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334473U - 一种吹塑薄膜风环冷却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吹塑薄膜风环冷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334473U
CN211334473U CN201921425308.5U CN201921425308U CN211334473U CN 211334473 U CN211334473 U CN 211334473U CN 201921425308 U CN201921425308 U CN 201921425308U CN 211334473 U CN211334473 U CN 2113344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nular plate
cylinder
wind
air
blown fil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42530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白玉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bei Anlupusi Plastic Produc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bei Anlupusi Plastic Produc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bei Anlupusi Plastic Product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bei Anlupusi Plastic Produc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42530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3344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3344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33447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haping By String And By Release Of Stress In Plastics And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吹塑薄膜风环冷却装置,包括包括成型模具和出膜口,于所述成型模具上设有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圆筒、上环形板、下环形板和带主进风口的进风腔,所述下环形板安装于所述成型模具上,所述上环形板和所述下环形板的外周面无缝连接在所述圆筒的内壁上,所述上环形板与所述下环形板之间从上至下设有若干环形板,所述若干环形板的内缘连接有筒体,各筒体之间留有间隙以形成多个出风口,最下端的筒体的底面与所述下环形板之间具有间隙形成水平出风口,最上端的筒体与所述上环形板形成竖直出风口,间隙对应的圆筒上开设有进风口,所述进风腔与所述圆筒连通,于所述壳体还设有套筒。本实用新型可以高效降低膜管的温度。

