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316657U - 一种空调分流器和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调分流器和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316657U
CN211316657U CN201921505735.4U CN201921505735U CN211316657U CN 211316657 U CN211316657 U CN 211316657U CN 201921505735 U CN201921505735 U CN 201921505735U CN 211316657 U CN211316657 U CN 2113166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onditioner
flow
spiral
seat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50573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越飞
高阳
陈振明
肖庆
马海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92150573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3166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3166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3166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yclo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分流器,包括分流座、端盖、旋流器和分流支路;其中,分流座具有一旋流腔;端盖设于所述分流座的上端;所述端盖具有一与所述旋流腔相连通的定位腔;所述端盖包括与所述定位腔相连通的分流进口;旋流器位于所述定位腔内且与所述分流进口相连通,并用于流体发生旋流;至少两条分流支路设于所述分流座的下端且与所述旋流腔相连通。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分流器便于制冷剂混合均匀、分配均匀、生产加工容易且成本低,还提供一种具有该节流旋液分流器的空调器。

Description

一种空调分流器和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分流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空调分流器,还涉及一种具有该空调分流器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传统空调分流器结构由分流座和端盖组成,由膨胀阀节流后流出的冷媒的气液两相混合物制冷剂通过分流器分配到各路盘管中。在空调设备中,广泛采用一种由多个换热单元组成的换热器来最大限度地提高换热器的热交换能力,其关键技术之一就是将冷媒的冷媒的气液两相混合物混合物均匀地分配到个换热单元。为实现这一目的,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1187922Y的专利文件中公开了一种节流旋液分流器,但其存在旋液喷嘴的螺旋槽加工困难,生产费用高,且制冷剂的均匀性难以保证的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了一种便于制冷剂混合均匀、分配均匀、生产加工容易且成本低的空调分流器,还提供一种具有该节流旋液分流器的空调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方案:
一种空调分流器,包括:
分流座,其具有一旋流腔;
端盖,其设于所述分流座的上端;所述端盖具有一与所述旋流腔相连通的定位腔;所述端盖包括与所述定位腔相连通的分流进口;
旋流器,其位于所述定位腔内且与所述分流进口相连通,并用于流体发生旋流;
至少两条分流支路,其设于所述分流座的下端且与所述旋流腔相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旋流器包括柱杆和螺旋旋流片;所述螺旋旋流片的中间位置相配合套设于所述柱杆上;所述螺旋旋流片的螺旋外径与所述端盖的内壁相贴合;通过所述柱杆和螺旋旋流片形成与所述分流进口相连通的螺旋旋流槽。
进一步地,所述螺旋旋流片的螺旋升角为α;所述α满足的条件为00<α<300
进一步地,所述分流进口的横截面积为A1,所述螺旋旋流槽的槽口的横截面积为A2,其中,所述A1<A2。
进一步地,所述分流座为圆柱分流座,所述旋流腔为圆柱旋流腔,所述旋流腔的高度为 L;所述旋流腔的水平横截面的直径为D;所述L与D之间满足的关系为:1/2D<L<2D。
进一步地,所述分流座底端上设有位于所述旋流腔下端的圆锥部;至少两条分流支路绕所述圆锥部分布。
进一步地,所述分流座的上端设有与所述端盖下端的外壁相配合的卡槽;所述端盖下端相配合卡嵌于所述卡槽内以锁紧固定于所述分流座上。
进一步地,所述端盖包括漏斗端部和所述漏斗端部的下端连接的卡嵌端部;所述分流进口位于所述漏斗端部上;所述卡嵌端部相配卡嵌于所述卡槽内以锁紧固定于所述分流座上。
进一步地,所述卡槽的槽底端面与所述螺旋旋流片的下端相贴紧以用于支撑所述螺旋旋流片;通过所述卡槽的槽底端面和漏斗端部锁紧固定所述旋流器。
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所述的空调分流器。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分流器通过设置端盖、分流座、旋流器和分流支路相结合,使冷媒的气液两相混合物从分流进口进入,经过旋流器,在旋流器内发生旋流,并在旋流腔内混合均匀,最后通过分流座下端上的分流支路均匀分配到各个支管,该空调分流器较少了冷媒的气液两相混合物重力的影响,有效地提高该空调分流器的分流均匀性,提高了分流的稳定性,进而提高换热器的效率,进而减少空调性能波动。
