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225992U - 起吊定位装置、吊架以及吊具 - Google Patents

起吊定位装置、吊架以及吊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225992U
CN211225992U CN201922386503.8U CN201922386503U CN211225992U CN 211225992 U CN211225992 U CN 211225992U CN 201922386503 U CN201922386503 U CN 201922386503U CN 211225992 U CN211225992 U CN 2112259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sitioning
container
hoisting
connecting arm
colum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38650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小伟
吴乐尧
叶阳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 Marine Heavy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 Marine Heavy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 Marine Heavy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 Marine Heavy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38650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2259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2259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2259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ad-Engaging Elements For Cra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起吊定位装置、吊架以及吊具,涉及吊装设备技术领域。该起吊定位装置包括连接臂、移动组件、定位座和定位柱;移动组件、定位座和定位柱均安装于连接臂,定位柱能够相对连接臂移动,连接臂具有第一定位面,定位座具有第二定位面,移动组件具有第三定位面,第一定位面、第二定位面和第三定位面这三者交叉且两两呈角度设置;连接臂能够相对集装箱移动,且当集装箱上一顶角处的三个侧面分别抵接于第一定位面、第二定位面和第三定位面,定位柱能够插入该顶角处角件上的定位孔中,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在进行集装箱起吊时定位不便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起吊定位装置、吊架以及吊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吊装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起吊定位装置、吊架以及吊具。
背景技术
集装箱用于装载货物,并便于用机械设备进行装卸搬运。在目前使用时,需要将装有货物的集装箱吊起并倾斜以便于将集装箱内的货物倒出。在集装箱的顶角处设置有角件,角件具有用于吊具连接的定位孔,当吊具与角件连接时,吊具能够将集装箱倾斜吊起。然而在实际使用时,需要先将集装箱相对吊具进行定位,然后将二者固定。但是在进行集装箱相对吊具定位时,因为工作人员并不能直观的看见角件上用于与吊具固定的安装孔,故而对准定位较为困难,导致对箱效率较低。
鉴于此,迫切需要一种起吊定位装置、吊架以及吊具,能够解决上述问题。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起吊定位装置,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在进行集装箱起吊时定位不便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起吊定位装置,包括连接臂、移动组件、定位座和定位柱;
所述移动组件、所述定位座和所述定位柱均安装于所述连接臂,且所述定位柱能够相对所述连接臂移动;所述连接臂具有第一定位面,所述定位座具有第二定位面,所述移动组件具有第三定位面,所述第一定位面、所述第二定位面和所述第三定位面这三者交叉且两两呈角度设置;
所述连接臂能够相对集装箱移动,且当集装箱上一顶角处的三个侧面分别抵接于所述第一定位面、所述第二定位面和所述第三定位面,所述定位柱能够插入该顶角处角件上的定位孔中。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集装箱能够绕所述定位柱的轴向摆动;
所述移动组件包括固设于所述连接臂的安装座、滑动连接于所述安装座的连接板以及连接于所述连接板的托辊,且集装箱的摆动能够驱动所述托辊绕所述托辊与所述连接板的连接点转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移动组件还包括连接柱;
