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179451U - 除尘效率检测组件及测试系统 - Google Patents

除尘效率检测组件及测试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179451U
CN211179451U CN201922084398.2U CN201922084398U CN211179451U CN 211179451 U CN211179451 U CN 211179451U CN 201922084398 U CN201922084398 U CN 201922084398U CN 211179451 U CN211179451 U CN 2111794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ling member
fan
section
thick bamboo
du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08439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志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arrleey Filtr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arrleey Filtr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arrleey Filtr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Farrleey Filtr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08439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1794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1794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1794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除尘效率检测组件及测试系统,除尘效率检测组件包括箱体、第一密封件、风机、第一粉尘传感器及第二粉尘传感器,箱体内设有测试腔,箱体上设有与测试腔连通的安装口,第一密封件用于套设在滤筒外,第一密封件安装于安装口处,用于使滤筒伸入测试腔内,风机用于与滤筒可拆卸连接并设于滤筒上方,风机的进风口用于与滤筒的出口连通,第一粉尘传感器设于测试腔内,第二粉尘传感器设于风机的出风口处。上述除尘效率检测组件,通过比较第一粉尘传感器与第二粉尘传感器的数值,可了解滤筒的过滤效率,由于滤筒与第一密封件、风机的装配均可拆,装配简单,检测耗费时间短,有利于提高检测效率。

Description

除尘效率检测组件及测试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测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除尘效率检测组件及测试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环保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家对产业污染排放的标准要求也越来越高,空气过滤系统的核心元件决定了除尘系统处理后的空气洁净等级,即除尘效率。检测滤筒除尘效率的主要设备大部分都是采用国外的专业设备进行检测,其设备价格高。企业要检测滤筒除尘效率只能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和科研院所,费时且费用高,会导致企业检测不及时,不能每批次生产都检测除尘效率,在工况使用中会出现过滤不能达标排放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减少检测时间的除尘效率检测组件及测试系统。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除尘效率检测组件,包括箱体、第一密封件、风机、第一粉尘传感器及第二粉尘传感器,所述箱体内设有测试腔,所述箱体上设有与所述测试腔连通的安装口,所述第一密封件用于套设在滤筒外,所述第一密封件安装于所述安装口处,用于使所述滤筒伸入所述测试腔内,所述风机用于与所述滤筒可拆卸连接并设于所述滤筒上方,所述风机的进风口用于与所述滤筒的出口连通,所述第一粉尘传感器设于所述测试腔内,所述第二粉尘传感器设于所述风机的出风口处。