2.本实用新型通过端盖、分流座、旋流器和分流支路设置成空调分流器,实现冷媒的气液两相混合物之间的混合均匀性,分配均匀性,结构简单,加工、组装方便,成本低,便于生产和推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分流器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分流器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分流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分流器的旋流器的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分流器旋流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分流器的旋流器的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分流器的端盖的俯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分流器的实施例2的剖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分流器的实例3的旋流器的立体图1。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分流器的实例3的旋流器的立体图2。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分流器的空调分流器的仿真示意图。
图中包括:
分流座1、旋流腔10、端盖2、定位腔20、漏斗端部21、卡嵌端部22、分流进口23、旋流器3、柱杆31、螺旋旋流片32、螺旋旋流槽33、分流支路4、圆锥部5、卡槽6。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至图7和图11,一种空调分流器,包括分流座1、端盖2、旋流器3和分流支路4。其中,分流座1具有一旋流腔10;端盖2设于所述分流座1的上端;所述端盖2具有一与所述旋流腔10相连通的定位腔20;所述端盖2包括与所述定位腔20相连通的分流进口23;旋流器3位于所述定位腔20内且与所述分流进口23相连通,并用于流体发生旋流;至少两条分流支路4设于所述分流座1的下端且与所述旋流腔10相连通。该空调分流器通过设置端盖 2、分流座1、旋流器3和分流支路4相结合,使冷媒的气液两相混合物从分流进口23进入,经过旋流器3,在旋流器3内发生旋流,并在旋流腔10内混合均匀,最后通过分流座1下端上的分流支路4均匀分配到各个支管,该空调分流器较少了冷媒的气液两相混合物重力的影响,有效地提高该空调分流器的分流均匀性,提高了分流的稳定性,进而提高换热器的效率,进而减少空调性能波动。
另一方面,通过端盖2、分流座1、旋流器3和分流支路4设置成空调分流器,实现冷媒的气液两相混合物之间的混合均匀性,分配均匀性,结构简单,加工、组装方便,成本低,便于生产和推广。
所述分流座1的上端设有与所述端盖2下端的外壁相配合的卡槽6;所述端盖2下端相配合卡嵌于所述卡槽6内以锁紧固定于所述分流座1上。通过在分流座1的上端设置卡槽6,然后将端盖2下端相配合卡嵌于所述卡槽6内,使端盖2下端的外壁与卡槽6的槽壁相贴紧,端盖2的下端底面与卡槽6的槽底端面相贴合,通过这样的卡合方式将端盖2锁紧固定于所述分流座1上,结构简单,拆装方便,便于提高组装效率,加工制造也简单。
所述端盖2包括漏斗端部21和所述漏斗端部21的下端连接的卡嵌端部22;所述分流进口23位于所述漏斗端部21上;所述卡嵌端部22相配卡嵌于所述卡槽6内以锁紧固定于所述分流座1上。通过将漏斗端部21作为反漏斗设置,下端大,上端小,类似圆锥体状。而卡嵌端部22呈圆柱体状,同时,形成的定位腔20上端是类似圆锥体状,下端是圆柱体状。通过将卡嵌端部22卡嵌于所述卡槽6内以锁紧固定于所述分流座1上,进而将端盖2锁紧固定于所述分流座1上,结构简单,拆装方便,便于提高组装效率,加工制造也简单。
为了使旋流器3拆装简便,提供拆装效率,所述卡槽6的槽底端面与所述螺旋旋流片32 的下端相贴紧以用于支撑所述螺旋旋流片32;通过所述卡槽6的槽底端面和漏斗端部21锁紧固定所述旋流器3。通过卡槽6的槽底端面对螺旋旋流片32进行支撑,再利用漏斗端部21 内的定位腔20对螺旋旋流片32进行限制,从而使该旋流器3固定于端盖2内,结构简单,拆装方便,便于提高组装效率,加工制造也简单。当然,在某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旋流器3可以通过焊接、螺钉连接等方式与端盖2进行连接。
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旋流器3包括柱杆31和螺旋旋流片32;所述螺旋旋流片32 的中间位置相配合套设于所述柱杆31上;所述螺旋旋流片32的螺旋外径与所述端盖2的内壁相贴合;通过所述柱杆31和螺旋旋流片32形成与所述分流进口23相连通的螺旋旋流槽33。螺旋旋流片32的中间位置是中空位置,将柱杆31相配合穿插过该中空位置,形成旋流器3。而螺旋旋流片32和柱杆31之间的固定,可以通过焊接或胀管连接等连接方式实现。通过设置柱杆31和螺旋旋流片32形成的螺旋旋流槽33,可以使冷媒的气液两相混合物进入该螺旋旋流槽33后,获得较大的切向速度,呈螺旋流动的趋势,这样可以减少制冷剂在重力作用下形成明显的气液分界,使气液混合更为均匀。最后将冷媒的气液两相混合物充分混合并均匀地分配到个换热单元,提高整机性能。
具体的,所述螺旋旋流片32的螺旋升角为α;所述α满足的条件为00<α<300,优选的,该α的满足条件50<α<150。通过限定螺旋旋流片32的螺旋升角,在这个范围内,可以使冷媒的气液两相混合物进入该螺旋旋流槽33后,获得较大的切向速度,呈螺旋流动的趋势,这样可以减少制冷剂在重力作用下形成明显的气液分界,使气液混合更为均匀。
