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335974U - 一种无人驾驶无轮车辆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人驾驶无轮车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335974U
CN211335974U CN201921452711.7U CN201921452711U CN211335974U CN 211335974 U CN211335974 U CN 211335974U CN 201921452711 U CN201921452711 U CN 201921452711U CN 211335974 U CN211335974 U CN 2113359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ck
support
lane changing
sprocket
bea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45271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上容
曾子轩
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3359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3359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ain Traffic Observation, Control, And Securit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人驾驶无轮车辆系统,包括行驶轨道和车厢,行驶轨道的端部或中部设有变道平台,变道平台上设有变道轨道,车厢通过轨道部件驱动在行驶轨道上来回驱动,车厢通过变道部件在变道轨道上切换行驶方向或变道;轨道部件包括活动设在行驶轨道底架下方的辊筒电机和通过轴承座横向设置在底架上的若干转轴,转轴的两端部设有轮毅,轮毅上套接有橡胶辊,转轴其中一端部连接有链轮B和链轮A,辊筒电机的输出端设有链轮C,链轮C通过链条与链轮A啮合传动,链轮B与相邻橡胶辊的链轮A通过链条啮合传动,车厢底部设有滑行板,滑行板设置在橡胶辊上滑动传动。本实用新型具有自动化程度高、结构合理、安全性高、应用广泛的特点。

Description

一种无人驾驶无轮车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交通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无人驾驶无轮车辆系统,尤其涉及一种无人驾驶无轮车辆的硬件系统。
背景技术
人工智能、低碳出行、绿色共享逐渐成为未来发展的主题,在能源日益短缺的未来,城市交通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城市公共交通应具有高效、节能环保、缓解交通拥堵、提升公共交通设施水平,改善公共交通的便利性和舒适性。科学有序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提高整体运输能力、覆盖率、准点率和运行速度。公共交通的建设更需要清洁能源。
自动化驾驶对社会、驾驶员和行人均有益处。自动化驾驶的交通事故发生率几乎可以下降至零,自动驾驶行驶模式可以更加节能高效,有效控制交通事故成本,交通拥堵成本以及运输过程中的人工成本。90%以上的交通事故人员伤亡是由驾驶员失误导致的。无人驾驶的普及将意味着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入可以大大减少。
自动驾驶技术包括视频摄像头、雷达传感器,了解周围的交通状况,并通过一个详尽的地图对前方的道路进行导航。自动驾驶技术也是物联网技术应用之一。
按照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要求,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大力发展低碳、高效、大容量的公共交通系统,加快新技术、新能源、新装备的推广应用,倡导绿色出行。
当前电车是零污染公交车,也是环保的标志。但是,目前智能交通领域存在诸多的瓶颈。
以客运方面为例,目前情况如下:
1、磁悬浮铁路:造价太贵,前期投资巨大,维护成本太高,回报率低。举例:坐磁悬浮北京到上海预计5个小时,比乘飞机多3小时,舒适度和票价却差不多。显然对资源严重浪费。
2、普通铁路:技术参数自重:45吨,定员:118名,车体长度:23.6米。按人均来计算,平均每人要额外承担0.38吨的重量,需要更多的动力损耗,对火车动力增加了许多负担。
