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214465U - 一种容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214465U
CN211214465U CN201921767976.6U CN201921767976U CN211214465U CN 211214465 U CN211214465 U CN 211214465U CN 201921767976 U CN201921767976 U CN 201921767976U CN 211214465 U CN211214465 U CN 2112144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iner
spacer
cavity
protrusion
wall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76797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igeon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igeon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igeon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Pigeon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76797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2144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2144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214465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容器。该容器包括瓶身、盖装置和吸管。其中,瓶身具有用于容纳流体的第一空腔。盖装置包括位于下方的隔离件以及位于隔离件上方的弹性按压件。隔离件与按压件形成位于盖装置内部的第二空腔。隔离件上形成有与第一空腔连通的多个微孔。当容器被倒置且按压件被按压后,按压件能够借助于自动复原而产生的吸力将第一空腔内的流体经由微孔引入第二空腔。将容器翻转摆正后,按压按压件可以在容器内部形成下雨场景。

Description

一种容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容器领域,其尤其适于用作婴幼儿的水杯、奶瓶等。
背景技术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会饮用诸如水、奶、果汁等饮料。特别地,婴幼儿需要频繁饮用水、牛奶等,以此满足自身的水分、营养需求。由于尚未发育良好,婴幼儿通过敞口的杯子或瓶子饮用饮料的情况下,饮料容易外溢而沾污衣服或外界。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婴幼儿多通过带有吸管的水杯或奶瓶饮用饮料。
对于带有吸管的水杯而言,如图1所示,水杯包括瓶身和盖子,盖子上设有吸管以及可转动地固定在盖子外缘端部的转动盖。盖子通过螺纹固定的方式固定在瓶身的开口端。正常情况下,转动盖的自由端固定在瓶身或盖子上,并且抵住吸管,吸管被弯折以防止瓶内液体外溢。转动盖被开启后,吸管恢复自然状态,人们可通过吸管吸入瓶身内的饮料。
现有的吸管式水杯在上述盖子的结构上做出了各类结构性设计,婴幼儿可以更为方便、安全地使用杯子。然而,现有的吸管式水杯无法与使用者产生互动,很难引起使用者喝水的兴趣。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根据现有技术的水杯的上述现状,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具备娱乐功能的容器,其可以引起婴幼儿饮用水、牛奶等饮料。
该目的通过根据本实用新型以下形式的一种容器来实现。该容器包括瓶身、盖装置和吸管。其中,所述瓶身具有用于容纳流体的第一空腔。所述盖装置可拆装地固定于所述瓶身的敞口端。所述吸管固定于所述盖装置上且被构造成能够连通所述第一空腔和所述容器的外部空间。
所述盖装置包括位于下方的隔离件以及位于所述隔离件上方的弹性按压件,所述隔离件与所述按压件形成位于所述盖装置内部的第二空腔,且所述隔离件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空腔连通的多个微孔,当所述容器被倒置且所述按压件被按压后,所述按压件能够借助于自动复原而产生的吸力将所述第一空腔内的流体经由所述微孔引入所述第二空腔。
在容器的第二空腔储存了液体后,使用人员可以将容器翻转摆正,此时,液体受自身重力影响而从微孔缓慢落下,形成下雨的场景。此外,在将容器翻转摆正后,使用人员也可按压按压件,此时,液体形成多个水柱向下喷出。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所述按压件上设有回气阀。按压按压件时,回气阀开启,第一空腔和外部空间彼此连通,因而,第二空腔和外部环境的压力相等,这将利于按压件借助自身的弹力自动复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回气阀具有附接在所述按压件的壁面的第一端以及远离所述第一端的第二端,且所述回气阀的内壁的横截面面积由所述第一端至所述第二端逐渐减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回气阀的第二端具有长条形的第一切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吸管包括用于与使用者的嘴接触的吸嘴端,所述吸嘴端倾斜地从盖装置向外延伸,且所述吸嘴端的中轴线与所述瓶身的中轴线之间夹角θ为:10°≤θ≤20°。