上述除尘效率检测组件,可将第一密封件套设于滤筒外,并将第一密封件安装于箱体上的安装口处,此时滤筒伸入箱体的测试腔内,随后可将风机安装于滤筒上,使风机的进风口与滤筒的出口连通,风机的自重可将滤筒及第一密封件压向箱体,使风机与滤筒、滤筒与第一密封件、第一密封件与箱体之间的密封效果更好,可对测试腔内充入粉尘气体,打开风机对滤筒抽风,使粉尘气体经过滤筒的过滤,使过滤后的气体由风机的出风口排出,第一粉尘传感器可对测试腔内的粉尘浓度进行检测,第二粉尘传感器可对经过过滤后的气体的粉尘浓度进行检测,通过比较第一粉尘传感器与第二粉尘传感器的数值,可了解滤筒的过滤效率,由于滤筒与第一密封件、风机的装配均可拆,可方便对不同的滤筒的过滤效率进行检测,且装配简单,检测耗费时间短,有利于提高检测效率,方便对每一批次进行检测,防止出现不合格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除尘效率检测组件还包括装配件、第二密封件及第三密封件,所述装配件套设于所述第一密封件外,所述第二密封件及所述第三密封件围绕所述第一密封件设置,所述第二密封件及所述第三密封件分别位于所述装配件的两侧,所述第二密封件的两侧面分别抵接所述箱体、所述装配件,所述第三密封件的两侧面分别抵接所述装配件、所述风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密封件及所述第三密封件的横截面均为梯形,所述第二密封件及所述第三密封件的内径沿远离所述装配件的方向逐渐增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封件的材料为软质材料。
一种测试系统,滤筒及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除尘效率检测组件,所述滤筒包括相连接的头盖及滤芯,所述滤筒的出口设于所述头盖上,所述第一密封件套设于所述头盖外,所述风机与所述头盖可拆卸连接,用于使所述滤芯位于所述测试腔内,所述风机的进风口与所述滤筒的出口连通。
上述测试系统,可将第一密封件套设于头盖外,并将第一密封件安装于箱体上的安装口处,此时滤芯伸入箱体的测试腔内,随后可将风机安装于滤筒上,使风机的进风口与滤筒的出口连通,风机的自重可将滤筒及第一密封件压向箱体,使风机与滤筒、滤筒与第一密封件、第一密封件与箱体之间的密封效果更好,可对测试腔内充入粉尘气体,打开风机对滤筒抽风,使粉尘气体经过滤芯的过滤,使过滤后的气体由风机的出风口排出,第一粉尘传感器可对测试腔内的粉尘浓度进行检测,第二粉尘传感器可对经过过滤后的气体的粉尘浓度进行检测,通过比较第一粉尘传感器与第二粉尘传感器的数值,可了解滤筒的过滤效率,由于滤筒与第一密封件、风机的装配均可拆,可方便对不同的滤筒的过滤效率进行检测,且装配简单,检测耗费时间短,有利于提高检测效率,方便对每一批次进行检测,防止出现不合格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封件的内壁上设有多个卡齿,所述卡齿沿所述第一密封件的轴向间隔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头盖的外壁上设有凸起,所述凸起为多个,所述凸起沿所述头盖的周向间隔设置,所述卡齿的高度与所述凸起的高度之和大于所述第一密封件的内壁与所述头盖的外壁之间的间距。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所述卡齿之间的间距小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凸起之间的间距。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封件的外侧面上设有与所述装配件匹配的凹槽,所述装配件与所述卡齿在所述第一密封件的两侧对应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头盖设有与所述滤芯匹配的插槽,所述插槽围绕所述出口设置,所述风机包括电机及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涡轮,所述电机与所述涡轮传动配合,所述电机设于所述壳体的一侧,所述壳体的另一侧设有凸出部,所述进风口设于所述凸出部处,所述凸出部用于插入所述出口内,所述壳体内设有风道,所述出风口与所述进风口均与所述风道连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测试系统的侧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测试系统的斜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第一密封件、装配件及头盖装配后的剖视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3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第一密封件、装配件及头盖的装配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箱体,101、测试腔,102、进口,200、第一密封件,201、卡齿,202、凹槽,210、套设端,220、弹性端,221、第一段,222、第二段,223、第三段,300、风机,310、电机,320、壳体,400、第一粉尘传感器,500、第二粉尘传感器,600、装配件,710、第二密封件,720、第三密封件,800、控制器,900、滤筒,910、头盖,911、出口,912、凸起,913、插槽,920、滤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
