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337141U - 一种可重复使用的不锈钢扎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重复使用的不锈钢扎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337141U
CN211337141U CN201921867118.9U CN201921867118U CN211337141U CN 211337141 U CN211337141 U CN 211337141U CN 201921867118 U CN201921867118 U CN 201921867118U CN 211337141 U CN211337141 U CN 2113371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inless steel
hole
free end
head
be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86711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冯国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Hengliang Civil Defense Equipment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Hengliang Civil Defense Equipment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Hengliang Civil Defense Equipment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Hengliang Civil Defense Equipment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86711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3371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3371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3371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80Packaging reuse or recycling, e.g. of multilayer packaging

Landscapes

  • Clamps And Clips (AREA)
  • Package Frames And Binding Ban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重复使用的不锈钢扎带,涉及捆扎件领域,其包括带体和头部,头部上开设有方便带体穿过的穿带孔,带体两端分别为固定端和自由端,固定端固定在头部上,自由端穿过头部并通过螺纹连接在头部上的紧固螺母来固定,通过旋紧和旋松紧固螺母可以较为方便的控制带体的固定和拆卸。针对现有的不锈钢扎带存在无法重复使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具有扎带易拆卸,操作方便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可重复使用的不锈钢扎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捆扎件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重复使用的不锈钢扎带。
背景技术
目前在工业生产中经常需要使用到钢筋,钢筋在使用中往往会有剩余,但散乱的钢筋不易搬运收纳,需对零散的钢筋进行捆扎整理。不锈钢扎带是一种主要用于工业捆绑固定作用的不锈钢制品,因其采用不锈钢材料,所以拥有不锈钢耐化学腐蚀介质(酸、碱、盐等化学浸蚀)腐蚀的特性。同时不锈钢扎带产品不受被捆扎物体形状和尺寸的限制,简单的扎扣结构简化了传统抱箍的复杂性,良好的紧固性能保证了被捆扎物体的安全,不锈钢扎带防腐并且耐高温的材料,保证了环境的美观及防火要求。
现有的不锈钢扎带,如专利公开号为CN201777526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阶梯式不锈钢扎带,它包括带体和头部,所述带体具有连接端与自由端,所述带体具有阶梯结构,所述带体的连接端与头部固定;所述头部上具有穿孔,所述穿孔远离带体的一端为进带口,所述穿孔的一个侧面上具有一弯曲的割缝,所述割缝的二个端部在靠近进带口位置,所述割缝围成的区域为锁定片,所述锁定片向穿孔内弯曲。这种结构的扎带在加工头部时,只需在穿孔的一个侧面上冲一个缝,然后向内弯折即可。
上述不锈钢扎带在使用时,通过锁定片与带体的阶梯部分卡接将物体捆扎起来,这种连接方式在完成捆扎后不易拆卸,在一次使用结束后往往通过剪断带体的方式拆除扎带,扎带无法重复利用,会产生浪费。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不锈钢扎带无法重复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不锈钢扎带无法重复使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重复使用的不锈钢扎带。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可重复使用的不锈钢扎带,包括头部和带体,所述头部一端贯通开设有便于所述带体穿入的穿带孔,所述带体两端分别为固定端和自由端,所述固定端固定在所述头部上,所述头部上螺纹连接有用于抵紧所述自由端于所述穿带孔内的紧固螺钉。