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351832U - 一种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351832U
CN211351832U CN201921204331.1U CN201921204331U CN211351832U CN 211351832 U CN211351832 U CN 211351832U CN 201921204331 U CN201921204331 U CN 201921204331U CN 211351832 U CN211351832 U CN 2113518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antenna
distance condition
energy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20433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瑞
张爱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20433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3518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3518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3518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装置,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解决了移动设备要为具有提示功能的声光等部件提供电力支持,通常的设计连接复杂、占用空间,并且会过多的消耗移动设备本身电量的问题;主要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装置,其包括线圈,所述线圈满足距离条件,则获得信号,产生能量;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装置上设置线圈,该线圈与移动设备上的天线配合,满足所述距离条件时,所述线圈接收到信号,进而产生能量,产生的能量再进一步的用于供电或其他方面;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实用性强,极其适用于现今无现金消费方式的移动设备。

Description

一种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装置。
背景技术
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识别和互联技术,可以在移动设备、消费类电子产品、PC和智能控件工具间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NFC天线是以射频识别技术为基础,采用变压器共耦匹配做通信的硬件处理方案,并通过处理器的通讯指令完成数据传送过程的校验;NFC提供了一种简单、触控式的解决方案,可以让消费者简单直观的交换信息、访问内容与服务。
现今大多数移动设备中都设有NFC天线,并且对应NFC天线在实现其支付、刷卡、近距离感应等功能时配置了具有声光等提示功能的设备壳体用以起到提示作用。
但是在实现本实用新型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移动设备要为具有提示功能的声光等部件提供电力支持,通常的设计为在设备壳体中内置电力存储装置,或者设备壳体通过连接线的方式以移动设备电连接,间接的对设备壳体进行供电,但是该方式连接复杂、占用空间,并且会过多的消耗移动设备本身的电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装置,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移动设备要为具有提示功能的声光等部件提供电力支持,通常的设计连接复杂、占用空间,并且会过多的消耗移动设备本身电量的问题,从而更加适于实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装置,其包括:
线圈,所述线圈满足距离条件,则获得信号,产生能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可选的,前述的一种装置,还包括壳体,用于容纳电子设备;
所述线圈设置在所述壳体上,如果所述壳体卡扣在所述电子设备上,则满足所述距离条件,则获得信号,产生能量。
可选的,前述的一种装置,还包括天线;
所述天线设置在所述装置上,且所述天线处于第一工作状态,如果所述线圈满足所述距离条件,则获得信号,产生能量。
可选的,前述的一种装置,其中所述线圈满足所述距离条件,则通过耦合作用产生电流,用于为与所述线圈串联的电器元件供电。
可选的,前述的一种装置,其中所述线圈满足所述距离条件,则通过耦合作用增大所述天线的分布电感。
可选的,前述的一种装置,还包括谐振电路,所述谐振电路与所述线圈电连接,且所述谐振电路与所述天线的谐振值相适配。
可选的,前述的一种装置,其中所述线圈为低频线圈;
所述天线为低频天线。
可选的,前述的一种装置,其中所述天线处于所述第一工作状态发出脉冲电磁波,所述线圈接收所述脉冲电磁波与其形成耦合,产生能量。
可选的,前述的一种装置,还包括触发电路,所述触发电路与所述天线电连接,用于接收动态信号并触发所述天线处于所述第一工作状态。
