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213727U - 一种双关节拇外翻矫正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关节拇外翻矫正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213727U
CN211213727U CN201921692140.4U CN201921692140U CN211213727U CN 211213727 U CN211213727 U CN 211213727U CN 201921692140 U CN201921692140 U CN 201921692140U CN 211213727 U CN211213727 U CN 2112137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rrection
joint
toe
metatarsophalangeal joint
metatarsophalange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69214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晓燕
何应森
何觉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Norm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Norm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Chengdu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2169214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2137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2137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2137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rthopedics, Nursing, And Contrace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关节拇外翻矫正器,包括主支架、拇趾矫正机构、第一跖趾关节前端矫正机构、第一跖趾关节后端矫正机构、脚掌矫正机构和脚后跟固定机构,拇趾矫正机构用于缠绕固定脚拇趾,第一跖趾关节前端矫正机构和第一跖趾关节后端矫正机构分别缠绕固定于第一跖趾关节的前后端,脚掌矫正机构用于缠绕固定于脚掌,脚后跟固定机构绕过脚后跟绕套在脚小拇趾上;主支架上开设有一组平行设置的活动槽,活动槽内开设有铆钉孔,铆钉穿过第一通孔及铆钉孔将第一活动杆和第二活动杆转动连接在趾骨固定部上,分别形成第一、第二关节,活动关节可适应佩戴者的行走动作,在矫正第一足拇趾倾斜的同时足第一拇趾跖趾关节半脱位和IMA也能同时得到矫正,以解决现有的矫正器矫正范围不全面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双关节拇外翻矫正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拇外翻矫正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关节拇外翻矫正器。
背景技术
足拇趾向足第二趾过度倾斜称为拇外翻,是成年人足部常见的疾病。跖趾关节由各跖骨头与各趾的近节趾骨的中间底构成,脚趾畸形一般是在跖趾关节,跖趾关节半脱位,关节与关节不对应导致拇外翻。拇外翻形成时,除水平面上有第一跖趾关节向身体内侧突出外,拇长曲肌腱及拇长伸肌也会发生位移,位移后的拇长曲肌腱及拇长伸肌腱象弓弦一样使拇趾外翻畸形更加加剧,形成所谓的“绞盘式机制”,不仅引起足横弓塌陷及足底应力分布异常,还会形成恶性循环,引发第二趾锤状趾,第二、三跖骨头蹠面形成胼胝,第一跖趾关节突出部形成足拇囊炎等并发症。畸形形成后,难以自行矫形,造成足底疼痛,第一跖趾关节内侧疼痛,第一跖趾关节深部酸痛、负重疼痛等,随着拇外翻的发展疼痛会逐渐加重,步行困难,给患者生活带来极大不便。
拇外翻治疗方案分手术治疗和矫正保守治疗:拇外翻矫形手术往往需要断骨再接,有着拼接不正常、周围软组织出现僵硬、跖骨头坏死、肌腱粘连、术后活动受限等风险,而且手术费用昂贵。
拇外翻矫正保守治疗主要是使用拇外翻矫正器进行矫正,现有可转动的拇外翻矫正器,在活动关节设计方面,只设置一个转动关节,同时主支架长度不超过第一跖趾关节,转动的同时一方面会减弱矫正力度,一方面使跖趾关节受到摩擦,引发不舒适感,其稳定性和矫正强度都有不足。
