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274697U - 微量离心管 - Google Patents

微量离心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274697U
CN211274697U CN201921925846.0U CN201921925846U CN211274697U CN 211274697 U CN211274697 U CN 211274697U CN 201921925846 U CN201921925846 U CN 201921925846U CN 211274697 U CN211274697 U CN 2112746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cavity
wall
microcentrifuge tube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92584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武岳
祝宇翀
廖雨琴
项伶俐
单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Kingmed Center For Clinical Laborato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Kingmed Center For Clinical Laborato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Kingmed Center For Clinical Laborato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Kingmed Center For Clinical Laborato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92584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2746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2746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2746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entrifugal Sepa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微量离心管,包括管体和与管体连接的上盖。其中,管体包括本体和凸起,本体设有用于容纳样本的内腔,凸起设置在本体的内壁上,并将内腔分隔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凸起设有将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连通的通孔。上盖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第一柱体的外壁用于与第一腔室的内壁抵紧配合,第二柱体的外壁用于与通孔的内壁抵紧配合,在第二柱体与凸起配合连接时,第二柱体与凸起靠近第二腔室一侧的表面平齐。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微量离心管,密封效果好,且加样或取样时可以将取样工具与凸起发生刮擦,从而可以实现快速地将移取工具上的标本或样品截留于微量离心管内,不仅操作方便,而且不会污染管口及管外区域。

Description

微量离心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实验耗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量离心管。
背景技术
微量离心管是样品处理和样品短期(或长期)存贮的理想工具,是分子生物学微量操作实验的常用工具。目前实验室及医疗机构所采用的微量离心管,通常用于离心、冻干及储存。为了便于操作者对内容物进行观察以及减少液体的吸附残留,管体通常被加工成均质透明状,且内壁光滑。虽然这样加工的微量离心管能够解决上述问题,但在使用该微量离心管取材时会给操作者造成一定困难。如操作者难以将刀片上刮取的组织切片,尤其是组织蜡块薄切片,或移液管移取的粘稠液体或其他粘液完全置于内壁光滑的微量离心管内,造成操作时间的延长和组织的损失及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量离心管,旨在解决现有微量离心管保障离心效果的条件下取材困难的问题。
一种微量离心管,包括管体和与管体连接的上盖。管体包括本体和凸起,本体设有用于容纳样本的内腔,凸起设置在本体的内壁上,并将内腔分隔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且凸起设有将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连通的通孔。