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320139U - 铅蓄电池 - Google Patents

铅蓄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320139U
CN211320139U CN202020165998.1U CN202020165998U CN211320139U CN 211320139 U CN211320139 U CN 211320139U CN 202020165998 U CN202020165998 U CN 202020165998U CN 211320139 U CN211320139 U CN 2113201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sitive electrode
lead
electrode plate
acid battery
separ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16599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荻野由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rukawa Batt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rukawa Batt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rukawa Batt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rukawa Battery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3201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3201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Cell Electrode Carriers And Collectors (AREA)
  • Cell Separators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抑制正极活性物质的剥离、脱落的铅蓄电池。铅蓄电池具备:极板组,其是正极板及负极板隔着隔离件交替地层叠而成的;电解槽,其收容极板组;以及正极连接体,其支承正极板的耳部,电解槽具有:鞍部,其设置于所述电解槽的底面且与正极板抵接;以及隔壁,其将电解槽内划分成多个电池单元室。在隔壁设置有将相邻的电池单元室彼此连接的贯通孔。正极连接体具有位于贯通孔的内侧的孔内连接部和位于贯通孔的外侧的孔外连接部。鞍部、耳部、孔内连接部以及作为孔外连接部的一部分且位于远离底面的一侧的端部在从极板组的层叠方向进行的主视时位于一条直线上。

Description

铅蓄电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铅蓄电池。
背景技术
作为铅蓄电池的寿命因素中的起因于正极板的劣化现象,已知有正极基板的生长(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生长是在反复进行充电和放电的期间在正极基板产生由腐蚀引起的伸长,从而正极板整体膨胀的现象。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183278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课题
铅蓄电池作为汽车用而被广泛使用。铅蓄电池的搭载位置大多在发动机罩内,是容易暴露于因发动机引起的高温环境的场所。搭载于汽车的铅蓄电池通常由6个电池单元构成,特别是位于内侧的电池单元难以向铅蓄电池的外部散热,容易成为温度更高的状态。如果铅蓄电池置于高温环境下,则正极基板的腐蚀容易发展,生长变得显著。若生长发展,则存在隔离件被刺穿,导致正极板与负极板发生短路的情况。
另外,若生长发展,则正极基板的栅格设计会发生变形。无法追随该变形的正极活性物质有时会与其劣化无关地从正极基板剥离、脱落。特别是,若正极活性物质从容易有助于耳部附近的充放电反应的部位剥离、脱落,则铅蓄电池在发动机启动时等放出大电流时,有可能无法维持输出。