根据上述的容器,使用人员握持容器后,婴幼儿可以较为方便地接触吸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容器还具有可拆装地固定于所述瓶身的把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把手具有环形壁,所述环形壁的内壁面设有第一凸起;所述瓶身的敞口端的外壁面具有能够与所述第一凸起卡接配合的第二凸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凸起的数量不少于2个。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外壁面还包括限位凸起,当所述第一凸起卡接所述第二凸起时,所述限位凸起能够沿所述外壁面的周向限定所述第一凸起的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二凸起的数量不少于2个,且各个所述第二凸起之间沿所述外壁面的最小距离大于所述第一凸起的弧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容器还具有旋盖,所述旋盖的内壁面具有内螺纹,且上端具有沿径向朝内延伸的旋盖凸台;所述瓶身的开口端具有与所述内螺纹配合的外螺纹;所述按压件的下端具有与所述旋盖凸台配合的第一限位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按压件的内壁面具有第二限位槽,所述隔离件具有与所述第二限位槽配合的隔离件凸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隔离件的外壁面还具有隔离件凸台,当所述隔离件凸起卡接所述第二限位槽时,所述隔离件凸台的上端面抵接所述按压件的下端面。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一种其可以替换现有通过弯折吸管来避免瓶内液体外溢的简易结构。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通过在吸管上的特殊结构来实现。具体地,所述吸管包括用于与使用者的嘴接触的吸嘴端,所述吸嘴端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具有第二切口。其中,所述第二切口与所述吸嘴端的中轴线成锐角关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容器还包括可拆装地固定于所述瓶身上的保护盖,所述保护盖能够包绕所述盖装置和所述吸管上用于与使用者的嘴接触的吸嘴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把手具有能够容纳所述保护盖的下端部的容纳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微孔的孔径
Figure BDA0002241589860000041
为:
Figure BDA0002241589860000042
Figure BDA0002241589860000043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限位槽的下端面设有朝向所述按压件的下端面凹陷的凹槽,且所述旋盖凸台具有与所述凹槽配合的旋盖凸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凹槽的深度H为:0.8mm≤H≤1.2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容器包括瓶身、盖装置和吸管。其中,瓶身具有用于容纳流体的第一空腔。盖装置包括位于下方的隔离件以及位于隔离件上方的弹性按压件。隔离件与按压件形成位于盖装置内部的第二空腔。隔离件上形成有与第一空腔连通的多个微孔。当容器被倒置且按压件被按压后,按压件能够借助于自动复原而产生的吸力将第一空腔内的流体经由微孔引入第二空腔。将容器翻转摆正后,按压按压件可以在容器内部形成下雨场景。
附图说明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征、优点和功能,可以参考附图中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相同的部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附图旨在示意性地阐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没有任何限制作用,图中各个部件并非按比例绘制。
图1是现有技术的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容器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是图2所示容器的俯视图;
图5是图4中A-A方向的容器的剖视图;
图6是图4中B-B方向的容器的剖视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盖装置的俯视图;
图8是图7中D-D方向的该装置的剖视图;
图9是图8中的E位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10是图2的按压件的立体图;
图11-12是图2的隔离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1、图12分别从不同角度示出了隔离件的结构;
