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196532U - 一种循环式海上撤离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循环式海上撤离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196532U
CN211196532U CN201921519294.3U CN201921519294U CN211196532U CN 211196532 U CN211196532 U CN 211196532U CN 201921519294 U CN201921519294 U CN 201921519294U CN 211196532 U CN211196532 U CN 2111965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wheel
roller
rope
rotating
evacuation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51929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常青
王路才
唐在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LA Dalian Naval Academy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151929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1965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1965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1965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防险与救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循环式海上撤离系统,包括固定支架、若干封闭式柔性下落装置和若干旋转轮组;每组旋转轮组包括一个旋转轮或多个同步运动的旋转轮,每个旋转轮均设置有一个旋转轮轴,旋转轮通过旋转轮轴连接在固定支架上;每组旋转轮组对应设置一个封闭式柔性下落装置,封闭式柔性下落装置的上端通过旋转轮组支撑,封闭式柔性下落装置的下端自然下垂。本实用新型可实现紧急情况下人员的快速安全撤离:撤离时,人员由自身重力驱动旋转轮,不需要浪费人员体力,封闭式柔性下落装置为一封闭循环结构,可实现人员的循环式撤离,保证撤离速度。

Description

一种循环式海上撤离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防险与救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循环式海上撤离系统。
背景技术
气胀式救生筏是船舶上配备的重要救生设备,是船上人员在海上危急情况下实施自救的主要工具。船舶失事以后,船上人员快速登乘救生筏是其实施自救的第一步。目前,船舶救生设备中普遍配备登乘软梯,船上人员可由登乘软梯依次降至水面,之后进入救生筏,若情况紧急,船上人员数量较多,则需要船上人员直接跳入水中,然后游至救生筏进行登筏。采用登乘软梯进行撤离普遍存在撤离速速慢、体力消耗严重、安全性差、易湿身等问题。对于大型船舶,特别是客船、客滚船等乘员众多的船舶,乘员年龄不一、体质各异,再加上船舷较高,无法通过跳海实现大量人员的快速撤离,因此主要采用海上撤离系统进行船上人员的撤离,对于撤离系统,撤离通道的设计是其能否实现人员快速安全撤离的关键,现有撤离通道有“之”字形通道、多级收缩通道等多种形式,基本解决了船上人员的撤离问题,但在使用过程中,仍然存在瞬间自由坠落、“卡顿”致使效率不高和通道内“踩踏”致使骨折等现象,难以保证紧急情况下人员的安全撤离,若出现“卡顿”和“踩踏”,更是对撤离速度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所以,目前对于船上人员的快速安全撤离,仍然缺乏适用的撤离系统。
发明内容
根据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船舶失事等紧急情况人员的快速安全撤离提供一种循环式海上撤离系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循环式海上撤离系统,包括滑道、固定支架、若干封闭式柔性下落装置和若干旋转轮组;每组旋转轮组包括一个或多个同步运动的旋转轮,每个旋转轮均设置有一个旋转轮轴,旋转轮通过旋转轮轴连接在固定支架上;每组旋转轮组对应设置一个封闭式柔性下落装置,封闭式柔性下落装置的上端通过旋转轮组支撑,封闭式柔性下落装置的下端自然下垂。
进一步地,每组旋转轮组包括两个规格相同的旋转轮,两个旋转轮分为主动轮和从动轮,主动轮和从动轮间隔设置,主动轮轴和从动轮轴设置在同一水平线上。