本实用新型是着眼于这样的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正极活性物质的剥离、脱落的铅蓄电池。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铅蓄电池具备:极板组,其是正极板及负极板隔着隔离件交替地层叠而成的;电解槽,其收容所述极板组;以及正极连接体,其支承所述正极板的耳部,所述电解槽具有:鞍部,其设置于所述电解槽的底面且与所述正极板抵接;以及隔壁,其将所述电解槽内划分成多个电池单元室,在所述隔壁设置有将相邻的所述电池单元室彼此连接的贯通孔,所述正极连接体具有:孔内连接部,其位于所述贯通孔的内侧;以及孔外连接部,其位于所述贯通孔的外侧,所述孔外连接部具有汇流排及中间极柱,所述鞍部、所述耳部、所述孔内连接部及作为所述汇流排的一部分且位于远离所述电解槽的底面的一侧的端部在从所述极板组的层叠方向进行的主视时位于一条直线上。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式的铅蓄电池的特征在于,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方式的铅蓄电池中,
在从所述极板组的层叠方向进行的主视时,在将从作为所述中间极柱的一部分且位于远离所述电解槽的底面的一侧的顶部起到所述孔内连接部的直径的中心为止的长度设为L1、且将所述层叠方向上的所述正极连接体的长度设为L2时,
L2/L1≤4.1。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式的铅蓄电池的特征在于,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方式的铅蓄电池中,
所述正极板具有正极基板,所述正极基板具有:沿与所述底面交叉的第一方向延伸设置的多根第一内骨;以及沿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延伸设置的多根第二内骨,所述正极基板为多根所述第一内骨与多根所述第二内骨互相相交的栅格状,
所述鞍部沿所述层叠方向延伸设置,
在将所述鞍部的宽度设为Wr、将所述第一内骨的最大栅格间隔设为Wi、将所述第一内骨的最大宽度设为Ww时,
Wr≥Wi+Ww。
本实用新型的第四方式的铅蓄电池的特征在于,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式的铅蓄电池中,
所述正极板具有正极基板,所述正极基板具有:沿与所述底面交叉的第一方向延伸设置的多根第一内骨;以及沿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延伸设置的多根第二内骨,所述正极基板为多根所述第一内骨与多根所述第二内骨互相相交的栅格状,
所述鞍部沿所述层叠方向延伸设置,
在将所述鞍部的宽度设为Wr、将所述第一内骨的最大栅格间隔设为Wi、将所述第一内骨的最大宽度设为Ww时,
Wr≥Wi+Ww。
本实用新型的第五方式的铅蓄电池的特征在于,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方式的铅蓄电池中,
所述隔离件为袋状隔离件,
在所述袋状隔离件内收容所述负极板。
本实用新型的第六方式的铅蓄电池的特征在于,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式的铅蓄电池中,
所述隔离件为袋状隔离件,
在所述袋状隔离件内收容所述负极板。
本实用新型的第七方式的铅蓄电池的特征在于,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式的铅蓄电池中,
所述隔离件为袋状隔离件,
在所述袋状隔离件内收容所述负极板。
本实用新型的第八方式的铅蓄电池的特征在于,在本实用新型的第四方式的铅蓄电池中,
所述隔离件为袋状隔离件,
在所述袋状隔离件内收容所述负极板。
本实用新型的第九方式的铅蓄电池的特征在于,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式至第八方式中任一方式所述的铅蓄电池中,
所述正极板具有正极基板,所述正极基板具有:沿与所述底面交叉的第一方向延伸设置的多根第一内骨;以及沿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延伸设置的多根第二内骨,所述正极基板为多根所述第一内骨与多根所述第二内骨互相相交的栅格状,
所述正极基板为由铅合金的轧制板构成的基板。
实用新型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式,可提供一种能够抑制正极活性物质的剥离、脱落的铅蓄电池。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正极板的结构例的主视图。
图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铅蓄电池的结构例的主视图。
