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355640U - 组织拉钩及具有该组织拉钩的医用牵拉器 - Google Patents

组织拉钩及具有该组织拉钩的医用牵拉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355640U
CN211355640U CN201921886867.6U CN201921886867U CN211355640U CN 211355640 U CN211355640 U CN 211355640U CN 201921886867 U CN201921886867 U CN 201921886867U CN 211355640 U CN211355640 U CN 2113556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ssue
opening
pull
retractor
pull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88686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建国
邵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Weidekang Medical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Weidekang Medical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Weidekang Medical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Weidekang Medical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88686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3556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3556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3556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组织拉钩及具有该组织拉钩的医用牵拉器,包括:固定套管和夹片部,固定套管包括具有中空容纳腔的管状体结构的本体,以及,从所述本体的一端沿所述本体的纵长轴向向外延伸的凸翅;夹片部包括适于相对于凸翅张开和闭合的活动片,以及与活动片一体相连的且适于收拢至中空容纳腔内的连接片。本实用新型的组织拉钩及具有该组织拉钩的医用牵拉器可以便于对组织拉钩进行释放和进行组织拉钩的更换,从而提高手术操作的效率。

Description

组织拉钩及具有该组织拉钩的医用牵拉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组织拉钩及具有该组织拉钩的医用牵拉器。
背景技术
在操作内窥镜的手术过程中,可能因病灶的大小问题,容易导致内镜前端被覆盖,影响术者视野,因此,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现有技术中主要是通过能够对手术部位附件的组织进行固定牵拉的医用牵拉器来避免手术部位附近的组织阻挡手术视野。
例如公开号为CN208725782U公布的医用牵拉器及医疗器械,通过按压两个弹力夹持臂可以使得两个弹力夹持臂的端部相互远离,即能使得夹持空间张开,如此,便能将手术部位周围组织放入至夹持空间内部;而松开两个弹力夹持臂时,则能通过弹力夹持臂的弹性回复力使得夹持空间封闭,也就能稳定地对手术部位周围组织进行夹持。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同一个需要进行手术的病灶来说,当病灶旁边的组织面积对于病灶的遮挡影响较大时,可能使用一个牵拉器对组织进行固定牵拉还不足以解决组织对于手术部位遮挡的问题,这样的情况下,可能需要两个甚至更多个牵拉器来对组织进行牵拉,此时,如果采用上述公开号公开的医用牵拉器,就需要单独采用多个彼此独立的牵拉器进行操作,这样的结构会造成整体的使用繁琐,而且存在牵拉器的牵引线互相干扰的问题,操作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组织拉钩,以解决对组织进行夹持固定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医用牵拉器,以解决对组织拉钩进行释放和更换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组织拉钩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组织拉钩,包括:
