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196038U - 车用后视镜系统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用后视镜系统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196038U
CN211196038U CN201922234760.XU CN201922234760U CN211196038U CN 211196038 U CN211196038 U CN 211196038U CN 201922234760 U CN201922234760 U CN 201922234760U CN 211196038 U CN211196038 U CN 2111960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image
display
display mode
contro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23476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涛
庄云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IC Group ORV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IC Group ORV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IC Group ORV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IC Group ORV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23476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1960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1960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1960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osed-Circuit Televis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用后视镜系统和车辆,车用后视镜系统包括:左侧摄像头,左侧摄像头安装于车辆左后视镜上以用于拍摄第一影像;右侧摄像头,右侧摄像头安装于车辆右后视镜上以用于拍摄第二影像;后侧摄像头,后侧摄像头安装于车辆后侧后视镜上以用于拍摄第三影像;控制器,控制器与车身相连以接收车身信号,控制器根据车身信号处理第一影像、第二影像和第三影像并生成视频信号;显示系统,显示系统与控制器相连以根据视频信号显示视频影像,视频影像具有多种显示模式。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用后视镜系统能够根据车身信号对视频影像进行处理并呈现不同的显示模式,提高行车安全系数。

Description

车用后视镜系统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用后视镜系统和车辆。
背景技术
最近几年,汽车的产销量连年高速增长,市场上汽车的保有量极其庞大。数以亿计的保有量基数,导致交通压力日益严重。同时,由于老年代步车、电动车等驾驶员的安全驾驶意识淡薄,更是加剧了汽车行驶的安全隐患。每天发生的由于变道、加塞等引起的刮擦事故更是屡见不鲜。因此,汽车行业对安全辅助驾驶技术提出了更多的要求。目前已经应用的辅助安全驾驶的方法包括内后视镜、左右外后视镜、倒车摄像头、泊车雷达等,但是由于车辆车身结构特点,仅依靠前面提到的系统不可避免仍会存在很大的盲区。因此,在此基础上又开发出了侧后方毫米波雷达以及全景系统用来提高安全驾驶系数。但是侧后方毫米波雷达仅能对基于安装区域内一个有限的角度内的逼近物体进行检测,依然存在着盲区,而且由于雷达仅仅发出报警,无法将该区域内的车况直观的反映到驾驶员眼中,容易让驾驶员产生一定的疑虑,无法快速应对。而全景系统虽然能够将车身周围的影像反馈给驾驶员,但是由于全景系统采用的摄像头为超广角镜头,显示的图像存在的很大的畸变,无法直接为驾驶员使用。而经过算法校正拼接的图像仅能反映车身周围3米左右的车况,在中高速行驶中,无法为驾驶员提供有效的反映距离外的车况,因此,依然存在着安全隐患。
为了解决中高速情况下的行车安全,近年来,在辅助安全驾驶后视系统方面的研究主要有:
中国专利《一种流媒体后视镜系统及汽车》(201720854449.3)公开了一种通过控制器接收安装在车身左外后视镜底座、右外后视镜底座、车辆尾部的三个摄像头的影像,并将影像进行拼接后,通过数据线将视频显示到内后视镜上,实现对车辆后方影像的显示。但是由于系统拍摄景深的要求,选用的视场角比较小,拼接过程中必然造成如图1所示的3阴影的盲区。同时由于左侧摄像头、右侧摄像头和后侧摄像头的安装位置不同,图像拼接也会出现由于景深不同造成的图像断面,影像显示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用后视镜系统。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具有上述车用后视镜系统的车辆。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用后视镜系统的控制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车用后视镜系统,包括:
左侧摄像头,所述左侧摄像头安装于车辆左后视镜上以用于拍摄第一影像;
右侧摄像头,所述右侧摄像头安装于车辆右后视镜上以用于拍摄第二影像;
后侧摄像头,所述后侧摄像头安装于车辆后侧后视镜上以用于拍摄第三影像;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车身相连以接收车身信号,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左侧摄像头、所述右侧摄像头和所述后侧摄像头分别相连以接收所述第一影像、所述第二影像和所述第三影像,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车身信号处理所述第一影像、所述第二影像和所述第三影像并输出视频信号;
显示系统,所述显示系统与所述控制器相连以接收所述视频信号并显示视频影像,所述视频影像具有多种显示模式。
进一步地,所述显示系统为液晶仪表、车机DVD、流媒体后视镜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显示模式包括拼接显示模式、三分屏显示模式和单后视显示模式。