进一步地,所述封闭式柔性下落装置为封闭式软梯,封闭式软梯由两侧的软梯绳索和中间均匀设置的若干支撑杆组成。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轮为异形齿轮,异形齿轮上设有若干异形齿,若干异形齿沿同一方向倾斜设置,倾斜方向与异形齿轮的旋转方向相反,异形齿轴向两侧设置有容软梯绳索通过的空档,所述异形齿倾斜的一侧设置有容纳支撑杆的半圆形凹槽,相邻两个半圆形凹槽之间的距离与软梯上相邻两个支撑杆之间的距离相等。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轮或旋转轮轴上设置有旋转轮缓降装置。通过缓降装置控制下降速度,因此不需要浪费人员体力。
进一步地,所述紧急撤离系统还包括滚筒组、锚定板和充气平台;所述旋转轮组的两侧分别设置一组滚筒组,每组滚筒组包括两个滚筒,两个滚筒通过滚筒轴连接在固定支架上,每个滚筒上设置一根滚筒绳索,滚筒绳索一端缠绕在滚筒上,另一端穿过充气平台与锚定板连接。所述充气平台为总体封闭式,充气平台上设置有四个供滚筒绳索穿过的通孔,通孔与充气平台不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支架和充气平台之间设置由网布组成的环形通道,滚筒绳索与由网布组成的环形通道的外缘连接。由网布组成的环形通道足够长,能够使充气平台下落至海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封闭式柔性下落装置延伸至充气平台上方。封闭式柔性下落装置根据船体的高度设计的足够长,可以一直延伸到海面上的充气平台上方,多余的长度可以坠在充气平台上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滚筒或滚筒轴上设置有滚筒缓降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充气平台设置有若干个自动充气装置,自动充气装置包括储气瓶、瓶头阀和拉绳;所述瓶头阀内设置水溶性药片,瓶头阀连接有拉绳;当充气平台下放至水面后,自动充气装置内的瓶头阀遇水可自动开启,亦可通过拉动拉绳使瓶头阀开启,瓶头阀开启后自动充气装置开始给充气平台充气,直至充气平台成形。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支架为箱体,箱体设有内板和外板,箱体底部为开放式,旋转轮组和滚筒组均设置在箱体内,网布的上端与箱体底部相连接,箱体上设置有进入箱体内部的登乘平台。
进一步地,船舶甲板上设置滑道,固定支架通过滑轮与滑道滑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滑道为可折叠滑道,包括固定部分和折叠部分,固定部分和折叠部分铰接;滑道固定部分设置折叠架和固定部连杆,滑道折叠部分设置折叠部连杆,所述折叠架固定在滑道固定部分上,折叠架和固定部连杆铰接,固定部连杆和折叠部连杆铰接;折叠部连杆与滑道折叠部分铰接。
进一步地,所述滑道折叠状态时,固定部分和折叠部分垂直设置,固定部连杆和折叠部连杆形成一夹角;滑道使用状态时,固定部分和折叠部分共同形成一平直滑道,固定部连杆和折叠部连杆形成一直线。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滑道为可折叠式滑道,整个滑道分为固定部分和折叠部分,存放状态下滑道处于折叠状态,固定部分的滑道底端固定在船舶甲板上,折叠部分的滑道处于与固定部分滑道垂直的折叠状态,整个滑道位于船舶甲板上,滑道并不伸出舷外,开始使用时,将滑道的折叠部分向舷外翻转90°,此时整个滑道为一平直滑道。
进一步地,所述箱体两端分别安装若干滑轮,滑轮可在滑道内滑动。
进一步地,所述滑道通过滑道底部支架固定在船舶甲板上,滑道底部支架的高度高于船舶沿板的高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可实现紧急情况下人员的快速安全撤离:撤离时,人员由自身重力驱动旋转轮,不需要浪费人员体力,封闭式柔性下落装置为一封闭循环结构,可实现人员的循环式撤离,保证撤离速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释放成形状态);
图2为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的俯视图;
图3为箱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收缩状态,不包含软梯);
图5为软梯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异形齿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可折叠滑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自动充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充气平台示意图;
图10为摩擦阻尼式缓降装置示意图;
图11为擒纵式缓降装置示意图;
