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348905U - 本压绑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本压绑定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348905U
CN211348905U CN201921819547.9U CN201921819547U CN211348905U CN 211348905 U CN211348905 U CN 211348905U CN 201921819547 U CN201921819547 U CN 201921819547U CN 211348905 U CN211348905 U CN 2113489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ock
rotating
adjusting
pressure
back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81954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冯强
廖玉红
刘思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Liande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Liande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Liande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Liande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81954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3489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3489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3489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amps And Cli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本压绑定装置,包括:背板:具有伸缩轴的本压驱动机构:调节组件包括设置在背板上的固定块、中部枢接固定块的旋转件、设置在旋转件上端或下端上的调节块、一端穿过调节块抵触在背板上的调节杆、以及设有旋转件远离调节块的一端与背板之间的第一弹性件;第一弹性件的两端能够弹性抵接旋转件及背板;自动复位组件,设置在旋转件上;自动复位组件的一端与伸缩轴对应设置,另一端连接压头组件。通过调节杆调整调节块与背板之间的距离时,旋转件相对固定块及背板旋转,旋转件旋转时可带动自动复位组件旋转同步旋转,进而自动复位组件带动压头组件旋转,以实现调节压头组件前后的平衡性,确保压头组件的前后保持平衡。

Description

本压绑定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COG绑定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本压绑定装置。
背景技术
COG(chip on glass,芯片被直接绑定在玻璃上)生产工艺是通过ACF((Anisotropic Conductive Film异方性导电胶膜)粘合,并在一定的温度、压力和时间下热压而实现液晶玻璃与柔性线路板机械连接和电气导通的一种加工方式。其制造工艺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四步:(1)ACF预贴:根据工艺要求,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在液晶玻璃的ITO端或柔性线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简称FPC)需要邦定的引脚处粘贴指定长度的ACF。(2)预压:通过辅助图像系统对FPC和LCD的引脚进行对位,并进行预压形成初步的连接。(3)本压:在较高的温度和压力下,通过本压绑定装置对预邦定好的LCM产品进行邦定,通过ACF导电颗粒的变形和绝缘层的破裂,实现FPC与LCD玻璃的电气连接;同时ACF胶可在高温下聚合硬化而将两种不同材料连在一起以提供足够的机械连接强度。(4)检测:通过电子显微镜对主压后的产品进行检测。
传统本压绑定装置的气缸一般通过浮动接头与本压压头连接,即浮动接头处于本压绑定装置与本压压头之间,靠气缸驱动气缸轴伸出使本压压头压向产品,然后靠气缸驱动气缸轴缩回将本压压头拉回到原点位置。由于浮动接头刚性连接本压压头,从而当本压压头的前后失去平衡时无法进行调节,导致本压压头对产品的压力不均匀,难以保证产品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目前传统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本压绑定装置。
一种本压绑定装置,包括:
背板:
具有伸缩轴的本压驱动机构:
压头组件,与所述本压驱动机构相对设置;
调节组件,设于所述本压驱动机构与所述压头组件之间,包括设置在所述背板上的固定块、中部枢接所述固定块的旋转件、设置在所述旋转件上端或下端上的调节块、一端穿过所述调节块抵触在所述背板上的调节杆、以及设有所述旋转件远离所述调节块的一端与所述背板之间的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两端能够弹性抵接所述旋转件及所述背板;及
自动复位组件,设置在所述旋转件上;所述自动复位组件的一端与所述压头组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伸缩轴对应设置。