可选的,前述的一种装置,其中所述装置为手机。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一种装置至少具有下列优点:通过在装置上设置线圈,该线圈与移动设备上的天线配合,满足所述距离条件时,所述线圈接收到信号,进而产生能量,产生的能量再进一步的用于供电或其他方面,解决了移动设备要为具有提示功能的声光等部件提供电力支持,通常的设计连接复杂、占用空间,并且会过多的消耗移动设备本身电量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实用性强,极其适用于现今无现金消费方式的移动设备。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装置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装置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装置,其包括线圈2,所述线圈2满足距离条件,则获得信号,产生能量。具体的,为了解决电子设备9要为壳体上具有提示功能的声光等部件提供电力支持,通常的设计连接复杂、占用空间,并且会过多的消耗电子设备9本身电量的问题,其中电子设备壳体上设置的具有提示功能的声光部件是为了配合现今电子设备9中的近场通讯天线4(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即为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识别和互联技术,可以在电子设备9、消费类电子产品、PC和智能控件工具间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近场通讯天线4(NFC)通常被用在电子设备9的线上支付、刷取门禁卡、近距离感应等功能,而声光部件则是为了配合近场通讯天线4(NFC)的工作起到提示的作用,该提示可以是成功与失败的提示,也可以是出现故障的报警;现有的常规设计是通过电连接线把移动设备和设备壳体相连接,用电子设备9本身的电量为设备壳体中的声光部件供电,但是该设计方式连接复杂、占用空间,而且还会消耗电子设备9本身的电量;进一步的为了简化操作,还有的设计者在设备壳体内部甚至电力存储装置即为电池,但是电池也是需要更换或者充电操作的,同样存在很多弊端;因而本身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无需线连、无需电池供电、无需消耗电子设备9本身电量即可实现为其他提示部件3供电的装置;其中,所述装置包括所述线圈2,所述线圈2为低频感应线圈,具有通过耦合作用产生电流的作用,进而当所述线圈2在靠近具有电波震荡的电子设备9时,所述线圈2即会产生能量用于供电,则对应的所述距离条件即为能够产生电波震荡的器件靠近所述线圈2并且其产生的电波震荡能够被所述线圈2感应到。
进一步的,所述装置可以是电子设备9的外设壳体也可以直接是电子设备9本身;参考附图1,当所述装置是所述电子设备9的外设壳体时即所述装置还包括壳体1,用于容纳电子设备9;
所述线圈2设置在所述壳体1上,并随所述壳体1卡扣在所述电子设备9上,满足所述距离条件,则获得信号,产生能量。
具体的,当所述壳体1卡扣在所述电子设备9上时即所述线圈2与所述电子设备9中的近场天线4靠近时,所述电子设备9中的近场通讯天线4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发出脉冲电磁波,此时所述线圈2接收脉冲电磁波产生感应电流为所述提示部件3供电,使其能够运转工作发出提示信号;其中,所述提示部件3设置为发光体或发声体独立存在或者而是二者同时存在,以便于更明确更清晰的起到提示的作用;另外,还可以为其他电器元件进行供电;此时,所述线圈2需要与所述电子设备9中的所述天线的位置相互对应,保证信号的良好传递。
参考附图2,或者所述装置本身即为电子设备9时所述装置还包括天线;
所述天线设置在所述装置上,且所述天线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所述线圈2满足所述距离条件,则获得信号,产生能量。
具体的,所述装置本身即为电子设备9说明所述线圈2与所述电子设备9的天线距离足够近,所述电子设备9中的近场通讯天线4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发出脉冲电磁波,此时所述线圈2接收脉冲电磁波产生感应电流为所述提示部件3供电,使其能够运转工作发出提示信号;其中,所述提示部件3设置为发光体或发声体独立存在或者而是二者同时存在,以便于更明确更清晰的起到提示的作用;另外,还可以为其他电器元件进行供电;其中,所述天线具体为低频天线中的近场通讯天线4(NFC)。
根据上述所列,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装置,通过在装置上设置线圈2与电子设备9的近场通讯天线4配合,当电子设备9中的近场通信天线4工作时发出脉冲电磁波,所述线圈2接收到脉冲电磁波后产生感应电流,进而利用产生的感应电流为与所述线圈2串联的提示部件3供电,使其能够运转工作发出提示信号;所述电子设备9中所述近场通讯天线4无论所述线圈2是否讯在总归是要进行工作的,因而本实用新型这样的设计是在不消耗所述电子设备9本身电量的前提下,通过感应电流的方式对所述提示部件3进行供电,使其能够正常工作,能够配合进行通讯天线4进行提示工作;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中也无需为与所述线圈2串联的电器元件提供电力存储装置,电力存储装置无论是一次性可更换式还是可充电式都需要人为的进行电力的补充,因而本实用新型中省去了更换或维护电力存储装置的操作步骤,简化日常操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实用性强,极其适用于现今无现金消费方式的移动设备。
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具体的理解为:可以同时包含有A与B,可以单独存在A,也可以单独存在B,能够具备上述三种任一中情况。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出的一种装置,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线圈2满足所述距离条件,则通过耦合作用产生电流,用于为与所述线圈2串联电器元件供电;或者
所述线圈2满足所述距离条件,则通过耦合作用增大所述天线的分布电感。
