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306168U - 一种轴用弹性挡圈安装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轴用弹性挡圈安装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306168U
CN211306168U CN201922161861.9U CN201922161861U CN211306168U CN 211306168 U CN211306168 U CN 211306168U CN 201922161861 U CN201922161861 U CN 201922161861U CN 211306168 U CN211306168 U CN 2113061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ft
main shaft
hole
circlip
diame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16186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晓
包利民
郑明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Zhuorui Avi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 Zhuorui Avi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Zhuorui Avi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n Zhuorui Avi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16186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3061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3061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3061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naps, Bayonet Connections, Set Pins, And Snap 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轴用弹性挡圈安装装置,包括衬套和用于承载弹性挡圈的主轴;主轴的一端沿其轴向设置有定位轴,主轴的另一端端面与待安装弹性挡圈的轴类零件的接触面形状匹配;衬套内部设置有供主轴插入的第一通孔和供定位轴插入的第二通孔;主轴的外部轮廓为朝着定位轴方向逐渐收缩的锥形,且第一通孔的直径大于主轴的最大直径小于弹性挡圈的外径。本实用新型通过一个主轴和衬套实现定位,在挤压过程中,主轴不会发生压偏、跑偏的现象,保证挡圈正向压入轴类零件上。

Description

一种轴用弹性挡圈安装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辅助装配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装置工装,具体涉及一种轴用弹性挡圈安装装置。
背景技术
轴用弹性挡圈是一种很常见的零件,广泛用于轴类零件上,通过一定方式将其安装在轴类零件上。现有的弹性挡圈压入方法是:将挡圈套置于芯棒上将挡圈压入卡槽中,通过挡圈与卡槽的结合,阻止压头继续向下运动,现有的压入方案缺陷是:在挡圈套置于轴头倒角端或导向段时,挡圈无法准确固定,挡圈容易倾斜或掉落。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轴用弹性挡圈安装装置,以解决现有的挡圈无法准确固定,且容易倾斜或掉落的,造成装配难且装配效率低,产品合格率不高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轴用弹性挡圈安装装置,包括衬套和用于承载弹性挡圈的主轴;所述的主轴的一端沿其轴向设置有定位轴,主轴的另一端端面与待安装弹性挡圈的轴类零件的接触面形状匹配;所述的衬套内部设置有供主轴插入的第一通孔和供定位轴插入的第二通孔;所述的主轴的外部轮廓为朝着定位轴方向逐渐收缩的锥形,且第一通孔的直径大于主轴的最大直径小于弹性挡圈的外径。
进一步的,所述的定位轴的直径小于主轴最小端的直径;所述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均为圆柱状。
具体的,所述的待安装弹性挡圈的轴类零件为堵帽,所述的主轴的端面上设置有与堵帽头部匹配的第二盲孔,第二盲孔的深度保证主轴的端面能够挤顶在堵帽端面上。
进一步的,还包括防护垫圈,所述的防护垫圈设置在主轴与轴类零件的接触面之间;所述的防护垫圈包括主体板和环形挡板,所述的环形挡板垂直固定在主体板的最外圈。
进一步的,还包括把手,所述的衬套的外壁上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一盲孔,第一盲孔内壁上设置有螺纹,所述的把手通过螺纹连接在第一盲孔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一个主轴和衬套实现定位,在挤压过程中,主轴不会发生压偏、跑偏的现象,保证挡圈正向压入轴类零件上。
(2)通过在主轴与轴类零件的接触面之间设置防护垫圈,可以避免在挤压挡圈过程中,对轴类零件表面进行划伤,起到防护零件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轴用弹性挡圈安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主轴的定位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衬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防护垫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堵帽作为轴类零件时弹性挡圈安装装置的安装示意图。
