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916598U - 一种海底管道止屈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海底管道止屈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916598U
CN201916598U CN2010206120610U CN201020612061U CN201916598U CN 201916598 U CN201916598 U CN 201916598U CN 2010206120610 U CN2010206120610 U CN 2010206120610U CN 201020612061 U CN201020612061 U CN 201020612061U CN 201916598 U CN201916598 U CN 2019165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marine pipeline
pipeline
sides
concrete
prevent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61206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静
卞雪航
张恩勇
余建星
沙勇
余杨
付明炀
周清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University
China National Offshore Oil Corp CNOOC
CNOOC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University
China National Offshore Oil Corp CNOOC
CNOOC Research Center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University, China National Offshore Oil Corp CNOOC, CNOOC Research Center filed Critical Tianji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02061206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9165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9165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916598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ipeline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海底管道止屈装置及其制作和安装方法,本实用新型装置包括两呈环形的厚壁壳体,两所述壳体的两侧分别对称延伸出一长条形眼板,两所述壳体通过螺栓连接成一体;两侧的各所述眼板以内的壳体外部均浇筑有断面呈马蹄形的混凝土压块,所述下壳体的两侧沿所述混凝土的长度方向,对称焊接有两条垂向锚板和两条斜向锚板,各所述锚板的上部均被浇筑在混凝土压块内。本实用新型装置可以应用于裸置于海底的海底管道,大大降低了管道挖沟、埋设的成本。本实用新型有效地控制海底管道的屈曲传播并增强其在位稳定性,实现经济性和安全性的统一。

