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263731U - 一种识别电路及识别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识别电路及识别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263731U
CN211263731U CN201921699239.7U CN201921699239U CN211263731U CN 211263731 U CN211263731 U CN 211263731U CN 201921699239 U CN201921699239 U CN 201921699239U CN 211263731 U CN211263731 U CN 2112637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detection
identification
module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69923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余孟
胡文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Gongniu Electric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Gongniu Electric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Gongniu Electric Applian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Gongniu Electric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69923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2637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2637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2637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sting Of Short-Circuits, Discontinuities, Leakage, Or Incorrect Line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电子电路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识别电路及识别设备,该识别电路包括多个检测端,每个检测端均连接有控制组件,控制组件包括识别模块和/或导向模块,各个控制组件均相互连接公共端;识别模块用于电流由第一端流向第二端时进行对应识别;导向模块用于电流由第二端流向第一端时进行电流导通。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多个检测端用于各个被测线的接入,以实现对各个被测线的识别,通过设置的识别模块可用于识别出其对应的被测线的具体类别,通过设置的导向模块可用于使各个检测端与控制组件之间形成循环回路,使得识别电路正常工作,解决了现有无法快速识别被测线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识别电路及识别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电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识别电路及识别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的双控电子开关都是以通讯模式实现的,其对双控电子开关进行接线时存在多根供电线和一根接地线的情况,此时需要安装人员按照电路实际接法对其多根供电线和接地线进行正确的连接。
然而,现有安装人员在多根接线中无法迅速判断出哪根是接地线,哪些是电源线,此时需要不断的试错,才能正确判断出每根接线所对应的正确类别,然而现有不断试错过程很大程度浪费了安装人员对接线进行安装连接的时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识别电路,旨在解决现有无法快速识别被测线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识别电路,包括:所述电路包括多个检测端,每个所述检测端均连接有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包括识别模块和/或导向模块,各个所述控制组件均相互连接公共端;
所述识别模块用于电流由第一端流向第二端时进行对应识别;
所述导向模块用于电流由所述第二端流向所述第一端时进行电流导通。
更进一步的,所述识别模块包括:
与所述检测端连接,对所述检测端进行分压的第一分压单元;
与所述第一分压单元连接,用于电流由所述第一端流向所述第二端时进行显示的显示单元。
更进一步的,所述导向模块包括:
与所述检测端连接,对所述检测端进行分压的第二分压单元;
