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281190U - 一种车用前大梁封板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用前大梁封板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281190U
CN211281190U CN201921268600.0U CN201921268600U CN211281190U CN 211281190 U CN211281190 U CN 211281190U CN 201921268600 U CN201921268600 U CN 201921268600U CN 211281190 U CN211281190 U CN 2112811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rtises
tongue
tenon
plate structur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26860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国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uzhou Lihe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uzhou Lihe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uzhou Lihe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uzhou Lihe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26860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2811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2811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28119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用前大梁封板结构,包括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的两侧对称设有腰部,所述腰部远离所述支撑部的两侧对称设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的底端设有减震装置,且所述固定部远离所述腰部的两侧设有侧臂,所述侧臂包括有第一构件,所述第一构件的内部设有多个第一榫槽,且所述第一构件沿多个所述第一榫槽的插接方向设有第二构件,所述第二构件靠近所述第一榫槽的一侧设有多个榫头,所述多个所述第一榫槽和多个所述榫头之间设有第二榫槽,所述固定板包括有榫板,所述榫板的顶端对称设有两个第一销钉孔。本实用新型,通过固定部与两条侧臂的设置,可以实现优化车架大梁与车桥的配合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车用前大梁封板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大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用前大梁封板结构。
背景技术
我国国家最新标准《汽车和挂车类型的术语和定义》中对汽车有如下定义:由动力驱动,具有4个或4个以上车轮的非轨道承载的车辆,主要用于:载运人员和(或)货物;牵引载运人员和(或)货物的车辆;我国的第一辆汽车于1929年5月在沈阳问世,由张学良将军掌管的辽宁迫击炮厂制造。张学良让民生工厂厂长李宜春从美国购进“瑞雪”号整车一辆,作为样车。李宜春将整车拆卸,然后除发动机后轴、电气装置和轮胎等用原车零件外,对其它零件重新设计制造,到1931年5月历时两年,终于试制成功我国第一辆汽车,开辟了中国自制汽车的先河;
在城市客车的结构中,汽车中的大梁为了避让车桥结构,在与车桥对应位置一般会有一个割口,用于与车桥配合,现有技术中,一般会采用与割口相匹配的封板进行保护,但此种封板在使用一定时间后,会导致割口处出现裂痕,甚至出现大量断裂的情况,严重威胁着驾驶人员与承载人员的生命健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用前大梁封板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车用前大梁封板结构,包括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的两侧对称设有腰部,所述腰部远离所述支撑部的两侧对称设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的底端设有减震装置,且所述固定部远离所述腰部的两侧设有侧臂;
所述侧臂包括有第一构件,所述第一构件的内部设有多个第一榫槽,且所述第一构件沿多个所述第一榫槽的插接方向设有第二构件,所述第二构件靠近所述第一榫槽的一侧设有多个榫头,所述多个所述第一榫槽和多个所述榫头之间设有第二榫槽;
所述固定部包括有榫板,所述榫板的顶端对称设有两个第一销钉孔,且所述固定部分别与所述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相连接,且连接方式为榫卯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构件上的多个所述第一榫槽与所述第二构件上的多个所述榫头相连接,且连接方式为榫卯连接。
优选的,多个所述第一榫槽远离多个所述第二榫槽的一侧设有第二销钉孔,且所述第二销钉孔贯穿所述第一榫槽。
优选的,多个所述榫头远离所述第二榫槽的一侧设有第三销钉孔,且所述第三销钉孔贯穿所述第二榫槽。
优选的,所述固定部上的第一销钉孔分别与所述第二销钉孔和第三销钉孔相连接,且连接方式为螺钉连接。
