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230590U - 柴油机后处理的侧置回转腔混合器 - Google Patents

柴油机后处理的侧置回转腔混合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230590U
CN211230590U CN202020025771.7U CN202020025771U CN211230590U CN 211230590 U CN211230590 U CN 211230590U CN 202020025771 U CN202020025771 U CN 202020025771U CN 211230590 U CN211230590 U CN 2112305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xer
rotary cavity
thermal
chamber
insul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02577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蒙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uheim Automotive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berspacher Exhaust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berspacher Exhaust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Eberspacher Exhaust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02577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2305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2305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2305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xhaust Gas After Treatment (AREA)

Abstract

一种柴油机后处理的侧置回转腔混合器,包括回转腔底板、混合器组件、喷嘴座和隔热组件,所述回转腔底板的上部设有圆形的上通孔,下部设有圆形的下通孔,所述回转腔底板的内侧固定有隔热组件,所述隔热组件包覆于回转腔底板的周缘从而在回转腔底板的内侧形成回转腔,所述混合器组件位于上通孔内侧和隔热组件之间以进行充分混合;所述混合器组件为前后设置的两片式结构,包含位于前侧的混合器前板和位于后侧的混合器后板,所述混合器前板和混合器后板之间形成混合腔;由此,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装卸维护方便,辅助焊接工装少,零件制造成本低,能很好利用排气能量,使尿素热解成氨气,达到性能要求,抗结晶能力表现良好。