与所述第二分压单元连接,用于电流由所述第二端流向所述第一端时进行电流导向的导向单元。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分压单元为第一分压电阻,所述显示单元为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一端为公共端,所述第二端为检测端,所述第一分压电阻的一端与所述检测端连接,所述第一分压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发光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公共端连接。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分压单元为第一分压电阻,所述显示单元为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一端为检测端,所述第二端为公共端,所述第一分压电阻的一端与所述检测端连接,所述第一分压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发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公共端连接。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分压单元为第二分压电阻,所述导向单元为二极管,所述第一端为公共端,所述第二端为检测端,所述第二分压电阻的一端与所述检测端连接,所述第二分压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公共端连接。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分压单元为第二分压电阻,所述导向单元为二极管,所述第一端为检测端,所述第二端为公共端,所述第二分压电阻的一端与所述检测端连接,所述第二分压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公共端连接。
更进一步的,所述控制组件包括多个识别模块。
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识别设备,所述识别设备上设有如上述所述的识别电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识别电路,通过设置多个检测端用于各个被测线的接入,以实现对各个被测线的识别,通过设置的识别模块可用于识别出其对应的被测线的具体类别,通过设置的导向模块可用于使各个检测端与控制组件之间形成循环回路,使得识别电路正常工作,使得解决了现有无法快速识别被测线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识别电路的模块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识别电路的一实施电路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识别电路的另一实施电路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识别电路的又一实施电路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提供的识别电路的一实施电路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提供的识别电路的另一实施电路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提供的识别电路的又一实施电路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还一实施例提供的识别电路的电路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提供的识别电路的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设置多个检测端用于各个被测线的接入,以实现对各个被测线的识别,设置识别模块用于识别出其对应的被测线的具体类别,设置导向模块用于使各个检测端与控制组件之间形成循环回路,使得识别电路正常工作,使得解决了现有无法快速识别被测线的问题。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识别电路的模块示意图,该识别电路包括:
多个检测端DA,每个检测端DA均连接有控制组件20,控制组件20包括识别模块30和/或导向模块40,各个控制组件20均相互连接公共端;
识别模块30用于电流由第一端流向第二端时进行对应识别;
导向模块40用于电流由第二端流向第一端时进行电流导通。
其中,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其识别电路用于识别当前接入至检测端DA的被测线具体为何种线,具体的,该被测线可以为供电线(VCC)、接地线(GND)、及无电平线中的任意一种。其中,其识别电路上设置有多个检测端DA,其检测端DA至少为两个,可参照的,其检测端DA可以为2、3、4、5等,其可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进行设置,在此不做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其每一控制组件20均与对应的检测端DA连接,可以理解的,当检测端DA的数量为两个时,其控制组件20的数量也为两个,且两个控制组件20分别与其对应的检测端DA连接。需要指出的是,其各个控制组件20一端与与其对应的检测端DA连接,各个控制组件20的另一端均相互与一公共端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该控制组件20包括识别模块30和/或导向模块40,其中,可以理解的,其控制组件20可以包括识别模块30和导向模块40,或者其控制组件20可以只包括识别模块30,但需要指出的是,当控制组件20只包括识别模块30时,其识别模块30的个数为多个。