固定套管,所述固定套管包括具有中空容纳腔的管状体结构的本体,以及,从所述本体的一端沿所述本体的纵长轴向向外延伸的凸翅;以及
夹片部,所述夹片部包括适于相对于所述凸翅张开和闭合的活动片,以及与所述活动片一体相连的且适于收拢至所述中空容纳腔内的连接片。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凸翅包括沿着所述本体的轴线方向延伸的基部,以及所述基部上远离所述本体的端部一体弯折成型的翅尖部;所述翅尖部由所述基部向所述本体的中轴线方向弯折;以及
所述活动片包括适于平行于本体的轴线方向的基片以及与所述基片一体弯折成型的且适于与所述翅尖部配合的翅翼部;
在所述活动片相对于凸翅为闭合状态时,所述翅翼部适于与所述翅尖部相对以夹紧组织。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翅翼部的端部朝向所述翅尖部开设有抓取部,所述抓取部与所述翅尖部配合将组织夹紧。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基部朝向所述活动片的侧端设有至少一凸起的适于插入人体组织内的插入部;
所述插入部相对于基部弯折成型,且所述插入部朝向本体所在方向歪斜。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片呈Z形结构,且所述Z形结构的折角处呈圆弧过渡;以及
所述活动片与连接片的连接处呈圆弧过渡,以使得所述活动片与连接片共同构建形成S形状体。
本实用新型的医用牵拉器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医用牵拉器,包括:包括所述的组织拉钩、与所述组织拉钩的本体背离所述凸翅的端部一体成型的适于形变的收窄口、与所述收窄口可分离式配接的过渡管,以及穿过所述过渡管后适于对所述组织拉钩的连接片进行牵拉的推拉机构;其中
所述推拉机构包括与所述连接片远离活动片的一端固连的连接件、适于在所述本体的中空容纳腔中沿着所述本体的轴线移动的且与所述连接件卡接的缺口拉杆、以及与所述缺口拉杆相连的适于推拉该缺口拉杆的推拉组件。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缺口拉杆上设有一开口通孔,且该缺口拉杆的侧边沿设有与所述开口通孔连通的豁口;所述连接件适于通过豁口实现与开口通孔的配接和分离。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推拉组件包括与缺口拉杆远离所述开口通孔的一端固连的拉管、与所述拉管背离所述缺口拉杆的一端套接固定的拉索,以及在所述拉管的外侧壁上设有的适于与所述收窄口的内腔壁抵接的撑开部;其中
所述收窄口沿着平行与本体的轴线方向开设有至少一条缺槽;
所述过渡管与所述撑开部固连,且所述收窄口适于在所述撑开部的作用下变形以实现收窄口与撑开部的脱离。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过渡管远离固定套管的端部通过连接管与弹簧管相连;
所述弹簧管远离过渡管的一端连接有芯杆,所述芯杆上滑套设有一滑环;
所述拉索的尾端与所述滑环固连,以适于由所述滑环拉动所述拉索。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组织拉钩包括的凸翅和活动片适于彼此张开和闭合,在张开的过程中可以使得组织进入凸翅和活动片张开后形成的区间内,而在凸翅与活动片闭合的时候则是可以对进入上述区间内的组织进行夹紧固定。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组织拉钩可以相对于过渡管分离,这样的可分离结构使得组织拉钩在夹紧组织后可以相对于过渡管实现脱离释放,即在对组织进行夹紧的过程中,只需要单独使用组织拉钩即可,不需要组织拉钩连同过渡管和拉索等结构保持持续的配合状态,这样对于本实用新型的过渡管、缺口拉杆以及拉索来说可以再配合使用其它的组织拉钩,进行对于组织面积较大需要使用至少两个组织拉钩时,可以重复使用过渡管和缺口拉杆以及拉索来实现对于不同组织拉钩的操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提供的组织拉钩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提供的组织拉钩的固定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提供的组织拉钩的活动片和连接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