上述本压绑定装置,由于旋转件的中部与固定块枢接,从而通过调节杆调整调节块与背板之间的距离时,旋转件相对固定块及背板逆时针或顺时针旋转,由于自动复位组件并未与本压驱动机构的伸缩轴刚性连接,从而旋转件旋转时可带动自动复位组件旋转同步旋转,进而自动复位组件带动压头组件旋转,以实现调节压头组件前后的平衡性,确保压头组件的前后保持平衡,有效保证压头组件对产品的压力均匀,有效保证产品的质量。通过在所述旋转件远离所述调节块的一端与所述背板之间设置第一弹性件,第一弹性件提供旋转件远离调节块的一端朝远离背板方向运动的弹力,以使调节块靠近背板,进而使得调节杆的一端能够紧紧地抵触在背板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旋转件上设有导向通道;所述自动复位组件包括导向柱、压紧套及复位弹性件;所述导向柱活动穿设所述导向通道设置,且所述导向柱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压头组件及所述压紧套;所述压紧套设于所述导向件与所述本压驱动机构之间,所述压紧套与所述伸缩轴对应设置;所述复位弹性件设于所述压紧套与所述导向件之间,且所述复位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能够弹性抵接所述压紧套及所述调节组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伸缩轴的一端连接有第一定位件;所述自动复位组件还包括连接压紧套及所述导向柱的第二定位件,所述第二定位件与所述第一定位件对应接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旋转件包括枢接所述固定块的旋转块、连接所述旋转块的安装块、以及导向管;所述安装块内设有安装孔,所述导向管穿设在所述安装孔内,所述导向通道设于导向管内;所述调节块设置在所述旋转块的一端上,所述第一弹性件设于所述旋转块远离所述调节块的一端与所述背板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块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固定块相对设置,所述旋转件的部分设于两个所述固定块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节组件还包括转轴,所述固定块上设有通孔,所述旋转件位于两个固定块之间的部分上设有的转孔,转孔设于所述旋转件的中部并与通孔对应连通,所述转轴穿设所述通孔及所述转孔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节杆与所述调节块螺纹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旋转件朝向背板的一侧设有第一卡槽,所述背板朝向旋转件的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一卡槽对应设置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卡槽及所述第一凹槽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节组件还包括第二弹性件,第二弹性件设于所述旋转件靠近调节块的一端与所述背板之间,第一弹性件的两端能够弹性抵接旋转件及背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压力计安装件及压力计压块,所述压力计安装件安装在所述本压背板上,所述压力计安装件用于安装压力计,所述压力计压块安装在所述压头组件上,所述压力计压块用于按压压力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本压绑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本压绑定装置的左视图;
图3为图1的本压绑定装置的俯视图;
图4为图3的本压绑定装置的A-A轴向剖视图。
附图中各标号的含义为:
背板10,安装板11,加强板12,间隙13,第一凹槽14,第二凹槽15,
本压驱动机构20,伸缩轴21,第一定位件22,
压头组件30,连接块31,发热块32,本压压头33,隔热块34,压片35,
调节组件40,固定块41,旋转件42,第一卡槽420,第二卡槽421,导向通道422,旋转块423,安装块424,导向管425,安装孔426,卡块427,调节块43,调节杆44,第一弹性件45,第二弹性件46,转轴47,导套48,限位槽49,
自动复位组件50,导向柱51,压紧套52,复位弹性件53,容置槽54,第二定位件55,压力计安装件70,压力计压块8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请参考图1至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本压绑定装置,包括背板10、具有伸缩轴21的本压驱动机构20、压头组件30、调节组件40及自动复位组件50;压头组件30与本压驱动机构20相对设置;调节组件40设于本压驱动机构20与压头组件30之间;调节组件40包括设置在背板10上的固定块41、中部枢接固定块41的旋转件42、设置在旋转件42上端或下端上的调节块43、一端穿过调节块43抵触在背板10上的调节杆44、以及位于旋转件42与背板10之间的第一弹性件45;第一弹性件45设于旋转件42远离调节块43的一端。自动复位组件50设置在旋转件42上;自动复位组件50的一端与连接压头组件30连接,另一端与伸缩轴21对应设置。
