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337835U - 一种线圈自动摆料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线圈自动摆料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337835U
CN211337835U CN201922056122.3U CN201922056122U CN211337835U CN 211337835 U CN211337835 U CN 211337835U CN 201922056122 U CN201922056122 U CN 201922056122U CN 211337835 U CN211337835 U CN 2113378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loading board
mesa
linear module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05612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戎智增
管如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Tomuro Autom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Tomuro Autom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Tomuro Autom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Tomuro Autom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05612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3378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3378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3378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erforating, Stamping-Out Or Severing By Means Other Than Cut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线圈自动摆料机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支撑台面,所述支撑台面上设置有整片线圈裁切机构,所述整片线圈裁切机构的一侧设置有承载板,所述承载板上设置有用于放置裁切好的线圈的治具板,所述承载板连接有设置在支撑台面上的导向杆,所述支撑台面的下方设置有能够带动承载板升降的第一线性模组,所述支撑台面上还设置有线圈拾取单元以及承载板运载单元,所述线圈拾取单元包括XYZ轴机械臂以及设置在XYZ轴机械臂上的多排吸嘴,所述承载板运载单元包括第二线性模组以及设置在第二线性模组上的推板。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方案能够将成品线圈自动摆料且下料。

Description

一种线圈自动摆料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感线圈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线圈自动摆料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电感线圈裁切,为人工摆料裁切,并且裁切后为混乱摆放,占用劳力,且不适用于后端流通。传统裁切方式为人工放置线圈进入设备,裁切完成后采用气吹,裁切成品混乱摆放,耗时耗力,并且后端再次生产时,需将混乱线圈再次整齐摆放进入治具,才可以流通,效率很低且浪费了人力。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将成品线圈自动摆料且下料的线圈自动摆料机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线圈自动摆料机构,包括支撑台面,所述支撑台面上设置有整片线圈裁切机构,所述整片线圈裁切机构的一侧设置有承载板,所述承载板上设置有用于放置裁切好的线圈的治具板,所述承载板连接有设置在支撑台面上的导向杆,所述支撑台面的下方设置有能够带动承载板升降的第一线性模组,所述支撑台面上还设置有线圈拾取单元以及承载板运载单元,所述线圈拾取单元包括XYZ轴机械臂以及设置在XYZ轴机械臂上的多排吸嘴,所述承载板运载单元包括第二线性模组以及设置在第二线性模组上的推板。
优选的,所述治具板上设置有定位孔。
优选的,所述推板的高度与整片线圈裁切机构的高度相同。
优选的,所述承载板的两侧设置有能够卡住治具板的盖板,所述推板能够将治具板沿着盖板退出。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整片线圈经过整片线圈裁切机构裁切成成品,然后工作人员将治具板放入到承载板上,第一线性模组带动承载板上升至推板的高度,其中承载板连接导向杆能够保证运动时的直线度,XYZ轴机械臂带动多排吸嘴将成品吸取放置到治具板上,其中多排吸嘴的长度大于成品的长度,这样能够保证吸取的成功率,避免吸取力不足。多排吸嘴将成品放入到治具板上以后,接着第二线性模组带动推板推动治具板,治具板能够被推送至操作人员处或者自动下料机构实现下料。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线圈自动摆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撑台面;2、整片线圈裁切机构;3、承载板;4、治具板;5、导向杆;6、第一线性模组;7、XYZ轴机械臂;8、多排吸嘴;9、第二线性模组;10、推板;11、定位孔;12、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线圈自动摆料机构,包括支撑台面1,所述支撑台面1上设置有整片线圈裁切机构2,所述整片线圈裁切机构2的一侧设置有承载板3,所述承载板3上设置有用于放置裁切好的线圈的治具板4,所述承载板3连接有设置在支撑台面1上的导向杆5,所述支撑台面1的下方设置有能够带动承载板3升降的第一线性模组6,所述支撑台面1上还设置有线圈拾取单元以及承载板运载单元,所述线圈拾取单元包括XYZ轴机械臂7以及设置在XYZ轴机械臂7上的多排吸嘴8,所述承载板3运载单元包括第二线性模组9以及设置在第二线性模组9上的推板10。
本方案的一种线圈自动摆料机构,其工作过程是,整片线圈经过整片线圈裁切机构2裁切成成品,然后工作人员将治具板4放入到承载板3上,第一线性模组6带动承载板3上升至推板10的高度,其中承载板3连接导向杆5能够保证运动时的直线度,XYZ轴机械臂7带动多排吸嘴8将成品吸取放置到治具板4上,其中多排吸嘴8的长度大于成品的长度,这样能够保证吸取的成功率,避免吸取力不足。多排吸嘴8将成品放入到治具板4上以后,接着第二线性模组9带动推板10推动治具板4,治具板4能够被推送至操作人员处或者自动下料机构实现下料。
优选的,所述治具板4上设置有定位孔11。定位孔11的作用是使得多个治具板4能够叠加,方便收取,通过支撑杆插入定位孔11中实现自动定位。
优选的,所述推板10的高度与整片线圈裁切机构2的高度相同。这样设置的好处是能够减少XYZ轴的行走路径。
优选的,所述承载板3的两侧设置有能够卡住治具板4的盖板12,所述推板10能够将治具板4沿着盖板12退出。这样设置盖板12的好处是能够使得治具板4沿着直线行走,准确送至指定位置同时也能够防止治具板4倾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4)