图3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铅蓄电池的结构例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评价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5、比较例1~3中制作出的各铅蓄电池的寿命循环数的结果的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应予说明,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及实施例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实施方式及实施例。另外,能够对实施方式和实施例施加各种变更或改良,这样的施加了变更或改良的方式也可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中。
在以下的附图的记载中,对相同或类似的部分标记相同或类似的符号。但是,应该注意附图是示意性的,厚度与平面尺寸的关系、各装置或各部件的厚度的比率等与现实不同。因此,具体的厚度、尺寸应参考以下的说明进行判定。另外,在附图相互之间当然也包含相互的尺寸的关系、比率不同的部分。
在以下的附图的记载中,有时使用X轴方向、Y轴方向及Z轴方向来表示方向。例如,X轴方向是后述的正极板的横向。Y轴方向是正极板的厚度方向,也是后述的极板组的层叠方向。Z轴方向是正极板的纵向,也是后述的电解槽的深度方向。X轴方向、Y轴方向及Z轴方向相互正交。XYZ轴构成右手系。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铅蓄电池具有以往公知的整体式的电解槽、盖、6个极板组、以及作为电解液的稀硫酸。电解槽被隔壁划分为6个电池单元室。6个电池单元室沿着电解槽的长边方向排列,在所述隔壁设置有将相邻的电池单元室彼此连接的贯通孔。在各电池单元室收容有1个极板组。各极板组具有多张正极板和负极板、隔离这些正极板和负极板的隔离件、正极连接体以及负极连接体。正极连接体具有正极汇流排、以及从正极汇流排立起的正极中间极柱或正极端子极柱。负极连接体具有负极汇流排、以及从负极汇流排立起的负极中间极柱或负极端子极柱。在6个电池单元室中的除两端以外的电池单元室的极板组中,一个电池单元室的极板组的正极连接体和与其相邻的另一个电池单元室的极板组的负极连接体经由所述贯通孔而由孔内连接部连接。应予说明,在本说明书中,正极连接体和负极连接体也可以分别称为孔外连接部。
正极板具有保持包含正极活性物质的合剂的正极基板和从正极基板向上侧突出的耳。负极板具有保持包含负极活性物质的合剂的负极基板和从负极基板向上侧突出的耳。所谓上侧,是指靠近盖的一侧。负极板和正极板隔着隔离件交替地配置。构成极板组的负极板的张数Mn比正极板的张数Mp多1张。另外,正极板的张数Mp也可以比负极板的张数Mn多1张,负极板的张数Mn和正极板的张数Mp也可以是相同张数。
负极板被收纳在袋状隔离件内。并且,通过将收纳有负极板的袋状隔离件与正极板交替重叠,从而成为在负极板与正极板之间配置有隔离件的状态。通过将负极板收纳于袋状隔离件,即使在活性物质由于正极板的生长而从栅格基板脱落并堆积于电解槽下部的情况下,袋状隔离件也可防止在电解槽下部由所涉及的堆积物引起的正极板与负极板的接触,从而能够更可靠地防止内部短路。
假设将正极板收纳于袋状隔离件的情况下,袋状隔离件限制正极板生长时的膨胀,有可能助长正极板向袋状隔离件的开口方向即上方的伸长。在并非如此的情况下,正极板弯曲而断裂的正极栅格体的一部分有可能刺穿袋状隔离件,从而有可能无法防止正极板与负极板的接触而产生短路。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正极板1的结构例的主视图。如图1所示,正极板1具备正极基板2和包含正极活性物质的合剂(以下,称为正极合剂)3。正极基板2由形成长方形的外周缘的外框21、多根横内骨22、以及多根纵内骨23构成。
外框21由沿纵向(例如Z轴方向)延伸的两根纵部和沿横向(例如X轴方向)延伸的两根横部构成。横内骨22架设于在第二方向、即横向相互对置的两根纵部间。纵内骨23架设于在第一方向、即纵向相互对置的两根横部之间。通过多根横内骨22与多根纵内骨23相互相交,正极基板2成为栅格状的基板。在正极基板2中的栅格的开口部24以及正极基板2的表面及背面的整体保持有正极合剂3。
另外,正极板1具备从正极基板2的外框21向上侧突出的耳部4。正极基板2和耳部4一体地形成于由铅合金的轧制板构成的基板。由轧制板构成的基板是通过由轧制辊对主要含有铅的合金进行轧制而形成片状的半成品后,利用冲压机等将所形成的半成品加工成栅格状而制作的。这样的由铅合金的轧制板构成的基板与通常通过铸造而形成的栅格基板相比,量产性优异,但另一方面,铅合金的结晶容易取向,由腐蚀引起的伸长的影响大,因此容易发生生长。
图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铅蓄电池10的结构例的主视图,是用任意的XZ平面切断铅蓄电池10并沿Y轴方向进行主视时的图。图3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铅蓄电池10的结构例的俯视图,是用任意的XY平面切断铅蓄电池10并沿Z轴方向进行俯视时的图。图2及图3示出了铅蓄电池10的电解槽9的内部,且示出了由隔壁94划分出的6个电池单元室中的不位于两端的1个电池单元室内部。应予说明,图2及图3仅图示了主要部分,省略了盖、电解液等结构的记载。