图中:1.箱体;2.软梯;3.滚筒轴;4.充气平台;5.锚定板;6.主动轮轴;7.从动轮轴;8.登乘平台;9.主动轮;10.从动轮;11.滚筒;12.网布;13.撤离通道;14.软梯上升通道;15.主动轮缓降装置;16.从动轮缓降装置;17.滚筒缓降装置;18.内板;19.外板;20.软梯绳索;21.支撑杆;22.滚筒绳索;23.异形齿;24.半圆形凹槽;25.空档;26.滑道底部支架;27.滑道上部;28.滑道的折叠部分;29.滑轮;30.滑轮轴;31.甲板;32.固定部连杆;33.折叠部连杆;34.滑道的固定部分;35.储气瓶;36.瓶头阀;37.拉绳;38.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和功能更加清晰,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参见附图1-11,一种循环式海上撤离系统,由箱体1、软梯2、滚筒轴3、充气平台4、锚定板5、主动轮轴6、从动轮轴7、登乘平台8、主动轮9、从动轮10、滚筒11、网布12、主动轮缓降装置15、从动轮缓降装置16、滚筒缓降装置17、滚筒绳索22、滑道的折叠部分28、滑道的固定部分34、滑轮29、滑轮轴30组成,其中箱体1设有内板18和外板19,软梯2由两根软梯绳索20和若干支撑杆21组成,主动轮9和从动轮10为一异形齿轮,异形齿轮上设有若干异形齿23,在异形齿23的两侧设有可容软梯绳索20通过的空档25,在异形齿23的一侧形成可容纳支撑杆21的半圆形凹槽24。该撤离系统设有两根滚筒轴3,每根滚筒轴3上设有两个滚筒11,滚筒绳索22一端缠绕在滚筒11上,另一端穿过充气平台4与锚定板5连接,网布12组成环形通道,滚筒绳索22与由网布12组成的环形通道的外缘连接,由网布12组成的环形通道外缘和充气平台4不限制滚筒绳索22的上下运动,同时在每根滚筒轴3上各设有两个滚筒缓降装置17,滚筒缓降装置17可通过限制滚筒轴3的旋转速度进而限制滚筒11的旋转速度。该撤离系统设有主动轮轴6和从动轮轴7,主动轮9固定在主动轮轴6上,从动轮10固定在从动轮轴7上,同时主动轮轴6上在主动轮9的两侧各设有一个主动轮缓降装置15,从动轮轴7上在从动轮10的两侧各设有一个从动轮缓降装置16,主动轮缓降装置15可通过限制主动轮轴6的旋转速度限制主动轮9的旋转速度,从动轮缓降装置16可通过限制从动轮轴7的旋转速度限制从动轮10的旋转速度。软梯2连接在主动轮9和从动轮10上,当人员通过软梯2撤离时,由于重力的作用,软梯2带动主动轮9旋转,进而带动从动轮10旋转,主动轮9和从动轮10的旋转速度由主动轮缓降装置15和从动轮缓降装置16控制,进而实现人员的匀速下降。
如图4所示,存放状态下,充气平台4为折叠状态,放置于锚定板5上,网布12收缩放置于充气平台4上,登乘平台8放置于收缩后的网布12上,网布12的上端与箱体1的底部连接,滚筒绳索22缠绕在滚筒11上,为收紧状态。释放时,通过滚筒3的旋转释放滚筒绳索22,滚筒缓降装置17可限制滚筒3的旋转速度,进而限制滚筒绳索22的释放速度,随着滚筒绳索22的逐步释放,登乘平台8落在箱体1的底部,呈收缩状态的网布12上端连接在箱体1的底部不动,下端逐步向下伸展成一封闭通道,封闭通道能够保证人员下落至充气平台上;当呈折叠状态的充气平台4下降至海面时,自动充气系统启动,充气平台4开始充气成型并漂浮在海面上,锚定板5继续下降至一定深度,最终达到如图1所示的释放状态。采用滚筒缓降装置17对通道进行释放成型,可限制通道释放成型的速度,避免通道释放过快造成的人员损伤和设备损害。
所述充气平台4连接若干自动充气装置,自动充气装置由储气瓶35和瓶头阀36和拉绳37组成,瓶头阀36内含水溶性药片,自动充气装置遇水后,水溶性药片在水中快速溶解,瓶头阀36开启,自动充气装置开始充气;该自动充气装置也可手动开启,使用时通过拉动充气装置上的拉绳37,使拉杆转至不小于90°,刺针刺破储气瓶35中的膜片,高压气体即可从储气瓶35中释放,进而开始充气。
所述充气平台为总体封闭式,充气平台上设置有四个供滚筒绳索穿过的通孔38,通孔38与充气平台4不连通。滚筒绳索22与充气平台4不连接,滚筒绳索22仅对充气平台4起到限位作用,防止充气平台4移位,充气平台4不限制滚筒绳索22的上下运动。
如图1所示,人员撤离时,可首先将穿好的安全带扣在软梯2上,之后站在登乘平台8上,抓住软梯2跳入撤离通道13,当第一名人员下降一定距离后,第二名人员可依次抓住软梯2跳入撤离通道13,由于人员重力以及主动轮缓降装置15和从动轮缓降装置16的作用,人员可实现匀速下降,当下降至充气平台4上时,人员可通过充气平台4转移至救生筏上,该紧急撤离系统可实现紧急情况下船上人员的循环式撤离,撤离速度快,人员通过软梯2撤离,可手脚并用,提高了撤离时的安全性。
