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258915U - 一种双缸单进料泥浆泵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缸单进料泥浆泵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258915U
CN211258915U CN201921585890.1U CN201921585890U CN211258915U CN 211258915 U CN211258915 U CN 211258915U CN 201921585890 U CN201921585890 U CN 201921585890U CN 211258915 U CN211258915 U CN 2112589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piston
communicated
piston rod
hydraul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58589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龙高
秦炳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gzhou Lianzho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ngzhou Lianzho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gzhou Lianzho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ngzhou Lianzho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58589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2589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2589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2589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ctuat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缸单进料泥浆泵,该泥浆泵包括液压缸、第一工作缸、第二工作缸、设置于该液压缸内的第一活塞、设置于该第一工作缸内的第二活塞、设置于该第二工作缸内的第三活塞、固设于该第一活塞中部用于连接该第二活塞和第三活塞的活塞杆、与该液压缸连通的第一液压泵和第二液压泵以及油箱、与该第一工作缸和第二工作缸连通的进液管、以及与该第一工作缸和第二工作缸连通的出液管,该第一活塞固设于该活塞杆中部,该第二活塞固设于该活塞杆第一端,该第三活塞固设于该活塞杆第二端,该第一工作缸和第二工作缸分别设置于该液压缸两侧,该液压缸第一端上设有与该第一液压泵连通的第一液压孔。

Description

一种双缸单进料泥浆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缸单进料泥浆泵。
背景技术
现有的泥浆泵通常通过单缸对泥浆进行加压排放,工作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双缸单进料泥浆泵。