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先将带体的自由端穿过穿带孔,再旋紧所述紧固螺钉将带体的自由端固定在头部上,从而实现对钢筋等零散工件的捆扎,螺钉紧固的固定方式,操作简单灵活;旋松紧固螺钉即可解除对自由端的固定以便将扎带取下,在不破坏带体的情况下将带体拆除,使本不锈钢扎带可以进行重复使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紧固螺钉与所述带体之间设置有可沿所述穿带孔深度方向移动用于增大所述紧固螺钉与所述自由端接触面积的压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紧固螺钉与带体之间增设压片,可以避免紧固螺钉直接抵接带体对带体表面造成破坏,同时也间接扩大了紧固螺钉与带体的接触面积,能有效增强紧固螺钉拧紧时带体的最大静摩擦阻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紧固螺钉的抵接端固定一凸台,所述压片靠近所述凸台的一侧设置有卡槽,所述凸台插接在所述卡槽中且能相对所述卡槽旋转。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槽与凸台的配合能使压片随紧固螺钉上下移动,同时不会影响紧固螺钉的旋转。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自由端一侧沿所述带体长度方向呈线性阵列开设有多个卡槽,所述穿带孔内固定有用于与所述卡槽卡接的限位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带体的自由端与头部之间设置卡接结构-卡槽和限位齿,增加带体退出穿带孔时的阻力,保证不锈钢扎带可以牢固的捆扎钢筋,同时通过旋转紧固螺钉可以控制带体与限位齿之间的距离,当距离足够大时卡槽与弹性限位件不会接触无法发挥阻碍作用,此时可以顺利退出带体的自由端,不会影响拆卸扎带进行重复使用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齿为自锁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带体有提出穿带孔的趋势时,弹性限位挡片与卡槽卡接可以起到阻止带体退出穿带孔的作用;而在扎带通过扎带扎紧工具(不锈钢扎带枪)扎紧时,所述弹性限位挡片与带体接触使会被压下,对带体的阻力很小不会干扰扎带扎紧操作,在加强固定的同时降低卡接结构对不锈钢扎带扎紧的干扰,使本不锈钢扎带可以用常用方式进行扎紧,同时能长时间保持扎紧状态。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端穿过所述带体通孔弯折并与所述头部远离所述紧固螺钉的一侧贴合,所述头部与所述固定端贴合的一侧贯通开设有卡接孔,所述固定端上设置有与所述卡接孔卡接配合的卡接凸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折弯固定端同时在固定端与头部之间设置卡接孔和卡接凸起,以实现对固定端的固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端位于所述穿带孔内部分贯通开设有一条弯曲的割缝,所述割缝围成的片体指向所述穿带孔的带体穿出端,所述割缝围成的区域向穿带孔内弯折形成所述限位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直接在带体上加工出自锁齿,成本低加工方便,割缝围成的片体弯折成自锁齿,当自由端进入穿带孔时自锁齿会被压下,不会对带体的手机产生阻碍;当带体退出时,卡槽移动到自锁齿的上方时,自锁齿由于自身的弹性向上凸起与卡槽卡接,发挥阻止带体退出穿带孔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自由端上安装有将所述自由端固定在所述带体上的扎带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自由端用扎带卡固定在带体上度带体伸出头部部分进行固定,一定程度上避免伸出端过长对搬运、收纳可能造成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穿带孔的宽度与所述带体的宽度相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带体插入所述穿带孔时,带体与穿带孔相同的宽度加尺寸加上紧固螺钉的限制可以防止带体在穿带孔内左右摆动,影响扎带的捆扎功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自由端端面侧边开设有斜角,所述自由端端面棱边开设有圆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带体插入尺寸相同的穿带孔时带体更容易插入,通过在带体的自由端端部开设斜角和圆角缩小了带体的自由端端部面积,使带体更容易插入头部的穿带孔中。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通过旋紧紧固螺钉实现对带体自由端的固定,通过旋松紧固螺钉解除对带体自由端的固定,使带体可以从头部抽出,能比较方便的实现对不锈钢扎带的拆卸,一达到不锈钢扎带能反复使用的目的,可以节约资源、降低成本;
通过卡槽和限位齿的卡接配合,增大了带体的移动阻力,使本不锈钢扎带扎紧后不易松脱,可确保被捆扎钢筋之间的紧密,以方便搬运和存放;
通过自锁齿的斜面结构和弹性变形的性质,可以实现与带体的单向卡接,在使用不锈钢扎带扎紧工具对扎带进行扎紧时,可以降低卡接结构对扎紧工作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不锈钢扎带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3是紧固螺钉与压板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不锈钢扎带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带体展平状态下的俯视图;