再有,现有矫正器是从矫正足大拇趾倾斜角度进行设计,没有考虑足第一跖趾关节半脱位及由于第二第三趾骨同时有不同程度塌陷而引起第1,2跖骨间角IMA加大的情况,在矫正时,第一跖趾关节半脱位情况并没有得到改变,同时还有加大第1,2跖骨间角IMA的可能。
因此需要一种佩戴者行走时,矫正强度能够得到保证,同时起到不摩擦使跖趾关节,改良矫正效果范围不全面,使足第一拇趾跖趾关节半脱位和IMA(第1,2跖骨间角)得到矫正的拇外翻矫正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关节拇外翻矫正器,能实现矫正过程中不摩擦第一跖趾关节,在矫正第一足拇趾倾斜的同时,足第一拇趾跖趾关节半脱位和IMA也能同时得到矫正,以解决现有的矫正器舒适感差、矫正范围不全面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双关节拇外翻矫正器,包括主支架、拇趾矫正机构、第一跖趾关节前端矫正机构、第一跖趾关节后端矫正机构、脚掌矫正机构和脚后跟固定机构,所述主支架包括趾骨固定部和趾托杆,所述趾骨固定部和趾托杆之间通过弯曲部连接,所述趾骨固定部宽度大于所述趾托杆的宽度,所述拇趾矫正机构可拆卸安装在所述趾托杆的前端,所述第一跖趾关节前端矫正机构可拆卸安装在所述弯曲部,所述第一跖趾关节后端矫正机构可拆卸安装在所述趾骨固定部,所述脚掌矫正机构通过可拆卸安装在关节转动调节机构上,所述脚后跟固定机构可拆卸安装在所述趾骨固定部后端,所述拇趾矫正机构用于缠绕固定脚拇趾,所述第一跖趾关节前端矫正机构和第一跖趾关节后端矫正机构分别缠绕固定于第一跖趾关节的前后端,所述脚掌矫正机构用于缠绕固定于脚掌,所述脚后跟固定机构绕过脚后跟绕套在脚小拇趾上。
进一步地,所述趾骨固定部内侧安装有趾骨加压板,所述趾骨加压板上覆设有缓冲护垫。
进一步地,所述拇趾矫正机构包括一组第一矫正过孔和拇趾矫正带,一组所述的第一矫正过孔对称开设于所述趾托杆前端部的上下侧,所述拇趾矫正带的一端固定于其中一个第一矫正过孔,另一端绕过脚拇趾前端穿设于另一个第一矫正过孔并粘扣在拇趾矫正带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跖趾关节前端矫正机构包括一组第二矫正过孔和第一跖趾关节前端矫正带,一组所述的第二矫正过孔对称开设于所述弯曲部的上下侧,所述第一跖趾关节前端矫正带的一端固定于其中一个第二矫正过孔,另一端绕过脚拇趾后端穿设于另一个第二矫正过孔并粘扣在第一跖趾关节前端矫正带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跖趾关节后端矫正机构包括一组第三矫正过孔和第一跖趾关节后端矫正带,一组所述的第三矫正过孔对称开设于所述趾骨固定部前端的上下侧,所述第一跖趾关节后端矫正带的一端固定于其中一个第三矫正过孔,另一端绕过无名脚趾穿设于另一个第三矫正过孔并粘扣在第一跖趾关节后端矫正带上。
进一步地,所述关节转动调节机构包括第一活动杆、第二活动杆、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活动杆和第二活动杆上均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两端均开设有与所述第二通孔配合的第四通孔,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两端均开设有与所述第三通孔配合的第五通孔,所述趾骨固定部上开设有一组平行设置的活动槽,所述活动槽内开设有铆钉孔,铆钉穿过所述铆钉孔及第一通孔将第一活动杆和第二活动杆转动连接在所述趾骨固定部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活动杆和第二活动杆的宽度小于所述活动槽的宽度。
进一步地,所述脚掌矫正机构包括一组第四矫正过孔和脚掌矫正带,一组所述的第四矫正过孔分别开设于所述第一活动杆及第二活动杆上,所述脚掌矫正带的一端固定于其中一个第四矫正过孔,另一端绕过脚掌和脚背穿设于另一个第四矫正过孔并粘扣在脚掌矫正带上。
进一步地,所述脚后跟固定机构包括固定带和开设于所述趾骨固定部后端的固定带过孔,所述固定带的一端固定于固定带过孔,另一端绕过脚后跟绕套在脚小拇趾上。
进一步地,所述拇趾矫正带、第一跖趾关节前端矫正带、第一跖趾关节后端矫正带、脚掌矫正带和固定带均为魔术贴环保布带,所述魔术贴环保布带包括环保毛布带和设于所述环保毛布带末端的魔术贴勾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双关节拇外翻矫正器,主支架的趾骨固定部通过活动槽和铆钉配合再活动连接相对平行设置的第一活动杆和第二活动杆,第一活动杆和第二活动杆与均能在所述活动槽内转动一定范围,分别形成第一关节、第二关节,第一活动杆和第二活动杆之间又通过两根连接杆连接,第一活动杆和第二活动杆之间能相互联动,第一关节和第二关节能在一定角度范围内活动,活动关节可适应佩戴者的行走动作,能矫正第一跖趾关节半脱位及由于第二第三趾骨同时有不同程度塌陷而引起第1、2跖