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双缸单进料泥浆泵,该泥浆泵包括液压缸、第一工作缸、第二工作缸、设置于该液压缸内的第一活塞、设置于该第一工作缸内的第二活塞、设置于该第二工作缸内的第三活塞、固设于该第一活塞中部用于连接该第二活塞和第三活塞的活塞杆、与该液压缸连通的第一液压泵和第二液压泵以及油箱、与该第一工作缸和第二工作缸连通的进液管、以及与该第一工作缸和第二工作缸连通的出液管,该第一活塞固设于该活塞杆中部,该第二活塞固设于该活塞杆第一端,该第三活塞固设于该活塞杆第二端,该第一工作缸和第二工作缸分别设置于该液压缸两侧,该液压缸第一端上设有与该第一液压泵连通的第一液压孔、以及第一二位三通换向阀,该第一二位三通换向阀第一接口与该第一液压孔连通,该第一二位三通换向阀第二接口与该第一液压泵连通,该第一二位三通换向阀第三接口与该油箱连通,该第一二位三通换向阀第二接口上设有控制该第二接口连通或断开的第一电磁阀,该第一二位三通换向阀第三接口上设有控制该第三接口连通或断开的第二电磁阀,该液压缸第二端上设有与该第二液压泵连通的第二液压孔、以及第二二位三通换向阀,该第二二位三通换向阀第一接口与该第二液压孔连通,该第二二位三通换向阀第二接口与该第二液压泵连通,该第二二位三通换向阀第三接口与该油箱连通,该第二二位三通换向阀第二接口上设有控制该第二二位三通换向阀第二接口连通或断开的第三电磁阀,该第二二位三通换向阀第三接口上设有控制该第二二位三通换向阀第三接口连通或断开的第四电磁阀,该第一工作缸第一端外侧壁上固设有与该第一工作缸连通的第一出液口和第一进液口,该第二工作缸第二端外侧壁上固设有与该第二工作缸连通的第二出液口和第二进液口,该进液管包括设置于该进液管第二端的总入口、设置于该进液管第一端与该第一进液口连通的第一出口、以及设置于该进液管中部与该第二进液口连通的第二出口,该出液管包括设置于该出液管中部的总出口、设置于该出液管第一端与该第一出液口连通的第一入口、以及设置于该出液管第二端与该第二出液口连通的第二入口,该第一进液口内设有防止第一工作缸内的液体从第一进液口回流至进液管内的第一单向进液阀,该第二进液口内设有防止第二工作缸内的液体从第二进液口回流至进液管内的第二单向进液阀,该第一出液口内设有防止出液管内的液体从第一出液口回流至第一工作缸内的第一单向出液阀,该第二出液口内设有防止出液管内的液体从第二出液口回流至第二工作缸内的第二单向出液阀;
该活塞杆第一端上还固设有第一挡止部,该第一挡止部位于该液压缸第一端面与该第一工作缸第二端面之间的活塞杆上,该活塞杆第二端上还固设有第二挡止部,该第二挡止部位于该液压缸第二端面与该第二工作缸第一端面之间的活塞杆上,该泥浆泵还包括设置于该第一挡止部上用于检测该第一挡止部距离该第一工作缸第二端面距离的第一距离传感器、设置于该第二挡止部上用于检测该第二挡止部距离该第二工作缸第一端面距离的第二距离传感器、同时与该第一距离传感器和第二距离传感器电连接的微处理器、以及与该微处理器电连接并用于分别控制该第一液压泵和第二液压泵向该第一液压孔或第二液压孔输油的控制器。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双缸单进料泥浆泵中,该第一工作缸第二端面设有可供该活塞杆密封伸出的第一密封孔,该第二工作缸第一端面设有可供该活塞杆密封伸出的第二密封孔,该液压缸第一端面设有可供该活塞杆伸出的第三密封孔,该液压缸第二端面设有可供该活塞杆伸出的第四密封孔。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双缸单进料泥浆泵中,
该第一二位三通换向阀第一接口通过第一油管与该第一液压孔连通,该第一二位三通换向阀第二接口通过第二油管与该第一液压泵的出油口连通,该第一二位三通换向阀第三接口通过第三油管与该油箱连通,该第一液压泵的进油口与该油箱通过第四油管连通;该第二二位三通换向阀第一接口通过第五油管与该第二液压孔连通,该第二二位三通换向阀第二接口通过第六油管与该第二液压泵的出油口连通,该第二二位三通换向阀第三接口通过第七油管与该油箱连通,该第二液压泵的进油口与该油箱通过第八油管连通;
该控制器分别与该第一二位三通换向阀和第二二位三通换向阀电连接,并控制该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和第四电磁阀通电或断电。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双缸单进料泥浆泵中,该第一活塞与该活塞杆一体成型形成,第二活塞中部设有可供该活塞杆第一端插入并穿过的第一通孔,该活塞杆第一端固设有在该活塞杆第一端插入至该第一通孔内时挡住该第二活塞第二面的第一挡盘,该活塞杆第一端还设有与该活塞杆螺接、并用于在该活塞杆第一端插入至该第一通孔内时挡止该第二活塞第一面的第二挡盘,该活塞杆第一端端部设有第一螺纹孔,该第二挡盘中部固设有与该第二挡盘垂直固定连接、并可插入至该第一螺纹孔内与该第一螺纹孔螺接的第一螺纹柱,该第二挡盘上设有复数个第一固定孔,该第二活塞第一面上与该第一固定孔相对应位置处设有复数个第二螺纹孔;该第三活塞中部设有可供该活塞杆第二端插入并穿过的第二通孔,该活塞杆第二端固设有在该活塞杆第二端插入至该第二通孔内时挡住该第三活塞第一面的第三挡盘,该活塞杆第二端还设有与该活塞杆螺接、并用于在该活塞杆第二端插入至该第二通孔内时挡止该第三活塞第二面的第四挡盘,该活塞杆第二端端部设有第三螺纹孔,该第四挡盘中部固设有与该第四挡盘垂直固定连接、并可插入至该第三螺纹孔内与该第三螺纹孔螺接的第二螺纹柱,该第四挡盘上设有复数个第二固定孔,该第三活塞第二面上与该第二固定孔相对应位置处设有复数个第四螺纹孔。