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202456U - 一种液压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液压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202456U
CN211202456U CN202020034006.1U CN202020034006U CN211202456U CN 211202456 U CN211202456 U CN 211202456U CN 202020034006 U CN202020034006 U CN 202020034006U CN 211202456 U CN211202456 U CN 2112024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oil
communicated
hydraulic
overf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03400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潘建锋
高红雷
刘旭飞
曹磊
陈向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an Juntong Vehic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nan Juntong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an Juntong Vehic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nan Juntong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03400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2024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2024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2024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luid-Pressure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压系统,包括:第一换向阀、第一溢流阀、第二换向阀、第三换向阀、第一节流阀、第二溢流阀、第一单向阀、顺序阀、第二单向阀、减压阀、过载阀、第二节流阀、流量阀、第三单向阀、液压马达、张紧装置和液压缸;所述第一换向阀用于控制所述液压系统的通断;所述第一溢流阀用于控制所述液压系统的系统压力在预设范围内;所述第二换向阀用于控制所述液压缸的伸缩;所述第三换向阀用于控制所述液压马达的转动和所述张紧装置的伸缩。本方案中的液压系统能够同时实现后门开关、皮带输送、皮带张紧的多种功能,实现了一机多用的效果,对减小系统体积、节约系统成本有利。

Description

一种液压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压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城市渣土车一般采用的是后箱顶起的方式来卸货,这种方式卸货效率不高,在一些不平整的路面上卸货时极容易发生侧翻,十分危险。平推自卸车的应运而生完美的解决了这一问题,采用传送带卸货的方式,不仅卸货效率大大提升,工作时的安全也得到充分的保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压系统,用于实现传送带卸货。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液压系统,包括:第一换向阀、第一溢流阀、第二换向阀、第三换向阀、第一节流阀、第二溢流阀、第一单向阀、顺序阀、第二单向阀、减压阀、过载阀、第二节流阀、流量阀、第三单向阀、液压马达、张紧装置和液压缸;
所述第一换向阀用于控制所述液压系统的通断;
所述第一溢流阀用于控制所述液压系统的系统压力在预设范围内;
所述第二换向阀用于控制所述液压缸的伸缩;
所述第三换向阀用于控制所述液压马达的转动和所述张紧装置的伸缩。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一换向阀为电磁换向阀,所述第二换向阀为板式电磁换向阀,所述第三换向阀为液动换向阀,所述第一节流阀为单向节流阀,所述第二溢流阀为减压溢流阀,所述流量阀为三通流量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一换向阀与所述第一溢流阀相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换向阀的进油口P与所述第一溢流阀的控制油口X相连通,所述第一换向阀的的出油口O与所述第一溢流阀的出油口O相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二换向阀分别与所述第一溢流阀和所述第一节流阀相连通,所述液压缸与所述第一节流阀相连通,所述第一节流阀设置有两个,其中,所述第二换向阀的出油口O与所述第一溢流阀的出油口O相连通,一个所述第一节流阀的进油口P1与所述第二换向阀的通油口A相连通,其出油口P2与所述液压缸的一个通油口相连通,另一个所述第一节流阀的进油口P1与所述第二换向阀的通油口B相连通,其出油口P2与所述液压缸的另一个通油口相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二换向阀、所述第三换向阀、所述第二溢流阀、所述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二节流阀、所述流量阀相连通;其中,
