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257834U - 一种用于建筑支撑体系的斜向支撑杆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建筑支撑体系的斜向支撑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257834U
CN211257834U CN201922082862.4U CN201922082862U CN211257834U CN 211257834 U CN211257834 U CN 211257834U CN 201922082862 U CN201922082862 U CN 201922082862U CN 211257834 U CN211257834 U CN 2112578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crew rod
sleeve
rocker
rotor
external g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08286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延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Hongle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 Hongle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Hongle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n Hongle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08286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2578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2578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2578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建筑支撑体系的斜向支撑杆,包括套筒和转子,所述转子的一端从所述套筒的一端伸入进而使套筒和转子转动连接;所述套筒的内部设有丝杆和连接杆;所述丝杆为空心柱状体并且一端设有开口,丝杆安装于所述套筒内并且丝杆的开口朝向转子;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转子的伸入端固定连接,以及另外一端从丝杆的开口伸入且与丝杆转动连接;还包括壳体、外齿轮和摇杆;所述壳体与套筒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外齿轮转动安装于壳体内并且部分外齿轮伸入套筒内与丝杆啮合,所述摇杆伸入壳体与外齿轮传动连接,通过转动摇杆并使外齿轮带动丝杆沿着套筒移动进而使转子伸缩。本实用新型降低了调节难度,节省施工人员的体力,同时提高施工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建筑支撑体系的斜向支撑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建筑支撑体系的斜向支撑杆。
背景技术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在我们国家常用的模板支撑体系包括方木龙骨体系、扣件式体系、碗扣式脚手架体系等,其中大部分模板支撑体系均会用到斜向支撑杆,用于加固横纵向支撑架。
斜向支撑杆在安装过程需要拉紧或者顶紧操作,现有的斜向支撑杆是采用拉杆的结构,转子和定子采用螺纹连接,通过转动转子以伸长或者缩短,使得斜向支撑杆受到的力达到规定的预紧力为止。由于转子的直径较大,为了加快旋转速度通常是施工人员双手握紧转子进行转动调节,这种调节调节方式非常费劲,而且旋转到最后阶段时,预紧力会非常大。这时无法通过手动旋转而会采用辅助工具旋转,一般是采用较大的管钳咬合转子进行转动,每旋转小半圈后管钳又得回到初始位置进行咬合再转动,调节方式麻烦而且所需要的时间长,不利于提高施工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建筑支撑体系的斜向支撑杆,以降低调节难度,节省施工人员的体力,同时提高施工效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建筑支撑体系的斜向支撑杆,包括套筒和转子,所述转子的一端从所述套筒的一端伸入进而使套筒和转子转动连接;
所述套筒的内部设有丝杆和连接杆;所述丝杆为空心柱状体并且一端设有开口,丝杆安装于所述套筒内并且丝杆的开口朝向转子;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转子的伸入端固定连接,以及另外一端从丝杆的开口伸入且与丝杆转动连接;
还包括壳体、外齿轮和摇杆;所述壳体与套筒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外齿轮转动安装于壳体内并且部分外齿轮伸入套筒内与丝杆啮合,所述摇杆伸入壳体与外齿轮传动连接,通过转动摇杆并使外齿轮带动丝杆沿着套筒移动进而使转子伸缩。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使用时,先将本设备的两端分别固定于地面上和待支撑件或者时连接在两个待支撑件之间,然后顺时针转动摇杆,摇杆带动外齿轮转动,外齿轮转动的同时往套筒开口一端移动,而连接杆同步推动转子同向移动,从而将转子伸出。反之,同理,逆时针转动摇杆从而使转子缩回。本设备只需要转动摇杆便能实现转子的伸缩,避免了施工人员手动转动,从而起到了省力的作用。此外,也不需要使用辅助设备,调节方便,有利于提高施工效率。
优选地,所述外齿轮的中心轴通过滚珠轴承转动安装于壳体内。
位于外齿轮两边的中心轴均套设滚珠轴承,保证外齿轮在转动过程中的同轴度,有利于与丝杆形成良好的啮合关系。