3、无轨电车:灵活性较差,在没有专用车道的情况下,发生接触网事故时,容易造成交通拥堵。在规划投资及城市景观上,无轨电车需要整流变电站和接触网,占用城市空间、线路调整复杂。无轨电车一般没有独立路权,运营中易受到其他车辆和行人的影响,驾驶要求高。
4、燃料客车:需要对汽油、柴油、天然气等能源的依赖,高额的能源费用,且不利于环保,排放尾气,任何汽车尾气均会对人身健康受到危害。
5、新能源客车,需经过将电池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使用动力蓄电池等储能设备,造成生产时和报废后的二次污染。价格高昂的动力蓄电池用量消耗,同样增加了车身的自重。
以货运、物流方面进行分析如下:短途频繁运输过程中,装卸、运输基本靠人工完成,有很多不可控的因素,容易造成交通拥堵,人工成本高。
以新兴的外卖送餐为例:人工送餐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每天频繁出行各个路口,也是一种交通隐患,很多送餐人员为了争取时间“闯红灯”,对自身的安全没有保障。目前也有很多无人机送餐,无人机飞行中控制方面不容易掌握,承载能力低,运行成本高,存在高空撞机坠落的危险。
以快递送货为例:快递运输过程中货物频繁中转,占用大量的时间,人工送货同样存在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人驾驶无轮车辆系统,可以应用作为无人火车、智能列车和滑行机器人,具有自动化程度高、结构合理、安全性高、应用广泛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人驾驶无轮车辆系统,包括行驶轨道和车厢,所述行驶轨道的端部或中部设有变道平台,所述变道平台上设有若干与行驶轨道相连或者平行的变道轨道,所述车厢通过轨道部件驱动在行驶轨道上来回驱动,所述车厢通过变道部件在所述变道轨道上切换行驶方向或变道;所述轨道部件包括活动设在行驶轨道底架下方的辊筒电机和通过轴承座横向设置在所述底架上的若干转轴,所述转轴的两端部设有轮毅,所述轮毅上套接有橡胶辊,所述转轴其中一端部连接有链轮B和链轮A,所述辊筒电机的输出端设有链轮C,链轮C通过链条与链轮A啮合传动,链轮B与相邻橡胶辊的链轮A通过链条啮合传动,所述车厢底部设有滑行板,所述滑行板设置在所述橡胶辊上滑动传动。自动门通过直流电机,红外感应器、磁吸开关进行对门的开关控制。行驶中通过传感器检测周围环境信号,以获取在所述运行的路线的数字地图。
启动辊筒电机,靠辊筒电机驱动轨道部件的橡胶辊,使车厢平稳滑行。运转过程中使滑行板带动车厢沿着橡胶辊滚动滑行,滑行过程中每个区域都有对应的感应器控制速度,实现每个车厢在同一条轨道同步平稳运行。
进一步地,所述行驶轨道内侧设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上设有两竖立相对设置的直角状倒钩轨道,所述滑行板底部连接有防护板,所述防护板的两端部嵌入所述倒钩轨道内部之间直角间隙,所述防护板与所述倒钩轨道之间设有滚珠
进一步地,所述变道部件包括横向设置在变道支架上方的导轨和横移支架,所述横移支架上设有在所述导轨上左右移动的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横移支架的两侧底部接触,所述横移支架通过横移电机横向在不同变道轨道之间平移滑动从而带动车厢切换轨道或变向。移动过程中每个停靠点都有对应的感应器传达系统信息位置。
作为其中一种方案,所述变道部件包括分居变道轨道两端的轴承支座,所述轴承支座设在所述变道轨道底架下方,其中一轴承支座上通过驱动轴设有驱动同步轮,另一轴承支座上通过从动转轴设有从动同步轮,所述驱动轴的轴承支座外侧设有电机支架,所述横移电机设置在所述电机支架上,所述横移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动轴与所述驱动轴连接,所述驱动轴与所述从动转轴通过同步带传动,所述同步带设有同步带压板,所述同步带压板与横向支架“T”字型的底端连接。
作为另一种方案,所述变道部件包括横向设置在底架下方的变道支架,所述变道支架上设有齿条,所述横移支架的下方设有轴承支座,所述轴承支座内设有与所述齿条啮合传动的齿轮,所述轴承支座外侧设有横移电机,所述横移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齿轮的转动轴通过联轴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转轴通过轴承固定在所述轴承座上,所述链轮A与链轮B设在所述轴承座外侧,所述链轮B与所述轴承座之间间隔设有轴套B,所述链轮B与所述链轮A之间间隔设有轴套A,所述链轮A通过锁紧螺母设置在所述转轴的末端。
进一步地,所述转轴的另一端部的轴承座外侧设有轴承挡片,所述轴承挡片通过减震器连接在底架上。