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双缸单进料泥浆泵中,该第一工作缸第二端面设有与该第一工作缸连通的第一气孔,该第二工作缸第一端面设有与该第二工作缸连通的第二气孔,该第一气孔与该第二气孔通过连接管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双缸单进料泥浆泵中,该第一工作缸第二端底部设有与该第一工作缸连通第一排漏口,该第二工作缸第一端底部设有与该第二工作缸连通第二排漏口。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双缸单进料泥浆泵,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可将进液管的总入口放置于泥浆中或将与进液管连通的其他管体放置于泥浆中,启动第一液压泵、开启第一电磁阀、关闭第二电磁阀,同时开启第四电磁阀、关闭第三电磁阀,第一液压泵向第一液压孔方向输送加压油液,加压油液从液压缸第一端进入液压缸后向第二端方向推动第一活塞,第一活塞将液压缸内第二端的油液由第二液压孔经第二二位三通换向阀第三接口挤出至油箱,第一活塞通过活塞杆带动第二活塞在第一工作缸内向靠近液压缸的方向移动,此时,泥浆经总入口被吸入至第一工作缸内,与此同时,活塞杆带动第二挡止部向靠近第二工作缸的方向移动,第二距离传感器实时检测第二挡止部距离第二工作缸第一端面的距离,在该距离小于或等于预设距离时,第二距离传感器向微处理器发送第二电信号,微处理器在接收到该第二电信号之后控制启动第二液压泵,开启第三电磁阀、关闭第四电磁阀,同时开启第二电磁阀、关闭第一电磁阀,第二液压泵向第二液压孔方向输送加压油液并停止向第一液压孔输油,加压油液从液压缸第二端进入液压缸后向第一端方向推动第一活塞,第一活塞将液压缸内第一端的油液由第一液压孔经第一二位三通换向阀第三接口挤出至油箱,第一活塞通过活塞杆带动第三活塞在第二工作缸内向靠近液压缸的方向移动,泥浆经总入口被吸入至第二工作缸内,与此同时,第一活塞通过活塞杆带动第二活塞向远离液压缸的方向移动,将第一工作缸内的泥浆从第一出液口压出,实现泥浆从总出口排出,同时,活塞杆带动第一挡止部向靠近第一工作缸的方向移动,第一距离传感器检测第一挡止部与第一工作缸第二端面之间的距离,在该距离小于或等于预设距离时,第一距离传感器向微处理器发送第一电信号,微处理器在接收到该第一电信号之后通过控制器控制启动第一液压泵,开启第一电磁阀、关闭第二电磁阀,同时开启第四电磁阀、关闭第三电磁阀,向第一液压孔输油并停止向第二液压孔输油。如此,通过反复控制第一液压泵和第二液压泵向第一液压孔和第二液压孔输送加油油液,推动第一活塞在液压缸内往复运动,实现第一工作缸和第二工作缸连续不断的将泥浆加压推送至出液管内并通过总出口排出,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双缸单进料泥浆泵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双缸单进料泥浆泵中活塞杆与第一活塞、第二活塞和第三活塞的固定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双缸单进料泥浆泵中第一二位三通换向阀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如图1、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双缸单进料泥浆泵第一实施例中,该泥浆泵1包括液压缸2、第一工作缸3、第二工作缸4、设置于该液压缸2内的第一活塞5、设置于该第一工作缸3内的第二活塞6、设置于该第二工作缸4 