如图1、图4和图7所示,循环式海上撤离系统包含一可折叠滑道,整个可折叠滑道分为滑道的固定部分34和滑道的折叠部分28,滑道的固定部分34,其滑道底部支架26固定在船舶甲板31上,滑道底部支架26的高度高于船舶沿板的高度,滑轮29可在滑道上部27中自由滑动,存放状态下滑道处于折叠状态,滑道的折叠部分28处于与滑道的固定部分34相垂直的折叠状态,整个滑道位于船舶甲板上,滑道并不伸出舷外,开始使用时,将滑道的折叠部分28向舷外翻转90°,此时整个滑道为一平直滑道,固定部连杆32和折叠部连杆33成一直线,当箱体1滑出舷外后,固定部连杆32和折叠部连杆33可起到固定滑道的折叠部分28的作用,防止滑道的折叠部分28由于承力不足而折断的危险。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循环式海上撤离通道,设有滚筒缓降装置17,可对滚筒11的旋转速度进行限制,进而限制整个撤离系统的释放成型速度,保证释放成型过程中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循环式海上撤离系统,设有主动轮缓降装置15和从动轮缓降装置16,可对主动轮9和从动轮10的旋转速度进行限制,进而限制软梯的下降速度,在保证人员撤离速度的同时保证人员的安全。
上述的缓降装置可以为摩擦阻尼式缓降器;摩擦阻尼式缓降器由其上非金属摩擦片与圆形外壳摩擦控制速度;本申请所采用的缓降装置还可以是公知常识中任意一种能够起到控制速度并能够应用于本系统实现滚轴匀速转动的其他缓降器,例如擒纵式缓降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循环式海上撤离系统,软梯2为一封闭循环结构,人员跳入撤离通道13后,由于重力的作用,主动轮9开始旋转,从而带动从动轮10旋转,软梯2随着主动轮9和从动轮10的旋转不断循环,从而实现人员的循环式撤离。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循环式海上撤离系统,软梯2由由两根软梯绳索20和若干支撑杆21组成,与之配套的主动轮9和从动轮10为一异形齿轮,异形齿轮上的半圆形凹槽24与软梯2的支撑杆21配套,异形齿轮上的空档25与软梯绳索20配套,半圆形凹槽24均布在异形齿轮上,且相邻两个半圆形凹槽24之间的距离与软梯2上相邻两个支撑杆之间的距离相等,软梯2下降时可保证软梯2上的每个支撑杆21均可卡在半圆形凹槽24上,防止软梯2在主动轮9和从动轮10上打滑,保证人员撤离的安全性。
按照图1中方向,主动轮6和从动轮7沿逆时针方向转动,若干异形齿23沿顺时针方向倾斜设置,异形齿轴向两侧设置有容软梯绳索20通过的空档25,所述异形齿23顺时针的一侧设置有容纳支撑杆21的半圆形凹槽24,即异形齿与齿轮本体成锐角的一侧设置半圆形凹槽24,便于卡住支撑杆21。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循环式海上撤离系统,设有登乘平台8,人员撤离时,可由登乘平台8进入箱体1内部,使撤离更方便;若由于箱体1内空间的限制,可不设登乘平台8,人员在箱体1外部亦可进行挂扣安全带的动作,之后抓住软梯2直接跳入由网布12组成的环形通道内进行撤离。
箱体设有内板18和外板19;箱体的内板和外板组成一封闭空间,可减少人员的恐高感,图3下底面为开放式,存放状态下,锚定板5由滚筒绳索22固定在图3箱体的下底面,释放时,锚定板5托着充气平台4等匀速下落。
所述的箱体有盖或无盖均可,箱体本身主要提供类似支架的支撑安装作用,在有盖的情况下,更能提供一个密封空间,为安装在箱体内的装置提供保护,减小了内部装置受到自然条件影响而受到的腐蚀。同时,在不使用救援装置时,将绳索的自由端收纳到箱体1内,减小了绳索受到自然条件影响而受到的腐蚀。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循环式海上撤离系统,设有由滑道的固定部分34和滑道的折叠部分28组成的可折叠滑道,通过安装在箱体1两侧的若干滑轮29可实现箱体1在滑道内的滑动,滑道的固定部分34,其滑道底部支架26固定在船舶甲板31上,滑道底部支架26的高度高于船舶沿板的高度,使箱体能够滑出船体外;滑轮29可在滑道上部27中自由滑动,存放状态下滑道处于折叠状态,滑道的折叠部分28处于与滑道的固定部分34相垂直的折叠状态,整个滑道位于船舶甲板上,滑道并不伸出舷外,开始使用时,将滑道的折叠部分28向舷外翻转90°,此时整个滑道为一平直滑道,固定部连杆32和折叠部连杆33成一直线,当箱体1滑出舷外后,固定部连杆32和折叠部连杆33可起到固定滑道的折叠部分28的作用,防止滑道的折叠部分28由于承力不足而折断的危险。
本装置存放时,箱体1固定在由滑道的固定部分34和滑道的折叠部分28组成的可折叠滑道内,箱体1处于船舶甲板边缘,使用时首先将滑道的折叠部分28向舷外翻转90°,此时整个滑道为一平直滑道,之后将箱体1沿滑道往外移动,使锚定板5完全伸出船舶甲板外,通过滚筒缓降装置17使滚筒11匀速旋转,这时撤离系统可快速成型,如图1所示,此时人员可通过软梯2依次撤离。
本系统中,主动轮9、从动轮10和软梯2组成的一组循环式撤离装置数量,滚筒缓降装置17的数量,主动轮缓降装置15的数量,从动轮缓降装置16的数量,软梯2中相邻两个支撑杆21之间的距离等参数均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本系统中,滚筒缓降装置17、主动轮缓降装置15和从动轮缓降装置16,可以是摩擦阻尼式缓降装置,也可以是擒纵式缓降装置,亦可以是其他可以实现滚轴匀速转动的其他缓降装置。
缓降装置可直接安装在旋转轮轴或滚筒轴上,也可通过齿轮组与旋转轮轴或滚筒轴连接,一般情况下旋转轮轴或滚筒轴的转速比较慢,此时缓降器的作用不大,通过齿轮组与旋转轮轴或滚筒轴连接,可提高缓降器轴的旋转速度,控制旋转轮轴或滚筒轴在较低的转速上。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主要优点:
其一、可实现紧急情况下人员的快速安全撤离:撤离时,人员由自身重力驱动主动轮9,不需要浪费人员体力,软梯2为一封闭循环结构,可实现人员的循环式撤离,同时缓降装置15和缓降装置16可限制主动轮9和从动轮10的旋转速度,防止人员失速下降造成危险。
其二、释放成型安全可靠:本系统设有由滑道的固定部分34和滑道的折叠部分28组成的可折叠滑道,收放简单;同时本系统设有缓降装置17,可限制滚筒11的旋转速度,进而限制整个撤离系统的释放成型速度,保证释放成型过程中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其三、适用性强,可以根据需要调整软梯2和绳索22的长度,亦可调整绳索20和支撑杆21之间的距离;可设置由主动轮9、从动轮10和软梯2组成的一组循环式撤离装置,亦可设置多组;软梯2可改用链条、绳索等结构形式,只需要对主动轮9和从动轮10进行配套即可,即主动轮9和从动轮10的结构形式可防止链条、绳索等在主动轮9和从动轮10上打滑即可。
其四、应用广泛,本实用新型对船舶类型和吨位不做任何限制,同时本实用新型亦可应用于海上平台等有人员的场所。
以上列举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以上实施例,还可以有许多变形。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应认为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循环式海上撤离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支架、若干封闭式柔性下落装置和若干旋转轮组;每组旋转轮组包括一个旋转轮或多个同步运动的旋转轮,每个旋转轮均设置有一个旋转轮轴,旋转轮通过旋转轮轴连接在固定支架上;每组旋转轮组对应设置一个封闭式柔性下落装置,封闭式柔性下落装置的上端通过旋转轮组支撑,封闭式柔性下落装置的下端自然下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式海上撤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每组旋转轮组包括两个规格相同的旋转轮,两个旋转轮分为主动轮和从动轮,主动轮和从动轮间隔设置,主动轮轴和从动轮轴设置在同一水平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循环式海上撤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式柔性下落装置为封闭式软梯,封闭式软梯由两侧的软梯绳索和中间均匀设置的若干支撑杆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循环式海上撤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轮为异形齿轮,异形齿轮上设有若干异形齿,若干异形齿沿同一方向倾斜设置,倾斜方向与异形齿轮的旋转方向相反,异形齿轴向两侧设置有容软梯绳索通过的空档,所述异形齿倾斜的一侧设置有容纳支撑杆的半圆形凹槽,相邻两个半圆形凹槽之间的距离与软梯上相邻两个支撑杆之间的距离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式海上撤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轮或旋转轮轴上设置有旋转轮缓降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式海上撤离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滚筒组、锚定板和充气平台;所述旋转轮组的两侧分别设置一组滚筒组,每组滚筒组包括两个滚筒,两个滚筒通过滚筒轴连接在固定支架上,每个滚筒上设置一根滚筒绳索,滚筒绳索一端缠绕在滚筒上,另一端穿过充气平台与锚定板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循环式海上撤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和充气平台之间设置由网布组成的环形通道,滚筒绳索与由网布组成的环形通道的外缘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循环式海上撤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筒或滚筒轴上设置滚筒缓降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循环式海上撤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平台设置有若干自动充气装置,所述自动充气装置包括储气瓶、瓶头阀和拉绳;所述瓶头阀内设置水溶性药片,瓶头阀连接有拉绳。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循环式海上撤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为箱体,箱体设有内板和外板,箱体底部为开放式,旋转轮组和滚筒组均设置在箱体内,网布的上端与箱体底部相连接,箱体上设置有进入箱体内部的登乘平台。