具体的,所述线圈2满足所述距离条件时,其是通过感应电波震荡来产生耦合效应,进而产生电流,也就是感应电流,继而可以为与所述线圈串联的任何电器元件(例如所述提示部件3)进行供电;再者,所述线圈2在满足所述距离条件时,不仅仅能够起到产生电流用于供电的作用,还能够所述电子设备9中天线的分布电感,即放大电路的作用,也就是提高电子设备9上天线的性能;进一步的,所述装置还包括谐振电路7,所述谐振电路7与所述线圈2电连接,且所述谐振电路7与所述天线的谐振值相适配。
具体的,当所述天线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发出脉冲电磁波,此时所述线圈2接收脉冲电磁波为所述谐振电路7供电,此时所述谐振电路7处于工作状态与所述天线形成耦合,增大所述天线的分布电感也可以理解为覆盖面积或距离;同时,为了精准的提高电子设备9上天线的性能,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中,将所述谐振电路7的谐振值与电子设备9的谐振值设置为极其相近甚至是相等以达到与所述天线耦合的目的,也就是说所述谐振电路7与所述线圈2相串联,只要天线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所述线圈2能够第一时间接收到脉冲电磁波并感应出感应电流,所述谐振电路7则通路产生与天线相同的谐振值,增大所述天线的分布电感,提高所述天线的整体性能。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装置,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线圈为低频线圈,所述天线为低频天线。
具体的,为了不妨碍所述电子设备9中的其他天线的工作,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中,将所述天线设置为低频天线,所述线圈设置为低频感应线圈。
进一步的,所述天线处于所述第一工作状态发出脉冲电磁波,所述线圈2接收所述脉冲电磁波与其形成耦合,产生能量。
进一步的,参考附图1,所述装置还包括触发电路5,所述触发电路5与所述天线电连接,用于接收动态信号并触发所述天线处于所述第一工作状态。
具体的,为了保证所述线圈2的感应及时,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中,加设了所述触发电路5,所述触发电路5与所述天线电连接,用于接收动态信号,比如在进行无现金支付需要启动天线时,所述触发电路5接收请求启动所述天线的信号,并触发所述天线处于所述第一工作状态,即发出脉冲电磁波,后所述线圈2才能感应并产生能量。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装置,具体实施中,所述装置为手机。
具体的,所述装置本身即为电子设备9是,具体到所述装置本身即为手机,所述天线和所述线圈2能够在同一部手机中,顺畅的进行产生脉冲电磁波和感应能量。
进一步的,为了更多并更迅速的获得感应电流,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中,将线圈2的数量设置为多个,也就是说在所述装置中设置多个感应线圈2,将感应面积增大,更有利于获得感应电流;另外在设置多个感应线圈2的前提下,所述线圈2的设置位置并不是必须与电子设备9上的所述天线相对应。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出的一种装置,在具体实施中,还包括第一开关,所述第一开关连接在所述提示模块3与所述线圈2之间,用于控制所述线圈2与所述提示模块3之间的通断。
具体的,为了达到灵活应用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中,在所述线圈2和所述提示模块3之间设有第一开关,所述的第一开关控制所述线圈2与所述提示模块3之间的通断,也就是说第一开关开启时,所述线圈2也所述显示模块3之间为常通路状态,只要所述电子设备9的近场通讯天线4(NFC)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所述提示模块3就可以得到所述线圈2的供电进而进行正常的提示工作;当第一开关关闭时,所述提示模块3和所述线圈2之间为断路的状态,此时即使电子设备9的近场通讯天线4(NFC)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所述提示模块3也不会发出提示信号,因而上述两种情况是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进行第一开关的开关的操作,如果不需要提示功能则手动关闭第一开关。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出的一种装置,在具体实施中,还包括第二开关,所述第二开关连接在所述谐振电路7与所述线圈2之间,用于控制所述线圈2与所述谐振电路7之间的通断。
具体的,为了达到灵活应用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中,在所述线圈2和所述谐振电路7之间设有第二开关,所述的第二开关控制所述线圈2与所述谐振电路7之间的通断,也就是说第二开关开启时,所述线圈2也所述显示模块3之间为常通路状态,只要电子设备9的近场通讯天线4(NFC)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所述谐振电路7就可以得到所述线圈2的供电进而进行正常的增强工作;当第二开关关闭时,所述谐振电路7和所述线圈2之间为断路的状态,此时即使电子设备9的近场通讯天线4(NFC)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所述谐振电路7也不会进入工作状态,因而上述两种情况是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进行第二开关的开关的操作,如果不需要提示功能则手动关闭第二开关。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线圈,所述线圈满足距离条件,则获得信号,产生能量;
提示部件,所述提示部件与所述线圈串联,用于发出提示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
