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286989U - 把手组件及锁具 - Google Patents
把手组件及锁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286989U CN211286989U CN201921440779.3U CN201921440779U CN211286989U CN 211286989 U CN211286989 U CN 211286989U CN 201921440779 U CN201921440779 U CN 201921440779U CN 211286989 U CN211286989 U CN 21128698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andle
- reset
- rotating head
- end surface
- loc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把手组件及锁具,把手组件包括转动头及把手复位件;转动头包括凸筋;把手复位件可转动地设置于转动头的一侧,把手复位件包括限位环,限位环包括间隔的第一端面与第二端面,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之间形成槽道,凸筋收容于槽道;在把手复位件朝第一方向转动时,把手复位件驱动转动头转动,以使锁体上锁;在把手复位件朝第二方向转动时,把手复位件相对转动头独立地转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把手组件及锁具通过设置把手复位件的限位环和凸筋,使得锁体上锁后把手复位件无法单纯因为上提或者下压而带动转动头解锁,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非法开锁,从而提高了锁具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锁具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把手组件及锁具。
背景技术
现有的防盗门中,在室内扳动门把手等锁具时,门把手带动锁舌运动从而开启防盗门。然而,防盗门一般安装有猫眼以方便用户观察室外情况,门外人员容易通过破坏猫眼后将特制的长杆伸入室内并扳动把手,从而打开防盗门,这样的锁具的安全性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把手组件及锁具,以解决以上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适配于锁体的把手组件,把手组件包括转动头及把手复位件;转动头包括凸筋;把手复位件可转动地设置于转动头的一侧,把手复位件包括限位环,限位环包括间隔的第一端面与第二端面,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之间形成槽道,凸筋收容于槽道;在把手复位件朝第一方向转动时,把手复位件驱动转动头转动,以使锁体上锁;在把手复位件朝第二方向转动时,把手复位件相对转动头独立地转动。
在一种实施例中,当把手复位件转动至第一端面或第二端面中的任意一个端面与凸筋抵触时,把手复位件驱动转动头转动。
在一种实施例中,把手复位件与转动头同轴设置,槽道开设于把手复位件的朝向凸筋的端面,在把手复位件朝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的转动过程中,把手复位件与转动头的轴向距离不变。
在一种实施例中,转动头还包括转动底座和转动连接体,转动连接体与转动底座连接,并沿转动底座的轴向延伸至把手复位件内,凸筋设置于转动底座并与转动连接体抵接。
在一种实施例中,把手组件还包括把手及按钮;把手开设有腔体,转动头部分地容置在腔体内;按钮可移动地设置在腔体内,在按钮移动至与转动头结合且把手转动时,把手通过按钮驱动转动头朝第二方向转动以使锁体开锁。
在一种实施例中,转动连接体包括周壁,周壁包括自由端面,自由端面与转动底座相背,周壁自自由端面向转动底座方向凹陷以形成缺口;按钮包括按钮底座及凸臂,按钮底座设置在腔体内,凸臂自按钮底座向转动头延伸,凸臂可与缺口卡合。
在一种实施例中,把手包括把手本体及卡合体,腔体开设于把手本体,卡合体设置于把手本体的内表面且位于腔体内;把手复位件包括复位底座及复位连接体;槽道开设在复位底座的朝向凸筋的表面;复位连接体设置于复位底座的朝向把手本体的表面,复位连接体收容于腔体内,复位连接体的外面表开设有与卡合体对应的卡槽,卡槽容置于卡合体以使把手复位件与把手本体同步转动。
在一种实施例中,把手组件还包括壳体及多个轴承,多个轴承设置在壳体内且套设于复位连接体,把手复位件通过轴承相对壳体转动。