上盖包括第一柱体和与第一柱体连接的第二柱体,第一柱体的外壁用于与第一腔室的内壁抵紧配合,第二柱体的外壁用于与通孔的内壁抵紧配合,且在第二柱体与凸起配合连接时,第二柱体与凸起靠近第二腔室一侧的表面平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凸起的横截面面积沿第一腔室至第二腔室方向保持不变或增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凸起的纵截面的形状为矩形、梯形和三角形中的一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凸起的纵截面为矩形,且凸起包括朝向第一腔室的第一表面,以及朝向本体的轴线的第二表面,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的连接处设有圆角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凸起为一体式环状结构;或者,凸起包括多个结构单元,结构单元为弧状结构,且多个结构单元环绕内腔的轴线间隔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凸起沿本体轴向上的最大厚度为0.5-2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凸起的纵截面在本体的径向上的最大宽度为0.5-1.5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柱体沿其轴向上的厚度为2-5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腔室的内壁为磨砂内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盖还包括启合部,启合部与第一柱体连接,并沿第一柱体的径向凸出于第一柱体。
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将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上述的微量离心管,包括设置在本体内壁上的凸起,加样或取样时可以将取样工具与凸起发生刮擦,从而可以实现快速地将移取工具上的标本或样品截留于微量离心管内,不仅操作方便,而且不会污染管口及管外区域。上盖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其中第一柱体可以和第一腔室抵紧配合,第二柱体可以和凸起抵紧配合,从而能够实现上盖与管体的密封。而且第二柱体与凸起配合时第二柱体与凸起靠近第二腔室一侧的表面平齐,上盖扣合后与管体不具有凸起的微量离心管扣合后效果相同,不会影响管内液体的离心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其中:
图1为一实施方式的微量离心管的剖视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微量离心管中管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微量离心管中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的微量离心管管体中凸起的剖视图;
图5为图2所示的微量离心管管体中凸起的剖视图;
图6为图2所示的微量离心管管体中凸起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容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在微量离心管使用过程中,为了便于操作者对内容物的观察以及减少液体的吸附残留,管体通常被加工成均质透明的且内壁光滑。虽然这样加工的微量离心管能够解决上述问题,但在使用该微量离心管取材时会给操作者造成一定困难。如操作者难以将刀片上刮取的组织切片,尤其是组织蜡块薄切片,或移液管移取的粘稠液体或其他粘液完全置于内壁光滑的微量离心管内,造成操作时间的延长和组织的损失及污染。基于此,本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微量离心管,能够有效解决现有微量离心管取材困难的问题。
具体地,请参考图1至图3,微量离心管包括管体1和与管体1连接的上盖2。其中,管体1包括本体11和凸起12,本体11设有用于容纳样品的内腔,凸起12设置在本体11的内壁上,并将内腔分隔为第一腔室111和第二腔室112。凸起12设有将第一腔室111和第二腔室112连通的通孔121。上盖2包括第一柱体21和与第一柱体21连接的第二柱体22,第一柱体21的外壁用于与第一腔室111的内壁抵紧配合,第二柱体22的外壁用于与通孔121的内壁抵紧配合。在第二柱体22和凸起12配合连接时,第二柱体22与凸起12靠近第二腔室112一侧的表面平齐。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相互连接的第一柱体21和第二柱体22可以是实心结构,也可以是空心结构。优选的,相互连接的第一柱体21和第二柱体22为空心结构,即第一柱体21和第二柱体22内部存在中空腔。中空腔存在于第二柱体22的部分可以轴向贯穿第二柱体22。为保障微量离心管的密封性,中空腔存在于第一柱体21的部分为单向开口,且开口指向第二柱体22。将第一柱体21和第二柱体22设置为空心结构,不仅可以节省原料,减轻微量离心管的重量,还便于加工和成型,进而有利于其大规模生产和应用。
一并参考图4至图6,进一步的,凸起12的横截面的面积沿第一腔室111至第二腔室112方向保持不变或增大。凸起12的横截面是指凸起12与本体11轴线垂直的截面。在本实施例中所指的凸起12的横截面的面积沿第一腔室111至第二腔室112方向保持不变或增大。在凸起12的横截面的面积沿第一腔室111至第二腔室112方向增大时,可以是逐渐增大,也可以是先减小再增大,还可以是先增大然后减小最后增大,以保障凸起12靠近第二腔室112一侧的表面最大。横截面按照上述结构设计的凸起12,能够有效地保障在使用微量离心管取材过程中,取材工具与微量离心管发生刮擦的表面为凸起12靠近第二腔室112一侧的表面,避免与凸起12的其他表面接触,防止污染管口和样品。进一步的,凸起12的纵截面123的形状可以是矩形、梯形和三角形中的一种。凸起12的纵截面123是指凸起12沿本体11轴向方向的截面。将凸起12的纵截面123设置为矩形、梯形和三角形中的一种,结构简单,便于凸起12的生产和加工,同时也有利于简化与凸起12配合连接的第二柱体22的结构,进而有助于微量离心管的生产和加工,有利于其推广和应用。