如图1及图2所示,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除尘效率检测组件,包括箱体100、第一密封件200、风机300、第一粉尘传感器400及第二粉尘传感器500,箱体100内设有测试腔101,箱体100上设有与测试腔101连通的安装口,第一密封件200用于套设在滤筒900外,第一密封件200安装于安装口处,用于使滤筒900伸入测试腔101内,风机300用于与滤筒900可拆卸连接并设于滤筒900上方,风机300的进风口用于与滤筒900的出口911连通,第一粉尘传感器400设于测试腔101内,第二粉尘传感器500设于风机300的出风口处。
上述除尘效率检测组件,可将第一密封件200套设于滤筒900外,并将第一密封件200安装于箱体100上的安装口处,此时滤筒900伸入箱体100的测试腔101内,随后可将风机300安装于滤筒900上,使风机300的进风口与滤筒900的出口911连通,风机300的自重可将滤筒900及第一密封件200压向箱体100,使风机300与滤筒900、滤筒900与第一密封件200、第一密封件200与箱体100之间的密封效果更好,可对测试腔101内充入粉尘气体,打开风机300对滤筒900抽风,使粉尘气体经过滤筒900的过滤,使过滤后的气体由风机300的出风口排出,第一粉尘传感器400可对测试腔101内的粉尘浓度进行检测,第二粉尘传感器500可对经过过滤后的气体的粉尘浓度进行检测,通过比较第一粉尘传感器400与第二粉尘传感器500的数值,可了解滤筒900的过滤效率,由于滤筒900与第一密封件200、风机300的装配均可拆,可方便对不同的滤筒900的过滤效率进行检测,且装配简单,检测耗费时间短,有利于提高检测效率,方便对每一批次进行检测,防止出现不合格品。
可选地,如图1所示,第一粉尘传感器400设于测试腔101的上侧位置。由于在滤筒900过滤的过程中,滤筒900上会附着粉尘,粉尘在落下的过程中会对第一粉尘传感器400的检测造成影响,因此将第一粉尘传感器400设置于测试腔101的上侧位置,提高第一粉尘传感器400的测试精度。
可选地,第一粉尘传感器400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第一粉尘传感器400均匀间隔围绕滤筒900设置。此时可通过对多个第一粉尘传感器400测得的数值求平均值,更准确的得到测试腔101内气体的粉尘浓度。
可选地,如图2所示,安装口设于箱体100的顶面上,箱体100的侧面上设有进风的进口102,可通过进口102向测试腔101内充入粉尘气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上述除尘效率检测组件还包括装配件600、第二密封件710及第三密封件720,装配件600套设于第一密封件200外,第二密封件710及第三密封件720围绕第一密封件200设置,第二密封件710及第三密封件720分别位于装配件600的两侧,第二密封件710的两侧面分别抵接箱体100、装配件600,第三密封件720的两侧面分别抵接装配件600、风机300。当风机300安装于滤筒900上方时,风机300的自重会挤压第二密封件710及第三密封件720,使第二密封件710的两侧抵紧箱体100及装配件600,防止箱体100与第一密封件200之间的装配出现泄漏,第三密封件720的两侧抵紧装配件600及风机300,可防止风机300与滤筒900之间的装配出现泄漏,因此可保证滤筒900的过滤正常进行,同时不会由于泄漏导致过滤效率的计算出现误差,可提高检测的精度。
可选地,第二密封件710、第三密封件720与装配件600固定连接,可防止第二密封件710及第三密封件720在装配过程中出现移位,确保密封效果良好。具体地,第二密封件710、第三密封件720与装配件600粘接,可保证第二密封件710、第三密封件720与装配件600之间的密封效果。
可选地,第二密封件710、第三密封件720与第一密封件200间隔设置,可更好的起到密封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二密封件710及第三密封件720的横截面均为梯形,第二密封件710及第三密封件720的内径沿远离装配件600的方向逐渐增大。梯形的密封件在发生形变后也可保持密封效果,且由于风机300自重带来的下压力需要由第三密封件720传递给装配件600,再由装配件600传递给第二密封件710,因此将第二密封件710及第三密封件720设置为内径沿远离装配件600的方向逐渐增大,对装配件600的压强较小,且有利于第二密封件710与第三密封件720在装配件600两侧对应设置,防止第二密封件710及第三密封件720的形变情况不同导致装配件600发生倾斜。
可选地,第二密封件710与第三密封件720呈对称设置于装配件600的两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密封件200的材料为软质材料。此时第一密封件200可通过形变与箱体100更紧密的贴紧,密封效果好。