图13是图5的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4是表示旋盖的第一凸起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15是表示旋盖的第一凸起和瓶身的限位凸起的位置关系的示意性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
容器:100; 瓶身:101; 隔离件:102;
按压件:103; 把手:104; 保护盖:105;
吸管:106; 旋盖:107; 第二凸起:101.1;
外螺纹:101.2; 限位凸起:101.3、101.3A、101.3B;
微孔:102.1; 隔离件凸起:102.2;
隔离件凸台:102.3; 通孔:103.1; 回气阀:103.2;
第一限位槽:103.3; 凹槽:103.4; 第一凸起:104.1;
环形壁:104.2; 握持部:104.3; 贴附层:104.4;
隆起部:105.1; 上部部段:106.1 中部部段106.2;
下部部段:106.3。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这里所描述的仅仅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所述优选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想到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其他方式,所述其他方式同样落入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以下的具体描述中,例如“上”、“下”、“内”、“外”等方向性的术语,参考附图中描述的方向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部件可被置于多种不同的方向,方向性的术语是用于示例的目的而非限制性的。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倒置”是指翻转容器使得容器的瓶身的底部朝上、吸管上与使用者的嘴部接触的一端朝下的动作过程。
图2-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容器100的总体结构,其中图2示出了组装完毕的容器100,图3示出了分解后的容器100;图4以图2的俯视方向示出了容器100。如图2-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容器100包括瓶身101、盖装置和吸管106。其中,由PPSU、硅胶等透明或半透明材质制成的瓶身101具有用于容纳诸如水、果汁、奶、饮料等适于饮用的任何流体的第一空腔。
盖装置可拆装地固定于瓶身101的敞口端,其包括位于下方的隔离件102以及位于隔离件102上方的弹性按压件103。其中,隔离件102优选由PP制备;按压件103优选由硅胶制备。隔离件102与按压件103形成位于盖装置内部的第二空腔。
参见图11、12,隔离件102的下端面形成有与第一空腔连通的多个微孔102.1。微孔102.1的孔径
Figure BDA0002241589860000061
可设为0.5mm、0.6mm、0.8mm、1mm、1.2mm等。隔离件102下端面的孔径
Figure BDA0002241589860000062
和之间微孔102.1的孔径
Figure BDA0002241589860000063
的比值可选自45、46、47、48、49、50等值。
为了保证较佳的喷射效果,隔离件102下端面的面积和所有微孔102.1的横截面面积之和的比值应不大于25。
参见图5,其以图4的A-A方向示出了容器100的截面结构。如图5所示,容器100的吸管106固定于盖装置上,其从瓶身101的第一空腔穿过至盖装置的顶部并延伸至容器100的外部空间。
使用时,将液体倒入瓶身101,固定好盖装置后,倒置容器100并按压按压件103;而后,按压件103借助于自身的弹性自动复原并由此产生吸力,将第一空腔内的流体经由微孔102.1吸入第二空腔;最后,翻转摆正容器100,按压按压件103,液体从各个微孔102.1排出而形成下雨或瀑布的场景,由此可以提高婴幼儿饮用上述液体的兴趣。此外,在微孔102.1的孔径被设置成较大的情况下,无需按压按压件103,第二空腔内的液体也可以自由下落形成下雨或瀑布的场景。
参见图5并结合图8、10,其中,图8示出了图5的盖装置,图10从按压件103的底部斜向向上的角度示出了按压件103的结构。如上述附图所示,按压件103上设有回气阀103.2。回气阀103.2具有附接在按压件103的壁面的第一端(即图5的上端)以及远离第一端的第二端,且回气阀103.2的内壁的横截面面积由第一端至第二端逐渐减小。
优选地,回气阀103.2的第二端(即图6的上端)可设置成为开设有长条形第一切口的形式。回气阀103.2的最大截面积s优选被设为18mm2、20mm2、23mm2、26mm2、30mm2等等;第一切口的长度优选被设为3mm、4mm、5mm等。
在图6、10的示例中,回气阀103.2为底部位于上述按压件103壁面的四棱锥台结构。可替换地,回气阀103.2可以是其他多棱锥台结构或圆锥台结构。
回气阀103.2与按压件103可设为一体件,二者可以通过注塑的形式形成。制备时,先在模具内注入原材料,形成回气阀103.2位于上述第一端的中空底面以及位于第二端的实体顶面;而后通过切割的方式在顶面形成上述第一切口。
当按压件103被按压后,回气阀103.2的第一端的相对端上的壁面(也即图5的回气阀103.2的上部的两个相对端面)彼此靠拢,同时,回气阀103.2第二端的相对端的壁面朝相反反向张开,由此,回气阀103.2的第一切口被打开。可以理解的是,按压件103被按压而发生的形变程度越大,第一切口形成的通道越大。