进一步地,所述显示模式还包括转向显示模式,当所述车身信号为转向信号时,所述控制器输出转向显示模式视频信号,所述显示系统接收所述转向显示模式视频信号并显示所述转向显示模式视频影像。
进一步地,所述显示模式还包括白天和夜间切换模式,当所述车身信号为车辆小灯信号时,所述控制器输出白天和夜间切换模式视频信号,所述显示系统接收所述白天和夜间切换模式视频信号并显示所述白天和夜间切换模式视频影像。
进一步地,所述显示模式还包括智能显示模式,当所述车身信号为速度信号时,所述控制器输出智能显示模式视频信号,所述显示系统接收所述智能显示模式视频信号并显示所述智能显示模式视频影像。
进一步地,所述车用后视镜系统还包括:亮度传感器,所述亮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器识别从盲区逼近车辆的移动物体,当判断出所述移动物体速度大于车速且移动物体进入到视频影像的画面中的设定区域时,发送报警信号至CAN总线。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所述的车用后视镜系统。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实施例的车用后视镜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车用后视镜系统初始化;
S2、左侧摄像头拍摄第一影像,右侧摄像头拍摄第二影像,后侧摄像头拍摄第三影像;
S3、控制器读取车身信号;
S4、判断是否有人机交互指令,若有,则执行步骤S5,若无,则执行步骤S6;
S5、判断是否有转向指令,若有,则执行步骤S6,若无,则执行步骤S7;
S6、所述控制器根据人机交互指令和/或转向指令对所述第一影像、所述第二影像和所述第三影像进行处理以生成视频信号;
S7、显示系统根据视频信号显示视频影像。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用后视镜系统,通过将左侧摄像头、右侧摄像头和后侧摄像头分别与控制器相连,控制器与车身通讯且与显示系统相连,该车用后视镜系统能够根据车身信号对三种影像进行处理并呈现不同的显示模式,完善车用后视镜系统的显示功能,提高行车安全系数。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车用后视镜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用后视镜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用后视镜系统的控制流程图。
附图标记
车用后视镜系统100;控制器10;显示系统20;左侧摄像头30;右侧摄像头40;后侧摄像头50;亮度传感器6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首先结合附图具体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用后视镜系统100。
如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用后视镜系统100包括左侧摄像头30、右侧摄像头40、后侧摄像头50、控制器10和显示系统20。
具体而言,左侧摄像头30安装于车辆左后视镜上以用于拍摄第一影像,右侧摄像头40安装于车辆右后视镜上以用于拍摄第二影像,后侧摄像头50安装于车辆后侧后视镜上以用于拍摄第三影像,控制器10与车身相连以接收车身信号,控制器10与左侧摄像头30、右侧摄像头40和后侧摄像头50分别相连以接收第一影像、第二影像和第三影像,控制器10根据车身信号处理第一影像、第二影像和第三影像并输出视频信号,显示系统20与控制器10相连以接收视频信号显示视频影像,视频影像具有多种显示模式。
换言之,车用后视镜系统100主要由左侧摄像头30、右侧摄像头40、后侧摄像头50、控制器10和显示系统20组成。其中,左侧摄像头30、右侧摄像头40和后侧摄像头50分别为高清摄像头,且分别通过视频传输线与控制器10相连,控制器10可通过CAN总线与车身进行通讯,同时控制器10输出视频信号,显示系统20根据视频信号显示视频影像,视频信号可以为LVDS视频信号。由此,通过控制器10对三个摄像头的视频影像进行处理,并通过显示系统20显示,驾驶员能够实时了解车辆后侧方情况,无需左右扭头看,从而能够集中精神,解决车辆行驶中由于视野盲区带来的潜在安全隐患。
由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用后视镜系统100,通过将左侧摄像头30、右侧摄像头40和后侧摄像头50分别与控制器10相连,控制器10与车身通讯且与显示系统20相连,该车用后视镜系统100能够根据车身信号对三种影像进行处理并呈现不同的显示模式,完善车用后视镜系统100的显示功能,提高行车安全系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显示系统20为液晶仪表、车机DVD、流媒体后视镜中的至少一种。
具体而言,车用后视镜系统100输出的LVDS视频信号可以直接通过数据线将信号传输到仪表、车机DVD、流媒体后视镜等显示设备,具有很好的系统集成性。
可选地,显示模式包括拼接显示模式、三分屏显示模式和单后视显示模式。
具体地,拼接显示模式是指控制器10通过拼接算法将三个摄像头所摄影像进行拼接,并通过显示系统20输出拼接后的视频图像;三分屏显示模式是指将显示系统20的显示区分割为三个独立的显示区域,即左侧显示区、中间显示区、右侧显示区,左侧显示区显示第一影像,右侧显示区显示第二影像,中间显示区显示第三影像;单后视显示模式是指控制器10只输出后侧摄像头50所摄的第三影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显示模式还包括转向显示模式,当车身信号为转向信号时,控制器10输出转向显示模式视频信号,显示系统20接收转向显示模式视频信号并显示转向显示模式视频影像。
具体而言,将显示区域分割成左显示区域和右显示区域,若车辆转向信号为左转向信号,则左显示区域显示第一影像,右显示区域显示第三影像,若车辆转向信号为右转向信号,则左显示区域显示第二影像,右显示区域显示第三影像。
优选地,显示模式还包括白天和夜间切换模式,当车身信号为车辆小灯信号时,控制器10输出白天和夜间切换模式视频信号,显示系统20接收白天和夜间切换模式视频信号以显示白天和夜间切换模式视频影像。
也就是说,控制器10根据小灯信号自动进行白天和夜间切换模式,当小灯信号确定小灯亮时,显示黑夜模式,小灯信号确定小灯灭时,显示白天模式,白天模式的最高显示亮度是黑夜模式的最高显示亮度的2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显示模式还包括智能显示模式,当车身信号为速度信号时,控制器10输出智能显示模式视频信号,显示系统20接收智能显示模式视频信号并显示智能显示模式视频影像。
