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308833U - 一种风翼增压轻型摩托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风翼增压轻型摩托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308833U
CN211308833U CN201922390810.3U CN201922390810U CN211308833U CN 211308833 U CN211308833 U CN 211308833U CN 201922390810 U CN201922390810 U CN 201922390810U CN 211308833 U CN211308833 U CN 2113088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eel
wing
wind wing
supercharging
wi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39081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亚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239081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3088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3088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3088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ind Mo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风翼增压轻型摩托车,车体前轮和后轮处均设有第一增压机构,第一增压机构包括第一铰接支架,一对第一铰接支架对称的设置于车轮两侧,偏转支架设置于第一铰接支架上,其一端固定有偏转轮,偏转支架中部设有第一弹簧槽,第一弹簧槽内设有套设于第一旋转轴上的第一复位弹簧,第一增压风翼可转动的设置于第一旋转轴上,并设有第一铁片,车轮翼板上设有第一电磁铁,旋转电机设置于车轮翼板上,其输出端的旋转轮通过牵引钢绳与车轮两侧的一对偏转轮传动相连,本实用新型当车速大于设定值时,可以打开两个风翼,提高向下压力,保持车辆高速行驶稳定性;第一增压风翼始终与地面平行,在第一增压风翼打开时不影响车辆转弯动作。

Description

一种风翼增压轻型摩托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摩托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风翼增压轻型摩托车。
背景技术
目前,在摩托车领域,尤其是大排量高速摩托车,其自身重量都很大,这是因为摩托车高速时需要足够稳定性保障车轮的抓地力。但是车重较大也会影响驾驶体验,比如驾驶者推车或扶车时需要消耗加大体力,操作不方便;另外,因为车重较大,其高速行驶时惯性也大,不容易制动。
因此需要一种轻型摩托车,其在高速行驶时可以具有较好的下压力,以保证其行驶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翼增压轻型摩托车,通过设置第一增压风翼和第二增压风翼,当车速大于设定值时,可以打开两个风翼,提高向下压力,保持车辆高速行驶稳定性;第一增压风翼始终与地面平行,在第一增压风翼打开时不影响车辆转弯动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风翼增压轻型摩托车,包括车体和第一增压机构,所述车体的前车轮和后车轮处均设有第一增压机构,所述第一增压机构包括第一铰接支架、第一旋转轴、偏转支架、偏转轮、第一增压风翼、旋转电机和旋转轮,一对所述第一铰接支架对称的设置于车轮两侧,所述偏转支架通过第一旋转轴可转动的设置于第一铰接支架上,其一端突出于第一铰接支架且固定有偏转轮,该偏转支架的中部设有第一弹簧槽,所述第一弹簧槽内设有套设于第一旋转轴上的第一复位弹簧,所述第一增压风翼可转动的设置于第一旋转轴上,且与第一复位弹簧抵接,该第一增压风翼上设有第一铁片,所述车体的车轮翼板上设有与第一铁片相对应的第一电磁铁,所述旋转电机设置于车轮翼板上,其输出端设有旋转轮,所述旋转轮通过牵引钢绳与车轮两侧的一对偏转轮传动相连。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所述第一铰接支架倾斜设置,其与水平面具有10-30°夹角。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所述车轮翼板上设有牵引钢绳导向轮。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所述旋转轮和所述偏转轮上均设有角位移传感器。