如图2及图3所示,铅蓄电池100具备:正极板1;收容于袋状隔离件8的负极板;支承正极板1的正极连接体5;支承负极板的负极连接体6;以及电解槽9。正极板1及负极板隔着袋状隔离件8交替地层叠而构成了极板组7。电池单元室由电解槽9的侧壁92及隔壁94包围。在1个电池单元室配置有1个极板组7。在隔壁94设置有贯通孔H94。通过贯通孔H94,将收容于隔着隔壁94相邻的一个电池单元室的极板组7与收容于另一个电池单元室的极板组7连接。
正极连接体5具有配置于贯通孔H94的外侧的孔外连接部51和配置于贯通孔H94内的孔内连接部(例如电阻焊接部)52。电阻焊接部52通过将配置于一个电池单元室的正极连接体5和配置于另一个电池单元室的负极连接体6经由贯通孔H94进行电阻焊接而形成。孔外连接部51具有支承多张正极板1的各耳部4的正极汇流排511和从正极汇流排511立起的正极中间极柱512。正极汇流排511和正极中间极柱512由铅或铅合金构成。正极汇流排511和正极中间极柱512使用COS(cast-on strap,汇流排铸焊)方式的铸造装置而一体成型。
负极连接体6为与正极连接体5相同的形状,具有与正极连接体5相同的大小,由与正极连接体5相同的材料构成。但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此。负极连接体6可以具有与正极连接体5不同的形状,也可以具有与正极连接体5不同的大小,还可以由与正极连接体5不同的材料构成。
在电解槽9的底部91且与极板组7对置的面(以下称为底面)91a设置有与正极板1抵接的多个鞍部93。多个鞍部93分别沿极板组7的层叠方向(例如Y轴方向)延伸设置,在俯视时具有直线的形状。通常,正极活性物质具有在发生劣化而使软化发展时,容易沉淀于电解槽9的底部91的性质。如果该沉淀物因铅蓄电池充电时的气体的产生而扩散到电解液中,则会蓄积在极板组的上部或负极连接体上而成为短路的原因。为了抑制该情况,铅蓄电池10在电解槽9的底面91a具备鞍部93。由此,铅蓄电池10使沉淀物堆积于比极板组7更靠近下方,即使从极板组7产生气体,沉淀物也不易扩散。
如图1至图3所示,在铅蓄电池10中,多个鞍部93中的一个、耳部4、电阻焊接部52、正极汇流排511的端部511A在从Y轴方向进行的主视时位于一条直线SL上。端部511A为孔外连接部51的一部分,且为位于远离底面91a的一侧的部位。通过该结构,耳部4被电阻焊接部52和鞍部93夹持而固定。由此,可抑制正极基板2中与耳部4连接的部分(以下称为耳部附近)2A的变形,从而可抑制正极合剂3从耳部附近2A剥离、脱落的情况。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铅蓄电池10,可抑制正极合剂3从容易有助于充放电反应的耳部附近2A的剥离、脱落,因此可抑制充放电反应的下降。由此,铅蓄电池10在大电流放电时也能够维持输出。铅蓄电池10即使在难以向外部散热而更容易成为高温状态的内侧的电池单元中,也能够防止由生长引起的耳部附近2A的变形,从而能够抑制正极合剂3的剥离、脱落。
另外,通过抑制正极合剂3的剥离、脱落,耳部附近2A的基材(例如,铅合金)的露出得到抑制。由此,在耳部附近2A进一步抑制了生长的发展。
应予说明,由轧制基板制作的正极基板与由铸造基板制作的正极基板相比,量产性优异,但由于上述理由,生长容易发展。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通过正极基板使用轧制基板,能够实现廉价制作正极基板和抑制生长的发展这两者。
此外,铅蓄电池10中,在将从孔外连接部51的顶部512A起到孔内连接部(电阻焊接部)52的直径的中心为止的距离设为L1、且将Y轴方向的孔外连接部51的长度设为L2时,L1、L2满足以下的式(1)。
L2/L1≤4.1…(1)
由此,如在后述的实施例中说明的那样,能够减小以顶部512A为支点施加于电阻焊接部52的力矩,从而能够抑制在电阻焊接部52产生龟裂的情况。由此,能够防止电解液从在电阻焊接部52产生的龟裂向贯通孔H94渗透,使相邻的电池单元室彼此发生液体短路的情况,从而使铅蓄电池10长寿命化。
另外,在铅蓄电池10中,如图1所示,在将与正极板1抵接的鞍部93的宽度(即,X轴方向的长度)设为Wr、将纵内骨23的最大栅格间隔设为Wi、将纵内骨23的最大宽度设为Ww时,Wr、Wi、Ww满足下述的式(2)。
Wr≥Wi+Ww…(2)
由此,在鞍部93上必定配置有纵内骨23,因此正极基板2的构造变得牢固。应予说明,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在正极基板2中,在最靠近电解槽9的底部91的一侧的端部(以下称为最下列)2B与除其以外的部位之间,纵内骨23的栅格间隔也可以互相不同。在该情况下,将最下列2B的纵内骨23的最大栅格间隔作为式(2)的Wi。