图11-图12从不同角度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隔离件102。隔离件102形成为上端面开放的柱形结构,其优选由PP制备。为了便于固定吸管106,在图11-图12的示例中,隔离件102的具有一体形成的中空柱形体,该柱形体形成为吸管106的中间部段106.2。结合图3、5,吸管106的上部部段106.1、下部部段106.3可通过套接的方式分别固定在上述中间部段106.2的上、下端。
进一步参见图5、7,按压件103上设有供吸管106的上部部段106.1穿过的通孔103.1。该通孔103.1的朝向按压件103的斜上方倾斜,由此,在自然状态下,便于使用者的嘴与吸管106上部部段106.1接触。在制备容器100时,吸管106的上部部段106.1优选地被紧固在按压件103上,也即,上部部段106.1无缝隙地固定在通孔103.1上,以此可以避免倒置容器100后,液体由上部部段106.1和通孔103.1之间的缝隙溢出。
优选地,上部部段106.1中,其从按压件103外露的吸嘴端的中轴线O2-O2与瓶身101的中轴线O1-O1之间夹角θ被设定为10°、15°、20°等。吸管106的上部部段106.1、下部部段106.3可选择由具备弹性的硅胶等制成。
使用者可以通过握持瓶身101的方式使用容器100,还可以通过如图2-图6所示的可拆装地固定于瓶身101的把手104来使用容器100。在上述视图所示的把手104中,其具有环形壁104.2以及位于其外壁径向相对端的握持部104.3。
在图6所示的握持部104.3中,握持部104.3大致为球形构造。更为具体地,握持部104.3与婴幼儿自然收拢手指后而在手掌内形成的空间匹配,相较于常规的扁长形的握持部104.3,本实用新型的握持部104.3更便于婴幼儿自行握持握持部104.3。
握持部104.3的主体部分与环形壁104.2可一体地由诸如PP材料注塑而成。优选地,握持部104.3的表面还附有一层由TPE等相对柔软的材料制成的贴附层。贴附层可以改善握持部104.3的握持感受。
参见图3并结合图13、14来展示把手104与瓶身101之间的固定结构,其中,图13是图5的局部C的放大图;图14以图13的角度示意性地示出了第一凸起104.1的结构。如上述视图所示,环形壁104.2的内壁面设有第一凸起104.1;瓶身101的敞口端的外壁面具有能够与第一凸起104.1卡接配合的第二凸起101.1。
参见图14,第一凸起104.1包括下侧的倾斜部104.5和上侧的竖直部104.6。其中,倾斜部104.5由第一凸起104.1的下端朝环形壁104.2的径向内侧斜向上延伸至竖直部104.6。竖直部104.6的上端面被构造成与环形壁104.2的上端面齐平。竖直部104.6由所述环形壁104.2朝向径向内侧的延伸距离优选为0.5mm、0.8mm、1mm等任意值。
第二凸起101.1沿环形壁104.2的外周方向延伸。在图13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凸起101.1远离环形壁104.2的侧面为弧形构造。弧形侧面的竖向中心优选地被设成最远离环形壁104.2的部分。
施加一定的力量,将把手104朝向瓶身101按压,第一凸起104.1的倾斜部104.5贴合第二凸起101.1的弧形侧面并下移,与此同时,环形壁104.2沿径向向外张开;当第一凸起104.1的竖直部104.6的上端面下滑而越过第二凸起101.1的侧面的竖向中心后,环形壁104.2沿径向向内自然收缩;当第一凸起104.1的上端面滑移至第二凸起101.1的下端面时,把手104安装工作完成。
在图3所述的容器100中,第一凸起104.1、第二凸起101.1成对设置在径向相对端。第一凸起104.1、第二凸起101.1沿周向的延伸长度(弧长)较短。根据瓶身101的第一空腔的容积大小,第一凸起104.1、第二凸起101.1的尺寸可适应性选择,以此保证使用者握持把手104的握持部104.3时,把手104不会脱落。
为了防止把手104绕瓶身101转动,在图3的示例中,瓶身101外壁面的第二凸起101.1的周向相对侧分别设有限位凸起101.3。当第一凸起104.1卡接第二凸起101.1时,限位凸起101.3贴近第一凸起104.1的的周向相对侧。
可以理解,第一凸起104.1的数量事实上可以不必设成2个,其还可以设置成其他任意多个;第二凸起101.1的数量可对应地设置1个或任意多个。第一凸起104.1的数量与第二凸起101.1的数量可设为相同或不同。优选地,各个第二凸起101.1之间沿外壁面的最小距离大于第一凸起104.1的弧长,第二凸起101.1的数量多于第一凸起104.1的数量,这可有利地保证各个第一凸起104.1在任意状态下均卡接在相应的第二凸起101.1上。显然地,第二凸起101.1沿瓶身101的周向延伸形成闭环构造方式亦可以保证各个第一凸起104.1均卡接在第二凸起101.1上。
此外,上述限位凸起101.3也可以不必成对地设置在各个第二凸起101.1的周向两侧。事实上,在第二凸起101.1绕瓶身101顺时针、逆时针旋转路径上分别设置能够贴附第一凸起104.1的限位凸起101.3,即可防止把手104相对于瓶身101转动。例如,参见图15,其以容器100的俯视角度示出了设有3个第一凸起104.1的示例,其中,该图示意性地示出了第二凸起101.1和限位凸起101.3的位置关系。在图15所示的示例中,可任选地设置一个或多个用于防止把手104相对于瓶身101顺时针旋转的限位凸起101.3A;同时设置一个或多个用于防止把手104相对于瓶身101逆时针旋转的限位凸起101.3B。应当理解,在设置其他数量的第一凸起104.1的实施方式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基于上述构思设置对应数量、位置的限位凸起101.3。
在如图2-6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容器100还设有旋盖107。其中,旋盖107的内壁面具有内螺纹,且上端具有沿径向朝内延伸的旋盖凸台107.2。瓶身101的开口端具有与上述内螺纹配合的外螺纹101.2。同时,按压件103的下端具有与旋盖凸台107.2配合的第一限位槽103.3。旋盖凸台107.2卡入第一限位槽103.3后,将旋盖107旋拧固定于瓶身101,旋盖凸台107.2可将盖装置固定在瓶身101上。