为了使冷媒的气液两相混合物混合更为均匀,所述分流进口23的横截面积为A1,所述螺旋旋流槽33的槽口的横截面积为A2,其中,所述A1<A2。即分流进口23的横截面积比螺旋旋流槽33的槽口的横截面积小,冷媒的气液两相混合物进入分流进口23的流量比进入螺旋旋流槽33的流量小,可以在螺旋旋流槽33内分散冷媒的气液两相混合物,在螺旋切向速度下,混合更为均匀,避免冷媒的气液两相混合物过于集中,导致混合不够充分。
所述分流座1为圆柱分流座,所述旋流腔10为圆柱旋流腔,所述旋流腔10的高度为L;所述旋流腔10的水平横截面的直径为D;所述L与D之间满足的关系为:1/2D<L<2D。通过设置圆柱旋流腔,便于冷媒的气液两相混合物从螺旋旋流槽33流出后,带有切向的速度,继续在圆柱旋流腔旋流向下,使冷媒的气液两相混合物进一步混合均匀。同时,通过大量的实验调试,可以确定旋流腔10的高度L,在1/2D<L<2D这个条件关系下的旋流腔10,可以使冷媒的气液两相混合物混合更为均匀,同时又避免分流座1设置过长,增加成本。
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分流座1底端上设有位于所述旋流腔10下端的圆锥部5;至少两条分流支路4绕所述圆锥部5分布。具体的,至少两条分流支路4绕所述圆锥部5均匀分布。通过设置圆锥部5,可以使流到该圆锥部5上冷媒的气液两相混合物,快速沿圆锥部5 的光滑表面滑流到各分流支路4中,从分流支路4流出,有助于冷媒的气液两相混合物充分混合并均匀地分配到个换热单元,提高整机性能。在某些具体实施方式中,该分流座1底端上设有位于所述旋流腔10下端的圆弧部或者半球部,通过圆弧部或者半球部替换圆锥部5,也可以使流到该圆锥部5上冷媒的气液两相混合物,快速沿圆锥部5的光滑表面滑流到各分流支路4中。
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分流支路4具有5条,通过5条分流支路4绕圆锥部5均匀分布,将充分混合后冷媒的气液两相混合物并均匀地分配到换热单元,提高整机性能。当然,分流支路4的数量可以为2条、3条、4条、6条等。
本申请的空调分流器的工作原理如下:
如图11,该空调分流器的仿真效果图,空调的制冷剂从分流进口23进入,通常为气液两相状态,经过带有螺旋旋流槽33的旋流器3,使冷媒的气液两相混合物进入该螺旋旋流槽 33后,获得较大的切向速度,呈螺旋向下流动的趋势,流入旋流腔10内;然后并在旋流腔10内混合均匀,最后通过分流座1下端上的分流支路4均匀分配到各个支管,再均匀地分配到换热单元。
实施例2:
在本实例2中,本实施例的空调分流器与实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如图8,所述端盖2和分流座1一体成型,分流进口23通过收口的形式进行加工,中间的位置设有限位台阶,先把旋流器3塞进去,置于限位台阶上,然后再收口,形成所述空调分流器。通过这样设置空调分流器便于加工制造,便于提高组装效率。
实施例3:
在本实例3中,本实施例的空调分流器与实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如图9和图 10,旋流器3的螺旋旋流槽33可以是双通道螺旋旋流槽或者多通道螺旋旋流槽。通过设置双通道螺旋旋流槽或者多通道螺旋旋流槽,有助于加快冷媒的气液两相混合物进入旋流器3内,提高冷媒的气液两相混合物充分混合的效率。
本申请的空调分流器通过设置端盖2、分流座1、旋流器3和分流支路4相结合,使冷媒的气液两相混合物从分流进口23进入,经过旋流器3,在旋流器3内发生旋流,并在旋流腔10内混合均匀,最后通过分流座1下端上的分流支路4均匀分配到各个支管,该空调分流器较少了冷媒的气液两相混合物重力的影响,有效地提高该空调分流器的分流均匀性,提高了分流的稳定性,进而提高换热器的效率,进而减少空调性能波动。同时,通过端盖2、分流座1、旋流器3和分流支路4设置成空调分流器,实现冷媒的气液两相混合物之间的混合均匀性,分配均匀性,结构简单,加工、组装方便,成本低,便于生产和推广。
本申请还公开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所述的空调分流器。带有该空调分流器的空调器可以实现冷媒的气液两相混合物之间的混合均匀性,降低空调系统内部制冷剂流动导致的流体噪声,提高空调制冷剂气液混合物混合的均匀性、分配的均匀性和稳定性,提高换热器效率、减少空调性能波动。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申请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分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分流座,其具有一旋流腔;
端盖,其设于所述分流座的上端;所述端盖具有一与所述旋流腔相连通的定位腔;所述端盖包括与所述定位腔相连通的分流进口;
旋流器,其位于所述定位腔内且与所述分流进口相连通,并用于流体发生旋流;
至少两条分流支路,其设于所述分流座的下端且与所述旋流腔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分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器包括柱杆和螺旋旋流片;所述螺旋旋流片的中间位置相配合套设于所述柱杆上;所述螺旋旋流片的螺旋外径与所述端盖的内壁相贴合;通过所述柱杆和螺旋旋流片形成与所述分流进口相连通的螺旋旋流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分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旋流片的螺旋升角为α;所述α满足的条件为0°<α<3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分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进口的横截面积为A1,所述螺旋旋流槽的槽口的横截面积为A2,其中,所述A1<A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分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座为圆柱分流座,所述旋流腔为圆柱旋流腔,所述旋流腔的高度为L;所述旋流腔的水平横截面的直径为D;所述L与D之间满足的关系为:1/2D<L<2D。