进一步地,所述行驶轨道和所述变道轨道上设有若干位置传感器和速度传感器,所述位置传感器、速度传感器与所述辊筒电机、横移电机点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减震器外侧还活动设有防护罩,所述轮毅通过膨胀套固定在所述转轴上,所述链轮B外侧设有张紧器。
进一步地,所述从动同步轮通过张紧螺栓固定在所述轴承支座上,所述驱动同步轮通过安装轴套固定在所述轴承支座上。
本实用新型一种无人驾驶无轮车辆系统,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人驾驶无轮车辆的硬件系统,具有自动化程度高、结构合理、安全性高、应用广泛的特点。可以不使用燃油,节能环保,具有低碳减排、零污染、减少能耗成本,保护城市环境的优势,而且减少了保养维护工作,操作简单、干净卫生;该硬件系统结合现有的控制方法,可以实现无需要人在车上进行驾驶、信号优先控制方式运行,有效控制交通事故发生,避免交通拥堵,减少人工成本,提高运输效率;另外,电动机在运行时产生的噪声要低于内燃机,滑行板在橡胶辊滑行,比金属轮轨摩擦产生的噪音小很多,从增加了其乘坐的舒适度。橡胶辊采用合成橡胶模具成型制作,具有耐高温、抗老化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在客运方面应用时,车站进出口配置刷脸人像识别功能,可进行自动结算。自动门通过直流电机,红外感应器、磁吸开关进行对门的开关控制,通过驱动系统将门打开和关闭确保安全。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作在轨道客运整体立体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作在轨道客运整体平面图。
附图3为图1中变换区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图1的K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5为图4中轨道部件D-D剖视图。
附图6为图5中E放大图。
附图7为图4中轨道部件F-F剖视图。
附图8为图1的K角度结构示意图。
附图9为图8的分解结构图。
附图10为辊筒电机安装示意图。
附图11为变道部件同步轮驱动结构示意图。
附图12为变道部件齿轮驱动结构示意图。
附图13为本实用新型车辆应用在外卖送餐(微型火车)的流程图。
附图14为本实用新型应用在四快递送货(微型火车)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包括:1、转轴;2、膨胀套;3、轮毂;4、橡胶辊;5、挡盖;6、轴承;7、轴承座;8、减震器;9、轴承挡片;10、轴套B;11、链轮B;12、轴套A;13、链轮A;14、锁紧螺母;15、底架;16、链条;17、链轮C;18、辊筒电机;19、滑行板;20、防护罩;21、锁紧器;22、倒钩轨道;23、支撑座;24、防护板;25、滚珠,26、平健;28、报警器;29、自动门;30、车厢;31、齿轮;32、电梯;33、支撑架;34、变道支架;35、滑块;36、导轨;37、张紧轮装置;38、同步带压板;39、同步带;40、横移支架;41、齿条;42、横移电机;44、转轴;45、轴承支座;46、电机支架,47、从动同步轮;48、张紧螺栓;49、从动转轴;50、联轴器;51、驱动同步轮;52、驱动轴;100、轨道部件,101、启动区;102、加速区;103、减速区;104、变换区;200、变道平台;201、变道轨道;202、变道轨道;203、候车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实施例及对本实用新型产品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1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人驾驶无轮车辆系统,包括行驶轨道和车厢30,所述行驶轨道的端部或中部设有变道平台200,所述变道平台200上设有若干与行驶轨道相连或者平行的变道轨道201,所述车厢30通过轨道部件100驱动在行驶轨道上来回驱动,所述车厢30通过变道部件202在所述变道轨道201上切换行驶方向或变道;所述轨道部件100包括活动设在行驶轨道底架15下方的辊筒电机18和通过轴承座7横向设置在所述底架15上的若干转轴1,转轴1通过平键26两端连接有膨胀套2,膨胀套2的端部连接有轮毅3,所述轮毅3上套接有橡胶辊4,所述转轴1其中一端部连接有链轮B和链轮A13,所述辊筒电机18的输出端设有链轮C17,链轮C17通过链条16与链轮A13啮合传动,链轮B与相邻橡胶辊4的链轮A13通过链条16啮合传动,所述车厢30底部设有滑行板19,所述滑行板19设置在所述橡胶辊4上滑动传动。同时,轴承座7上还活动设有挡盖5对轴承座7进行保护。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如图1~11所示,所述行驶轨道内侧设有支撑座23,所述支撑座23上设有两竖立相对设置的直角状倒钩轨道22,所述滑行板19底部连接有防护板24,所述防护板24的两端部嵌入所述倒钩轨道22内部之间直角间隙,所述防护板24与所述倒钩轨道22之间设有滚珠25。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如图12所示,所述变道部件202包括横向设置在变道支架34上方的导轨36和横移支架40,所述横移支架40上设有在所述导轨36上左右移动的滑块35,所述滑块35与所述滑动板的两侧底部接触,所述横移支架40通过横移电机42横向在不同变道轨道201之间平移滑块35从而带动车厢30切换轨道或变向。