本压绑定装置工作时,本压驱动机构20驱动伸缩轴21伸出,伸缩轴21通过自动复位组件50带动压头组件30下降以按压产品;按压工作完成后,本压驱动机构20驱动伸缩轴21缩回,自动复位组件50在失去伸缩轴21的压力后带动压头组件30复位。由于旋转件42的中部与固定块41枢接,从而通过调节杆44调整调节块43与背板10之间的距离时,旋转件42相对固定块41及背板10逆时针或顺时针旋转,由于自动复位组件50并未与本压驱动机构20的伸缩轴21刚性连接,从而旋转件42旋转时可带动自动复位组件50旋转同步旋转,进而自动复位组件50带动压头组件30旋转,以实现调节压头组件30前后的平衡性,确保压头组件30的前后保持平衡,使压头组件30与产品相平行,有效保证压头组件30对产品的压力均匀,有效保证产品的质量。通过在所述旋转件远离所述调节块的一端与所述背板之间设置第一弹性件,第一弹性件45提供旋转件53远离调节块43的一端朝远离背板10方向运动的弹力,以使调节块43靠近背板10,进而使得调节杆44的一端能够紧紧地抵触在背板10上,保证旋转件42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调节块43设置在旋转件42的上端上,则第一弹性件45设于旋转件42的下端;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调节块43设置在旋转件42的下端上,则第一弹性件45设于旋转件42的上端。
请参考图4,需要说明的是,旋转件42与背板10之间具有间隙13,确保旋转件42可相对背板10进行微旋转。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压驱动机构20设置在背板10上;具体地,背板10上设置有安装板11及两个相对设置的加强板12,加强板12的上端面与安装板11的下端面连接,有利于提高安装板11的稳定性;本压驱动机构20安装在安装板11上,伸缩轴21活动穿设安装板11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本压驱动机构20为气缸,伸缩轴21为气缸轴;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本压驱动机构还可以为液缸或电机,伸缩轴21为液缸轴或丝杆。
请参考图1、图2及图4,压头组件30包括连接自动复位组件50的连接块31、连接连接块32的发热块32、连接发热块32的本压压头33,发热块32通电发热时将热量传递给本压压头33。进一步地,压头组件30还包括隔热块34,隔热块34设置在连接块31与发热块32之间,防止发热块32上的热量传递传递至连接块32上。更进一步地,压头组件30还包括压片35,压片35设置在本压压头33背离发热块32的一侧;从可以理解地,螺栓穿过压片35连接本压压头33及发热块32,压片35设置可以防止螺栓磨损本压压头,同时有利于提高本压压头33与发热块32连接的稳定性。
请参考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旋转件42朝向背板10的一侧设有第一卡槽420,背板10朝向旋转件42的一侧设有与第一卡槽420对应设置的第一凹槽14,第一弹性件45的两端分别位于第一卡槽420及第一凹槽14内,可防止第一弹性件45发生偏移。
在一些实施例中,调节组件40还包括第二弹性件46,第二弹性件46设于旋转件42靠近调节块的一端与背板10之间,第一弹性件46的两端能够弹性抵接旋转件42及背板10,第二弹性件46提供旋转件53靠近调节块43的一端朝远离背板10方向运动的弹力,第二弹性件46与第一弹性件45配合使旋转件42能够处于稳定状态;且当逆时针调节旋转件42时,第二弹性件46提供旋转件53靠近调节块43的一端朝远离背板10方向运动的弹力,调节时更加省力。
进一步地,旋转件42朝向背板10的一侧设有第二卡槽421,背板10朝向旋转件42的一侧设有与第二卡槽421对应设置的第二凹槽15,第二弹性件46的两端分别位于第二卡槽421及第二凹槽15内,可防止第二弹性件46发生偏移。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45及第二弹性件46均为螺旋弹簧。
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块4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固定块41相对设置,旋转件42的部分设于两个固定块41之间,通过设置两个固定块41有效保证旋转件42安装的稳定性。具体地,调节组件40还包括转轴47,固定块41上设有通孔,旋转件42位于两个固定块41之间的部分设有与通孔对应连通的转孔,转孔设于旋转件42的中部并与通孔对应连通,转轴47穿设通孔及转孔设置,从而实现旋转件42与固定板41枢接,以使旋转件42可相对固定块41及背板10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调节杆44与调节块43螺纹连接;可以理解地,调整调节块43与背板10之间的距离时,相对调节块43旋转调节杆44,改变调节杆44位于旋转件42与背板10之间的长度,进而改变调节块43与背板10之间的距离,调节方便。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调节杆44还可与调节块43过紧配合,通过推动调节杆44或拉扯调节杆44实现调节调节块43与背板10之间的距离。
旋转件42上设有导向通道422;自动复位组件50包括导向柱51、压紧套52及复位弹性件53;导向柱51活动穿设导向通道422设置,从而可导向柱51沿导向通道422运动,有效防止导向柱51发生偏移;导向柱51的两端分别延伸出导通通道420的两端,且导向柱51的两端分别连接压头组件30及压紧套52;进一步地,导向柱51的一端与连接块31连接;压紧套52设于调节组件40与本压驱动机构20之间,压紧套52与伸缩轴21对应接触;复位弹性件53设于压紧套52与调节组件40之间,且复位弹性件53的两端分别能够弹性抵接压紧套52及调节组件40。
可以理解地,当本压驱动机构20驱动伸缩轴21朝压紧套52方向伸出时,伸缩轴21推动压紧套52朝靠近调节组件40的方向运动,继而压紧套52带动导向柱51沿导向通道422下降,导向柱51带动压头组件30下压,实现压头组件30按压产品;此时复位弹性件53处于弹性压缩状态;当本压驱动机构20驱动伸缩轴21缩回时,压紧套52失去伸缩轴21的压力后,复位弹性件53回弹,从而压紧套52在复位弹性件53的弹力下朝远离调节组件40的方向运动,压紧套52带动导向柱51沿导向通道422上升,导向柱51带动压头组件30上升复位,压头组件30远离产品。