骨间角IMA加大的情况,双关节设计保证了佩戴者在行走的同时矫正力度不受影响;通过加长主支架长度,使其长度超过第一跖趾关节,关节转动部分位于主支架外侧且趾骨固定部宽度大于趾托杆的宽度,矫正器转动时趾骨固定部能保持形状,保护第一跖趾关节免受于因为矫正器关节转动而引起的摩擦,佩戴者行走时不会因为矫正器的转动而摩擦第一跖趾关节;再通过设计支架上矫正带穿孔的位置,使第一跖趾关节前端矫正带和第一跖趾关节后端矫正带分别定位于第一跖趾关节的前后端,矫正或防止足第一跖趾关节半脱位,第一跖趾关节后端矫正带能拉紧足第三趾和第一趾,配合矫正第1、2跖骨间角IMA,脚掌矫正带能矫正脚掌宽度,使足横弓得以矫正;本实用新型的矫正器改良了现有矫正器矫正范围不全面的问题,全面提高了拇外翻的矫正效果,矫正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矫正器使用时正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矫正器使用时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主支架结构爆炸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矫正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主支架结构的侧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主支架结构的正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活动杆与连接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矫正器使用时关节向下活动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矫正器使用时关节向上活动的示意图;
图中,1-主支架,101-趾骨固定部,102-趾托杆,103-弯曲部,2-拇趾矫正机构,201-第一矫正过孔,202-拇趾矫正带,3-第一跖趾关节前端矫正机构,301-第二矫正过孔,302-第一跖趾关节前端矫正带,4-第一跖趾关节后端矫正机构,401-第三矫正过孔,402-第一跖趾关节后端矫正带,5-脚掌矫正机构,501-第四矫正过孔,502-脚掌矫正带,6-脚后跟固定机构,601-固定带,602-固定带过孔,7-趾骨加压板,8-缓冲护垫,9-第一活动杆,10-第二活动杆,11-第一连接杆,12-第二连接杆,13-第一通孔,14-第二通孔,15-第三通孔,16-第四通孔,17-第五通孔,18-活动槽,19-铆钉孔,20-环保毛布带,21-魔术贴勾面,22-铆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参阅图1-10,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请参照图1-3,一种双关节拇外翻矫正器,包括主支架1、拇趾矫正机构2、第一跖趾关节前端矫正机构3、第一跖趾关节后端矫正机构4、脚掌矫正机构5和脚后跟固定机构6,所述主支架1包括趾骨固定部101和趾托杆102,所述趾骨固定部101和趾托杆102之间通过弯曲部103连接,所述趾骨固定部101宽度大于所述趾托杆102的宽度,所述拇趾矫正机构2可拆卸安装在所述趾托杆102的前端,所述第一跖趾关节前端矫正机构3可拆卸安装在所述弯曲部103,所述第一跖趾关节后端矫正机构4可拆卸安装在所述趾骨固定部101,所述脚掌矫正机构5可拆卸安装在关节转动调节机构上,所述脚后跟固定机构6可拆卸安装在所述趾骨固定部101后端,所述拇趾矫正机构2用于缠绕固定脚拇趾,所述第一跖趾关节前端矫正机构3和第一跖趾关节后端矫正机构4分别缠绕固定于第一跖趾关节的前后端,所述脚掌矫正机构5用于缠绕固定于脚掌,所述脚后跟固定机构6绕过脚后跟绕套在脚小拇趾上。
本实用新型的脚掌矫正机构5通过关节转动调节机构活动安装在所述趾骨固定部101上形成活动关节,活动关节可适应佩戴者的行走动作,第一跖趾关节前端矫正带302和第一跖趾关节后端矫正带402分别定位于第一跖趾关节的前后端,矫正或防止足第一跖趾关节半脱位,第一跖趾关节后端矫正带402能拉紧足第三趾和第一趾,配合矫正第1、2跖骨间角IMA,脚掌矫正带502能矫正脚掌宽度;本实用新型的矫正器改良了现有矫正器矫正范围不全面的问题。
请参照图4,所述趾骨固定部101内侧安装有趾骨加压板7,所述趾骨加压板7上覆设有缓冲护垫8。
本实用新型的趾骨加压板7的形状和跖趾关节形状吻合,所述趾骨加压板7的内侧面粘贴有缓冲护垫8,所述缓冲护垫8为高密度海绵或硅胶,粘贴在趾骨加压板7的内侧面可以保护第一跖趾关节不被摩擦受伤,其可替换更新。
请参照图5-7和图2,所述拇趾矫正机构2包括一组第一矫正过孔201和拇趾矫正带202,一组所述的第一矫正过孔201对称开设于所述趾托杆102前端部的上下侧,所述拇趾矫正带202的一端固定于其中一个第一矫正过孔201,另一端绕过脚拇趾前端穿设于另一个第一矫正过孔201并粘扣在拇趾矫正带202上。