作为其中一种方案,如图11所示,所述变道部件202包括分居变道轨道201两端的轴承支座45,所述轴承支座45设在所述变道轨道201底架15下方,其中一轴承支座45上通过驱动轴52设有驱动同步轮51,另一轴承支座45上通过从动转轴49设有从动同步轮47,所述驱动轴52的轴承支座45外侧设有电机支架46,所述横移电机42设置在所述电机支架46上,所述横移电机42的输出端通过联动轴与所述驱动轴52连接,所述驱动轴52与所述从动转轴49通过同步带39传动,所述同步带39设有同步带压板38,所述同步带压板38与横向支架“T”字型的底端连接。
作为另一种方案,如图12所示,所述变道部件202包括横向设置在底架15下方的变道支架34,所述变道支架34上设有齿条41,所述横移支架40的下方设有轴承支座45,所述轴承支座45内设有与所述齿条41啮合传动的齿轮31,所述轴承支座45外侧设有横移电机42,所述横移电机42的输出端与所述齿轮31的转动轴通过联轴器50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如图7所示,所述转轴1通过轴承6固定在所述轴承座7上,所述链轮A13与链轮B设在所述轴承座7外侧,所述链轮B与所述轴承座7之间间隔设有轴套B11,所述链轮B与所述链轮A13之间间隔设有轴套A12,所述链轮A13通过锁紧螺母14设置在所述转轴1的末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如图7所示,所述转轴1的另一端部的轴承座7外侧设有轴承挡片9,所述轴承挡片9通过减震器8连接在底架15上。
进一步地,如图1~12所示,所述行驶轨道和所述变道轨道201上设有若干位置传感器和速度传感器,所述位置传感器、速度传感器与所述辊筒电机18、横移电机42点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如图1~12所示,所述减震器8外侧还活动设有防护罩20,所述轮毅3通过膨胀套2固定在所述转轴1上,所述链轮B外侧设有张紧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如图1~12所示,所述从动同步轮47通过张紧螺栓48固定在所述轴承支座45上,所述驱动同步轮51通过安装轴套固定在所述轴承支座45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如图1~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行驶轨道划分为启动区—加速区—减速区。所述的行驶轨道设置在支撑架33上,通过电梯32实现乘客上下。电梯32位置装入启动区和减速区的端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如图1~12所示,如图1、图2所示,所述车厢30设有自动门29和报警器28。
启动辊筒电机18,靠辊筒电机18驱动轨道部件的橡胶辊,使车厢平稳滑行。行驶过程中每个区域都有对应的传感器,结合系统控制实现启动、加速、减速、停车、变道等功能。横移电机42驱动同步带39使轨道部件、横移支架40在导轨36进行左右移动,移动过程中每个停靠点都有对应的感应器传达系统信息位置。
以下结合实际应用场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中,如图7和图9,智能车辆系统主要包括轨道部件100、变道部件202,此外还有电梯32、支撑架33、和控制系统组成。运行阶段分为变道区—启动区101—加速区102—减速区103-变换区104,往返为独立的轨道,变道区具有继续行驶、变道行驶、和返回的功能。轨道部件100分别安装到变道部件202和支撑架33上,电梯位置装入启动区101和减速区103的端部。
在本实用新型中,如图8,转轴1装入膨胀套2、轮毂3、橡胶辊4、挡盖5、轴承6、轴承座7、轴承挡片9、轴套B10、链轮B11、轴套A12、链轮A13、锁紧螺母14、减震器8。
在本实用新型中,如图7和图9,底架15装上电机18、张紧器21、支撑座23、倒钩轨道22、防护罩20;辊筒电机18装入链轮C17,链条16与链轮C17、链轮A13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中,如图5和图6,滑行板19上方配有车厢30、自动门29、报警器28;滑行板19放于橡胶辊4上滑行,下方配有防护板24,防护板表面配有滚珠25;