参见图9,其为图8的E部分的放大图。第一限位槽103.3的下端面设有朝按压件103下端面凹陷的凹槽103.4。对应地,旋盖凸台107.2设有与上述凹槽103.4配合的旋盖凸起。凹槽103.4的深度H可设为0.8mm、1mm、1.2mm等。优选地,该凹槽103.4可设置成底边与第一限位槽103.3的下端面平齐的锥形构造。该锥形的顶角θ’优选被设置成35°、40°、45°等。
参见图8,旋盖凸起插入凹槽103.4后,即使使用人员用力过度使按压件103变形过度,旋盖凸起依旧可以牢固地卡接凹槽103.4,避免柔性的按压件103从旋盖107和隔离件102之间的周向通道(即图9的隔离件凸起102.2与旋盖凸台107.2之间限定的通道)滑脱。
参见图3,旋盖107的上端面优选设有一个或多个止转凸起107.1,按压件103的相应位置设有止转凹槽103.4(未示出)。
优选地,参见图3,为了避免多次拆装把手104而磨损、破坏瓶身101的外螺纹101.2,第一凸起104.1的上方设置光滑的避让面101.4,该避让面101.4沿周向的延伸长度略大于或者与第一凸起104.1沿周向的延伸长度。
参见图7-9,其中,图7以图2的俯视方向示出了盖装置的结构,图8是沿图7的D-D方向的截面图。按压件103的内壁面设有第二限位槽。隔离件102具有与上述第二限位槽配合的隔离件凸起102.2。由此,隔离件102可以方便与按压件103彼此拆装,方便清洗。
隔离件102朝按压件103的内腔的外壁面还具有隔离件凸台102.3。当隔离件凸起102.2卡接按压件103限位槽时,隔离件凸台102.3的上端面抵接按压件103的下端面。优选地,隔离件凸台102.3沿隔离件102轴线方向的高度D1可设为1.5mm、1.8mm、2.0mm等;隔离件凸台102.3沿隔离件102外壁面外凸的尺寸D2可设为2.0mm、2.3mm、2.6mm等。
在设置了上述隔离件凸台102.3的情况下,可以不必设置上述旋盖107而将该装置固定在瓶身101上,盖装置可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固定在瓶身101。具体地,在隔离件102外壁面位于隔离件凸台102.3的下方位置设置隔离件102外螺纹101.2,同时增大隔离件102的直径使得隔离件凸台102.3的外围直径大于瓶身101敞口端的直径。对应地,在瓶身101的相应位置设置与上述隔离件102外螺纹101.2配合的瓶身101内螺纹。当隔离件102被旋拧固定于瓶身101时,隔离件凸台102.3的下端面抵接瓶身101的上端面。
应当理解,在上述盖装置利用螺纹连接的方式固定在瓶身101上的方式中,可以省去上述第一限位槽103.3。优选地,在容器100安装完毕的情况下,按压件103的外壁面与瓶身101、隔离件凸台102.3的外壁面形成连续的表面。
进一步参见图5,吸管106上部部段106.1的吸嘴端内优选地设有隔板106.4,且该隔板106.4具有第二切口。第二切口与吸嘴端的中轴线O2-O2成锐角关系。由此,在自然状态下倒置容器100,瓶身101内的液体会被隔板106.4挡住而无法从吸管106溢出;当使用者咬合并吮吸吸管106时,吸管106发生变形而使得第二切口张开,瓶身101内的液体经由第二切口因变形而产生的通孔而被吸入使用者的嘴内。
第二切口的数量可以设置成1或2个,在设置成2个的情况下,优选将两个第二切口设置成彼此垂直。
容器100还包括可拆装地固定于瓶身101上的保护盖105,保护盖105能够包绕盖装置和吸管106的吸嘴端。
参见图3-5,保护盖105设有朝上突出的隆起部105.1。该隆起部105.1的形状与吸管106的形状适配。保护盖105紧紧地套在旋盖107或瓶身101后,其可以避免吸管106受污染,同时避免吸管106受挤压使得吸管106上的第二切口张开。
参见图5,把手104设有容纳槽104.7。固定了保护盖105后,保护盖105的下端部插入该容纳槽104.7,由此可以避免保护盖105受异物挤压而脱落。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仅由权利要求限定。得益于本实用新型的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认识到可将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结构的替代结构作为可行的替代实施方式,并且可将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组合以产生新的实施方式,它们同样落入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

Claims (20)

1.一种容器,其包括:
瓶身(101),所述瓶身(101)具有用于容纳流体的第一空腔;
盖装置,所述盖装置可拆装地固定于所述瓶身(101)的敞口端;
吸管(106),所述吸管(106)固定于所述盖装置上且被构造成能够连通所述第一空腔和所述容器(100)的外部空间;
其特征在于,所述盖装置包括位于下方的隔离件(102)以及位于所述隔离件(102)上方的弹性按压件(103),所述隔离件(102)与所述按压件(103)形成位于所述盖装置内部的第二空腔,且所述隔离件(102)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空腔连通的多个微孔(102.1),当所述容器(100)被倒置且所述按压件(103)被按压后,所述按压件(103)能够借助于自动复原而产生的吸力将所述第一空腔内的流体经由所述微孔(102.1)引入所述第二空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件(103)上设有回气阀(103.2),当所述按压件(103)被按压后,所述回气阀(103.2)被开启并连通所述第一空腔和所述外部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容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气阀(103.2)具有附接在所述按压件(103)的壁面的第一端以及远离所述第一端的第二端,且所述回气阀(103.2)的内壁的横截面面积由所述第一端至所述第二端逐渐减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容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气阀(103.2)的第二端具有长条形的第一切口。