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273861U - 水磨石废浆料回收装置 - Google Patents

水磨石废浆料回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273861U
CN211273861U CN201921135993.8U CN201921135993U CN211273861U CN 211273861 U CN211273861 U CN 211273861U CN 201921135993 U CN201921135993 U CN 201921135993U CN 211273861 U CN211273861 U CN 2112738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nk
opening
slurry outlet
filter screen
st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13599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君伟
谢海亮
曾令中
庄建祥
陈超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First Metallurgical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First Metallurgical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First Metallurgical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First Metallurgical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13599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2738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2738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2738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91Use of waste materials as fillers for mortars or concrete

Landscapes

  • Filtration Of Liquid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磨石废浆料回收装置,包括:二级沉淀箱,其一个纵向侧壁上的第一开口处设置第一过滤网,其余的纵向侧壁的第一开口处设置第二过滤网;多个一级沉淀箱,其与二级沉淀箱上设置有第二过滤网的纵向侧壁固定连接,一级沉淀箱内设置有初级过滤笼,一级沉淀箱的底部均设置有出浆部;三级沉淀箱,其与二级沉淀箱上设置有第一过滤网的所述纵向侧壁固定连接;清液回收箱,其与三级沉淀箱上设置所述第四开口的侧壁固定连接,清液回收箱内设置有抽水泵,抽水泵的出水管伸出至清液回收箱外。本实用新型能同时对多个水磨石的施工点的废浆料回收并快速处理,且废浆料过滤沉淀效果好,回收效率高,节省人力财力。

Description

水磨石废浆料回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环保施工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磨石废浆料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现浇水磨石地坪是一种以水泥为主要原料的复合地面材料,由于其具有良好的整体性、防滑性、耐久性和经济性等特点而被广泛采用于医院、工厂、机关、学校、商业场所、文化娱乐场所、机场、车站和码头乃至食堂等的建筑物中。水磨石地坪打磨产生的废浆料,不易排放,不易处理,较废人工和财力。目前,对于现浇水磨石的废浆料处理的方法一般是将废浆导入室外的土坑或砖砌池中,待工程结束后沉淀物往往就地进行深埋,这种方法不但浪费资源,而且会污染土壤。还有的做法是将收集到的废浆料通入沉淀池中进行沉淀,但是一般在现场施工中有多个水磨石施工点,该方法无法实现同时对多个施工点的废浆料同时回收并快速处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磨石废浆料回收装置,该回收装置能同时对多个水磨石的施工点的废浆料回收并快速处理,且废浆料过滤沉淀效果好,回收效率高,节省人力财力。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水磨石废浆料回收装置,包括:
二级沉淀箱,其多个纵向侧壁上均设置有第一开口,每个所述第一开口上相对的内侧壁上均设置有第一卡槽,其中一个所述纵向侧壁的所述第一开口处设置第一过滤网,其余的所述纵向侧壁的所述第一开口处设置第二过滤网,所述第一过滤网和所述第二过滤网均是通过两侧边插设在所述第一开口上相对的内侧壁上的所述第一卡槽中以实现与对应的所述纵向侧壁固定的;
多个一级沉淀箱,每个所述一级沉淀箱分别对应地与所述二级沉淀箱上设置有所述第二过滤网的所述纵向侧壁固定连接,在所述一级沉淀箱与所述二级沉淀箱连接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开口对应的第二开口,所述一级沉淀箱与所述二级沉淀箱通过所述第二过滤网上的网孔连通,每个所述一级沉淀箱内设置有初级过滤笼,所述过滤笼内设置有向外延伸的进浆管,所述多个一级沉淀箱的底部均设置有出浆部;
三级沉淀箱,其与所述二级沉淀箱上设置有所述第一过滤网的所述纵向侧壁固定连接,在所述三级沉淀箱与所述二级沉淀箱连接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开口对应的第三开口,所述三级沉淀箱与所述二级沉淀箱通过所述第一过滤网上的网孔连通,所述三级沉淀箱的侧壁上还设置有第四开口,所述第四开口上相对的内侧壁上竖直设置有第二卡槽,所述第四开口处设置有第三过滤网,所述第三过滤网的两相对的侧边插设在所述第二卡槽中以使其固定在所述三级沉淀箱的侧壁上,所述三级沉淀箱上与所述二级沉淀箱连接的侧壁和所述三级沉淀箱上设置第四开口的侧壁为不同的侧壁;
清液回收箱,其与所述三级沉淀箱上设置所述第四开口的侧壁固定连接,在所述清液回收箱与所述三级沉淀箱连接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第四开口对应的第五开口,所述清液回收箱内设置有抽水泵,所述抽水泵的出水管伸出至所述清液回收箱外。
进一步地,所述初级过滤笼的网孔为40-50目,所述第二过滤网的网孔为 200目,所述第二过滤网的网孔为80-100目,所述第三过滤网的网孔为300目。
进一步地,所述出浆部包括开设在所述一级沉淀箱底部的出浆口以及铰接在所述出浆口处的出浆料槽,转动所述出浆料槽至竖直状态,所述出浆料槽盖合在所述出浆口处以关闭所述出浆口,向外推动所述出浆料槽,所述出浆料槽打开所述出浆口。
进一步地,所述出浆料槽上设置有一圈密封圈,在关闭出浆口时,出浆料槽与出浆口之间具有所述密封圈。
进一步地,所述一级沉淀箱底部还设置有止挡件,所述止挡件包括设置有所述一级沉淀箱侧壁上的固定轴以及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固定轴上的止挡片,当所述出浆料槽盖合在所述出浆口上时,转动所述止挡片至其叠置在所述出浆料槽上,所述出浆料槽被所述止挡片限位无法转动。
进一步地,还包括回流装置,所述回流装置包括回流槽、罩盖在所述回流槽上的栅格以及与所述回流槽连通的出液槽,所述回流槽铺设在所述多个一级沉淀箱、所述三级沉淀箱以及清液回收箱的顶面以在所述回收装置的顶面形成一个闭合的回流回路,所述回流槽的底面具有坡度,所述出液槽设置在所述回流槽坡度最低处且位于所述一级沉淀箱的顶面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在二级沉淀池的多个侧面上均设置有与其连通的一级沉淀箱,进而能同时收集多个水磨石施工地点的废浆料,在不影响沉淀效率的同时加快的处理速度,有效解决实际施工现场需要挖掘多个土坑作为废浆收集点而存在的土壤污染、施工进度缓慢、施工成本高等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装配式安装,可简易装卸、多次利用,且本实用新型的沉淀效果好,沉淀后的清水的PH值为8.1~8.9,呈弱碱性,符合施工用水的PH值为6.0~9.0,故回收后的清水可用在水磨石施工、施工道路中洒水降尘等建筑施工用水处,而沉淀得到的泥浆可掺入水泥砂浆中,用于抹灰工程,实现了废物利用,变废为宝,节省了资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回收装置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二级沉淀箱上第一开口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初级过滤笼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限制的依据。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磨石废浆料回收装置,包括二级沉淀箱1、一级沉淀箱2、三级沉淀箱3以及清液回收箱4。在本实施例中,二级沉淀箱1为方形的盒体。