还包括壳体,用于容纳电子设备;
所述线圈设置在所述壳体上,如果所述壳体卡扣在所述电子设备上,则满足所述距离条件,则获得信号,产生能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
还包括天线;
所述天线设置在所述装置上,且所述天线处于第一工作状态,如果所述线圈满足所述距离条件,则获得信号,产生能量。
4.根据权利要求2-3任一所述的装置,其中:
所述线圈满足所述距离条件,则通过耦合作用产生电流,为与所述线圈串联的电器元件供电。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中:
所述线圈满足所述距离条件,则通过耦合作用增大所述天线的分布电感。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中:
还包括谐振电路,所述谐振电路与所述线圈电连接,且所述谐振电路与所述天线的谐振值相适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中:
所述线圈为低频线圈;
所述天线为低频天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中:
所述天线处于所述第一工作状态发出脉冲电磁波,所述线圈接收所述脉冲电磁波与其形成耦合,产生能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中:
还包括触发电路,所述触发电路与所述天线电连接,用于接收动态信号并触发所述天线处于所述第一工作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3、5-9任一所述的装置,其中:
所述装置为手机。
CN201921204331.1U 2019-07-29 2019-07-29 一种装置 Active CN2113518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04331.1U CN211351832U (zh) 2019-07-29 2019-07-29 一种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04331.1U CN211351832U (zh) 2019-07-29 2019-07-29 一种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351832U true CN211351832U (zh) 2020-08-25

Family

ID=720946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204331.1U Active CN211351832U (zh) 2019-07-29 2019-07-29 一种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35183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Hui Planar wireless charging technology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products and Qi
JP4125275B2 (ja) 非接触ic媒体制御システム
JP5878244B2 (ja) 無線充電システム用受信機を備えるスマートフォン
US9002264B2 (en) Antenna structure for a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device
KR101958755B1 (ko) 무선 전력 수신기 및 그 제어 방법
JP2003224937A (ja) 電力供給装置および方法、受電装置および方法、電力供給システム、記録媒体、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CN101689698A (zh) 电子设备及相关方法中的改进或与之有关的改进
JP2006238548A (ja) 無線電力供給装置
CN104810929A (zh) 无线电力接收器、终端以及无线电力发送器
US20180205268A1 (en) Method for operating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KR102045085B1 (ko) 다수의 외부 장치에 유선으로 전원공급이 가능한 무선 전력 수신 장치
US10333334B2 (en)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in an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a tuned metallic body
CN211351832U (zh) 一种装置
US20170093172A1 (en) Multiple-axis wireless power receiver
KR20150045602A (ko) 공진방식 기반의 무선충전장치
JP4823259B2 (ja) 電子回路、無線端末および無線端末システム
JP4380275B2 (ja) データ通信装置
CN101465659A (zh) 手机
CN109445641B (zh) 一种书写位置检测器
US11012119B2 (en) NFC arrangement
KR102291717B1 (ko) 무선 전력 송신기 및 무선 전력 수신기
JPH07170668A (ja) ワイヤレス充電装置
CN207869540U (zh) 一种便携式平面遥控器
CN214850645U (zh) 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06461385U (zh) 一种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笔记本电脑及其充电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