在本实用新型中,如图3和图11,变道支架43上方装配导轨36、滑块35、横移支架40、轨道组件;变道支架43下方装入横移电机42、同步轮41、张紧轮装置37、同步带39;同步带39位于同步带压板38与横移支架40之间并压紧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变道部件202可采用齿轮齿条方式传动齿条固定,齿轮靠电机横向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中,滑行板19具有与橡胶辊4配合的导向位,滑行板带动车厢行驶进行滚动摩擦滑行,对滑行板起导向作用。滑行板底部安装防护板24和滚珠25滚珠居于倒钩轨道22下方,目的是防止车辆晃动高速行程时侧翻。
在本实用新型中,每两组转轴1都用链轮链条依次连接,每个链条都装有张紧器21,张紧器21具有弹簧自由张紧和调节的功能,随着减震器8的高度变化而变化。使车厢运行过程中震动降低。
启动区101和减速区103每个阶段点都有对应的感应器;所有的运行过程全部由系统控制。由传感系统、车辆定位系统,根据车辆的环境信息和定位控制启动速度变化和停车。通过感应器感测车辆位置和移动状态;当不需要链条传输是可改为辊筒电机驱动,可用同步带、皮带传动取代链条传动。
本实用新型中,橡胶辊采用合成橡胶模具成型制作,具有耐高温、抗老化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在客运方面应用时,车站进出口配置刷脸人像识别功能,可进行自动结算。自动门29通过直流电机,红外感应器、磁吸开关进行对门的开关控制,通过驱动系统将门打开和关闭确保安全。
如图1所示,车辆运行过程如下:
(1)进入启动区101:车门关闭后通过传感器发出指令,车辆启动(启动区域每个阶段点都有对应的感应器,电机由慢到快驱动车厢运行);
(2)进入加速区102:车厢传送到加速区域时传感器发出指令按照设定的时速平稳运行;
(3)进入减速区103:当车辆将要到站时,传感器发出指令使电机缓慢减速,(减速区每个阶段点都有对应的感应器,电机由快到慢驱动车厢运行,直到停止);
(4)进入变换区104:变换区104有继续直行、返回、变道行驶三种选项,系统默认是继续直行,当车辆需要返回时,变道部件根据系统传达的信息向左变道,车辆自动返回。当车辆需要变道(岔路)行驶时,变道部件根据系统传达的信息向左或向右变道,变道完成车辆自动继续行驶;
(5)中途停车:车辆运行中有故障时,系统接收信号车辆停止运行,待排除故障后,电机启动,车厢继续运行。
下面结合具体场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智能车辆系统应用范围以及使用方法:
客运方面
1.乘客进站:通过实名制自助验证系统终端,进入进站通道,在系统终端刷脸验证(记录乘客的身份、进站名称、地点、进站时间等信息)。
2.乘车:乘客验票乘电梯进入候车区,到了设定的开门时间车门自动打开,乘客进入车厢后车门自动关闭(关闭过程中如有人员进入,安全光栅检测报警车门无法关闭)车门关闭后通过传感器发出指令,车辆启动(启动区域每个阶段点都有对应的感应器,电机由慢到快驱动车厢运行);运行过程中经过加速区域、减少区域、车辆到站停止后,传感器发出指令,车门自动打开,乘客上车或下车出站;
3.乘客出站:通过智慧化里程结算通道,便可自动完成结算过程。采用的是人脸识别和行为抓取等技术,这些技术的应用缩短了结账时间。基本上没有任何工作人员服务,可以自动识别,自动结算。
货运、物流
1.物品放入车厢内,关闭车门,车辆自动传送的指定地点。
.车辆停止指定地点后,车门打开卸货,卸货完成关闭车门,空车厢返回原地。
外卖送餐(微型火车)如图13所示:
1.商家、消费者通过电脑或手机端在商家页面注册录入个人信息以及选取合适的智能柜;
2.消费者通过电脑或者手机端购买自己所喜爱的商家外卖,支付订单后,商家根据客户订单信息,安排进行相应制餐、派餐,餐盒贴上客户的标贴、二维码、地址、姓名、电话、订单号等信息,商家按智能柜提示的要求将餐盒摆放到车厢内。车厢移动到智能柜指定的位置,然后关闭门,系统语音提示操作已完成,此时车厢根据系统指令自动传输到中转站;
3.车厢到达中转站机器人进行对餐盒二维码识别进行地址分类,分类后机械手再次将餐盒装入车厢,针对客户的地址传输送餐。送餐到达具体的地址后,机械手自动将餐盒放置在消费者智能储存柜相应格子里即可.
4.消费者根据自己所收到储存柜的格子号码、二维码或者通过本人预存的指纹信息即可领取。消费者取走外卖,储存柜立即自动关闭。
快递送货(微型火车)图14所示:
1.邮寄人通过电脑或手机端页面注册录入个人信息
2.邮寄人输入邮寄信息并支付费用,将寄件摆放到车厢内。车厢移动到指定的位置,然后关闭车厢门,系统语音提示操作已完成,此时车厢根据系统指令自动传输到中转站;
3.车厢到达中转站机器人进行对寄件进行地址分类,重新把寄件放入车厢进行输送。寄件到达具体的地址后,机械手自动将寄件放置在收货智能存放柜相应格子里即可;
