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199676U - 一种悬浮框架的前导轨支撑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悬浮框架的前导轨支撑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199676U
CN211199676U CN201921900431.8U CN201921900431U CN211199676U CN 211199676 U CN211199676 U CN 211199676U CN 201921900431 U CN201921900431 U CN 201921900431U CN 211199676 U CN211199676 U CN 2111996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ring
guide rail
eccentric
frame
trolle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90043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天池
陈天龙
郑邓飞
张汉苗
楼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Yuelong Sew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Yuelong Sew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Yuelong Sew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Yuelong Sew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90043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1996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1996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1996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earings For Parts Moving Linearl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悬浮框架的前导轨支撑机构,包括前导轨;小车组件,滑动设于前导轨;悬浮小车,包括框架提升块和轴承小车组件,框架提升块的上下表面分别连接轴承小车组件和小车组件,轴承小车组件包括固定板、不偏心轴承和偏心轴承组件;偏心轴承组件包括可转动的安装于固定板的第一偏心轴和穿设于第一偏心轴的第一滚动轴承,第一偏心轴设有用于供其与固定板紧固的紧固件,不偏心轴承与第一滚动轴承在前导轨长度延伸方向间隔排布。本实用新型具备框架抬升作用和框架移动平稳导向作用,磨损面积小,磨损率低,抬升程度、与框架配合程度的灵活调节性好,配合程度维持性好。

Description

一种悬浮框架的前导轨支撑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刺绣机框架驱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悬浮框架的前导轨支撑机构。
背景技术
电脑刺绣机绣框的稳定性是影响刺绣机绣品质量的关键因素,对刺绣机绣框进行精准控制可以大幅提升绣品质量、降低刺绣机断线率、提升生产效率。目前,现有刺绣机框架具有多种形式:一种为传统绣框,通过毛毡贴在台板平面上运行,这种方式存在以下几点缺陷:1、由于绣框与台板平面摩擦力的存在,导致绣框在平面上运行不稳定,在要求绣品质量较高的情况下,此方式将无法完全实现;2、由于绣框长期在平面上摩擦运动会引起绣框组件磨损,同时噪音会逐渐增大而导致绣框寿命降低,最终无法实现高质量高密度高效的刺绣运动;3、绣框与刺绣机台板面摩擦较大,导致电机负载加大,影响绣框平稳运行。