所述连接板设置有沿自身移动方向延伸的长孔,所述连接柱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安装座,另一端穿过所述长孔,并能够沿所述长孔的长度方向在所述长孔内移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移动组件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安装座,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连接板,所述弹性件使得所述连接板具有回复初始状态的运动趋势。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起吊定位装置还包括距离传感器,所述距离传感器安装于所述连接臂,所述距离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连接板相对所述安装座的移动距离。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连接臂设置有通孔,所述定位柱插入所述通孔内,并能够在所述通孔内移动;
所述起吊定位装置还包括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安装于所述连接臂,且所述第一驱动件的动力输出端连接于所述定位柱。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吊架,以缓解上述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吊架,包括安装架和上述的起吊定位装置,所述起吊定位装置安装于所述安装架。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集装箱具有宽度棱边,所述起吊定位装置设置有两组,且两组所述起吊定位装置分别设置于所述宽度棱边的延伸方向的两端。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吊架还包括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安装于所述安装架,且所述第二驱动件的动力输出端连接于所述连接臂,所述第二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连接臂相对所述安装架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吊具,以缓解上述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吊具,包括正面吊具和上述的吊架,且所述吊架安装于所述正面吊具。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起吊定位装置,包括连接臂、移动组件、定位座和定位柱,移动组件、定位座以及定位柱均安装于连接臂,且定位柱能够相对连接臂移动。其中,连接臂具有第一定位面,移动组件具有第二定位面,定位座具有第三定位面,且第一定位面、第二定位面和第三定位面三者交叉于一点,且两两呈角度设置。在实际使用时,起吊定位装置相对集装箱移动,使得集装箱上一顶角处的三个侧面能够分别抵接于第一定位面、第二定位面和第三定位面,此时,定位柱能够插入至该顶角对应的角件上的定位孔,进而实现集装箱相对该起吊定位装置的定位安装。也就是说,该起吊定位装置只需完成对集装箱顶角处对应的三个侧面的定位,即可实现集装箱的定位安装,操作简便,提高对箱精确度和对箱效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吊架,包括安装架和上述的起吊定位装置,且起吊定位装置安装在安装架上,能够实现上述至少一个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吊具,包括正面吊具和上述的吊架,且吊架安装在正面吊具上,能够实现上述至少一个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起吊定位装置的第一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起吊定位装置的第二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吊架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吊架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吊具连接集装箱的示意图。
图标:10-连接臂;11-通孔;12-第一定位面;20-移动组件;21-安装座;22-连接板;23-托辊;24-辊轴;25-连接柱;30-定位座;31-第二定位面;41-定位柱;42-第一驱动件;51-距离传感器;100-起吊定位装置;110-安装架;120-第二驱动件;200-吊架;210-正面吊具;300-集装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如图1-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起吊定位装置包括连接臂10、移动组件20、定位座30和定位柱41;移动组件20、定位座30和定位柱41均安装于连接臂10,且定位柱41能够相对连接臂10移动;连接臂10具有第一定位面12,定位座30具有第二定位面31,移动组件20具有第三定位面,第一定位面12、第二定位面31和第三定位面这三者交叉且两两呈角度设置;连接臂10能够相对集装箱300移动,且当集装箱300上一顶角处的三个侧面分别抵接于第一定位面12、第二定位面31和第三定位面,定位柱41能够插入该顶角处角件上的定位孔中。
其中,第一定位面12和第二定位面31以及第三定位面能够相较于一点。集装箱300呈长方体结构设置,以集装箱300上顶角处对应的三个侧面分别为第一侧面、第二侧面和第三侧面,当该顶角移动至上述相交点时,第一侧面对应第一定位面12,第二侧面对应第二定位面31,第三侧面对应第三定位面。故而,在本实施例中,以连接臂10沿竖直方向延伸为例,定位座30固设于连接臂10朝向第一定位面12的一侧壁,且定位座30与连接臂10呈直角设置。定位柱41安装在连接臂10上,并能够相对连接臂10水平移动。移动组件20设置于连接臂10,且用于与集装箱300抵接。
