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354941U - 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354941U CN211354941U CN201921240799.6U CN201921240799U CN211354941U CN 211354941 U CN211354941 U CN 211354941U CN 201921240799 U CN201921240799 U CN 201921240799U CN 211354941 U CN211354941 U CN 21135494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ver
- liner
- hole
- removable
- se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其包括盖体,盖体包括内衬和可拆盖,可拆盖位于内衬的下侧,并可拆卸地安装至内衬;内衬设置有第一排气孔,可拆盖设置有位于第一排气孔下方的第二排气孔,第二排气孔处套设有具有蒸汽进口的第一密封件,第一密封件的第一端部设置在第一排气孔处以限制可拆盖的移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烹饪器具,盖体中可以不设置可拆盖座,可拆盖直接安装至内衬,安装在可拆盖上的第一密封件通过可拆盖而固定并定位在盖体中,安装结构简单。并且可以借助于第一密封件限制可拆盖相对于内衬的移动,尤其是限制可拆盖相对于内衬在水平方向上的移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已有的诸如电饭煲等烹饪器具通常包括盖体和煲体,盖体可开合地设置在煲体上,以在盖体和煲体之间形成烹饪空间。盖体包括内衬、可拆盖和可拆盖座,可拆盖座先固定安装至内衬,而后再将可拆盖可拆卸地安装至可拆盖座。可拆盖在蒸汽通道处安装有密封圈,密封圈需要借助于可拆盖座安装可拆盖的方式而固定并定位在盖体中,这使得密封圈的安装结构和装配过程复杂。并且由于可拆盖座和内衬设置有彼此配合的安装结构,可拆盖和可拆盖座设置有彼此配合的安装结构,使得增加了盖体的装配结构复杂性,制造成本偏高。
可拆盖通常与可拆盖座卡扣连接,这需要在两者的周向边缘处设置彼此配合的多对扣位结构,并且在装配时,需要将对应的每对扣位结构对准。这会因操作人安装经验不足,装配不到位使得装配效率低,装配不良产生报废。消费者自己装配可拆盖的难度大,用户体验感不高。
因此,需要一种烹饪器具,以至少部分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在实用新型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为了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其包括盖体,所述盖体包括:
内衬和可拆盖,所述可拆盖位于所述内衬的下侧,并可拆卸地安装至所述内衬;
所述内衬设置有第一排气孔,所述可拆盖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一排气孔下方的第二排气孔,所述第二排气孔处套设有具有蒸汽进口的第一密封件,
所述第一密封件的第一端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排气孔处以限制所述可拆盖的移动。
根据本方案,对于不设置诸如可拆盖座等安装件的盖体,可拆盖直接安装至内衬,安装在可拆盖上的第一密封件通过可拆盖而固定并定位在盖体中,安装结构简单。并且可以借助于第一密封件限制可拆盖相对于内衬的移动,尤其是限制可拆盖相对于内衬在水平方向上的移动。
可选地,所述内衬围绕所述第二排气孔设置有向上突出的台阶部,所述第一密封件的所述第一端部插入并限位在所述台阶部中。
根据本方案,可以借助于内衬上的台阶部限制可拆盖相对于内衬的移动。
可选地,所述第一密封件的与所述第一端部相对的第二端部设置有径向向内凹陷的第一凹部,所述可拆盖的位于所述第二排气孔的边缘部分插入至所述第一凹部中。
根据本方案,可以便于第一密封件的装配。
可选地,所述第一密封件的所述第一端部插入并限位在所述第一排气孔中。
根据本方案,可以借助于内衬上的第一排气孔限制可拆盖相对于内衬的移动。
可选地,所述第一密封件设置有穿过所述蒸汽进口的加强筋。
根据本方案,加强筋可以起到破泡的作用,并且可以提高第一密封件的结构强度。
所述内衬设置有向下延伸的安装柱;
所述可拆盖设置有对应于所述安装柱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处套设有第二密封件,所述可拆盖通过所述第二密封件可拆卸地连接至所述内衬。
根据本方案,可以直接朝向内衬按压可拆盖,将可拆盖套设在安装柱上。当需要将可拆盖拆卸下来时,可以直接将可拆盖从安装柱上分离。这种可拆盖的装配结构简单,不用多余的零件,装配方式方便、快捷,消费者可以轻松拆卸和安装可拆盖,提高了用户体验感。并且借助于第二密封件,可拆盖可密封地连接至内衬,这不仅能够避免蒸汽进入盖体内部,而且不会因装配不良产生报废。