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该风翼增压轻型摩托车还包括第二增压机构,所述第二增压机构包括第二铰接支架、第二旋转轴和第二增压风翼,一对所述第二铰接支架对称的设置于车身翼板上,所述第二增压风翼通过第二旋转轴铰接于第二铰接支架上,所述第二铰接支架中部设有第二弹簧槽,所述第二弹簧槽内设有套设于第二旋转轴上的第二复位弹簧,所述第二复位弹簧与第二增压风翼相抵接,所述第二增压风翼上设有第二铁片,所述车身翼板上设有与第二铁片相对应的第二电磁铁。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所述车身翼板上设有安装槽,所述第二增压风翼可嵌入安装槽内。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所述车体的车架和轮毂的材质为碳纤维合材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第一增压风翼和第二增压风翼,当车速大于设定值时,可以打开两个风翼,提高向下压力,保持车辆高速行驶稳定性;
2.通过旋转电机驱动旋转轮带动偏转轮使偏转支架旋转,保持第一增压风翼始终与地面平行,在第一增压风翼打开时不影响车辆转弯动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风翼打开后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前轮处第一增压机构的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后轮处第一增压机构的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前轮处沿第一铰接支架方向视角的结构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摩托车转弯时风翼打开后的侧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控制原理图。
图中,10.车体;101.车轮翼板;102.车身翼板;1021.安装槽;1.第一增压机构;11.第一铰接支架;12.第一旋转轴;13.偏转支架;131.第一弹簧槽;141.旋转电机;142.旋转轮;143.偏转轮;144.牵引钢绳;145.牵引钢绳导向轮;146.牵引钢绳固定器;15.第一复位弹簧;16.第一增压风翼;171.第一铁片;172.第一电磁铁;18.角位移传感器;2.第二增压机构;21.第二铰接支架;211.第二弹簧槽;22.第二旋转轴;23.第二复位弹簧;24.第二增压风翼。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至8所示,一种风翼增压轻型摩托车,包括车体10和第一增压机构1,车体10的前车轮和后车轮处均设有第一增压机构1,第一增压机构1包括第一铰接支架11、第一旋转轴12、偏转支架13、偏转轮143、第一增压风翼16、旋转电机141和旋转轮142,一对第一铰接支架11对称的设置于车轮两侧,即可在前轮两侧的减震支架上分别设置一对第一铰接支架,在后轮翼板上位于后轮的两侧对称的设置第一铰接支架,偏转支架13通过第一旋转轴12可转动的设置于第一铰接支架11上,其一端突出于第一铰接支架11且固定有偏转轮143,该偏转支架13的中部设有第一弹簧槽131,第一弹簧槽131内设有套设于第一旋转轴12上的第一复位弹簧15,第一增压风翼16可转动的设置于第一旋转轴12上,且与第一复位弹簧15抵接,该第一增压风翼16上设有第一铁片171,车体10的车轮翼板101上设有与第一铁片171相对应的第一电磁铁172,旋转电机141设置于车轮翼板101上,其输出端设有旋转轮142,旋转轮142通过牵引钢绳144与车轮两侧的一对偏转轮143传动相连。
第一铰接支架11倾斜设置,其与水平面具有10-30°夹角,使第一增压风翼张开时向下压力与迎风阻力比值(压阻比)达到设计值。
车轮翼板101上设有牵引钢绳导向轮145,牵引钢绳抵接于牵引钢绳导向轮上并经其导向传动连接旋转轮和偏转轮。
旋转轮142和偏转轮143上均设有角位移传感器18。
本实用新型风翼增压轻型摩托车的车架及轮毂等均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制作,可以减轻车身重量。
当摩托车低速行驶时,第一增压风翼受弹簧力以及电磁铁吸力作用紧贴机车前轮后轮处,当摩托车高速行驶时,高速气流作用第一增压风翼两侧,在第一增压风翼的内外两侧产生压力差使第一增压风翼向外受力,当速度大于车载PC设定速度且压力大于弹簧力时,第一电磁铁断电释放,第一增压风翼向两侧以第一旋转轴旋转展开,展开时风翼迎风角逐渐加大,风翼压力也同时加大,当旋转至90°时受偏转支架抵接作用保持水平状态,第一增压风翼压力方向始终指向车轮接触地面,当车速增加时,第一增压风翼上的作用力随速度增加而增大,方向始终指向地面增加高速时摩托车与地面的抓地力;当车速降低时,第一增压风翼受力减小,当小于弹簧力时,第一增压风翼旋转合拢直至贴紧车身两侧,此时车速已小于电磁铁失电速度PC控制使电磁铁吸紧风翼;在第一增压风翼张开的高速行驶中,摩托车通过弯道会倾斜车身提供转弯向心力,当车身倾斜时,装置在旋转轮上的角位移传感器将角度偏移信号传送给电脑PC,PC控制旋转电机与车身倾斜方向相反方向旋转,旋转轮通过牵引偏转轮带动偏转支架使第一增压风翼反向偏转,当偏转轮上的角位移传感器转至水平时PC控制停止旋转,旋转轮和偏转轮直径相同,第一增压风翼也转至水平状态停止,其受压力垂直向下,第一增压风翼压力与重力共同提供向心力,在转弯半径与速度相同的情况下倾斜角度减小,提高了转弯时的稳定性。