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容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管(106)包括用于与使用者的嘴接触的吸嘴端,所述吸嘴端倾斜地从盖装置向外延伸,且所述吸嘴端的中轴线与所述瓶身(101)的中轴线之间夹角θ为:10°≤θ≤2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100)还设有可拆装地固定于所述瓶身(101)的把手(10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容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104)具有环形壁(104.2),所述环形壁(104.2)的内壁面设有第一凸起(104.1);
所述瓶身(101)的敞口端的外壁面具有能够与所述第一凸起(104.1)卡接配合的第二凸起(101.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容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104.1)的数量不少于2个。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容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壁面还包括限位凸起(101.3),当所述第一凸起(104.1)卡接所述第二凸起(101.1)时,所述限位凸(101.3)起能够沿所述外壁面的周向限定所述第一凸起(104.1)的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容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起(101.1)的数量不少于2个,且各个所述第二凸起(101.1)之间沿所述外壁面的最小距离大于所述第一凸起(104.1)的弧长。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100)还具有旋盖(107),所述旋盖(107)的内壁面具有内螺纹,且上端具有沿径向朝内延伸的旋盖凸台(107.2);
所述瓶身(101)的开口端具有与所述内螺纹配合的外螺纹;
所述按压件(103)的下端具有与所述旋盖凸台(107.2)配合的第一限位槽(103.3)。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11所述的容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件(103)的内壁面具有第二限位槽,所述隔离件(102)具有与所述第二限位槽配合的隔离件凸起。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容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件(102)的外壁面还具有隔离件凸台(102.3),当所述隔离件(102)凸起卡接所述第二限位槽时,所述隔离件凸台(102.3)的上端面抵接所述按压件(103)的下端面。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管(106)包括用于与使用者的嘴接触的吸嘴端,所述吸嘴端内设有隔板(106.4),所述隔板(106.4)具有第二切口。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容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切口与所述吸嘴端的中轴线成锐角关系。
16.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容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100)还包括可拆装地固定于所述瓶身(101)上的保护盖(105),所述保护盖(105)能够包绕所述盖装置和所述吸管(106)上用于与使用者的嘴接触的吸嘴端。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容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104)具有能够容纳所述保护盖(105)的下端部的容纳槽(104.7)。
1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容器(100),其特征在于,微孔(102.1)的孔径
Figure FDA0002241589850000031
为:
Figure FDA0002241589850000032