可选地,所述第一排气孔在水平方向上与所述安装柱间隔开预定距离。
根据本方案,可以提高可拆盖的安装稳定性,避免不期望的移动。
可选地,所述安装柱设置在所述内衬的中部,所述第一排气孔靠近所述内衬的外周布置。
根据本方案,可以简化可拆盖的装配结构,并保持可拆盖的安装稳定性。
可选地,所述第二密封件设置有对应于所述安装柱的插入孔,所述安装柱的头部穿过所述插入孔并与所述第二密封件的位于所述插入孔的边缘部分卡接。
根据本方案,可以借助于安装柱的头部来承载可拆盖。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附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及原理。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盖体的一个截面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示的盖体的另一个截面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所示的盖体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1中所示的盖体的仰视立体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盖体的一个截面示意图;
图6为图5中所示的盖体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盖体 110:面盖
120:内衬 121:安装柱
122:柱体部 123:头部
124:安装柱凹部 125:第一排气孔
126:台阶部 130:可拆盖
131:安装孔 132:安装孔边缘
133:外周缘 134:第二排气孔
135:排气孔边缘 140:密封圈
150:第一密封件 151:蒸汽进口
152:第一凹部 153:加强筋
160:第二密封件 161:第二凹部
162:插入孔 163:插入孔边缘
164:隔离室 165:渐缩部
166:操作部 200:盖体
264:台阶 265:水平延伸部
266:竖向延伸部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为了彻底理解本实用新型,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以便阐释本实用新型。显然,本实用新型的施行并不限定于该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不应当解释为局限于这里提出的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的是,在此使用的术语的目的仅在于描述具体实施方式并且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和“所述/该”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指出另外的方式。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所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本实用新型中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前”、“后”、“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非限制。
本实用新型中所引用的诸如“第一”和“第二”的序数词仅仅是标识,而不具有任何其他含义,例如特定的顺序等。而且,例如,术语“第一部件”其本身不暗示“第二部件”的存在,术语“第二部件”本身不暗示“第一部件”的存在。
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地说明,这些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代表实施方式,并不是限定本实用新型。
第一实施方式
通常,诸如电饭煲的烹饪器具包括煲体和盖体100(图1)。煲体基本上呈圆角长方体形状,并且具有圆筒形状的内锅收纳部。内锅可以固定设置于内锅收纳部处,或者可以自由地放入内锅收纳部或者从内锅收纳部取出,以方便对内锅的清洗。内锅通常由金属材料制成且上表面具有圆形开口,用于盛放待加热的材料,诸如米、汤等。煲体中包括用于加热内锅的加热装置,以对内锅进行加热。
可以理解,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可以为电饭煲、电压力锅或其他的烹饪器具,且烹饪器具除具有煮米饭的功能以外,还可以具有煮粥等各种功能。