本实用新型的拇趾矫正机构2能矫正脚拇趾的倾斜度。
请参照图5-7和图2,所述第一跖趾关节前端矫正机构3包括一组第二矫正过孔301和第一跖趾关节前端矫正带302,一组所述的第二矫正过孔301对称开设于所述弯曲部103的上下侧,所述第一跖趾关节前端矫正带302的一端固定于其中一个第二矫正过孔301,另一端绕过脚拇趾后端穿设于另一个第二矫正过孔301并粘扣在第一跖趾关节前端矫正带302上。
请参照图5-7和图2,所述第一跖趾关节后端矫正机构4包括一组第三矫正过孔401和第一跖趾关节后端矫正带402,一组所述的第三矫正过孔401对称开设于所述趾骨固定部101前端的上下侧,所述第一跖趾关节后端矫正带402的一端固定于其中一个第三矫正过孔401,另一端绕过无名脚趾穿设于另一个第三矫正过孔401并粘扣在第一跖趾关节后端矫正带402上。
第一跖趾关节前端矫正带302和第一跖趾关节后端矫正带402分别定位于第一跖趾关节的前后端,矫正或防止足第一跖趾关节半脱位,第一跖趾关节后端矫正带402能拉紧足第三趾和第一趾,能配合矫正第1、2跖骨间角IMA。
本实用新型的主支架1长度超过第一跖趾关节,主支架1由高强度材料制成,为一体型设计,抗拉力好,为异形长条状,一端为较宽大的跖骨固定部,另一端为趾托杆102,跖骨固定部和趾托杆102间有弯曲部103。
请参照图4和图8,所述关节转动调节机构包括第一活动杆9、第二活动杆10、第一连接杆11和第二连接杆12,所述第一活动杆9和第二活动杆10上均开设有第一通孔13、第二通孔14和第三通孔15,所述第一连接杆11的两端均开设有与所述第二通孔14配合的第四通孔16,所述第二连接杆12的两端均开设有与所述第三通孔15配合的第五通孔17,所述趾骨固定部101上开设有一组平行设置的活动槽18,所述活动槽18内开设有铆钉孔19,铆钉22穿过所述铆钉孔19及第一通孔13将第一活动杆9和第二活动杆10转动连接在所述趾骨固定部101上,分别形成第一、第二关节,活动关节可适应佩戴者的行走动作。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连接杆11和第二连接杆12均通过铆钉22将第一连接杆11和第二连接杆12安装在所述第一活动杆9、第二活动杆10上;第一活动杆9和第二活动杆10与均能在所述活动槽18内转动一定范围形成第一关节和第二关节,第一活动杆9和第二活动杆10之间又通过两根连接杆连接,使第一活动杆9和第二活动杆10之间能相互联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活动杆9和第二活动杆10的宽度小于所述活动槽18的宽度。
本实用新型的活动槽18可限制活动杆的转动范围,双关节设计使活动杆在转动时,仍有较大的矫正力度,并同时矫正足拇趾倾斜、第一跖趾关节半脱位,和IMA,效果都非常好。
进一步地,所述脚掌矫正机构5包括一组第四矫正过孔501和脚掌矫正带502,一组所述的第四矫正过孔501分别开设于所述第一活动杆9及第二活动杆10上,所述脚掌矫正带502的一端固定于其中一个第四矫正过孔501,另一端绕过脚掌和脚背穿设于另一个第四矫正过孔501并粘扣在脚掌矫正带502上。
本实用新型的脚掌矫正带502用于矫正脚掌宽度。
请参照图5-7,所述脚后跟固定机构6包括固定带601和开设于所述趾骨固定部101后端的固定带过孔602,所述固定带601的一端固定于固定带过孔602,另一端绕过脚后跟绕套在脚小拇趾上。
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带601穿过位于主支架1趾骨固定部101后端的一个单孔,绕过脚后跟,再绕套在足小脚趾上,一方面固定带601能起到固定矫正器的作用,另一方面还可以起到分开脚小拇趾的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拇趾矫正带202、第一跖趾关节前端矫正带302、第一跖趾关节后端矫正带402、脚掌矫正带502和固定带601均为魔术贴环保布带,所述魔术贴环保布带包括环保毛布带20和设于所述环保毛布带20末端的魔术贴勾面21。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矫正带和固定带601均采用婴儿魔术贴环保起毛布制成,其一端缝纫固定到孔中,另一端缝纫上婴儿魔术贴环保软勾面,并且穿过对应的孔后,折返过来粘扣在起毛布上。