Description

一种吹塑薄膜风环冷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薄膜吹塑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吹塑薄膜风环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薄膜吹塑是使用挤出法连续成型塑料薄膜的一种工艺,该工艺将树脂加至挤出机中,在内部螺杆输送、剪切和加热作用下树脂熔融,熔融物料输送入吹塑机头中,并通过滤网、多孔板从圆环形的模头出料口连续挤出呈厚度均匀的环形膜管,从吹塑机头下部将适量压缩空气吹入膜管内使其径向吹胀。膜管被人字板收拢压叠后被牵引机架上部牵引辊夹紧纵向牵伸,在对其进行收卷之前需要将其割开成片状。但是,从机头吹出的膜管由高温的熔融物料成型,其温度较高,因此需对膜管进行冷却降温以加速其成型,防止后端的牵引动作将其损坏。目前所普遍采用的冷却手段是在吹塑机头上设置一圈围绕出料口的出风环,从出风环中吹出空气进行冷却。
申请号为201721025227.7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技术方案,该专利在吹塑机头的出口端设置进风部和出风部,出风部具有一上风腔和一下风腔,在上风腔的侧壁上开设有连通上风腔的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在下风腔的侧壁上开设有连通下风腔的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双出风口的设置,能够对塑料膜管进行二次冷却,避免了现有技术中一次冷却无法完成对塑料膜管的冷却,需要额外对冷却风进行降温才能保证冷却效果的问题。但是在实际应用中,经过两次冷却后塑料膜管的温度仍然很高,而且第一出风口向上吹出的冷却风容易受外界自然风的影响,冷却效果不太明显,因此需要一个更高效的冷却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吹塑薄膜风环冷却装置,可高效降低膜管的温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吹塑薄膜风环冷却装置,包括包括成型模具和出膜口,于所述成型模具上设有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圆筒、上环形板、下环形板和带主进风口的进风腔,所述下环形板安装于所述成型模具上,所述上环形板和所述下环形板的外周面无缝连接在所述圆筒的内壁上,所述上环形板与所述下环形板之间从上至下设有若干环形板,所述若干环形板的内缘连接有筒体,各筒体之间留有间隙以形成多个出风口,最下端的筒体的底面与所述下环形板之间具有间隙形成水平出风口,最上端的筒体与所述上环形板形成竖直出风口,间隙对应的圆筒上开设有进风口,所述进风腔与所述圆筒连通,于所述壳体还设有套筒。
优选的,所述环形板和所述筒体均为三个,所述环形板由上到下包括均匀设置在圆筒上的第一环形板、第二环形板和第三环形板,所述筒体包括第一筒体、第二筒体和第三筒体,所述第一环形板、所述第二环形板和所述第三环形板的内缘分别连接有所述第一筒体、所述第二筒体和所述第三筒体。
优选的,所述第一筒体、所述第二筒体和所述第三筒体的内侧面为随着从上向下沿水平方向逐渐缩小的倾斜面。
优选的,所述上环形板与所述第一环形板之间形成有第一风腔,所述第一环形板与所述第二环形板形成有第二风腔,所述第二环形板与所述第三环形板形成有第三风腔,所述第三环形板与所述下环形板形成有第四风腔,上述四个风腔通过进风口与所述进风腔连通,所述第一风腔与所述竖直出风口相连通,所述第四风腔与所述水平出风口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第一风腔、所述第二风腔、所述第三风腔和所述第四风腔均呈环状。
优选的,所述上环形板靠近竖直出风口处的外壁上形成有凸台,所述进风腔的上端面的轴线高于所述上环形板的轴线,且与所述凸台的轴线重合,所述套筒的厚度与所述凸台到所述进风腔上端面的距离相等。
优选的,所述套筒的高度为200mm。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的结构,其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取得的技术进步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上环形板和下环形板之间设置若干个环形板,每个环形板的一端都连接有筒体,各筒体之间都有间隙以形成多个出风口,对膜管进行降温,上环形板与筒体之间形成向上出风的竖直出风口,下环形板与筒体之间形成水平出风的水平出风口,因为刚吹出的膜管温度较高,单一仅从水平方向吹风会导致膜管受力不均,影响膜管成型的质量。多个不同层级的出风口设计,可以对膜管均匀吹风降温,膜管各个方向的受力也会均匀。同时,竖直出风口吹出的冷却风容易受外界自然风的影响,本实用新型在壳体上还设有套筒,套筒能够有效阻挡自然风和来自风机的冷却风的对冲,使围绕着膜管的风均匀,保证了膜管冷却均匀。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成型模具,2-出膜口,3-壳体,31-圆筒,32-上环形板,33-下环形板,34-主进风口,35-进风腔,36-环形板,4-筒体,5-出风口,6-水平出风口,7-竖直出风口,8-进风口,9-套筒,361-第一环形板,362-第二环形板,363-第三环形板,401-第一筒体,402-第二筒体,403-第三筒体,16-第一风腔,17-第二风腔,18-第三风腔,19-第四风腔,20-膜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吹塑薄膜风环冷却装置,如图1中所示,包括成型模具1和出膜口2,在成型模具1上设有壳体3,壳体3包括圆筒31、上环形板32、下环形板33和带主进风口34的进风腔35,下环形板33安装在成型模具1上,上环形板32和下环形板33的外周面无缝连接在圆筒31的内壁上,上环形板32与下环形板33之间设有三个环形板36,环形板36由上到下包括均匀设置在圆筒31上的第一环形板361、第二环形板362和第三环形板363,第一环形板361、第二环形板362和第三环形板363的内缘连接有筒体4,筒体4包括第一筒体401、第二筒体402和第三筒体403,第一环形板361、第二环形板362和第三环形板363分别连接第一筒体401、第二筒体402和第三筒体403,为了适应膜管20的曲率,第一筒体401、第二筒体402和第三筒体403的内侧面为随着从上向下沿水平方向逐渐缩小的倾斜面,三个筒体之间留有间隙以形成三个出风口5,第三筒体403的底面与下环形板33之间具有间隙形成水平出风口6,第一筒体401与上环形板32形成竖直出风口7,间隙对应的圆筒31上开设有进风口8,进风腔35与圆筒31连通。本实施例中,设置的环形板36和筒体4均为三个,一共可以形成四个出风口其中包括一个水平出风口6、一个竖直出风口7和位于水平出风口6和竖直出风口7之间的两个出风口,通过这四个方向的吹风,可以保证膜管20均匀受风。
上环形板32与第一环形板361之间形成有第一风腔16,第一环形板361与第二环形板362形成有第二风腔17,第二环形板362与第三环形板363形成有第三风腔18,第三环形板363与下环形板33形成有第四风腔19,上述四个风腔通过进风口8与进风腔35连通,第一风腔16与竖直出风口7相连通,第四风腔19与水平出风口6相连通。第一风腔16、第二风腔17、第三风腔18和第四风腔19均呈环状。
上环形板32靠近竖直出风口7处的外壁上形成有凸台,进风腔35的上端面的轴线高于上环形板32的轴线,且与凸台的轴线重合,套筒9的厚度与凸台到进风腔35上端面的距离相等。优选的,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套筒9的高度可以设置为200mm,膜管20在200mm的高度时温度最高,且最柔软,因此需要重点降温和防护。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上环形板32和下环形板33之间设置若干个环形板36,每个环形板36的一端都连接有筒体4,各筒体之间都有间隙以形成多个出风口5,对膜管20进行降温,上环形板32与筒体4之间形成向上出风的竖直出风口7,下环形板33与筒体4之间形成水平出风的水平出风口6,因为刚吹出的膜管20温度较高,单一仅从水平方向吹风会导致膜管20受力不均,影响膜管20成型的质量。多个不同层级的出风口设计,可以对膜管20均匀吹风降温,膜管20各个方向的受力也会均匀。同时,竖直出风口吹出的冷却风容易受外界自然风的影响,本实用新型在壳体上设有套筒9,套筒9能够有效阻挡自然风和来自风机的冷却风的对冲,使围绕着膜管20的风均匀,保证了膜管20冷却均匀。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吹塑薄膜风环冷却装置,包括成型模具和出膜口,于所述成型模具上设有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圆筒、上环形板、下环形板和带主进风口的进风腔,所述下环形板安装于所述成型模具上,所述上环形板和所述下环形板的外周面无缝连接在所述圆筒的内壁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环形板与所述下环形板之间从上至下设有三个环形板,所述环形板由上到下包括均匀设置在圆筒上的第一环形板、第二环形板和第三环形板,还包括筒体,所述筒体包括第一筒体、第二筒体和第三筒体,所述第一环形板、所述第二环形板和所述第三环形板的内缘分别连接有所述第一筒体、所述第二筒体和所述第三筒体,所述环形板的内缘连接筒体,各筒体之间留有间隙以形成多个出风口,最下端的筒体的底面与所述下环形板之间具有间隙形成水平出风口,最上端的筒体与所述上环形板形成竖直出风口,间隙对应的圆筒上开设有进风口,所述进风腔与所述圆筒连通,于所述壳体还设有套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吹塑薄膜风环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筒体、所述第二筒体和所述第三筒体的内侧面为随着从上向下沿水平方向逐渐缩小的倾斜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吹塑薄膜风环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环形板与所述第一环形板之间形成有第一风腔,所述第一环形板与所述第二环形板形成有第二风腔,所述第二环形板与所述第三环形板形成有第三风腔,所述第三环形板与所述下环形板形成有第四风腔,上述四个风腔通过进风口与所述进风腔连通,所述第一风腔与所述竖直出风口相连通,所述第四风腔与所述水平出风口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吹塑薄膜风环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腔、所述第二风腔、所述第三风腔和所述第四风腔均呈环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吹塑薄膜风环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环形板靠近竖直出风口处的外壁上形成有凸台,所述进风腔的上端面的轴线高于所述上环形板的轴线,且与所述凸台的轴线重合,所述套筒的厚度与所述凸台到所述进风腔上端面的距离相等。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吹塑薄膜风环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的高度为200mm。
CN201921425308.5U 2019-08-29 2019-08-29 一种吹塑薄膜风环冷却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3344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25308.5U CN211334473U (zh) 2019-08-29 2019-08-29 一种吹塑薄膜风环冷却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25308.5U CN211334473U (zh) 2019-08-29 2019-08-29 一种吹塑薄膜风环冷却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334473U true CN211334473U (zh) 2020-08-25