内的第三活塞7、固设于该第一活塞5中部用于连接该第二活塞6和第三活塞 7的活塞杆8、与该液压缸2连通的第一液压泵106和第二液压泵以及油箱107、与该第一工作缸3和第二工作缸4连通的进液管9、以及与该第一工作缸3和第二工作缸4连通的出液管10,该第一活塞5固设于该活塞杆8中部,该第二活塞6固设于该活塞杆8第一端,该第三活塞7固设于该活塞杆8第二端,该第一工作缸3和第二工作缸4分别设置于该液压缸2两侧,该液压缸2第一端上设有与该第一液压泵106连通的第一液压孔11、以及第一二位三通换向阀100,该第一二位三通换向阀第一接口101与该第一液压孔11连通,该第一二位三通换向阀第二接口102与该第一液压泵106连通,该第一二位三通换向阀第三接口103与该油箱107连通,该第一二位三通换向阀第二接口102 上设有控制该第二接口连通或断开的第一电磁阀104,该第一二位三通换向阀第三接口103上设有控制该第三接口连通或断开的第二电磁阀105,该液压缸2第二端上设有与该第二液压泵连通的第二液压孔12、以及第二二位三通换向阀,该第二二位三通换向阀第一接口与该第二液压孔12连通,该第二二位三通换向阀第二接口与该第二液压泵连通,该第二二位三通换向阀第三接口与该油箱107连通,该第二二位三通换向阀第二接口上设有控制该第二二位三通换向阀第二接口连通或断开的第三电磁阀,该第二二位三通换向阀第三接口上设有控制该第二二位三通换向阀第三接口连通或断开的第四电磁阀,该第一工作缸3第一端外侧壁上固设有与该第一工作缸3连通的第一出液口14和第一进液口13,该第二工作缸4第二端外侧壁上固设有与该第二工作缸4连通的第二出液口16和第二进液口15,该进液管9包括设置于该进液管9第二端的总入口17、设置于该进液管9第一端与该第一进液口13连通的第一出口18、以及设置于该进液管9中部与该第二进液口15连通的第二出口19,该出液管10 包括设置于该出液管10中部的总出口20、设置于该出液管10第一端与该第一出液口14连通的第一入口21、以及设置于该出液管10第二端与该第二出液口16连通的第二入口22,该第一进液口13内设有防止第一工作缸3内的液体从第一进液口13回流至进液管9内的第一单向进液阀23,该第二进液口 15内设有防止第二工作缸4内的液体从第二进液口15回流至进液管9内的第二单向进液阀24,该第一出液口14内设有防止出液管10内的液体从第一出液口14回流至第一工作缸3内的第一单向出液阀25,该第二出液口16内设有防止出液管10内的液体从第二出液口16回流至第二工作缸4内的第二单向出液阀26;
该活塞杆8第一端上还固设有第一挡止部81,该第一挡止部81位于该液压缸2第一端面与该第一工作缸3第二端面之间的活塞杆8上,该活塞杆8 第二端上还固设有第二挡止部82,该第二挡止部82位于该液压缸2第二端面与该第二工作缸4第一端面之间的活塞杆8上,该泥浆泵1还包括设置于该第一挡止部81上用于检测该第一挡止部81距离该第一工作缸3第二端面距离的第一距离传感器83、设置于该第二挡止部82上用于检测该第二挡止部82距离该第二工作缸4第一端面距离的第二距离传感器84、同时与该第一距离传感器83和第二距离传感器84电连接的微处理器、以及与该微处理器电连接并用于分别控制该第一液压泵106和第二液压泵向该第一液压孔11或第二液压孔12输油的控制器。
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双缸单进料泥浆泵1时,可将进液管9的总入口17放置于泥浆中或将与进液管9连通的其他管体放置于泥浆中,启动第一液压泵 106、开启第一电磁阀104、关闭第二电磁阀105,同时开启第四电磁阀、关闭第三电磁阀,第一液压泵106向第一液压孔11方向输送加压油液,加压油液从液压缸2第一端进入液压缸2后向第二端方向推动第一活塞5,第一活塞5 将液压缸2内第二端的油液由第二液压孔12经第二二位三通换向阀第三接口挤出至油箱107,第一活塞5通过活塞杆8带动第二活塞6在第一工作缸3内向靠近液压缸2的方向移动,此时,泥浆经总入口17被吸入至第一工作缸3 