盖体100具有与煲体基本上对应的形状,基本上呈圆角的长方体形状。盖体100可开合地设置在煲体上,具体地,其通过枢转轴枢接至煲体,并能够绕枢转轴所在的枢转轴线在相对于煲体的盖合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自由枢转,以方便对煲体进行盖合和打开。当盖体100盖合在煲体上时,其覆盖在内锅之上,和内锅之间构成烹饪空间。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在描述盖体100中的各个部件及其位置关系中使用的方向性术语,诸如“之上”、“上方”、“下方”、“下侧”、“向上”、“向下”等是相对于处于水平状态下的盖体100而言的。
如图1和图2所示,盖体100包括面盖110、位于面盖110下侧的内衬120,以及位于内衬120下侧的可拆盖130。面盖110罩设至并安装至内衬120,可拆盖130从下侧可拆卸地安装至内衬120。可拆盖130的外周缘133可以设置有用于与烹饪器具的内锅配合的密封圈140。密封圈140可以由例如橡胶材料制成,当盖体100盖合在煲体上时,密封圈140与内锅的锅口边缘过盈配合,以密封烹饪空间。
本实施方式中,盖体100不包括诸如可拆盖座等安装件。可拆盖130是直接可拆卸地安装至内衬120上的。为了提高可拆盖130的安装稳固性,本实施方式设置了限制可拆盖130移动的结构。
具体地,通常盖体100一般会设置有蒸汽通道,以将烹饪空间内的蒸汽外排至大气。在本文中,内衬120可以设置有第一排气孔125,可拆盖130可以设置有位于第一排气孔125下方的第二排气孔134。第二排气孔134可以套设有第一密封件150,以此实施方式,第一密封件150可以通过可拆盖130而固定并定位在盖体100中。第一密封件150设有蒸汽进口151,并且第一密封件150能够延伸至第一排气孔125处,以形成蒸汽通道。面盖110上设置有与蒸汽通道连通的蒸汽出口(未示出)。
第一密封件150的第一端部(或者说是上端部)设置在第一排气孔125处,以限制可拆盖130的移动,例如,限制可拆盖130相对于内衬120在水平方向上的移动,或者是限制可拆盖130以某个位置点的在水平方向上的旋转运动。
在图示实施方式中,内衬120可以围绕第一排气孔125设置有向上突出的台阶部126,第一密封件150的第一端部插入并限位在台阶部126中。具体地,台阶部126形成一个环形的容纳空间,第一密封件150可以接收在该容纳空间中。第一密封件150的形状为长条形。台阶部126的形状与第一密封件150的形状相对应,也是长条形。台阶部126的竖向台阶面F1可以与第一密封件150的外周表面F2抵接,台阶部126的横向台阶面F3可以与第一密封件150的顶表面F4抵接。
可选地,第一密封件150的与第一端部相对的第二端部(或者说是下端部)可以设置有径向向内凹陷的第一凹部152。可拆盖130的位于第二排气孔134的边缘部分,即排气孔边缘135,插入至第一凹部152中。可见,该实施方式中,第一密封件150的两端分别安装至可拆盖130的第二排气孔134和内衬120的台阶部126,以将第一密封件150固定并定位在盖体100中。
第一密封件150可以设置有穿过蒸汽进口151的加强筋153。第一密封件150在水平方向上的截面形状可以为长圆形,加强筋153可以连接较长的第一密封件150的两个侧壁。
在图示实施方式中,可拆盖130通过设置在内衬120上的安装柱121而可拆卸地安装在盖体100中。
具体地,内衬120可以设置有向下延伸的安装柱121。可拆盖130可以设置有对应于安装柱121的安装孔131,安装孔131处可以套设有第二密封件160。可拆盖130可以通过第二密封件160诸如套设方式等可拆卸地连接至安装柱121。可拆盖130的安装顺序为先将密封圈140套设在可拆盖130的外周缘133,接着将第二密封件160套设在安装孔131处,最后,可以直接朝向内衬120按压可拆盖130,将第二密封件160套设在安装至上,完成可拆盖130的安装。
由此,可拆盖130能够从盖体100中拆卸下来,便于可拆盖130的清洗、维护和更换等。
本实施方式中,可拆盖130可以与密封圈140、第二密封件160形成为一个组件。在需要将可拆盖130拆卸下来的情况下,例如当需要清洗可拆盖130时,密封圈140和第二密封件160与可拆盖130一起拆卸下来,一起再安装。具体地,可以直接远离内衬120拉拽可拆盖130,使第二密封件160从安装柱121上脱出。当安装可拆盖130时,可以朝向内衬120按压可拆盖130,将第二密封件160套设在安装至上。本实施方式中,可拆盖130的装配结构简单,不用多余的零件,装配方式方便、快捷,消费者可以轻松拆卸和安装可拆盖130,提高了用户体验感。
第二密封件160可以密封可拆盖130与内衬120之间的安装间隙,以避免蒸汽进入盖体100内部,具体是,进入内衬120和可拆盖130之间的空间内。避免蒸汽进入盖体100内部的目的是,防止蒸汽液化后在盖体100内存液,造成腐臭;对于应盖体100内设置有控制装置的情况下,蒸汽的进入还会损坏控制装置。可拆盖130与安装柱121是柔性连接,因为第二密封件160具有通常密封构件的特点,例如,具有柔性特点。这能够避免硬连接的刮擦,不会因装配不良产生报废。