Family

ID=720938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425308.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334473U (zh) 2019-08-29 2019-08-29 一种吹塑薄膜风环冷却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33447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673990U (zh) 一种单壁热缩套管挤出免调模具
CN211334473U (zh) 一种吹塑薄膜风环冷却装置
CN205364493U (zh) 一种厚壁管材挤出成型冷却装置
CN106145615B (zh) 大拉引量压延机
CN104943122A (zh) 气辅口模组件
CN217514509U (zh) 能局部调节膜泡厚度的吹膜设备冷却风环
JP2002307534A (ja) ベルト方式による合成樹脂中空体シート成形システム
CN205522399U (zh) 一种预定型塑料管材模具
CN217597804U (zh) 一种吹膜机的双风口风环
CN202356435U (zh) 一种新型连续挤压模腔
CN209292526U (zh) 一种用于化纤纺丝中的环吹风风筒
CN211968349U (zh) 一种塑料袋吹膜机
CN217169676U (zh) 一种自卷式硅橡胶管生产用成型模具
CN218366428U (zh) 一种膜泡内部稳定器
CN206085611U (zh) 高精度大口径管材挤管机头
CN111673968A (zh) 一种玻璃纤维复合回转轴承专用模具
CN206678404U (zh) 一种用于熔融沉积式3d打印机的冷却结构
CN205291541U (zh) 塑料油箱吹塑模具的螺纹成型组件
CN218803656U (zh) 一种冷却速度快的塑料加工用注塑模具
CN211638234U (zh) 一种用于生产多头散热柱产品的模具结构
CN218505195U (zh) 一种薄膜成型的吹塑机
CN216423437U (zh) 一种可调节局部风量的吹塑机风环组件
CN214726462U (zh) 一种吹膜机的薄膜厚度控制装置
CN118596512A (zh) 一种七层共挤大棚膜吹塑机组及其加工工艺
CN221249561U (zh) 一种管材生产提速用定径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825

Termination date: 2021082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