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295496U - 一种连接器壳体及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连接器壳体及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295496U
CN211295496U CN202020164104.7U CN202020164104U CN211295496U CN 211295496 U CN211295496 U CN 211295496U CN 202020164104 U CN202020164104 U CN 202020164104U CN 211295496 U CN211295496 U CN 2112954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core
main body
hook
rear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16410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丁明卫
曹秦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Kangsuo Automobile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Kangsuo Automobile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Kangsuo Automobile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Kangsuo Automobile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16410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2954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2954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2954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一种连接器壳体及连接器。连接器壳体内用于放置连接器芯体,连接器壳体包括:主壳,主壳内具有容置腔,连接器芯体能够由主壳上的插口插入容置腔,容置腔的侧壁上设有主体卡钩,主体卡钩能够卡接于连接器芯体上;后盖,后盖盖设于插口上,后盖上设有凸台,凸台能够将主体卡钩夹持于凸台和连接器芯体之间。后盖通过后盖上的凸台,将主体卡钩夹持于凸台和连接器芯体之间,使得在不拆下后盖的情况下,主体卡钩与连接器芯体不会轻易脱离卡接,从而使连接器芯体与壳体的装配十分稳固。拆卸连接器芯体时,只需先将后盖拆下,并可通过顶针伸入连接器壳体内拨动主体卡钩,即可便捷地将连接器芯体从壳体内拆卸下来。

Description

一种连接器壳体及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接器壳体及连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产品使用的普及,连接器的使用越来越多。连接器一般包括公端和母端,公端或母端一般都具有壳体和芯体;其壳体主要起到保护和定位连接器的作用,其芯体则用于实现连接器的基本电气连接功能。
现有技术中,芯体一般需要固定安装于壳体内。但是,现有芯体与壳体的装配结构要么过于复杂,以致装配繁琐且拆卸困难,要么过于简单,以致芯体与壳体的装配不稳而容易相互脱离。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壳体及连接器,以使连接器芯体能够稳固安装于连接器壳体内,且便于连接器芯体的拆卸。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连接器壳体,所述连接器壳体内用于放置连接器芯体,所述连接器壳体包括:
主壳,所述主壳内具有容置腔,所述连接器芯体能够由所述主壳上的插口插入所述容置腔,所述容置腔的侧壁上设有主体卡钩,所述主体卡钩能够卡接于所述连接器芯体上;
后盖,所述后盖盖设于所述插口上,所述后盖上设有凸台,所述凸台能够将所述主体卡钩夹持于所述凸台和所述连接器芯体之间。
优选地,所述容置腔的侧壁上具有开口,所述主体卡钩连接于所述开口的边沿。
优选地,所述主体卡钩背离所述后盖的一端连接于所述主壳,所述主体卡钩朝向所述后盖的一端用于与所述连接器芯体卡接。
优选地,所述插口的边沿设有增强套,所述凸台能够夹设于所述增强套和所述主体卡钩之间。
优选地,所述后盖的两侧分别设有卡套,所述卡套一一对应地卡接于所述主壳两侧的卡头上。
优选地,所述主壳的两侧分别设有滑槽,所述卡头设于所述滑槽的底壁上。
优选地,装配所述后盖时,所述卡套能够沿所述滑槽的长度方向移动;
所述滑槽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卡套和所述主体卡钩的延伸方向。
一种连接器,包括以上任一方案所述的连接器壳体和连接器芯体,所述连接器芯体的一侧设有用于与所述主体卡钩配合的内芯卡钩。
优选地,所述连接器芯体背离所述内芯卡钩的一侧设有内芯肩台,所述内芯肩台用于与所述容置腔侧壁上的主体肩台相抵接。