所述第二换向阀的进油口P与所述第一单向阀的出油口P2相连通,所述第一单向阀的进油口P1与所述第二溢流阀进油口P1相连通,所述第二溢流阀的出油口P2与所述第二节流阀的进油口P1相连通,所述第二节流阀(112)的出油口P2与所述第三换向阀的进油口P相连通;
所述流量阀与所述第二节流阀并联设置,所述流量阀的进油口P与所述第二节流阀的出油口P2相连通,所述流量阀的控制口X与所述第二节流阀的进油口P1相连通,所述流量阀的出油口O与所述第二溢流阀的控制口X相连通;
所述第二换向阀的出油口O与所述第三换向阀的出油口O相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三换向阀的通油口A与液压马达的一个通油口相连通,所述第三换向阀的通油口B通过所述顺序阀与所述液压马达的另一个通油口相连通;其中所述顺序阀的进油口P1与所述第三换向阀的通油口B相连通,所述顺序阀的出油口P2与所述液压马达相连通,所述顺序阀的泄油口L与所述流量阀的出油口O相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三单向阀与所述顺序阀并联设置;其中,所述第三单向阀的进油口P1与所述顺序阀的出油口P2相连通,所述第三单向阀的出油口P2与所述顺序阀的进油口P1相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三换向阀的通油口B通过所述减压阀与所述张紧装置相连接;其中所述减压阀的进油口P1与所述第三换向阀的通油口B相连通,所述减压阀的出油口P2与所述张紧装置相连通,所述减压阀的泄油口L与所述顺序阀的泄油口L相连通;
所述第二单向阀与所述减压阀并联设置;其中,所述第二单向阀的进油口P1与所述减压阀的出油口P2相连通,所述第二单向阀的出油口P2与所述减压阀的进油口P1相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过载阀的进油口P1分别与所述顺序阀的出油口P2和所述第三单向阀的进油口P1相连通,所述过载阀的出油口P2分别与所述顺序阀的泄油口L、所述减压阀的泄油口L相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方案,本应用方案采用的是三通流量阀与一个节流口固定的节流阀并联,节流口大小固定,输出流量保持不变,多余流量从三通流量阀回流至油箱,这样保证了液压缸油路流量的固定,保证了与液压缸相连的后门能够稳定开关,对保证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效果有利。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方案,本方案中通过设多种泄压油路,保证了本方案在使用过程中不会产生憋压现象,避免了液压系统由于憋压而发热严重的弊端,对保证本液压系统的使用稳定性和使用寿命有利。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方案,本方案中的液压系统能够同时实现后门开关、皮带输送、皮带张紧的多种功能,实现了一机多用的效果,对减小系统体积、节约系统成本有利。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方案,本方案中系统主路增加第一溢流阀102控制系统压力,有效起到保护整个系统液压原件的作用,对进一步提高本系统的使用寿命更加有利。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方案,通过增加第一节流阀105,此处可通过控制旋钮调整流量大小,进而控制与后门相连的液压油缸的运行速度。
附图说明
图1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液压系统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在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描述时,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所表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相关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地描述,实施方式不能在此一一赘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因此限定于以下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液压系统,包括:第一换向阀101、第一溢流阀102、第二换向阀103、第三换向阀104、第一节流阀105、第二溢流阀106、第一单向阀107、顺序阀108、第二单向阀109、减压阀110、过载阀111、第二节流阀112、流量阀113、第三单向阀114、液压马达a、张紧装置b和液压缸c。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换向阀101用于控制液压系统的通断;第一溢流阀102用于控制液压系统的系统压力在预设范围内。第二换向阀103用于控制液压缸c的伸缩从而实现与其相连的车厢后门的开启或关闭。