具体地,控制器10通过CAN总线采集车辆的速度信号、转向信号、小灯信号。当速度信号大于预设值时,控制器10输出拼接显示模式信号,显示系统20的显示模式为拼接显示模式,当速度信号小于预设值时,控制器10输出三分屏显示模式信号,显示系统20的显示模式为三分屏显示模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车用后视镜系统100,还包括亮度传感器60,亮度传感器60与控制器10相连。
需要说明的是,显示系统20的显示画面亮度可以控制,具体地,无论是白天模式还是黑夜模式,控制器10都可以进行显示画面亮度控制。其控制策略是通过人机交互界面将亮度分别进行分级调整。如白天模式最高亮度为L,人机交互界面将亮度设置为6个等级,即每个亮度的亮度差为L/6;同理,夜间模式最高亮度为l,人机交互界面将亮度设置为6个等级,即每个亮度的亮度差为l/6。
显示系统20还具有亮度调整自动亮度模式,具体地,当亮度传感器60检测到环境亮度时,显示系统20自动根据当前的环境光照度选择合适的显示亮度,即屏幕显示亮度为环境亮度的k倍。k值可通过对比测量,确定合适的数值。k×环境亮度≤屏幕显示亮度,显示系统20的屏幕显示亮度为显示屏的亮度上限,由显示系统20的硬件决定。
此外,车用后视镜系统100还具有逆光场景自适应功能,具体地,当亮度传感器60在设定的时间内,光照强度由高转为低时,此时认为车辆进入隧道或停车场等逆光场景。根据逆光原理,摄像头在暗处拍摄亮处时,图像细节呈现高曝光状态,当控制器10检测到t时刻到t1,亮度下降大于设定值时,触发曝光补偿算法进行曝光补偿,从而对高亮出细节进行保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控制器10识别从盲区逼近车辆的移动物体,当判断出移动物体速度大于车速且移动物体进入到视频影像的画面中的设定区域时,发送报警信号至CAN总线。
具体而言,车用后视镜系统100还包括预警功能,控制器10通过光流法或深度学习进行图像处理,自动识别从盲区逼近的车辆的移动物体(车辆、电动车和自行车人等),当判断出移动物体速度比本车速度快且移动物体进入到视频影像的画面中的设定区域,开门或者转向存在碰撞的可能时,进行预警,并将预警信息指令发送到CAN总线。需要说明的是,报警信息也可以通过控制报警指示灯或蜂鸣器进行报警。
总而言之,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用后视镜系统100,通过将左侧摄像头30、右侧摄像头40和后侧摄像头50分别与控制器10相连,控制器10与车身通讯且与显示系统20相连,该车用后视镜系统100能够根据车身信号对三种影像进行处理并呈现不同的显示模式,完善车用后视镜系统100的显示功能,提高行车安全系数。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根据上述实施例的车用后视镜系统100,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车用后视镜系统100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也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即完善车用后视镜系统100的显示功能,提高行车安全系数。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其它结构和操作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可以理解并且容易实现的,因此不再详细描述。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实施例的车用后视镜系统100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车用后视镜系统100初始化;
S2、左侧摄像头30拍摄第一影像,右侧摄像头40拍摄第二影像,后侧摄像头50拍摄第三影像,控制器10采集所述第一影像、第二影像和第三影像;
S3、控制器10读取车身信号;
S4、判断是否有人机交互指令,若有,则执行步骤S5,若无,则执行步骤S6;
S5、判断是否有转向指令,若有,则执行步骤S6,若无,则执行步骤S7;
S6、控制器10根据人机交互指令和/或转向指令对第一影像、第二影像和第三影像进行处理以生成视频信号;
S7、显示系统20根据视频信号显示视频影像。
也就是说,如图3所示,首先将用后视镜系统初始化,然后三个摄像头分别拍摄对应的影像,控制器10采集影像,然后控制器10通过CAN总线读取车身信号,若没有人机交互指令且没有转向指令则处理影像并生成视频信号,若有人机交互指令且没有转向指令则根据人机交互指令处理影像并生产视频信号,若有人机交互指令且有转向指令则根据人机交互指令和转向指令生成视频信号,显示系统20根据不同的视频信号生成不同的视频影像。
该车用后视镜系统100的控制方法便于操作,便于驾驶员了解车辆后侧方情况,提高形成安全系数。
除非另作定义,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相应地改变。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车用后视镜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左侧摄像头,所述左侧摄像头安装于车辆左后视镜上以用于拍摄第一影像;
右侧摄像头,所述右侧摄像头安装于车辆右后视镜上以用于拍摄第二影像;
后侧摄像头,所述后侧摄像头安装于车辆后侧后视镜上以用于拍摄第三影像;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车身相连以接收车身信号,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左侧摄像头、所述右侧摄像头和所述后侧摄像头分别相连以接收所述第一影像、所述第二影像和所述第三影像,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车身信号处理所述第一影像、所述第二影像和所述第三影像并输出视频信号;
