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183017U - 一种高防护双层防雨配电箱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防护双层防雨配电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183017U
CN211183017U CN201921778132.1U CN201921778132U CN211183017U CN 211183017 U CN211183017 U CN 211183017U CN 201921778132 U CN201921778132 U CN 201921778132U CN 211183017 U CN211183017 U CN 2111830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of
rain
box body
rainproof
distribution bo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77813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凤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Detianta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Detianta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Detianta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Detianta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77813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1830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1830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1830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atch Boar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防护双层防雨配电箱,包括:配电箱本体、防雨顶、箱体、外门、内门;所述配电箱本体的顶部设置有防雨顶;所述防雨顶的下部设置有箱体;所述箱体的前侧设置有外门,且外门与箱体通过转轴相连接;所述外门的内侧设置有内门;所述外门上设置有防雨锁;所述防雨顶的内部设置有排风扇;所述防雨顶的外侧设置有外顶;所述外顶的前后两侧设置有滤网板。本实用新型通过对高防护双层防雨配电箱的改进,具有结构设计合理,防雨顶采用双层设计,防止雨水进入配电箱的内部,减缓了雨水落地时的流量,既能起到散热作用,又能起到防尘效果等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现有装置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

Description

一种高防护双层防雨配电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配电箱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高防护双层防雨配电箱。
背景技术
配电箱内部存放诸多电子元件,而这些电子元件在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若不及时散热,会导致配电箱内部的电子元件的损坏。
现有配电箱一般会在箱体单侧或两个侧面开设散热孔的方式来散热,这样会使得配电箱防雨性降低;同时室外空气灰尘比较多,容易通过侧面的散热孔进入配电箱内部,大大降低了其防尘性能,影响配电箱工作效率。
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问题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高防护双层防雨配电箱,旨在通过该技术,达到解决问题与提高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防护双层防雨配电箱,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配电箱在箱体单侧或两个侧面开设散热孔的方式来散热,会使得配电箱防雨性降低;同时室外空气灰尘比较多,容易通过侧面的散热孔进入配电箱内部,大大降低了其防尘性能,影响配电箱工作效率的问题和不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防护双层防雨配电箱,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高防护双层防雨配电箱,包括:配电箱本体、防雨顶、箱体、外门、内门、防雨锁、排风扇、外顶、内顶、滤网板、侧板、漏雨孔、排风孔、箱顶;所述配电箱本体的顶部设置有防雨顶;所述防雨顶的下部设置有箱体,且箱体与防雨顶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箱体的前侧设置有外门,且外门与箱体通过转轴相连接;所述外门的内侧设置有内门,且内门与箱体通过转轴相连接;所述外门上设置有防雨锁;所述防雨顶的内部设置有排风扇,且排风扇与防雨顶通过螺栓相连接;所述防雨顶的外侧设置有外顶;所述外顶的前后两侧设置有滤网板,且滤网板与外顶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外顶的左右两侧设置有侧板,且侧板与外顶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内门的两侧设置有漏雨孔;所述箱顶设置在内顶的下部,且内顶与箱顶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内顶的中心设置有排风孔。
优选的,所述外顶的侧视外形特征呈“︿”状结构。
优选的,所述内顶的侧视外形特征呈“︹”状结构,且内顶的前后两端设置有拐角,且所述拐角上设置有漏雨孔。