本实施方式中,密封圈140的顶部可以与内衬120抵接,以在可拆盖130的外周缘133处密封可拆盖130与内衬120之间的间隙。这能够避免液体进入至盖体100的内部。本实施方式中,可拆盖130不需要在外周缘133处与内衬120存在固定式的安装关系,仅通过套设在安装柱121上而完成安装。安装柱121承载了可拆盖130的重量。
具体地,如图3所示,第二密封件160可以设置有径向向内凹陷的第二凹部161,可拆盖130在安装孔131的边缘部分,即安装孔边缘132,可以插入至第二凹部161中。第二密封件160还可以设置有对应于安装柱121的插入孔162,安装柱121能够插入至所述插入孔162中。在图示实施方式中,安装柱121包括柱体部122和位于柱体部122下方的头部123。头部123可以穿过插入孔162,柱体部122的外表面与插入孔边缘163抵接,也就是说,第二密封件160可以套设在柱体部122处。头部123能够与第二密封件160的位于插入孔162的边缘部分卡接,在未受外力的情况下,头部123不会从插入孔162脱出。并且该头部123能够承载可拆盖130的重量。
插入孔162的孔径可以等于或略小于柱体部122的径向尺寸。安装柱121的头部123的径向尺寸可以大于安装柱121的柱体部122的径向尺寸,插入孔边缘163与头部123的突出于柱体部122的部分抵接。可选地,插入孔162的形状与柱体部122的形状相适配,例如,插入孔162可以为圆形孔,柱体部122可以是圆柱体。头部123的下表面可以为弧形面。
第二密封件160可以设置有具有插入孔162的隔离室164,安装柱121的头部123能够接收在隔离室164中。因为一般情况下蒸汽是有压力的,所以可以设置隔离室164,以将烹饪空间与插入孔162隔离开。这样可以避免蒸汽作用于插入孔边缘163,使插入孔边缘163产生移位和/或形变,例如斜向上移位,在第二密封件160和安装柱121之间产生间隙。这种间隙是不期望的,因为蒸汽会进入至盖体100内部。在该实施方式中,头部123与隔离室164的内侧部之间可以留有装配间隙,以便于可拆盖130便捷地套设在安装柱121上。
可选地,第二密封件160的形状大致呈杯型。具体地,第二密封件160的下部(具体是在第二凹部161之下的部分)形成渐缩部165,渐缩部165的形状可以是例如圆锥形、棱锥形等。隔离室164的下部可以也形成与渐缩部165形状相似的渐缩结构。渐缩部165的底端可以设置有操作部166,方便操作者抓握。
安装柱121可以与内衬120为一体件,与内衬120一起成型。安装柱121具有向下凹陷的安装柱凹部124。安装柱凹部124从内衬120的上表面凹陷至头部123处,这可以有效避免在安装柱121处出现缩水。
在图示实施方式中,可拆盖130与内衬120之间存在两种安装位置点,一种是由安装柱121限定的,一种是由第一排气孔125限定的。这两种安装位置点可以使得可拆盖130相对于内衬120在水平方向上不旋转。可拆盖130可以借助于第一密封件150防止其相对于内衬120在水平方向上旋转。这在安装柱121仅设置有一个的情况下是更有利的。例如,在图示实施方式中,内衬120设置有一个安装柱121,可拆盖130仅通过一个安装柱121卡接至内衬120。第一密封件150能够与内衬120配合,阻挡可拆盖130以安装柱121为固定点而在水平方向上的旋转,保持可拆盖130平稳和水平。
进一步地,第一排气孔125可以在水平方向上与安装柱121间隔开预定距离。这样可以提高可拆盖130的安装稳定性,避免不期望的移动。如图4所示,安装柱121可以设置在内衬120的中部,相应地,安装孔131可以设置在可拆盖130的中部。例如,可选地,安装孔131可以位于或靠近可拆盖130的中心,相应地,安装柱121位于或靠近内衬120的中心。在该实施方式,安装孔131的个数可以是一个。
返回参照图1,第一排气孔125可以靠近内衬120的外周布置。例如,第一排气孔125可以位于安装柱121和内衬120的后端之间,相应地,第二排气孔134可以位于安装孔131和可拆盖130的后端之间,由此,第一密封件150可以靠近盖体100的后端安装。由此,可以即保证了可拆盖130的安装稳定性,又保证了使用操作的安全性。
第二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5和图6,对第二实施方式的烹饪器具的盖体200进行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盖体200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盖体100相同的结构和/或构造,除了可拆盖130与内衬120的连接结构。因此,第二实施方式的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元件功能相同的元件将在此进行相同的编号,并且为了简洁起见将不再对其进行详细描述和/或图示。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密封件150的第一端部可以插入并限位在第一排气孔125中。第一密封件150能够在第一排气孔125和第二排气孔134之间形成搭接桥。在该实施方式中,可拆盖130在水平方向上的旋转运动能够被第一排气孔125阻挡。