在一种实施例中,把手组件还包括壳体及换向柱,换向柱安装于壳体以切换把手复位件的使用方式,其中,使用方式包括:在把手复位件朝第一方向转动至第一端面与凸筋相抵时,转动头跟随把手复位件转动以使锁体上锁,在把手复位件朝第二方向转动时,把手复位件相对转动头独立地转动;及在把手复位件朝第二方向转动至第一端面与凸筋相抵时,转动头跟随把手复位件转动以使锁体上锁,在把手复位件朝第一方向转动时,把手复位件相对转动头独立地转动。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锁具,锁具包括第一方面提供的把手组件及锁体,锁体与把手组件可拆卸地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的把手组件及锁具通过设置把手复位件的限位环和凸筋,使得锁体上锁后把手复位件无法单纯因为上提或者下压而带动转动头解锁,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非法开锁,从而提高了锁具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锁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锁具的把手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把手组件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把手组件的把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把手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把手组件沿V-V线的截面示意图。
图7和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把手组件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图9和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把手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5的把手组件的沿XI-XI线的截面示意图。
图12和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把手组件朝不同方向转动的截面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把手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15至图17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把手组件朝不同方向转动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和图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适配于锁体200的把手组件100。把手组件100包括转动头70及把手复位件40。转动头70包括凸筋73(图6)。把手复位件40可转动地设置于转动头70的一侧,请结合图7,把手复位件40包括限位环411,限位环411包括间隔的第一端面4110与第二端面4111,第一端面4110和第二端面4111之间形成槽道414,凸筋73收容于槽道414(图6)。在把手复位件40朝第一方向转动时,把手复位件40带动转动头70转动,以使锁体200上锁;在把手复位件40朝第二方向转动时,把手复位件40相对转动头70独立地转动。
本申请实施例的把手组件100通过设置把手复位件40的限位环411和凸筋73,使得锁体200上锁后把手复位件40无法单纯因为上提或者下压而带动转动头70解锁,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非法开锁,从而提高了锁具的安全性。
请参阅图1,本申请实施例的锁具400可包括把手组件100与锁体200,把手组件100与锁体200相配合并可共同安装于防盗门中。其中,锁体200可安装并嵌入防盗门中,把手组件100可安装于防盗门的朝向室内的一侧并与锁体200连接,把手组件100可以通过方棒300带动锁体200内的锁舌运动以实现防盗门的上锁与开锁。
请参阅图2,把手组件100可以包括壳体10、把手20、把手复位件40及转动头70,把手20、把手复位件40及转动头70均设置于壳体10。
壳体10可以呈长方体状,当然,壳体10也可以为其他形状。壳体10包括盒体12及盒盖11,盒体12形成有容纳槽120和复位件通孔121,容纳槽120可用于收容把手组件100的其他零件或部件,容纳槽120可呈长方体状。复位件通孔121与容纳槽120连通,复位件通孔121可呈圆形。盒体12内可形成限位部122与安装部123(图9),限位部122与安装部123间隔设置于容纳槽120内。
盒盖11能够拆卸地安装于盒体12的形成容纳槽120的一侧。盒盖11开设有转动头通孔110,在盒盖11安装于盒体12后,转动头通孔110的中心轴与复位件通孔121的中心轴可以平行或者重合。盒盖11的朝向盒体12的表面可形成阻挡部111(图10)。把手20可以通过复位件通孔121安装于盒体12,在把手20安装于盒体12后,把手20可以相对盒体12转动。把手20可以朝第一方向转动,把手20也可以朝第二方向转动。其中,把手20朝第一方向转动可以理解为上提转动把手20,把手20朝第二方向转动可以理解为下压转动把手20。
除非特别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以把手组件100安装于防盗门的右边作为例子进行举例说明,其中,防盗门的右边可以理解为用户朝向防盗门时,用户的右手侧方向。