车轮翼板上设有牵引钢绳导向轮,牵引钢绳一端固定在左侧第一增压风翼偏转轮,绕偏转轮半圈穿过两个牵引钢绳导向轮在旋转上绕一圈,在牵引钢绳固定器146上固定,防止打滑,向右侧继续穿过两个牵引钢绳导向轮,在右侧第一增压风翼的偏转轮上绕半圈固定。
该风翼增压轻型摩托车还包括第二增压机构2,第二增压机构2包括第二铰接支架21、第二旋转轴22和第二增压风翼24,一对第二铰接支架21对称的设置于车身翼板102上,第二增压风翼24通过第二旋转轴22铰接于第二铰接支架21上,第二铰接支架21中部设有第二弹簧槽211,第二弹簧槽211内设有套设于第二旋转轴22上的第二复位弹簧23,第二复位弹簧23与第二增压风翼24相抵接,第二增压风翼24上设有第二铁片,车身翼板102上设有与第二铁片相对应的第二电磁铁,第二增压风翼打开及闭合动作同第一增压机构工作原理相同。车辆转弯倾斜时,第二增压风翼随车一起倾斜,合力始终沿中轴指向地面,不影响向心力,由于第二增压风翼位置较高,倾斜也不会碰触地面,当车速逐渐降低风力减小,第二增压风翼上作用力f小于弹簧力时,第二增压风翼收拢回车身两侧,此时车速小于PC控制第二电磁铁失电速度,第二电磁铁得电吸紧第二增压风翼。
车身翼板102上设有安装槽1021,第二增压风翼24可嵌入安装槽1021内。
另外,车上设有选择开关,可选择不释放风翼,PC控制电磁铁始终有电吸紧第一增压风翼和第二增压风翼紧贴车体两侧,使车辆适应狭窄环境。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风翼增压轻型摩托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10)和第一增压机构(1),所述车体(10)的前车轮和后车轮处均设有第一增压机构(1),所述第一增压机构(1)包括第一铰接支架(11)、第一旋转轴(12)、偏转支架(13)、偏转轮(143)、第一增压风翼(16)、旋转电机(141)和旋转轮(142),一对所述第一铰接支架(11)对称的设置于车轮两侧,所述偏转支架(13)通过第一旋转轴(12)可转动的设置于第一铰接支架(11)上,其一端突出于第一铰接支架(11)且固定有偏转轮(143),该偏转支架(13)的中部设有第一弹簧槽(131),所述第一弹簧槽(131)内设有套设于第一旋转轴(12)上的第一复位弹簧(15),所述第一增压风翼(16)可转动的设置于第一旋转轴(12)上,且与第一复位弹簧(15)抵接,该第一增压风翼(16)上设有第一铁片(171),所述车体(10)的车轮翼板(101)上设有与第一铁片(171)相对应的第一电磁铁(172),所述旋转电机(141)设置于车轮翼板(101)上,其输出端设有旋转轮(142),所述旋转轮(142)通过牵引钢绳(144)与车轮两侧的一对偏转轮(143)传动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翼增压轻型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铰接支架(11)倾斜设置,其与水平面具有10-30°夹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翼增压轻型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轮翼板(101)上设有牵引钢绳导向轮(14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翼增压轻型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轮(142)和偏转轮(143)上均设有角位移传感器(1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翼增压轻型摩托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增压机构(2),所述第二增压机构(2)包括第二铰接支架(21)、第二旋转轴(22)和第二增压风翼(24),一对所述第二铰接支架(21)对称的设置于车身翼板(102)上,所述第二增压风翼(24)通过第二旋转轴(22)铰接于第二铰接支架(21)上,所述第二铰接支架(21)中部设有第二弹簧槽(211),所述第二弹簧槽(211)内设有套设于第二旋转轴(22)上的第二复位弹簧(23),所述第二复位弹簧(23)与第二增压风翼(24)相抵接,所述第二增压风翼(24)上设有第二铁片,所述车身翼板(102)上设有与第二铁片相对应的第二电磁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翼增压轻型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翼板(102)上设有安装槽(1021),所述第二增压风翼(24)可嵌入安装槽(1021)内。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风翼增压轻型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的车架和轮毂的材质为碳纤维合材料。