优选的,所述减震装置包括有顶板,所述顶板的顶端对称设有两块固定板,且所述顶板远离两块所述固定板的一侧设有活塞装置,所述活塞装置的外侧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底端设有底板,所述底板远离所述活塞装置的一侧设有下支座。
优选的,所述减震装置通过所述固定板与所述固定部的底端表面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靠近所述活塞装置的一侧皆设有弹簧槽,且所述弹簧通过所述弹簧槽分别与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通过固定部与两条侧臂的设置,可以实现优化车架大梁与车桥的配合效果,具体表现为:在汽车运行的过程中,通过侧臂中的第一构件上设置的多个第一榫槽与第二构件靠近第一榫槽的一侧设置的多个榫头相互插接,来实现车架大梁与车桥的错开,从而避免车架与车桥的直接接触,而固定部通过榫板分别与所述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相连接,可以实现对车桥所形成的力与力矩的传递,从而达到保护车架大梁的目的,以及避免在车架大梁上设置割口而造成对车架使用寿命的减少,而在驾车行驶遇到颠簸的时候,通过固定部的底端减震装置的设置,可以达到高效的减震、抗造效果,从而增加封板的使用寿命,以及提高驾车行驶的舒适程度,具体表现为:通过顶板远离两块固定板的一侧设置的活塞装置的活塞运动以及活塞装置的外侧设有弹簧在弹簧槽上的水平运动,可以达到对车辆受到颠簸所产生的力的缓冲。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臂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减震装置的示意图图。
图中:1、支撑部;2、腰部;3、固定部;3a、榫板;3b、第一销钉孔; 4、减震装置;4a、顶板;4b、固定板;4c、活塞装置;4d、弹簧;4e、底板; 4f、下支座;4g、弹簧槽;5、侧臂;5a、第一构件;5b、第一榫槽;5c、第二构件;5d、榫头;5e、第二榫槽;5f、第二销钉孔;5g、第三销钉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3所示的一种车用前大梁封板结构,包括支撑部1,支撑部1的两侧对称设有腰部2,腰部2远离支撑部1的两侧对称设有固定部3,固定部3的底端设有减震装置4,且固定部3远离腰部2的两侧设有侧臂5;
侧臂5包括有第一构件5a,第一构件5a的内部设有多个第一榫槽5b,且第一构件5a沿多个第一榫槽5b的插接方向设有第二构件5c,第二构件5c 靠近第一榫槽5b的一侧设有多个榫头5d,多个第一榫槽5b和多个榫头5d之间设有第二榫槽5e;
固定部3包括有榫板3a,榫板3a的顶端对称设有两个第一销钉孔3b,且固定部3分别与第一构件5a和第二构件5c相连接,且连接方式为榫卯连接。
如图2所示,第一构件5a上的多个第一榫槽5b与第二构件5c上的多个榫头5d相连接,榫头的顶端面积要略小于第一榫槽5b的顶端面积,方便第一构件5a和第二构件5c的安装,以及达到紧固第一构件5a和第二构件5c 连接关系的效果,多个第一榫槽5b远离多个第二榫槽5e的一侧设有第二销钉孔5f,且第二销钉孔5f贯穿第一榫槽5b;多个榫头5d远离第二榫槽5e 的一侧设有第三销钉孔5g,且第三销钉孔5g贯穿第二榫槽5e;固定部3上的第一销钉孔3b分别与第二销钉孔5f和第三销钉孔5g相连接,且连接方式为螺钉连接,第一销钉孔3b、第二销钉孔5f和第三销钉孔5g彼此相互对应,方便了销钉的安插。
结合图3所示,减震装置4包括有顶板4a,顶板4a的顶端对称设有两块固定板4b,两块固定板4b位于固定部2的下方,对固定部2起支撑作用,且顶板4a远离两块固定板4b的一侧设有活塞装置4c,活塞装置4c的外侧设有弹簧4d,弹簧4d的底端设有底板4e,底板4e远离活塞装置4c的一侧设有下支座4f;减震装置4通过固定板4b与固定部3的底端表面相连接;顶板 4a和底板4e靠近活塞装置4c的一侧皆设有弹簧槽4g,且顶板4a和底板4e 通过弹簧槽4g与弹簧4d相连接,弹簧4d嵌入弹簧槽4g中,弹簧4d在活塞装置4c的外表面上下滑动,辅助活塞装置4c起减震作用。
本实用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进行对车架大梁的配合时,首先通过两条侧臂5进行对车架大梁与车桥的错开,以及对腰部2远离支撑部1的两侧对称设置的固定部3 的紧密连接,具体表现为:通过侧臂5中的第一构件5a与第一构件5a的一侧设置的第二构件5c相连接,来实现对车架与车桥的直接接触的避免,具体为通过述第一构件5a的内部设置的多个第一榫槽5b与第二构件5c靠近所述第一榫槽5b的一侧设置的多个榫头5d相互插接,来实现侧臂的安装,再通过固定部3包括有榫板3a穿过第一榫槽5b和多个所述榫头5d之间设置的第二榫槽5e,从而实现将固定部3安装在侧臂上,从而达到对车架大梁与车桥的直接接触的避免,再通过第一榫槽5b远离多个第二榫槽5e的一侧设置的第二销钉孔5f与多个榫头5d远离第二榫槽5e的一侧设置的第三销钉孔5g 与第一销钉孔3b相合,最后通过销钉穿过销钉孔,从而实现对固定部3与两条侧臂5的连接关系的进一步加强,最后通过固定部3底端的减震装置4进行对在车辆发生颠簸的时候所受到的冲击力的削弱。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车用前大梁封板结构,包括支撑部(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1)的两侧对称设有腰部(2),两个所述腰部(2)远离所述支撑部(1)的两侧对称设有固定部(3),两个所述固定部(3)的底端设有减震装置(4),且两个所述固定部(3)远离两个所述腰部(2)的两侧设有侧臂(5);
两个所述侧臂(5)包括有第一构件(5a),所述第一构件(5a)的内部设有多个第一榫槽(5b),且所述第一构件(5a)沿多个所述第一榫槽(5b)的插接方向设有第二构件(5c),所述第二构件(5c)靠近所述第一榫槽(5b)的一侧设有多个榫头(5d),多个所述第一榫槽(5b)与多个所述榫头(5d)之间设有第二榫槽(5e);
