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266910U - 可实现远距离拾音的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可实现远距离拾音的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266910U
CN211266910U CN202020431124.6U CN202020431124U CN211266910U CN 211266910 U CN211266910 U CN 211266910U CN 202020431124 U CN202020431124 U CN 202020431124U CN 211266910 U CN211266910 U CN 2112669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und
mobile terminal
pickup
hole
sound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43112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超
金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ertek Micro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Goertek Micro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ertek Micro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Goertek Micro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to CN20202043112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2669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2669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2669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可实现远距离拾音的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机壳,所述机壳包括顶壁和侧壁,所述顶壁开设有第一声孔,所述侧壁开设有第二声孔组,所述机壳内形成有拾音通道,所述第一声孔和所述第二声孔组均与所述拾音通道连通,所述拾音通道内远离所述第一声孔的一端收容有麦克风模组。本实用新型移动终端的顶壁开设有第一声孔,声音可从第一声孔进入拾音通道并传递至麦克风模组,而移动终端的侧壁开设有第二声孔组,声音可从第二声孔组进入拾音通道,根据多声道干涉原理,从第二声孔组进入拾音通道的声音可相互抵消,从而加强了从第一声孔进入的声音,具有强指向特性,提高抗噪声能力,实现远距离拾音。

Description

可实现远距离拾音的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拾音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实现远距离拾音的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移动终端,比如手机、平板等已经成为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电子产品。手机作为日常的通讯工具,其通话质量的高低尤为重要,是产品的核心竞争力。现有的手机,由于自身结构的限制,其抗噪声能力较弱,往往只能实现近距离语音通话,即只能拾取近距离,比如距离为1m~2m内的声音,而无法拾取远距离,比如距离为5m以上的声音,不能满足用户日益提高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可实现远距离拾音的移动终端,旨在解决现有的移动终端不能拾取远距离声音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可实现远距离拾音的移动终端包括机壳,所述机壳包括顶壁和侧壁,所述顶壁开设有第一声孔,所述侧壁开设有第二声孔组,所述机壳内形成有拾音通道,所述第一声孔和所述第二声孔组均与所述拾音通道连通,所述拾音通道内远离所述第一声孔的一端收容有麦克风模组。
优选地,所述第二声孔组包括多个第二声孔,多个所述第二声孔沿所述机壳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
优选地,所述机壳呈长方体结构,所述第二声孔为条形孔,所述第二声孔沿所述机壳的厚度方向延伸。
优选地,所述机壳的两个所述侧壁均开设有所述第二声孔组,所述拾音通道的数量及所述第一声孔的数量均与所述第二声孔组的数量一致且一一对应布置。
优选地,所述机壳还包括相对设置的前壁和后壁,所述前壁安装有显示屏,所述后壁开设有第三声孔组,所述第三声孔组与所述拾音通道连通。
优选地,所述第三声孔组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三声孔组沿所述机壳的宽度方向间隔布置,所述第一声孔的数量及所述拾音通道的数量均与所述第三声孔组的数量一致且一一对应布置;相互靠近设置的所述第二声孔组和所述第三声孔组共同连通一个所述拾音通道。
优选地,所述第三声孔组包括多个第三声孔,多个所述第三声孔沿所述机壳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
优选地,所述机壳呈长方体结构,所述第三声孔为条形孔,所述第三声孔沿所述机壳的宽度方向延伸。
优选地,所述麦克风模组包括一颗或两颗麦克风。
优选地,所述麦克风为单指向麦克风或全指向麦克风。
本实用新型的移动终端中,其顶壁开设有第一声孔,声音可从第一声孔进入拾音通道并传递至麦克风模组,而其侧壁开设有第二声孔组,声音可从第二声孔组进入拾音通道,根据多声道干涉原理,从第二声孔组进入拾音通道的声音可相互抵消,从而加强了从第一声孔进入的声音,具有强指向特性,提高抗噪声能力,实现远距离拾音。本实用新型的移动终端可以拾取5m~10m内的声音,满足用户的需求,利于提高产品竞争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移动终端的主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移动终端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移动终端的侧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移动终端的剖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移动终端的后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移动终端的俯视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移动终端的剖视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移动终端的多声道干涉原理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移动终端 211 第二声孔
10 机壳 3 后壁
101 拾音通道 31 第三声孔组
1 顶壁 311 第三声孔
11 第一声孔 4 前壁
2 侧壁 41 显示屏
21 第二声孔组 20 麦克风模组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
本实用新型中对“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的描述以图1和图3中所示的方位为基准,仅用于解释在图1和图3所示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可实现远距离拾音的移动终端。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该移动终端100包括机壳10,机壳10包括顶壁1和侧壁2,顶壁1开设有第一声孔11,侧壁2开设有第二声孔组21,机壳10内形成有拾音通道101,第一声孔11和第二声孔组21均与拾音通道101连通,拾音通道101内远离第一声孔11的一端收容有麦克风模组20。
可以理解地,移动终端100可以是手机、平板或者具有拾音功能的其他电子设备,本实施例移动终端100以手机为例进行说明。具体地,手机的顶壁1开设有第一声孔11,声音可从第一声孔11进入拾音通道101并传递至麦克风模组20,而手机的侧壁2开设有第二声孔组21,声音可从第二声孔组21进入拾音通道101,根据多声道干涉原理,从第二声孔组21进入拾音通道101的声音可相互抵消,从而加强了从第一声孔11进入的声音,具有强指向特性,提高抗噪声能力,实现远距离拾音。本实施例的手机可以拾取5m~10m内的声音,满足用户的需求,利于提高产品竞争力。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第二声孔组21包括多个第二声孔211,多个第二声孔211沿机壳10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根据多声道干涉原理,本实施例的多个第二声孔211的排布长度较长,使得声音的指向性更强,保证移动终端100实现远距离拾音的可靠性。