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分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座底端上设有位于所述旋流腔下端的圆锥部;至少两条分流支路绕所述圆锥部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分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座的上端设有与所述端盖下端的外壁相配合的卡槽;所述端盖下端相配合卡嵌于所述卡槽内以锁紧固定于所述分流座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分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包括漏斗端部和所述漏斗端部的下端连接的卡嵌端部;所述分流进口位于所述漏斗端部上;所述卡嵌端部相配卡嵌于所述卡槽内以锁紧固定于所述分流座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分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的槽底端面与所述螺旋旋流片的下端相贴紧以用于支撑所述螺旋旋流片;通过所述卡槽的槽底端面和漏斗端部锁紧固定所述旋流器。
10.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分流器。
CN201921505735.4U 2019-09-09 2019-09-09 一种空调分流器和空调器 Active CN2113166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05735.4U CN211316657U (zh) 2019-09-09 2019-09-09 一种空调分流器和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05735.4U CN211316657U (zh) 2019-09-09 2019-09-09 一种空调分流器和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316657U true CN211316657U (zh) 2020-08-21

Family

ID=720797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505735.4U Active CN211316657U (zh) 2019-09-09 2019-09-09 一种空调分流器和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31665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45742A (zh) * 2019-09-09 2020-01-0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分流器和空调器
CN113465237A (zh) * 2021-05-26 2021-10-0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分流器、换热装置及空调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45742A (zh) * 2019-09-09 2020-01-0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分流器和空调器
CN113465237A (zh) * 2021-05-26 2021-10-0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分流器、换热装置及空调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316657U (zh) 一种空调分流器和空调器
CN110848160A (zh) 一种旋流风场生成装置及风扇
CN202951432U (zh) 气体混合装置以及流体混合系统
CN103521161A (zh) 加强型折弯槽式液体分布器
CN105783349A (zh) 制冷剂管路分配器
CN110645742A (zh) 一种空调分流器和空调器
CN102678634B (zh) 双环式喷射器
CN207035350U (zh) 分流器、制冷系统及空调器
WO2020211582A1 (zh) 空调器的分液器
CN204693905U (zh) 分流器、换热器及空调器
CN102478331B (zh) 分液器和包含其的空调
CN208936597U (zh) 分流器及具有该分流器的制冷系统
CN211782111U (zh) 管式分流器及空调器
CN214307717U (zh) 分配器及空调设备
CN207649177U (zh) 空调分配器及空调
CN104815569A (zh) 液气混合器及采用这种混合器的气液回收装置
CN205939836U (zh) 一种冷媒分配器及含有其的空调器
CN210399595U (zh) 一种分流器及应用该分流器的空调器
CN207778875U (zh) 分流器及空调器
CN107940825A (zh) 空调分配器及空调
CN103673403B (zh) 一种微通道热交换器
CN206082230U (zh) 翼型气液或液液混合纳米气泡发生单元及纳米气泡发生装置
CN208887180U (zh) 分流器及制冷系统
CN218011954U (zh) 一种吸附塔布气结构及psa变压吸附制氧吸附塔
CN2435145Y (zh) 气液两相流分配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