优选地,所述中心轴的一端设有涡轮,所述摇杆的伸入壳体的一端设有蜗杆,通过所述涡轮与蜗杆啮合,进而使摇杆与外齿轮传动连接。
蜗杆涡轮传动具有自锁的功能,只能由蜗杆带动涡轮转动,而涡轮无法驱动蜗杆转动,因此通过摇杆调节伸缩量后便能自锁,避免转子再发生伸缩。
优选地,所述套筒的侧壁设有通孔,部分所述外齿轮穿过通孔与所述丝杆啮合。
优选地,所述外齿轮和丝杆的传动比为1:2。
将外齿轮和丝杆的传动比设置为1:2通过摇杆转动实现转子伸缩的过程中,既能使转动摇杆的力矩尽可能地小,又兼顾了尽可能地提高伸缩的速度。
优选地,所述丝杆通过角接触轴承与所述连接杆转动连接。
连接杆和丝杆之间存在拉力和推力,还存在转动力矩,而角接触轴承能同时承受径向力矩又能承受轴向力矩,保证了连接杆和丝杆之间的连接关系。
优选地,所述丝杆的两端设有限位环。
当丝杆向一端转动到限位环后便达到了该端的最大位移量,起到了限位的作用,避免外齿轮与丝杆分离。
优选地,还包括直杆,所述直杆的一端贯穿所述摇杆且与摇杆垂直。
优选地,所述直杆设有两个卡环,两个卡环位于摇杆的两侧。
优选地,所述套筒的外表面设有凹槽,所述直杆与摇杆滑动连接,通过直杆贯穿摇杆并继续插入进而使直杆伸入至所述凹槽中。
摇杆设有安装孔,直杆穿过安装孔并通过位于安装孔两侧卡环实现直杆的定位。使用时手握直杆方便转动摇杆。当摇杆转动至拉杆承受的预应力达到标准后,转动摇杆使直杆与凹槽对准,然后推动直杆插入凹槽中,进一步避免了转子因预应力而发生伸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4图1的俯视图;
图5为图4中摇杆转动90°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施例中丝杆和连接杆安装完成过后的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套筒1、转子2、丝杆3、连接杆4、限位环5、角接触轴承6、壳体7、外齿轮8、摇杆9、滚珠轴承10、涡轮11、蜗杆12、直杆13、凹槽14、卡环1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建筑支撑体系的斜向支撑杆,包括套筒1和转子2,所述转子2的一端从所述套筒1的一端伸入进而使套筒1和转子2转动连接。套筒1和转子2的具体连接关系如下:
如图2所示,所述套筒1的内部设有丝杆3和连接杆4,所述丝杆3为空心柱状体并且一端设有开口,丝杆3转动安装于套筒1内并且丝杆3开口朝向转子2。丝杆3的外表面设有螺纹以及丝杆3的两端设有限位环5,由于连接杆4和丝杆3之间存在拉力和推力,还存在转动力矩,因此丝杆3通过角接触轴承6安装于所述套筒1内,角接触轴承6能同时承受径向力矩又能承受轴向力矩,保证了连接杆4和丝杆3之间的连接关系。所述连接杆4的一端与转子2的伸入端固定连接,以及另外一端从丝杆3的开口伸入且与丝杆3转动连接。
通过上述结构可知,只要转动丝杆3同时丝杆3沿着套筒1移动便能使转子2伸缩。此外,当丝杆3向一端转动到限位环5后便达到了该端的最大位移量,起到了限位的作用,避免外齿轮8与丝杆3分离。本实施例通过以下结构实现丝杆3的转动和移动。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还包括壳体7、外齿轮8和摇杆9,所述壳体7与套筒1的侧壁固定连接,可以采用焊接的连接方式连接,也可以采用其他固定连接方式。外齿轮8转动安装于壳体7内,而套筒1的侧壁设有通孔,部分外齿轮8穿过通孔伸入套筒1内与丝杆3啮合。外齿轮8的中心轴与丝杆3的中心线平行,为了实现两者之间更好的啮合,外齿轮8的中心轴通过滚珠轴承10转动安装于壳体7内。具体地,位于外齿轮8两边的中心轴均套设滚珠轴承10,保证外齿轮8在转动过程中的同轴度,有利于与丝杆3形成良好的啮合关系。此外,外齿轮8和丝杆3的传动比为1:2。
而本实施例中的摇杆9为“L”型,其一端伸入壳体7与外齿轮8传动连接。具体地,中心轴的一端设有涡轮11,所述摇杆9的伸入壳体7的一端设有蜗杆12,通过所述涡轮11与蜗杆12啮合,进而使摇杆9与外齿轮8传动连接。
本设备的具体使用方法如下:如图6所示,先将转子2的一端和套筒1的一端分别固定于地面上和待支撑件或者时连接在两个待支撑件之间,然后顺时针转动摇杆9,摇杆9带动外齿轮8转动,外齿轮8转动的同时往套筒1开口一端移动,而连接杆4同步推动转子2同向移动,从而将转子2伸出。反之,同理,逆时针转动摇杆9从而使转子2缩回。本设备中外齿轮8和丝杆3的传动比为1:2,又通过蜗杆12涡轮11减速传动,既能使转动摇杆9的力矩尽可能地小,又兼顾了尽可能地提高伸缩的速度。避免了施工人员手动转动转子2,从而起到了省力的作用。此外,也不需要使用辅助设备,调节方便,有利于提高施工效率。而蜗杆12涡轮11传动具有自锁的功能,只能由蜗杆12带动涡轮11转动,而涡轮11无法驱动蜗杆12转动,因此通过摇杆9调节伸缩量后便能自锁,避免转子2再发生伸缩。
为了更方便的转动摇杆9,同时又进一步放置转子2发生自转,本实施例还设置了如下结构:
如图3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还包括直杆13,所述直杆13的一端贯穿所述摇杆9且与摇杆9垂直。摇杆9设有安装孔,直杆13穿过安装孔并通过位于安装孔两侧卡环15实现直杆13的定位。所述套筒1的外表面设有凹槽14,所述直杆13与摇杆9滑动连接,通过直杆13贯穿摇杆9并继续插入进而使直杆13伸入至所述凹槽14中。使用时手握直杆13方便转动摇杆9。当摇杆9转动至拉杆承受的预应力达到标准后,转动摇杆9使直杆13与凹槽14对准,然后推动直杆13插入凹槽14中,进一步避免了转子2因预应力而发生伸缩。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建筑支撑体系的斜向支撑杆,包括套筒和转子,所述转子的一端从所述套筒的一端伸入进而使套筒和转子转动连接;
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的内部设有丝杆和连接杆;所述丝杆为空心柱状体并且一端设有开口,丝杆安装于所述套筒内并且丝杆的开口朝向转子;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转子的伸入端固定连接,以及另外一端从丝杆的开口伸入且与丝杆转动连接;
