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203555U - 一种挂顶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挂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203555U
CN211203555U CN201921874830.1U CN201921874830U CN211203555U CN 211203555 U CN211203555 U CN 211203555U CN 201921874830 U CN201921874830 U CN 201921874830U CN 211203555 U CN211203555 U CN 2112035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m
plate
fixing
mounting base
adap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87483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汤泽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92187483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2035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2035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2035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ooks, Suction Cups, And Attachment By Adhesive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机械装配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挂顶装置,包括挂顶件及转接件,挂顶件包括安装基座、以及自安装基座相对的两侧弯折延伸的第一固定臂和第二固定臂;转接件包括用于固定挂顶设备的转接板、设置在转接板相对的两侧的枢接臂和接合臂、枢接臂与第一固定臂可拆卸地枢转连接,接合臂与第二固定臂可拆卸地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挂顶装置,操作简易效率高、易拆卸。

Description

一种挂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机械装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挂顶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及社会经济的发展,通讯设备、视频监控设备、照明设备等众多领域中的设备皆有挂顶需求,这些设备需要在天花板上挂顶吊装。
然而,现有的挂顶装置存在安装操作困难效率低、不易拆卸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挂顶装置,使得安装时操作简易效率高、易拆卸。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挂顶装置,包括:挂顶件,包括安装基座、以及自安装基座相对的两侧弯折延伸的第一固定臂和第二固定臂;转接件,包括用于固定挂顶设备的转接板、设置在转接板相对的两侧的枢接臂和接合臂、枢接臂与第一固定臂可拆卸地枢转连接,接合臂与第二固定臂可拆卸地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由于挂顶装置包括与天花板固定的挂顶件、以及与挂顶设备可拆卸固定的转接件,挂顶件与转接件可拆卸的固定连接,在更换挂顶装置上的装饰物、灯具等设备时,无需拆卸整个挂顶装置,只需拆卸下转接件、对转接件上的设备进行更换即可;安装时将转接件的枢接臂可拆卸地连接于挂顶件的第一固定臂,使得安装操作简易效率高、并且易拆卸,同时使得转接件可绕枢接臂旋转,从而利于另一侧进行固定连接;挂顶件的第二固定臂可拆卸地固定连接于转接件的接合臂,使得安装操作简易、效率高、容易拆卸,适用于有调试需求的设备,并且在拆卸后不影响挂顶设备的其它安装需求,适用于有多种安装需求的设备;并且安装时不需要旋转装置整体结构,不会导致线缆卷绕,从而适用于侧面出线缆的设备;此外在安装完成后挂顶件、转接件与挂顶设备连接为一体,使得挂顶设备整体美观,外观品质较高;最后,挂顶件、转接件位于挂顶设备轮廓之外,安装过程可视,提升了操作人员的安装效率,使得安装省力。
另外,第一固定臂包括自安装基座延伸的枢接板,以及设置在枢接板上的挂钩。在第一固定臂上使用挂钩与转接件的枢接臂可拆卸的挂接,使得安装简便,并且容易拆卸。