内,与此同时,活塞杆8带动第二挡止部82向靠近第二工作缸4的方向移动,第二距离传感器84实时检测第二挡止部82距离第二工作缸4第一端面的距离,在该距离小于或等于预设距离时,第二距离传感器84向微处理器发送第二电信号,微处理器在接收到该第二电信号之后控制启动第二液压泵,开启第三电磁阀、关闭第四电磁阀,同时开启第二电磁阀105、关闭第一电磁阀104,第二液压泵向第二液压孔12方向输送加压油液并停止向第一液压孔11输油,加压油液从液压缸2第二端进入液压缸2后向第一端方向推动第一活塞5,第一活塞5将液压缸2内第一端的油液由第一液压孔11经第一二位三通换向阀第三接口103挤出至油箱107,第一活塞5通过活塞杆8带动第三活塞7在第二工作缸4内向靠近液压缸2的方向移动,泥浆经总入口17被吸入至第二工作缸4内,与此同时,第一活塞5通过活塞杆8带动第二活塞6向远离液压缸 2的方向移动,将第一工作缸3内的泥浆从第一出液口14压出,实现泥浆从总出口20排出,同时,活塞杆8带动第一挡止部81向靠近第一工作缸3的方向移动,第一距离传感器83检测第一挡止部81与第一工作缸3第二端面之间的距离,在该距离小于或等于预设距离时,第一距离传感器83向微处理器发送第一电信号,微处理器在接收到该第一电信号之后通过控制器控制启动第一液压泵106,开启第一电磁阀104、关闭第二电磁阀105,同时开启第四电磁阀、关闭第三电磁阀,向第一液压孔11输油并停止向第二液压孔12输油。如此,通过反复控制第一液压泵106和第二液压泵向第一液压孔11和第二液压孔12输送加油油液,推动第一活塞5在液压缸2内往复运动,实现第一工作缸3和第二工作缸4连续不断的将泥浆加压推送至出液管10内并通过总出口 20排出,提高工作效率。
具体的,该第一工作缸3第二端面设有可供该活塞杆8密封伸出的第一密封孔27,该第二工作缸4第一端面设有可供该活塞杆8密封伸出的第二密封孔28,该液压缸2第一端面设有可供该活塞杆8伸出的第三密封孔85,该液压缸2第二端面设有可供该活塞杆8伸出的第四密封孔86。
进一步的,为便于控制,该第一二位三通换向阀第一接口101通过第一油管108与该第一液压孔11连通,该第一二位三通换向阀第二接口102通过第二油管109与该第一液压泵106的出油口连通,该第一二位三通换向阀第三接口103通过第三油管110与该油箱107连通,该第一液压泵106的进油口与该油箱107通过第四油管111连通;该第二二位三通换向阀第一接口通过第五油管与该第二液压孔12连通,该第二二位三通换向阀第二接口通过第六油管与该第二液压泵的出油口连通,该第二二位三通换向阀第三接口通过第七油管与该油箱107连通,该第二液压泵的进油口与该油箱107通过第八油管连通;该控制器分别与该第一二位三通换向阀100和第二二位三通换向阀电连接,并控制该第一电磁阀104、第二电磁阀105、第三电磁阀和第四电磁阀通电或断电。
如图2所示,为便于活塞杆8与第一活塞5、第二活塞6和第三活塞7的组装及拆卸,该第一活塞5与该活塞杆8一体成型形成,第二活塞6中部设有可供该活塞杆第一端插入并穿过的第一通孔34,该活塞杆第一端固设有在该活塞杆第一端插入至该第一通孔34内时挡住该第二活塞6第二面的第一挡盘 35,该活塞杆第一端还设有与该活塞杆螺接、并用于在该活塞杆第一端插入至该第一通孔34内时挡止该第二活塞6第一面的第二挡盘36,该活塞杆第一端端部设有第一螺纹孔38,该第二挡盘36中部固设有与该第二挡盘36垂直固定连接、并可插入至该第一螺纹孔38内与该第一螺纹孔38螺接的第一螺纹柱 37,该第二挡盘36上设有复数个第一固定孔39,该第二活塞6第一面上与该第一固定孔39相对应位置处设有复数个第二螺纹孔40;该第三活塞7中部设有可供该活塞杆第二端插入并穿过的第二通孔41,该活塞杆第二端固设有在该活塞杆第二端插入至该第二通孔41内时挡住该第三活塞7第一面的第三挡盘43,该活塞杆第二端还设有与该活塞杆螺接、并用于在该活塞杆第二端插入至该第二通孔41内时挡止该第三活塞7第二面的第四挡盘42,该活塞杆第二端端部设有第三螺纹孔45,该第四挡盘42中部固设有与该第四挡盘42垂直固定连接、并可插入至该第三螺纹孔45内与该第三螺纹孔45螺接的第二螺纹柱44,该第四挡盘42上设有复数个第二固定孔46,该第三活塞7第二面上与该第二固定孔46相对应位置处设有复数个第四螺纹孔47。
在安装第二活塞6时,可将活塞杆8第一端插入至第二活塞6中部的第一通孔34内,直至第二活塞6第二面抵住第一挡盘35,然后将第二挡盘36上的第一螺纹柱37旋入活塞杆8第一端的第一螺纹孔38内,直至第二挡盘36 与第二活塞6第一面抵接,最后使用螺栓穿过第一固定孔39之后与第二螺纹孔40螺接,实现对第二活塞6的固定。在安装第三活塞7时,可将活塞杆8 第二端插入至第三活塞7中部的第二通孔41内,直至第三活塞7第一面抵住第三挡盘43,然后将第四挡盘42上的第人螺纹柱旋入活塞杆8第二端的第三螺纹孔45内,直至第四挡盘42与第三活塞7第二面抵接,最后使用螺栓穿过第二固定孔46之后与第四螺纹孔47螺接,实现对第三活塞7的固定。