1.一种线圈自动摆料机构,包括支撑台面,所述支撑台面上设置有整片线圈裁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整片线圈裁切机构的一侧设置有承载板,所述承载板上设置有用于放置裁切好的线圈的治具板,所述承载板连接有设置在支撑台面上的导向杆,所述支撑台面的下方设置有能够带动承载板升降的第一线性模组,所述支撑台面上还设置有线圈拾取单元以及承载板运载单元,所述线圈拾取单元包括XYZ轴机械臂以及设置在XYZ轴机械臂上的多排吸嘴,所述承载板运载单元包括第二线性模组以及设置在第二线性模组上的推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圈自动摆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治具板上设置有定位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圈自动摆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板的高度与整片线圈裁切机构的高度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圈自动摆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板的两侧设置有能够卡住治具板的盖板,所述推板能够将治具板沿着盖板退出。
CN201922056122.3U 2019-11-25 2019-11-25 一种线圈自动摆料机构 Active CN2113378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56122.3U CN211337835U (zh) 2019-11-25 2019-11-25 一种线圈自动摆料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56122.3U CN211337835U (zh) 2019-11-25 2019-11-25 一种线圈自动摆料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337835U true CN211337835U (zh) 2020-08-25

Family

ID=720984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056122.3U Active CN211337835U (zh) 2019-11-25 2019-11-25 一种线圈自动摆料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33783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55369A (zh) * 2021-11-15 2022-01-21 南京品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划片刀智能物料管理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55369A (zh) * 2021-11-15 2022-01-21 南京品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划片刀智能物料管理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771172U (zh) 激光切割机双层交换式工作台
CN112466797A (zh) 一种芯片组装上下料机
CN211337835U (zh) 一种线圈自动摆料机构
CN106542309B (zh) 一种载具供应机
CN105667920A (zh) 自动贴平面标签机
CN210589451U (zh) 蔬菜自动收切机
CN115958238A (zh) 一种智能开料平台及开料方法
CN207547904U (zh) 一种半落地式双交换工作台激光切割机
CN111846719A (zh) 一种食用菌菌棒自动下架机及托包杆与抓包机构和方法
CN215282325U (zh) 一种木板纵横锯切设备
CN211881434U (zh) 一种食用菌包菌棒自动下网格架机与承接装置
CN205499554U (zh) 自动贴平面标签机
CN210763104U (zh) 自动收膜机
CN111376046B (zh) 一种医疗试剂卡自动组装机
CN211331111U (zh) 一种线圈自动裁切摆料设备
CN113383679A (zh) 菇类自动采收机及其采收方法
CN105819185A (zh) 高效板材切割加工装置
CN112207870A (zh) 一种橡胶密封条裁切设备和裁切方法
CN215302000U (zh) 一种菇类加工用的菇类采收机
CN206445893U (zh) 一种多工位木材切割机
CN214293534U (zh) 一种多层木板自动切割机
CN204747779U (zh) 全自动激光切割生产线
CN218964410U (zh) 一种用于激光焊接房的自动送料装置
CN211680612U (zh) 一种光伏组件电池串汇流带焊接机设备
CN220863032U (zh) 一种用于线路板的激光切割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