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336060U - 笼车 - Google Patents

笼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336060U
CN211336060U CN201922128859.1U CN201922128859U CN211336060U CN 211336060 U CN211336060 U CN 211336060U CN 201922128859 U CN201922128859 U CN 201922128859U CN 211336060 U CN211336060 U CN 2113360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plate
cage
hinged
door bodi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12885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美艳
曲良献
吴伦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unqihe Shenzhe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unqihe Shenzhe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unqihe Shenzhe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unqihe Shenzhe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12885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3360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3360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33606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笼车,包括:框架,设置多个轮体,所述框架包围形成容置空间及侧向开口;两门体,在所述侧向开口可相对开阖地铰接所述框架;底板,在所述容置空间可弯折地结合所述框架;及层板,在所述底板上方可枢转地滑动结合在所述框架的相对两侧之间。从而,可以适应性地产生伸缩变形效果,有效匹配运输车辆的需求。

Description

笼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推车,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具有伸缩变形功能的笼车。
背景技术
随着快递行业的急速发展,对包裹的递送时效、操作要求越来越高,相应地,对包裹输送载具(如笼车等)的性能要求也应运而生。
以笼车为例,现有技术虽发展出一些车体构造,但仍有些不足之处,例如:折叠功能性不佳及置物空间无法扩充等,无法匹配各种运输车辆的需求。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解决方案,以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笼车,以解决现有笼车所衍生的问题。
为了达成本实用新型的前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笼车,包括:框架,设置多个轮体,所述框架包围形成容置空间及侧向开口;两门体,在所述侧向开口可相对开阖地铰接所述框架;底板,在所述容置空间可弯折地结合所述框架;及层板,在所述底板上方可枢转地滑动结合在所述框架的相对两侧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框架、所述两门体、所述底板及所述层板中的至少一个设置镂空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镂空部选自于至少一个下列构造组成的群组:圆形通孔、条状穿孔及不规则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框架的相对两侧设置纵向滑轨,所述层板的两侧同轴设置滑块,所述滑块可枢转地滑动结合所述滑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框架设置至少一限位部,所述层板设置至少一定位部,所述定位部可拆卸地结合所述限位部,使得所述层板固定在所述框架的不同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限位部包括第一限位部,所述至少一定位部包括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形成限位凸块,所述限位凸块用于靠置所述第一定位部,使得所述层板横向地固定在所述框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限位部包括第二限位部,所述至少一定位部包括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形成限位孔,所述第二限位部位于所述滑轨的附近,所述第二定位部设置插销,所述插销可伸缩地结合所述限位孔,使得所述层板纵向地固定在所述框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框架包括第一框体及两第二框体,所述两第二框体可折叠地铰接在所述第一框体的两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框体及所述两第二框体的底部设置所述多个轮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轮体可选自于下列轮件组成的群组:转向轮及定向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轮件还可设置固定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框体包括多个依序铰接的墙片,所述多个墙片中的一个铰接在所述两第二框体中的一个的一侧,所述多个墙片中的另一个铰接在所述两第二框体中的另一个的一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两第二框体中的每个包括多个依序铰接的墙板,所述多个墙板中的一个铰接在所述第一框体的一侧,所述多个墙板中的另一个铰接在所述两门体中的一个。