请参阅图3和图4,把手20可以包括把手本体21、抵挡体22及卡合体23,抵挡体22与卡合体23均设置于把手本体21。把手本体21可以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段212及第二段213,当把手20安装于盒体12时,第一段212相对第二段213更靠近盒体12。本实施例中,第一段212与第二段213可以相互垂直并形成类似“L”的形状,如图3所示。当然,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段212与第二段213也可以相互平行并相接形成类似圆台的形状。
把手本体21开设有腔体210,当第一段212与第二段213相互垂直并形成类似“L”的形状时,腔体210可以形成于第一段212,腔体210可以贯穿第一段212的朝向复位件通孔121的表面,以及贯穿第一端的与复位件通孔121相背的表面。当第一段212与第二段213相接形成类似圆台的形状时,腔体210可以分别形成在第一段212与第二段213,腔体210可以贯穿第一段212的朝向复位件通孔121的表面,以及贯穿第二段213的与第一端相背的表面。
把手本体21包括围成腔体210的把手内壁211,抵挡体22位于腔体210内并固定于把手内壁211。抵挡体22可以开设有连接孔216、第一按钮通孔214及第二按钮通孔215,连接孔216、第一按钮通孔214与第二按钮通孔215三者可以相互间隔。连接孔216的中心轴可以经过抵挡体22的中心,第一按钮通孔214与第二按钮通孔215可以环绕连接孔216设置。第一按钮通孔214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大于一个,本实施例中,第一按钮通孔21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按钮通孔214间隔设置。第二按钮通孔215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大于一个,本实施例中,第二按钮通孔215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按钮通孔215间隔设置。
卡合体23位于腔体210内并固定于把手内壁211,卡合体23与抵挡体22可以相连接或间隔设置。在把手20安装于盒体12后,卡合体23相对抵挡体22更靠近盒体12。卡合体23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大于一个,本实施例中,卡合体2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卡合体23间隔设置于把手内壁211。
请结合图5至图7,把手复位件40能够转动地设置于壳体10内并可与把手20连接,把手复位件40开设有容置孔43,容置孔43与腔体210连通。把手复位件40包括相连接的复位底座41及复位连接体42,容置孔43贯通复位底座41并延伸至复位连接体42内。
槽道414开设在复位底座41的朝向凸筋73的表面,复位连接体42设置于复位底座41的朝向把手本体21的表面,复位连接体42收容于腔体210内,复位连接体42的外面表开设有与卡合体23对应的卡槽420,卡槽420容置于卡合体23以使把手复位件40与把手本体21同步转动。
具体地,复位底座41位于容纳槽120内。复位底座41包括复位底座本体410、限位环411、限位块412及复位延伸壁413,限位环411与复位底座本体410相连接,限位环411的内壁与复位底座本体410的内壁共同围成一部分的容置孔43。限位环411包括间隔的第一端面4110与第二端面4111,第一端面4110和第二端面4111之间形成槽道414,或者说,槽道414开设于复位底座本体410,第一端面4110、第二端面4111及复位底座本体410的内壁共同围成槽道414。限位块412设置于复位底座本体410的外表面且沿复位底座本体410的径向设置,限位块412形成间隔设置的第三端面4120及第四端面4121。复位延伸壁413设置于复位底座本体410的朝向把手20的表面,复位延伸壁413形成间隔的第五端面4130及第六端面4131。
复位连接体42设置于复位底座41的朝向把手20的表面,复位连接体42伸入把手20的腔体210内。复位连接体42开设有卡槽420、固定通孔421及第三按钮通孔422。卡槽420开设在复位连接体42的与复位底座41相背的外表面,卡槽420可以与容置孔43间隔。卡槽420的数量可以与卡合体23的数量一致,例如,本实施例中,卡槽420的数量为两个,每个卡槽420与对应的一个卡合体23进行结合,如此,在把手复位件40通过卡槽420与把手20的卡合体23进行卡合后,把手20能够带动把手复位件40转动,或者说,把手20与把手复位件40可同步转动。
请结合图8,固定通孔421开设在复位连接体42的与复位底座41相背的表面,固定通孔421可与容置孔43连通,固定通孔421与抵挡体22的连接孔216(图4)可以同轴设置,如此,把手复位件40与把手20可通过连接件92进行紧固连接,能够避免把手20与把手复位件40在转动的过程中因卡合体23脱离卡槽420而使得把手20不能带动把手复位件40转动的情况,从而保证了把手组件100工作的稳定性。其中,连接件92可以是螺钉。
第三按钮通孔422开设在复位连接体42的与复位底座41相背的表面,第三按钮通孔422与容置孔43连通且与固定通孔421间隔。第三按钮通孔422的数量可以与第一按钮通孔214(图4)的数量一致,例如,本实施例中,第三按钮通孔422的数量可以为两个,每个第三按钮通孔422与对应的一个第一按钮通孔214相对。