为了减少绣框与台板之间的平面摩擦力,近些年诞生了悬浮框架的技术,旨在抬升框架,使其相对台板平面呈悬浮状态,从而减少框架与台板平面的接触面积,如公告号为CN207775513U的专利文献公开的一种“绣花机绣框悬浮框架导向机构”,包括台板上设有悬浮导向机构,所述的框架板放置在悬浮导向机构上,该悬浮导向机构顶部与框架板底部接触从而使框架板与台板之间具有间隙,悬浮导向机构包括车体,框架板压设在车体上与车体滑动连接,且所述的车体能向竖直方向顶起框架板从而使框架板脱离台板。该方案通过车体的轴承将框架抬起实现框架悬浮运动,具有在绣框运动过程中导轨与框架板之间的摩擦阻力小的优点,而该方案的缺点则是:1、轴承与绣框、台板平面均为滚动摩擦,摩擦面积大,可能磨损的情况居多,噪声大,长时间使用后,不论轴承、绣框还是台板平面磨损都较为严重,使用寿命不长;2、车体不能在框架相对的两个侧边框之间的间距的实际尺寸与设计需求略有出入时,作出适应性调整,灵活性差;3、横向轴承夹紧组件中固定轮组和可调轮组的间距调节结构的调节便利性不够,而且只固定连接调节板的一侧,容易在移动过程中受力出现绕连接件转动的情况,容易在长久使用下出现与框架装配的松动,导致框架实际运作效果不理想。
又如公开号为CN107385712A的专利文献公开的一种“用于绣花机的悬浮式自适应绣框”,包括一种用于绣花机的悬浮式自适应绣框,包括台板,所述的台板上方设置有绣框本体,所述的绣框本体悬浮在台板上方与台板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的台板下方设置有框架悬浮驱动机构,该框架悬浮驱动机构的上表面突出于台板上表面并与绣框本体底部接触。该方案中悬浮导向机构支撑绣框本体脱离在台板上,使绣框本体悬空,避免绣框本体与台板直接滑动摩擦,大大减小摩擦阻力,减少台板和绣框本体上毛毡的磨损。虽然使用了自适应前后导向机构,但框架的抬升还是依赖于框架悬浮驱动机构的支撑轮组,而支撑轮组与台板平面有滚动接触,同样存在如公告号为CN207775513U的专利文献所述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备框架抬升作用和框架移动平稳导向作用,磨损面积小,磨损率低,抬升程度、与框架配合程度的灵活调节性好,配合程度维持性好,能够降低加工误差带来的经济损失悬浮框架的前导轨支撑机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悬浮框架的前导轨支撑机构,包括:
前导轨,连接于刺绣机的机架;
小车组件,滑动设于所述前导轨上;
悬浮小车,包括框架提升块和轴承小车组件,所述框架提升块的上下表面分别连接所述轴承小车组件和所述小车组件,所述轴承小车组件包括与所述框架提升块的上表面连接的固定板、连接于所述固定板上的不偏心轴承和偏心轴承组件;
所述偏心轴承组件包括可转动的安装于所述固定板的第一偏心轴和穿设于所述第一偏心轴且水平位于所述固定板上方的第一滚动轴承,所述第一偏心轴设有用于供其与所述固定板紧固的紧固件,所述不偏心轴承与所述第一滚动轴承在所述前导轨长度延伸方向间隔排布,转动所述第一偏心轴可改变所述第一滚动轴承与所述不偏心轴承在所述前导轨长度延伸方向的间距。
上述方案中,悬浮小车和小车组件连接,能够在小车组件受到框架移动的推动力时,第一时间同步跟随移动,并带着框架沿前导轨长度方向平稳移动,可有效避免框架部分抖动情况的发生,通过框架提升块的设置抬升了框架,有利于使框架远离台板平面,减少了框架与台板平面之间的磨损,也规避了悬浮小车与台板平面之间磨损的可能性,减少了摩擦部位和面积,且抬升结构简单,高度灵活可控,组装便利;
通过轴承小车组件的不偏心轴承和第一滚动轴承与框架可形成滚动配合,实现框架在垂直于前导轨长度方向能够相对轴承小车组件滑动,在前导轨长度方向能够受限制而跟随小车组件移动;因此框架在这两个方向的移动可得到有效的保障,适用于现有技术中的大型刺绣机中,对绣框框架进行悬浮和导向作用,可以在某两条呈直角连接的侧边框上沿侧边框长度延伸方向等间距设置多个,实现平稳悬浮和多点导向作用;
第一滚动轴承连接在第一偏心轴上,转动第一偏心轴能调节第一滚动轴承与不偏心轴承在所述前导轨长度延伸方向的间距,因而能够便利轴承小车组件与框架的组装,同时,还能在框架长久运行出现松动时,进行调节,提高灵活应变能力,降低消耗成本;且由于是转动才能调节,因而在第一偏心轴经过紧固件锁固后,即使受到框架移动在前导轨长度方向上的作用力,第一偏心轴也不会轻易转动,因此第一滚动轴承与不偏心轴承在所述前导轨长度延伸方向的间距不会轻易的变化,连接不会轻易松动,框架运行能够得到较长久稳定的保障。
