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238682U - 万用转接器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万用转接器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238682U
CN211238682U CN201922185151.XU CN201922185151U CN211238682U CN 211238682 U CN211238682 U CN 211238682U CN 201922185151 U CN201922185151 U CN 201922185151U CN 211238682 U CN211238682 U CN 2112386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ug
shell
universal adapter
adapter structure
structure ac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18515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玥莹
李玥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g J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ng J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g Ji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ng J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18515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2386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2386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238682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种万用转接器结构,包括一壳体、一插座单元、一第一插头单元与一第二插头单元,该第一与该第二插头单元分别具有一摇座、二插头端子与一驱动件,该摇座枢设于该壳体、该二插头端子固定于该摇座、该驱动件以可移动的方式设于该壳体;按压该驱动件可造成该摇座枢转,进而驱使该插头端子的外端往远离该壳体的方向枢转。

Description

万用转接器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器用品,特别是指一种万用转接器结构。
背景技术
插头转接器是在国际旅行中不可或缺的一项物品,其提供电器产品最基本的插头形式转换,使得二种不同规格的插头与插座可形成电性连接,使电器产品可得到电力来源。本案实用新型人长时间致力于转接器的开发,并于中国台湾取得多项专利授权,包括:I508398、I445263、M474287及I406463等。
为了便于携带,现有转接器的插头端子,在不使用的状态下,均是收容在设置于转接器壳体上的凹槽中。欲使用该插头端子时,则是以手指施力于端子,将其抠出。对于一些手指较粗或是指力较弱的使用者,要将现有转接器的插头端子拨出是一件不容易的工作。另外,欧规插座大多会有一个凹陷的圆形区块(如图8中所示的欧规插座84),而现有转接器的外观大多为立方体结构,因此在将转接器用于欧规插座时,转接器的插脚会部份悬空于圆形区块中,导致转接器的牢固性不佳,容易受到轻微的外力而晃动。
因此,现有技术中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方案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万用转接器结构,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现有方形转接器存在的问题。
万用转接器结构,至少包括一壳体,其中具有一容置空间,且一侧面上具有复数个插座开口;
一插座单元,具有复数个插座端子;所述插座端子位于该壳体的容置空间中,并分别对应于所述插座端子;
以及一第一插头单元,设置于该壳体,具有一第一摇座、复数个第一插头端子以及一第一驱动件;该第一摇座具有一第一轴部、一第一驱动部以及复数个第一固定部;该第一摇座以该第一轴部并沿一第一轴向枢设于该壳体;该第一驱动部与该第一轴向相距一预定距离;所述第一插头端子连接于该第一摇座的第一固定部,并分别与该插座单元的插座端子电性连接;该第一驱动件以可移动的方式设置于该壳体上;该第一驱动件具有一第一抵接部,对应于该第一摇座的第一驱动部;
其中移动该第一驱动件后,该第一抵接部压抵该第一摇座的第一驱动部,借以对该第一摇座施以一转矩使该第一摇座枢转,进而造成该二第一插头端子的外端往远离该壳体的方向枢转。
进一步,该壳体上设有一轨道,该第一驱动件设有一第一引导部与该轨道结合,使该第一驱动件沿该轨道移动。
进一步,该壳体上设有一缺口,该第一驱动件设置于该缺口中。
进一步,该壳体上设有复数个第一插头端子槽,在一初始状态下,所述第一插头端子收容于所述第一插头端子槽中。
进一步,该第一插头单元的第一摇座具有一第一主段、以及二位于该第一主段的两端且沿着概与该第一主段垂直方向延伸的第一延伸段;该第一驱动部与该第一固定部设置于该第一主段上,该二第一延伸段上分别设有一该第一轴部。
进一步,该第一固定部为一螺孔,由一锁固件穿过该第一插头端子,再锁入该螺孔中。