另外,枢接臂包括自转接板延伸的连接柱、自连接柱的末端弯折延伸的枢转轴,枢转轴可拆卸地卡入挂钩。枢转轴使用卡入的方式与挂钩挂接,实现挂钩对枢转轴的固持作用前提下,还能实现二者之间的相对转动,有利于在组装过程中,先将转接件的枢接臂一端固定在挂顶件上,再将绕枢转轴及卡钩形成的枢转结构转动转接件,以使转接件的接合臂一端靠近挂顶件的第二固定臂,并将接合臂卡入第二固定臂。
另外,枢接板包括与安装基座相接的顶缘以及与顶缘相对设置并远离安装基座的底缘,挂钩设置在底缘上。
另外,挂钩包括自底缘朝向安装基座弯曲延伸的弧形臂、自弧形臂末端朝向安装基座延伸的直臂、以及设置在直臂末端并具有导向面的导向臂。向安装基座延伸的直臂可以防止挂钩在安装过程中滑出,提升了挂顶装置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具有导向面的导向臂在挂钩安装过程中起导向作用,使得安装过程省力高效,提高安装效率。
另外,转接件还包括凸设在转接板上的止位筋,止位筋包括与转接板相连的连接部,以及相对远离转接板、并用于抵靠底缘的抵靠部。止位筋在转动转接件、以使接合臂卡入第二固定臂后抵靠枢接板的底缘,从而限制已卡入挂钩的枢转轴朝挂钩的开口方向运动,以保证转接件在非拆解状态下不会脱钩,提升挂顶装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另外,第二固定臂包括自安装基座延伸的卡扣板,以及设置在卡扣板上的卡扣孔。在第二固定臂上使用卡扣孔与转接件的接合臂可拆卸地扣合固定,使得安装简洁,并且容易拆卸。
另外,接合臂包括自转接板延伸的扣合板、以及设置在扣合板上的卡扣,扣合板可拆卸地贴合卡扣板,卡扣可拆卸地卡入卡扣孔。在接合臂上设置卡扣,与第二固定臂上的卡扣孔可拆卸地扣合固定,使得安装简洁,并且容易拆卸。
另外,第二固定臂还包括设置在卡扣板上的脱扣通孔,脱扣通孔正对贴合卡扣板的扣合板。在拆卸过程中卡扣与卡扣孔脱扣困难时,操作人员可以穿过脱扣通孔按压扣合板,使扣合板带动卡扣脱离卡扣孔,从而助力脱扣,提升了拆卸效率,使得拆卸过程省力,易拆卸。
另外,第二固定臂设有紧固螺钉和压铆螺母,紧固螺钉经由压铆螺母可旋入、旋出地设置在第二固定臂上;接合臂设有定位孔,定位孔正对紧固螺钉、并供紧固螺钉旋入及旋出。通过配合使用定位孔与紧固螺钉来使第二固定臂与接合臂可拆卸的固定连接,紧固螺钉在旋入第二固定臂后,继续穿过接合臂上的定位孔,限制了卡扣板与扣合板之间的位移,提升了挂顶装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还用于在使用卡扣与卡扣孔对第二固定臂与接合臂进行预固定连接后,使用紧固螺钉对扣合板进行保险固定连接,限制挂顶件与转接件的脱离,提升了挂顶装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压铆螺母使得紧固螺钉实现旋入、旋出运动,且保证紧固螺钉不会脱落,提升了挂顶装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中挂顶件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中转接件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中挂顶装置的安装过程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中挂顶装置的安装完成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中挂钩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方式中止位筋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方式中挂顶装置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方式中挂顶装置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方式中挂顶装置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方式中挂顶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挂顶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挂顶件1与转接件2。
挂顶件1包括安装基座11、以及自安装基座11相对的两侧弯折延伸的第一固定臂12和第二固定臂13。转接件2包括用于固定挂顶设备的转接板21、设置在转接板21相对的两侧的枢接臂22和接合臂23。枢接臂22与第一固定臂12可拆卸地枢转连接,接合臂23与第二固定臂13可拆卸地扣合固定。第一固定臂12包括自安装基座11延伸的枢接板121,以及设置在枢接板121上的挂钩122。枢接板121包括与安装基座11相接的顶缘以及与顶缘相对设置并远离安装基座11的底缘,挂钩122设置在底缘上。枢接臂22包括自转接板21延伸的连接柱221、自连接柱221的末端弯折延伸的枢转轴222,枢转轴222可拆卸地卡入挂钩122。第二固定臂13包括自安装基座11延伸的卡扣板131,以及设置在卡扣板131上的卡扣孔132。接合臂23包括自转接板21延伸的扣合板231、以及设置在扣合板231上的卡扣232,扣合板231可拆卸地贴合卡扣板131,卡扣232可拆卸地卡入卡扣孔132,卡扣232还包括顶倒角和脱扣倒角,转接板21在接合臂23一侧设有限位筋233。