进一步地,所述不偏心轴承和/或所述第一滚动轴承为U型轴承。有利于形成线式接触,可有效降低接触部件的磨损率和噪声。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偏心轴由上至下依次包括上轴、承接圆台、下轴以及固定轮,所述上轴、所述承接圆台和所述下轴一体成型,所述承接圆台与所述下轴呈偏心设置,所述上轴与所述承接圆台、所述下轴与所述固定轮为同轴设置,所述下轴与所述固定轮可拆卸连接,所述承接圆台、所述下轴以及所述固定轮可转动的设于所述固定板内,所述固定轮上设有所述紧固件。有利于便利固定板与第一偏心轴的拆装和更换,便利两者转动配合情况的调节。
进一步地,所述不偏心轴承和所述偏心轴承组件均至少为两个,所述不偏心轴承之间沿垂直于所述前导轨长度延伸方向间隔分布,所述偏心轴承组件之间沿垂直于所述前导轨长度延伸方向间隔分布。
进一步地,所述不偏心轴承和所述偏心轴承组件均至少为两个,在垂直于所述前导轨长度延伸方向,所述不偏心轴承和所述偏心轴承组件呈交替间隔分布。将偏心轴承组件统一设置在一侧或分布两侧设置均可,可满足不同的调节需求。
进一步地,所述前导轨上表面沿其长度方向延伸开设有导轨槽,所述导轨槽的两个较长侧面均设有向所述导轨槽的中心突出一圆弧面的突出部,所述突出部的长度延伸方向与所述导轨槽的长度延伸方向一致;
所述小车组件包括车体和设于所述车体下表面的小车轴承组件,所述小车轴承组件包括两组沿所述导轨槽宽度方向间隔分布的滚动轴承组,每组所述滚动轴承组包括至少两个沿所述导轨槽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第二滚动轴承,两组所述滚动轴承组中的所述第二滚动轴承的外周面分别与两个所述突出部突出的圆弧面接触。有利于降低小车组件与前导轨之间的磨损,延长使用寿命,提高小车组件受驱动移动的灵活性。
进一步地,所述小车轴承组件还包括用于与所述车体可拆卸连接的安装板和两组可转动安装于所述安装板内且沿所述导轨槽宽度方向间隔分布的偏心轴组,每组所述偏心轴组包括至少两个沿所述导轨槽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第二偏心轴,所述第二偏心轴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滚动轴承一一对应连接,所述第二偏心轴的上端设有用于供其与所述安装板紧固的紧固螺钉。调节偏心轴组,改变沿导轨槽宽度方向间隔分布的两两第二滚动轴承的间距,可便利小车组件与前导轨的安装,且小车组件与前导轨滚动接触,磨损率小,不会轻易卡死,造成框架的抖动,两组偏心轴组均可调节,有利于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选择更便利调节的一侧,也有利于个别第二滚动轴承与导轨槽的突出部装配情况的单独调节,提高运动顺滑性,以及提高在垂直于前导轨长度方向的限位强度的同时较好的分散第二滚动轴承和第二偏心轴在垂直于前导轨长度方向的受力,延长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滚动轴承为U型轴承。有利于实现线式接触,进一步降低磨损率。
进一步地,所述前导轨两端均设有小车挡板,所述小车挡板沿所述前导轨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有利于避免小车组件脱轨。
进一步地,所述框架提升块上表面沿所述前导轨长度延伸方向延伸开设有长槽,所述固定板上下贯穿开设有过孔,所述固定板通过穿设于所述过孔的螺钉与所述长槽装配。有利于在框架相对的两个侧边框的间距出现加工误差时,能够直接在轴承小车组件和框架提升块连接处做出微调,保障框架的有效移动范围,而不是重新拆装前导轨改变其相对机架和框架的距离。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具备框架抬升作用和框架移动平稳导向作用,磨损面积小,磨损率低,抬升程度、与框架配合程度的灵活调节性好,配合程度维持性好,能够降低加工误差带来的经济损失。
与框架安装后,通过前导轨、小车组件、悬浮小车的设计,能够灵活抬升框架的同时,能够实现对框架移动的导向,且导向过程中,仅存在悬浮小车与框架之间的滚动摩擦,规避了现有技术中框架与台板平面以及悬浮小车与台板平面的磨损;悬浮小车的轴承小车组件设有第一偏心轴,能够调节第一滚动轴承与不偏心轴承之间的间距,有利于便利轴承小车组件与框架的安装和锁紧,提高对不同尺寸框架或加工误差框架的兼容性,也能在后期磨损后,通过转动第一偏心轴加大第一滚动轴承与不偏心轴承之间的间距,继续锁紧框架,保障平稳移动的性能,因此与框架配合程度的灵活调节性好;