优选的,所述漏雨孔的外形特征呈矩形状结构,且漏雨孔呈等距线性排列。
优选的,所述滤网板上的外形特征呈矩形状结构,且滤网板上设置有多个矩形阵列的长圆孔。
优选的,所述箱顶的俯视外形特征呈“回”形状,且箱顶与箱体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内顶的中间设置有圆形通孔,且所述圆形通孔的中心与排风扇的中心一致。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外顶的侧视外形特征呈“︿”状结构的设置,防止雨水进入配电箱的内部。
2、本实用新型通过内顶的侧视外形特征呈“︹”状结构,且内顶的前后两端设置有拐角,且所述拐角上设置有漏雨孔,减缓了雨水的流量,防止雨水经过防雨顶后,大流量的落地,造成溅起。
3、本实用新型通过滤网板上的外形特征呈矩形状结构,且滤网板上设置有多个矩形阵列的长圆孔,既能起到散热作用,又能起到防尘效果。
4、本实用新型通过对高防护双层防雨配电箱的改进,具有结构设计合理,防雨顶采用双层设计,防止雨水进入配电箱的内部,减缓了雨水落地时的流量,既能起到散热作用,又能起到防尘效果等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本实用新型在背景技术一项中提出的问题和不足。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防雨顶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防雨顶轴测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防雨顶另一视角轴测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滤网板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配电箱本体1、防雨顶2、箱体3、外门4、内门5、防雨锁6、排风扇7、外顶201、内顶202、滤网板203、侧板204、漏雨孔205、排风孔206、箱顶20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同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性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见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防护双层防雨配电箱的具体技术实施方案:
一种高防护双层防雨配电箱,包括:配电箱本体1、防雨顶2、箱体3、外门4、内门5、防雨锁6、排风扇7、外顶201、内顶202、滤网板203、侧板204、漏雨孔205、排风孔206、箱顶207;配电箱本体1的顶部设置有防雨顶2;防雨顶2的下部设置有箱体3,且箱体3与防雨顶2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箱体3的前侧设置有外门4,且外门4与箱体3通过转轴相连接;外门4的内侧设置有内门5,且内门5与箱体3通过转轴相连接;外门4上设置有防雨锁6;防雨顶2的内部设置有排风扇7,且排风扇7与防雨顶2通过螺栓相连接;防雨顶2的外侧设置有外顶201;外顶201的前后两侧设置有滤网板203,且滤网板203与外顶201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外顶201的左右两侧设置有侧板204,且侧板204与外顶201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内门5的两侧设置有漏雨孔205;箱顶207设置在内顶202的下部,且内顶202与箱顶207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内顶202的中心设置有排风孔206。
具体的,如附图2及附图3所示,外顶201的侧视外形特征呈“︿”状结构,防止雨水进入配电箱的内部。
具体的,如附图2及附图3所示,内顶202的侧视外形特征呈“︹”状结构,且内顶202的前后两端设置有拐角,且所述拐角上设置有漏雨孔205,减缓了雨水的流量,防止雨水经过防雨顶2后,大流量的落地,造成溅起。
具体的,如附图4所示,漏雨孔205的外形特征呈矩形状结构,且漏雨孔205呈等距线性排列,减缓了雨水的流量。
具体的,如附图6所示,滤网板203上的外形特征呈矩形状结构,且滤网板203上设置有多个矩形阵列的长圆孔,既能起到散热作用,又能起到防尘效果。
具体的,如附图4所示,箱顶207的俯视外形特征呈“回”形状,且箱顶207与箱体3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使箱顶207与箱体3连接。
具体的,如附图4所示,内顶202的中间设置有圆形通孔,且所述圆形通孔的中心与排风扇7的中心一致,便于通风散热。
具体实施步骤:
在使用该高防护双层防雨配电箱时,外顶201呈“︿”状结构,防止雨水进入配电箱的内部,内顶202呈“︹”状结构,而且内顶202的前后两端有拐角,拐角上有多个等距线性阵列的矩形状漏雨孔205,减缓了雨水的流量,防止雨水经过防雨顶2后,大流量的落地,造成溅起,另外滤网板203上的多个矩形阵列的长圆孔,既能起到散热作用,又能起到防尘效果,该高防护双层防雨配电箱,具有结构设计合理,防雨顶2采用双层设计,防止雨水进入配电箱的内部,减缓了雨水落地时的流量,既能起到散热作用,又能起到防尘效果的优点,满足了人们的使用需求。
综上所述:该一种高防护双层防雨配电箱,通过外顶的侧视外形特征呈“︿”状结构的设置,防止雨水进入配电箱的内部;通过内顶的侧视外形特征呈“︹”状结构,且内顶的前后两端设置有拐角,且所述拐角上设置有漏雨孔,减缓了雨水的流量,防止雨水经过防雨顶后,大流量的落地,造成溅起;通过滤网板上的外形特征呈矩形状结构,且滤网板上设置有多个矩形阵列的长圆孔,既能起到散热作用,又能起到防尘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对高防护双层防雨配电箱的改进,具有结构设计合理,防雨顶采用双层设计,防止雨水进入配电箱的内部,减缓了雨水落地时的流量,既能起到散热作用,又能起到防尘效果等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本实用新型在背景技术一项中提出的问题和不足。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7)

