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343105U - 一种车辆发动机进气冷却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辆发动机进气冷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343105U
CN211343105U CN201922061229.7U CN201922061229U CN211343105U CN 211343105 U CN211343105 U CN 211343105U CN 201922061229 U CN201922061229 U CN 201922061229U CN 211343105 U CN211343105 U CN 2113431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heat
pipe
cooling device
cooling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06122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钱永产
姜阔
李锋利
金顶云
胡浩
肖振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rgeant School Academy Of Armored Forces Pla
Original Assignee
Sergeant School Academy Of Armored Forces Pl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rgeant School Academy Of Armored Forces Pla filed Critical Sergeant School Academy Of Armored Forces Pla
Priority to CN20192206122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3431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3431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3431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属于汽车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车辆发动机进气冷却装置,其包括:冷却管道、水冷装置、导热杆、散热扇和散热片,所述冷却管道左右两端均设置有连接管,所述冷却管道内腔左右两端均设置有滤网,所述冷却管道外部设置水冷装置,所述水冷装置顶部设置有循环泵,所述水冷装置与循环泵之间连接有包裹在冷却管道外壁的循环冷却管,所述循环冷却管左端包裹有散热块,所述冷却管道顶部插接有多个导热杆,所述导热杆顶部设置有导热板,散热片用于将冷却管道内部的温度导出,进行自然散热,能够增加散热方式,通过水冷与风冷同时工作提高冷却效果,在管道内部增加导热杆,提高热量的传递效率,便于散热冷却。