需要说明的是,凸起12的纵截面123除矩形、梯形、三角形外,还可以是其他形状,只需满足凸起12的横截面的面积沿第一腔室111至第二腔室112方向保持不变或增大的条件即可,如凸起12的纵截面123还可以为台阶形,本申请对于其他形状的纵截面123不再一一赘述。
如图6所示,凸起12的纵截面123为矩形。凸起12包括朝向第一腔室111的第一表面124和朝向本体11的轴线的第二表面125,第一表面124和第二表面125的连接处设有圆角结构126。设置圆角结构126能够有效避免取材工具倾斜与凸起12靠近第二腔室112一侧的表面发生刮擦的时候,与第一表面124和第二表面125的连接处也发生刮擦,进而有利于避免污染管口。
进一步的,凸起12为一体式环状结构;或者凸起12包括多个结构单元,结构单元为弧状结构,且多个结构单元环绕内腔的轴线间隔设置。在本实施方式的一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凸起12为一体式环状结构,结构简单便于生产和加工。在本实施方式的另一具体实施例中,凸起12包括三个结构单元,每个结构单元均为为弧状结构,且这三个结构单元环绕内腔的轴线间隔设置。以保障第二柱体22与凸起12抵紧配合,第二柱体22包括与结构单元间隔设置的间隙相匹配的结构。在其他具体实施例中,凸起12包括两个、四个或者其他个数的结构单元,每个结构单元均为弧状结构,且这些结构单元环绕内腔的轴线间隔设置。将凸起12设置为这种结构,不仅便于取材,而且增大了凸起12与第二柱体22配合时的接触面积,进而有利于增大其连接的紧密性,提高微量离心管的密封性。
进一步的,凸起12沿本体11轴向上的最大厚度a为0.5-2mm。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若凸起12的最大厚度a过小,则其结构强度有限,在与取材工具发生刮擦的过程中或者与第二柱体22配合过程中,易造成变形或损坏,且尺寸越小,精度要求越高,加工难度越大,不利于其生产和加工,进而不利于其推广与应用;若凸起12的最大厚度a过大,则其所占管体的空间也会很大,为了保障微量离心管的容量,需要将微量离心管的尺寸扩大,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而且其尺寸增加过大,可能与现有仪器设备不匹配,不利于其推广与应用。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凸起12沿本体11轴向上的最大厚度a设置为0.5-2mm,既能够保障凸起12的结构强度,又能够保障相同容量的微量离心管体积变化不大,有利于其推广与应用。
进一步的,凸起12的纵截面123在本体11的径向上的最大宽度b为0.5-1.5mm。凸起12的纵截面123在本体11的径向上的宽度越大,其凸起12的最大横截面的面积越大,通孔121相应位置的孔径越小。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若凸起12的纵截面123在本体11的径向上的最大宽度b过大,则通孔121相应位置的孔径太小,取材工具不能通过,或者通过后可以倾斜的空间有限,不能使取材工具与凸起12靠近第二腔室112一侧的表面发生刮擦;若凸起12的纵截面123在本体11的径向上的最大宽度b过小,则凸起12的最大横截面的面积也很小,取材工具与凸起12靠近第二腔室112一侧表面发生刮擦难度增大,易造成管口和样品的污染。在本实施方式中,凸起12的纵截面123在本体11的径向上的最大宽度b为0.5-1.5mm,能够同时兼顾取材工具顺利通过通孔121和与凸起12靠近第二腔室112一侧表面可以发生刮擦。
进一步的,第一柱体21沿其轴向上的厚度为2-5mm。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若第一柱体21的厚度过大,相应地第一腔室111的体积也会过大,为了保障微量离心管的容量,需要将微量离心管的尺寸扩大,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而且其尺寸增加过大,可能与现有仪器设备不匹配,不利于其推广与应用;若第一柱体21的厚度过小,则取材工具与凸起12靠近第二腔室112一侧表面发生刮擦时,需要更大的倾斜角,操作难度增大,且易造成管口和样品的污染。本实施方式中,将第一柱体21沿其轴向上的厚度为2-5mm,既能够保障相同容量的微量离心管尺寸变化不大,又能够保障取材工具与凸起12靠近第二腔室112一侧表面发生刮擦时,具有合适的倾斜角。
进一步的,第一腔室111的内壁为磨砂内壁。将第一腔室111的内壁设置为具有一定粗糙度的磨砂内壁,第一腔室111与第一柱体21抵紧配合时,两者之间具有较大的摩擦力,可以增大两者之间连接的紧密性,从而有助于提高微量离心管的密封效果。
进一步的,上盖2还包括启合部23,启合部23与第一柱体21连接,并沿第一柱体21的径向凸出于第一柱体21。启合部23的设置,给操作者提供便于施力的区域,控制第一柱体21和第二柱体22与管体1的配合连接。启合部23的可以是环状结构,也可以是弧状结构,还可以是其它形状,此处不再一一赘述。启合部23的厚度与其材料有关,本申请不再作具体限定。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微量离心管,其特征在于,包括:
管体,包括本体和凸起,所述本体设有用于容纳样本的内腔,所述凸起设置在所述本体的内壁上,并将所述内腔分隔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且所述凸起设有将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连通的通孔;及