需要说明的是,复位弹性件50的结构及数量均不受限制,例如复位弹性件50可以是弹簧、气压系统、水压系统、橡皮层等。具体到本实施例中,复位弹性件53为螺旋弹簧,复位弹性件53活动套设在导向柱51上,可有效防止复位弹性件53在发生弹性形变时发生偏移现象。
在一些实施例中,旋转件42靠近压紧套52的一端上有导套48,导套48内与导向通道422对应连通,从而导向柱51活动穿设导套48设置,导套48靠近压紧套52的一端上设有限位槽49,复位弹性件53的一端设于限位槽49内;压紧套52朝向调节组件40的一侧设有容置槽54,复位弹性件53的另一端设于容置槽54内;如此,进一步防止复位弹性件53在发生弹性形变时发生偏移现象。
在一些实施例中,伸缩轴21的一端连接有第一定位件22;自动复位组件50还包括连接压紧套52及导向柱51的第二定位件55,第二定位件55与第一定位件22对应接触;可以理解地,本压驱动机构20驱动伸缩轴21伸长时,伸缩轴21通过第一定位件22、第二定位件55、压紧套52及导向柱51带动压头组件30下压。进一步地,第一定位件22朝向第二定位件55的一面为弧面,第二定位件55朝向第一定位件22的一面为平面。更进一步地,第一定位件22为第一定位螺丝;第二定位件55为第二定位螺丝,第二定位螺丝穿设压紧套52与导向柱51连接,从而以使压紧套52与导向柱51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旋转件42包括枢接固定块41的旋转块423、连接旋转块56的安装块424、以及导向管425。旋转块423的部分位于两个固定块41之间,转孔设于旋转块423位于两个固定块41之间的部分的中部,旋转块423与背板10之间具有间隙14;调节块43设置在旋转块423的一端上并与旋转块423一体成型制成;第一弹性件45设于旋转块423远离调节块43的一端与背板10之间,第二弹性件46设于旋转块423靠近调节块43的一端与背板10之间,即第一卡槽420及第二凹槽421设于旋转块423朝向背板10的一侧;安装块424的边侧与旋转亏47的边侧螺钉连接,安装块424内设有安装孔426,导向管425穿设在安装孔426内。且导向管425的一端设置有卡块427,卡块427卡设在安装块424朝向本压驱动机构20的一端上,且卡块427通过螺钉、焊接或熔接等方式与安装块424固定连接,通过设置卡块427有效防止导向管425脱离安装孔426,导向通道520设于导向管425内。导套48设置在导向管425朝向本压驱动机构20的一端上。
请参考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压力计安装件70及压力计压块80,压力计安装件70安装在背板10上,压力计安装件70用于安装压力计,压力计压块80安装在压头组件30上,压力计压块80用于按压压力计。具体地,当压头组件30下压至预设位置时,压力计压块80按压压力计,压力计显示当前压力。
本实用新型的本压绑定装置,由于旋转件42的中部与固定块41枢接,从而通过调节杆44调整调节块43与背板10之间的距离时,旋转件42相对固定块41及背板10逆时针或顺时针旋转,由于自动复位组件50并未与本压驱动机构20的伸缩轴21刚性连接,从而旋转件42旋转时可带动自动复位组件50旋转同步旋转,进而自动复位组件50带动压头组件30旋转,以实现调节压头组件30前后的平衡性,确保压头组件30的前后保持平衡,使压头组件30与产品相平行,有效保证压头组件30对产品的压力均匀,有效保证产品的质量。通过在所述旋转件远离所述调节块的一端与所述背板之间设置第一弹性件,第一弹性件45提供旋转件53远离调节块43的一端朝远离背板10方向运动的弹力,以使调节块43靠近背板10,进而使得调节杆44的一端能够紧紧地抵触在背板10上,保证旋转件42的稳定性。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本压绑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背板:
具有伸缩轴的本压驱动机构:
压头组件,与所述本压驱动机构相对设置;
调节组件,设于所述本压驱动机构与所述压头组件之间,包括设置在所述背板上的固定块、中部枢接所述固定块的旋转件、设置在所述旋转件上端或下端上的调节块、一端穿过所述调节块抵触在所述背板上的调节杆、以及设有所述旋转件远离所述调节块的一端与所述背板之间的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两端能够弹性抵接所述旋转件及所述背板;及
自动复位组件,设置在所述旋转件上;所述自动复位组件的一端与所述压头组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伸缩轴对应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本压绑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件上设有导向通道;所述自动复位组件包括导向柱、压紧套及复位弹性件;所述导向柱活动穿设所述导向通道设置,且所述导向柱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压头组件及所述压紧套;所述压紧套设于所述调节组件与所述本压驱动机构之间,所述压紧套与所述伸缩轴对应设置;所述复位弹性件设于所述压紧套与所述调节组件之间,且所述复位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能够弹性抵接所述压紧套及所述调节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本压绑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轴的一端连接有第一定位件;所述自动复位组件还包括连接压紧套及所述导向柱的第二定位件,所述第二定位件与所述第一定位件对应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本压绑