Description

柴油机后处理的侧置回转腔混合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柴油机尾气后处理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柴油机后处理的侧置回转腔混合器。
背景技术
为应对国六柴油车排放法规的要求,在柴油机尾气后处理技术中,DOC(柴油氧化催化器)+DPF(柴油颗粒过滤器)+SCR(选择性催化还原器)的方案具有明显优势。在后处理与整车配套过程中,有时整车留给后处理布置的空间有限,为了满足空间结构设计要求,会牺牲混合器结构空间继而影响混合器结构设计,无法达到转换效率的要求。现有的U型结构方案,通常采用旋流管结构,在应对急剧苛刻的边界条件时,旋流管需要占用大量空间无法满足边界要求。同时,装配关系复杂,焊接工序较多,成本也更高。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设计者有鉴于上述缺陷,通过潜心研究和设计,综合长期多年从事相关产业的经验和成果,研究设计出一种柴油机后处理的侧置回转腔混合器,以克服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柴油机后处理的侧置回转腔混合器,其结构简单,装卸维护方便,能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即满足边界要求及性能排放要求,制造过程更为简便可行,工装也更少,零件制造成本也更低。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柴油机后处理的侧置回转腔混合器,包括回转腔底板、混合器组件、喷嘴座和隔热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回转腔底板的上部设有圆形的上通孔,下部设有圆形的下通孔,所述回转腔底板的内侧固定有隔热组件,所述隔热组件包覆于回转腔底板的周缘从而在回转腔底板的内侧形成回转腔,所述混合器组件位于上通孔内侧和隔热组件之间以进行充分混合;
所述混合器组件为前后设置的两片式结构,包含位于前侧的混合器前板和位于后侧的混合器后板,所述混合器前板和混合器后板之间形成混合腔。
其中:所述混合器组件的前端抵靠于上通孔的内壁。
其中:所述隔热组件的上端设有喷嘴座,所述混合器组件设有对应喷嘴座的喷入孔,所述喷嘴座贯穿隔热组件从而喷嘴能伸入混合器组件内进行喷入操作。
其中:所述喷入孔位于混合器后板的顶部。
其中:所述隔热组件包含回转腔内隔热罩、隔热棉和回转腔外隔热罩,所述回转腔内隔热罩位于隔热棉的内侧,所述回转腔外隔热罩位于隔热棉的外侧。
其中:所述隔热组件的上端设有喷嘴座,所述混合器组件设有对应喷嘴座的喷入孔,所述喷嘴座贯穿隔热组件从而喷嘴能伸入混合器组件内进行喷入操作,所述回转腔内隔热罩和回转腔外隔热罩设有供喷嘴座固定的安装孔,所述隔热棉设有供喷嘴座贯穿的穿孔从而提供喷嘴座准确的定位和安装。
其中:回转腔内隔热罩、隔热棉、回转腔外隔热罩以及喷嘴座之间均通过焊接进行固定。
其中:所述混合器后板压入回转腔内隔热罩内进行固定,所述混合器前板压入混合器后板内进行固定。
其中:所述混合器前板设有多个通气入口,混合器前板的中部竖向设有向外凸起的舌口部,所述混合器后板的下部形成中部内缩而两侧向外鼓出形成两侧混合出气道的蟹爪区,两侧的混合出气道下端形成贯通的通气出口。
其中:所述多个通气入口包含位于混合器前板上部两侧的两个第一通气入口、位于混合器前板中部横向间隔排列的四个第二通气入口以及位于混合器前板下部中间的一个第三通气入口,各通气入口的大小从第一通气入口、第三通气入口和第二通气入口依次从小至大排列以使混合器组件内部形成旋流。
通过上述结构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柴油机后处理的侧置回转腔混合器具有如下效果:
1、结构简单,装卸维护方便,辅助焊接工装少,零件制造成本低。
2、通过两半壳结构设计,在满足安装边界要求的同时,能很好利用排气能量,使尿素热解成氨气,达到性能要求,通过仿真计算,氨分布在SCR表面能达到98%以上,同时通过发动机台架试验,满足国六排放要求,抗结晶能力表现良好。
本实用新型的详细内容可通过后述的说明及所附图而得到。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柴油机后处理的侧置回转腔混合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图。
图3A显示了本实用新型混合器前板的气体流动示意图。
图3B显示了本实用新型混合器组件内的气体流动示意图。
图3C显示了本实用新型混合器组件分体后的气体流动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混合器前板;2、回转腔底板;3、混合器后板;4、喷嘴座;5、回转腔内隔热罩;6、隔热棉;7、回转腔外隔热罩。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和2,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柴油机后处理的侧置回转腔混合器。
所述柴油机后处理的侧置回转腔混合器包括回转腔底板2、混合器组件、喷嘴座4和隔热组件,所述回转腔底板2的上部设有圆形的上通孔,下部设有圆形的下通孔,所述上通孔和下通孔的周缘向外延伸有延伸凸缘,以便于安装和固定,所述回转腔底板2的内侧固定有隔热组件,所述隔热组件包覆于回转腔底板2的周缘从而在回转腔底板2的内侧形成回转腔,所述混合器组件位于上通孔内侧和隔热组件之间以进行充分混合,其中,所述混合器组件为前后设置的两片式结构,包含位于前侧的混合器前板1和位于后侧的混合器后板3,所述混合器前板1周缘和混合器后板3周缘贴合固定,以在两者之间形成混合腔。
其中,所述混合器组件的前端抵靠于上通孔的内壁。
其中,所述隔热组件包含回转腔内隔热罩5、隔热棉6和回转腔外隔热罩7,所述隔热棉的形状与回转腔一致,所述回转腔内隔热罩5位于隔热棉6的内侧,所述回转腔外隔热罩7位于隔热棉6的外侧。
其中,所述隔热组件的上端设有喷嘴座4,所述混合器组件设有对应喷嘴座4的喷入孔,所述喷嘴座4贯穿隔热组件从而喷嘴能伸入混合器组件内进行喷入操作。
其中,所述回转腔内隔热罩5和回转腔外隔热罩7设有供喷嘴座4固定的安装孔,所述隔热棉6设有供喷嘴座贯穿的穿孔,从而提供喷嘴座准确的定位和安装。
其中,所述喷入孔位于混合器后板3的顶部。
其中,回转腔内隔热罩5、隔热棉6、回转腔外隔热罩7以及喷嘴座4之间均通过焊接进行固定,所述混合器后板压入回转腔内隔热罩5内进行固定,所述混合器前板压入混合器后板内进行固定,所述混合器组件、隔热组件以及回转腔底板2之间通过焊接进行固定。
在具体的安装固定中,可先将混合器后板3压装至回转腔内隔热罩5内,再将回转腔内隔热罩5、隔热棉6、回转腔外隔热罩7以及喷嘴座4之间通过焊接进行固定,然后将回转腔底板2和前面焊接的部件再焊接在一起,最后将混合器前板1压入以完成所有结构。
其中,所述喷嘴座4卡固于所述安装孔中,优选的是,所述喷嘴座4的下端设有伸入安装孔的安装凸缘,所述喷嘴座4设有连通至混合器组件内的中心通孔,以供喷嘴伸入。
同时参见图3A、图3B和图3C,所述混合器前板设有多个通气入口,排气的气流垂直通过混合器前板,通过混合器前板的多个通气入口进入混合器组件的混合腔,同时利用气体的温度,反复加热混合器组件的内部表面,在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多个通气入口包含位于混合器前板上部两侧的两个第一通气入口、位于混合器前板中部横向间隔排列的四个第二通气入口以及位于混合器前板下部中间的一个第三通气入口,各通气入口的大小从第一通气入口、第三通气入口和第二通气入口依次从小至大排列,该些通气入口的位置,使混合器组件内部形成旋流,且混合器前板1的中部竖向设有向外凸起的舌口部,所述混合器后板的下部形成中部内缩而两侧向外鼓出形成两侧混合出气道的蟹爪区,两侧的混合出气道下端形成贯通至下通孔的通气出口,从而利用混合器前板的舌口部,及后板坡道区域的撞击使尿素分散成细小液滴,经过内部的反复高温加热后,容易热解成氨气,于此同时利用出气区域即混合器后板的蟹爪区能对尿素进行二次加热,更容易热解尿素。
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结构简单,装卸维护方便,辅助焊接工装少,零件制造成本低。
2、通过两半壳结构设计,在满足安装边界要求的同时,能很好利用排气能量,使尿素热解成氨气,达到性能要求,通过仿真计算,氨分布在SCR表面能达到98%以上,同时通过发动机台架试验,满足国六排放要求,抗结晶能力表现良好。
显而易见的是,以上的描述和记载仅仅是举例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应用或使用。虽然已经在实施例中描述过并且在附图中描述了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不限制由附图示例和在实施例中描述的作为目前认为的最佳模式以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教导的特定例子,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将包括落入前面的说明书和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任何实施例。