Description

一种海底管道止屈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海底管道的加固稳定装置,特别是关于一种避免海底管道发生屈曲传播并增强海底管道在位稳定性的海底管道止屈装置。
背景技术
在实际工程中,海底管道特别是深水海底管道所处的环境极其复杂,海底管道特别是深水海底管道,还承受着巨大的静水压力(1000米水深的静水压力达10Mpa)或者铺设过程中遇到某些障碍令管道产生过大的弯曲变形,输送热油管道由于内外温度差异发生热膨胀所产生的轴向力等。这些原因都易使管道产生局部屈曲,发生局部屈曲的管道在一定的外压作用下,会沿着管道轴向进行屈曲传播,进而使得整个管道结构发生失效破坏,这个临界外压就是管道的屈曲传播压力。而使得管道从完整无损到屈曲破坏所能经受的最大压力称为管道的屈曲临界压力。一般来说,管道屈曲传播压力大小只有管道发生局部屈曲临界压力的15%左右,也就是说只需要比屈曲破坏小得多的压力,就可以使已经发生局部屈曲的管道发生屈曲传播,从而破坏整条管道。当然,可以通过增加管道壁厚的方式有效增加管道的屈曲传播压力,从理论分析来看,只要管道的壁厚与管道直径达到一定的比例,就能避免管道局部屈曲和屈曲传播的发生。增加管道的壁厚大量增加了材料的用量,而且增加了铺设过程中悬跨段的重量,迫使对铺管船的张紧器进行升级,直接或间接增加了大量的成本,因此,单凭增加管道壁厚去解决屈曲传播问题在经济上不具可行性。
目前,工程上多采用加装止屈器(buckle arrestor)的方法来防止屈曲沿管道长度方向的传播。其工作原理就是允许管道发生局部屈曲,但是屈曲传播并不能跨越屈曲器,这样就能使屈曲仅发生于两个止屈器之间。止屈器是一种能沿轴向局部加强管道刚度的装置,因此,其能够在屈曲传播的过程中提供障碍,而有效的止屈器应该能够在设计最大水深内成功阻止屈曲传播。其形式一般是一个厚壁圆环,当前,按照安装的形式不同,可分为扣入式、缠绕式和整体式止屈器。扣入式止屈器先旋入到管道指定位置然后直接夹紧,缠绕式止屈器在管道的指定位置进行缠绕,焊接式止屈器与扣入式止屈器相似,只是其与管道之间的连接增加了两道焊缝,整体式止屈器的内径和管道的内径一样,而壁厚比管道更厚,两者同轴排好之后再连接处焊接。
另外,裸置于海底的管道在波浪和海流等复杂环境因素和载荷的作用下,依 靠其自身的重量(包括其外包的混凝土加重层)不足以保持在位稳定性,而将管道埋设或者覆盖成本巨大。因此,需要在保证经济性的前提下,通过一定的局部加强措施来提高管道的在位稳定性。目前,还没有集控制管道屈曲与增强管道在位稳定性于一体的装置出现。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有效避免海底管道发生屈曲传播,并增强海底管道在位稳定性的海底管道止屈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海底管道止屈装置,其包括两呈环形的厚壁壳体,两所述壳体的两侧分别对称延伸出一长条形眼板,两所述壳体通过螺栓连接成一体;两侧的各所述眼板以内的壳体外部均浇筑有断面呈马蹄形的混凝土压块,所述下壳体的两侧沿所述混凝土的长度方向,对称焊接有两条垂向锚板和两条斜向锚板,各所述锚板的上部均被浇筑在混凝土压块内。
各所述锚板的底部两侧分别设置有45度削斜截面。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1、本实用新型由于在海底管道上分段间隔设置了若干紧贴外壁的环形厚壁壳体作为止屈环,并在壳体的两侧设置了延伸的长条形眼板,因此加工工艺简单,可以通过螺栓穿入眼板非常方便地将上、下壳体连接成一体;本实用新型装置在海底管道上形成了多处止屈装置,使海底管道的屈曲传播得到有效控制。2、本实用新型由于在下壳体的两侧设置了对称的两垂向锚板和两斜向锚板,同时将各锚板上部浇筑在混凝土压块中,因此当通过各锚板插入海底土壤,完成海底管道安装后,如果管道有横向移动趋势时,各锚板增加了抓地力,特别是斜向锚板可以更好地承受压力,使得海底管道在波浪、海流以及海床土壤冲刷等复杂载荷和环境条件下能够最大限度的保持稳定,特别是随着管道长度方向上一定间距设置多处本实用新型装置,能够最大限度的保持海底管道的稳定性。3、本实用新型由于在上壳体和下壳体外壁设置了包裹壳体中段的马蹄形混凝土压块,不但使断面流线形好,过流广顺,受水的阻力为各种类型断面中最小,而且提供给海底管道一定的负浮力,增强了在位稳定性。4、本实用新型装置集控制屈曲与增加管道在位稳定性的功能于一体,可以实现两种功能模块的一体制造与安装,将本应均匀包裹管道用于增强管道稳定性的混凝土层等效成了延管道一定间距设置的带锚板和止屈功能的混凝土压块,节约了原料,但却能取得更优的效果。相应的焊接和混凝土浇筑工艺成熟,便于大批量生产与应用。5、本实用新型装置可以应用于裸置于海底的海底管道,大大 降低了管道挖沟、埋设的成本。本实用新型有效地控制海底管道的屈曲传播算增强其在位稳定性,实现经济性和安全性的统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侧视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可以从上、下装卡在海底管道1外壁上、两断面呈环形的厚壁壳体2、3,两壳体2、3的两侧分别对称延伸出一长条形的眼板4,通过设置在眼板4上的安装孔和螺栓5,可以将上、下两壳体2、3连接成一个整体。上、下两壳体2、3的材料可以选用与海底管道1相同的材质,比如:APLX65或X70、X80等级的钢材。两壳体2、3的外部均浇筑有断面呈马蹄形的混凝土压块6,下壳体3两侧对称焊接有两条垂向锚板7和两条斜向锚板8,各锚板7、8的沿下壳体3的轴向宽度与混凝土压块6的轴向宽度相同,各锚板7、8的上部均被浇筑在混凝土6压块内部。为了防止插入海底时及在海底受力时的应力集中,可以对各锚板7、8的底部两侧尖角分别做45度削斜截面9处理(如图1所示)。
本实用新型装置可以采用以下两种制作方法:
1、一种制作方法是:首先采用各种已知的方法制作带延伸眼板的上、下壳体2、3,并在下壳体3两侧对称焊接两条垂向锚板7和两条斜向锚板8(如图2所示),然后将上、下壳体2、3通过螺栓5连接成一体,并将其放入模具中,对上、下壳体2、3外围进行整体的混凝土压块6的浇筑,浇筑时要露出眼板4,以待整体成型后实现上、下壳体2、3的分离。
2、另一种制作方法与第一种方法不同在于,将制作好的上、下壳体2、3放入两不同的模具中,分别进行混凝土压块5的浇筑。
一般从装置的整体性、制造的便捷性和安装的精确度来说,使用第1种方法较好。
本实用新型装置可以采取以下两种安装方法:
1、一种安装方法是在水上(陆地或船舶上)将浇筑有混凝土压块6的上壳体2与焊接有垂向锚板7、斜向锚板8和浇筑有混凝土压块6的下壳体3紧贴海底管道1通过螺栓5固定连接成一体,且延海底管道1的长度方向每隔10~20m设置一个本实用新型装置;在铺设海底管道1时,各锚板7、8将借助海底管道1和混 凝土压块的重量深深插入海底土壤。
2、另一种安装方法是在铺设海底管道1的路径上隔一定距离安装一个本实用新型装置的下半部分,即利用焊接在下壳体3两侧的垂向锚板7和斜向锚板8,将浇筑有混凝土压块6的下壳体3插入海底土壤,锚固定位;在铺设海底管道1后,再将浇筑有混凝土压块6的上壳体2与下壳体3固定连接成一体。
如果管道铺设水深较大,水下作业不便时,建议使用第1种安装方法。
上述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其中各部件的结构、连接方式等都是可以有所变化的,凡是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行的等同变换和改进,均不应排除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外。