图6是堵帽与外套螺母作为轴类零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表示为:
1-弹性挡圈安装装置,2-弹性挡圈,3-轴类零件;
101-衬套,102-主轴,103-定位轴,104-第一通孔,105-第二通孔,106-第二盲孔,107-防护垫圈,108-主体板,109-环形挡板,110-把手,111-第一盲孔,112-底座,113-第三通孔;
301-堵帽,302-堵帽头部,303-堵帽端面,304-凹槽,305-外套螺母。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内容作进一步详细解释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给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具体实施例,凡在本申请技术方案基础上做的等同变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底部、顶部”通常是指以相应附图的图面为基准定义的,“内、外”是指以相应附图的轮廓为基准定义的。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轴用弹性挡圈安装装置为轴类零件上安装弹性挡圈的工装,如图1所示,其具体结构包括:衬套101和用于承载弹性挡圈2的主轴102;安装时,弹性挡圈2套在主轴102上。如图2所示,主轴102的一端沿其轴向设置有定位轴103,通过定位轴103确保主轴102与衬套101同轴。主轴102的另一端端面与待安装弹性挡圈2的轴类零件3的接触面形状匹配,比如轴类零件3与主轴102接触的那一端面上设置有凸起的话,则相应的在主轴102的端面上设置一个凹槽,这样主轴102的底部才能挤顶在轴类零件的主接触面上;若是平面,则主轴102的端面也为平面。主轴102的外部轮廓为朝着定位轴103方向逐渐收缩的锥形。锥形结构使弹性挡圈变形量缓慢增加,防止弹性挡圈2快速变形导致弹性失效;确保弹性挡圈2从主轴102小端能套入主轴102,通过衬套101的推动,将弹性挡圈2逐渐撑大。
如图3所示,衬套101为圆柱形结构,衬套101内部沿轴向依次设置有供主轴102插入的第一通孔104和供定位轴103插入的第二通孔105。一般,为了保证衬套101的强度,定位轴103的直径小于主轴102最小端的直径,第二通孔105的直径略大于定位轴103的直径,这样保证定位轴103能够插进去即可,通过定位轴103插入第二通孔中即可保证整个安装装置的轴向定位。但第二通孔105的直径小于主轴102最小端的直径,约为主轴102最小端直径的1/3。第一通孔104的直径大于主轴102的最大直径小于弹性挡圈2的外径,这样,衬套的底部就能够推动弹性挡圈2在主轴102移动,同时第一通孔的沿轴向的长度至少要保证衬套挤顶弹性挡圈2移动到轴类零件的安装处。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第一通孔104和第二通孔105的轮廓均为圆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避免在挤压弹性挡圈2过程中对轴类零件表面进行划伤,在主轴102与轴类零件3的接触面之间设置一个防护垫圈107,如图4所示,该防护垫圈107包括主体板108和环形挡板109,环形挡板109垂直固定在主体板108的最外圈。具体的,环形挡板109与主体板108一体化加工而成,整体形成一个瓶盖状结构,环形挡板109的内径保证该防护垫圈107能够套在堵帽301上,一般,环形挡板109的厚度为1~2mm,不影响弹性挡圈向下移动。环形挡板109和主体板108的材质可选硬质塑料或者铝材类。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在衬套101上设置一对把手,如图1所示,具体是:衬套101的外壁上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一盲孔111,第一盲孔111内壁上设置有螺纹,把手110通过螺纹连接在第一盲孔111中。本实用新型设置两个把手110,通过手持两个把手110施加力进行,受力均匀,且便捷操作。
以下以堵帽作为轴类零件,使用该弹性挡圈安装装置1用于向堵帽301上安装弹性挡圈2,如图5所示,一般堵帽301与外套螺母305为标准件,堵帽301侧面设置有一圈用于安装弹性挡圈2的凹槽。在该实施例中,堵帽顶部设置有堵帽头部302,其主要支撑面为堵帽端面303,因此在主轴底部设置一个第二盲孔106,第二盲孔106的深度保证主轴102的端面能够挤顶在堵帽端面303上,主轴102的最大直径处的轮廓与堵帽的外侧面齐平,这样可保证弹性挡圈2顺利移动到堵帽301侧面的凹槽中。安装时外套螺母305套在堵帽301上,再将弹性挡圈2安装在堵帽的凹槽304中。在该实施例中需要增加一个底座112,用于制支撑堵帽301,底座112为T型柱体结构。底座112插入外套螺母305中,底座112端部挤顶在堵帽301的底部,作为堵帽301的底部支撑。在该实施例中,防护垫圈107中的主体板108的中心设置有一个供堵帽头部302穿过的第三通孔113,如图4所示。
使用时,将防护垫圈107铺设在堵帽301表面,将堵帽放置于底座112上,然后将外套螺母305从堵帽头部302套入,确保外套螺母305与底座112无受力接触。将堵帽头部302插入主轴102底部的第二盲孔106中,通过对把手110向下施加力,使衬套101挤顶弹性挡圈2一起沿着定位轴103向下移动,通过防护垫圈107,直至弹性挡圈2被推入堵帽的凹槽304中,完成堵帽301与外套螺母305通过弹性挡圈2连接的装配完成。
在以上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其中的“设置”、“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间接连接等等。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方案中的具体含义。
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同样应当视其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5)