进一步,更包含一第二插头单元,设置于该壳体,具有一第二摇座、复数个第二插头端子以及一第二驱动件;该第二摇座具有一第二轴部、一第二驱动部以及复数个第二固定部;该第二摇座以该第二轴部并沿一第二轴向枢设于该壳体;该第二驱动部与该第二轴向相距一预定距离;所述第二插头端子连接于该第二摇座的第二固定部,并分别与该插座单元的插座端子电性连接;该第二驱动件以可移动的方式设置于该壳体上;该第二驱动件具有一第二抵接部,对应于该第二摇座的第二驱动部;
移动该第二驱动件后,该第二抵接部压抵该第二摇座的第二驱动部,借以对该第二摇座施以一转矩使该第二摇座枢转,进而造成该二第二插头端子的外端往远离该壳体的方向枢转。
进一步,该第一插头单元的第一插头端子的枢转方向与该第二插头单元的第二插头端子的枢转方向相反。
进一步,该壳体上设有一轨道,该第二驱动件设有一第二引导部与该轨道结合,使该第二驱动件沿该轨道移动。
进一步,该壳体上设有一缺口,该第二驱动件设置于该缺口中。
进一步,该壳体上设有复数个第二插头端子槽,在一初始状态下,所述第二插头端子收容于所述第二插头端子槽中。
进一步,该第二插头单元的第二摇座具有一第二主段以及二位于该第二主段的两端且沿概与该第二主段垂直方向延伸的第二延伸段;该第二驱动部与该第二固定部设置于该第二主段上,该二第二延伸段上分别设有一该第二轴部。
进一步,该第二固定部分别为一管件,所述第二插头端子分别插入所述管件中而固定。
进一步,该第二插头单元更包括复数个辅助肋,枢设于该第二摇座上;所述辅助肋邻接所述第二插头端子。
进一步,各该辅助肋分别具有一槽,面对所述第二插头端子,使所述第二插头端子具有一部分位于所述辅助肋的槽中。
进一步,更包含一接地端子,枢设于该壳体上。
进一步,该壳体上设有一接地端子槽,在一初始状态下,该接地端子收容于该接地端子槽中。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能够带来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利用第一驱动件及第二驱动件的设计,将现有的以手指将插头端子抠出的操作方式,改为按压驱动件,使插头端子自行翻转为使用状态,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操作模式;并且利用辅助肋的设计,提高了万用转接器与插座结合时的稳定性,解决了现有方形转接器在使用于欧规插座时牢固性不足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显示第一插头单元与第二插头单元处于收藏状态;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显示第一插头单元转换为使用状态;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显示第二插头单元转换为使用状态;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显示第一种插头型态;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显示第二种插头型态。
图中,10-壳体、12-插座单元、14-第一插头单元、16-第二插头单元、18-壳件、20-盖件、22-容置空间、24-插座开口、26-插座端子、28-接地端子槽、30-第一插头端子槽、32-第二插头端子槽、34-缺口、36-轨道、38-接地端子、40-第一摇座、42-第一插头端子、44-第一驱动件、46-第一主段、48-第一延伸段、50-第一轴部、L1-第一轴向、52-第一驱动部、54-第一固定部、56-锁固件、58-第一抵接部、60-第一引导部、62-第二摇座、64-第二插头端子、65-辅助延伸段、66-第二驱动件、68-第二主段、70-第二延伸段、72-第二轴部、L2-第二轴向、74-第二驱动部、76-第二固定部、77-第二抵接部、78-第二引导部、80-辅助肋、82-槽、84-欧规插座、86-缺槽。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图1及图2分别显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中一种万用转接器结构在不同视角的外观示意图,图3为显示该万用转接器结构的分解示意图。该万用转接器结构包括:一壳体10、一插座单元12、一第一插头单元14,以及一第二插头单元16。
该壳体10具有一壳件18以及一盖件20,该壳件18中具有一容置空间22,一端具有一开口。该壳件18的底面设有复数个插座开口24。该插座单元12设置于该壳件18的容置空间22中,且具有复数个插座端子26,对应于所述插座开口24。该盖件20装设于该壳件18的开口处,用以封闭该容置空间22。在该盖件20的外侧面上设有一接地端子槽28,在该接地端子槽28的两侧各设有一第一插头端子槽30,在该二第一插头端子槽30的外侧分别设有一第二插头端子槽32。该盖件20在沿该接地端子槽28延伸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一缺口34。并在该缺口34的二相对侧壁上分别设有一轨道36。在该接地端子槽28中枢设有一对应英国插头规格的接地端子38。收藏时,将该接地端子38向内翻转至该接地端子槽28中;使用时,将该接地端子38向外翻转至直立状态。
该第一插头单元14包括:一第一摇座40、二第一插头端子42以及一第一驱动件44。该第一摇座40为一概呈U型的元件,具有一第一主段46、以及二位于该第一主段46的两端且沿着概与该第一主段46垂直方向延伸的第一延伸段48。该二第一延伸段48各别具有一向外延伸的第一轴部50,该二第一轴部50沿一第一轴向L1延伸。该第一主段46的中央处具有一第一驱动部52,而在该第一驱动部52的两侧分别具有一第一固定部54。该第一驱动部52不在该第一轴向L1上,且与该第一轴向L1相距一预定距离。在本实施例中,该二第一固定部54为设置于该第一摇座40上的二螺孔,并且藉由二锁固件56穿过该第一插头端子42后再锁入该螺孔,以使该二第一插头端子42固定于该第一固定部54;又,在本实施例中该二锁固件56为螺栓。