所述固定部(3)包括有榫板(3a),所述榫板(3a)的顶端对称设有两个第一销钉孔(3b),且所述固定部(3)分别与所述第一构件(5a)和第二构件(5c)相连接,且连接方式为榫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用前大梁封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构件(5a)上的多个所述第一榫槽(5b)与所述第二构件(5c)上的多个所述榫头(5d)相连接,且连接方式为榫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用前大梁封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榫槽(5b)远离多个所述第二榫槽(5e)的一侧设有第二销钉孔(5f),所述第二销钉孔(5f)贯穿所述第一榫槽(5b)。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车用前大梁封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榫头(5d)远离所述第二榫槽(5e)的一侧设有第三销钉孔(5g),所述第三销钉孔(5g)贯穿所述第二榫槽(5e)。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车用前大梁封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3)上的第一销钉孔(3b)分别与所述第二销钉孔(5f)和所述第三销钉孔(5g)相连接,且连接方式为螺钉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用前大梁封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装置(4)包括有顶板(4a),所述顶板(4a)的顶端对称设有两块固定板(4b),且所述顶板(4a)远离两块所述固定板(4b)的一侧设有活塞装置(4c),所述活塞装置(4c)的外侧设有弹簧(4d),所述弹簧(4d)的底端设有底板(4e),所述底板(4e)远离所述活塞装置(4c)的一侧设有下支座(4f)。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车用前大梁封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装置(4)通过所述固定板(4b)与所述固定部(3)的底端表面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车用前大梁封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4a)和所述底板(4e)靠近所述活塞装置(4c)的一侧皆设有弹簧槽(4g),且所述弹簧(4d)通过所述弹簧槽(4g)分别与所述顶板(4a)和所述底板(4e)相连接。
CN201921268600.0U 2019-08-07 2019-08-07 一种车用前大梁封板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2811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68600.0U CN211281190U (zh) 2019-08-07 2019-08-07 一种车用前大梁封板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68600.0U CN211281190U (zh) 2019-08-07 2019-08-07 一种车用前大梁封板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281190U true CN211281190U (zh) 2020-08-18

Family

ID=720150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268600.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281190U (zh) 2019-08-07 2019-08-07 一种车用前大梁封板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28119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130495U (zh) 一种重载荷电动汽车底盘
CN102303644A (zh) 一种重载荷电动汽车底盘
CN104670341B (zh) 汽车加强地板结构和汽车
CN110949535A (zh) 一种电动汽车前地板结构
CN211642361U (zh) 电动汽车前地板结构
CN211281190U (zh) 一种车用前大梁封板结构
CN204383589U (zh) 一种驾驶室顶盖结构
CN204296395U (zh) 一种电动汽车后桥阻尼减震机构
CN210881539U (zh) 一种大功率电动车后桥加固结构
CN204296388U (zh) 一种后驱式电动汽车后桥车架连接结构
CN211106827U (zh) 一种轻量化欧式半挂车空气悬架系统
CN209617141U (zh) 一种动车外风挡
CN209742929U (zh) 一种隧道立拱架施工用双桥四驱动行走车
CN204488415U (zh) 重型车辆用组合弹簧前悬架及该重型车辆
CN200995597Y (zh) 无轨无线电动公交车后悬架装置
CN204367773U (zh) 一种后驱式电动汽车后桥结构
CN204296391U (zh) 一种后驱式电动汽车防撞击安全型后桥结构
CN104325855A (zh) 后驱式电动汽车防撞击安全型后桥结构
CN204367777U (zh) 一种后驱式电动汽车及其后桥检修门安装结构
CN215042632U (zh) 后车架总成
CN214480051U (zh) 一种便于电机安装的固定机构
CN207875367U (zh) 一种电动车辆
CN216833903U (zh) 一种强度高的机动车用悬架立板
CN218258399U (zh) 一种纯电动车中地板加强梁结构
CN213534878U (zh) 一种挖掘机中央履带架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818

Termination date: 2021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