安装前先将挂顶件1固定于安装平面,将转接件2固定于挂顶设备,本实施例不对挂顶件1固定于安装平面和转接件2固定于挂顶设备的固定方式做限制,可以为螺钉连接、粘贴连接、卡扣连接、磁吸连接等多种方式中的任一种。挂顶件1与转接件2的安装过程如图3所示,先将枢转轴222挂入挂钩122进行挂接,枢转轴222表面与挂钩122表面紧密贴合,即两表面形成相切的线接触状态,完成枢接臂22与第一固定臂12可拆卸地枢转连接;转接件2可绕挂接后的枢转轴222为中心轴旋转运动,对处于被挂起的转接件2底部施加推力,使整个转接件2绕枢转轴222逆时针旋转,逐步向挂顶件1的第二固定臂13一侧靠近,直至转接件2接合臂23上的卡扣132与第二固定臂13卡扣板131的下表面接触时,在推力和卡扣板131下表面阻力的共同作用下,接合臂23发生弯曲变形,使卡扣232沿卡扣板131的内侧表面滑向卡扣孔132并卡入,完成接合臂23与第二固定臂13可拆卸地扣合固定,进而完成挂顶装置整体的固定,安装完成后如图4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两个挂钩122之间的距离大于与两个枢转轴222相连的两个连接柱221之间的距离,以便于挂钩122与枢转轴222能够顺畅的挂接。由于卡扣232为设置在扣合板231上的凸起结构,在组装过程中,当转接件2绕枢转轴222轴旋转而被压向安装基座11时,卡扣232会与卡扣板131的底部边缘发生干涉而抵在卡扣板131底部边缘,扣合板231在推力作用下继续朝靠近安装基座11的方向移动时,卡扣232会在卡扣板131向内挤压的作用下带动扣合板231发生轻微弯曲形变、贴着卡扣板131内表面朝靠近安装基座11的方向滑动、直至滑至卡扣孔132内,卡扣232与卡扣孔132扣合后,卡扣板131不再挤压卡扣232,扣合板231恢复原状而与卡扣板131贴合。优选的,卡扣232上缘设有顶倒角,其作用为在卡扣232与卡扣板131接触时,可起到减少与卡扣板131底边的干涉、确保卡扣232顺畅地在卡扣板131的挤压下带动扣合板231发生形变、继而顺利滑入卡扣孔132的作用,实现安装省力高效的目的;在转接板21的接合臂23一侧设有限位筋233,在卡扣232卡入后限制转接板21的逆时针转动,保证转接板21的卡扣232和卡扣孔132准确配合。
拆卸时,先向转接件2的卡扣232施加向内的推力和向下的拉力,使卡扣232脱扣,使转接件2处于竖直状态,然后托起转接件2使其脱钩,完成拆解步骤。优选的,在卡扣232下缘设有脱扣倒角,在操作人员施加向下拉力时,便于卡扣22脱扣。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理解和说明,本实施例以第一固定臂12通过挂钩122挂接于枢接臂22、第二固定臂13通过卡扣232卡接于接合臂23的方案进行举例,而实际实施中并不仅限于这两种连接方式,本实施例不对第一固定臂12与枢接臂22、第二固定臂13与接合臂23的连接方式进行限制。
本实施例相对有现有技术而言,挂顶装置由挂顶件1、转接件2组成,安装时将挂顶件1的第一固定臂12通过挂钩122可拆卸地连接于转接件2的枢接臂22,挂顶件1的第二固定臂13通过卡扣232可拆卸地扣合固定于转接件2的接合臂23,使得安装操作简易、效率高、并且容易拆卸,对于有调试需求的设备,可以轻松拆卸进行调试;并且拆卸后的挂顶设备不带挂顶件1,不影响挂顶设备的其它安装需求,适用于有多种安装需求的设备;安装时不需要旋转装置整体结构,对于侧面出线缆的设备不会阻碍线缆的出线;此外没有使用线绳或杆件连接固定,而是使用可与挂顶设备看为一体的结构,同时挂顶装置的高度较低,可提升设备整体外观品质,较为美观;最后,挂顶件1、转接件2都位于挂顶设备轮廓之外,则此过程操作人员是可视的,且固定所用到的枢转轴222与挂钩122、卡扣232与卡扣孔132等结构,固定方式简便,可保证即使在盲眼状态下也可以准确配合,提升了操作人员的安装效率,使得安装省力。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挂顶装置。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主要区别之处在于:在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挂钩122包括自底缘朝向安装基座弯曲延伸的弧形臂1221、自弧形臂末端朝向安装基座延伸的直臂1222、以及设置在直臂末端并具有导向面的导向臂1223。
挂钩122由弧形臂1221、直臂1222、导向臂1223三部分组成。弧形臂1221起到挂接枢转轴222的作用;直臂1222可以防止挂钩在安装过程中滑出造成危险,提升了挂顶装置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具有导向面的导向臂1223在挂钩安装过程中起导向作用,使挂接枢转轴222得过程更加顺畅,实现了安装过程省力高效、提高安装效率的目的。