Description

一种车辆发动机进气冷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车辆发动机进气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世界各国对汽车排量和排放的日益严格限制,发动机降低排量是流行趋势。在这种情况下,想要得到更好的动力表现,增压技术是应用最普遍的解决方案。涡轮增压发动机是指配备涡轮增压器的发动机。涡轮增压发动机通过压缩空气增加进气量,空气的压力和密度增大可以燃烧更多的燃料,相应增加燃料量和调整发动机转速,可以增大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和扭矩。经过增压后,发动机在工作是的压力和温度都大大升高,因此发动机寿命会比同样排量没有经过增压的发动机要短,而且机械性能、润滑性都会受到影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涡轮增压技术在发动机上的应用。降低增压后的高温空气温度,以降低发动机的热负荷,提高进气量,进而增加发动机的功率,因此,对汽车发动机进气进行冷却降温非常重要。有数据表明,在相同空燃条件下,增压空气的温度每下降10℃,发动机功率就可提高3%-5%。
现有的发动机进气冷却装置在使用时,气流速度较快,对冷却装置来不及对气流进行冷却,影响冷却效果,且现有对发动机进气的冷却方式较为单一,使得冷却效果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方式。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鉴于上述和/或现有车辆发动机进气冷却装置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发动机进气冷却装置,能够增加散热方式,通过水冷与风冷同时工作提高冷却效果,在管道内部增加导热杆,提高热量的传递效率,便于散热冷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车辆发动机进气冷却装置,其包括:冷却管道、水冷装置、导热杆、散热扇和散热片,所述冷却管道左右两端均设置有连接管,所述冷却管道内腔左右两端均设置有滤网,所述冷却管道外部设置水冷装置,所述水冷装置顶部设置有循环泵,所述水冷装置与循环泵之间连接有包裹在冷却管道外壁的循环冷却管,所述循环冷却管左端包裹有散热块,所述冷却管道顶部插接有多个导热杆,所述导热杆顶部设置有导热板,多个所述导热杆底部均设置有位于冷却管道内腔的导热环,所述导热板顶部设置散热扇,所述冷却管道底部插接有多个散热片。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车辆发动机进气冷却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散热块包括套筒和多个金属片,所述套筒套接在循环冷却管外壁,多个所述金属片均匀焊接在套筒侧壁。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车辆发动机进气冷却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多个所述导热杆在冷却管道顶部均匀分布,多个所述导热杆均采用空心铜杆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车辆发动机进气冷却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多个所述散热片在冷却管道底部均匀分布,多个所述散热片均采用铜片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车辆发动机进气冷却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连接管直径小于冷却管道直径,所述冷却管道左右两端均为漏斗状。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车辆发动机进气冷却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散热扇与导热板之间通过螺钉锁紧连接,所述散热扇采用多组散热扇叶。
与现有技术相比:冷却管道直径大于连接管,使得气流在冷却管道内流速减慢,提高气流与冷却管道的热交换时间,水冷装置中的冷却液经过循环泵的抽取在循环冷却管内进行流通,带走冷却管道的热量,对冷却管道内部的气流进行水冷,散热块用于对循环冷却管进行辅助降温,通过导热环与冷却管道内腔的气流接触,带走冷却管道内腔的气流的温度,使温度传递到导热板上,通过导热板上的散热扇对导热板进行降温,散热片用于将冷却管道内部的温度导出,进行自然散热,能够增加散热方式,通过水冷与风冷同时工作提高冷却效果,在管道内部增加导热杆,提高热量的传递效率,便于散热冷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和详细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导热环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其次,本实用新型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发动机进气冷却装置,能够增加散热方式,通过水冷与风冷同时工作提高冷却效果,在管道内部增加导热杆,提高热量的传递效率,便于散热冷却,请参阅图1,包括:冷却管道100、水冷装置200、导热杆300、散热扇400和散热片500;
请参阅图1、图2和图3,冷却管道100包括连接管110和滤网120,具体的,冷却管道100左右两端为漏斗状,在冷却管道100两端均焊接连接管110,冷却管道100内腔左右两侧均镶嵌安装滤网120,通过连接管110将冷却管道100与发动机进气管道连接,冷却管道100直径大于连接管110,使得气流在冷却管道100内流速减慢,提高气流与冷却管道100的热交换时间,便于水冷装置200、导热杆300、散热扇400和散热片500对气流进行冷却。
请参阅图1和图3,水冷装置200包括循环泵210、循环冷却管220和散热块230,具体的,水冷装置200顶部具有循环泵210,循环泵210与水冷装置200之间连接有包裹在冷却管道100外部的循环冷却管220,循环冷却管220左端套接散热块230,水冷装置200中的冷却液经过循环泵210的抽取在循环冷却管220内进行流通,带走冷却管道100的热量,对冷却管道100内部的气流进行水冷,散热块230用于对循环冷却管220进行辅助降温。
请参阅图1和图2,导热杆300包括导热板310和导热环320,具体的,导热杆300插接在冷却管道100顶部,导热杆300顶部焊接有导热板310,导热杆300底部具有弯折形成的导热环320,导热环320位于冷却管道100内腔,通过导热环320与冷却管道100内腔的气流接触,带走冷却管道100内腔的气流的温度,使温度传递到导热板310上,通过导热板310上的散热扇400对导热板310进行降温,实现对冷却管道100内腔的气流的风冷降温,导热杆300、导热板310和导热环320均采用铜制成。
请再次参阅图1和图3,散热扇400通过螺钉锁紧安装在导热板310顶部,通过导热板310上的散热扇400对导热板310进行降温。
请再次参阅图1和图2,散热片500均匀插接在冷却管道100底部,散热片500用于将冷却管道100内部的温度导出,进行自然散热。
在具体的使用时,冷却管道100直径大于连接管110,使得气流在冷却管道100内流速减慢,提高气流与冷却管道100的热交换时间,便于水冷装置200、导热杆300、散热扇400和散热片500对气流进行冷却,水冷装置200中的冷却液经过循环泵210的抽取在循环冷却管220内进行流通,带走冷却管道100的热量,对冷却管道100内部的气流进行水冷,散热块230用于对循环冷却管220进行辅助降温,通过导热环320与冷却管道100内腔的气流接触,带走冷却管道100内腔的气流的温度,使温度传递到导热板310上,通过导热板310上的散热扇400对导热板310进行降温,散热片500用于将冷却管道100内部的温度导出,进行自然散热。
为了方便散热,所述散热块230包括套筒和多个金属片,所述套筒套接在循环冷却管220外壁,多个所述金属片均匀焊接在套筒侧壁。
为了方便散热,多个所述导热杆300在冷却管道100顶部均匀分布,多个所述导热杆300均采用空心铜杆制成。
为了方便散热,多个所述散热片500在冷却管道100底部均匀分布,多个所述散热片500均采用铜片制成。
为了方便提高冷却效果,所述连接管110直径小于冷却管道100直径,所述冷却管道100左右两端均为漏斗状。
为了方便使用,所述散热扇400与导热板310之间通过螺钉锁紧连接,所述散热扇400采用多组散热扇叶。
虽然在上文中已经参考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然而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本实用新型所披露的实施方式中的各项特征均可通过任意方式相互结合起来使用,在本说明书中未对这些组合的情况进行穷举性的描述仅仅是出于省略篇幅和节约资源的考虑。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方式,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Claims (6)