4.收货人根据自己所收到的收货智能存柜(格子号码)、快递编号等信息即可领取。取走物品,收货智能存柜立即自动关闭。
就本实用新型而言,城市快速发展,对完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加快发展公共交通、构建多层次的城市轨道交通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按照智能化、综合化、人性化的要求,推进信息技术公共交通运营管理、服务监管和行业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安全监控系统和应急处置系统。加强公共交通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改善方案如下:
1.节能环保:实现绿色出行。具有低碳减排、零污染、减少能耗成本,保护城市环境的优势;
2.智能运行:无人驾驶、信号优先控制方式运行,快速公交系统。自动驾驶有效控制交通事故发生,避免交通拥堵,减少人工成本,提高运输效率。
3.资源共享: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改善居民出行条件、完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可以作为地铁、轻轨的补充,取代部分公共汽车路线,改善城市公共交通优化换乘条件,确保出行安全可靠、经济适用、便捷高效,实现车辆运营合理调配。
4.节省投资:建设周期短、运营维护成本低,环境适应性较强。线路主要利用既有道路敷设改建,主要采用架空方式.可建造人行道或绿化带上部,不另外占用空间;
5.降低噪音:电动机在运行时产生的噪声要低于内燃机,滑行板在橡胶辊滑行,比金属轮轨摩擦产生的噪音小很多,从增加了其乘坐的舒适度。
6.模块化设计:车辆全部采用低地板结构设计,调配灵活,可进行单辆或多辆同时启动,因同步运行,不存在追尾或超车现象;具备功能以满足高峰时段运输需求。
7.系统化智能控制:供电设施和信号技术得到全面更新,具有性能高、安全舒适、快速便捷、编组灵活等特点;
8.能源优化:由于不使用燃油,减少了保养维护工作,操作简单、干净卫生。在高纬度地区的冬季,无需驾驶员进行预热启动、水箱放水等额外工作。行驶距离不受电池电量或燃料装载量的限制,省去了公交车辆因充换电或补加燃料的空驶路程;
9.智能结算:“检票进站/出站”作为乘客出行中的重要环节,在客流量大时经常出现不少问题以及安全隐患:因此,人脸识别验票系统,开启了检票服务新时代,“刷脸”验票速度很快,一般情况下,3至6秒便能成功通行,优势在于节省人力,而且方便快捷。
10.轻量化设计:当车辆高速行驶时,颠覆传统的底盘“重”“稳"的设计理念,改变“倒钩轨道防止侧翻”的平稳滑行,实现车体轻量化行驶,减少了能源动力的消耗。
11.客运方面:人脸识别是用摄像机或摄像头采集含有人脸的图像或视频流,并自动在图像中检测和跟踪。“人脸识别系统”集成了人工智能、机器识别、视频图像处理等多种专业技术,快速对应人、证、票的一致性;
12.货运、物流:轨道通过系统控制实现启动、加速、减速、停车、变道等功能,做到准确、方便、快捷的自动化传送;
13.外卖送餐:本餐车涉及互联网餐饮平台的外卖派送智能存餐和取餐的方法。为了节省更多的时间,智能外卖成为众多消费者群体的饮食选择。有效解决了以往派餐人员的运输体力消耗和等待的时间,灵活了消费者取餐时间以及保证了外卖质量,提高了商家派餐运行效率;
14.快递送货:有效解决了快递公司因囤积货物的等待时间,来订单即刻发货,避免因城市交通拥堵耽误运输时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本行业的普通技术人员均可按说明书所示和以上所述而顺畅地实施本实用新型;但是,凡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可利用以上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而作出的些许更动、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等效实施例;同时,凡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技术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等同变化的更动、修饰与演变等,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无人驾驶无轮车辆系统,包括行驶轨道和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行驶轨道的端部或中部设有变道平台,所述变道平台上设有若干与行驶轨道相连或者平行的变道轨道,所述车厢通过轨道部件驱动在行驶轨道上来回驱动,所述车厢通过变道部件在所述变道轨道上切换行驶方向或变道;