本实施例中,通过对挂钩122增设直臂1222与导向臂1223,提升了挂顶装置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实现了安装过程省力高效、提高安装效率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挂顶装置。第三实施方式与第二实施方式大致相同,主要区别之处在于:在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转接件2还包括凸设在转接板21上的止位筋3,止位筋3包括与转接板21相连的连接部31,以及相对远离转接板21、并用于抵靠底缘的抵靠部32。
止位筋3为通过连接部31连接于转接板21的竖筋,为了便于理解和说明本实施例将以并排设置两个止位筋3为例进行说明,但本实施例并不对止位筋3的数量和排布方式进行限制。挂顶件1与转接件2组装完成后,枢转轴222与挂钩122挂接,止位筋3的抵靠部32抵靠于枢接板121的底部,使得带挂钩122的枢接板121向上移动时会被止位筋3阻挡,实现枢接板121无法上移以避免挂钩122拖钩。在拆卸时,将转接件2绕枢转轴222顺时针旋转后,带动止位筋3一起旋转同时抵靠部32脱离枢接板121的底部,使得挂钩122与枢转轴222分离。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转接板21上设止位筋3,止位筋3在转动转接件2、以使接合臂23卡入第二固定臂13后抵靠枢接板121的底缘,从而限制已卡入挂钩122的枢转轴222朝挂钩122的开口方向运动,以提升挂顶装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挂顶装置。第四实施方式与第三实施方式大致相同,主要区别之处在于:在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第二固定臂13还包括设置在卡扣板131上的脱扣通孔4,脱扣通孔4正对贴合卡扣板131的扣合板231。
本实施例中的挂顶装置在拆卸时,如果难以对卡扣232施加向内的推力和向下的拉力,出现卡扣232与卡扣孔132脱扣困难时,操作人员可用手指穿过脱扣通孔4后按压扣合板231,从而带动卡扣232向内位移,实现助力脱扣。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卡扣板131上设置脱扣通孔4,使卡扣232与卡扣孔132脱扣困难时,操作人员可以穿过脱扣通孔4按压扣合板231,使扣合板231带动卡扣232脱离卡扣孔132,从而助力脱扣,提升了拆卸效率,使得拆卸过程省力,易拆卸。
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挂顶装置。第五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主要区别之处在于:在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第二固定臂13设有紧固螺钉5;接合臂23设有定位孔6,定位孔6正对紧固螺钉5、并供紧固螺钉5旋入及旋出。
将挂顶件1与转接件2组装连接时,可以先将两个枢转轴222分别挂入两个挂钩122进行挂接,完成枢接臂22与第一固定臂12可拆卸地枢转连接;向上推动转接件2,使整个转接件2绕枢转轴222逆时针旋转,逐步向挂顶件1的第二固定臂13一侧靠近,直至接合臂23靠近第二固定臂13并与第二固定臂13重叠,此时定位孔6正对紧固螺钉5,将紧固螺钉5旋入第二固定臂13直至穿过接合臂23上的定位孔6,实现接合臂23与第二固定臂13的固定连接。
拆卸时,先将紧固螺钉5经压铆螺母7依次旋出定位孔6和第二固定臂13,使得接合臂23与第二固定臂13分离,再旋转转接件2使其处于竖直状态,然后托起转接件2使其脱钩,完成拆解步骤。
优选的,第二固定臂13还设有压铆螺母7,紧固螺钉5经由压铆螺母7可旋入、旋出地设置在第二固定臂13上。压铆螺母7用于将旋入的紧固螺钉5锁紧,保证紧固螺钉不会脱落,提升了挂顶装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接合臂23与第二固定臂13的连接处使用可旋入旋出的紧固螺钉进行可拆卸的固定连接,使得安装与拆卸过程简易省力。
本实用新型的第六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挂顶装置。第六实施方式与第五实施方式大致相同,主要区别之处在于:在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方式中,如图9所示,第二固定臂13包括设置在卡扣板131上、并可旋入及旋出卡扣板131的紧固螺钉5,接合臂23包括设置在扣合板231上的定位孔6,定位孔6正对紧固螺钉5、并供紧固螺钉5旋入及旋出,紧固螺钉6经由压铆螺母7可旋入、旋出地设置在卡扣板131上。
卡扣232沿卡扣板131的内侧表面滑向卡扣孔132并卡入,完成接合臂23与第二固定臂13的预固定后,将紧固螺钉5旋入卡扣板131并继续向前旋进,直到紧固螺钉5进入定位孔6并被压铆螺母7锁紧。此时紧固螺钉5限制了卡扣板131与扣合板231之间的上下位移,实现了保险固定。定位孔6的直径稍大于紧固螺钉5的直径,以便于紧固螺钉5旋入,同时定位孔6外侧边缘上设有定位孔倒角61,便于在定位孔6和紧固螺钉5的轴线有小偏差时,紧固螺钉5仍可顺利旋入定位孔6,安装时便捷省力。