【实施例】
接着,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实施例1>
在实施例1中,通过以下的方法制作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铅蓄电池10为相同结构的铅蓄电池。首先,通过冲孔法对Ca系的铅合金轧制板进行加工,一体地制作出正极基板和耳部。将正极基板的尺寸设为:纵向(例如Z轴方向)的长度为111mm,横向(例如X轴方向)的长度为99mm,厚度(例如,Y轴方向的长度)为1.0mm。将沿纵向延伸的纵内骨的宽度Ww及沿横向延伸的横内骨的宽度设为1mm,以纵内骨的间隔Wi和横内骨的间隔分别为5mm的间隔排列成栅格状。耳部的宽度(以下称为耳宽度)为10mm。耳部被配置成耳宽度的中心为正极基板的外框的一部分且处于在纵向上距纵框22mm的位置。在正极基板填充由公知的方法构成的正极合剂,并进行熟化干燥,而制成正极板。
负极基板通过连续铸造而制作,用公知的方法填充包含负极活性物质的合剂(以下称为负极合剂),并进行熟化干燥,而制成负极板。将得到的负极板收纳于袋状隔离件,并与正极板交替地层叠,由此制成极板组。
使用COS方式的铸造装置,将极板组所包含的正极板的耳部焊接于正极连接体的汇流排。另外,以同样的方式将极板组所包含的负极板的耳部焊接于负极连接体的汇流排。在这些焊接工序中,以耳部在宽度方向(例如X轴方向)上的中心位置与汇流排在宽度方向(例如X轴方向)上的中心位置一致的方式将耳部焊接于汇流排。
在各个正极连接体及负极连接体中,汇流排的宽度为20mm,汇流排的长度L2(参照图3)为28.7mm,从中间极柱的顶部到电阻焊接部的中心的距离L1(参照图2)为7mm。由此,L2/L1为4.1。电阻焊接部的直径为8mm。
电解槽中,作为B20尺寸,在对电解槽的各电池单元室间进行分隔的隔壁设置有用于与相邻的电池单元连接的贯通孔。在位于贯通孔的大致铅垂上方的电解槽的底部设置有宽度Wr(参照图3)为6mm、距电解槽的底面的高度为5mm的鞍部。鞍部以电解槽在宽度方向(例如X轴方向)上的中心为基准,设置于中心的位置、比中心靠左侧的位置、比中心靠右侧的位置共计3处。将极板组插入到设置有鞍部的电解槽内,通过电阻焊接而在各电池单元室之间将正极中间极柱和负极中间极柱电连接。之后的组装用公知的方法进行,并进行注液、化成,得到目标铅蓄电池。
<实施例2>
将从中间极柱的顶部到电阻焊接部的中心的距离L1设为6mm,将L2/L1设为4.8。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
将从中间极柱的顶部到电阻焊接部的中心的距离L1设为5mm,将L2/L1设为5.7。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4>
将鞍部的宽度Wr设为2mm。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5>
将从中间极柱的顶部到电阻焊接部的中心的距离L1设为8mm,将L2/L1设为3.6。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
<比较例1>
在电解槽的宽度方向,使贯通孔的位置与实施例1相比向外侧(电解槽侧)偏移20mm。由此,将电阻焊接部的位置设为从穿过鞍部及耳部的一条直线上偏离的位置。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
<比较例2>
在电解槽的宽度方向,使耳部相对于汇流排的焊接位置与实施例1相比向外侧(电解槽侧)偏移5mm。由此,将耳部的位置设为从穿过鞍部及电阻焊接部的一条直线上偏离的位置。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
<比较例3>
在电解槽的宽度方向,使电解槽底部的鞍部的位置与实施例1相比向外侧(电解槽侧)偏移19mm。由此,将鞍部的位置设为从穿过耳部及电阻焊接部的一条直线上偏离的位置。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
<评价方法>
对于在实施例1~5、比较例1~3中制作出的各铅蓄电池,在75℃气氛下以JISD5301为参考进行轻负荷寿命试验。将铅蓄电池以25A放电2分钟,接着以14.8V(最大电流25A)充电10分钟,将该循环作为1次循环。在每重复480次该循环时,将铅蓄电池在25℃气氛下放置56小时,在该放置后以280A进行5秒连续放电,并测定放电5秒后的电压。测定电压后,在与上述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充电。反复进行这些操作,将直至放电第5秒的放电电压降低至7.2V为止的循环数作为寿命循环数。应予说明,在试验过程中电解液中的水分减少,因此适当补给了精制水。寿命试验结束后进行解体研究。
<评价结果>