如图5和图6所示,第二密封件160可以不具有隔离室164,而是围绕插入孔162设置有台阶264。台阶264的开口朝下。安装柱121的头部123穿过插入孔162搭接在台阶264处。头部123能够与第二密封件160的台阶264紧密装配在一起。可选地,台阶264的竖向面F21可以与头部123抵接。在该实施方式中,蒸汽会直接作用于头部123,避开作用于插入孔边缘163。具体地,第二密封件160可以包括水平延伸部265和从水平延伸部265向上延伸的竖向延伸部266。插入孔162可以设置在水平延伸部265处,第一凹部161可以设置在竖向延伸部266处。台阶264从水平延伸部265的下表面向上凹陷。头部123具有竖向抵接面F22,竖向抵接面F22与台阶264的竖向面F21抵接。可选地,竖向抵接面F22和竖向面F21大致平行。
本实施方式中,在拆卸可拆盖130时,操作者可以用手握持密封圈140,以将安装柱从插入孔152脱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盖体,盖体中可以不设置可拆盖座,可拆盖直接安装至内衬,安装在可拆盖上的第一密封件通过可拆盖而固定并定位在盖体中,安装结构简单。并且可以借助于第一密封件限制可拆盖相对于内衬的移动,尤其是限制可拆盖相对于内衬在水平方向上的移动。
此外,内衬设置有向下延伸的安装柱,可拆盖设置有对应于安装柱的安装孔,安装孔处套设有第一密封件,可拆盖通过第一密封件套设并卡接至安装柱。可以直接朝向内衬按压可拆盖,将可拆盖套设在安装柱上。当需要将可拆盖拆卸下来时,可以直接将可拆盖从安装柱上拔出。这种可拆盖的装配结构简单,不用多余的零件,装配方式方便、快捷,消费者可以轻松拆卸和安装可拆盖,提高了用户体验感。并且借助于第一密封件,可拆盖可密封地连接至内衬,这不仅能够避免蒸汽进入盖体内部,而且不会因装配不良产生报废。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中出现的诸如“部”、“件”等术语既可以表示单个的零件,也可以表示多个零件的组合。本文中出现的诸如“安装”、“设置”等术语既可以表示一个部件直接附接至另一个部件,也可以表示一个部件通过中间件附接至另一个部件。本文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与其他特征结合地应用于另一个实施方式,除非该特征在该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不适用或是另有说明。
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范围内。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附属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范围所界定。
Claims (9)
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盖体,所述盖体包括:
内衬(120)和可拆盖(130),所述可拆盖(130)位于所述内衬(120)的下侧,并可拆卸地安装至所述内衬(120);
所述内衬(120)设置有第一排气孔(125),所述可拆盖(130)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一排气孔(125)下方的第二排气孔(134),所述第二排气孔(134)处套设有具有蒸汽进口(151)的第一密封件(150),
所述第一密封件(150)的第一端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排气孔(125)处以限制所述可拆盖(130)的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120)围绕所述第二排气孔(134)设置有向上突出的台阶部(126),所述第一密封件(150)的所述第一端部插入并限位在所述台阶部(126)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件(150)的与所述第一端部相对的第二端部设置有径向向内凹陷的第一凹部(152),所述可拆盖(130)的位于所述第二排气孔(134)的边缘部分插入至所述第一凹部(152)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件(150)的所述第一端部插入并限位在所述第一排气孔(125)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件(150)设置有穿过所述蒸汽进口(151)的加强筋(15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衬(120)设置有向下延伸的安装柱(121);