所述轨道部件包括活动设在行驶轨道底架下方的辊筒电机和通过轴承座横向设置在所述底架上的若干转轴,所述转轴的两端部设有轮毅,所述轮毅上套接有橡胶辊,所述转轴其中一端部连接有链轮B和链轮A,所述辊筒电机的输出端设有链轮C,链轮C通过链条与链轮A啮合传动,链轮B与相邻橡胶辊的链轮A通过链条啮合传动,所述车厢底部设有滑行板,所述滑行板设置在所述橡胶辊上滑动传动;
自动门通过直流电机,红外感应器、磁吸开关进行对门的开关控制;行驶中通过传感器检测周围环境信号,以获取在运行的路线的数字地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驾驶无轮车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行驶轨道内侧设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上设有两竖立相对设置的直角状倒钩轨道,所述滑行板底部连接有防护板,所述防护板的两端部嵌入所述倒钩轨道内部之间直角间隙,所述防护板与所述倒钩轨道之间设有滚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人驾驶无轮车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道部件包括横向设置在变道支架上方的导轨和横移支架,所述横移支架上设有在所述导轨上左右移动的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横移支架的两侧底部接触,所述横移支架通过横移电机横向在不同变道轨道之间平移滑块从而带动车厢切换轨道或变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人驾驶无轮车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道部件包括分居变道轨道两端的轴承支座,所述轴承支座设在所述变道轨道底架下方,其中一轴承支座上通过驱动轴设有驱动同步轮,另一轴承支座上通过从动转轴设有从动同步轮,所述驱动轴的轴承支座外侧设有电机支架,所述横移电机设置在所述电机支架上,所述横移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动轴与所述驱动轴连接,所述驱动轴与所述从动转轴通过同步带传动,所述同步带设有同步带压板,所述同步带压板与横向支架“T”字型的底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无人驾驶无轮车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道部件包括横向设置在底架下方的变道支架,所述变道支架上设有齿条,所述横移支架的下方设有轴承支座,所述轴承支座内设有与所述齿条啮合传动的齿轮,所述轴承支座外侧设有横移电机,所述横移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齿轮的转动轴通过联轴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无人驾驶无轮车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通过轴承固定在所述轴承座上,所述链轮A与链轮B设在所述轴承座外侧,所述链轮B与所述轴承座之间间隔设有轴套B,所述链轮B与所述链轮A之间间隔设有轴套A,所述链轮A通过锁紧螺母设置在所述转轴的末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无人驾驶无轮车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的另一端部的轴承座外侧设有轴承挡片,所述轴承挡片通过减震器连接在底架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无人驾驶无轮车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行驶轨道和所述变道轨道上设有若干位置传感器和速度传感器,所述位置传感器、速度传感器与所述辊筒电机、横移电机点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无人驾驶无轮车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器外侧还活动设有防护罩,所述轮毅通过膨胀套固定在所述转轴上,所述链轮B外侧设有张紧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无人驾驶无轮车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同步轮通过张紧螺栓固定在所述轴承支座上,所述驱动同步轮通过安装轴套固定在所述轴承支座上。