图4是表示对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5、比较例1~3中制作出的各铅蓄电池的寿命循环数进行评价的结果的图表。如图4所示,实施例1~5的铅蓄电池与比较例1~3的铅蓄电池相比寿命较长。解体的结果,在正极基板中,在与耳部连接的部分的相反侧的部分产生了因生长所致的变形,但在最有助于电化学反应的耳部附近,抑制了因生长所致的变形,从而抑制了正极合剂的脱落。
认为这是因为电解槽的底部的鞍部、正极板的耳部、正极汇流排、电阻焊接部、正极中间极柱的顶部在从极板组的层叠方向进行的主视时配置在一条直线上,能够从上下方向强力地压住耳部附近。
在比较例1中,电阻焊接部的位置从穿过鞍部和耳部的一条直线上偏离。因此,正极基板无法抑制耳部附近的生长而发生变形,产生了正极合剂的脱落。正极连接体不能承受正极基板向上方的生长而扭转地变形。
在比较例2中,与比较例1相比,耳部的位置从穿过鞍部及电阻焊接部的一条直线上更大地偏离。因此,正极基板无法抑制耳部附近的生长而发生变形,产生了正极合剂的脱落。正极连接体不能承受正极板向上方的生长而扭转地变形。变形量大于比较例1。
在比较例3中,虽然正极基板向上方的生长被按压,但以朝向电解槽的底部的鞍部之间的间隙的方式产生了正极基板向下方的生长。正极基板无法抑制耳部附近的变形,产生了正极合剂的脱落。认为这是因为电解槽的底部的鞍部处于从一条直线上偏离的位置,位于正极基板的下部且位于耳部的铅垂下方的部位成为从电解槽的底部浮起的状态。认为被按压上方的正极基板以向电解槽的底部的鞍部之间的空间退避的方式进行向下方的生长,电流容易集中的耳部附近的腐蚀尤其发展,从而发生了伴随着正极合剂的脱落的变形。
应予说明,实施例2、3虽然与比较例1~3相比寿命循环数较大而为长寿命,但与实施例1相比,在抑制生长方面存在改善的余地,在电阻焊接部的下部产生了龟裂。认为该龟裂是由于以正极中间极柱的顶部为支点向电阻焊接部施加力矩而产生的。在因生长所致的应力相同的情况下,该力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正极汇流排的长度L2以及从正极中间极柱的顶部到电阻焊接部的直径的中心的距离L1。认为在实施例1中,由于L2/L1的值为适当的范围,因此未产生龟裂,但实施例2及实施例3中,由于L2/L1的值变高,因此施加于电阻焊接部的力矩比实施例1大,产生了龟裂。
另外,虽然实施例4与比较例1~3相比寿命循环数较大而为长寿命,但正极基板的下侧的横框(以下称为下框)以陷入电解槽的底部的鞍部的方式生长,与实施例1相比,在抑制生长方面存在改善的余地。另外,实施例4与实施例1相比,正极基板的耳部附近的变形大,在抑制正极合剂的脱落方面存在改善的余地。这是因为鞍部的宽度Wr小,因此正极基板的下框的没有与纵内骨连接的范围与鞍部抵接。
在实施例1中,正极基板的下框没有陷入鞍部。这是由于电解槽的底部的鞍部的宽度Wr、正极基板的下端部(最下列)的最大栅格间隔Wi、以及纵内骨的最大宽度Ww满足上述的式(2)。由此,在正极基板的下框中,在与鞍部抵接的范围内至少连接有一根纵内骨。这是因为下框中与鞍部抵接的范围内,纵内骨从正极基板的内部进行支承,从而正极基板成为更牢固的结构。
实施例5在实施例1~5中寿命最长。在解体的结果中,也抑制了在正极基板的耳部附近的因生长所致的变形,从而抑制了正极合剂的脱落。认为这是由于L2/L1的值与实施例1相比向更适当的范围侧移动。认为这是由于,在实施例5中,发生生长时的以正极中间极柱的顶部为支点向电阻焊接部施加的力矩变小,从而能够更可靠地抑制生长。
(其它实施方式)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通过冲孔法来制作正极基板,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通过拉网法来制作正极基板。在通过拉网法制作出的正极基板中,不存在垂直的纵内骨,替换为内骨以倾斜地交叉的方式相交,形成为具有多个交叉部的形状。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过将铅蓄电池设计成多个鞍部之中的一个、耳部、电阻焊接部、中间极柱的顶部在从极板组的层叠方向进行的主视时位于一条直线上,也能够抑制正极基板中的耳部附近的变形,从而能够抑制正极合剂的脱落。另外,在如通过拉网法制作出的正极基板那样,将内骨倾斜排列的情况下,在相对于电解槽底面平行地切断正极基板的切断面中,将栅格的开口部宽度尺寸的最大栅格间隔设为Wi,将第一方向的内骨的最大宽度设为Ww。
另外,通过拉网法制作出的正极基板根据轧制片的切断位置,按每一张基板,内骨的位置有时会偏移。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过以满足上述的式(2)的方式设计铅蓄电池,也必定能够在电解槽的底部的鞍部上配置纵内骨,从而能够使正极基板的结构牢固。而且,认为即使在正极基板没有下框的设计的情况下,在内骨到达正极基板的下侧的端部时,也不会仅是正极合剂抵接在鞍部上,因此效果大。
