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259848U - 一种新型顶管抗浮支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顶管抗浮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259848U
CN211259848U CN201921506880.4U CN201921506880U CN211259848U CN 211259848 U CN211259848 U CN 211259848U CN 201921506880 U CN201921506880 U CN 201921506880U CN 211259848 U CN211259848 U CN 2112598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line
pipe
plate
hoop
pulle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50688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邱杰杰
石峰
邢广成
李高明
王鹏
郭峰
吴一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DEW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DEW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DEW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DEW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50688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2598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2598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25984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顶管抗浮支架,包括管道,所述管道的外表面包覆有热收缩带,所述热收缩带与所述管道相离的一面包覆有环形抱箍,所述环形抱箍与所述热收缩带相离的一面安装有滑轮组件,所述滑轮组件与管涵相接触,通过滑轮使管道能够更方便的推入管涵,同时,通过调整滑轮的高度也能实现对管顶与管涵之间的间隙的控制,从而起到抗浮的作用。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顶管抗浮支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施工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新型顶管抗浮支架。
背景技术
顶管施工就是非开挖施工方法,是一种不开挖或者少开挖的管道埋设施工技术。顶管法施工就是在工作坑内借助于顶进设备产生的顶力,克服管道与周围土壤的摩擦力,将管道按设计的坡度顶入土中,并将土方运走。
顶管技术在直埋供热管网工程中的应用,对于供热管道的顶管施工,大多采用较大口径的钢筋砼管作为顶管涵管,然后再将预制保温管穿越涵管。然而现有施工技术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供热管道的外护管及防腐结构在穿越过程中容易遭到损坏,导致外防腐破损或管道自身损伤,影响管道使用寿命;
2、涵管与外护管之间填砂很难按照设计要求填充密实,压实度难以保证,当地下水位较高时,填砂可能会被水流带走,容易造成涵管与外护管之间形成空腔,产生浮管,对管道的安全运行造成危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新型顶管抗浮支架,能够更方便地推入管涵,起到抗浮的作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顶管抗浮支架,包括管道,所述管道的外表面包覆有热收缩带,所述热收缩带与所述管道相离的一面包覆有环形抱箍,所述环形抱箍与所述热收缩带相离的一面安装有滑轮组件,所述滑轮组件与管涵相接触。
进一步,所述环形抱箍包括第一半圆形抱箍和第二半圆形抱箍,所述第一半圆形抱箍和所述第二半圆形抱箍拼接成圆形,所述第一半圆形抱箍和所述第二半圆形抱箍的两侧均通过螺栓组件相连接。
进一步,所述滑轮组件有两个,两个所述滑轮组件之间的夹角为90 度~110度;所述滑轮组件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之间安装有滑轮。
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接板包括第一半板和第二半板,所述第二连接板包括第三半板和第四半板,所述第一半板和所述第三半板均与所述环形抱箍相焊接。
进一步,所述第一半板和所述第二半板通过垫片和螺栓相连接,所述第三半板和所述第四半板通过所述垫片和螺栓相连接。
进一步,所述环形抱箍的厚度为15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滑轮使管道能够更方便的推入管涵,同时,通过调整滑轮的高度也能实现对管顶与管涵之间的间隙的控制,从而起到抗浮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顶管抗浮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滑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一种新型顶管抗浮支架,包括管道1,所述管道1的外表面包覆有热收缩带2,所述热收缩带2与所述管道1相离的一面包覆有环形抱箍3,所述环形抱箍3与所述热收缩带2相离的一面安装有滑轮组件4,所述滑轮组件4与管涵5相接触。
请参阅图2,所述环形抱箍3包括第一半圆形抱箍301和第二半圆形抱箍302,所述第一半圆形抱箍301和所述第二半圆形抱箍302拼接成圆形,所述第一半圆形抱箍301和所述第二半圆形抱箍302的两侧均通过螺栓组件7相连接。
该新型顶管抗浮支架由滑轮组件4、环形抱箍3和热收缩带2组成。
环形抱箍3的作用主要是箍住管道1,通过焊接成整体支撑在管涵5 上。
螺栓组件7提供一个紧固力,防止环形抱箍3与管道1分离;
热收缩带2设置于管道于环形抱箍3之间,主要作用是保护管道1的防腐结构,避免防腐层与环形抱箍3直接接触,从而破坏防腐层;
滑轮主要作用是管道1能够更方便地推入管涵5,同时,通过调整垫片的高度,也能实现对管顶与管涵5之间的间隙的控制,从而起到抗浮作用。
先将环形抱箍3与滑轮组件4焊接,然后在管道1推入涵管5之前,将热收缩带2包裹在管道1外表面,再将环形抱箍3安装上,对应螺栓拧紧。
所述滑轮组件4有两个,两个所述滑轮组件4之间的夹角为90度~ 110度;所述滑轮组件4包括第一连接板401和第二连接板402,所述第一连接板401和第二连接板402之间安装有滑轮
两个滑轮组件4之间的夹角a,过大或过小,均不利于该新型顶管抗浮支架的稳定性。
所述第一连接板401包括第一半板4a和第二半板4b,所述第二连接板 402包括第三半板4c和第四半板4d,所述第一半板4a和所述第三半板4c 均与所述环形抱箍3相焊接。
所述第一半板4a和所述第二半板4b通过垫片403和螺栓相连接,所述第三半板4c和所述第四半板4d通过所述垫片403和螺栓相连接。
通过垫片403和螺栓可调节滑轮高度,能够适应不同的管涵5。
所述环形抱箍3的厚度为15mm。过厚会增加该顶管抗浮支架的自重,造成推进的困难;过薄会减少浮力。
在管道1推进的过程种利用滑轮与管涵5接触,减小摩擦力,避免环形抱箍3直接与管涵5相接触,从而起到保护管道1及防腐层的作用。
当管涵5与环形抱箍3之间形成空腔,且水位较高时,管道1浮力大于管道1的自重,管道1产生上浮,但采用该新型顶管抗浮支架后,环形抱箍3与管涵5之间的缝隙很小,管道1会产生一定的上浮,但是该上浮的距离可以通过管道1自身的柔性加以补偿,不会对管道1造成破坏。由于管涵5在覆土及自重的作用下处于固定状态,当管道1上浮至管涵5的内壁时,管涵5可以依靠覆土和自重将管道1限制住,从而实现抗浮的功能。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6)