在实际使用时,集装箱300的顶角处固设有角件,且角件上设置有用于定位柱41插入的定位孔。移动该起吊定位装置,以使连接臂10逐渐靠近集装箱300,当第一侧面抵接于第一定位面12,第二侧面抵接于第二定位面31,第三侧面抵接于第三定位面,进而实现集装箱300的三面定位。此时移动定位柱41,使得定位柱41插入集装箱300上角件的定位孔中,进而实现该起吊定位装置与集装箱300的定位安装。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侧面为集装箱300沿宽度方向的侧壁,第二侧面为集装箱300沿高度方向的侧壁,第三侧面为集装箱300沿长度方向的侧壁。当然,不仅限于上述方式,也可以是第一侧面对应集装箱300长度方向,第二侧面对应集装箱300的宽度方向,第三侧面对应集装箱300的高度方向,其只要能够实现对集装箱300的三面定位,以便于集装箱300相对起吊定位装置的定位安装即可。
请继续参考图1-图3,优选的,集装箱300能够绕定位柱41的轴向摆动;移动组件20包括固设于连接臂10的安装座21、滑动连接于安装座21的连接板22以及连接于连接板22的托辊23,且集装箱300的摆动能够驱动托辊23绕托辊23与连接板22的连接点转动。同时,起吊定位装置还包括距离传感器51,距离传感器51安装于连接臂10,距离传感器51用于检测连接板22相对安装座21的移动距离。
具体的,安装座21固设于连接臂10朝向定位座30的一侧壁,安装座21设置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滑动孔,连接板22插入该滑动孔中,并与滑动孔的孔壁滑动连接。连接板22的长度沿竖直方向延伸,且在连接板22的底部通过辊轴24与托辊23连接,托辊23能够绕辊轴24的轴向转动,进而使得托辊23与集装箱300的第三侧面为滚动接触,减小二者之间的磨损,并减低托辊23相对集装箱300卡死的概率。在实际使用时,待定位柱41插入定位孔中,集装箱300在吊具的作用下上移,此时集装箱300能够绕定位柱41的轴向摆动时,托辊23在集装箱300的摆动作用下绕辊轴24转动,同时集装箱300的摆动对托辊23产生向上的推力,进而推动连接板相对安装座21竖直上移。待集装箱300不再摆动时,连接板22不再相对安装座21上移。此时,安装在连接臂10上的距离传感器51能够检测连接板22相对安装座21的移动距离,进而确定集装箱300的旋转角度,以便于控制吊具是否继续工作。相较于现有技术中需要检测集装箱300的转动角度而言,该起吊定位装置将集装箱300绕定位柱41的摆动转化为连接板22相对安装座21的直线运动,只需检测连接板22相对安装座21的移动距离即可实现对吊具工作的判断,且距离检测更为简便有效,提高作业安全性,且降低检测成本。
其中,定位座30包括横板和相对且间隔设置的两个肋板,两个肋板均固设于连接臂10,且肋板的底部与横板固接,横板的底面为第二定位面31。其中,连接臂10的底部呈远离定位座30的一侧弯折,进而便于集装箱300滑入移动组件20与定位座30之间。
需要补充的是,距离传感器51如何进行距离检测属于现有成熟技术,并不属于本申请的改进点,故而不再赘述。
请继续参考图1和图2,优选的,移动组件20还包括连接柱25;连接板22设置有沿自身移动方向延伸的长孔,连接柱25的一端固设于安装座21,另一端穿过长孔,并能够沿长孔的长度方向在长孔内移动。通过这样的设置,进而形成连接板22相对安装座21沿竖直方向的滑动导向,也就是说,当连接板22在集装箱300的作用下上移时,连接柱25始终位于长孔内。
其中,长孔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连接柱25的数量与长孔的数量一一对应。当长孔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长孔沿连接板22的宽度方向间隔均布,每个长孔内对应插入一个连接柱25,进而提高连接板22相对安装座21滑动的平稳性。
优选的,移动组件20还包括弹性件,弹性件的一端连接于安装座21,另一端连接于连接板22,弹性件使得连接板22具有回复初始状态的运动趋势。
具体的,当集装箱300推动托辊23,进而驱动连接板22上移时,弹性件被拉伸产生弹性势能。当该集装箱300完成倾斜倒出物料并相对该起吊定位装置拆除后,此时托辊23失去集装箱300施加的向上的推力,弹性件产生的弹性势能转化为动力势能,促使连接板22相对安装座21下移,进而实现连接板22的回位操作,以便下一个集装箱300的定位安装。
其中,弹性件采用压缩弹簧。
请继续参考图1和图2,优选的,连接臂10设置有通孔11,定位柱41插入通孔11内,并能够在通孔11内移动;起吊定位装置还包括第一驱动件42,第一驱动件42安装于连接臂10,且第一驱动件42的动力输出端连接于定位柱41。
具体的,连接臂10具有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且二者相对且间隔设置,并均沿竖直方向延伸,通孔11的轴线沿水平方向延伸,并从第一侧壁贯穿第二侧壁。定位座30和安装座21均固设于第一侧壁,定位柱41从第二侧壁穿入,并能够从第一侧壁穿出,且当定位柱41从通孔11穿出至第一侧壁时,定位柱41能够插入位于集装箱300的角件上的定位孔内。在实际使用时,连接臂10远离定位座30的一侧面固设有第一基座,第一驱动件42的一端铰接于第一基座,第一驱动件42的动力输出端铰接于定位柱41远离第一侧壁的一端。此时,第二侧壁为第一定位面12。
其中,第一驱动件42采用第一气缸,第一气缸的缸体铰接于第一基座,第一气缸的活塞杆铰接于定位柱41,也就是活塞杆为第一驱动件42的动力输出端。缸体内设置有与活塞杆固接的活塞,活塞内缸体内做活塞运动以带动活塞杆同步运动,活塞杆带动定位柱41运动。