第三换向阀104用于控制液压马达的转动和张紧装置的伸缩,从而实现液压马达对与之相连的皮带的转动传输,而张紧装置对传输的皮带进行张紧使其稳定运行。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第一换向阀101为电磁换向阀,第二换向阀103为板式电磁换向阀,第三换向阀104为液动换向阀,第一节流阀105为单向节流阀,第二溢流阀106为减压溢流阀,流量阀113为三通流量阀。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第一换向阀101与第一溢流阀102相连接,其中,第一换向阀101的进油口P与第一溢流阀102的控制油口X相连通,第一换向阀101的的出油口O与第一溢流阀102的出油口O相连通。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第二换向阀103分别与第一溢流阀102和第一节流阀105相连通,液压缸c与第一节流阀105相连通。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节流阀105设置有两个。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换向阀103的出油口O与所述第一溢流阀102的出油口O相连通并且与油箱的回油口T相连通。在本实施方式中,一个第一节流阀105的进油口P1与第二换向阀103的通油口A相连通,其出油口P2与液压缸的一个通油口相连通,另一个第一节流阀105的进油口P1与第二换向阀103的通油口B相连通,其出油口P2与液压缸的另一个通油口相连通。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改变通油口A和通油口B的输油方向,就可以实现对液压缸c的伸缩控制。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第二换向阀103、第三换向阀104、第二溢流阀106、第一单向阀107、第二节流阀112、流量阀113相连通。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换向阀103的进油口P与第一单向阀107的出油口P2相连通,第一单向阀107的进油口P1与第二溢流阀106的进油口P1相连通,第二溢流阀106的出油口P2与第二节流阀112的进油口P1相连通,第二节流阀112的出油口P2与第三换向阀104的进油口P相连通。
在本实施方式中,流量阀113与第二节流阀112并联设置,流量阀113的进油口P与第二节流阀112的出油口P2相连通,流量阀113的控制口X与第二节流阀112的进油口P1相连通,流量阀113的出油口O与第二溢流阀106的控制口X相连通,进而实现了与油箱回油口T或T1的连通。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换向阀103的出油口O与第三换向阀104的出油口O相连通。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第三换向阀104的通油口A与液压马达的一个通油口相连通,第三换向阀104的通油口B通过顺序阀108与液压马达的另一个通油口相连通。在本实施方式中,顺序阀108的进油口P1与第三换向阀104的通油口B相连通,顺序阀108的出油口P2与液压马达相连通,顺序阀108的泄油口L与流量阀113的出油口O相连通。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第三单向阀114与顺序阀108并联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单向阀114的进油口P1与顺序阀108的出油口P2相连通,第三单向阀114的出油口P2与顺序阀108的进油口P1相连通。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第三换向阀104的通油口B通过减压阀110与张紧装置相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减压阀110的进油口P1与第三换向阀104的通油口B相连通,减压阀110的出油口P2与张紧装置相连通,减压阀110的泄油口L与顺序阀108的泄油口L相连通。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单向阀109与减压阀110并联设置;其中,第二单向阀109的进油口P1与减压阀110的出油口P2相连通,第二单向阀109的出油口P2与减压阀110的进油口P1相连通。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过载阀111的进油口P1分别与顺序阀108的出油口P2和第三单向阀114的进油口P1相连通,过载阀111的出油口P2分别与顺序阀108的泄油口L、减压阀110的泄油口L相连通。