使用第二滚动轴承为U型轴承与突出部相配合,能够实现线式滚动接触,进一步提高了平滑性、降低了磨损,有利于小车组件与前导轨的长久稳定配合,也可避免卡死,保障框架的平稳移动;
设置长槽,有利于在框架相对的两个侧边框的间距出现加工误差时,能够直接在轴承小车组件和框架提升块连接处做出微调,调节更便利,保障框架的在前导轨长度方向的有效移动范围,而不是重新拆装前导轨改变其相对机架和框架的距离,导致安装周期拉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的技术方案,附图如下: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优选悬浮框架的前导轨支撑机构与框架装配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轴承小车组件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优选轴承小车组件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提供的小车组件与前导轨装配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提供的小车轴承组件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提供的一种悬浮框架的前导轨支撑机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框架,1-前导轨,2-小车组件,3-悬浮小车,31-框架提升块,32-轴承小车组件,321-固定板,322-不偏心轴承,323-第一偏心轴,324-第一滚动轴承,3231-上轴,3232-承接圆台,3233-下轴,3234-固定轮,11-导轨槽,12-突出部,22-小车轴承组件,221-第二滚动轴承,222-安装板,223-第二偏心轴,13-小车挡板,311-长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悬浮框架的前导轨支撑机构,是对现有技术中框架的辅助导向机构的改进,一般与框架导向驱动机构共同作用,设于框架导向驱动机构的相对端,包括:
前导轨1,连接于刺绣机的机架;将前导轨1安装在机架上,增加了前导轨1的安装稳定性,提高了耐受运动强度,有利于减少框架100运行的抖动,提升框架100运行性能;
小车组件2,滑动设于所述前导轨1上可沿前导轨1长度方向来回滑动;小车组件2与前导轨1的装配方式可以参考现有技术中直线导轨的滑块和导轨的装配方式,还可以参考现有技术中丝杆导轨或KK模组的滑块与导轨装配方式等;
悬浮小车3,包括框架提升块31和轴承小车组件32,所述框架提升块31的上下表面分别连接所述轴承小车组件32和所述小车组件2,优选可拆卸连接,框架提升块31具备增加整个悬浮小车3高度的作用,当本实施例的前导轨支撑机构与框架100连接时,基于框架提升块31的作用可抬升框架100的高度,安装时,根据框架100实际预备抬高的高度更换不同高度的框架提升块31,抬升灵活便利;所述轴承小车组件32包括与所述框架提升块31的上表面连接的固定板321、连接于所述固定板321上的不偏心轴承322和偏心轴承组件;不偏心轴承322为常规滚动轴承,固定板321上表面一体成型有轴,不偏心轴承322穿设于轴的上端并与固定板321水平,优选不偏心轴承322与轴为不可拆卸,避免受力松动,不偏心轴承322和偏心轴承组件各自的数量可仅为一个亦可为一个以上;
所述偏心轴承组件包括可转动的安装于所述固定板321的第一偏心轴323和穿设于所述第一偏心轴323且水平位于所述固定板321上方的第一滚动轴承324,所述第一偏心轴323设有用于供其与所述固定板321紧固的紧固件,所述不偏心轴承322与所述第一滚动轴承324在所述前导轨1长度延伸方向间隔排布,转动所述第一偏心轴323可改变所述第一滚动轴承324与所述不偏心轴承322在所述前导轨1长度延伸方向的间距,其中第一偏心轴323可选用市面上常规具有偏心结构的轴杆,第一滚动轴承324亦为常规滚动轴承即可,优选第一滚动轴承324与第一偏心轴323不可拆卸连接,避免框架运行过程受力松动,但不代表本实施例必须限制第一滚动轴承324与第一偏心轴323为不可拆卸连接,也可为能够通过紧固件进行固定的可拆卸连接方式。