该第一摇座40设置于该盖件20的下方,并以该二第一轴部50枢接于该壳件18,使该第一驱动部52位于该缺口34处,且该二第一插头端子42分别穿过该盖件20的一孔而延伸至该二第一插头端子槽30中。该二第一插头端子42分别电性连接至该二插座端子26。该第一驱动件44为一概呈L型的板片,设置于该壳体10的缺口34中。该第一驱动件44的内侧具有一第一抵接部58,对应于该第一摇座40的第一驱动部52,另在两侧端面上各设有一第一引导部60。该二第一引导部60与该二轨道36结合,使该第一驱动件44以沿着该二轨道36滑移的方式设置于该壳体10的缺口34中。
请参阅图1与图4所示,图4为该万用转接器结构的剖面示意图。在一初始状态下,该第一驱动件44未被按压,该二第一插头端子42则是位于收容于该二第一插头端子槽30中的收藏位置。接着,请参阅图5所示,当该第一驱动件44被按压而向下移动后,该第一抵接部58会压抵该第一摇座40的第一驱动部52,以对该第一摇座40施以一转矩使该第一摇座40枢转,进而造成该二第一插头端子42的外端往远离该壳体10的方向枢转,离开该二第一插头端子槽30,往一呈直立状态的使用位置旋转。在本实施例中,按压该第一驱动件44,能够使该二第一插头端子42往外旋转一预定角度,此时该二第一插头端子42的外端已离开该二第一插头端子槽30,之后使用者可以继续将该二第一插头端子42移动至该使用位置。
请再参阅图1及图3,该第二插头单元16包括:一第二摇座62、二第二插头端子64以及一第二驱动件66。该第二摇座62为一概呈U型的元件,具有一第二主段68、以及二位于该第二主段68的两端且沿着概与该第二主段68垂直方向延伸的第二延伸段70。该二第二延伸段70各别具有一向外延伸的第二轴部72,该二第二轴部72沿一第二轴向L2延伸。该第二主段68的中央处具有一第二驱动部74,而在该第二驱动部74的两侧分别具有一第二固定部76。该第二驱动部74不在该第二轴向L2上,且与该第二轴向L2相距一预定距离。在本实施例中,该二第二固定部76为设置于该第二摇座62上的二管件,该第二插头端子64插入该二管件中后固定。
该第二摇座62设置于该盖件20的下方,位于该第一摇座40的相对侧,并以该二第二轴部72枢接于该壳件18,使该第二驱动部74位于另一缺口34处,且该二第二插头端子64分别穿过该盖件20的一孔而延伸至该二第二插头端子槽32中。该二第二插头端子64分别电性连接至该二插座端子26。该第二驱动件66为一概呈L型的板片,设置于该壳体10的缺口34中。该第二驱动件66的内侧具有一第二抵接部77,对应于该第二摇座62的第二驱动部74,另在两侧端面上各设有一第二引导部78。该二第二引导部78与该二轨道36结合,使该第二驱动件66以沿着该二轨道36滑移的方式设置于该壳体10的缺口34中。
与前述相同,请再参阅图1与图4所示,在一初始状态下,该第二驱动件66未被按压,该二第二插头端子64则是位于收容于该二第二插头端子槽32中的收藏位置。然后,请参阅第6图所示,当该第二驱动件66被按压而向下移动后,该第二抵接部77会压抵该第二摇座62的第二驱动部74,以对该第二摇座62施以一转矩使该第二摇座62枢转,进而造成该二第二插头端子64的外端往远离该壳体10的方向枢转,而离开该二第二插头端子槽32,往一呈直立状态的使用位置旋转。在本实施例中,按压该第二驱动件66,能够使该二第二插头端子64往外旋转一预定角度,此时该二第二插头端子64的外端已离开该二第二插头端子槽32,之后使用者可以继续将该二第二插头端子64移动至该使用位置。该第一插头单元14的第二插头端子42的枢转方向与该第二插头单元16的第二插头端子64的枢转方向相反。
接着,请参阅图7,其为显示该万用转接器结构的第一种插头型态。在本实施例中,该二第一插头端子42,为二呈平行的板片,形成适用于中国台湾、日本、美国等地的插头。
请参阅图3及图8,图8为显示该万用转接器结构的第二种插头型态。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插头单元16更具有二辅助肋80,该二辅助肋80分别具有一孔,该第二摇座62的二第二轴部72分别穿过该二孔,使该二辅助肋80枢设于该第二摇座62,并分别位于该二第二插头端子64的外侧。该二辅助肋80分别具有一槽82,面对该二第二插头端子64,使该二第二插头端子64具有一部分位于该槽82中,造成该二辅助肋80与该二第二插头端子64一起移动。另外,各该第二插头端子64具有一辅助延伸段65,利用旋转的方式,向外伸出或向内缩回固定。请参阅第8图所示,当该二第二插头端子64与该二辅助肋80被转动至使用位置时,会形成适用于欧洲地区的插头。当插入该地的欧规插座84时,该二辅助肋会嵌入于该欧规插座84中的二缺槽86,以提高本转接器与插座结合时的稳定性。
综上,本实用新型利用第一驱动件及第二驱动件的设计,将现有以手指将插头端子抠出的操作方式,改为按压驱动件,使插头端子自行翻转为使用状态,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操作模式;并且利用辅助肋的设计,提高了万用转接器与插座结合时的稳定性,解决了现有方形转接器在使用于欧规插座时牢固性不足的问题。
以上,虽然已经以如上的实施例举例而详细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然而本实用新型并非仅限定于此等实施方式而已。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应当能够明了并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再进行各种的更动与修饰;例如,将前述实施例中所例示的各技术内容加以组合或变更而成为新的实施方式,此等实施方式也当然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属内容。

Claims (17)

1.一种万用转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一壳体,其中具有一容置空间,且一侧面上具有复数个插座开口;