本实施例中,手机的机壳10呈长方体结构,第二声孔211为条形孔,第二声孔211沿机壳10的厚度方向延伸。本实施例中,机壳10的长度方向为图1所示的上下方向,宽度方向为图1所示的左右方向,厚度方向为图3所示的前后方向。本实施例中,多个第二声孔211沿机壳10的长度方向排布为一列,而各第二声孔211为条形孔且沿机壳10的厚度方向延伸,节省空间,设计合理,利于拾音。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声孔211可以为圆形、方形或其他形状,或者,第二声孔211还可以为沿机壳10的长度方向或其他方向延伸的条形孔,第二声孔211排布方式可以根据手机侧壁2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多个第二声孔211可以呈单列排布或双列排布或其他方式排布。本实用新型对第二声孔211的形状、数量及排布方式均不作限制。另外,第一声孔11通常设计为圆形,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计呈其他形状,本实用新型对第一声孔11的形状不作限制。
在一实施例中,机壳10的两个侧壁2均开设有第二声孔组21,拾音通道101的数量及第一声孔11的数量均与第二声孔组21的数量一致且一一对应布置。具体地,机壳10的左侧侧壁2开设有第二声孔组21,对应连通有一个拾音通道101,机壳10的右侧侧壁2也开设有第二声孔组21,对应连通有一个拾音通道101,可以理解地,各拾音通道101内均收容有麦克风模组20。通过在机壳10的两个侧壁2均开设有第二声孔组21,使得第二声孔211的数量翻倍,拾音效果更佳,更利于实现远距离拾音。
如图5至图7所示,在另一实施例中,机壳10还包括相对设置的前壁4和后壁3,前壁4安装有显示屏41,后壁3开设有第三声孔组31,第三声孔组31与拾音通道101连通。具体地,手机机壳10的前壁4安装有显示屏41,前壁4为用户在使用手机时与用户正对的一侧,机壳10的后壁3则是背离用户的一侧。在后壁3上开设第三声孔组31,使得通过第二声孔组21进入拾音通道101的声音与通过第三声孔组31进入拾音通道101的多方位声音相互抵消,进一步加强从第一声孔11进入的声音,提高远距离拾音的可靠性。
该实施例中,第三声孔组3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三声孔组31沿机壳10的宽度方向间隔布置,即多个第三声孔组31沿左右方向间隔布置。第一声孔11的数量及拾音通道101的数量均与第三声孔组31的数量一致且一一对应布置;相互靠近设置的第二声孔组21和第三声孔组31共同连通一个拾音通道101。顶壁1上对应各第一声孔11组的位置均开设有一个第一声孔11,且机壳10内对应各第一声孔11组的位置均开设有一个拾音通道101,以通过多个拾音通道101同时拾音,增强拾音效果。并且,后壁3上位于左侧位置的第三声孔组31和开设于机壳10的左侧侧壁2的第二声孔组21共同连通一个拾音通道101,而后壁3上位于右侧位置的第三声孔组31和开设于机壳10的右侧侧壁2的第二声孔组21共同连通一个拾音通道101,设计合理,结构紧凑。
第三声孔组31包括多个第三声孔311,多个第三声孔311沿机壳10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根据多声道干涉原理,本实施例的多个第三声孔311的排布长度较长,使得声音的指向性更强,保证移动终端100远距离拾音的可靠性。机壳10呈长方体结构,第三声孔311为条形孔,第三声孔311沿机壳10的宽度方向延伸,即第三声孔311沿机壳10的左右方向延伸。
具体地,一个第三声孔组31的多个第三声孔311沿机壳10的长度方向排布为一列,而多个第三声孔组31沿机壳10的宽度方向间隔排布,使得所有的第三声孔311呈阵列分布,扩大了拾音范围,进一步保证移动终端100远距离拾音的可靠性。各第三声孔311为条形孔且沿机壳10的宽度方向延伸,设计合理,利于拾音。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三声孔311可以为圆形、方形或其他形状,或者,第三声孔311还可以为沿机壳10的长度方向或其他方向延伸的条形孔,第三声孔311排布方式可以根据手机侧壁2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多个第三声孔311可以呈任意方式排布。本实用新型对第三声孔311的形状、数量及排布方式均不作限制。
在又一实施例中,手机的机壳10可以仅在其后壁3开设第三声孔组31,而在其侧壁2无需开设第二声孔组21,在简化结构的同时实现手机的远距离拾音。
本实施例中,麦克风模组20包括一颗或两颗麦克风,可以理解地,麦克风的主声孔朝向拾音通道101以便拾音。麦克风模组20包括一颗麦克风,则节省空间,简化结构,而麦克风模组20包括两颗麦克风,则增加了拾音效果。另外,麦克风为单指向麦克风或全指向麦克风,应用范围广。
如图8所示,图8为本实施例移动终端的多声道干涉原理示意图。图8中,b表示各第二声孔组21中多个第二声孔211沿机壳10的长度方向排布为一列的总长度,或者各第三声孔组31中多个第三声孔311沿机壳10的长度方向排布为一列的总长度。箭头表示声音,θ表示声音的入射角度。声音的波长为λ,当b=λ时,移动终端100呈现单指向性,随着λ逐渐变小,强指向性效果更好。本实施例中,涉及的多声道干涉原理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可实现远距离拾音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包括机壳,所述机壳包括顶壁和侧壁,所述顶壁开设有第一声孔,所述侧壁开设有第二声孔组,所述机壳内形成有拾音通道,所述第一声孔和所述第二声孔组均与所述拾音通道连通,所述拾音通道内远离所述第一声孔的一端收容有麦克风模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实现远距离拾音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声孔组包括多个第二声孔,多个所述第二声孔沿所述机壳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实现远距离拾音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呈长方体结构,所述第二声孔为条形孔,所述第二声孔沿所述机壳的厚度方向延伸。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实现远距离拾音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的两个所述侧壁均开设有所述第二声孔组,所述拾音通道的数量及所述第一声孔的数量均与所述第二声孔组的数量一致且一一对应布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实现远距离拾音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还包括相对设置的前壁和后壁,所述前壁安装有显示屏,所述后壁开设有第三声孔组,所述第三声孔组与所述拾音通道连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实现远距离拾音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声孔组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三声孔组沿所述机壳的宽度方向间隔布置,所述第一声孔的数量及所述拾音通道的数量均与所述第三声孔组的数量一致且一一对应布置;相互靠近设置的所述第二声孔组和所述第三声孔组共同连通一个所述拾音通道。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实现远距离拾音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声孔组包括多个第三声孔,多个所述第三声孔沿所述机壳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实现远距离拾音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呈长方体结构,所述第三声孔为条形孔,所述第三声孔沿所述机壳的宽度方向延伸。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可实现远距离拾音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麦克风模组包括一颗或两颗麦克风。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实现远距离拾音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麦克风为单指向麦克风或全指向麦克风。
CN202020431124.6U 2020-03-27 2020-03-27 可实现远距离拾音的移动终端 Active CN2112669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31124.6U CN211266910U (zh) 2020-03-27 2020-03-27 可实现远距离拾音的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31124.6U CN211266910U (zh) 2020-03-27 2020-03-27 可实现远距离拾音的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266910U true CN211266910U (zh) 2020-08-14