当紧固件松开时,第一偏心轴323可以相对固定板321转动,实现第一滚动轴承324与不偏心轴承322间距可调,当紧固件拧紧后,第一偏心轴323与固定板321不可相对转动,第一滚动轴承324与不偏心轴承322维持间距不变;
与框架100安装时,前导轨1垂直于框架一侧边框设置,并位于该侧边框下方,轴承小车组件32的不偏心轴承322和第一滚动轴承324用于与该侧边框的下表面的导轨槽装配,导轨槽的长度延伸方向与该侧边框长度方向一致,不偏心轴承322和第一滚动轴承324的外周面分别与导轨槽的两侧夹紧,形成滚动配合,不偏心轴承322和第一滚动轴承324在导轨槽的长度方向(即垂直于前导轨1长度方向)对框架100具有移动导向作用,在前导轨1长度方向则牢牢锁紧框架100,使得框架100的移动能够同步带动悬浮小车3和小车组件2沿前导轨1长度方向平稳移动;
上述方案中,悬浮小车3和小车组件2连接,能够在小车组件2受到框架100移动的推动力时,第一时间同步跟随移动,并带着框架100沿前导轨1长度方向平稳移动,可有效避免框架100部分抖动情况的发生,通过框架提升块31的设置抬升了框架100,有利于使框架100远离台板平面,减少了框架100与台板平面之间的磨损,也规避了悬浮小车3与台板平面之间磨损的可能性,减少了摩擦部位和面积,且抬升结构简单,高度灵活可控,组装便利;
通过轴承小车组件32的不偏心轴承322和第一滚动轴承324与框架100可形成滚动配合,实现框架100在垂直于前导轨1长度方向能够相对轴承小车组件32滑动,在前导轨1长度方向能够受限制而跟随小车组件2移动;因此框架100在这两个方向的移动可得到有效的保障,适用于现有技术中的大型刺绣机中,对绣框框架100进行悬浮和导向作用,可以在某两条呈直角连接的侧边框上沿侧边框长度延伸方向等间距设置多个,实现多点平稳悬浮和多点同步导向作用;
第一滚动轴承324连接在第一偏心轴323上,转动第一偏心轴323能调节第一滚动轴承324与不偏心轴承322在所述前导轨1长度延伸方向的间距,因而能够便利轴承小车组件32与框架100的组装,同时,还能在框架100长久运行出现松动时,进行调节,提高灵活应变能力,降低消耗成本;且由于是转动才能调节,因而在第一偏心轴323经过紧固件锁固后,即使受到框架100移动在前导轨1长度方向上的作用力,第一偏心轴323也不会轻易转动,因此第一滚动轴承324与不偏心轴承322在所述前导轨1长度延伸方向的间距不会轻易的变化,连接不会轻易松动,框架100运行能够得到较长久稳定的保障。
优选地,所述不偏心轴承322和/或所述第一滚动轴承324为U型轴承。而框架100的导轨槽两侧相应的需要固定圆钢棒,固定后,圆钢棒向导轨槽中心处突出一圆弧面,而U型轴承的U型弧面正好用于与圆钢棒的圆弧面配合,如图1所示,进而实现线式的滚动接触,有利于降低噪音和磨损率,保障摩擦部件的耐久性。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与之前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偏心轴323由上至下依次包括上轴3231、承接圆台3232、下轴3233以及固定轮3234,所述上轴3231、所述承接圆台3232和所述下轴3233一体成型,所述承接圆台3232与所述下轴3233呈偏心设置,所述上轴3231与所述承接圆台3232、所述下轴3233与所述固定轮3234为同轴设置,所述下轴3233与所述固定轮3234可拆卸连接,例如螺钉连接或者螺纹连接,图2中示出的为螺纹连接,其中固定轮3234设有内螺纹孔,下轴3233设有外螺纹部,内外螺纹相互配合形成连接;上轴3231用于供第一滚动轴承324套设,承接圆台3232用于便利上轴3231与下轴3233偏心结构的实现,也可承托第一滚动轴承324的底部,可避免第一滚动轴承324沿着上轴3231一直下滑至下轴3233,需要注意的是,仅承托第一滚动轴承324的内圈或内圈和滚珠对应的底部,避免外圈与承接圆台3232的摩擦;
所述承接圆台3232、所述下轴3233以及所述固定轮3234可转动的设于所述固定板321内,即固定板321开设有相应的孔或槽供上述三者容置,所述固定轮3234上设有所述紧固件,用于供固定轮3234与固定板321锁固,而固定轮3234可与下轴3233连接固定,因此固定轮3234可与下轴3233固定,固定轮3234与固定板321锁固后,整个第一偏心轴323被锁固,第一滚动轴承324在固定板321上方的位置固定不变,当需要改变时,旋松紧固件,转动固定轮3234即可。