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两第二框体中的每个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墙板及第二墙板,所述第一墙板铰接在所述第一框体,所述第二墙板铰接在所述门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相互铰接的门体与墙板的宽度相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底板可弯折地结合在所述第一框体及所述两第二框体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底板包括第一板体及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固定地结合所述第一框体及所述两第二框体,所述第二板体铰接所述第一板体,所述第二板体设置脚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板体具有相对两侧,所述两侧中的一侧铰接所述第一板体,所述两侧中的另一侧设置所述脚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板体与所述第二板体分别具有矩形平台,所述矩形平台具有两长边及两短边,所述两长边中的一个固定在所述第一框体,所述两短边分别固定在所述两第二框体,所述两长边中的另一个与所述第二板体相对于所述脚架的一侧边之间设置铰接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板体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板体的宽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笼车还包括多个凸板,所述多个凸板分别可纵向滑移地固定在所述框架及所述两门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凸板中的至少一个的顶部设置栅栏,所述栅栏可抽动地突出在所述顶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框架及所述两门体的顶部设置闸口,所述多个凸板中的一个插入所述闸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框架及所述两门体中的每个设置多个定位孔,所述多个凸板中的每个设置插件,所述插件可伸缩地结合所述多个定位孔中的一个。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申请上述笼车实施例通过所述框架包围形成容置空间及侧向开口,所述两门体在所述侧向开口可相对开阖地铰接所述框架,所述底板在所述容置空间可弯折地结合所述框架,及所述层板在所述底板上方可枢转地滑动结合在所述框架的相对两侧之间。所述框架、两门体、所述底板及所述层板皆可自体或相对产生形状变化,例如铰动、弯折、枢转及滑动等,有利于缩小整体体积以便储放,所述框架及两门体还可以增加高度,有利于增加置物空间,从而可以适应性地产生伸缩变形效果,提供优异的折叠功能性及扩充置物空间,有效匹配各种运输车辆的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笼车在折收过程的第一阶段的组合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笼车在折收过程的第二阶段的组合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笼车在折收过程的第三阶段的组合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笼车在折收过程的第四阶段的组合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笼车在折收过程的第五阶段的组合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笼车在折收过程的第六阶段的组合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笼车呈现敞开壮态的组合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笼车呈现敞开-加高壮态的组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让本实用新型上述目的、特征及优点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再者,本实用新型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顶、底、前、后、左、右、内、外、侧、端、周围、中央、水平、横向、垂直、纵向、轴向、径向、最上层或最下层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实用新型,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数量用语是用于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在理解上应该不受数量表达的限制。
请参照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方面的笼车实施例可包括一框架1、两门体2a、2b、一底板3及至少一层板4,所述门体2a、2b、底板3及层板4中的每个设置在所述框架1的不同位置,以利构成所述笼车,使得所述笼车可以乘载物品或可以进行折收。