请结合图7和图8,转动头70能够转动地设置于壳体10内。转动头70的一侧可转动地设置有把手复位件40。在转动头70转动的过程中,转动头70可通过方棒300(图1)带动锁体200内的锁舌运动以实现防盗门的上锁与开锁。
具体地,转动头70包括凸筋73,凸筋73收容于槽道414内(如图6所示)。在把手复位件40转动至第一端面4110(或第二端面4111)与凸筋73相抵时,把手复位件40能够继续转动并驱动转动头70同向转动;而当把手复位件40反向转动时,把手复位件40能够独立地转动而不驱动转动头70转动,此时,把手复位件40处于空转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理解为:上提转动把手20,把手20带动把手复位件40同向转动,把手复位件40驱动转动头70同向转动,从而能够带动锁体200内的锁舌运动以实现防盗门的上锁;下压转动把手20,把手20没有驱动把手复位件40,把手复位件40相对转动头70独立地转动,从而使得防盗门不能开锁。
转动头70还包括转动底座71及转动连接体72。转动头70开设有方棒通孔74,方棒通孔74可以贯穿转动底座71与转动连接体72。方棒通孔74可用于与方棒300连接以驱动锁体200内的锁舌运动,其中,方棒通孔74可以呈三角形、四变形、五边形、六边形或其他多边形等非圆形的形状,对应的,方棒300的形状与方棒通孔74的形状对应。
转动底座71设置于复位底座41的与复位连接体42相背的一侧,凸筋73设置于转动底座71的朝向把手复位件40的表面。转动底座71包括转动底座本体710及延伸壁。转动底座本体710的开设方棒通孔74的表面朝向盒盖11并与转动头通孔110(图2)对应,转动底座本体710可以通过转动头通孔110部分地凸出于壳体10外以便于与方棒300(图1)连接。延伸壁自转动底座本体710的表面朝盒盖11的方向延伸,转动延伸壁可以包括相互间隔的第一延伸壁711与第二延伸壁712,第一延伸壁711的弧长可以长于第二延伸壁712的弧长。
转动连接体72与转动底座71连接并沿转动底座71的轴向延伸,转动连接体72可以延伸至把手复位件40内,或者说,转动连接体72可以收容在容置孔43内。转动连接体72的外径可以略小于槽道414的内弧半径,如此,有利于把手复位件40在驱动转动头70转动的过程,转动头70转动得更加平稳。
转动连接体72包括周壁721,周壁721包括自由端面722,自由端面722与转动底座71相背,周壁721能够自自由端面722向转动底座71的方向凹陷以形成缺口720。缺口720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大于一个,例如,本实施例中,缺口72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缺口720间隔设置。
请结合图2、图11和图12,在用户将把手组件100安装于防盗门的右边的情况下,若朝第一方向(或上提)转动把手20时,把手20带动把手复位件40朝第一方向转动,把手复位件40能够转动至第一端面4110与转动头70的凸筋73相抵,并驱动转动头70朝第一方向转动,转动头70则通过朝第一方向转动来带动锁体200内的锁舌运动以实现锁体200的上锁。
请结合图2、图11和图13,在用户将把手组件100安装于防盗门的右边的情况下,若朝第二方向(或下压)转动把手20时,把手20带动把手复位件40朝第二方向转动,把手复位件40的第一端面4110与第二端面4111均没有与凸筋73相抵而不能驱动转动头70转动。
请结合图14至图16,在用户将把手组件100安装于防盗门的左边的情况下,其中,防盗门的左边可以理解为用户朝向防盗门时,用户的左手侧方向,若朝第一方向(或上提)转动把手20时,把手20带动把手复位件40朝第一方向转动,把手复位件40能够转动至第二端面4111与转动头70的凸筋73相抵,并驱动转动头70朝第一方向转动,而转动头70则通过朝第一方向转动来带动锁体200内的锁舌运动以实现锁体200的上锁。
请结合图14、图15和图17,在用户将把手组件100安装于防盗门的左边的情况下,若朝第二方向(或下压)转动把手20时,把手20带动把手复位件40朝第二方向转动,把手复位件40的第一端面4110与第二端面4111均没有与凸筋73相抵而不能驱动转动头70转动。
请参阅图2,把手组件100还可以包括按钮30,按钮30可移动地设置在腔体210内,在按钮30移动至与转动头70结合且把手20转动时,把手20通过按钮30驱动转动头70朝第二方向转动以使锁体200开锁。
具体地,请参阅图3,按钮30可安装于把手本体21。按钮30包括按钮底座31、凸臂32及连接柱33,按钮底座31可以呈柱状,按钮底座31位于抵挡体22的与卡合体23相背的一侧。凸臂32与连接柱33均自按钮底座31的表面朝卡合体23的方向延伸。凸臂32的数量可以与第一按钮通孔214的数量一致,连接柱33的数量可以与第二按钮通孔215的数量一致。例如,本实施例中,凸臂32的数量为两个,每个凸臂32可以穿设对应的一个第一按钮通孔214;连接柱33的数量为两个,每个连接柱33可以穿设对应的一个第二按钮通孔215。如此,在用户按压按钮30时,按钮30朝转动头70的方向移动并使凸臂32伸入缺口720内以与转动连接体72进行卡合。在用户按压按钮30的情况下,用户无论下压把手20或上提把手20,把手20均能够通过按钮30带动转动头70转动。