上述设计,有利于便利固定板321与第一偏心轴323的拆装和更换,便利两者转动配合情况的调节。
进一步地,所述不偏心轴承322和所述偏心轴承组件均至少为两个,所述不偏心轴承322之间沿垂直于所述前导轨1长度延伸方向间隔分布,所述偏心轴承组件之间沿垂直于所述前导轨1长度延伸方向间隔分布。
可选地,所述不偏心轴承322和所述偏心轴承组件均至少为两个,在垂直于所述前导轨1长度延伸方向,所述不偏心轴承322和所述偏心轴承组件呈交替间隔分布。
即将偏心轴承组件统一设置在一侧或分布两侧设置均可,用于满足不同的调节需求,根据安装环境可自行选择。
实施例3
如图4、图5所示,本实施例与之前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前导轨1与所述小车组件2之间相对移动时,更加平滑,更不易磨损,且两者安装方便,可以便利磨损消耗部件的局部更换,降低维护成本;
所述前导轨1上表面沿其长度方向延伸开设有导轨槽11,所述导轨槽11的两个较长侧面均设有向所述导轨槽11的中心突出一圆弧面的突出部12,所述突出部12的长度延伸方向与所述导轨槽11的长度延伸方向一致;
所述小车组件2包括车体21和设于所述车体21下表面的小车轴承组件22,所述小车轴承组件22包括两组沿所述导轨槽11宽度方向间隔分布的滚动轴承组,每组所述滚动轴承组包括至少两个沿所述导轨槽11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第二滚动轴承221,每个第二滚动轴承221均水平连接于车体21上,两组所述滚动轴承组中的所述第二滚动轴承221的外周面分别与两个所述突出部12突出的圆弧面接触,形成面线接触。
小车组件2沿前导轨1移动时,第二滚动轴承221与导轨槽11的突出部12滚动配合,有利于降低小车组件2与前导轨1之间的磨损,延长使用寿命,提高小车组件2受驱动移动的灵活性。
优选地,所述小车轴承组件22还包括用于与所述车体21可拆卸连接的安装板222和两组可转动安装于所述安装板222内且沿所述导轨槽11宽度方向间隔分布的偏心轴组,每组所述偏心轴组包括至少两个沿所述导轨槽11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第二偏心轴223,所述第二偏心轴223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滚动轴承221一一对应连接,所述第二偏心轴223的上端设有用于供其与所述安装板222紧固的紧固螺钉。
调节偏心轴组,可改变沿导轨槽11宽度方向间隔分布的两两第二滚动轴承221的间距,可便利小车组件2与前导轨1的安装,且小车组件2与前导轨1滚动接触,磨损率小,不会轻易卡死,造成框架100的抖动;综上所述,小车轴承组件22与轴承小车组件32在结构组合上的区别是,小车轴承组件22的第二偏心轴223分布于两侧,即两侧均可用于调节改变沿导轨槽11宽度方向间隔分布的两两第二滚动轴承221的间距;两组偏心轴组均可调节,有利于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选择更便利调节的一侧,也有利于个别第二滚动轴承221与导轨槽11的突出部12装配情况的单独调节,提高运动顺滑性,以及提高小车轴承组件22在垂直于前导轨1长度方向的限位强度的同时,较好的分散第二滚动轴承221和第二偏心轴223在垂直于前导轨1长度方向的受力,延长使用寿命。
所述第二滚动轴承221为U型轴承,U型轴承的U型弧面可与突出部12突出的圆弧面接触配合。有利于实现多处线线式接触,进一步提高夹紧效果和降低磨损率。
优选地,所述前导轨1两端均设有小车挡板13,所述小车挡板13沿所述前导轨1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有利于避免小车组件2脱轨。
所述框架提升块31上表面沿所述前导轨1长度延伸方向延伸开设有长槽311,所述固定板321上下贯穿开设有过孔,所述固定板321通过穿设于所述过孔的螺钉与所述长槽311装配。有利于在框架100相对的两个侧边框的间距出现加工误差时,能够直接在轴承小车组件32和框架提升块31连接处做出微调,保障框架100的有效移动范围,而不是重新拆装前导轨1改变其相对机架和框架100的距离。