以下举例说明上述笼车的一些实施方案,例如仅以单一层板为例进行说明,但这也可以适用于平行或间隔设置的多个层板,这只是示例性的说明可以实现的技术方案,以便辅助理解本申请上述实施例,并不以此为限。
举例来说,如图1所示,所述框架1、门体2a、2b、底板3及层板4可以由硬质材料构成,例如:金属、塑料或其组合等,所述框架1、门体2a、2b、底板3及层板4的形状可依实际需求加以改变,例如可以形成任何适于共同承载物品的构造。优选地,所述框架1、门体2a、2b、底板3及层板4可选自金属材质,例如可以是铝材等,用于提供足以承载物品的强度,同时,减轻整体重量,以便提高移动性。
具体地,如图1所示,所述框架1的底部可设置多个轮体1A,所述框架1包围形成容置空间及侧向开口;所述两门体2a、2b在所述侧向开口可相对开阖地铰接所述框架1;所述底板3在所述容置空间可弯折地结合所述框架1;及所述层板4在所述底板3上方可枢转地滑动结合在所述框架1的相对两侧之间。
应被理解的是,所述相对两侧是指物品的相对两边的缘或面,例如所述框架的相对两侧是位在所述框架的四边中的两个未相互连接的边。
应被理解的是,两物体(例如门体与框架)的铰接方式可通过铰链进行,所述铰链也被称为合页,主要是用来连接两个固体并允许两者之间做相对枢转(转动)的机械装置,铰链可由可移动的组件构成,或者由可折叠的材料构成。举例来说,有些合页适于被安装于门窗上,有些铰链适于被安装于橱柜上,但不以此为限,譬如其中一种实施例可参考CN201802189U专利公开的“分体式易装卸的门窗铰链”,但不以此为限。
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框架1的相对两侧可设置纵向滑轨1B,所述层板4的两侧同轴设置滑块4B,所述滑块4B可枢转地滑动结合所述滑轨1B,从而使得所述层板4可以沿纵向在所述框架1的较高位置与较低位置之间滑移,有利于适度因应使用需求改变位置。
相应地,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框架1可设置至少一限位部,所述层板4设置至少一定位部,所述定位部可拆卸地结合所述限位部,使得所述层板4固定在所述框架1的不同位置。
举例来说,如图1所示,所述至少一限位部包括至少一第一限位部1C,所述至少一定位部包括至少一第一定位部4C,所述第一限位部1C可形成至少一限位凸块,例如凸条、凸点或其组合等,所述限位凸块用于靠置所述第一定位部4C,例如所述第一定位部4C可以形成相应第一限位部1C形状的卡合构造,譬如可以是卡槽、卡扣或卡钩等,使得所述层板4可横向地固定在所述框架1。另一方面,如图2及图3所示,所述至少一限位部包括至少一第二限位部1D,所述至少一定位部包括至少一第二定位部4D,所述第二限位部1D可形成限位孔,例如圆孔,所述第二限位部1D可以例如位于所述滑轨1B的附近,所述第二定位部4D可设置插销,所述插销可伸缩地结合所述限位孔,使得所述层板4可纵向地固定在所述框架1,譬如可被固定在所述框架1的较高位置(如图2所示),或者可被固定在所述框架1的较低位置(如图3所示),但不以此为限,所述固定位置可以依据使用需求进行调整。
应被注意的是,本申请上述实施例的有益效果至少在于:通过所述框架的纵向滑轨与所述层板的滑块可枢转地滑动结合,配合上述限位部与定位部的不同组合,所述层板可纵向地固定在所述框架,用于产生较大的置物空间,有利于承载大型物品;另一方面,所述层板还可横向地固定在所述框架,用于区隔不同类别的物品,例如不同目的地或不同温层等物品,可以避免不同类别物品混合置放导致物品受损或运送错误等情事。
可选地,如图1所示,所述框架1、所述两门体2a、2b、所述底板3及所述层板4中的至少一个还可设置镂空部(图未绘示),例如所述镂空部可以选自于至少一个下列构造组成的群组:圆形通孔、条状穿孔及不规则孔。从而,所述框架1、所述两门体2a、2b、所述底板3及所述层板4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在具备足够强度的情况下,合理地减少用料及其重量,有利于减轻整体重量,以便减少移动所需功率,例如人员推动笼车所需的力,以便轻易地移动笼车。
可选地,如图1所示,所述框架1包括一第一框体11及两第二框体12a、12b,所述两第二框体12a、12b可折叠地铰接在所述第一框体11的两侧。
应被注意的是,本申请上述实施例的有益效果至少在于:通过所述两第二框体可折叠地铰接在所述第一框体的两侧,使得所述第一框体与第二框体可叠合在一起,可以用于因应不同使用需求改变所述框架的形态,可以缩小所述框架占据空间,有利于拆解或储放笼车。
可选地,如图1所示,所述两第二框体12a、12b中的每个可包括多个依序铰接的墙板121,在此仅以两墙板为例,但不以此为限,也可以是更多墙板,所述多个墙板121中的一个铰接在所述第一框体11的一侧,所述多个墙板121中的另一个铰接在所述两门体2a、2b中的一个,例如所述相互铰接的门体(如2a、2b)与墙板121的宽度相同,使得所述门体与墙板折叠后不会凸出,但不以此为限,所述相互铰接的门体(如2a、2b)与墙板121的宽度也可不同,用于适应不同使用需求。
可选地,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框体11也可包括多个依序铰接的墙片,在此仅以两墙片为例,但不以此为限,也可以是更多墙片,所述多个墙片中的一个铰接在所述两第二框体中的一个(如12a)的一侧,所述多个墙片中的另一个铰接在所述两第二框体(如12b)中的另一个的一侧。
应被注意的是,本申请上述实施例的有益效果至少在于:通过所述第一框体包括多个依序铰接的墙片,及/或所述两第二框体中的每个包括多个依序铰接的墙板,使得所述第一框体及/或第二框体可以弯折,有利于拆装变形或储放笼车,以便适用于不同使用需求。
可选地,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框体11及所述两第二框体12a、12b的底部设置所述多个轮体1A,例如所述轮体1A可选自于下列轮件组成的群组:转向轮及定向轮;可选地,所述轮件还可设置固定器,譬如具备煞车或止动功能的可动挡片,有利在笼车需要装货与卸货时阻止笼车滑移,可以避免产生使用不便或物件受损等情事。
可选地,如图3及图4所示,所述底板3可弯折地结合在所述第一框体11及所述两第二框体12a、12b之间,例如所述底板3可包括第一板体31及第二板体32,所述第一板体31固定地结合所述第一框体11及所述两第二框体12a、12b,譬如通过螺钉锁固在所述第一框体11、所述两第二框体12a、12b与所述第一板体31之间,所述第二板体32铰接所述第一板体31,使得所述第二板体32可以朝向所述第一框体11弯折,所述第二板体32也可以朝向所述轮体1A弯折,用于靠置在所述轮体1A上,作为承载物品用途。