所述可拆盖(130)设置有对应于所述安装柱(121)的安装孔(131),所述安装孔(131)处套设有第二密封件(160),所述可拆盖(130)通过所述第二密封件(160)可拆卸地连接至所述内衬(12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气孔(125)在水平方向上与所述安装柱(121)间隔开预定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柱(121)设置在所述内衬(120)的中部,所述第一排气孔(125)靠近所述内衬(120)的外周布置。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件(160)设置有对应于所述安装柱(121)的插入孔(162),所述安装柱(121)的头部(123)穿过所述插入孔(162)并与所述第二密封件(160)的位于所述插入孔(162)的边缘部分卡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240799.6U CN211354941U (zh) | 2019-08-01 | 2019-08-01 | 烹饪器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240799.6U CN211354941U (zh) | 2019-08-01 | 2019-08-01 | 烹饪器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354941U true CN211354941U (zh) | 2020-08-28 |
Family
ID=721490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240799.6U Active CN211354941U (zh) | 2019-08-01 | 2019-08-01 | 烹饪器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354941U (zh) |
-
2019
- 2019-08-01 CN CN201921240799.6U patent/CN21135494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200442116Y1 (ko) | 전기압력밥솥 | |
CN211354941U (zh) | 烹饪器具 | |
CN110811343B (zh) | 上盖组件和烹饪器具 | |
KR20120103822A (ko) | 전기조리기 | |
KR102350876B1 (ko) | 전기압력밥솥용 내솥커버 | |
CN212939357U (zh) | 盖体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 |
CN211355038U (zh) | 烹饪器具 | |
KR102057938B1 (ko) | 조리기기용 커버 조립체 | |
CN113133649B (zh) | 压力烹饪器具 | |
CN215383277U (zh) | 一种内盖可拆的烹饪器具 | |
CN210408127U (zh) | 电饭煲盖的内衬组件、电饭煲盖和电饭煲 | |
CN213371455U (zh) | 密封圈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 |
KR20170070600A (ko) | 전기압력조리기용 내솥 뚜껑 | |
CN212326177U (zh) | 盖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 |
CN216020459U (zh) | 一种拆盖安全的压力烹饪器具 | |
CN214230860U (zh) | 盖体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 |
CN213371462U (zh) | 盖体和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 |
CN220546133U (zh) | 盖体和烹饪器具 | |
CN210961423U (zh) | 烹饪器具 | |
CN211534080U (zh) | 烹饪器具 | |
CN209951013U (zh) | 密封圈固定架和烹饪器具 | |
KR100833645B1 (ko) | 압력 밥솥 | |
CN217285474U (zh) | 盖体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 |
CN219813918U (zh) | 食物处理器 | |
CN209966104U (zh) | 烹饪器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