Claims (2)

1.一种海底管道止屈装置,其包括两呈环形的厚壁壳体,两所述壳体的两侧分别对称延伸出一长条形眼板,两所述壳体通过螺栓连接成一体;两侧的各所述眼板以内的壳体外部均浇筑有断面呈马蹄形的混凝土压块,所述下壳体的两侧沿所述混凝土的长度方向,对称焊接有两条垂向锚板和两条斜向锚板,各所述锚板的上部均被浇筑在混凝土压块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底管道止屈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锚板的底部两侧分别设置有45度削斜截面。 
CN2010206120610U 2010-11-17 2010-11-17 一种海底管道止屈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19165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6120610U CN201916598U (zh) 2010-11-17 2010-11-17 一种海底管道止屈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6120610U CN201916598U (zh) 2010-11-17 2010-11-17 一种海底管道止屈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916598U true CN201916598U (zh) 2011-08-03

Family

ID=444163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6120610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916598U (zh) 2010-11-17 2010-11-17 一种海底管道止屈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91659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22585A (zh) * 2010-11-17 2011-04-20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一种海底管道止屈装置及其制作和安装方法
CN107084281A (zh) * 2017-06-22 2017-08-22 中国海洋大学 一种海底柔性管铺设用固定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22585A (zh) * 2010-11-17 2011-04-20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一种海底管道止屈装置及其制作和安装方法
CN102022585B (zh) * 2010-11-17 2012-09-26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一种海底管道止屈装置及其制作和安装方法
CN107084281A (zh) * 2017-06-22 2017-08-22 中国海洋大学 一种海底柔性管铺设用固定装置
CN107084281B (zh) * 2017-06-22 2022-12-23 中国海洋大学 一种海底柔性管铺设用固定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22585B (zh) 一种海底管道止屈装置及其制作和安装方法
JP6533842B2 (ja) 沈埋トンネルの最終接続部として用いられる継手
CN101696751B (zh) 一种防止海底管道屈曲传播和抑制涡激振动的方法
CN102062258B (zh) 带稳定性支撑的海底管道止屈器及其固定方法
JP2006249685A (ja) 水中構造物の仮締切工法及び仮締切用構造体
CN206234474U (zh) 一种海底hdpe管道压重块
CN101963257A (zh) 一种固定海底管道和防止屈曲传播的方法
CN201916598U (zh) 一种海底管道止屈装置
CN102720891B (zh) 一种带螺旋眼板的海底管道止屈器及其固定方法
CN204225146U (zh) 抗拔锚桩基盘
CN103591377B (zh) 直埋保温管道通过沼泽地段的施工方法
CN103527896A (zh) 一种带导流板的海底管道保护装置
CN109990142B (zh) 装配式建筑结构中管道套管防渗漏堵方案的研究方法
RU2489631C2 (ru) Способ строительства комплекса трубопроводов
KR101182955B1 (ko) 보강리브가 구비된 원통 맨홀
CN201158821Y (zh) 一种钢套箱围堰
CN215210984U (zh) 一种骑跨污水管的部分逆作法地下连续墙
CN212336244U (zh) 一种球墨铸铁管带水接驳装置
CN104594373A (zh) 无掩护海域桥梁高桩没水承台钢吊箱施工工艺
CN201866407U (zh) 海底pe管铸铁配重块
CN207597488U (zh) 一种海上取水口的预制横梁支撑系统
KR101396514B1 (ko) 수자원 취수를 위한 조립식 취수탑의 도수관 연결장치 구조
CN106120958A (zh) 组合式钢箱基座取水头结构
CN107012835B (zh) 一种埋管取水的滚水坝及施工方法
CN113585275B (zh) 一种基坑内温泉井水平支管保护施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0010 Beijing, Chaoyangmen, North Street, No. 25, No.

Patentee after: China National Offshore Oil Corporation

Patentee after: CNOOC Research Institute

Patentee after: Tianjin University

Address before: 100010 Beijing, Chaoyangmen, North Street, No. 25, No.

Patentee before: China National Offshore Oil Corporation

Patentee before: CNOOC Research Center

Patentee before: Tianjin University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0010 Beijing, Chaoyangmen, North Street, No. 25, No.

Co-patentee after: CNOOC research institute limited liability company

Patentee after: China Offshore Oil Group Co., Ltd.

Co-patentee after: Tianjin University

Address before: 100010 Beijing, Chaoyangmen, North Street, No. 25, No.

Co-patentee before: CNOOC Research Institute

Patentee before: China National Offshore Oil Corporation

Co-patentee before: Tianjin University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803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