见图3,二级沉淀箱1的四个纵向侧面上均设置有第一开口10,第一开口10上相对的两个内侧壁上均设置有第一卡槽100。在二级沉淀箱1上的其中一个纵向侧壁上的第一开口10内设置有与其形状大小配合的第一过滤网5,第一过滤网5的两相对的侧边插接在该纵向侧壁上的第一卡槽 100中从而使得其固定在该纵向侧壁上的第一开口10中。在二级沉淀箱1上的其他三个纵向侧壁上的第一开口10内均设置有与其形状大小配合的第二过滤网 6,第二过滤网6与第一开口10的固定方式和第一过滤网6与第一开口10的固定方式相同。在本实施例中,在二级沉淀箱1周围设置三个一级沉淀箱2,当然实际中,可根据二级沉淀箱1的形状设置多个一级沉淀箱2,比如如果二级沉淀箱1为六边形,则可以在二级沉淀箱1的周围设置5个一级沉淀箱2。
本实施例中的三个一级沉淀箱2分别与二级沉淀箱1上设置有第二过滤网6 的侧壁通过螺栓螺母等紧固件固定连接。每个一级沉淀箱2上与二级沉淀箱1 相连的一侧壁上均设置有与第一开口10对应的第二开口23当一级沉淀箱2与二级沉淀箱1固定连接时,第一开口10与第二开口23抵接连通且第一开口10 处的第二过滤网6将该处的第一开口10与第二开口23隔断,而一级沉淀箱2 与二级沉淀箱1则通过第二过滤网6上的网孔连通。在二级沉淀池1的三个侧面上均设置有与其连通的一级沉淀箱2,能同时收集多个水磨石施工地点的废浆料,有效解决实际施工现场需要挖掘多个土坑作为废浆收集点而存在的土壤污染、施工进度缓慢、施工成本高等的问题。为了使得该回收装置在沉淀结束后能将一级沉淀箱2内浓稠的废浆料进行统一处理和回收,在一级沉淀箱2的底部设置有出浆部20。该出浆部20包括开设在一级沉淀箱底1部的出浆口200以及铰接出浆口200处的出浆料槽201,转动出浆料槽201至竖直状态,出浆料槽 201盖合在出浆口200处以关闭出浆口200;当向外推动出浆料槽201,出浆料槽201打开出浆口200。出浆料槽201上设置有一圈密封圈以使得在关闭出浆口200时,出浆料槽201与出浆口200之间具有密封圈,从而防止漏液。一级沉淀箱2底部还设置有止挡件(图中未示出),该止挡件包括设置在一级沉淀箱1 侧壁上的固定轴以及可转动地设置在固定轴上的止挡片。当需要将出浆料槽201 盖合在出浆口200处以关闭出浆口200时,转动止挡片至其与出浆料槽叠置,出浆料槽201被止挡片限位无法转动。当需要打开出浆口200时,将止挡片从出浆料槽201上转离,向外推动出浆料槽201,从而打开出浆口200。止挡件的设置可以防止出浆料槽201受外力影响而自主打开出浆口200进而导致废浆料漏出。在沉淀结束后,可打开出浆口200,将泥浆泵的吸入端穿过出浆口200,通过泥浆泵将一级沉淀池2内的浓稠废浆料统一吸出。每个一级沉淀箱1内设置有初级过滤笼21,见图4,初级过滤笼21内设置有向外延伸的进浆管22。从施工点出来的废浆料通过进浆管22流至初级过滤笼21中被初步过滤,废浆料中的大颗粒被初级过滤笼21截留。
三级沉淀箱3与二级沉淀箱1上设置有第一过滤网5的纵向侧壁通过螺栓螺母等紧固件固定连接。在三级沉淀箱3上与二级沉淀箱1连接的侧壁上设置有与第一开口10对应的第三开口30。第一开口10与第三开口20抵接连通且第一过滤网5将第一开口10与第三开口30隔断,三级沉淀箱3与二级沉淀箱1 则通过第一过滤网5上的网孔连通。三级沉淀箱3的侧壁上还设置有第四开口 31,第四开口31上相对的内侧壁上竖直设置有第二卡槽,第四开口31处设置有第三过滤网7,第三过滤网7的两相对的侧边插设在第二卡槽中以使得其固定在三级沉淀箱3的侧壁上,三级沉淀箱3上与二级沉淀箱1连接的侧壁和三级沉淀箱3上设置第四开口31的侧壁为不同的侧壁。清液回收箱4与三级沉淀箱 3上设置有第四开口31的侧壁固定连接,在清液回收箱4与三级沉淀箱3连接的侧壁上设置有与第四开口31对应的第五开口40,第四开口31与第五开口40 抵接连通且第四开口31与第五开口40被第三过滤网7隔断,而清液回收箱4 与三级沉淀箱3则通过第三过滤网7上的网孔连通。当然,若工期紧,短时间内需排出大量的废浆料的话,可在三级沉淀箱3和清水回收箱4加设几个沉淀箱。为了方便将沉淀后的清液回收,清液回收箱4内设置有抽水泵8,抽水泵8 的出水管80伸出至清液回收箱4外。此外,抽水泵8的存在也加快了回收装置内的液体流动,从而加快了过滤进程。为了实现逐级逐渐过滤,初级过滤笼21 的网孔为40-50目,第一过滤网5的网孔为200目,第二过滤网6的网孔为80-100 目,第三过滤网7的网孔为300目。
由于在有些作业情况时,该回收装置是埋设在地下,为了使得该回收装置埋设在地下时可对雨水和地表水进行回收,该回收装置还包括回流装置。回流装置包括回流槽、罩盖在回流槽上的栅格91以及与回流槽91连通的出液槽92。回流槽沿着三个一级沉淀箱2、三级沉淀箱3以及清液回收箱4的顶面铺设以在回收装置的顶面形成一个闭合的回流回路。为了便于水的回流,回流槽90的底面具有坡度,出液槽92设置在回流槽90坡度最低处且位于一级沉淀箱2的顶面处,这样回收的水通过栅格91的初步过滤流至一级沉淀箱2中被逐级地过滤回收。