请结合图6,在连接柱33穿设对应的第二按钮通孔215后,按钮30可通过按钮连接件91卡设于把手本体21的腔体210内。按钮连接件91的径向尺寸可以大于第一按钮通孔214的径向尺寸,按钮连接件91可以与连接柱33结合,以使得连接柱33不能反向退出第二按钮通孔215,也即是说,在按钮30自抵挡体22朝卡合体23的方向安装于把手本体21的腔体210内并使连接柱33穿设第二按钮通孔215的情况下,当按钮连接件91与连接柱33结合后,连接柱33不能自卡合体23朝抵挡体22的方向脱离第二按钮通孔215或把手本体21。如此,按钮30卡设于腔体210内,并且连接柱33的高度适中,使得按钮30在腔体210内能够选择性地自抵挡体22朝卡合体23的方向移动或自卡合体23朝抵挡体22的方向移动。
请参阅图6,把手组件100还可以包括按钮弹性件81,按钮弹性件81可设置在抵挡体22与按钮底座31之间,并且按钮弹性件81可以处于受压状态。如此,在按钮30受到自抵挡体22朝卡合体23的方向的外力的作用时,按钮30能够朝卡合体23的方向移动,在按钮30失去该外力的作用时,按钮弹性件81驱动按钮30朝远离卡合体23的方向移动。
请参阅图9,把手组件100还可以包括换向柱50,换向柱50可安装于壳体10。换向柱50包括相连接的连接部51及抵触部52,连接部51能够拆卸地与安装部123结合,在连接部51与安装部123结合后,把手复位件40能够转动至限位块412与换向柱50的抵触部52相抵的位置以限制把手复位件40的继续转动,当然,把手复位件40也能够转动至限位块412与盒体12的限位部122相抵的位置以限制把手复位件40的继续转动,如此,换向柱50的抵触部52与壳体10的限位部122能够共同限定把手复位件40的转动范围,从而能够避免因把手20转动过度而导致把手组件100损坏的情况。
换向柱50能够从壳体10上拆卸下来并可调整把手复位件40的限位块412的朝向后再重新安装于壳体10,从而使得把手复位件40能够根据把手组件100安装于防盗门的位置来切换所述把手复位件40的使用方式,以适应不同用户的用手习惯。其中,图2所示的把手复位件40的限位块412朝向把手20上提的方向,此时,把手组件100可以安装于防盗门的右边。图14所示的把手复位件40的限位块412朝向把手20下压的方向,此时把手组件100可以安装于防盗门的左边。
例如,请参阅图11,当把手复位件40的限位块412朝向把手20上提的方向时,把手复位件40的使用方式为:请参阅图12,上提转动把手20,在把手复位件40转动至第一端面4110与凸筋73相抵时,转动头70跟随把手复位件40转动以使锁体200上锁;请参阅图13,下压转动把手20,把手复位件40相对转动头70独立地转动而不带动转动头70转动。
请参阅图15,当把手复位件40的限位块412朝向把手20下压的方向时,把手复位件40的使用方式为:请参阅图16,上提转动把手20,在把手复位件40转动至第二端面4111与凸筋73相抵时,转动头70跟随把手复位件40转动以使锁体200上锁;请参阅图17,下压转动把手20,把手复位件40相对转动头70独立地转动而不带动转动头70转动。
把手组件100还可以包括把手复位体及转动头复位体,把手复位体能够用于在把手20或把手复位件40转动后回到原始位置,转动头复位体能够用于在转动头70转动后回到原始位置。把手复位体与转动头复位体可以是弹性件,例如,请参阅图7和图8,把手复位体可以是把手弹性体82,转动头复位体可以是转动头弹性体83。
请参阅图9,把手弹性体82设置于壳体10内。把手弹性体82设置在复位底座本体410的朝向复位延伸壁413的一侧。把手弹性体82包括第一端部820与第二端部821,第一端部820与复位延伸壁413的第五端面4130相抵并从第五端面4130处伸出把手复位件40外,第二端部821与复位延伸壁413的第六端面4131相抵并从第六端面4131处伸出把手复位件40外,从而使得把手弹性体82夹设于把手复位件40且处于受拉状态。伸出把手复位件40外的第一端部820可以与壳体10的限位部122相抵,伸出把手复位件40外的第二端部821可以与换向柱50的抵触部52相抵,在把手复位件40转动后,把手复位件40可通过把手弹性体82反向回转到原始位置。其中,把手弹性体82可以是扭簧。
请结合图10,转动头弹性体83设置于壳体10内。转动头弹性体83设置在转动头70的与把手复位件40相背的一侧。转动头弹性体83包括第三端部830与第四端部831,第三端部830可以从第一延伸壁711与第二延伸壁712之间的空隙伸出转动头70外,第四端部831可以从第一延伸壁711与第二延伸壁712之间的另一侧空隙伸出转动头70外,伸出转动头70外的第三端部830与第四端部831位于阻挡部111的两侧。在转动头70转动后,转动头70可通过转动头弹性体83反向回转到原始位置。其中,转动头弹性体83可以是扭簧。
在用户将把手组件100安装于防盗门的右边的情况下,若朝第一方向(或上提)转动把手20时,把手20带动把手复位件40朝第一方向转动,一方面,由于把手弹性体82的第一端部820与盒体12的限位部122相抵,把手复位件40的复位延伸壁413的第六端面4131挤压把手弹性体82第二端部821并使第二端部821逐渐朝第一端部820的方向靠近以使处于拉伸状态的把手弹性体82更进一步拉伸,把手复位件40的限位块412的第三端面4120逐渐朝盒体12的限位部122的方向靠近,并在第三端面4120与限位块412相抵时,把手复位件40不能继续朝第一方向转动,此时,用户通过感知把手20在转动的过程中的遇到的阻挡而知晓把手20转动到极限位置而不会继续转动,从而能够避免因把手20转动过度而导致把手组件100损坏的情况。