图6是图4中带体展平状态下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1、头部;2、带体;3、紧固螺钉;4、穿带孔;5、压片;6、连接柱;7、卡接部;11、L型长条板;12、断口;21、固定端;22、自由端;23、卡接凸起;24、限位齿;25、卡槽;26、扎带卡;27、斜角;28、圆角。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一种可重复使用的不锈钢扎带,参照图1,包括带体2和头部1。
头部1主体部分为不锈钢板材质的长方体,头部1中心位置贯通开设有穿带孔4,头部1上端面的中心位置垂直开设有螺纹通孔,螺纹通孔内螺纹连接有紧固螺钉3。
带体2两端分别为固定端21和自由端22。固定端21插入头部1的穿带孔4中,固定端21的端部向下折弯与头部1的下端面贴合;头部1下端面贯通开设有矩形的卡接通孔,带体2贴合部分对应卡接通孔冲压出一与卡接通孔插接配合的矩形卡接凸起23。
本实施例的原理为:带体2另一端穿过待捆扎物插入头部1,以将再通过旋紧紧定螺钉将扎带的两端压合在一起,通过面于面之间的摩擦力实现对自由端22的固定从而捆扎钢筋;当需要使用钢筋时通过旋松紧定螺钉便可以解除带体2两端的固定将自由端22从穿带孔4中抽出,不锈钢扎带可以较为完好的拆卸下来,可以进行重复使用,减少成本和资源浪费。
参照图2,在带体2与紧固螺钉3之间增设一压片5,以扩大紧固螺钉3与带体2的有效接触面积增大最大静摩擦力,同时压片5也可以保护带体2不受紧固螺钉3的刮滑。为不影响带体2的拆卸,压片5需要在穿带孔4内可上下移动,同时不能影响紧固螺钉3的旋转。
参考图3,压片5的安装结构如下:紧固螺钉3的抵接端端面同轴一体固定有半径小于紧固螺钉3螺纹内径的圆柱状连接柱6,连接柱6远离紧固螺钉3的一端端面同轴一体固定有半径等于紧固螺纹内径的圆柱状卡接部7;压片5靠近紧固螺钉3的一侧一体固定有两条倒立放置的L型长条板11,两条L型长条板11构成了T型卡槽25,T型卡槽25与卡接部7在宽度方向上过硬配合,两条L型长条板11的中间位置均开设断口12,使卡接板移动到断口12位置时可以相对压片5自由旋转。
优选的,紧固螺钉3为蝶形螺丝,安装时可以通过手拧的方式进行紧固,方便安装提升捆扎效率。
优选的,带体2为宽度尺寸与穿带孔4宽度尺寸间隙配合的不锈钢带状体。
优选的,带体2自穿带孔4一端伸出,自由端22自穿带孔4另一端插入穿带孔4;自由端22端面两侧边开设有斜角27,再将自由端22端面的棱边倒圆角28,以方便将自由端22插入穿带孔4中。可以方便自由端22插入穿带孔4,提升捆扎效率。
实施例二:
一种可重复使用的不锈钢扎带,参照图4,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
带体2固定端21上一体固定有具有自锁功能的限位齿24,自由端22插入穿带孔4后,自由端22靠近固定端21的一侧开设有与限位齿24相配合阻止自由端22退出穿带孔4的卡槽25。可防止一次捆扎钢筋过多时,钢筋重量较大导致扎带受拉扯力过大,穿带孔4内带体2克服摩擦力发生一定的相对滑动,导致不锈钢扎带不再扎紧钢筋,钢筋出现松动不利于搬运。
限位齿24为自锁齿,参照5和图6,带体2的固定端21位于穿带孔4内的部分贯通开设有轮廓为半圆形的线槽,线槽所围成的半圆形片即为限位齿24,限位齿24向穿带孔4内弯折;限位齿24末端配合卡槽25进行磨平,以确保卡接的稳定。这样的限位齿24加工方式简单、成本低。
需要说明的是,紧固螺钉3旋松到一定程度时,穿带孔4内的带体2可通过手动拉升的方式与限位齿24脱离并且两者不会发生接触,以使得皮带可以退出穿带孔4,顺利实现扎带的拆卸。
本不锈钢扎带使用常用的不锈钢扎带扎紧工具(不锈钢扎带枪)进行扎紧,需要注意的是带体2扎紧后,不裁断带体2,防止扎带在反复使用中越来越短,最终导致无法使用,可以延长本不锈钢扎带的使用寿命;自由端22通过U形轮廓且具有弹性的扎带卡26固定在带体2上,以实现对多余带体2的固定,避免伸出端过长对搬运等工作造成影响。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通过增设限位齿24和卡槽25,在紧定螺钉旋紧时,限位齿24和卡槽25相配合可以阻止自由端22离开穿带孔4,确保了不锈钢扎带有效保持扎紧状态;需要拆卸时可旋松紧固螺钉3直到带体2的自由端22能够脱离限位齿24,此时可通过提拉的方式较为方便的将不锈钢扎带从穿带孔4中抽出。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可重复使用的不锈钢扎带,包括头部(1)和带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1)一端贯通开设有便于所述带体(2)穿入的穿带孔(4),所述带体(2)两端分别为固定端(21)和自由端(22),所述固定端(21)固定在所述头部(1)上,所述头部(1)上螺纹连接有用于抵紧所述自由端(22)于所述穿带孔(4)内的紧固螺钉(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重复使用的不锈钢扎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螺钉(3)与所述带体(2)之间设置有可沿所述穿带孔(4)深度方向移动用于增大所述紧固螺钉(3)与所述自由端(22)接触面积的压片(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重复使用的不锈钢扎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螺钉(3)的抵接端固定一凸台,所述压片(5)靠近所述凸台的一侧设置有卡槽(25),所述凸台插接在所述卡槽(25)中且能相对所述卡槽(25)旋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重复使用的不锈钢扎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由端(22)一侧沿所述带体(2)长度方向呈线性阵列开设有多个卡槽(25),所述穿带孔(4)内固定有用于与所述卡槽(25)卡接的限位齿(2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重复使用的不锈钢扎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齿(24)为自锁齿(29)。