其中,具体的,本实施例中,识别模块30用于电流由第一端流向第二端时进行对应识别,以使用户可根据该识别模块30识别出与其连接的检测端DA上的被测线的具体类别,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该第一端可以为公共端,第二端可以为检测端DA,此时电流流经识别模块30的流向为由公共端流向检测端DA。可以理解的,其第一端还可以为检测端DA,第二端可以为公共端,其根据实际使用需要进行设置,在此不做限定。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导向模块40用于电流由第二端流向第一端时进行电流导通,使各个检测端DA与控制组件20之间形成循环回路,例如,当检测端DA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为第一检测端DA1和第二检测端DA2,其第一端为公共端,第二端为检测端DA时,此时例如由两个被检测端DA分别接入被测线后,其第一检测端DA1流出电流,并流经与其连接的导向模块40后流至公共端,并由公共端流经与第二检测端DA2连接的识别模块30后流入至第二检测端DA2,使得形成一正常工作的循环回路,此时根据与第二检测端DA2连接的识别模块30的识别,使得可以确定出第二检测端DA2具体所接入的被测线的具体类别。同时还相应可以确定出其中第一检测端DA1具体所接入的被测线的具体类别。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多个检测端用于各个被测线的接入,以实现对各个被测线的识别,通过设置的识别模块可用于识别出其对应的被测线的具体类别,通过设置的导向模块可用于使各个检测端与控制组件之间形成循环回路,使得识别电路正常工作,使得解决了现有无法快速识别被测线的问题。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识别电路的电路示意图,该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大抵相同,其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识别模块包括:
与检测端连接,对检测端进行分压的第一分压单元;
与第一分压单元连接,用于电流由第一端流向第二端时进行显示的显示单元。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导向模块包括:
与检测端连接,对检测端进行分压的第二分压单元;
与第二分压单元连接,用于电流由所述第二端流向所述第一端时进行电流导向的导向单元。
具体实施时,参阅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分压单元为第一分压电阻R1,显示单元为发光二极管LED1,其中第一端为公共端,第二端为检测端DA,第一分压电阻R1的一端与检测端DA连接,第一分压电阻R1的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LED1的负极连接,发光二极管LED1的正极与公共端连接。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分压单元为第二分压电阻R2,导向单元为二极管D1,其中第一端为公共端,第二端为检测端DA,第二分压电阻R2的一端与检测端DA连接,第二分压电阻R2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与公共端连接。
其中,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其还可以在识别电路中只设置有第一分压单元或第二分压单元,此时通过单独设置的第一分压单元或第二分压单元即可实现识别电路的正常工作,此时用户可根据实际使用需求对该识别电路进行设置,在此不做限定。
进一步地,参阅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控制组件包括识别模块和导向模块,检测端的数量为2个,其分别为第一检测端DA1和第二检测端DA2,控制组件的数量相应为两个,其分别为第一控制组件21和第二控制组件22,其第一控制组件21中的识别模块相应为第一识别模块31,第二控制组件22中的识别模块相应为第二识别模块32,第一控制组件21中的导向模块相应为第一导向模块41,第二控制组件22中的导向模块相应为第二导向模块42。
在对被测线进行具体实施检测时,例如当两根被测线均不清楚为何种线时,例如当第一检测端DA1具体接入供电线(VCC),第二检测端DA2具体接入接地线(GND)时,此时第一检测端DA1上的供电线提供供电电源,其电流由第一检测端DA1流经与其连接的第一导向模块41至公共端后流入至与其第二检测端DA2连接的第二识别模块32,并最终流至第二检测端DA2,此时第二识别模块32中的发光二极管LED1导通点亮,因此根据第二识别模块32相应识别出第二检测端DA2接入的为接地线,同时识别出第一检测端DA1接入的为供电线。