一插座单元,具有复数个插座端子;所述插座端子位于该壳体的容置空间中,并分别对应于所述插座端子;
以及一第一插头单元,设置于该壳体,具有一第一摇座、复数个第一插头端子以及一第一驱动件;该第一摇座具有一第一轴部、一第一驱动部以及复数个第一固定部;该第一摇座以该第一轴部并沿一第一轴向枢设于该壳体;该第一驱动部与该第一轴向相距一预定距离;所述第一插头端子连接于该第一摇座的第一固定部,并分别与该插座单元的插座端子电性连接;该第一驱动件以可移动的方式设置于该壳体上;该第一驱动件具有一第一抵接部,对应于该第一摇座的第一驱动部;
其中移动该第一驱动件后,该第一抵接部压抵该第一摇座的第一驱动部,借以对该第一摇座施以一转矩使该第一摇座枢转,进而造成该二第一插头端子的外端往远离该壳体的方向枢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万用转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壳体上设有一轨道,该第一驱动件设有一第一引导部与该轨道结合,使该第一驱动件沿该轨道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万用转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壳体上设有一缺口,该第一驱动件设置于该缺口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万用转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壳体上设有复数个第一插头端子槽,在一初始状态下,所述第一插头端子收容于所述第一插头端子槽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万用转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插头单元的第一摇座具有一第一主段、以及二位于该第一主段的两端且沿着概与该第一主段垂直方向延伸的第一延伸段;该第一驱动部与该第一固定部设置于该第一主段上,该二第一延伸段上分别设有一该第一轴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万用转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固定部为一螺孔,由一锁固件穿过该第一插头端子,再锁入该螺孔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万用转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第二插头单元,设置于该壳体,具有一第二摇座、复数个第二插头端子以及一第二驱动件;该第二摇座具有一第二轴部、一第二驱动部以及复数个第二固定部;该第二摇座以该第二轴部并沿一第二轴向枢设于该壳体;该第二驱动部与该第二轴向相距一预定距离;所述第二插头端子连接于该第二摇座的第二固定部,并分别与该插座单元的插座端子电性连接;该第二驱动件以可移动的方式设置于该壳体上;该第二驱动件具有一第二抵接部,对应于该第二摇座的第二驱动部;
移动该第二驱动件后,该第二抵接部压抵该第二摇座的第二驱动部,借以对该第二摇座施以一转矩使该第二摇座枢转,进而造成该二第二插头端子的外端往远离该壳体的方向枢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万用转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插头单元的第一插头端子的枢转方向与该第二插头单元的第二插头端子的枢转方向相反。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万用转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壳体上设有一轨道,该第二驱动件设有一第二引导部与该轨道结合,使该第二驱动件沿该轨道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万用转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壳体上设有一缺口,该第二驱动件设置于该缺口中。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万用转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壳体上设有复数个第二插头端子槽,在一初始状态下,所述第二插头端子收容于所述第二插头端子槽中。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万用转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插头单元的第二摇座具有一第二主段以及二位于该第二主段的两端且沿概与该第二主段垂直方向延伸的第二延伸段;该第二驱动部与该第二固定部设置于该第二主段上,该二第二延伸段上分别设有一该第二轴部。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万用转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固定部分别为一管件,所述第二插头端子分别插入所述管件中而固定。
14.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万用转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插头单元更包含有复数个辅助肋,枢设于该第二摇座上;所述辅助肋邻接所述第二插头端子。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万用转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各该辅助肋分别具有一槽,面对所述第二插头端子,使所述第二插头端子具有一部分位于所述辅助肋的槽中。