可选地,如图3所示,所述第二板体32还可设置脚架33,用于支撑所述第二板体32,譬如所述第二板体32具有相对两侧,所述两侧中的一侧铰接所述第一板体31,所述两侧中的另一侧设置所述脚架33,用于辅助支撑所述第二板体32。
举例来说,所述第一板体31与所述第二板体32可例如分别具有矩形平台,所述矩形平台具有两长边及两短边,所述两长边中的一个固定在所述第一框体11,所述两短边分别固定在所述两第二框体12a、12b,所述两长边中的另一个与所述第二板体32相对于所述脚架33的一侧边之间设置铰接件,例如各种铰链或合页组件,有利于所述第二板体32被翻转朝向所述第一框体11。
应被注意的是,本申请上述实施例的有益效果至少在于:通过所述底板可弯折地结合在所述第一框体及所述两第二框体之间,使得所述底板可被向上翻转朝向所述第一框体,用于配合所述两第二框体折叠,有利于缩小整体占据空间,便于拆装及储放笼车。
可选地,如图3所示,所述第二板体32的宽度可大于所述第一板体31的宽度,譬如所述第二板体32的宽度等于所述两门体2a、2b的宽度(如图3所示),使得所述两门体2a、2b与所述第二板体32在宽度上相应,有利于简化构件组装尺寸,所述第二板体32被翻转后靠置在所述第一框体11(如图4及图5所示);但不以此为限,所述第二板体32的宽度也可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板体31的宽度,使得所述第二板体32被翻转后叠置在所述第一板体31,以便将叠合后的所述门体2a、2b及其铰接的墙板121一并折向所述第一板体31与第二板体32的弯折侧边(如图5、图6所示),有利于因应笼车折叠收纳需求。
本申请上述笼车实施例可以呈现折收状态(如图6所示)及敞开状态(如图7所示),以下举例说明其转换过程,例如要将笼车从敞开状态转为折收状态,可将笼车的门体2a、2b由关闭状态(如图7所示)转为开启状态(如图1所示),还可将开启后的门体2a、2b叠合所述两第二框体12a、12b的墙板121(如图1所示);接着,可将所述层板4由平置状态(如图1所示)向上掀为直立状态(如图2所示);接着,可将直立的层板4向下滑移直到靠置所述底板3后固定(如图3所示);接着,可将所述底板3的第二板体32翻转并靠置所述第一框体11(如图4所示);接着,可将叠合后的所述门体2a、2b及其铰接的墙板121一并折向所述第一板体31与第二板体32的弯折侧边(如图5、图6所示),即已呈现折收状态(如图6所示);另一方面,可将笼车从折收状态转为敞开状态,例如从上述过程反向操作,直到笼车呈现敞开状态(如图7所示)。
可选地,如图8所示,所述笼车还可进一步呈现敞开-加高状态,例如所述笼车还可包括多个凸板5,所述多个凸板5分别可纵向滑移地固定在所述框架1及所述两门体2a、2b,譬如所述框架1及所述两门体2a、2b的顶部可设置闸口,所述多个凸板5中的一个可插入所述闸口。可选地,所述多个凸板5中的至少一个的顶部还可设置栅栏51,所述栅栏51可抽动地突出在所述顶部,有利于进一步提升高度。可选地,所述多个凸板5与所述框架1、所述两门体2a、2b还可设置定位构造,例如所述框架1及所述两门体2a、2b中的每个还可设置多个定位造型,譬如凹槽、穿孔或锯齿状构造等,举例来说,所述定位造型例如是位于不同高度的定位孔,相应地,所述多个凸板5中的每个可以例如设置插件52,例如插销等,所述插件可伸缩地结合所述多个定位孔中的一个,使得所述凸板5被定位在所述框架1及所述两门体2a、2b的不同高度,且从所述框架1及所述两门体2a、2b的顶部的闸口凸出不同高度,但不以此为限,所述多个凸板5与所述框架1、所述两门体2a、2b的定位构造还可以是其他可供板片升降固定的构造,例如卡合构造或夹止构造等。
应被注意的是,本申请上述实施例的有益效果至少在于:通过所述多个凸板分别可纵向滑移地固定在所述框架及所述两门体,可以使得所述框架及所述两门体的整体高度增加,有利于提升置物空间的容积,可以适用于物品较多或物品较大的应用场域,通过所述凸板辅助提供挡物作用,可以避免物品从笼车掉落导致损坏。
承上所述,本申请上述笼车实施例通过所述框架包围形成容置空间及侧向开口,所述两门体在所述侧向开口可相对开阖地铰接所述框架,所述底板在所述容置空间可弯折地结合所述框架,及所述层板在所述底板上方可枢转地滑动结合在所述框架的相对两侧之间。所述框架、两门体、所述底板及所述层板皆可自体或相对产生形状变化,例如铰动、弯折、枢转及滑动等,有利于缩小整体体积以便储放,所述框架及两门体还可以增加高度,有利于增加置物空间,从而可以适应性地产生伸缩变形效果,提供优异的折叠功能性及扩充置物空间,有效匹配各种运输车辆的需求。
为了简洁起见,如本文所用的单数形式“一”及“所述”包括复数指代,除非上下文另有清楚地说明只能如此,否则不应认为是那些实施例的必要特征。
应当理解的是,为了清楚起见,在多个单独的实施例的上下文中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特征也可以在单一实施例中以组合方式被提供。相反地,为了简洁起见,在单一实施例的上下文中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特征也可以被单独提供或以任何合适的子组合被提供,或者作为适合于本实用新型的任何其他描述的实施例。在各种实施例的上下文中描述的某些特征不被认为是那些实施例的必要特征,除非所述实施例在没有那些元件的情况下不起作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笼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框架,设置多个轮体,所述框架包围形成容置空间及侧向开口;
两门体,在所述侧向开口可相对开阖地铰接所述框架;
底板,在所述容置空间可弯折地结合所述框架;及