1.一种新型顶管抗浮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管道(1),所述管道(1)的外表面包覆有热收缩带(2),所述热收缩带(2)与所述管道(1)相离的一面包覆有环形抱箍(3),所述环形抱箍(3)与所述热收缩带(2)相离的一面安装有滑轮组件(4),所述滑轮组件(4)与管涵(5)相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顶管抗浮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抱箍(3)包括第一半圆形抱箍(301)和第二半圆形抱箍(302),所述第一半圆形抱箍(301)和所述第二半圆形抱箍(302)拼接成圆形,所述第一半圆形抱箍(301)和所述第二半圆形抱箍(302)的两侧均通过螺栓组件(7)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顶管抗浮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轮组件(4)有两个,两个所述滑轮组件(4)之间的夹角为90度~110度;所述滑轮组件(4)包括第一连接板(401)和第二连接板(402),所述第一连接板(401)和第二连接板(402)之间安装有滑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顶管抗浮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401)包括第一半板(4a)和第二半板(4b),所述第二连接板(402)包括第三半板(4c)和第四半板(4d),所述第一半板(4a)和所述第三半板(4c)均与所述环形抱箍(3)相焊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顶管抗浮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板(4a)和所述第二半板(4b)通过垫片(403)和螺栓相连接,所述第三半板(4c)和所述第四半板(4d)通过所述垫片(403)和螺栓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顶管抗浮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抱箍(3)的厚度为15mm。
CN201921506880.4U 2019-09-11 2019-09-11 一种新型顶管抗浮支架 Active CN2112598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06880.4U CN211259848U (zh) 2019-09-11 2019-09-11 一种新型顶管抗浮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06880.4U CN211259848U (zh) 2019-09-11 2019-09-11 一种新型顶管抗浮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259848U true CN211259848U (zh) 2020-08-14

Family

ID=719874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506880.4U Active CN211259848U (zh) 2019-09-11 2019-09-11 一种新型顶管抗浮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25984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55356A (zh) * 2022-09-02 2022-11-18 陕西正诚路桥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波纹管内穿顶管抗漂浮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55356A (zh) * 2022-09-02 2022-11-18 陕西正诚路桥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波纹管内穿顶管抗漂浮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60888B (zh) 一种混凝土预制管廊的安装结构及方法
NL1041914B1 (en) Modular foundation and superstructure
CN110424333B (zh) 输水状态下渠道衬砌结构干地修复围堰设备及拼装方法
CN206234474U (zh) 一种海底hdpe管道压重块
CN102691314A (zh) 沉管内部纠偏精调系统及其调节工艺
CN211259848U (zh) 一种新型顶管抗浮支架
CN101434344B (zh) 一种桥梁箱梁自浮运输方法
CN202927262U (zh) 油气管道隧道内管道安装支墩
CN213145577U (zh) 一种管道临时架空支撑结构
CN104859809A (zh) 自封闭式封隔器
CN201043641Y (zh) 在海洋工程中使用的带有阴极保护装置的单层保温配重管
CN101982615A (zh) 海洋平台阶梯型抗沉降桩腿
CN210461993U (zh) 提高超深埋地钢管管道强度及抗变形能力的复合式管道
CN103742717A (zh) 平行式海底管道及海缆的保护支架
JP5314252B2 (ja) 管路の構造
CN210599101U (zh) 一种盾构隧道的防排水结构
CN218598217U (zh) 一种顶管施工洞口止水装置
CN202451974U (zh) 一种埋地管道抗浮结构
CN201916598U (zh) 一种海底管道止屈装置
CN219080358U (zh) 海洋工程建筑管道预埋的土石方开挖支撑器
CN201866407U (zh) 海底pe管铸铁配重块
CN210531783U (zh) 一种市政工程用顶管
CN219137711U (zh) 一种背贴式波纹钢板沟槽支护结构
CN218845305U (zh) 一种基坑内既有地下管道保护结构
CN220816797U (zh) 一种用于水利工程的水利管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