16.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万用转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接地端子,枢设于该壳体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万用转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壳体上设有一接地端子槽,在一初始状态下,该接地端子收容于该接地端子槽中。
CN201922185151.XU 2019-12-09 2019-12-09 万用转接器结构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112386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85151.XU CN211238682U (zh) 2019-12-09 2019-12-09 万用转接器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85151.XU CN211238682U (zh) 2019-12-09 2019-12-09 万用转接器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238682U true CN211238682U (zh) 2020-08-11

Family

ID=719194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185151.X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11238682U (zh) 2019-12-09 2019-12-09 万用转接器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23868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54618A (zh) * 2019-12-09 2020-02-28 洋基科技有限公司 万用转接器结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54618A (zh) * 2019-12-09 2020-02-28 洋基科技有限公司 万用转接器结构
CN110854618B (zh) * 2019-12-09 2021-08-20 洋基科技有限公司 万用转接器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126460A (en) Safety dual plug structure
US7497740B2 (en) Tandem-connected rotatable receptacle unit
US20150263447A1 (en) Wall socket having connecting module and wall switch having connecting module
JP4484885B2 (ja) プラグアダプタ
US9721735B2 (en) Multi-function charger
AU2013101081A4 (en) Power plug
US9985398B2 (en) Wall socket having connecting module and wall switch having connecting module
EP1162711A1 (en) Combination holder and battery charger
TWM379909U (en) Replaceable module for socket and socket with replaceable module
US10992093B1 (en) Universal adapter structure
CN103915717B (zh) 电连接器组件
KR20060009100A (ko) 절첩식 플러그를 구비한 어댑터
CN211238682U (zh) 万用转接器结构
US20020127898A1 (en) Connector having foldable plug and submerged plug
US8246363B2 (en) Safety socket
CN110854618B (zh) 万用转接器结构
CN218975946U (zh) 电连接器
KR20240025607A (ko) 주방기기
JP3227032U (ja) ユニバーサルアダプタ構造
CN211182748U (zh) 可替换式插头结构
TWI485943B (zh) 複合式轉換插頭結構
TWI723674B (zh) 萬用轉接器結構
CN210468320U (zh) 多用插头组件及电器
US20080064244A1 (en) Plug adapter with pivotally mounted prongs
JP3195400U (ja) 交流直流変換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811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10820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811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1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