另一方面,在把手复位件40驱动转动头70朝第一方向转动过程中,由于转动头弹性体83的第三端部830与盒盖11的阻挡部111相抵,转动头70的第二延伸壁712与转动头弹性体83的第四端部831相抵并使第四端部831逐渐远离第三端部830,以使转动头弹性体83处于拉伸状态。
在用户松开把手20时,一方面,由于把手弹性体82的第一端部820与盒体12的限位部122相抵,把手弹性体82的第二端部821与把手复位件40的复位延伸壁413的第六端面4131相抵,把手弹性体82能够在弹性力的作用下通过第二端部821驱动把手复位件40反向(即朝第二方向)转动,把手复位件40带动把手20朝第二方向转动并与把手20共同回到初始位置。
另一方面,由于把手复位件40反向转动,转动头70的凸筋73没有受到第一端面4110的抵触,并且转动头弹性体83的第三端部830与盒盖11的阻挡部111相抵,转动头弹性体83的第四端部831与转动头70的第二延伸壁712相抵,转动头弹性体83能够在弹性力的作用下通过第四端部831驱动转动头70反向(即朝第二方向)转动回到初始位置。
在用户将把手组件100安装于防盗门的右边,若朝第二方向(或下压)转动把手20时,把手20带动把手复位件40朝第二方向转动。由于把手弹性体82的第二端部821与换向柱50相抵,把手复位件40的复位延伸壁413的第五端面4130挤压把手弹性体82第一端部820并使第一端部820逐渐朝第二端部821的方向靠近以使处于拉伸状态的把手弹性体82更进一步拉伸,把手复位件40的限位块412的第四端面4121逐渐朝换向柱50的方向靠近,并在第四端面4121与换向柱50相抵时,把手复位件40不能继续朝第二方向转动,此时,用户通过感知把手20在转动的过程中的遇到的阻挡而知晓把手20转动到极限位置而不会继续转动,从而能够避免因把手20转动过度而导致把手组件100损坏的情况。此外,由上述可知,在这种情况下,把手复位件40的第一端面4110与第二端面4111均没有与凸筋73相抵而不能驱动转动头70转动。
在用户松开把手20时,由于把手弹性体82的第二端部821与换向柱50相抵,把手弹性体82的第一端部820与把手复位件40的复位延伸壁413的第五端面4130相抵,把手弹性体82能够在弹性力的作用下通过第一端部820驱动把手复位件40反向(即朝第一方向)转动,把手复位件40带动把手20朝第一方向转动并与把手20共同回到初始位置。
在用户将把手组件100安装于防盗门的左边的情况下,若朝第一方向(或上提)转动把手20时,把手20带动把手复位件40朝第一方向转动。一方面,由于把手弹性体82的第二端部821与盒体12的限位部122相抵,把手复位件40的复位延伸壁413的第五端面4130挤压把手弹性体82第一端部820并使第一端部820逐渐朝第二端部821的方向靠近以使处于拉伸状态的把手弹性体82更进一步拉伸,把手复位件40的限位块412的第四端面4121逐渐朝盒体12的限位部122的方向靠近,并在第四端面4121与限位部122相抵时,把手复位件40不能继续朝第一方向转动,此时,用户通过感知把手20在转动的过程中的遇到的阻挡而知晓把手20转动到极限位置而不会继续转动,从而能够避免因把手20转动过度而导致把手组件100损坏的情况。
另一方面,在把手复位件40驱动转动头70朝第一方向转动过程中,由于转动头弹性体83的第四端部831与盒盖11的阻挡部111相抵,转动头70的第二延伸壁712与转动头弹性体83的第三端部830相抵并使第三端部830逐渐远离第四端部831,以使转动头弹性体83处于拉伸状态,而转动头70则通过朝第一方向转动来带动锁体200内的锁舌运动以实现锁体200的上锁。
在用户松开把手20时,一方面,由于把手弹性体82的第二端部821与盒体12的限位部122相抵,把手弹性体82的第一端部820与把手复位件40的复位延伸壁413的第五端面4130相抵,把手弹性体82能够在弹性力的作用下通过第一端部820驱动把手复位件40反向(即朝第二方向)转动,把手复位件40带动把手20朝第二方向转动并与把手20共同回到初始位置。
另一方面,由于把手复位件40反向转动,转动头70的凸筋73没有受到第二端面4111的抵触,并且转动头弹性体83的第四端部831与盒盖11的阻挡部111相抵,转动头弹性体83的第三端部830与第二延伸壁712相抵,转动头弹性体83能够在弹性力的作用下通过第四端部831驱动转动头70反向(即朝第二方向)转动回到初始位置。
在用户将把手组件100安装于防盗门的左边的情况下,若朝第二方向(或下压)转动把手20时,把手20带动把手复位件40朝第二方向转动。由于把手弹性体82的第一端部820与换向柱50相抵,把手复位件40的复位延伸壁413的第六端面4131挤压把手弹性体82第二端部821并使第二端部821逐渐朝第一端部820的方向靠近以使处于拉伸状态的把手弹性体82进一步拉伸,把手复位件40的限位块412的第三端面4120逐渐朝换向柱50的方向靠近,并在第三端面4120与换向柱50相抵时,把手复位件40不能继续朝第二方向转动,此时,用户通过感知把手20在转动的过程中的遇到的阻挡而知晓把手20转动到极限位置而不会继续转动,从而能够避免因把手20转动过度而导致把手组件100损坏的情况。此外,由上述可知,在这种情况下,把手复位件40的第一端面4110与第二端面4111均没有与凸筋73相抵而不能驱动转动头70转动。
在用户松开把手20时,由于把手弹性体82的第一端部820与换向柱50相抵,把手弹性体82的第二端部821与把手复位件40的复位延伸壁413的第六端面4131相抵,把手弹性体82能够在弹性力的作用下通过第二端部821驱动把手复位件40反向(即朝第一方向)转动,把手复位件40带动把手20朝第一方向转动并与把手20共同回到初始位置。