在使用本实施例的水磨石废浆料回收装置,转动出浆料槽201以关闭出浆口200,再转动止挡片至叠置在出浆料槽201上以锁定出浆料槽201,防止出浆料槽201转动打开出浆口200。将水磨石施工点的废浆料通过进浆管22输送至初级过滤笼21中,从进浆管22中所出的废浆料夹带着松散掉下的石子和小水泥硬块等装饰垃圾,进入初级过滤笼21中后,石子和小水泥硬块被初级过滤笼21中的40-50目网孔截留,其他废浆料则在过滤后进入一级沉淀箱2中。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回收装置具有多个一级沉淀箱2,故可以同时将多个施工点的废浆料转入至不同的一级沉淀箱2中进行过滤,在不影响过滤效果的情况下,大大加快了处理速度。初步过滤的废浆料进入到一级沉淀箱2后经过第二过滤网6 的过滤进入二级沉淀箱1,大于80-100目的废料被截留在一级沉淀池2中。三个一级沉淀池2中的废浆料分别经过三个第二过滤网6的过滤一起进入到二级沉淀池1中。经过一级过滤的废浆料在二级沉淀箱1中经过第一过滤网5的过滤后进入三级沉淀箱3,大于200目的废料被截留在二级沉淀池1中,其余的废浆料进入到三级沉淀箱3中。进入到三级沉淀池3中的废浆料再经过第三过滤网7的过滤进入到清液回收箱4中,大于300目的废料被留在三级沉淀池3中,其余的液体进入清水回收箱中被抽水泵8抽取通过出水管80转移至储存装置中储存备用。经过本发明人的测试,经多道逐级沉淀后进入到清水回收箱4里清水的PH值为8.1~8.9,呈弱碱性,符合施工用水的PH值为6.0~9.0。因此,该回收的清液可进行二次利用,比如用在水磨石施工、施工道路中洒水降尘等建筑施工用水处。抽水泵8的抽取也加快了整个回收装置内的废浆料的过滤速度。如果该回收装置设置在地面上,在过滤结束后,打开出浆口200,将泥浆泵的吸入端穿过出浆口200,通过泥浆泵将一级沉淀池2内的浓稠废浆统一吸出以进行回收。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动,这些改进和变动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水磨石废浆料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二级沉淀箱,其多个纵向侧壁上均设置有第一开口,每个所述第一开口上相对的内侧壁上均设置有第一卡槽,其中一个所述纵向侧壁的所述第一开口处设置第一过滤网,其余的所述纵向侧壁的所述第一开口处设置第二过滤网,所述第一过滤网和所述第二过滤网均是通过两侧边插设在所述第一开口上相对的内侧壁上的所述第一卡槽中以实现与对应的所述纵向侧壁固定的;
多个一级沉淀箱,每个所述一级沉淀箱分别对应地与所述二级沉淀箱上设置有所述第二过滤网的所述纵向侧壁固定连接,在所述一级沉淀箱与所述二级沉淀箱连接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开口对应的第二开口,所述一级沉淀箱与所述二级沉淀箱通过所述第二过滤网上的网孔连通,每个所述一级沉淀箱内设置有初级过滤笼,所述过滤笼内设置有向外延伸的进浆管,所述多个一级沉淀箱的底部均设置有出浆部;
三级沉淀箱,其与所述二级沉淀箱上设置有所述第一过滤网的所述纵向侧壁固定连接,在所述三级沉淀箱与所述二级沉淀箱连接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开口对应的第三开口,所述三级沉淀箱与所述二级沉淀箱通过所述第一过滤网上的网孔连通,所述三级沉淀箱的侧壁上还设置有第四开口,所述第四开口上相对的内侧壁上竖直设置有第二卡槽,所述第四开口处设置有第三过滤网,所述第三过滤网的两相对的侧边插设在所述第二卡槽中以使其固定在所述三级沉淀箱的侧壁上,所述三级沉淀箱上与所述二级沉淀箱连接的侧壁和所述三级沉淀箱上设置第四开口的侧壁为不同的侧壁;
清液回收箱,其与所述三级沉淀箱上设置所述第四开口的侧壁固定连接,在所述清液回收箱与所述三级沉淀箱连接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第四开口对应的第五开口,所述清液回收箱内设置有抽水泵,所述抽水泵的出水管伸出至所述清液回收箱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磨石废浆料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初级过滤笼的网孔为40-50目,所述第二过滤网的网孔为200目,所述第二过滤网的网孔为80-100目,所述第三过滤网的网孔为300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磨石废浆料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浆部包括开设在所述一级沉淀箱底部的出浆口以及铰接在所述出浆口处的出浆料槽,转动所述出浆料槽至竖直状态,所述出浆料槽盖合在所述出浆口处以关闭所述出浆口,向外推动所述出浆料槽,所述出浆料槽打开所述出浆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磨石废浆料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浆料槽上设置有一圈密封圈,在关闭出浆口时,出浆料槽与出浆口之间具有所述密封圈。