当两根被测线中明确一根接地线(GND),但不明确另一根为何种线时,此时将所明确的接地线接入至任意的第一检测端DA1或第二检测端DA2,其所不明确的线接入至另一检测端,此时当与接地线所连接的第一检测端DA1或第二检测端DA2中连接的发光二极管LED1点亮时,可以确定另一根被测线为供电线(VCC);当其发光二极管LED1不亮时,可以判断为无电平线或接地线,当明确有无电平线时,则可确定其另一根被测线为无电平线。
进一步地,参阅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控制组件包括识别模块和导向模块,检测端的数量为3个,其分别为第一检测端DA1、第二检测端DA2、及第三检测端DA3,控制组件20的数量相应为三个,其分别为第一控制组件21、第二控制组件22及第三控制组件23,其第一控制组件21、第二控制组件22、第三控制组件23中的识别模块相应为第一识别模块31、第二识别模块32、第三识别模块33,第一控制组件21第二控制组件22、第三控制组件23中的导向模块相应为第一导向模块41、第二导向模块42、第二导向模块43。
在对被测线进行具体实施检测时,例如当三根被测线均不清楚为何种线时,例如当第一检测端DA1具体接入供电线(VCC),第二检测端DA2具体接入供电线(VCC),第三检测端DA3具体接入接地线(GND)时,此时第一检测端DA1上的供电线提供供电电源,其电流由第一检测端DA1流经与其连接的第一导向模块41至公共端后流入至与其第三检测端DA3连接的第三识别模块33,第二检测端DA2上的供电线提供供电电源,其电流由第二检测端DA2流经与其连接的第二导向模块42至公共端后流入至与其第三检测端DA3连接的第三识别模块33,并最终流至第三检测端DA3,此时第三识别模块33中的发光二极管LED1导通点亮,因此根据第三识别模块33相应识别出第三检测端DA3接入的为接地线,此时可快速的根据点亮的发光二极管LED1识别出与其对应连接的检测端接入的被测线为接地线,其中每根接地线所连接的检测端上连接的识别模块30均会进行相应识别(即发光二极管LED1点亮);因此在后续检测中,将确定的接地线依次与其他被测线进行检测以确定出其他被测线的类别,当其他被测线与接地线均分别接入至检测端,其接地线所连接的检测端上连接的发光二极管LED1点亮时,可以确定其他被测线为供电线(VCC);其接地线所连接的检测端上连接的发光二极管LED1不亮时,可以确定其他被测线为无电平线。
进一步地,参阅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中,控制组件20包括识别模块和导向模块,检测端的数量为4个,其分别为第一检测端DA1、第二检测端DA2、第三检测端DA3及第四检测端DA4,控制组件的数量相应为四个,其分别为第一控制组件21、第二控制组件22、第三控制组件23及第四控制组件24,其第一控制组件21、第二控制组件22、第三控制组件23、第四控制组件24中的识别模块相应为第一识别模块31、第二识别模块32、第三识别模块33、第四识别模块34,第一控制组件21第二控制组件22、第三控制组件23、第四控制组件24中的导向模块相应为第一导向模块41、第二导向模块42、第二导向模块43、第四导向模块44。
其控制组件中识别模块30相应分别为第一识别模块31、第二识别模块32、第三识别模块33及第四识别模块34,其控制组件20中导向模块分别为第一导向模41、第二导向模块42、第三导向模块43及第四导向模块44。
在对被测线进行具体实施检测时,例如当四根被测线均不清楚为何种线时,具体如上述所述,根据任意点亮的发光二极管LED1识别出与其对应连接的检测端接入的被测线为接地线,并在后续检测中,将确定的接地线依次与其他被测线进行检测以确定出其他被测线的类别,当其他被测线与接地线均分别接入至检测端,其接地线所连接的检测端上连接的发光二极管LED1点亮时,可以确定其他被测线为供电线(VCC);其接地线所连接的检测端上连接的发光二极管LED1不亮时,可以确定其他被测线为无电平线。
可以理解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其检测端及控制组件20的数量还可以为其他,其可参照上述进行设置,在此不予赘述。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多个检测端用于各个被测线的接入,以实现对各个被测线的识别,通过设置的识别模块可用于识别出其对应的被测线的具体类别,当识别模块中的发光二极管点亮时,则可确定与其识别模块连接的检测端所接入的被测线为接地线,使得解决了现有无法快速识别被测线的问题。
实施例三
请参阅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识别电路的电路示意图,该第三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大抵相同,其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该识别电路包括:
与检测端连接,对检测端进行分压的第一分压单元;
与第一分压单元连接,用于电流由第一端流向第二端时进行显示的显示单元。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导向模块40包括:
与检测端连接,对检测端进行分压的第二分压单元;
与第二分压单元连接,用于电流由所述第二端流向所述第一端时进行电流导向的导向单元。