显示系统,所述显示系统与所述控制器相连以接收所述视频信号并显示视频影像,所述视频影像具有多种显示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后视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系统为液晶仪表、车机DVD、流媒体后视镜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后视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式包括拼接显示模式、三分屏显示模式和单后视显示模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后视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式还包括转向显示模式,当所述车身信号为转向信号时,所述控制器输出转向显示模式视频信号,所述显示系统接收所述转向显示模式视频信号并显示所述转向显示模式视频影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后视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式还包括白天和夜间切换模式,当所述车身信号为车辆小灯信号时,所述控制器输出白天和夜间切换模式视频信号,所述显示系统接收所述白天和夜间切换模式视频信号并显示所述白天和夜间切换模式视频影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用后视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式还包括智能显示模式,当所述车身信号为速度信号时,所述控制器输出智能显示模式视频信号,所述显示系统接收所述智能显示模式视频信号并显示所述智能显示模式视频影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后视镜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亮度传感器,所述亮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后视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识别从盲区逼近车辆的移动物体,当判断出所述移动物体速度大于车速且移动物体进入到视频影像的画面中的设定区域时,发送报警信号至CAN总线。
9.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车用后视镜系统。
CN201922234760.XU 2019-12-13 2019-12-13 车用后视镜系统和车辆 Active CN2111960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34760.XU CN211196038U (zh) 2019-12-13 2019-12-13 车用后视镜系统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34760.XU CN211196038U (zh) 2019-12-13 2019-12-13 车用后视镜系统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196038U true CN211196038U (zh) 2020-08-07

Family

ID=718861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234760.XU Active CN211196038U (zh) 2019-12-13 2019-12-13 车用后视镜系统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19603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34299B2 (en) Vehicular vision system with episodic display of video images showing approaching other vehicle
US11794651B2 (en) Vehicular vision system
US9912876B1 (en) Vehicle vision system with enhanced low light capabilities
KR101789984B1 (ko) 차량용 사이드 미러 카메라 시스템
DE102015202846B4 (de) Fahrzeugsichtsystem mit Anzeige
JP6441360B2 (ja) カメラシステムによって取得された画像を車両のバックミラー組立品に表示するための表示システム
CN108650495B (zh) 一种车用全景环视系统及其自适应补光方法
CN208479822U (zh) 一种车用全景环视系统
US20240064274A1 (en) Vehicular vision system with mirror display for vehicle and trailer cameras
CN110303985B (zh) 一种车辆盲区近红外监测系统及方法
US20180126907A1 (en) Camera-based system for reducing reflectivity of a reflective surface
CN202608668U (zh) 一种侧面无盲区外后视镜
US20190124292A1 (en) Image processing device
US20230174091A1 (en) Motor-vehicle driving assistance in low meteorological visibility conditions, in particular with fog
CN211196038U (zh) 车用后视镜系统和车辆
CN107512222B (zh) 一种车辆后视辅助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US20220194296A1 (en) Vehicle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ssistance drivers to reduce reflective light interference from rear sides
CN110816458B (zh) 一种车用盲区监控系统、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TWM608886U (zh) 汽車a柱視覺盲區顯示裝置
CN211196040U (zh) 一种流媒体后视镜系统及汽车
CN214929320U (zh) 一种加强adas系统功能的流媒体后视镜
US20230110938A1 (en) Vehicular vision system with remote display feature
TWM479253U (zh) 車用影像安全系統
CN218986480U (zh) 一种电子外后视镜控制装置
CN115871559A (zh) 信息显示方法及系统、控制器、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