还包括壳体、外齿轮和摇杆;所述壳体与套筒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外齿轮转动安装于壳体内并且部分外齿轮伸入套筒内与丝杆啮合,所述摇杆伸入壳体与外齿轮传动连接,通过转动摇杆并使外齿轮带动丝杆沿着套筒移动进而使转子伸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支撑体系的斜向支撑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齿轮的中心轴通过滚珠轴承转动安装于壳体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支撑体系的斜向支撑杆,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轴的一端设有涡轮,所述摇杆的伸入壳体的一端设有蜗杆,通过所述涡轮与蜗杆啮合,进而使摇杆与外齿轮传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支撑体系的斜向支撑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的侧壁设有通孔,部分所述外齿轮穿过通孔与所述丝杆啮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支撑体系的斜向支撑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齿轮和丝杆的传动比为1: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支撑体系的斜向支撑杆,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杆通过角接触轴承与所述连接杆转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支撑体系的斜向支撑杆,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杆的两端设有限位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支撑体系的斜向支撑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直杆,所述直杆的一端贯穿所述摇杆且与摇杆垂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支撑体系的斜向支撑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杆设有两个卡环,两个卡环位于摇杆的两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支撑体系的斜向支撑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的外表面设有凹槽,所述直杆与摇杆滑动连接,通过直杆贯穿摇杆并继续插入进而使直杆伸入至所述凹槽中。
CN201922082862.4U 2019-11-27 2019-11-27 一种用于建筑支撑体系的斜向支撑杆 Active CN2112578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82862.4U CN211257834U (zh) 2019-11-27 2019-11-27 一种用于建筑支撑体系的斜向支撑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82862.4U CN211257834U (zh) 2019-11-27 2019-11-27 一种用于建筑支撑体系的斜向支撑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257834U true CN211257834U (zh) 2020-08-14

Family

ID=719583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082862.4U Active CN211257834U (zh) 2019-11-27 2019-11-27 一种用于建筑支撑体系的斜向支撑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25783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547198U (zh) 一种可伸缩的丝杠传动装置
CN2901844Y (zh) 温室卷膜扭矩传递可伸缩机构
CN211257834U (zh) 一种用于建筑支撑体系的斜向支撑杆
CN111287318A (zh) 空间网格结构双头螺栓连接节点及其施工方法
CN110296308B (zh) 一种挤压自锁式二级自动伸缩杆结构
CN211647337U (zh) 一种用于建筑施工模板系统的高效率拉杆
CN214946519U (zh) 一种带有气动执行器的球形阀
CN212251712U (zh) 一种用于空心结构的内部加固装置
CN211865708U (zh) 一种用于管道的可调节式滚筒刷
CN211173102U (zh) 一种大直径钢套管加固装置
CN215255101U (zh) 一种建筑施工用围墙
CN220725132U (zh) 基坑支护结构及基坑支护组件
CN206708241U (zh) 一种易拆卸紧定套
CN206200827U (zh) 变力矩套筒式扳手及工具箱
CN210760954U (zh) 一种转向轴
CN205687465U (zh) 一种伸缩升降装置
CN210041728U (zh) 角度可调式光伏组件支架
CN220481505U (zh) 一种便于加工定位的汽车轮毂
CN217254234U (zh) 一种机械加工用固定套组装装置
CN216305367U (zh) 建筑施工用可调节模板
CN220687959U (zh) 电动推杆用丝杆固定结构
CN220851267U (zh) 一种排水管道检测系统
CN220022513U (zh) 一种四蜗轮传动结构的电机
CN112536271B (zh) 消化内科用胃镜清洗干燥一体机
CN220621099U (zh) 一种钢筋笼捆绑辅助支撑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