具体实施时,参阅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分压单元为第一分压电阻R1,显示单元为发光二极管LED1,其中第一端为检测端DA,第二端为公共端,第一分压电阻R1的一端与检测端DA连接,第一分压电阻R1的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LED1的正极连接,发光二极管LED1的负极与公共端连接。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分压单元为第二分压电阻R2,导向单元为二极管D1,其中第一端为公共端,第二端为检测端DA,第二分压电阻R2的一端与检测端DA连接,第二分压电阻R2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二极管D1的正极与公共端连接。
进一步地,参阅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控制组件包括识别模块和导向模块,检测端的数量为2个,其分别为第一控制组件21和第二控制组件22,其第一控制组件21中的识别模块相应为第一识别模块31,第二控制组件22中的识别模块相应为第二识别模块32,第一控制组件21中的导向模块相应为第一导向模块41,第二控制组件22中的导向模块相应为第二导向模块42。
在对被测线进行具体实施检测时,例如当两根被测线均不清楚为何种线时,例如当第一检测端DA1具体接入供电线(VCC),第二检测端DA2具体接入接地线(GND)时,此时第一检测端DA1上的供电线提供供电电源,其电流由第一检测端DA1流经与其连接的第一识别模块31至公共端后流入至与其第二检测端DA2连接的第二导向模块42,并最终流至第二检测端DA2,此时第一识别模块31中的发光二极管LED1导通点亮,因此根据第一识别模块31相应识别出第一检测端DA1接入的为供电线,同时识别出第一检测端DA1接入的为接地线。
当两根被测线中明确一根供电线(VCC),但不明确另一根为何种线时,此时将所明确的供电线接入至任意的第一检测端DA1或第二检测端DA2,其所不明确的线接入至另一检测端,此时当与供电线所连接的第一检测端DA1或第二检测端DA2中连接的发光二极管LED1点亮时,可以确定另一根被测线为接地线(GND);当其发光二极管LED1不亮时,可以判断为无电平线或供电线,当明确有无电平线时,则可确定其另一根被测线为无电平线。
进一步地,参阅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控制组件包括识别模块和导向模块,检测端的数量为3个,其分别为第一检测端DA1、第二检测端DA2、及第三检测端DA3,控制组件20的数量相应为三个,其分别为第一控制组件21、第二控制组件22及第三控制组件23,其第一控制组件21、第二控制组件22、第三控制组件23中的识别模块相应为第一识别模块31、第二识别模块32、第三识别模块33,第一控制组件21第二控制组件22、第三控制组件23中的导向模块相应为第一导向模块41、第二导向模块42、第二导向模块43。
在对被测线进行具体实施检测时,例如当三根被测线均不清楚为何种线时,例如当第一检测端DA1具体接入供电线(VCC),第二检测端DA2具体接入供电线(VCC),第三检测端DA3具体接入接地线(GND)时,此时第一检测端DA1上的供电线提供供电电源,其电流由第一检测端DA1流经与其连接的第一识别模块31至公共端后流入至与其第三检测端DA3连接的第三导向模块43,第二检测端DA2上的供电线提供供电电源,其电流由第二检测端DA2流经与其连接的第二识别模块32至公共端后流入至与其第三检测端DA3连接的第三导向模块43,并最终流至第三检测端DA3,此时第一识别模块31和第二识别模块32中的发光二极管LED1导通点亮,因此根据第一识别模块31和第二识别模块32相应识别出第一检测端DA1和第二检测端DA2接入的为供电线,此时可快速的根据点亮的发光二极管LED1识别出与其对应连接的检测端接入的被测线为供电线,其中每根供电线所连接的检测端DA上连接的识别模块30均会进行相应识别(即发光二极管LED1点亮);因此在后续检测中,将确定的供电线依次与其他被测线进行检测以确定出其他被测线的类别,当其他被测线与供电线均分别接入至检测端DA,其供电线所连接的检测端上连接的发光二极管LED1点亮时,可以确定其他被测线为接地线(GND);其供电线所连接的检测端上连接的发光二极管LED1不亮时,可以确定其他被测线为无电平线。
进一步地,参阅图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中,控制组件20包括识别模块和导向模块,检测端的数量为4个,其分别为第一检测端DA1、第二检测端DA2、第三检测端DA3及第四检测端DA4,控制组件20的数量相应为四个,其分别为第一控制组件21、第二控制组件22、第三控制组件23及第四控制组件24,其第一控制组件21、第二控制组件22、第三控制组件23、第四控制组件24中的识别模块相应为第一识别模块31、第二识别模块32、第三识别模块33、第四识别模块34,第一控制组件21第二控制组件22、第三控制组件23、第四控制组件24中的导向模块相应为第一导向模块41、第二导向模块42、第二导向模块43、第四导向模块44。
在对被测线进行具体实施检测时,例如当四根被测线均不清楚为何种线时,具体如上述所述,根据任意点亮的发光二极管LED1识别出与其对应连接的检测端接入的被测线为供电线,并在后续检测中,将确定的供电线依次与其他被测线进行检测以确定出其他被测线的类别,当其他被测线与供电线均分别接入至检测端,其供电线所连接的检测端上连接的发光二极管LED1点亮时,可以确定其他被测线为接地线(GND);其供电线所连接的检测端上连接的发光二极管LED1不亮时,可以确定其他被测线为无电平线。
可以理解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其检测端及控制组件20的数量还可以为其他,其可参照上述进行设置,在此不予赘述。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多个检测端用于各个被测线的接入,以实现对各个被测线的识别,通过设置的识别模块可用于识别出其对应的被测线的具体类别,当识别模块中的发光二极管点亮时,则可确定与其识别模块连接的检测端所接入的被测线为供电线,使得解决了现有无法快速识别被测线的问题。