进一步的,为便于第二活塞6在第一工作缸3内向靠近液压缸2方向移动时,位于第一工作缸3第二端内的空气排出。以及为便于第三活塞7在第二工作缸4内向靠近液压缸2方向移动时,位于第二工作缸4第一端内的空气排出,该第一工作缸3第二端面设有与该第一工作缸3连通的第一气孔29,该第二工作缸4第一端面设有与该第二工作缸4连通的第二气孔30,该第一气孔29 与该第二气孔30通过连接管31连通。
进一步的,为防止第二活塞6或第三活塞7长时间使用后密封不严,造成泥浆积留于第一工作缸3和第二工作缸4内,该第一工作缸3第二端底部设有与该第一工作缸3连通第一排漏口32,该第二工作缸4第一端底部设有与该第二工作缸4连通第二排漏口33。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双缸单进料泥浆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泥浆泵包括液压缸、第一工作缸、第二工作缸、设置于所述液压缸内的第一活塞、设置于所述第一工作缸内的第二活塞、设置于所述第二工作缸内的第三活塞、固设于所述第一活塞中部用于连接所述第二活塞和第三活塞的活塞杆、与所述液压缸连通的第一液压泵和第二液压泵以及油箱、与所述第一工作缸和第二工作缸连通的进液管、以及与所述第一工作缸和第二工作缸连通的出液管,所述第一活塞固设于所述活塞杆中部,所述第二活塞固设于所述活塞杆第一端,所述第三活塞固设于所述活塞杆第二端,所述第一工作缸和第二工作缸分别设置于所述液压缸两侧,所述液压缸第一端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液压泵连通的第一液压孔、以及第一二位三通换向阀,所述第一二位三通换向阀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一液压孔连通,所述第一二位三通换向阀第二接口与所述第一液压泵连通,所述第一二位三通换向阀第三接口与所述油箱连通,所述第一二位三通换向阀第二接口上设有控制所述第二接口连通或断开的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一二位三通换向阀第三接口上设有控制所述第三接口连通或断开的第二电磁阀,所述液压缸第二端上设有与所述第二液压泵连通的第二液压孔、以及第二二位三通换向阀,所述第二二位三通换向阀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二液压孔连通,所述第二二位三通换向阀第二接口与所述第二液压泵连通,所述第二二位三通换向阀第三接口与所述油箱连通,所述第二二位三通换向阀第二接口上设有控制所述第二二位三通换向阀第二接口连通或断开的第三电磁阀,所述第二二位三通换向阀第三接口上设有控制所述第二二位三通换向阀第三接口连通或断开的第四电磁阀,所述第一工作缸第一端外侧壁上固设有与所述第一工作缸连通的第一出液口和第一进液口,所述第二工作缸第二端外侧壁上固设有与所述第二工作缸连通的第二出液口和第二进液口,所述进液管包括设置于所述进液管第二端的总入口、设置于所述进液管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进液口连通的第一出口、以及设置于所述进液管中部与所述第二进液口连通的第二出口,所述出液管包括设置于所述出液管中部的总出口、设置于所述出液管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出液口连通的第一入口、以及设置于所述出液管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出液口连通的第二入口,所述第一进液口内设有防止第一工作缸内的液体从第一进液口回流至进液管内的第一单向进液阀,所述第二进液口内设有防止第二工作缸内的液体从第二进液口回流至进液管内的第二单向进液阀,所述第一出液口内设有防止出液管内的液体从第一出液口回流至第一工作缸内的第一单向出液阀,所述第二出液口内设有防止出液管内的液体从第二出液口回流至第二工作缸内的第二单向出液阀;