上盖,与所述管体连接,包括第一柱体和与所述第一柱体连接的第二柱体,所述第一柱体的外壁用于与所述第一腔室的内壁抵紧配合,所述第二柱体的外壁用于与所述通孔的内壁抵紧配合,且在所述第二柱体与所述凸起配合连接时,所述第二柱体与所述凸起靠近所述第二腔室一侧的表面平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量离心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的横截面面积沿所述第一腔室至所述第二腔室方向保持不变或增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量离心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的纵截面的形状为矩形、梯形和三角形中的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量离心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的纵截面为矩形,且所述凸起包括朝向所述第一腔室的第一表面,以及朝向所述本体的轴线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的连接处设有圆角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量离心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为一体式的环状结构;
或者,所述凸起包括多个结构单元,所述结构单元为弧状结构,且多个所述结构单元环绕所述内腔的轴线间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量离心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沿所述本体轴向上的最大厚度为0.5-2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量离心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的纵截面在所述本体的径向上的最大宽度为0.5-1.5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量离心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柱体沿其轴向上的厚度为2-5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量离心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室的内壁为磨砂内壁。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量离心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还包括启合部,所述启合部与所述第一柱体连接,并沿所述第一柱体的径向凸出于所述第一柱体。
CN201921925846.0U 2019-11-08 2019-11-08 微量离心管 Active CN2112746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25846.0U CN211274697U (zh) 2019-11-08 2019-11-08 微量离心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25846.0U CN211274697U (zh) 2019-11-08 2019-11-08 微量离心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274697U true CN211274697U (zh) 2020-08-18

Family

ID=720336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925846.0U Active CN211274697U (zh) 2019-11-08 2019-11-08 微量离心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27469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H10179137A (ja) 培養容器
AU2012202681B2 (en) Apparatus for securely processing biological sample
CN211274697U (zh) 微量离心管
US20220032287A1 (en) Preservation tube for sampling swab
CN210103940U (zh) 多用途细胞、脂质小泡悬液制备移取移液塑料枪头
CN207913815U (zh) 移液器枪头
CN213933291U (zh) 样品前处理装置
JP6097267B2 (ja) ねじ蓋付き容器
JP2017049034A (ja) 試験容器のキャップ開閉補助装置
CN209916051U (zh) 分区采集器
CN109459281B (zh) 处理生化检体的装置
CN207133089U (zh) 一次性尿液收集器及一次性尿液收集装置
CN105689033A (zh) 一种离心管
CN108888296B (zh) 一种自封式尿液采集装置
CN208177466U (zh) 一种新型管盖结构及离心管
CN105498879A (zh) 一种离心管
CN219010292U (zh) 一种核酸检测样品保存管
CN105642381B (zh) 一种离心管
CN213791711U (zh) 一种管口设有乳胶挡片的离心管
CN219699972U (zh) 一种样品采集试剂管
CN202075287U (zh) 加长型导电一次性加样尖
CN211825164U (zh) 一种采样装置
CN212524142U (zh) 一种防渗漏一次性移液吸头
CN218811724U (zh) 一种预置反应液的反应套管
CN214373536U (zh) 一种采样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