可选地,第二密封件710及第三密封件720均为软质材料,可通过形变更加贴紧,密封更紧。具体地,第一密封件200、第二密封件710及第三密封件720可为橡胶材质。成本低,耐用型好。
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可用于上述除尘效率检测组件的除尘效率测试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第一密封件200套设于滤筒900外;
将滤筒900由安装口插入测试腔101,第一密封件200安装于安装口处;
将风机300放置于滤筒900上方并与滤筒900连接,使风机300的进风口与滤筒900的出口911连通;
打开风机300,记录第一粉尘传感器400的参数,得到初始粉尘浓度H1,记录第二粉尘传感器500的参数,得到滤后粉尘浓度H2
计算实际过滤效率n=1-H2/H1,将实际过滤效率n与合格过滤效率N对比,当n≧N时,滤筒900合格。
上述除尘检测方法,可通过对各部件进行组装并开启电机310,使滤筒900对测试腔101内的气体进行过滤,此时可利用第一粉尘传感器400及第二粉尘传感器500对过滤前及过滤后的气体分别进行检测,并通过计算得到滤筒900的实际过滤效率,此时可与合格过滤效率对比,判定滤筒900是否合格,则通过上述除尘检测方法,可快速了解滤筒900是否合格,且拆装方便,能够减少检测时间,有利于提高检测效率。
可选地,上述除尘效率检测组件还包括控制器800,控制器800与风机300、第一粉尘传感器400、第二封尘传感器电性连接,控制器800可控制风机300的开关并通过第一粉尘传感器400、第二粉尘传感器500计算得到滤筒900的实际过滤效率。
如图1及图3所示,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测试系统,滤筒900及如上述的除尘效率检测组件,滤筒900包括相连接的头盖910及滤芯920,滤筒900的出口911设于头盖910上,第一密封件200套设于头盖910外,风机300与头盖910可拆卸连接,用于使滤芯920位于测试腔101内,风机300的进风口与滤筒900的出口911连通。
上述测试系统,可将第一密封件200套设于头盖910外,并将第一密封件200安装于箱体100上的安装口处,此时滤芯920伸入箱体100的测试腔101内,随后可将风机300安装于滤筒900上,使风机300的进风口与滤筒900的出口911连通,风机300的自重可将滤筒900及第一密封件200压向箱体100,使风机300与滤筒900、滤筒900与第一密封件200、第一密封件200与箱体100之间的密封效果更好,可对测试腔101内充入粉尘气体,打开风机300对滤筒900抽风,使粉尘气体经过滤芯920的过滤,使过滤后的气体由风机300的出风口排出,第一粉尘传感器400可对测试腔101内的粉尘浓度进行检测,第二粉尘传感器500可对经过过滤后的气体的粉尘浓度进行检测,通过比较第一粉尘传感器400与第二粉尘传感器500的数值,可了解滤筒900的过滤效率,由于滤筒900与第一密封件200、风机300的装配均可拆,可方便对不同的滤筒900的过滤效率进行检测,且装配简单,检测耗费时间短,有利于提高检测效率,方便对每一批次进行检测,防止出现不合格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及图6所示,第一密封件200的内壁上设有多个卡齿201,卡齿201沿第一密封件200的轴向间隔设置。通过卡齿201可使第一密封件200与滤筒900卡紧,同时卡齿201可提高第一密封件200与滤筒900之间的密封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及图6所示,头盖910的外壁上设有凸起912,凸起912为多个,凸起912沿头盖910的周向间隔设置,卡齿201的高度与凸起912的高度之和大于第一密封件200的内壁与头盖910的外壁之间的间距。卡齿201可与凸起912相互配合且卡齿201在装配过程中可与凸起912抵触,使第一密封件200与头盖910之间连接更紧密,可更好的防止粉尘泄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相邻的两个卡齿201之间的间距小于相邻的两个凸起912之间的间距。上述结构能够防止卡齿201的间距与凸起912的间距相同且卡齿201与凸起912交错排列时,卡齿201不与凸起912接触导致密封效果不好的情况发生,卡齿201之间的间距较小时可确保卡齿201与凸起912接触,起到较好的密封效果。
可选地,如图5所示,凸起912上与头盖910的外壁连接的侧面为梯形斜面。可增加凸起912与卡齿201的接触几率,防止凸起912不与卡齿201接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第一密封件200的外侧面上设有与装配件600匹配的凹槽202,装配件600与卡齿201在第一密封件200的两侧对应设置。此时装配件600与第一密封件200的装配更紧,可防止装配件600与第一密封件200之间发生相对移动,且当卡齿201与凸起912发生抵接时,卡齿201会使第一密封件200存在向外凸起912变形的趋势,但此时装配件600可抵住第一密封件200并消除上述变形趋势,保证卡齿201能够与凸起912更好的抵紧,保证密封效果。