所述活塞杆第一端上还固设有第一挡止部,所述第一挡止部位于所述液压缸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一工作缸第二端面之间的活塞杆上,所述活塞杆第二端上还固设有第二挡止部,所述第二挡止部位于所述液压缸第二端面与所述第二工作缸第一端面之间的活塞杆上,所述泥浆泵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挡止部上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挡止部距离所述第一工作缸第二端面距离的第一距离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二挡止部上用于检测所述第二挡止部距离所述第二工作缸第一端面距离的第二距离传感器、同时与所述第一距离传感器和第二距离传感器电连接的微处理器、以及与所述微处理器电连接并用于分别控制所述第一液压泵和第二液压泵向所述第一液压孔或第二液压孔输油的控制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缸单进料泥浆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工作缸第二端面设有可供所述活塞杆密封伸出的第一密封孔,所述第二工作缸第一端面设有可供所述活塞杆密封伸出的第二密封孔,所述液压缸第一端面设有可供所述活塞杆伸出的第三密封孔,所述液压缸第二端面设有可供所述活塞杆伸出的第四密封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缸单进料泥浆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二位三通换向阀第一接口通过第一油管与所述第一液压孔连通,所述第一二位三通换向阀第二接口通过第二油管与所述第一液压泵的出油口连通,所述第一二位三通换向阀第三接口通过第三油管与所述油箱连通,所述第一液压泵的进油口与所述油箱通过第四油管连通;所述第二二位三通换向阀第一接口通过第五油管与所述第二液压孔连通,所述第二二位三通换向阀第二接口通过第六油管与所述第二液压泵的出油口连通,所述第二二位三通换向阀第三接口通过第七油管与所述油箱连通,所述第二液压泵的进油口与所述油箱通过第八油管连通;
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二位三通换向阀和第二二位三通换向阀电连接,并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和第四电磁阀通电或断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缸单进料泥浆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塞与所述活塞杆一体成型形成,第二活塞中部设有可供所述活塞杆第一端插入并穿过的第一通孔,所述活塞杆第一端固设有在所述活塞杆第一端插入至所述第一通孔内时挡住所述第二活塞第二面的第一挡盘,所述活塞杆第一端还设有与所述活塞杆螺接、并用于在所述活塞杆第一端插入至所述第一通孔内时挡止所述第二活塞第一面的第二挡盘,所述活塞杆第一端端部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二挡盘中部固设有与所述第二挡盘垂直固定连接、并可插入至所述第一螺纹孔内与所述第一螺纹孔螺接的第一螺纹柱,所述第二挡盘上设有复数个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二活塞第一面上与所述第一固定孔相对应位置处设有复数个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三活塞中部设有可供所述活塞杆第二端插入并穿过的第二通孔,所述活塞杆第二端固设有在所述活塞杆第二端插入至所述第二通孔内时挡住所述第三活塞第一面的第三挡盘,所述活塞杆第二端还设有与所述活塞杆螺接、并用于在所述活塞杆第二端插入至所述第二通孔内时挡止所述第三活塞第二面的第四挡盘,所述活塞杆第二端端部设有第三螺纹孔,所述第四挡盘中部固设有与所述第四挡盘垂直固定连接、并可插入至所述第三螺纹孔内与所述第三螺纹孔螺接的第二螺纹柱,所述第四挡盘上设有复数个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三活塞第二