优选地,所述连接器芯体的一端连接有线缆,所述线缆能够穿过所述后盖。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后盖通过后盖上的凸台,将主体卡钩夹持于凸台和连接器芯体之间,使得在不拆下后盖的情况下,主体卡钩与连接器芯体不会轻易脱离卡接,从而使连接器芯体与壳体的装配十分稳固。
在拆卸连接器芯体时,只需先将后盖拆下,并可通过顶针伸入连接器壳体内拨动主体卡钩,即可便捷地将连接器芯体从壳体内拆卸下来。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连接器的三维示意图;
图2是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3是主壳的三维示意图;
图4是后盖的三维示意图;
图5是主壳与连接器芯体的装配示意图一;
图6是主壳与连接器芯体的装配示意图二;
图7是主壳与连接器芯体的装配示意图三。
图中:
1-主壳;
10-容置腔;11-插口;110-增强套;12-主体卡钩;13-卡头;130-滑槽;
100-连接器芯体;101-内芯卡钩;102-内芯肩台;103-主体肩台;
1000-线缆;
2-后盖;
20-卡套;21-凸台;22-U形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接器壳体及连接器。
参见图1、图2、图3和图4,上述连接器壳体内用于放置连接器芯体100,连接器壳体包括:主壳1,主壳1内具有容置腔10,连接器芯体100能够由主壳1上的插口11插入容置腔10,容置腔10的侧壁上设有主体卡钩12,主体卡钩12能够卡接于连接器芯体100上;后盖2,后盖2盖设于插口11上,后盖2上设有凸台21,凸台21能够将主体卡钩12夹持于凸台21和连接器芯体100之间。
其中,主体卡钩12呈杆状,由弹性材料制成;主体卡钩12的长度方向平行于主壳1、容置腔10和插入容置腔10内的连接器芯体100的长度方向,插口11开设于主壳1的端部。主体卡钩12背离后盖2的一端连接于主壳1,主体卡钩12朝向后盖2的一端用于与连接器芯体100卡接;容置腔10的侧壁上具有开口,主体卡钩12连接于开口的边沿,并朝向插口11延伸。
在拆卸连接器芯体100时,只需先将后盖2拆下,并可通过顶针由插口11伸入连接器壳体内,再向开口的外侧拨动主体卡钩12,即可便捷地将连接器芯体100从主壳1内拆卸下来。
具体地,插口11的边沿设有增强套110,凸台21能够夹设于增强套110和主体卡钩12之间,以增强凸台21与主体卡钩12的配合。
具体地,后盖2的两侧分别设有卡套20,卡套20一一对应地卡接于主壳1两侧的卡头13上。卡套20由弹性材料制成;在拆装后盖2时,只需向外张开两个卡套20,即可将卡套20脱离于卡头13或套在卡头13上。
参见图5、图6和图7,主壳1的两侧分别设有滑槽130,卡头13设于滑槽130的底壁上。后盖2装在主壳1上时,卡套20由主壳1上的插口11处向主壳1背离插口11的一端延伸,滑槽130的长度方向平行于卡套20和主体卡钩12的延伸方向(参见图1)。
上述连接器包括上述连接器壳体和连接器芯体100,连接器芯体100的一侧设有用于与主体卡钩12配合的内芯卡钩101。内芯卡钩101卡接于主体卡钩12时,连接器芯体100插入容置腔10内,内芯卡钩101也随之进入容置腔10内,且内芯卡钩101朝向插口11的一侧抵靠于主体卡钩12上。
其中,连接器芯体100背离内芯卡钩101的一侧设有内芯肩台102,内芯肩台102用于与容置腔10侧壁上的主体肩台103相抵接,且主体肩台103朝向插口11的一侧抵靠于内芯肩台102上。通过内芯卡钩101与主体卡钩12的配合,以及内芯肩台102与主体肩台103的配合,实现了对连接器芯体100沿连接器芯体100长度方向上的定位。
具体地,后盖2上具有U形槽22;连接器芯体100的一端连接有线缆1000,线缆1000能够穿过后盖2上的U形槽22,从而由插口11伸出(参见图1和图4)。
将连接器芯体100和后盖2安装于主壳1上时:
首先,将连接器芯体100由插口11插入容置腔10,直至内芯卡钩101与主体卡钩12相卡接,内芯肩台102与主体肩台103相抵接,从而完成连接器芯体100与主壳1的装配。
然后,将连接器芯体100端部的线缆1000穿过后盖2上的U形槽22,再将后盖2上的卡套20朝向卡头13沿滑槽130的长度方向移动,直至卡套20与卡头13卡接,从而完成后盖2与主壳1的装配。
此时,两个卡套20分别与两个滑槽130的底壁一一对应抵接,从而将主壳1夹持于两个卡套20之间;凸台21随后盖2插入增强套110和主体卡钩12之间,增强套110和主体卡钩12之间的空隙起到了一定的导向作用。特别地,如果内芯卡钩101与主体卡钩12配合不良,则凸台21有可能无法插入增强套110和主体卡钩12之间(参见图2),所以根据凸台21与增强套110的配合情况,也能判断内芯卡钩101与主体卡钩12的配合情况。
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一种连接器壳体,所述连接器壳体内用于放置连接器芯体(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壳体包括:
主壳(1),所述主壳(1)内具有容置腔(10),所述连接器芯体(100)能够由所述主壳(1)上的插口(11)插入所述容置腔(10),所述容置腔(10)的侧壁上设有主体卡钩(12),所述主体卡钩(12)能够卡接于所述连接器芯体(100)上;