其中,在第一驱动件42的动力输出端设置有第一传感器,第一传感器能够检测活塞杆是否伸出。在第一驱动件42上设置有指示灯,且指示灯与第一传感器电连接。在实际使用时,该起吊定位装置还包括控制单元,且第一传感器、指示灯以及第一驱动件42分别与控制单元电连接。当第一传感器检测到活塞杆带动定位柱41伸出,使得定位柱41插入定位孔时,第一传感器能够将该检测信号传递至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接收到信号后控制指示灯亮绿灯,并控制第一驱动件42停止工作,此时为完成定位安装状态。当第一传感器检测到活塞杆并没有带动定位柱41伸出时,第一传感器能够将该检测信号传递至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接收到信号后控制指示灯亮黄灯,此时为未完成定位安装状态。当不需要定位柱41插入角件的定位孔中时,指示灯亮红灯。
需要补充的是,控制单元如何与第一传感器、指示灯以及第一驱动件42电连接,并如何实现控制的均属于现有成熟技术,并不属于本申请的改进点,故而不再赘述。
如图3和4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吊架,包括安装架110和上述的起吊定位装置100,起吊定位装置100安装于安装架110。在实际使用时,连接臂10的顶部竖直向上延伸,且延伸末端连接于安装架110,进而提高起吊定位装置100使用时的稳定性。
请继续参考图3,优选的,集装箱300具有宽度棱边,起吊定位装置100设置有两组,且两组起吊定位装置100分别设置于宽度棱边的延伸方向的两端。
具体的,两组起吊定位装置100相对且间隔布置,且两组起吊定位装置100之间的间距略大于集装箱300的宽度,以便于集装箱300安装于两组起吊定位装置100之间。在实际使用时,以集装箱300的宽度方向嵌入两个起吊定位装置100之间,故而两个起吊定位装置100中的连接臂10分别实现对集装箱300沿宽度方向的定位,即两个连接臂10上的第一定位面12分别与宽度棱边两侧的第一侧面抵接。随着连接臂10相对集装箱300继续移动,使得定位座30上的第二定位面31与集装箱300的顶面抵接,实现集装箱300沿高度方向的定位。同时,连接板22处于其初始状态,连接板22朝向定位座30的一侧面为第三定位面,第三定位面与集装箱300沿长度方向的一侧面抵接,实现集装箱300沿长度方向的定位。
请继续参考图3,优选的,吊架还包括第二驱动件120,第二驱动件120安装于安装架110,且第二驱动件120的动力输出端连接于连接臂10,第二驱动件120用于驱动连接臂10相对安装架110移动。
具体的,连接臂10的延伸端与安装架110滑动连接,且在安装架110设置有第二基座,第二驱动件120的一端铰接于第二基座,且第二驱动件120的动力输出端铰接于连接臂10的延伸端。通过第二驱动件120能够驱动连接臂10相对安装架110滑动。在实际使用时,每一个起吊定位装置100均对应设置有一个第二驱动件120,进而调整两个起吊定位装置100之前的间距大小,以适用于不同宽度的集装箱300。
其中,安装架110包括呈长方形的框架以及安装于框架内的横架,且横架的长度沿框架的宽度方向延伸,横架的中部与连接臂10的延伸末端连接,且横架与框架的长边滑动连接,进而实现连接臂10相对安装架110的滑动。
其中,第二驱动件120采用气缸,缸体铰接于第二基座,活塞杆铰接于连接臂10的延伸端,通过活塞在缸体内的活塞运动,带动活塞杆同步移动,进而通过活塞杆带动连接臂10相对安装架110移动。
需要补充的是,第一驱动件42和第二驱动件120还可以采用液压缸,其只要能够实现定位柱41相对连接臂10的移动以及连接臂10相对安装架110的移动即可。
需要补充的是,横架与框架的滑动连接可以通过滑轨实现,其只要能够实现二者之间的滑动连接即可。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吊具,包括正面吊具210和上述的吊架200,且吊架200安装于正面吊具210。具体的,安装架110的四个顶角处分别通过锁销与正面吊具210固定连接,进而实现吊架200相对正面吊具210安装。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起吊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臂(10)、移动组件(20)、定位座(30)和定位柱(41);
所述移动组件(20)、所述定位座(30)和所述定位柱(41)均安装于所述连接臂(10),且所述定位柱(41)能够相对所述连接臂(10)移动;所述连接臂(10)具有第一定位面(12),所述定位座(30)具有第二定位面(31),所述移动组件(20)具有第三定位面,所述第一定位面(12)、所述第二定位面(31)和所述第三定位面这三者交叉且两两呈角度设置;
所述连接臂(10)能够相对集装箱(300)移动,且当集装箱(300)上一顶角处的三个侧面分别抵接于所述第一定位面(12)、所述第二定位面(31)和所述第三定位面,所述定位柱(41)能够插入该顶角处角件上的定位孔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吊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集装箱(300)能够绕所述定位柱(41)的轴向摆动;
所述移动组件(20)包括固设于所述连接臂(10)的安装座(21)、滑动连接于所述安装座(21)的连接板(22)以及连接于所述连接板(22)的托辊(23),且集装箱(300)的摆动能够驱动所述托辊(23)绕所述托辊(23)与所述连接板(22)的连接点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起吊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组件(20)还包括连接柱(25);