面上与所述第二固定孔相对应位置处设有复数个第四螺纹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缸单进料泥浆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工作缸第二端面设有与所述第一工作缸连通的第一气孔,所述第二工作缸第一端面设有与所述第二工作缸连通的第二气孔,所述第一气孔与所述第二气孔通过连接管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缸单进料泥浆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工作缸第二端底部设有与所述第一工作缸连通第一排漏口,所述第二工作缸第一端底部设有与所述第二工作缸连通第二排漏口。
CN201921585890.1U 2019-09-23 2019-09-23 一种双缸单进料泥浆泵 Active CN2112589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85890.1U CN211258915U (zh) 2019-09-23 2019-09-23 一种双缸单进料泥浆泵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85890.1U CN211258915U (zh) 2019-09-23 2019-09-23 一种双缸单进料泥浆泵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258915U true CN211258915U (zh) 2020-08-14

Family

ID=719592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585890.1U Active CN211258915U (zh) 2019-09-23 2019-09-23 一种双缸单进料泥浆泵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25891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LV13661B (en) Method and device to compress gaseos fuel for vehicles filling
CN102606472B (zh) 一种泵送系统及工程机械
CN211258919U (zh) 一种双缸活塞式泥浆泵
US20050142012A1 (en) Rodder pump
CN211258915U (zh) 一种双缸单进料泥浆泵
CN102777446B (zh) 一种油水转换变量乳化液泵站
CN211258914U (zh) 一种卧式增压泥浆泵
CN211258911U (zh) 一种节能泥浆泵
CN211258913U (zh) 一种液压泥浆泵
CN1757915A (zh) 地面双压水力增注泵
CN211258912U (zh) 一种泥浆泵固定结构
CN102410188B (zh) 闸板式混凝土泵及其泵送控制系统
CN211598930U (zh) 一种双缸单进料泥浆泵机架
CN202732552U (zh) 一种油水转换变量乳化液泵站
CN207999395U (zh) 一种双活塞式蓄能器
CN201141453Y (zh) 二位三通阀装置
CN211900895U (zh) 一种双缸单进料联动泥浆泵
RU2500883C2 (ru) Установка для водогазового воздействия на нефтяной пласт
WO2000070221A1 (fr) Pompe de compression hydraulique
CN204851192U (zh) 一种防偏磨节能液压排采装置
CN201318257Y (zh) 一种柱塞式水泵
CN209354447U (zh) 用于水泵试验的液压夹紧系统
CN211230785U (zh) 一种节油式三缸往复式隔膜泵
CN207526660U (zh) 一种双缸式污泥连续泵送装置
CN102852754A (zh) 一种球阀式砂浆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