CN201922390810.3U 2019-12-27 2019-12-27 一种风翼增压轻型摩托车 Active CN2113088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90810.3U CN211308833U (zh) 2019-12-27 2019-12-27 一种风翼增压轻型摩托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90810.3U CN211308833U (zh) 2019-12-27 2019-12-27 一种风翼增压轻型摩托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308833U true CN211308833U (zh) 2020-08-21

Family

ID=720542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390810.3U Active CN211308833U (zh) 2019-12-27 2019-12-27 一种风翼增压轻型摩托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30883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3049639A (ja) * 2021-09-29 2023-04-1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
WO2024022710A1 (de) * 2022-07-25 2024-02-01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zum einstellen eines abtriebs eines neigefahrzeugs in einer kurvenfahrt sowie neigefahrzeug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3049639A (ja) * 2021-09-29 2023-04-1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
JP7357036B2 (ja) 2021-09-29 2023-10-0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
WO2024022710A1 (de) * 2022-07-25 2024-02-01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zum einstellen eines abtriebs eines neigefahrzeugs in einer kurvenfahrt sowie neigefahrzeu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308833U (zh) 一种风翼增压轻型摩托车
CN201486780U (zh) 风力发电机制动装置及其制动机构
CN110254240B (zh) 一种电动车能量收集转换装置
CN205469267U (zh) 一种防倾翻转弯的倒三轮机动车
CN208007174U (zh) 具有偏摆机构的三轮车
CN101298862A (zh) 立式活叶风轮
CN201151343Y (zh) 电动车用双驱动后桥
CN113264137A (zh) 一种高安全性儿童滑板车
CN210162184U (zh) 一种利用差速转向的漂移车
CN201333946Y (zh) 四轮车电子差速断电装置
CN206577382U (zh) 一种竞赛玩具车辆
CN2492457Y (zh) 一种摩托车制动机构
CN206667989U (zh) 复合驱动电机的防误开汽车隐形车门
CN105346341B (zh) 一种免充气童车轮上胎机
CN212402322U (zh) 一种穿梭车增压装置
CN107351965B (zh) 一种用于电动车的断电保护刹车装置
CN216034895U (zh) 用于三轮摩托车的前置摇摆机构
CN206929245U (zh) 间歇式离合器
CN2548760Y (zh) 螺母拆装机
CN206067516U (zh) 电动旅游观光车
CN201718338U (zh) 单马达动力滑车
CN207190783U (zh) 一种模块化弹力势能赛车
CN215399172U (zh) 辅助轮式自行车助力器
CN2931277Y (zh) 人力三轮车的刹车制动装置
CN205440679U (zh) 一种电动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