Family

ID=719607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431124.6U Active CN211266910U (zh) 2020-03-27 2020-03-27 可实现远距离拾音的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26691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29800A (zh) * 2021-02-04 2021-06-08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拾音装置、电子设备及拾音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29800A (zh) * 2021-02-04 2021-06-08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拾音装置、电子设备及拾音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45108B2 (en) Earphone device with a microphone
CN108111654B (zh) 移动终端
CN211266910U (zh) 可实现远距离拾音的移动终端
CN101331793A (zh) 声音发射和采集装置
JP2023101788A5 (zh)
CN111432053A (zh) 可实现远距离拾音的移动终端
CN101537918A (zh) 麦克风包装结构
CN217306736U (zh) 一种高性能小尺寸的mimo天线
CN216599981U (zh) 一种麦克风模组
WO2020262942A1 (ko) Uwb 안테나 모듈
US7778411B2 (en) Universal microphone array stand
CN204334555U (zh) 移动终端的近场通信模块的安装结构
CN207612402U (zh) 一种音箱
CN209267602U (zh) 一种入墙网关
CN218124886U (zh) 一种蓝牙麦克风
CN219698015U (zh) 贴片以及电子设备
CN207321490U (zh) 可反向使用的头罩耳机
CN211296892U (zh) 一种条形车载音箱滑块外挂结构
CN210006919U (zh) 抗干扰多合一嵌入式天线
CN217406671U (zh) 一种手机信号放大结构
CN218387907U (zh) 一种壳体组件及盒式助听器
CN218648809U (zh) Ip网络对讲系统
CN214228438U (zh) 一种结构简单便于装配的蓝牙耳机盒
CN214101694U (zh) 一种视频电话会议用多维度拾音装置
CN216721536U (zh) 耳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Room 103, 396 Songling Road, Laoshan District, Qingdao City, Shandong Province 266100

Patentee after: Geer Microelectronics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103, 396 Songling Road, Laoshan District, Qingdao City, Shandong Province 266100

Patentee before: Goer Microelectronics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