如此,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上述的实施方式以及各实施例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结构要素的各种省略、置换以及变更中的至少一者。另外,本说明书所记载的效果只不过是例示,并不限定于此,另外也可以为其它效果。
符号说明
1 正极板
2 正极基板
2A 耳部附近
2B 最下列
3 正极合剂
4 耳部
5 正极连接体
6 负极连接体
7 极板组
8 袋状隔离件
9 电解槽
10 铅蓄电池
21 外框
22 横内骨
23 纵内骨
24 开口部
51 孔外连接部
52 孔内连接部(电阻焊接部)
91 底部
91a 底面
92 侧壁
93 鞍部
94 隔壁
100 铅蓄电池
511 正极汇流排
511A 端部
512 正极中间极柱
512A 顶部
H94 贯通孔
L1 距离
Mn 负极板的张数
Mp 正极板的张数
SL 一条直线
Wi 纵内骨的最大栅格间隔
Wr 鞍部的宽度
Ww 纵内骨的最大宽度。

Claims (9)

1.一种铅蓄电池,其特征在于,具备:
极板组,其是正极板及负极板隔着隔离件交替地层叠而成的;
电解槽,其收容所述极板组;以及
正极连接体,其支承所述正极板的耳部,
所述电解槽具有:
鞍部,其设置于所述电解槽的底面且与所述正极板抵接;以及
隔壁,其将所述电解槽内划分成多个电池单元室,
在所述隔壁设置有将相邻的所述电池单元室彼此连接的贯通孔,
所述正极连接体具有:
孔内连接部,其位于所述贯通孔的内侧;以及
孔外连接部,其位于所述贯通孔的外侧,
所述孔外连接部具有汇流排及中间极柱,
所述鞍部、所述耳部、所述孔内连接部及作为所述汇流排的一部分且位于远离所述电解槽的底面的一侧的端部在从所述极板组的层叠方向进行的主视时位于一条直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铅蓄电池,其特征在于,
在从所述极板组的层叠方向进行的主视时,在将从作为所述中间极柱的一部分且位于远离所述电解槽的底面的一侧的顶部起到所述孔内连接部的直径的中心为止的长度设为L1、且将所述层叠方向上的所述正极连接体的长度设为L2时,
L2/L1≤4.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铅蓄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正极板具有正极基板,所述正极基板具有:沿与所述底面交叉的第一方向延伸设置的多根第一内骨;以及沿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延伸设置的多根第二内骨,所述正极基板为多根所述第一内骨与多根所述第二内骨互相相交的栅格状,
所述鞍部沿所述层叠方向延伸设置,
在将所述鞍部的宽度设为Wr、将所述第一内骨的最大栅格间隔设为Wi、且将所述第一内骨的最大宽度设为Ww时,
Wr≥Wi+Ww。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铅蓄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正极板具有正极基板,所述正极基板具有:沿与所述底面交叉的第一方向延伸设置的多根第一内骨;以及沿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延伸设置的多根第二内骨,所述正极基板为多根所述第一内骨与多根所述第二内骨互相相交的栅格状,
所述鞍部沿所述层叠方向延伸设置,
在将所述鞍部的宽度设为Wr、将所述第一内骨的最大栅格间隔设为Wi、且将所述第一内骨的最大宽度设为Ww时,
Wr≥Wi+Ww。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铅蓄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离件为袋状隔离件,
在所述袋状隔离件内收容所述负极板。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铅蓄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离件为袋状隔离件,
在所述袋状隔离件内收容所述负极板。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铅蓄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离件为袋状隔离件,
在所述袋状隔离件内收容所述负极板。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铅蓄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离件为袋状隔离件,