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可重复使用的不锈钢扎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端(21)穿过所述带体(2)通孔弯折并与所述头部(1)远离所述紧固螺钉(3)的一侧贴合,所述头部(1)与所述固定端(21)贴合的一侧贯通开设有卡接孔,所述固定端(21)上设置有与所述卡接孔卡接配合的卡接凸起(2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可重复使用的不锈钢扎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端(21)位于所述穿带孔(4)内部分贯通开设有一条弯曲的割缝,所述割缝围成的片体指向所述穿带孔(4)的带体(2)穿出端,所述割缝围成的区域向穿带孔(4)内弯折形成所述限位齿(24)。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重复使用的不锈钢扎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由端(22)上安装有将所述自由端(22)固定在所述带体(2)上的扎带卡(26)。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重复使用的不锈钢扎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带孔(4)的宽度与所述带体(2)的宽度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可重复使用的不锈钢扎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由端(22)端面侧边开设有斜角(27),所述自由端(22)端面棱边开设有圆角(28)。
CN201921867118.9U 2019-10-31 2019-10-31 一种可重复使用的不锈钢扎带 Active CN2113371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67118.9U CN211337141U (zh) 2019-10-31 2019-10-31 一种可重复使用的不锈钢扎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67118.9U CN211337141U (zh) 2019-10-31 2019-10-31 一种可重复使用的不锈钢扎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337141U true CN211337141U (zh) 2020-08-25

Family

ID=721281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867118.9U Active CN211337141U (zh) 2019-10-31 2019-10-31 一种可重复使用的不锈钢扎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33714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77097A (zh) * 2022-09-28 2022-12-16 浙江安必备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扎带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77097A (zh) * 2022-09-28 2022-12-16 浙江安必备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扎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337141U (zh) 一种可重复使用的不锈钢扎带
JPH0210025B2 (zh)
WO2010000243A1 (de) Kunststoffschelle
DE8318425U1 (de) Zusatzhandgriff fuer handgefuehrte werkzeuge
DE202015001919U1 (de) Kettensäge
US3815229A (en) Hedge trimmer attachment for a chain saw
KR200454874Y1 (ko) 케이블타이
CN210503893U (zh) 异形双面锯齿自锁式扎带
CN216906111U (zh) 一种带有伸缩调节功能的绑蔓夹
CN201023816Y (zh) 一种扣扎带
CN111431099B (zh) 电缆固定支架
CN211670597U (zh) 一种方形抱箍
CN208623249U (zh) 一种新型电缆夹
KR101538065B1 (ko) 구조가 간단한 재사용 케이블 타이
CN217153418U (zh) 一种卡箍组件
EP0947766B1 (de) Feuchtraumleuchte
CN201606366U (zh) 塑料卡扣
CN207607821U (zh) 一种扣套与齿条分离的组合扎带
CN209025270U (zh) 槽式埋件与单元码件的连接结构
CN211341429U (zh) 一种基于钢筋配装的活动卡扣
CN211202528U (zh) 一种大管径用抱箍管卡
CN213414868U (zh) 线束捆扎件
CN214085175U (zh) 一种拆解扎带的镊子
DE20202456U1 (de) Rohrschelle
CN214932269U (zh) 扎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