19.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容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槽(103.3)的下端面设有朝向所述按压件(103)的下端面凹陷的凹槽(103.4),且所述旋盖凸台(107.2)具有与所述凹槽(103.4)配合的旋盖凸起。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容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103.4)的深度H为:0.8mm≤H≤1.2mm。
CN201921767976.6U 2019-10-21 2019-10-21 一种容器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112144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67976.6U CN211214465U (zh) 2019-10-21 2019-10-21 一种容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67976.6U CN211214465U (zh) 2019-10-21 2019-10-21 一种容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214465U true CN211214465U (zh) 2020-08-11

Family

ID=719306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767976.6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11214465U (zh) 2019-10-21 2019-10-21 一种容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21446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85027A (zh) * 2019-10-21 2019-12-20 贝亲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容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85027A (zh) * 2019-10-21 2019-12-20 贝亲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容器
CN110585027B (zh) * 2019-10-21 2024-05-10 贝亲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容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99107B (zh) 防溢饮用容器
EP2743201B1 (en) Cap
US6230923B1 (en) Drinking bottle provided with a flexible liquid-sucking member adapted to serve as a drinking straw
AU2018274705B2 (en) A valve assembly
EP1489951B1 (en) Drinking vessel
EP2400940B1 (en) Anti-colic baby feeding bottle
US11097876B2 (en) Non-spill drinking container lid device
RU2005106273A (ru) Непроливающие устройства для питья
US20210121368A1 (en) Bottle teat and cap for a drinking bottle
CN211214465U (zh) 一种容器
US8720712B1 (en) Feeding bottle
CN110585027B (zh) 一种容器
US10993561B2 (en) Dispensing fluids from drinking containers
US6942121B1 (en) Commercial container drinking adapter for juvenile use and drinking system
US20040118858A1 (en) Drink container for small children
US20060131309A1 (en) Drinking vessel
US11090231B2 (en) Compressible device for drinking container
EP3059180B1 (en) Weaning clip
CN209827612U (zh) 奶瓶
GB2380186A (en) Thick feed baby teat
CN217592499U (zh) 一种防喷水的冷萃吸管杯
JPS5933412Y2 (ja) 水虫薬用容器
KR101955154B1 (ko) 재활용 병 마개 겸용 손잡이
GB2413792A (en) Drink container with angled valve member
WO2017117323A1 (en) Bubble forming cap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811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510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811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510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