1.一种轴用弹性挡圈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衬套(101)和用于承载弹性挡圈(2)的主轴(102);
所述的主轴(102)的一端沿其轴向设置有定位轴(103),主轴(102)的另一端端面与待安装弹性挡圈(2)的轴类零件(3)的接触面形状匹配;所述的衬套(101)内部设置有供主轴(102)插入的第一通孔(104)和供定位轴(103)插入的第二通孔(105);
所述的主轴(102)的外部轮廓为朝着定位轴(103)方向逐渐收缩的锥形,且第一通孔(104)的直径大于主轴(102)的最大直径小于弹性挡圈(2)的外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用弹性挡圈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轴(103)的直径小于主轴(102)最小端的直径;所述的第一通孔(104)和第二通孔(105)的轮廓均为圆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用弹性挡圈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待安装弹性挡圈(2)的轴类零件(3)为堵帽,所述的主轴(102)的端面上设置有与堵帽头部(302)匹配的第二盲孔(106),第二盲孔(106)的深度保证主轴(102)的端面能够挤顶在堵帽端面(303)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用弹性挡圈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护垫圈(107),所述的防护垫圈(107)设置在主轴(102)与轴类零件(3)的接触面之间;所述的防护垫圈(107)包括主体板(108)和环形挡板(109),所述的环形挡板(109)垂直固定在主体板(108)的最外圈。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用弹性挡圈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把手(110),所述的衬套(101)的外壁上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一盲孔(111),第一盲孔(111)内壁上设置有螺纹,所述的把手(110)通过螺纹连接在所述的第一盲孔(111)中。
CN201922161861.9U 2019-12-05 2019-12-05 一种轴用弹性挡圈安装装置 Active CN2113061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61861.9U CN211306168U (zh) 2019-12-05 2019-12-05 一种轴用弹性挡圈安装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61861.9U CN211306168U (zh) 2019-12-05 2019-12-05 一种轴用弹性挡圈安装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306168U true CN211306168U (zh) 2020-08-21

Family

ID=720806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161861.9U Active CN211306168U (zh) 2019-12-05 2019-12-05 一种轴用弹性挡圈安装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30616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114285U (zh) 一种膨胀定位心轴
CN203390236U (zh) 胀心芯轴
CN104440166A (zh) 一种机械加工夹具
CN211306168U (zh) 一种轴用弹性挡圈安装装置
CN110757402A (zh) 一种转向节衬套压装工装
CN211414420U (zh) 一种喷油器夹套
CN208132016U (zh) 薄壁套胀紧装置
CN103737404B (zh) 用于加工薄壁套筒部件的夹具
CN201711621U (zh) 丝锥快换式夹具
CN111037343A (zh) 保证框架类零件对中加工的夹具及其使用方法
CN202479834U (zh) 一种专用于无中心孔轴段滚花工艺中的夹块组合装置
CN205571453U (zh) 套筒类零件加工用夹具
CN104439361A (zh) 一种胀套定心夹具
CN205520557U (zh) 用于锥孔产品的自定心夹具
CN208117733U (zh) 锥度轴承压装工装及车辆方向柱轴承压装工装
CN106180838B (zh) 飞机孔腐蚀区域点平面切削装置
CN210649548U (zh) 加工薄壁圆锥内孔的工装
CN108015717B (zh) 一种线切割导轮组件的拆装工具及使用方法
CN211029834U (zh) 一种转向节衬套压装工装
CN211053107U (zh) 一种用于车削套筒类零件的车床夹具
CN207723847U (zh) 一种用于油封自动压机的压头对中辅具及油封自动压机
CN206326400U (zh) 一种端盖夹持装置
CN218947421U (zh) 一种柔性定位护锥
CN204942190U (zh) 一种膨胀式可夹紧定位销
CN220659274U (zh) 一种液压夹紧深孔专用工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