1.一种高防护双层防雨配电箱,包括:配电箱本体(1)、防雨顶(2)、箱体(3)、外门(4)、内门(5)、防雨锁(6)、排风扇(7)、外顶(201)、内顶(202)、滤网板(203)、侧板(204)、漏雨孔(205)、排风孔(206)、箱顶(207);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电箱本体(1)的顶部设置有防雨顶(2);所述防雨顶(2)的下部设置有箱体(3),且箱体(3)与防雨顶(2)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箱体(3)的前侧设置有外门(4),且外门(4)与箱体(3)通过转轴相连接;所述外门(4)的内侧设置有内门(5),且内门(5)与箱体(3)通过转轴相连接;所述外门(4)上设置有防雨锁(6);所述防雨顶(2)的内部设置有排风扇(7),且排风扇(7)与防雨顶(2)通过螺栓相连接;所述防雨顶(2)的外侧设置有外顶(201);所述外顶(201)的前后两侧设置有滤网板(203),且滤网板(203)与外顶(201)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外顶(201)的左右两侧设置有侧板(204),且侧板(204)与外顶(201)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内门(5)的两侧设置有漏雨孔(205);所述箱顶(207)设置在内顶(202)的下部,且内顶(202)与箱顶(207)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内顶(202)的中心设置有排风孔(20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防护双层防雨配电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顶(201)的侧视外形特征呈“︿”状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防护双层防雨配电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顶(202)的侧视外形特征呈“︹”状结构,且内顶(202)的前后两端设置有拐角,且所述拐角上设置有漏雨孔(20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防护双层防雨配电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漏雨孔(205)的外形特征呈矩形状结构,且漏雨孔(205)呈等距线性排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防护双层防雨配电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网板(203)上的外形特征呈矩形状结构,且滤网板(203)上设置有多个矩形阵列的长圆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防护双层防雨配电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顶(207)的俯视外形特征呈“回”形状,且箱顶(207)与箱体(3)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防护双层防雨配电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顶(202)的中间设置有圆形通孔,且所述圆形通孔的中心与排风扇(7)的中心一致。
CN201921778132.1U 2019-10-22 2019-10-22 一种高防护双层防雨配电箱 Active CN2111830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78132.1U CN211183017U (zh) 2019-10-22 2019-10-22 一种高防护双层防雨配电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78132.1U CN211183017U (zh) 2019-10-22 2019-10-22 一种高防护双层防雨配电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183017U true CN211183017U (zh) 2020-08-04

Family

ID=718079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778132.1U Active CN211183017U (zh) 2019-10-22 2019-10-22 一种高防护双层防雨配电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18301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93417B (zh) 一种户外箱式变压器装置
CN211457872U (zh) 一种环保节能电气控制柜
CN211183017U (zh) 一种高防护双层防雨配电箱
CN209594190U (zh) 一种带有散热机构的通讯模组
CN211267405U (zh) 一种电气自动化控制器件的散热防尘安装箱
CN101692531A (zh) 一种户外型电源箱体
CN210490203U (zh) 一种便于散热的配电柜
CN214204542U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实验室电源管理装置
CN213214104U (zh) 一种多功能的强电流电路板
CN205196219U (zh) 一种分体式散热模块
CN210296550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线路板
CN210298268U (zh) 一种具有漏电报警功能的led显示屏电源外壳
CN211126643U (zh) 一种高散热配网自动化终端
CN210490623U (zh) 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同步电机盖板
CN216391924U (zh) 一种大功率直流电源的散热结构
CN201937982U (zh) 电控柜
CN210199687U (zh) 一种双层防尘式计算机散热风扇外壳结构
CN214228761U (zh) 一种高性能散热的电气柜
CN215552611U (zh) 一种充电桩散热器用铝合金型材
CN218124585U (zh) 一种光伏电站用多功能储能板的散热机构
CN213126743U (zh) 一种金融设备机柜
CN220511356U (zh) 一种储能变流器散热结构
CN214940589U (zh) 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挖掘机盖板
CN220138966U (zh) 一种电能质量优化装置
CN213694396U (zh) 一种通讯设备的防水散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8000 building 201, building 3, wisdom clou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93 Fuqian Road, Jutang community, Fucheng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detiantai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101, building 2, building 111, pinshun Road, Guanlan Xinghua community, Longhua New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detiantai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