在所述袋状隔离件内收容所述负极板。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铅蓄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正极板具有正极基板,所述正极基板具有:沿与所述底面交叉的第一方向延伸设置的多根第一内骨;以及沿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延伸设置的多根第二内骨,所述正极基板为多根所述第一内骨与多根所述第二内骨互相相交的栅格状,
所述正极基板为由铅合金的轧制板构成的基板。
CN202020165998.1U 2019-03-29 2020-02-13 铅蓄电池 Active CN211320139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68346 2019-03-29
JP2019068346A JP6712116B1 (ja) 2019-03-29 2019-03-29 鉛蓄電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320139U true CN211320139U (zh) 2020-08-21

Family

ID=710794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165998.1U Active CN211320139U (zh) 2019-03-29 2020-02-13 铅蓄电池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712116B1 (zh)
CN (1) CN211320139U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44287A (ja) * 1996-11-08 1998-05-29 Furukawa Battery Co Ltd:The 鉛蓄電池
JPH10144289A (ja) * 1996-11-14 1998-05-29 Furukawa Battery Co Ltd:The 鉛蓄電池の端子アダプター
JP6762895B2 (ja) * 2016-03-23 2020-09-30 古河電池株式会社 鉛蓄電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712116B1 (ja) 2020-06-17
JP2020167096A (ja) 2020-10-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50214524A1 (en) Battery module
CN102255103A (zh) 二次电池
JP6762895B2 (ja) 鉛蓄電池
US20190393512A1 (en) Battery grid
CN108780874B (zh) 铅蓄电池
KR20180034660A (ko) 납 축전지
CN211320139U (zh) 铅蓄电池
US20200212504A1 (en) Compact absorbent glass mat battery
WO2012132476A1 (ja) 鉛蓄電池用格子、該格子を用いた正極板、極板群及び鉛蓄電池並びに鉛蓄電池用正極板の製造方法
JP2006210210A (ja) 鉛蓄電池
CN116034175B (zh) 铅合金、铅蓄电池用正极、铅蓄电池、以及蓄电系统
EP3869597A1 (en) Lead-acid battery current collector, lead-acid battery,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lead-acid battery current collector
CN211295247U (zh) 多电芯串并联的电池pack结构
CN115668551A (zh) 液式铅蓄电池
JP6921037B2 (ja) 鉛蓄電池
CN211320203U (zh) 铅蓄电池
CN211320252U (zh) 铅蓄电池
KR100702157B1 (ko) 산업용 축전지
KR102209357B1 (ko) 프레스 금형 부식을 이용한 납축전지의 그리드 표면 돌기 생성 방법
JP6520249B2 (ja) 鉛蓄電池の製造方法
CN210744085U (zh) 铅蓄电池
CN210866405U (zh) 铅蓄电池
CN211320251U (zh) 铅蓄电池
HU196533B (en) Lead accumulator, preferably for long-lasting uniform employment
JP2022110383A (ja) 液式鉛蓄電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