此外为了便利本实施例与现有技术中的驱动导向机构在前导轨1长度延伸方向的保持位置的高度统一,优选小车组件2沿前导轨1长度延伸方向延伸设有导向长条,导向长条的延伸端用于与驱动导向机构定位连接。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悬浮框架的前导轨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前导轨,连接于刺绣机的机架;
小车组件,滑动设于所述前导轨上;
悬浮小车,包括框架提升块和轴承小车组件,所述框架提升块的上下表面分别连接所述轴承小车组件和所述小车组件,所述轴承小车组件包括与所述框架提升块的上表面连接的固定板、连接于所述固定板上的不偏心轴承和偏心轴承组件;
所述偏心轴承组件包括可转动的安装于所述固定板的第一偏心轴和穿设于所述第一偏心轴且水平位于所述固定板上方的第一滚动轴承,所述第一偏心轴设有用于供其与所述固定板紧固的紧固件,所述不偏心轴承与所述第一滚动轴承在所述前导轨长度延伸方向间隔排布,转动所述第一偏心轴可改变所述第一滚动轴承与所述不偏心轴承在所述前导轨长度延伸方向的间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悬浮框架的前导轨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不偏心轴承和/或所述第一滚动轴承为U型轴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悬浮框架的前导轨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偏心轴由上至下依次包括上轴、承接圆台、下轴以及固定轮,所述上轴、所述承接圆台和所述下轴一体成型,所述承接圆台与所述下轴呈偏心设置,所述上轴与所述承接圆台、所述下轴与所述固定轮为同轴设置,所述下轴与所述固定轮可拆卸连接,所述承接圆台、所述下轴以及所述固定轮可转动的设于所述固定板内,所述固定轮上设有所述紧固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悬浮框架的前导轨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不偏心轴承和所述偏心轴承组件均至少为两个,所述不偏心轴承之间沿垂直于所述前导轨长度延伸方向间隔分布,所述偏心轴承组件之间沿垂直于所述前导轨长度延伸方向间隔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悬浮框架的前导轨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不偏心轴承和所述偏心轴承组件均至少为两个,在垂直于所述前导轨长度延伸方向,所述不偏心轴承和所述偏心轴承组件呈交替间隔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悬浮框架的前导轨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导轨上表面沿其长度方向延伸开设有导轨槽,所述导轨槽的两个较长侧面均设有向所述导轨槽的中心突出一圆弧面的突出部,所述突出部的长度延伸方向与所述导轨槽的长度延伸方向一致;
所述小车组件包括车体和设于所述车体下表面的小车轴承组件,所述小车轴承组件包括两组沿所述导轨槽宽度方向间隔分布的滚动轴承组,每组所述滚动轴承组包括至少两个沿所述导轨槽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第二滚动轴承,两组所述滚动轴承组中的所述第二滚动轴承的外周面分别与两个所述突出部突出的圆弧面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悬浮框架的前导轨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小车轴承组件还包括用于与所述车体可拆卸连接的安装板和两组可转动安装于所述安装板内且沿所述导轨槽宽度方向间隔分布的偏心轴组,每组所述偏心轴组包括至少两个沿所述导轨槽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第二偏心轴,所述第二偏心轴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滚动轴承一一对应连接,所述第二偏心轴的上端设有用于供其与所述安装板紧固的紧固螺钉。