实施例四
请参阅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识别电路的电路示意图,该第四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的结构大抵相同,其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该控制组件包括多个识别模块,且该控制组件中的各个识别模块还均分别与其他检测端连接。
具体实施时,参阅图8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检测端的数量为4个,其分别为第一检测端DA1、第二检测端DA2、第三检测端DA3及第四检测端DA4,其中三个控制组件包括识别模块和导向模块,其三个控制组件分别为第一控制组件21、第二控制组件22、第三控制组件23,其第一控制组件21、第二控制组件22、第三控制组件23中识别模块相应分别为第一识别模块31、第二识别模块32、及第三识别模块33,第一控制组件21、第二控制组件22、第三控制组件23中导向模块分别为第一导向模块41、第二导向模块42、及第三导向模块43。其中另一控制组件为第四控制组件24,其包括多个第四识别模块34,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其第四识别模块34的数量为3个,且三个第四识别模块34中的发光二极管LED1的负极与公共端及第四检测端DA4连接,其发光二极管LED1的正极与其第一分压电阻R1一端连接,其第一分压电阻R1另一端分别与其他检测端连接。
在对被测线进行具体实施检测时,例如当四根被测线均不清楚为何种线时,例如当第一检测端DA1具体接入供电线(VCC),第二检测端DA2具体接入供电线(VCC),第三检测端DA3具体接入供电线(VCC)、第四检测端DA4具体接入接地线(GND)时,此时第一检测端DA1上的供电线提供供电电源,其电流由第一检测端DA1流经与其连接的第一导向模块41及第四识别模块34后流至公共端后流出至其第四检测端DA4,第二检测端DA2上的供电线提供供电电源,其电流由第二检测端DA2流经与其连接的第二导向模块42及第四识别模块34后流至公共端后流出至其第四检测端DA4,第三检测端DA3上的供电线提供供电电源,其电流由第三检测端DA3流经与其连接的第三导向模块43及第四识别模块34后流至公共端后流出至其第四检测端DA4,此时三个第四识别模块34中的发光二极管LED1均导通点亮,因此根据三个第四识别模块34相应识别出第四检测端DA4接入的为接地线。
依照上述所述,当第一检测端DA1具体接入供电线(VCC),第二检测端DA2具体接入供电线(VCC),第三检测端DA3具体接入接地线(GND)、第四检测端DA4具体接入供电线(VCC)时,此时第一检测端DA1上的供电线提供供电电源,其电流由第一检测端DA1流经与其连接的第一导向模块41及第四识别模块34后流至公共端后流入至与其第三检测端DA3连接的第三识别模块33,第二检测端DA2上的供电线提供供电电源,其电流由第二检测端DA2流经与其连接的第二导向模块42及第四识别模块34后流至公共端后流入至与其第三检测端DA3连接的第三识别模块33,第四检测端DA4上的供电线提供供电电源,其电流直接流至公共端后流入至与其第三检测端DA3连接的第三识别模块33,并最终流至第三检测端DA3,此时第三识别模块33中的发光二极管LED1及与第三检测端DA3连接的第四识别模块34中的发光二极管LED1均导通点亮,因此根据第三识别模块33中的发光二极管LED1相应识别出第三检测端DA3接入的为接地线。因此此时可快速的根据点亮的发光二极管LED1识别出与其对应连接的检测端接入的被测线为接地线,其中每根接地线所连接的检测端上连接的识别模块30均会进行相应识别(即发光二极管LED1点亮);因此在后续检测中,将确定的接地线依次与其他被测线进行检测以确定出其他被测线的类别,当其他被测线与接地线均分别接入至检测端,其接地线所连接的检测端上连接的发光二极管LED1点亮时,可以确定其他被测线为供电线(VCC);其接地线所连接的检测端上连接的发光二极管LED1不亮时,可以确定其他被测线为无电平线。
可以理解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其检测端及控制组件的数量还可以为其他,其中包含多个识别模块的控制组件的数量也可以为其他,其可参照上述进行设置,在此不予赘述。
实施例五
请参阅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识别电路的电路示意图,该第五实施例与第三实施例的结构大抵相同,其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该控制组件包括多个识别模块,且该控制组件中的各个识别模块还均分别与其他检测端连接。
具体实施时,参阅图9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检测端DA的数量为4个,其分别为第一检测端DA1、第二检测端DA2、第三检测端DA3及第四检测端DA4,其中三个控制组件包括识别模块30和导向模块,其三个控制组件分别为第一控制组件21、第二控制组件22、第三控制组件23,其第一控制组件21、第二控制组件22、第三控制组件23中识别模块相应分别为第一识别模块31、第二识别模块32、及第三识别模块33,第一控制组件21、第二控制组件22、第三控制组件23中导向模块分别为第一导向模块41、第二导向模块42、及第三导向模块43。其中另一控制组件为第四控制组件24,其包括多个第四识别模块34,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其第四识别模块34的数量为3个,且三个第四识别模块34中的发光二极管LED1的正极与公共端及第四检测端DA4连接,其发光二极管LED1的负极与其第一分压电阻R1一端连接,其第一分压电阻R1另一端分别与其他检测端连接。