如图9-10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矫正器的双关节设计使矫正强度能够得到保证,主支架1后端宽大的趾骨固定部101,保证矫正器转动时趾骨固定部能保持形状,保护足跖趾关节免受于因为矫正器关节转动而引起的摩擦。在第一跖趾关节前端矫正带302和第一跖趾关节后端矫正带402的共同作用下,可矫正或防止第一跖趾关节半脱位;同时第一跖趾关节后端矫正带能配合矫正IMA角,从而改良现有矫正器矫正范围不全面的问题,该矫正器全面提高了拇外翻的矫正效果,矫正效果好。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双关节拇外翻矫正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支架(1)、拇趾矫正机构(2)、第一跖趾关节前端矫正机构(3)、第一跖趾关节后端矫正机构(4)、脚掌矫正机构(5)和脚后跟固定机构(6),所述主支架(1)包括趾骨固定部(101)和趾托杆(102),所述趾骨固定部(101)和趾托杆(102)之间通过弯曲部(103)连接,所述趾骨固定部(101)宽度大于所述趾托杆(102)的宽度,所述拇趾矫正机构(2)可拆卸安装在所述趾托杆(102)的前端,所述第一跖趾关节前端矫正机构(3)可拆卸安装在所述弯曲部(103),所述第一跖趾关节后端矫正机构(4)可拆卸安装在所述趾骨固定部(101),所述脚掌矫正机构(5)通过可拆卸安装在关节转动调节机构上,所述脚后跟固定机构(6)可拆卸安装在所述趾骨固定部(101)后端,所述拇趾矫正机构(2)用于缠绕固定脚拇趾,所述第一跖趾关节前端矫正机构(3)和第一跖趾关节后端矫正机构(4)分别缠绕固定于第一跖趾关节的前后端,所述脚掌矫正机构(5)用于缠绕固定于脚掌,所述脚后跟固定机构(6)绕过脚后跟绕套在脚小拇趾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关节拇外翻矫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趾骨固定部(101)内侧安装有趾骨加压板(7),所述趾骨加压板(7)上覆设有缓冲护垫(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关节拇外翻矫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拇趾矫正机构(2)包括一组第一矫正过孔(201)和拇趾矫正带(202),一组所述的第一矫正过孔(201)对称开设于所述趾托杆(102)前端部的上下侧,所述拇趾矫正带(202)的一端固定于其中一个第一矫正过孔(201),另一端绕过脚拇趾前端穿设于另一个第一矫正过孔(201)并粘扣在拇趾矫正带(202)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关节拇外翻矫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跖趾关节前端矫正机构(3)包括一组第二矫正过孔(301)和第一跖趾关节前端矫正带(302),一组所述的第二矫正过孔(301)对称开设于所述弯曲部(103)的上下侧,所述第一跖趾关节前端矫正带(302)的一端固定于其中一个第二矫正过孔(301),另一端绕过脚拇趾后端穿设于另一个第二矫正过孔(301)并粘扣在第一跖趾关节前端矫正带(302)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关节拇外翻矫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跖趾关节后端矫正机构(4)包括一组第三矫正过孔(401)和第一跖趾关节后端矫正带(402),一组所述的第三矫正过孔(401)对称开设于所述趾骨固定部(101)前端的上下侧,所述第一跖趾关节后端矫正带(402)的一端固定于其中一个第三矫正过孔(401),另一端绕过无名脚趾穿设于另一个第三矫正过孔(401)并粘扣在第一跖趾关节后端矫正带(402)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关节拇外翻矫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关节转动调节机构包括第一活动杆(9)、第二活动杆(10)、第一连接杆(11)和第二连接杆(12),所述第一活动杆(9)和第二活动杆(10)上均开设有第一通孔(13)、第二通孔(14)和第三通孔(15),所述第一连接杆(11)的两端均开设有与所述第二通孔(14)配合的第四通孔(16),所述第二连接杆(12)的两端均开设有与所述第三通孔(15)配合的第五通孔(17),所述趾骨固定部(101)上开设有一组平行设置的活动槽(18),所述活动槽(18)内开设有铆钉孔(19),铆钉(22)穿过所述铆钉孔(19)及第一通孔(13)将第一活动杆(9)和第二活动杆(10)转动连接在所述趾骨固定部(101)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关节拇外翻矫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动杆(9)和第二活动杆(10)的宽度小于所述活动槽(18)的宽度。