请参阅图2,把手组件100还可以包括轴承60,轴承60可安装于壳体10内。轴承60可设置于复位件通孔121内,并且轴承60可套设于把手复位件40的复位连接体42,从而使得把手复位件40能够通过轴承60相对盒体12转动。如此,轴承60有利于把手复位件40在转动过程中更加平稳。其中,轴承60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其中,多个是指大于或等于两个,本实施例中,轴承6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轴承60间隔设置于把手复位件40。
请参阅图1,锁体200与把手组件100能够拆卸地连接,如此,分体结构的锁体200与把手组件100有利于用户较为方便安装于防盗门中;此外,在锁体200或把手组件100中的任意一个损坏时,用户可更换其中损坏的一个,而无需更换整个锁体200与把手组件100,便于用户的维修。
锁体200可以是真插芯的锁体200,锁体200也可以是假插芯的锁体200,当然,锁体200也可以是其他类型的锁体200,在此不做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的把手组件100及锁具400通过设置把手复位件40的限位环411和凸筋73,使得锁体200上锁后把手复位件40无法单纯因为上提或者下压而带动转动头70解锁,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非法开锁,从而提高了锁具的安全性。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把手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转动头,所述转动头包括凸筋;及
把手复位件,所述把手复位件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转动头的一侧,所述把手复位件包括限位环,所述限位环包括间隔的第一端面与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之间形成槽道,所述凸筋收容于所述槽道;
在所述把手复位件朝第一方向转动时,所述把手复位件驱动所述转动头转动,以使锁体上锁;在所述把手复位件朝第二方向转动时,所述把手复位件相对所述转动头独立地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把手组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把手复位件转动至所述第一端面或所述第二端面中的任意一个端面与所述凸筋抵触时,所述把手复位件驱动所述转动头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把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复位件与所述转动头同轴设置,所述槽道开设于所述把手复位件的朝向所述凸筋的端面,在所述把手复位件朝所述第一方向或所述第二方向的转动过程中,所述把手复位件与所述转动头的轴向距离不变。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把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头还包括转动底座和转动连接体,所述转动连接体与所述转动底座连接,并沿所述转动底座的轴向延伸至所述把手复位件内,所述凸筋设置于所述转动底座并与所述转动连接体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把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组件还包括:
把手,所述把手开设有腔体,所述转动头部分地容置在所述腔体内;以及
按钮,所述按钮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腔体内,在所述按钮移动至与所述转动头结合且所述把手转动时,所述把手通过所述按钮驱动所述转动头朝所述第二方向转动以使所述锁体开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把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连接体包括周壁,所述周壁包括自由端面,所述自由端面与所述转动底座相背,所述周壁自所述自由端面向所述转动底座方向凹陷以形成缺口;
所述按钮包括按钮底座及凸臂,所述按钮底座设置在所述腔体内,所述凸臂自所述按钮底座向所述转动头延伸,所述凸臂可与所述缺口卡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把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包括把手本体及卡合体,所述腔体开设于所述把手本体,所述卡合体设置于所述把手本体的内表面且位于所述腔体内;
所述把手复位件包括:
复位底座,所述槽道开设在所述复位底座的朝向所述凸筋的表面;及