后盖(2),所述后盖(2)盖设于所述插口(11)上,所述后盖(2)上设有凸台(21),所述凸台(21)能够将所述主体卡钩(12)夹持于所述凸台(21)和所述连接器芯体(100)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腔(10)的侧壁上具有开口,所述主体卡钩(12)连接于所述开口的边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卡钩(12)背离所述后盖(2)的一端连接于所述主壳(1),所述主体卡钩(12)朝向所述后盖(2)的一端用于与所述连接器芯体(100)卡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口(11)的边沿设有增强套(110),所述凸台(21)能够夹设于所述增强套(110)和所述主体卡钩(12)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2)的两侧分别设有卡套(20),所述卡套(20)一一对应地卡接于所述主壳(1)两侧的卡头(13)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壳(1)的两侧分别设有滑槽(130),所述卡头(13)设于所述滑槽(130)的底壁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壳体,其特征在于,装配所述后盖(2)时,所述卡套(20)能够沿所述滑槽(130)的长度方向移动;
所述滑槽(130)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卡套(20)和所述主体卡钩(12)的延伸方向。
8.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壳体和连接器芯体(100),所述连接器芯体(100)的一侧设有用于与所述主体卡钩(12)配合的内芯卡钩(10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芯体(100)背离所述内芯卡钩(101)的一侧设有内芯肩台(102),所述内芯肩台(102)用于与所述容置腔(10)侧壁上的主体肩台(103)相抵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芯体(100)的一端连接有线缆(1000),所述线缆(1000)能够穿过所述后盖(2)。
CN202020164104.7U 2020-02-12 2020-02-12 一种连接器壳体及连接器 Active CN2112954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64104.7U CN211295496U (zh) 2020-02-12 2020-02-12 一种连接器壳体及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64104.7U CN211295496U (zh) 2020-02-12 2020-02-12 一种连接器壳体及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295496U true CN211295496U (zh) 2020-08-18

Family

ID=720124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164104.7U Active CN211295496U (zh) 2020-02-12 2020-02-12 一种连接器壳体及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29549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643491A (zh) 用於光纖、電導體、或二者之具有可替換連接器模組的連接器系統
TW297961B (en) Anti-snag duplex connector
US7422466B1 (en) Connector with cover for a latching part
EP0701739B1 (en) Connector backshell
WO2017092113A1 (zh) 双面两用连接器
JP3495000B2 (ja) コネクタ
US7544084B1 (en) Connector including housing shells secured together
TWM289548U (en) Contact extraction tool
CN211295496U (zh) 一种连接器壳体及连接器
GB2294817A (en) Electrical terminal and connector assembly
WO2019125926A1 (en) Hermaphroditic electrical cable connector
CN107528158B (zh) 具有多件式后壳的电连接器组件
WO2020015233A1 (zh) 充电盒及充电装置
CN115693283A (zh) 连接器插头、其对接结构及电连接线
US4898543A (en) Self-aligning electrical connector
CN211929737U (zh) 中继连接器
TWM628095U (zh) 電連接器模組
US20030003796A1 (en) Line cord strain relief attachment with integral sealing ribs for use with telephone test set
KR101869540B1 (ko) 방수 커넥터
JP3761098B2 (ja) コネクタ
KR101869543B1 (ko) 방수 커넥터
CN213845580U (zh) 线端连接器
JP2020173910A (ja) コネクタ
CN212304807U (zh) 移动电源及电子设备
CN218731937U (zh) 连接器保护壳以及连接器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