在对被测线进行具体实施检测时,例如当四根被测线均不清楚为何种线时,例如当第一检测端DA1具体接入接地线(GND),第二检测端DA2具体接入接地线(GND),第三检测端DA3具体接入接地线(GND)、第四检测端DA4具体接入供电线(VCC)时,此时第四检测端DA4上的供电线提供供电电源,其电流由第四检测端DA4流至公共端后,分别流经与第一检测端DA1连接的第一导向模块41、与第二检测端DA2连接的第二导向模块42、与第三检测端DA3连接的第三导向模块43、及各个第四识别模块34后分别流出至第一检测端DA1、第二检测端DA2、第三检测端DA3,此时三个第四识别模块34中的发光二极管LED1均导通点亮,因此根据三个第四识别模块34相应识别出第四检测端DA4接入的为供电线。
依照上述所述,当第一检测端DA1具体接入供电线(VCC),第二检测端DA2具体接入接地线(GND),第三检测端DA3具体接入接地线(GND)、第四检测端DA4具体接入接地线(GND)时,此时第一检测端DA1上的供电线提供供电电源,其电流由第一检测端DA1流经与其连接的第一识别模块31流至公共端后,流入至与其第二检测端DA2连接的第二导向模块42及第四识别模块34,其第三检测端DA3连接的第三导向模块43及第四识别模块34,并最终流至第二检测端DA2、第三检测端DA3、及第四检测端DA4,此时第一识别模块31中的发光二极管LED1及分与第二检测端DA2和第三检测端DA3连接的第四识别模块34中的发光二极管LED1均导通点亮,因此根据第一识别模块31中的发光二极管LED1相应识别出第一检测端DA1接入的为供电线。因此此时可快速的根据点亮的发光二极管LED1识别出与其对应连接的检测端DA接入的被测线为供电线,其中每根供电线所连接的检测端DA上连接的识别模块30均会进行相应识别(即发光二极管LED1点亮);因此在后续检测中,将确定的供电线依次与其他被测线进行检测以确定出其他被测线的类别,当其他被测线与供电线均分别接入至检测端DA,其供电线所连接的检测端DA上连接的发光二极管LED1点亮时,可以确定其他被测线为接地线(GND);其供电线所连接的检测端DA上连接的发光二极管LED1不亮时,可以确定其他被测线为无电平线。
可以理解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其检测端DA及控制组件20的数量还可以为其他,其中包含多个识别模块30的控制组件20的数量也可以为其他,其可参照上述进行设置,在此不予赘述。
实施例六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出一种识别设备,其识别设备上设有如上述实施例一至五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识别设备,参照上述实施例一至五的描述,本实施例提供的识别设备通过设置多个检测端可用于对各个被测线进行接入以及检测被测线的具体类别,以实现对各个被测线的识别,具体为通过设置的识别模块识别出其对应的被测线的具体类别,通过设置的导向模块使各个检测端与控制组件之间形成循环回路,使得识别电路正常工作,使得解决了现有无法快速识别被测线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识别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包括多个检测端,每个所述检测端均连接有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包括识别模块和/或导向模块,各个所述控制组件均相互连接公共端;
所述识别模块用于电流由第一端流向第二端时进行对应识别;
所述导向模块用于电流由所述第二端流向所述第一端时进行电流导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识别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模块包括:
与所述检测端连接,对所述检测端进行分压的第一分压单元;
与所述第一分压单元连接,用于电流由所述第一端流向所述第二端时进行显示的显示单元。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识别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模块包括:
与所述检测端连接,对所述检测端进行分压的第二分压单元;