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关节拇外翻矫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脚掌矫正机构(5)包括一组第四矫正过孔(501)和脚掌矫正带(502),一组所述的第四矫正过孔(501)分别开设于所述第一活动杆(9)及第二活动杆(10)上,所述脚掌矫正带(502)的一端固定于其中一个第四矫正过孔(501),另一端绕过脚掌和脚背穿设于另一个第四矫正过孔(501)并粘扣在脚掌矫正带(502)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关节拇外翻矫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脚后跟固定机构(6)包括固定带(601)和开设于所述趾骨固定部(101)后端的固定带过孔(602),所述固定带(601)的一端固定于固定带过孔(602),另一端绕过脚后跟绕套在脚小拇趾上。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关节拇外翻矫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拇趾矫正带(202)为魔术贴环保布带,所述魔术贴环保布带包括环保毛布带(20)和设于所述环保毛布带(20)末端的魔术贴勾面(21)。
CN201921692140.4U 2019-10-11 2019-10-11 一种双关节拇外翻矫正器 Active CN2112137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92140.4U CN211213727U (zh) 2019-10-11 2019-10-11 一种双关节拇外翻矫正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92140.4U CN211213727U (zh) 2019-10-11 2019-10-11 一种双关节拇外翻矫正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213727U true CN211213727U (zh) 2020-08-11

Family

ID=719286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692140.4U Active CN211213727U (zh) 2019-10-11 2019-10-11 一种双关节拇外翻矫正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21372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58395B2 (en) Dynamic hallux tension device for treatment of plantar fasciitis
CN102046115B (zh) 用于预防或治疗伴随有足部变形的疾病的支撑结构
AU2007336920B2 (en) Foot support device
US7785283B1 (en) Ankle stabilizing device
CA2586249C (en) Knee brace having an adaptable thigh pad
US11617671B2 (en) Customizable knee brace intended for patients with osteoarthritis
US8585626B2 (en) Brace for dynamically correcting the bending of the joints of the lower limb
US20050222531A1 (en) Ankle braces
CN211213727U (zh) 一种双关节拇外翻矫正器
JP5808877B1 (ja) 踵足首サポーター
CN211156553U (zh) 一种助行踝前弹性拉力足踝矫形器
JP2019123952A (ja) 靴下型サポーター
CN210130979U (zh) 一种多功能矫正的3d打印踝足矫形器
US20190133804A1 (en) Ankle support
CN210843663U (zh) 一种家用型渐进式加强矫正第一跖趾关节的拇外翻矫正器
CN211583693U (zh) 拇趾矫正器
CN213218022U (zh) 踝关节固定器
CN214677808U (zh) 一种具有矫正功能的鞋
CN217339017U (zh) 一种用于改善划圈步态的踝足矫形器
JP6622763B2 (ja) サポーター
CN215688858U (zh) 一种足踝固定器
KR102462175B1 (ko) 발가락 스트레칭기
CN114366406A (zh) 一种踝足矫形器
JP3022256U (ja) 足関節保護装具
CN111407486A (zh) 一种适用于双足矫正的拇外翻矫正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