提供的组织拉钩的活动片和凸翅处于闭合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提供的组织拉钩的活动片和凸翅处于张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提供的医用牵拉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的组织拉钩与过渡管和拉管的配合状态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的组织拉钩在完成组织夹紧固定之后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9、图10、图11以及图12示出了本实施例组织拉钩在对组织进行夹紧固定过程的使用状态图。
图中:本体1、中空容纳腔2、基部3、翅尖部4、过渡管5、连接片6、基片7、翅翼部8、插入部10、收窄口11、连接件12、缺口拉杆13、开口通孔15、豁口16、拉管17、拉索18、抓取部19、环形凹槽20、撑开部21、芯杆23、锁紧夹片24、滑环25、连接管27、弹簧管28、止挡轴30。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组织拉钩100,包括:固定套管101和适于部分地收拢在固定套管101内的夹片部102。详细来说,固定套管101包括具有中空容纳腔2的管状体结构的本体1,以及与本体1的的轴向端一体成型的弧形结构的凸翅103。夹片部102包括适于相对于凸翅103张开和闭合的活动片104,以及与活动片104一体相连的且适于收拢至中空容纳腔2内的连接片6,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本实施例的连接片6采用具有一定变形弹性的材质制成,此外,对于本实施例涉及的组织拉钩100,可以是金属材质制成,也可以是可降解材料制成,对此,本实施例不做绝对限定。
再具体的,凸翅103包括从本体1的径向边缘沿着本体1的纵长轴线方向延伸的基部3,以及基部3上相对远离本体1的端部一体弯折成型的翅尖部4;翅尖部4由基部3向本体1的中轴线方向弯折。活动片104包括适于沿着平行于本体1的轴线方向延伸的基片7,以及与基片7一体弯折成型的且适于与翅尖部4配合的翅翼部8。在活动片104相对于凸翅103为闭合状态时,翅翼部8适于与翅尖部4相对以夹紧组织。也就是说随着连接片6不断向本体1的中空容纳腔2中回缩时,活动片104逐渐向凸翅103方向活动以缩小活动片104与凸翅103之间存在的空间。
参见图7-图8,夹片部102还包括平板部105,连接片6的一端连接活动片104,连接片6的另一端连接平板部105。在活动片104相对于凸翅103为张开状态时,连接片6与止挡轴30间隔预设距离,此时平板部105是悬置在中空容纳腔2之中的,而在活动片104相对于凸翅103为闭合状态时,则连接片6与止挡轴30接触,并且活动片104与凸翅103接触,平板部105的一端与中空容纳腔2的内壁抵接。
考虑到为了提高活动片104与凸翅103对组织的夹紧效果,本实施例还在翅翼部8适于朝向翅尖部4的端部开设有抓取部19。此处的抓取部19可以形成对于一部分人体组织的容置空间,这样通过一部分的组织进入抓取部19的容置空间内以降低组织从本实施例提供的组织拉钩100内滑脱的概率。本实施例当中,抓取部19呈V形或者W形槽。
还可选的情况下,在组织拉钩100对于人体组织进行夹紧固定后为了便于对人体组织进行牵拉的时候,提高牵拉的效率,在基部3朝向活动片104的侧端设有至少一凸起的适于插入人体组织内的插入部10;插入部10相对于基部3弯折成型,且插入部10向本体1的纵长中心轴线所在方向歪斜,通过插入部10可以实现组织拉钩100与人体组织的深度配合。
此外,对于本实施例的连接片6来说,以一种可选的实施情况为例,连接片6为Z形结构,且Z形结构的折角处呈圆弧过渡;以及活动片104与连接片6的连接处呈圆弧过渡,以使得活动片104与连接片6共同构建形成S形状体,这样的结构下,使得在连接片6由本体1外逐渐回缩至本体1的中空容纳腔2时,S形结构可以通过变形来实现与连接片6相连的活动片104,进行朝向凸翅103方向的运动,从而使得凸翅103与活动片104之间由张开的状态逐渐形成闭合的状态。
对于本实施例的组织拉钩100来说,当凸翅103与活动片104之间呈张开状态时,连接片6部分地随着活动片104位于中空容纳腔2外,随着连接片6逐渐向中空容纳腔2中回缩时,活动片104逐渐向凸翅103一侧活动以缩小活动片104与凸翅103之间的距离,从而最终实现凸翅103与活动片104对于人体的组织的夹持。
实施例2:
请参阅图6至图12所示,在实施例1的组织拉钩100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医用牵拉器,包括实施例1的组织拉钩100、与组织拉钩100的本体1背离凸翅103的端部一体成型的适于形变的收窄口11、与收窄口11可分离式配接的过渡管5,以及穿过过渡管5后适于对组织拉钩100的连接片6进行牵拉的推拉机构。
详细来说,结合图3以及图6、图7,推拉机构包括与连接片6远离活动片104的一端固连的连接件12、适于在本体1的中空容纳腔2中沿着本体1的轴线移动的且与连接件12卡接的缺口拉杆13、以及与缺口拉杆13相连的适于推拉该缺口拉杆13的推拉组件。
其中,缺口拉杆13上设有一开口通孔15,且该缺口拉杆13的侧边沿设有与开口通孔15连通的豁口16,开口通孔15的中心轴线与缺口拉杆13的纵长轴线相互垂直;连接件12适于通过豁口16实现与开口通孔15的配接和分离。此处的连接件12采用例如但不限于铆钉结构。
此外,推拉组件包括与缺口拉杆13远离开口通孔15的一端固连的拉管17、与拉管17背离缺口拉杆13的一端套接固定的拉索18,以及在拉管17的外侧壁上设有的适于与收窄口11的内腔壁抵接的撑开部21;其中收窄口11沿着平行于本体1的轴线方向开设有至少一条缺槽;过渡管5与撑开部21套设,具体而言,一部分撑开部21可滑动的收容在过渡管5当中,而另一部分撑开部21则收容在本体1当中,且收窄口11适于在撑开部21的作用下变形以实现收窄口11与撑开部21的脱离。也就是说,通过缺槽的结构,使得收窄口11的内径在形变之下可以发生变化,这样的话,通过收窄口11的形变可以实现相对于撑开部21的脱离,也就是本体1相对于过渡管5的分离。
还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撑开部21的外侧壁上设有环形结构的环形凹槽20,此处的环形凹槽20用于形成与收窄口11的配合,并且此处的配合针对的是活动片104相对于凸翅103处于张开状态的情况下,而随着活动片104与凸翅103逐渐闭合的过程,撑开部21在拉索18的作用下逐渐随着拉管17向远离固定套管101的方向移动时,收窄口11也会与环形凹槽20分离,使得撑开部21上的其它外侧壁部分形成对于收窄口11的撑开效果而使得收窄口11形变。
再者来说,过渡管5远离固定套管101的端部通过连接管27与弹簧管28相连;弹簧管28远离过渡管5的一端连接有芯杆23,芯杆23上滑套设有一滑环25;拉索18的尾端与滑环25固连,以适于由滑环25拉动拉索18。也就是说通过拉动滑环25,使得滑环25沿着芯杆23向远离弹簧管28的一端移动时,滑环25带动拉索18,再由拉索18产生对于缺口拉杆13向远离固定套管101的方向移动,在此移动过程中,撑开部21逐渐向远离固定套管101的方向移动,当撑开部21移动至收窄口11时,在撑开部21的作用下,收窄口11形变使得收窄口11的内径变大,如此,即可使得收窄口11与撑开部21之间形成分离的效果。
在组织拉钩100与缺口拉杆13和过渡管5的分离后,也就是说缺口拉杆13与连接片6之间脱离,缺口拉杆13对于连接片6的拉动作用也就相应消失了,为了便于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能保持活动片104与凸翅103之间对于人体组织的夹持状态,不会因为缺口拉杆13的作用消失而出现活动片104与凸翅103之间状态的变化,本实施例的医用牵拉器包括在中空容纳腔2内靠近基部3的端口沿着本体1的径向设有止挡轴30,止挡轴30与本体1的侧壁固连以保持止挡轴30相对于中空容纳腔2的位置的稳定性;在连接片6收拢至中空容纳腔2内后,连接片6背离缺口拉杆13的侧端面适于与止挡轴30抵接。连接片6与凸翅103被止挡轴30分隔在本体1的两侧。在夹取紧固组织的过程当中,止挡轴30充当一个支点,在中空容纳腔2当中,通过将连接片6与平板部105稳定,从而将一体连接的活动片104相对稳固。
具体来说,由于活动片104与连接片6共同构建形成S形状体,在连接片6逐渐收拢至中空容纳腔2的过程中,连接片6会产生一定的挤压变形以使得连接片6位于中空容纳腔2外的部分易于收拢进中空容纳腔2内,而在连接片6完全地进入中空容纳腔2中后,活动片104与连接片6连接处的圆弧过渡会抵接在中空容纳腔2的近本体1的端口处,而连接片6会适当恢复其形状,这样,L形结构的连接片6上靠近活动片104的部分恰好从中空容纳腔2内的一侧抵接在止挡轴30上,综上,结合止挡轴30对于L形结构的连接片6上靠近活动片104的部分的止挡和活动片104与连接片6连接处的圆弧过渡与中空容纳腔2的近本体1的端口处的抵接共同来保持活动片104与凸翅103之间夹持人体组织的状态的稳定性,不会因为缺口拉杆13对连接片6的作用消失而改变。
本实施例的医用牵拉器具体的实施原理如下:
通过向远离固定套管101的方向拉动滑环25,从而带动拉索18和拉管17的轴向移动,具体来说,拉索18与拉管17之间为焊接,而拉管17与缺口拉杆13之间为焊接固定,因此拉管17的轴向移动使得缺口拉杆13同步实现相对于固定套管101的本体1的轴向移动。即在拉动滑环25的过程中,实现活动片104相对于凸翅103由张开状态向封闭状态的过渡,使得凸翅103和活动片104可以对准人体的需要夹紧固定的组织部分进行夹紧固定。待完成对于人体组织的夹持后,继续拉动滑环25,套设在缺口拉杆13外侧的锁紧夹片24,锁紧夹片24在缺口拉杆13被拉动之后,缺口拉杆13设置开口通孔15的一端与锁紧夹片24抵接带动锁紧夹片24轴向滑动,继续拉动,则由锁紧夹片24抵接在撑开部21位于本体1当中的一端,此时,锁紧夹片24与撑开部21形成面接触,因此可以提高拉动的稳定性,在不断施加轴向拉力的过程中,缺口拉杆13的豁口16处变形,使得缺口拉杆13与连接件12之间脱离;再继续拉动滑环25,撑开部21撑开固定套管101的收窄口11部分,使得收窄口11的内径变大,进行实现撑开部21与固定套管101的本体1之间的脱离,综上,即可实现组织拉钩100与缺口拉杆13和过渡管5的分离。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组织拉钩,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套管,所述固定套管包括具有中空容纳腔的管状体结构的本体,以及,从所述本体的一端沿所述本体的纵长轴向向外延伸的凸翅;以及
夹片部,所述夹片部包括适于相对于所述凸翅张开和闭合的活动片,以及与所述活动片一体相连的且适于收拢至所述中空容纳腔内的连接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织拉钩,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翅包括沿着所述本体的轴线方向延伸的基部,以及所述基部上远离所述本体的端部一体弯折成型的翅尖部;所述翅尖部由所述基部向所述本体的中轴线方向弯折;以及
所述活动片包括适于平行于本体的轴线方向的基片以及与所述基片一体弯折成型的且适于与所述翅尖部配合的翅翼部;
在所述活动片相对于凸翅为闭合状态时,所述翅翼部适于与所述翅尖部相对以夹紧组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织拉钩,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翅翼部的端部朝向所述翅尖部开设有抓取部,所述抓取部与所述翅尖部配合将组织夹紧。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组织拉钩,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部朝向所述活动片的侧端设有至少一凸起的适于插入人体组织内的插入部;
所述插入部相对于基部弯折成型,且所述插入部朝向本体所在方向歪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织拉钩,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片呈Z形结构,且所述Z形结构的折角处圆弧过渡;以及
所述活动片与连接片的连接处呈圆弧过渡,以使得所述活动片与连接片共同构建形成S形状体。
6.一种医用牵拉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包括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组织拉钩、与所述组织拉钩的本体背离所述凸翅的端部一体成型的适于形变的收窄口、与所述收窄口可分离式配接的过渡管,以及穿过所述过渡管后适于对所述组织拉钩的连接片进行牵拉的推拉机构;其中
所述推拉机构包括与所述连接片远离活动片的一端固连的连接件、适于在所述本体的中空容纳腔中沿着所述本体的轴线移动的且与所述连接件卡接的缺口拉杆、以及与所述缺口拉杆相连的适于推拉该缺口拉杆的推拉组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医用牵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拉杆上设有一开口通孔,且该缺口拉杆的侧边沿设有与所述开口通孔连通的豁口;所述连接件适于通过豁口实现与开口通孔的配接和分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医用牵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拉组件包括与缺口拉杆远离所述开口通孔的一端固连的拉管、与所述拉管背离所述缺口拉杆的一端套接固定的拉索,以及在所述拉管的外侧壁上设有的适于与所述收窄口的内腔壁抵接的撑开部;其中
所述收窄口沿着平行于本体的轴线方向开设有至少一条缺槽;