所述连接板(22)设置有沿自身移动方向延伸的长孔,所述连接柱(25)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安装座(21),另一端穿过所述长孔,并能够沿所述长孔的长度方向在所述长孔内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起吊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组件(20)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安装座(21),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连接板(22),所述弹性件使得所述连接板(22)具有回复初始状态的运动趋势。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起吊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起吊定位装置还包括距离传感器(51),所述距离传感器(51)安装于所述连接臂(10),所述距离传感器(51)用于检测所述连接板(22)相对所述安装座(21)的移动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起吊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臂(10)设置有通孔(11),所述定位柱(41)插入所述通孔(11)内,并能够在所述通孔(11)内移动;
所述起吊定位装置还包括第一驱动件(42),所述第一驱动件(42)安装于所述连接臂(10),且所述第一驱动件(42)的动力输出端连接于所述定位柱(41)。
7.一种吊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架(110)和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起吊定位装置(100),所述起吊定位装置(100)安装于所述安装架(11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装箱(300)具有宽度棱边,所述起吊定位装置(100)设置有两组,且两组所述起吊定位装置(100)分别设置于所述宽度棱边的延伸方向的两端。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吊架还包括第二驱动件(120),所述第二驱动件(120)安装于所述安装架(110),且所述第二驱动件(120)的动力输出端连接于所述连接臂(10),所述第二驱动件(120)用于驱动所述连接臂(10)相对所述安装架(110)移动。
10.一种吊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正面吊具(210)和权利要求7-9任一项所述的吊架(200),且所述吊架(200)安装于所述正面吊具(210)。
CN201922386503.8U 2019-12-25 2019-12-25 起吊定位装置、吊架以及吊具 Active CN2112259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86503.8U CN211225992U (zh) 2019-12-25 2019-12-25 起吊定位装置、吊架以及吊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86503.8U CN211225992U (zh) 2019-12-25 2019-12-25 起吊定位装置、吊架以及吊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225992U true CN211225992U (zh) 2020-08-11

Family

ID=719337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386503.8U Active CN211225992U (zh) 2019-12-25 2019-12-25 起吊定位装置、吊架以及吊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22599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220015517A (ko) 배터리 교체용 이동 플랫폼 및 빠른 교체 시스템
US20180186612A1 (en) Lifting Device for Lifting a Vehicle with Integrated Motor Control, and System and Method Therefor
CN211225992U (zh) 起吊定位装置、吊架以及吊具
KR20150131462A (ko) 케이블 수밀성 시험장치
CN211338645U (zh) 一种建筑工程物料提升装置
CN201424342Y (zh) 集装箱起重机的八绳吊具上架
CN108120412B (zh) 间隙检测装置和机械设备
CN216560215U (zh) 一种电池贴胶检测装置
WO2022252566A1 (zh) 一种垂直移动机构及高空作业车
CN205660667U (zh) 翻转装置
EP4277872A2 (en) Manual displacement mechanism, and method for displacing a device
CN210665880U (zh) 一种负载电阻测试机
CN205294748U (zh) 一种电机式货叉架
CN105444685A (zh) 一种大型螺旋桨智能化检测装置
CN216272689U (zh) 一种吊装装置
CN216524851U (zh) 一种起重机防风能力检测装置
CN220953448U (zh) 一种深基坑支护组件
KR100488919B1 (ko) 열차차량의 하부작업용 리프트
CN213455517U (zh) 一种环境检测用传感器安装架
CN219285125U (zh) 一种气体检测装置
CN219620684U (zh) 一种c型吊钩及吊运设备
CN219075692U (zh) 一种六向运动机械臂
CN219694483U (zh) 桥梁荷载试验检测辅助装置
CN221027530U (zh) 一种升降装置
CN211946146U (zh) 一种自动伸缩式叉车平衡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