本实施例中通过配合使用紧固螺钉5与定位孔6,在对接合臂23与第二固定臂13进行预固定连接后,使用紧固螺钉5对扣合板231进行保险固定,紧固螺钉5在旋入第二固定臂13后,继续穿过接合臂23上的定位孔6,限制了卡扣板131与扣合板231之间的位移,从而限制了挂顶件1与转接件2的脱离,提升了挂顶装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使用压铆螺母7对紧固螺钉6进行限位,防止紧固螺钉6脱落,提升了挂顶装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第七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挂顶装置。第七实施方式与第六实施方式大致相同,主要区别之处在于:在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方式中,如图10所示,卡扣孔132为一矩形孔,卡扣232对应为一矩形卡扣。
先将枢转轴222挂入挂钩122进行挂接,完成枢接臂22与第一固定臂12可拆卸地枢转连接;向上推动转接件2,使整个转接件2绕枢转轴222逆时针旋转,逐步向挂顶件1的第二固定臂13一侧靠近,直至卡扣232与第二固定臂13卡扣板131的下表面接触时,在推力和卡扣板131下表面阻力的共同作用下,扣合板231发生弯曲变形,使矩形的卡扣232沿卡扣板131的内侧表面滑向矩形的卡扣孔132并卡入,完成接合臂23与第二固定臂13可拆卸地扣合预固定。之后,将紧固螺钉5旋入卡扣板131并继续向前旋进,直到紧固螺钉5进入定位孔6并被压铆螺母7锁紧。此时紧固螺钉5限制了卡扣板131与扣合板231之间的上下位移,实现了保险固定。本实施例中通过使用矩形的卡扣孔132和卡扣232,使得卡扣孔132和卡扣232的设计更加灵活,可根据各种使用情况进行灵活选择。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挂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挂顶件,包括安装基座、以及自所述安装基座相对的两侧弯折延伸的第一固定臂和第二固定臂;
转接件,包括用于固定挂顶设备的转接板、设置在所述转接板相对的两侧的枢接臂和接合臂、所述枢接臂与所述第一固定臂可拆卸地枢转连接,所述接合臂与所述第二固定臂可拆卸地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臂包括自所述安装基座延伸的枢接板,以及设置在所述枢接板上的挂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挂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枢接臂包括自所述转接板延伸的连接柱、自所述连接柱的末端弯折延伸的枢转轴,所述枢转轴可拆卸地卡入所述挂钩。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挂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枢接板包括与所述安装基座相接的顶缘以及与所述顶缘相对设置并远离所述安装基座的底缘,所述挂钩设置在所述底缘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挂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挂钩包括自所述底缘朝向所述安装基座弯曲延伸的弧形臂、自所述弧形臂末端朝向所述安装基座延伸的直臂、以及设置在所述直臂末端并具有导向面的导向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挂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件还包括凸设在所述转接板上的止位筋,所述止位筋包括与所述转接板相连的连接部,以及相对远离所述转接板、并用于抵靠所述底缘的抵靠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臂包括自所述安装基座延伸的卡扣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卡扣板上的卡扣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挂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合臂包括自所述转接板延伸的扣合板、以及设置在所述扣合板上的卡扣,所述扣合板可拆卸地贴合所述卡扣板,所述卡扣可拆卸地卡入所述卡扣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挂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臂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卡扣板上的脱扣通孔,所述脱扣通孔正对贴合所述卡扣板的所述扣合板。