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磨石废浆料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沉淀箱底部还设置有止挡件,所述止挡件包括设置有所述一级沉淀箱侧壁上的固定轴以及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固定轴上的止挡片,当所述出浆料槽盖合在所述出浆口上时,转动所述止挡片至其叠置在所述出浆料槽上,所述出浆料槽被所述止挡片限位无法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磨石废浆料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回流装置,所述回流装置包括回流槽、罩盖在所述回流槽上的栅格以及与所述回流槽连通的出液槽,所述回流槽铺设在所述多个一级沉淀箱、所述三级沉淀箱以及清液回收箱的顶面以在所述回收装置的顶面形成一个闭合的回流回路,所述回流槽的底面具有坡度,所述出液槽设置在所述回流槽坡度最低处且位于所述一级沉淀箱的顶面处。
CN201921135993.8U 2019-07-19 2019-07-19 水磨石废浆料回收装置 Active CN2112738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35993.8U CN211273861U (zh) 2019-07-19 2019-07-19 水磨石废浆料回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35993.8U CN211273861U (zh) 2019-07-19 2019-07-19 水磨石废浆料回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273861U true CN211273861U (zh) 2020-08-18

Family

ID=720236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135993.8U Active CN211273861U (zh) 2019-07-19 2019-07-19 水磨石废浆料回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27386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65642B (zh) 道路雨水径流污染控制系统及其处理方法
CN110318442A (zh) 施工现场雨水回收利用系统
CN206467758U (zh) 雨水回收再利用系统结构
CN111282705A (zh) 一种建筑垃圾处理装置
CN205473049U (zh) 双级沉淀式砂石分离污水循环再利用设备
CN208072577U (zh) 施工现场雨水回收利用系统
CN211273861U (zh) 水磨石废浆料回收装置
CN210505794U (zh) 快速过滤泥水的废水循环系统
CN209835808U (zh) 混凝土砂石浆水回收系统
CN204897676U (zh) 一种泥浆回收利用循环系统
CN208212697U (zh) 一种废弃混凝土和废水废渣的分离回收再利用系统
CN203989986U (zh) 旋流迷宫组合式水窖沉沙池
CN106731198A (zh) 一种适用于生活污水收集的检查井
CN206902012U (zh) 一种底泥处理装置
CN215667606U (zh) 一种用于污染场地修复工程的废水处理装置
CN205556273U (zh) 一种油田废液处理专用液固分离器
CN213707927U (zh) 矿山深井下水泵房污水中泥沙分离装置
CN107970679A (zh) 混凝土搅拌站废水回收系统
CN211395933U (zh) 一种具有除泥沙机构的一体化智能弃流井
CN212669516U (zh) 淤泥脱水系统
CN210369249U (zh) 一种园林排水结构
CN210238633U (zh) 一种雨水回用系统
CN110842018A (zh) 一种适用于高含水率重金属污染黏土的淋洗系统及方法
CN206512818U (zh) 一种塑石假山施工废水排放系统装置
CN204918131U (zh) 上压式雨水自洁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