1.一种车辆发动机进气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却管道(100)、水冷装置(200)、导热杆(300)、散热扇(400)和散热片(500),所述冷却管道(100)左右两端均设置有连接管(110),所述冷却管道(100)内腔左右两端均设置有滤网(120),所述冷却管道(100)外部设置水冷装置(200),所述水冷装置(200)顶部设置有循环泵(210),所述水冷装置(200)与循环泵(210)之间连接有包裹在冷却管道(100)外壁的循环冷却管(220),所述循环冷却管(220)左端包裹有散热块(230),所述冷却管道(100)顶部插接有多个导热杆(300),所述导热杆(300)顶部设置有导热板(310),多个所述导热杆(300)底部均设置有位于冷却管道(100)内腔的导热环(320),所述导热板(310)顶部设置散热扇(400),所述冷却管道(100)底部插接有多个散热片(5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发动机进气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块(230)包括套筒和多个金属片,所述套筒套接在循环冷却管(220)外壁,多个所述金属片均匀焊接在套筒侧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发动机进气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导热杆(300)在冷却管道(100)顶部均匀分布,多个所述导热杆(300)均采用空心铜杆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发动机进气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散热片(500)在冷却管道(100)底部均匀分布,多个所述散热片(500)均采用铜片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发动机进气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110)直径小于冷却管道(100)直径,所述冷却管道(100)左右两端均为漏斗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发动机进气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扇(400)与导热板(310)之间通过螺钉锁紧连接,所述散热扇(400)采用多组散热扇叶。
CN201922061229.7U 2019-11-26 2019-11-26 一种车辆发动机进气冷却装置 Active CN2113431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61229.7U CN211343105U (zh) 2019-11-26 2019-11-26 一种车辆发动机进气冷却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61229.7U CN211343105U (zh) 2019-11-26 2019-11-26 一种车辆发动机进气冷却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343105U true CN211343105U (zh) 2020-08-25

Family

ID=721347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061229.7U Active CN211343105U (zh) 2019-11-26 2019-11-26 一种车辆发动机进气冷却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34310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1073057A1 (zh) 车辆双循环冷却系统和车辆
CN109861440B (zh) 一种安装于电机外壳的冷却散热装置
CN211343105U (zh) 一种车辆发动机进气冷却装置
CN217354525U (zh) 一种自散热的汽车冷却水泵
CN218276297U (zh) 一种基于水冷散热的电机金属壳体
CN214063117U (zh) 一种用于发动机散热降温装置
CN211287873U (zh) 一种发动机散热冷却装置
CN211956368U (zh) 一种计算机水冷散热装置
CN201868992U (zh) 带降温装置的电动机
CN207975887U (zh) 一种压筋预成形汽车散热器
CN109114029B (zh) 一种磁悬浮鼓风机的闭式冷却系统
CN206530399U (zh) 一种用于实现发动机进气快速冷却的装置
CN208013880U (zh) 一种可智能温控的笔记本电脑cpu水冷微槽道散热装置
CN2512023Y (zh) 计算机液体循环式冷却散热装置
CN208835440U (zh) 一种用于固体物理激光器的散热装置
TW202035852A (zh) 兼具水冷及氣冷之渦輪冷卻系統
CN220914018U (zh) 一种变压器冷却装置
CN219454737U (zh) 一种高效散热器
CN220085348U (zh) 一种加强散热的水冷式电脑主机
CN220470585U (zh) 一种减速机的外壳
CN201616065U (zh) 一种水冷cpu散热器
CN203769930U (zh) 一种水空热交换式中冷器
CN217239228U (zh) 一种电力变压器高效散热机构
CN203206058U (zh) 一种内风冷电动机
CN219388020U (zh) 一种分体式单缸柴油机气缸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