与所述第二分压单元连接,用于电流由所述第二端流向所述第一端时进行电流导向的导向单元。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识别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压单元为第一分压电阻,所述显示单元为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一端为公共端,所述第二端为检测端,所述第一分压电阻的一端与所述检测端连接,所述第一分压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发光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公共端连接。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识别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压单元为第一分压电阻,所述显示单元为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一端为检测端,所述第二端为公共端,所述第一分压电阻的一端与所述检测端连接,所述第一分压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发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公共端连接。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识别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压单元为第二分压电阻,所述导向单元为二极管,所述第一端为公共端,所述第二端为检测端,所述第二分压电阻的一端与所述检测端连接,所述第二分压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公共端连接。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识别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压单元为第二分压电阻,所述导向单元为二极管,所述第一端为检测端,所述第二端为公共端,所述第二分压电阻的一端与所述检测端连接,所述第二分压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公共端连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识别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包括多个识别模块。
9.一种识别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设备上设有如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识别电路。
CN201921699239.7U 2019-10-11 2019-10-11 一种识别电路及识别设备 Active CN2112637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99239.7U CN211263731U (zh) 2019-10-11 2019-10-11 一种识别电路及识别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99239.7U CN211263731U (zh) 2019-10-11 2019-10-11 一种识别电路及识别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263731U true CN211263731U (zh) 2020-08-14

Family

ID=719559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699239.7U Active CN211263731U (zh) 2019-10-11 2019-10-11 一种识别电路及识别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26373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97622A (zh) 检测显示面板缺陷的方法及装置
CN201278011Y (zh) 电源插座检验器
CN101769978B (zh) 信号线断、短路检测器
CN2397501Y (zh) 便携式多功能电气线路跟踪检测器
CN103913603A (zh) 电连接器测试适配器
CN103954905A (zh) 数字电路故障检测电路及利用该电路测试故障的方法
CN101408583A (zh) 印刷电路板之间插接状态的检测方法、装置及印刷电路板
CN107091981A (zh) 指示灯控制驱动电路的测试系统
CN103513140A (zh) 网线测试装置
CN111752777A (zh) 接口设备的功能测试系统及方法
CN202421400U (zh) 一种多芯排线连接检查工具
CN211263731U (zh) 一种识别电路及识别设备
CN101191813A (zh) 短路检测装置
CN105911412B (zh) 网线测试寻线装置
CN218585226U (zh) 一种方舱电站控制柜检测装置
CN210051878U (zh) Bms线束检测电路
CN207817172U (zh) 一种电池采样线束检测器
CN216052133U (zh) 用于检验机箱信号线连接的装置
CN201281739Y (zh) 电子设备回路测试工装
CN205427087U (zh) 线缆测试器
CN202204898U (zh) 一种网线通断检测装置
CN210119549U (zh) 一种应用于生产线的led灯自动识别系统
CN211123178U (zh) 电压采样线束接线检测电路及系统
CN211786040U (zh) 一种线束测试装置
CN111458596A (zh) 一种移动电源集成式检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