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一种悬浮框架的前导轨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滚动轴承为U型轴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悬浮框架的前导轨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导轨两端均设有小车挡板,所述小车挡板沿所述前导轨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悬浮框架的前导轨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架提升块上表面沿所述前导轨长度延伸方向延伸开设有长槽,所述固定板上下贯穿开设有过孔,所述固定板通过穿设于所述过孔的螺钉与所述长槽装配。
CN201921900431.8U 2019-11-06 2019-11-06 一种悬浮框架的前导轨支撑机构 Active CN2111996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00431.8U CN211199676U (zh) 2019-11-06 2019-11-06 一种悬浮框架的前导轨支撑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00431.8U CN211199676U (zh) 2019-11-06 2019-11-06 一种悬浮框架的前导轨支撑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199676U true CN211199676U (zh) 2020-08-07

Family

ID=718528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900431.8U Active CN211199676U (zh) 2019-11-06 2019-11-06 一种悬浮框架的前导轨支撑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1996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385712B (zh) 用于绣花机的悬浮式自适应绣框
CN211199676U (zh) 一种悬浮框架的前导轨支撑机构
CN214328107U (zh) 一种刺绣机绣框连接结构、刺绣机绣框结构
CN211199681U (zh) 一种悬浮框架的后驱动支撑机构
CN211199678U (zh) 一种电脑刺绣机悬浮绣框装置
CN211112433U (zh) 一种整经机操作台轴承调节机构
CN110629421B (zh) 一种电脑刺绣机悬浮绣框装置
CN101695734A (zh) 辗环机上锥辊箱体的导向装置
CN213436333U (zh) 一种冶金轧制设备的耐磨侧导板
CN203754176U (zh) 一种具有补偿功能的电梯导靴
CN217459772U (zh) 一种可调节的纺织机针座机构
CN218693939U (zh) 一种机床尾座组件
CN201538885U (zh) 电脑多头链式绣花机h轴中间驱动装置
CN216579466U (zh) 一种瓦楞辊快速更换装置
CN212992178U (zh) 一种直线模组
CN220906810U (zh) 一种用于拉丝机的张力控制装置
CN214882230U (zh) 一种刺绣机框架的驱动装置
CN221065855U (zh) 磨床主轴箱滑动调节机构
CN219770865U (zh) 磁悬浮皮带输送系统
CN217869472U (zh) 应用在绣花机的下轴多级传动机构
CN210116932U (zh) 一种用于耐磨损轨道的悬挂线传动配件
CN221070486U (zh) 一种纱线张紧调节架结构
CN219793470U (zh) 道岔用辊轮装置
CN218989645U (zh) 超纤革磨毛机高速张紧轮张紧机构
CN217571893U (zh) 一种led灯带型材铣加工夹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