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挂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臂设有紧固螺钉和压铆螺母,所述紧固螺钉经由压铆螺母可旋入、旋出地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臂上;所述接合臂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正对所述紧固螺钉、并供所述紧固螺钉旋入及旋出。
CN201921874830.1U 2019-11-01 2019-11-01 一种挂顶装置 Active CN2112035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74830.1U CN211203555U (zh) 2019-11-01 2019-11-01 一种挂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74830.1U CN211203555U (zh) 2019-11-01 2019-11-01 一种挂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203555U true CN211203555U (zh) 2020-08-07

Family

ID=718874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874830.1U Active CN211203555U (zh) 2019-11-01 2019-11-01 一种挂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20355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77779A (zh) * 2020-10-27 2021-02-19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设备快速安装装置及摄像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77779A (zh) * 2020-10-27 2021-02-19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设备快速安装装置及摄像机
CN112377779B (zh) * 2020-10-27 2022-06-07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设备快速安装装置及摄像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756886B (zh) 转轴式窗遮帘配件
CN211203555U (zh) 一种挂顶装置
CN205137009U (zh) 一种显示设备的壁挂装置及显示设备
CN113932174A (zh) 吸顶灯安装结构及吸顶灯
WO2017115882A1 (ko) 와이퍼 블레이드용 어댑터 조립체
CN116951368B (zh) 一种架空线警示灯及其装卸方法
CN104456005A (zh) 一种led天幕屏及其卡勾套件
CN209641890U (zh) 一种弹性摁压式fpc连接器
CN116365448A (zh) 一种电力线路横担
CN215929498U (zh) 灯具安装结构及灯具
CN210899284U (zh) 摄像机的安装结构及具有其的摄像机
CN211830911U (zh) 快装结构及摄像机装置
CN216488585U (zh) 接地线挂钩
CN210142742U (zh) 一种用于接线辅助装置的机械锁紧机构
CN220895972U (zh) 电连接器及具有其的led显示装置
CN110137018B (zh) 一种使用方便的旁路开关操作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7575455B (zh) 一种便于在通孔正面拆装的螺栓组件
CN108166217B (zh) 一种洗衣机水位传感器安装结构
CN218292445U (zh) 一种装配式夹持天花安装结构
CN207421988U (zh) 一种吸顶灯安装结构
CN217176482U (zh) 防止脱钩的爬梯
CN220540955U (zh) 一种保护套锁扣结构
CN201147586Y (zh) 水平钢索导轨高空作业防坠装置
CN111129798A (zh) 变压器及刀闸引线铜铝过渡线夹处装设接地线用线夹
CN111017743A (zh) 一种天花装饰吊装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