CN201921452711.7U 2018-11-29 2019-09-03 一种无人驾驶无轮车辆系统 Active CN211335974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9863707 2018-11-29
CN201821986370 2018-11-2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335974U true CN211335974U (zh) 2020-08-25

Family

ID=721372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452711.7U Active CN211335974U (zh) 2018-11-29 2019-09-03 一种无人驾驶无轮车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33597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72723A (zh) * 2018-11-29 2019-04-05 曾上容 一种无人驾驶无轮车辆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72723A (zh) * 2018-11-29 2019-04-05 曾上容 一种无人驾驶无轮车辆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443268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termodal materials delivery
CN102708681B (zh) 一种城市智能交通运输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US5289778A (en) Automated electric transportation system
Janić Advanced transport systems
CN101184638A (zh) 一种人员或货物的公共交通运输方法,以及相关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
CN109501815A (zh) 一种无人驾驶轻型轨道车交通系统
US20110218697A1 (en) Vehicle,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ss transit transportation
US20220371631A1 (en) Integrated mobility system
CN107644310A (zh) 一种城市管式物流运输方法
JP2011111149A (ja) 高速道路列車を運行してco2排出を削減し高速道路を無料にする交通システム
US3937147A (en) Personalized rapid transit system
CN211335974U (zh) 一种无人驾驶无轮车辆系统
CN108609022B (zh) 联合运输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1907776A (zh) 无候车式的母子高速列车运行方式
JPH07503681A (ja) 輸送装置
CN102085866B (zh) 一套方便快速的轨道交通工具客车
CN109572723A (zh) 一种无人驾驶无轮车辆系统
CN203996235U (zh) 一种双动力公共交通系统
CN106218646A (zh) 不停车移动上下火车的方法及方法采用的移动站台车
CN211032545U (zh) 高效无停歇运行公共交通系统
CN211596227U (zh) 一种城市道路公共交通立体化运行系统
CN207216679U (zh) 一种基于管网的城市物流系统
Bradshaw et al. Buses
Hofman et al. ComplexTrans–global land transportation system The best way ahead for railways and roads is coherent cooperation, not the competition
Hofman et al. ComplexTrans—Global Rail-Road Transportation System Economical and Clustered Individual and Individualised Public Transport also Prevents the Spread of Covid 19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