为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对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流程做进一步阐述。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方案中,第一换向阀101失电时处于常开状态,第一溢流阀102的溢流压力为弹簧力大小,所以在第一换向阀101得电换向处于常闭状态时,整个系统才可以正常工作。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溢流阀102设定压力为35Mpa,在系统压力大于35Mpa时多余的流量溢流。第三换向阀104在a1端电磁铁得电时,液压马达的A1口(即液压马达的一个通油口)出油,传送带向外转动,最终液压油从液压马达的B1口(即液压马达的另一个通油口)经过第三单向阀114流回到油箱的回油口T口。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换向阀104在b1端电磁铁得电时,压力油在达到7Mpa之前经过减压阀110流向张紧装置的C口(即张紧装置的通油口),张紧装置张紧传送带,在传送带张紧之后,压力不断升高,达到7Mpa后减压阀110弹簧腔弹簧被顶开压力油回流至油箱的回油口T。减压阀110主阀芯阀芯移动,张紧装置的C口不再进油,随着压力升高到8Mpa,顶开减压阀110的弹簧腔,压力油回流至油箱的回油口T,顺序阀108主阀芯移动,压力油进入液压马达的B1口带动传送带向内转动,此时当液压马达的B1口进口压力大于3Mpa时,压力油会经过过载阀111回流至油箱的回油口T,保证进入液压马达的B1口油压不超过3Mpa,经过液压马达的压力油从其A1口回流至油箱的回油口T。在下一次液压马达的A1口进油传送带向外转动时,上一个循环动作传送带张紧憋着的液压油会经过第二单向阀109流回油箱的回油口T。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换向阀104处于中位,第二换向阀103在a2端得电时,压力油经过第二节流阀112输出固定的流量,再经过第二溢流阀106到第一单向阀107,打开第一单向阀107压力油到液压缸的A2口(即液压缸的一个通油口)将后门顶开,液压缸另一腔内的压力油从液压缸的B2口(即液压缸的另一个通油口)回流至油箱的回油口T。当压力大于15Mpa时,第二溢流阀106逐渐关闭,保证此路油压不超过15Mpa。同理,第二换向阀103在b2端得电时,液压油进入液压缸的B2口,即后门关闭油缸,从液压缸的A2口经过第一节流阀105节流后流回至油箱的回油口T,保证后门缓慢关闭。
上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方案的例子,对于其中未详尽描述的设备和结构,应当理解为采取本领域已有的通用设备及通用方法来予以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案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换向阀(101)、第一溢流阀(102)、第二换向阀(103)、第三换向阀(104)、第一节流阀(105)、第二溢流阀(106)、第一单向阀(107)、顺序阀(108)、第二单向阀(109)、减压阀(110)、过载阀(111)、第二节流阀(112)、流量阀(113)、第三单向阀(114)、液压马达、张紧装置和液压缸;
所述第一换向阀(101)用于控制所述液压系统的通断;
所述第一溢流阀(102)用于控制所述液压系统的系统压力在预设范围内;
所述第二换向阀(103)用于控制所述液压缸的伸缩;
所述第三换向阀(104)用于控制所述液压马达的转动和所述张紧装置的伸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向阀(101)为电磁换向阀,所述第二换向阀(103)为板式电磁换向阀,所述第三换向阀(104)为液动换向阀,所述第一节流阀(105)为单向节流阀,所述第二溢流阀(106)为减压溢流阀,所述流量阀(113)为三通流量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向阀(101)与所述第一溢流阀(102)相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换向阀(101)的进油口P与所述第一溢流阀(102)的控制油口X相连通,所述第一换向阀(101)的出油口O与所述第一溢流阀(102)的出油口O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向阀(103)分别与所述第一溢流阀(102)和所述第一节流阀(105)相连通,所述液压缸与所述第一节流阀(105)相连通,所述第一节流阀(105)设置有两个,其中,所述第二换向阀(103)的出油口O与所述第一溢流阀(102)的出油口O相连通,一个所述第一节流阀(105)的进油口P1与所述第二换向阀(103)的通油口A相连通,其出油口P2与所述液压缸的一个通油口相连通,另一个所述第一节流阀(105)的进油口P1与所述第二换向阀(103)的通油口B相连通,其出油口P2与所述液压缸的另一个通油口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向阀(103)、所述第三换向阀(104)、所述第二溢流阀(106)、所述第一单向阀(107)、所述第二节流阀(112)、所述流量阀(113)相连通;其中,
所述第二换向阀(103)的进油口P与所述第一单向阀(107)的出油口P2相连通,所述第一单向阀(107)的进油口P1与所述第二溢流阀(106)进油口P1相连通,所述第二溢流阀(106)的出油口P2与所述第二节流阀(112)的进油口P1相连通,所述第二节流阀(112)的出油口P2与所述第三换向阀(104)的进油口P相连通;
所述流量阀(113)与所述第二节流阀(112)并联设置,所述流量阀(113)的进油口P与所述第二节流阀(112)的出油口P2相连通,所述流量阀(113)的控制口X与所述第二节流阀(112)的进油口P1相连通,所述流量阀(113)的出油口O与所述第二溢流阀(106)的控制口X相连通;