复位连接体,所述复位连接体设置于所述复位底座的朝向所述把手本体的表面,所述复位连接体收容于所述腔体内,所述复位连接体的外面表开设有与所述卡合体对应的卡槽,所述卡槽容置于所述卡合体以使所述把手复位件与所述把手本体同步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把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组件还包括壳体及多个轴承,多个所述轴承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且套设于所述复位连接体,所述把手复位件通过所述轴承相对所述壳体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把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组件还包括壳体及换向柱,所述换向柱安装于所述壳体以切换所述把手复位件的使用方式,其中,所述使用方式包括:
在所述把手复位件朝所述第一方向转动至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凸筋相抵时,所述转动头跟随所述把手复位件转动以使所述锁体上锁,在所述把手复位件朝所述第二方向转动时,所述把手复位件相对所述转动头独立地转动;及
在所述把手复位件朝所述第二方向转动至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凸筋相抵时,所述转动头跟随所述把手复位件转动以使所述锁体上锁,在所述把手复位件朝所述第一方向转动时,所述把手复位件相对所述转动头独立地转动。
10.一种锁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把手组件;及
锁体,所述锁体与所述把手组件可拆卸地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440779.3U CN211286989U (zh) | 2019-08-30 | 2019-08-30 | 把手组件及锁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440779.3U CN211286989U (zh) | 2019-08-30 | 2019-08-30 | 把手组件及锁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286989U true CN211286989U (zh) | 2020-08-18 |
Family
ID=720292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440779.3U Active CN211286989U (zh) | 2019-08-30 | 2019-08-30 | 把手组件及锁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286989U (zh) |
-
2019
- 2019-08-30 CN CN201921440779.3U patent/CN21128698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161778B1 (en) | Card lock and key lock assembly | |
US20230127631A1 (en) | Novel code wheel combination lock | |
CN111541107B (zh) | 地线桩锁 | |
EP3875715A1 (en) | Door/window lock with concealable handle | |
US6742367B2 (en) | Inside locking device of flat handle lock | |
CN113445822B (zh) | 锁具用反锁旋钮结构及锁具 | |
US12110712B2 (en) | Combination lock | |
US7530245B2 (en) | Door lock | |
EP1075577B1 (en) | Removable core lock | |
CN103774932A (zh) | 一种室内门锁 | |
CN111188537B (zh) | 锁芯、锁具及钥匙 | |
CN203856291U (zh) | 一种室内门锁 | |
CN211286989U (zh) | 把手组件及锁具 | |
CN111809983B (zh) | 一种轴向闭锁机构、锁具及其解闭锁方法 | |
CN211776633U (zh) | 一种防敲击挂锁 | |
CN212837223U (zh) | 一种轴向闭锁机构及锁具 | |
CN217233098U (zh) | 一种锁芯 | |
CN112814480B (zh) | 一种锁芯及锁具 | |
CN108518134B (zh) | 一种防技术开启锁芯的改良结构 | |
CN212744672U (zh) | 盲板锁 | |
CN201741157U (zh) | 电子装置及其与锁具的组合 | |
CN217269411U (zh) | 锁具用反锁旋钮结构及锁具 | |
CN110836052A (zh) | 可防止意外解锁的挂锁 | |
CN218953043U (zh) | 一种执手换向门锁 | |
CN220522263U (zh) | 防拆自锁机构及电子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