结构(11)的上端与绞线表面处理结构(4)的下端面相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全自动绕线机的绞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绞线盘(1)、第二绞线盘(2)以及第三绞线盘(3)上开设有绞线孔(9),所述绞线孔(9)设置有多个且多个绞线孔(9)之间等距进行排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全自动绕线机的绞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绞线表面处理结构(4)包括固定框(41),所述固定框(41)的下端面向内凹陷形成卡槽(43),所述卡槽(43)的内部卡接有摩擦垫(44),所述摩擦垫(44)的下端面开设有摩擦槽(45),所述摩擦槽(45)为截面呈半圆形的槽孔结构,所述摩擦槽(45)设置有多个且多个摩擦槽(45)之间等距进行排列,所述固定框(41)上端面两侧对称开设有插槽(42),所述插槽(42)经由固定柱穿过与开设在摩擦块两侧的通孔相卡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全自动绕线机的绞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结构(11)包括复位筒(111),所述复位筒(111)为圆柱形筒状结构,所述复位筒(11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复位杆(114),所述复位杆(114)位于复位筒(111)内部的一端与移动盘(112)相固定,所述移动盘(112)的边缘与复位筒(111)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移动盘(112)的下端面与复位弹簧(113)的上端相固定,所述复位弹簧(113)的下侧与复位筒(111)的开口处相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全自动绕线机的绞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垫(44)为一种磨砂块结构,所述摩擦垫(44)的边缘位置与卡槽(43)相卡接,所述绞线与摩擦槽(45)相卡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全自动绕线机的绞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绞线盘(1)上相邻两个绞线孔(9)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绞线盘(1)上相邻两个绞线孔(9)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绞线盘(1)上相邻两个绞线孔(9)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三绞线盘(3)上相邻两个绞线孔(9)之间的距离。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315867.7U CN211366561U (zh) | 2019-12-21 | 2019-12-21 | 一种用于全自动绕线机的绞线机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315867.7U CN211366561U (zh) | 2019-12-21 | 2019-12-21 | 一种用于全自动绕线机的绞线机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366561U true CN211366561U (zh) | 2020-08-28 |
Family
ID=721732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2315867.7U Active CN211366561U (zh) | 2019-12-21 | 2019-12-21 | 一种用于全自动绕线机的绞线机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366561U (zh) |
-
2019
- 2019-12-21 CN CN201922315867.7U patent/CN21136656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DE112014006245T5 (de) | Herstellungsverfahren für eine Statorwicklungsspule | |
CA2050757C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igh speed cable shaping and stranding | |
CN211366561U (zh) | 一种用于全自动绕线机的绞线机构 | |
CN104979054A (zh) | 一种便携式电缆线手动绞制装置 | |
CN115235883A (zh) | 一种导线拉扯与抗扭物理性能检测系统及检测工艺 | |
CN117524598B (zh) | 一种电缆生产用电缆绞线结构及方法 | |
EP0007473A1 (de) | Vorrichtung zum SZ-Verseilen von Starkstromkabeladern mit sektorförmigem Leiterquerschnitt | |
GB1099611A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king wire rope | |
CN205140620U (zh) | 多股导线绞合装置 | |
CN103267687A (zh) | 碳纤维复合芯棒卷绕试验装置 | |
DE1042684B (de) |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erseilter elektrischer Leiter | |
CN115083693A (zh) | 一种低压电缆多芯绞合的成缆工装 | |
CN106848798B (zh) | 一种分线机构 | |
CN210712335U (zh) | 线缆生产用捻股设备 | |
CN213538548U (zh) | 一种钢绞线捻股装置 | |
CN110544564B (zh) | 铜绞线的出口束线装置 | |
CN218744606U (zh) | 一种钢索生产用钢丝拧股装置 | |
CN109250587A (zh) | 一种用于电缆的收卷装置 | |
CN210692215U (zh) | 一种用于生产电源线的铜线绞线机 | |
KR20160028282A (ko) | 와이어 가공장치 및 가공방법 | |
CN219435611U (zh) | 一种用于电缆生产的绞线机 | |
CN208648419U (zh) | 钢帘线重卷机 | |
CN216420656U (zh) | 一种用于拉丝机的步进式放线装置 | |
CN217982931U (zh) | 一种网线加工生产用新型对绞机 | |
CN215334193U (zh) | 一种钢丝绳紧固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