所述第二换向阀(103)的出油口O与所述第三换向阀(104)的出油口O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换向阀(104)的通油口A与液压马达的一个通油口相连通,所述第三换向阀(104)的通油口B通过所述顺序阀(108)与所述液压马达的另一个通油口相连通;其中所述顺序阀(108)的进油口P1与所述第三换向阀(104)的通油口B相连通,所述顺序阀(108)的出油口P2与所述液压马达相连通,所述顺序阀(108)的泄油口L与所述流量阀(113)的出油口O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单向阀(114)与所述顺序阀(108)并联设置;其中,所述第三单向阀(114)的进油口P1与所述顺序阀(108)的出油口P2相连通,所述第三单向阀(114)的出油口P2与所述顺序阀(108)的进油口P1相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换向阀(104)的通油口B通过所述减压阀(110)与所述张紧装置相连接;其中所述减压阀(110)的进油口P1与所述第三换向阀(104)的通油口B相连通,所述减压阀(110)的出油口P2与所述张紧装置相连通,所述减压阀(110)的泄油口L与所述顺序阀(108)的泄油口L相连通;
所述第二单向阀(109)与所述减压阀(110)并联设置;其中,所述第二单向阀(109)的进油口P1与所述减压阀(110)的出油口P2相连通,所述第二单向阀(109)的出油口P2与所述减压阀(110)的进油口P1相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载阀(111)的进油口P1分别与所述顺序阀(108)的出油口P2和所述第三单向阀(114)的进油口P1相连通,所述过载阀(111)的出油口P2分别与所述顺序阀(108)的泄油口L、所述减压阀(110)的泄油口L相连通。
CN202020034006.1U 2020-01-08 2020-01-08 一种液压系统 Active CN2112024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34006.1U CN211202456U (zh) 2020-01-08 2020-01-08 一种液压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34006.1U CN211202456U (zh) 2020-01-08 2020-01-08 一种液压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202456U true CN211202456U (zh) 2020-08-07

Family

ID=718865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034006.1U Active CN211202456U (zh) 2020-01-08 2020-01-08 一种液压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20245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04735A (zh) * 2021-06-22 2021-09-17 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钻机倾角调节负载敏感液压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04735A (zh) * 2021-06-22 2021-09-17 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钻机倾角调节负载敏感液压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309504Y (zh) 刚性矿用自卸车举升转向控制系统
CN204985136U (zh) 一种卸荷阀块、开闭芯液压系统及工程机械
CN105090154A (zh) 一种卸荷阀块、开闭芯液压系统及工程机械
CN211202456U (zh) 一种液压系统
US11396737B2 (en) Regeneration control hydraulic system
JP2007506048A (ja) 容積均等化をともなう液圧式制御・調整システム
JP2005256881A (ja) 建設機械の油圧回路
JP2001208008A (ja) 回生の間に圧力を均等化する油圧回路
CN109469657B (zh) 液压系统和钻井机
CN104029722A (zh) 工程机械液压转向系统
CN207879742U (zh) 可手动补压的举升系统
CN113494111B (zh) 主控阀、定变量液压系统和装载机
CN214450527U (zh) 一种自卸车及其升举控制装置
CN214814708U (zh) 一种压铸机开合模液压回路系统
JP2009057820A (ja) 建設機械の油圧回路
CN214304670U (zh) 液压卸料系统
CN105201934A (zh) 一种新型移载机液压控制系统
CN108483264B (zh) 起重机械的液压控制系统和起重机械
JPH10259802A (ja) 静水圧駆動系
KR102349181B1 (ko) 압력 손실을 개선한 지게차용 스티어링의 유압시스템
CN205154782U (zh) 一种新型移载机液压控制装置
CN212055325U (zh) 基于换向阀与负载敏感泵的液压控制回路
CN217207067U (zh) 一种低密度物料运输半挂车液压控制系统
CN214031587U (zh) 一种门架起升及势能回收的液压油路
CN109973450B (zh) 液压系统和工程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