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件包括枢接所述固定块的旋转块、连接所述旋转块的安装块、以及导向管;所述安装块内设有安装孔,所述导向管穿设在所述安装孔内,所述导向通道设于导向管内;所述调节块设置在所述旋转块的一端上,所述第一弹性件设于所述旋转块远离所述调节块的一端与所述背板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本压绑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固定块相对设置,所述旋转件的部分设于两个所述固定块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本压绑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还包括转轴,所述固定块上设有通孔,所述旋转件位于两个固定块之间的部分上设有的转孔,转孔设于所述旋转件的中部并与通孔对应连通,所述转轴穿设所述通孔及所述转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本压绑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杆与所述调节块螺纹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本压绑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件朝向背板的一侧设有第一卡槽,所述背板朝向旋转件的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一卡槽对应设置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卡槽及所述第一凹槽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本压绑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还包括第二弹性件,第二弹性件设于所述旋转件靠近调节块的一端与所述背板之间,第一弹性件的两端能够弹性抵接旋转件及背板。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本压绑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力计安装件及压力计压块,所述压力计安装件安装在所述本压背板上,所述压力计安装件用于安装压力计,所述压力计压块安装在所述压头组件上,所述压力计压块用于按压压力计。
CN201921819547.9U 2019-10-25 2019-10-25 本压绑定装置 Active CN2113489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19547.9U CN211348905U (zh) 2019-10-25 2019-10-25 本压绑定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19547.9U CN211348905U (zh) 2019-10-25 2019-10-25 本压绑定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348905U true CN211348905U (zh) 2020-08-25

Family

ID=720953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819547.9U Active CN211348905U (zh) 2019-10-25 2019-10-25 本压绑定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34890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348904U (zh) 平衡可调节的本压绑定装置
KR101969839B1 (ko) 패널 이송용 흡착기
KR101938709B1 (ko) 라미네이팅 방법 및 장치
CN100402274C (zh) 一种压头平行度调整机构
CN105563079A (zh) 天线压合装置
CN211348905U (zh) 本压绑定装置
KR101969248B1 (ko) 접속체의 제조 방법, 전자 부품의 접속 방법, 접속체
JP4983872B2 (ja) ボンディング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ボンディング方法
CN110939638B (zh) 保压模块和屏幕保压机
CN201993552U (zh) 热压贴敷机构
CN221043401U (zh) 本压头微调装置及fpc绑定装置
CN205184110U (zh) 一种电力机车转向架构架焊接工装夹具用压紧机构
KR101870241B1 (ko) 표시 장치용 본딩 장치 및 그 방법
CN201410771Y (zh) 一种用于自动压膜机的压膜轮机构
CN211917707U (zh) 压膜加热装置及贴膜机
CN209979963U (zh) Cog邦定预压压头结构
CN210038384U (zh) 一种手机显示屏邦定设备上的自动平行压头
CN109230535B (zh) 显示面板对中装置
KR20160135380A (ko) 플렉서블 표시장치의 제조장치
CN205202398U (zh) 用于fog热压机的热压头
CN205681700U (zh) 用于柔性线路板邦定的热压压头
CN109764038B (zh) 一种绝缘条粘接的夹紧工装及工艺
CN211808051U (zh) 支撑装置及fog绑定机
CN112213871A (zh) 一种手机显示屏邦定设备上的自动平行压头
CN207148468U (zh) 一种用于fog绑定机的热压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