CN201921519294.3U 2019-09-12 2019-09-12 一种循环式海上撤离系统 Active CN2111965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19294.3U CN211196532U (zh) 2019-09-12 2019-09-12 一种循环式海上撤离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19294.3U CN211196532U (zh) 2019-09-12 2019-09-12 一种循环式海上撤离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196532U true CN211196532U (zh) 2020-08-07

Family

ID=718828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519294.3U Active CN211196532U (zh) 2019-09-12 2019-09-12 一种循环式海上撤离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19653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88900A (zh) * 2019-09-12 2019-12-20 杨常青 循环式海上撤离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88900A (zh) * 2019-09-12 2019-12-20 杨常青 循环式海上撤离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88900A (zh) 循环式海上撤离系统
US7306501B2 (en) Inflatable aquatic rescue collar
KR101246055B1 (ko) 해상 탈출 장치
JPH08502704A (ja) 船用救命筏の改良
CN211196532U (zh) 一种循环式海上撤离系统
US5160286A (en) Personnel transfer system
CN110683003A (zh) 螺旋式海上撤离系统
KR101487296B1 (ko) 해상구조물의 구명정 진수 장치 및 진수 방법
CN108791755A (zh) 一种船用海上撤离系统
CN112224360A (zh) 一种能够对多人施救的高效浸入式水上救援担架
CN210083497U (zh) 一种移动式救生平台
CN113562124A (zh) 伸缩式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GB2463099A (en) Inflatable water recovery apparatus
CN211139585U (zh) 一种螺旋式海上撤离系统
CN212022929U (zh) 一种折叠救生艇
CN1568208A (zh) 用于从诸如大厦、钻井平台、船舶等建筑物上抢救人员的装置
CN110901833A (zh) 具有减速功能的自由降放式救生艇
ES2925910T3 (es) Sistema de transferencia de botes
CN105620669A (zh) 一种自由降落式救生艇降放装置
WO2021184463A1 (zh) 一种海上人员撤离系统
CN208665504U (zh) 一种船用海上撤离系统
KR20150004610U (ko) 선박 탈출 안전사다리장치 및 이를 가지는 여객선
CN204713371U (zh) 轮船逃生装置
CN216185944U (zh) 一种带液压释放系统的海上撤离系统
EP2323900B1 (de) Wasserrettungslif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129

Address after: 116018 No. 667, Zhongshan, Dalian District, Liaoning, Jiefang Road

Patentee after: PLA DALIAN NAVAL ACADEMY

Address before: Department of navigation, Dalian Naval Academy, No.667 Jiefang Road, Zhongshan District, Dalian, Liaoning 116000

Patentee before: Yang Changqin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