可选地,如图6所示,第一密封件200包括套设端210及弹性端220,弹性端220及套设端210沿靠近风机300的方向依次设置,套设端210套设于凸起912外,弹性端220的内径小于头盖910的外径。由于弹性端220的内径小于头盖910的外径,弹性端220在套设于头盖910外时会发生弹性变形,使弹性端220与头盖910之间配合紧密。
可选地,卡齿201设于套设端210的内壁上,可更好的与凸起912对应设置,提高密封效果。
可选地,如图4所示,套设端210的内径沿靠近弹性端220的方向逐渐减小,弹性端22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段221、第二段222及第三段223,第一段221及第三段223的内径大于第二段222内径,第一段221、第三段223的内径沿远离第二段222的方向逐渐增大。上述结构可方便将头盖910装入第一密封件200,且第一密封件200受压时,更靠近弹性端220的套设端210的内径较小,也可与头盖910充分接触,保证密封性,弹性端220的上述结构可保证弹性端220在装配时方便与头盖910配合,同时在弹性端220受压时将弹性端220压向凸起912,进一步减小第一密封件200与头盖910之间的缝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及图6所示,头盖910设有与滤芯920匹配的插槽913,插槽913围绕出口911设置,风机300包括电机310及壳体320,壳体320内设有涡轮,电机310与涡轮传动配合,电机310设于壳体320的一侧,壳体320的另一侧设有凸出部,进风口设于凸出部处,凸出部用于插入出口911内,壳体320内设有风道,出风口与进风口均与风道连通。通过将凸出部插入出口911内即可实现风机300与滤筒900的对接,方便拆装,有利于提高检测效率。
可选地,如图4及图6所示,出口911的内径沿远离风机300的方向逐渐减小,凸出部上设有环状凸起912,出口911的内壁上设有与环状凸起912匹配的环状凹槽202,可通过环状凸起912卡入环状凹槽202内实现风机300与滤筒900的卡接,并有利于提高风机300与滤筒900之间的密封效果。
可选地,滤筒900的出口911处设有第一法兰部,凸出部为与第一法兰部匹配的第二法兰部,可通过第一法兰部与第二法兰部相对设置,且螺栓等穿设第一法兰部及第二法兰部实现风机300与滤筒900的对接。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除尘效率检测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第一密封件、风机、第一粉尘传感器及第二粉尘传感器,所述箱体内设有测试腔,所述箱体上设有与所述测试腔连通的安装口,所述第一密封件用于套设在滤筒外,所述第一密封件安装于所述安装口处,用于使所述滤筒伸入所述测试腔内,所述风机用于与所述滤筒可拆卸连接并设于所述滤筒上方,所述风机的进风口用于与所述滤筒的出口连通,所述第一粉尘传感器设于所述测试腔内,所述第二粉尘传感器设于所述风机的出风口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尘效率检测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装配件、第二密封件及第三密封件,所述装配件套设于所述第一密封件外,所述第二密封件及所述第三密封件围绕所述第一密封件设置,所述第二密封件及所述第三密封件分别位于所述装配件的两侧,所述第二密封件的两侧面分别抵接所述箱体、所述装配件,所述第三密封件的两侧面分别抵接所述装配件、所述风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尘效率检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件及所述第三密封件的横截面均为梯形,所述第二密封件及所述第三密封件的内径沿远离所述装配件的方向逐渐增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尘效率检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件的材料为软质材料。
5.一种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滤筒及如权利要求2-3任一项所述的除尘效率检测组件,所述滤筒包括相连接的头盖及滤芯,所述滤筒的出口设于所述头盖上,所述第一密封件套设于所述头盖外,所述风机与所述头盖可拆卸连接,用于使所述滤芯位于所述测试腔内,所述风机的进风口与所述滤筒的出口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件的内壁上设有多个卡齿,所述卡齿沿所述第一密封件的轴向间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头盖的外壁上设有凸起,所述凸起为多个,所述凸起沿所述头盖的周向间隔设置,所述卡齿的高度与所述凸起的高度之和大于所述第一密封件的内壁与所述头盖的外壁之间的间距。