所述过渡管与所述撑开部固连,且所述收窄口适于在所述撑开部的作用下变形以实现收窄口与撑开部的脱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医用牵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管远离固定套管的端部通过连接管与弹簧管相连;
所述弹簧管远离过渡管的一端连接有芯杆,所述芯杆上滑套设有一滑环;
所述拉索的尾端与所述滑环固连,以适于由所述滑环拉动所述拉索。
CN201921886867.6U 2019-11-05 2019-11-05 组织拉钩及具有该组织拉钩的医用牵拉器 Active CN2113556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86867.6U CN211355640U (zh) 2019-11-05 2019-11-05 组织拉钩及具有该组织拉钩的医用牵拉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86867.6U CN211355640U (zh) 2019-11-05 2019-11-05 组织拉钩及具有该组织拉钩的医用牵拉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355640U true CN211355640U (zh) 2020-08-28

Family

ID=721586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886867.6U Active CN211355640U (zh) 2019-11-05 2019-11-05 组织拉钩及具有该组织拉钩的医用牵拉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35564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88622A1 (zh) * 2019-11-05 2021-05-14 江苏唯德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组织拉钩及具有该组织拉钩的医用牵拉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88622A1 (zh) * 2019-11-05 2021-05-14 江苏唯德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组织拉钩及具有该组织拉钩的医用牵拉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6184120A1 (zh) 夹片式重复开合止血夹
CN108013914B (zh) 一种内镜下使用的改进型止血夹及其夹钳部
CN103584898B (zh) 组织夹持装置
JP4758173B2 (ja) 結紮装置
CN110799130B (zh) 端部执行器械、端部执行装置、输送装置、及装配盒
CN107072668B (zh) 软组织夹
WO2019205332A1 (zh) 夹持装置
EP3878381A2 (en) Through the scope tension member release clip
CN110464410B (zh) 配合内窥镜使用的夹子装置及其夹持部
US20110077668A1 (en) Devices for approximating tissue and related methods of use
CN110664445A (zh) 组织拉钩及具有该组织拉钩的医用牵拉器
EP3620117B1 (en) Large wound area anastomosis clip
CN211355640U (zh) 组织拉钩及具有该组织拉钩的医用牵拉器
CN211325244U (zh) 组织拉钩及具有该组织拉钩的医用牵拉器
CN211325243U (zh) 医用牵拉器
CN115281774A (zh) 插入式夹持器械及其运动件
CN211355689U (zh) 配合内窥镜使用的夹子装置及其夹持部
CN219271031U (zh) 一种止血夹组件及应用其的止血夹
CN112641475A (zh) 组织拉钩及具有该组织拉钩的医用牵拉器
CN112641474A (zh) 医用牵拉器
WO2021088622A1 (zh) 组织拉钩及具有该组织拉钩的医用牵拉器
CN108742735A (zh) 一种固定装置
US20200397437A1 (en) Hemostasis clip reduced length deployment mechanism
CN113440207A (zh) 一种止血夹
CN219271029U (zh) 一种闭合夹及包含其的组织夹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