层板,在所述底板上方可枢转地滑动结合在所述框架的相对两侧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笼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的相对两侧设置纵向滑轨,所述层板的两侧同轴设置滑块,所述滑块可枢转地滑动结合所述滑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笼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设置至少一限位部,所述层板设置至少一定位部,所述定位部可拆卸地结合所述限位部,使得所述层板固定在所述框架的不同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笼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包括第一框体及两第二框体,所述两第二框体可折叠地铰接在所述第一框体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笼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第二框体中的每个包括多个依序铰接的墙板,所述多个墙板中的一个铰接在所述第一框体的一侧,所述多个墙板中的另一个铰接在所述两门体中的一个。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笼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可弯折地结合在所述第一框体及所述两第二框体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笼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包括第一板体及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固定地结合所述第一框体及所述两第二框体,所述第二板体铰接所述第一板体,所述第二板体设置脚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笼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体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板体的宽度。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笼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凸板,所述多个凸板可纵向滑移地固定在所述框架及所述两门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笼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凸板中的至少一个的顶部设置栅栏,所述栅栏可抽动地突出在所述顶部。
CN201922128859.1U 2019-11-29 2019-11-29 笼车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3360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28859.1U CN211336060U (zh) 2019-11-29 2019-11-29 笼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28859.1U CN211336060U (zh) 2019-11-29 2019-11-29 笼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336060U true CN211336060U (zh) 2020-08-25

Family

ID=720973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128859.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336060U (zh) 2019-11-29 2019-11-29 笼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33606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258599B1 (en) Table truck
US4729594A (en) Van camper
RU2617218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хранения множества предметов, таких как ящики
US8240496B2 (en) Collapsible container and hinge used for collapsible container
WO2016073427A1 (en) Pallet truck with integrated half-size pallet support
CA2739022A1 (en) Foldable mobile storage container
CN211336060U (zh) 笼车
EP3524536A1 (en) Pallet
CN213385889U (zh) 一种用于低成本运输骨架车的打包结构
KR20090075457A (ko) 평판디스플레이 프레임용의 운반대차
CN101327867B (zh) 托盘箱及利用该托盘箱装载车门的方法
CN2728872Y (zh) 整体折叠式售货车
FI128389B (en) Container
JP3057928U (ja) タイヤ輸送台および輸送システム
CN213894455U (zh) 胎皮卸货伸缩轨道平台装置
JP7277882B1 (ja) 平板運搬具
JP2002284013A (ja) 搬送用台車
JP2733013B2 (ja) トラックローダー
CN211642949U (zh) 移动折叠托盘笼
CN218557038U (zh) 工具车
CN218085592U (zh) 底板可扩展和收拢的折叠式平板车
CN216863538U (zh) 升降搬运装置及作业车辆
CN219098641U (zh) 一种具有折叠台面的电动液压装卸平台
CN201161784Y (zh) 台架式集装箱
CN213414540U (zh) 折叠式购物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82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