Claims (10)

1.一种柴油机后处理的侧置回转腔混合器,包括回转腔底板、混合器组件、喷嘴座和隔热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回转腔底板的上部设有圆形的上通孔,下部设有圆形的下通孔,所述回转腔底板的内侧固定有隔热组件,所述隔热组件包覆于回转腔底板的周缘从而在回转腔底板的内侧形成回转腔,所述混合器组件位于上通孔内侧和隔热组件之间以进行充分混合;
所述混合器组件为前后设置的两片式结构,包含位于前侧的混合器前板和位于后侧的混合器后板,所述混合器前板和混合器后板之间形成混合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柴油机后处理的侧置回转腔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器组件的前端抵靠于上通孔的内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柴油机后处理的侧置回转腔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组件的上端设有喷嘴座,所述混合器组件设有对应喷嘴座的喷入孔,所述喷嘴座贯穿隔热组件从而喷嘴能伸入混合器组件内进行喷入操作。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柴油机后处理的侧置回转腔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入孔位于混合器后板的顶部。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柴油机后处理的侧置回转腔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组件包含回转腔内隔热罩、隔热棉和回转腔外隔热罩,所述回转腔内隔热罩位于隔热棉的内侧,所述回转腔外隔热罩位于隔热棉的外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柴油机后处理的侧置回转腔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组件的上端设有喷嘴座,所述混合器组件设有对应喷嘴座的喷入孔,所述喷嘴座贯穿隔热组件从而喷嘴能伸入混合器组件内进行喷入操作,所述回转腔内隔热罩和回转腔外隔热罩设有供喷嘴座固定的安装孔,所述隔热棉设有供喷嘴座贯穿的穿孔从而提供喷嘴座准确的定位和安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柴油机后处理的侧置回转腔混合器,其特征在于:回转腔内隔热罩、隔热棉、回转腔外隔热罩以及喷嘴座之间均通过焊接进行固定。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柴油机后处理的侧置回转腔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器后板压入回转腔内隔热罩内进行固定,所述混合器前板压入混合器后板内进行固定。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所述的柴油机后处理的侧置回转腔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器前板设有多个通气入口,混合器前板的中部竖向设有向外凸起的舌口部,所述混合器后板的下部形成中部内缩而两侧向外鼓出形成两侧混合出气道的蟹爪区,两侧的混合出气道下端形成贯通的通气出口。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柴油机后处理的侧置回转腔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通气入口包含位于混合器前板上部两侧的两个第一通气入口、位于混合器前板中部横向间隔排列的四个第二通气入口以及位于混合器前板下部中间的一个第三通气入口,各通气入口的大小从第一通气入口、第三通气入口和第二通气入口依次从小至大排列以使混合器组件内部形成旋流。
CN202020025771.7U 2020-01-07 2020-01-07 柴油机后处理的侧置回转腔混合器 Active CN2112305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25771.7U CN211230590U (zh) 2020-01-07 2020-01-07 柴油机后处理的侧置回转腔混合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25771.7U CN211230590U (zh) 2020-01-07 2020-01-07 柴油机后处理的侧置回转腔混合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230590U true CN211230590U (zh) 2020-08-11