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卡齿之间的间距小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凸起之间的间距。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件的外侧面上设有与所述装配件匹配的凹槽,所述装配件与所述卡齿在所述第一密封件的两侧对应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头盖设有与所述滤芯匹配的插槽,所述插槽围绕所述出口设置,所述风机包括电机及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涡轮,所述电机与所述涡轮传动配合,所述电机设于所述壳体的一侧,所述壳体的另一侧设有凸出部,所述进风口设于所述凸出部处,所述凸出部用于插入所述出口内,所述壳体内设有风道,所述出风口与所述进风口均与所述风道连通。
CN201922084398.2U 2019-11-27 2019-11-27 除尘效率检测组件及测试系统 Active CN2111794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84398.2U CN211179451U (zh) 2019-11-27 2019-11-27 除尘效率检测组件及测试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84398.2U CN211179451U (zh) 2019-11-27 2019-11-27 除尘效率检测组件及测试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179451U true CN211179451U (zh) 2020-08-04

Family

ID=718268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084398.2U Active CN211179451U (zh) 2019-11-27 2019-11-27 除尘效率检测组件及测试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17945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818671A (zh) * 2023-08-31 2023-09-29 常州中冷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滤筒自动检测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818671A (zh) * 2023-08-31 2023-09-29 常州中冷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滤筒自动检测设备
CN116818671B (zh) * 2023-08-31 2023-11-10 常州中冷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滤筒自动检测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779848A (zh) 除尘效率检测组件、除尘效率测试方法及测试系统
CN211179451U (zh) 除尘效率检测组件及测试系统
CN212618422U (zh) 一种锅炉运行氧量监测装置
CN113521901A (zh) 一种除尘清灰系统的工况判断方法
CN215811465U (zh) 气密性检测机构
CN209857994U (zh) 一种汽车空气流量计
CN211180997U (zh) 一种智慧消防用具有防尘排烟功能的烟雾报警器
CN210005152U (zh) 一种新型压力传感器
CN210606052U (zh) 过滤组件、探测器以及报警系统
CN213688728U (zh) 一种适用于新能源汽车的温度传感器
CN215891205U (zh) 基于流入口工况参数监测的检测装置及智能脉冲喷吹阀
CN220795172U (zh) 一种烟气氧含量与湿度测量装置
CN215771225U (zh) 一种动力电池冷却系统进气过滤装置
CN212134253U (zh) 一种烟尘采样模块
CN216406936U (zh) 汽车尾气处理装置
CN216348756U (zh) 一种工况参数检测装置
CN217354627U (zh) 一种便于排气泄压的隔膜式计量泵
CN219348085U (zh) 一种零件漏气检测装置
KR20110023464A (ko) 에어 클리너
CN219272501U (zh) 一种家用燃气报警器
CN219694417U (zh) 一种压力传感器
CN215415621U (zh) 一种电导率仪拆装防漏水的结构
CN220961005U (zh) 一种内外双层铸造管试压组件
CN209894736U (zh) 一种橡塑制品热干燥实验装置
CN216306909U (zh) 基于流出口工况参数监测的监控装置及智能电磁脉冲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