Family

ID=719217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025771.7U Active CN211230590U (zh) 2020-01-07 2020-01-07 柴油机后处理的侧置回转腔混合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23059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24538A (zh) * 2020-11-03 2021-02-05 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混合组件及u型混合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24538A (zh) * 2020-11-03 2021-02-05 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混合组件及u型混合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53843A (zh) 一种柴油内燃机后处理系统用scr尿素混合器
CN111350575A (zh) 一种国六柴油发动机紧耦合后处理器
CN211230590U (zh) 柴油机后处理的侧置回转腔混合器
CN112983604B (zh) 一种scr尿素溶液混合器
CN203742729U (zh) 催化转化器组件及排气系统
CN209385209U (zh) 一种柴油内燃机后处理系统用scr尿素混合器
CN112459878A (zh) 一种新型满足国六标准scr系统高效混合扰流装置
CN218862709U (zh) 混合器组件以及尾气后处理封装
CN209761535U (zh) 一种催化反应组件及后处理系统
CN207813720U (zh) 车辆排气后处理总成
CN205779138U (zh) 发动机排气后处理组件
CN214741574U (zh) 用于汽车尾气净化的旋流式混合器
CN211287851U (zh) 用于u型后处理器的改良混合器结构
CN112459884B (zh) 一种柴油国六b结构催化器
CN106762036B (zh) 车载尾气温差发电热交换器
CN211448803U (zh) 一种带有环形高效混合扰流装置后处理封装系统
CN214145630U (zh) 一种新型满足国六标准scr系统高效混合扰流装置
CN212838031U (zh) 一种直线型国六柴油发动机排气净化后处理装置
CN208831072U (zh) 一种商用车尾气后处理装置
CN211777661U (zh) 一种汽油机用带扰流板的催化净化器
CN203626931U (zh) 柴油汽车scr排放装置的混合器
CN203452873U (zh) Scr催化消声器及其混合管装置
CN211448805U (zh) 一种带有多叶片式高效混合扰流装置的后处理封装系统
CN220434859U (zh) 一种适用于国六发动机的高效scr混合器
CN219366138U (zh) 一种后处理用尿素混合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01815 area E, 2nd floor, building 3, No. 1180, Xingxian Road, Jiading Industrial Zone, Jiading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Puheim Automotive Technology (Shanghai) Co.,Ltd.

Address before: 201815 area E, 2nd floor, building 3, No. 1180, Xingxian Road, Jiading Industrial Zone, Jiading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before: EBERSPACHER EXHAUST TECHNOLOGY (SHANGHAI)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